当前位置:首页>

妈妈学校——爱是慢半拍

妈妈学校——爱是慢半拍
发表人:医疗数据守护者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儿童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将围绕儿童常见疾病、预防措施、治疗建议等方面展开,旨在为家长们提供实用的育儿知识,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一、儿童常见疾病及预防

1. 感冒:感冒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病毒引起。预防感冒的关键是增强免疫力,平时应注意保暖、勤洗手、避免接触病人。

2. 腹泻: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预防腹泻的关键是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品。

3. 结膜炎:结膜炎是儿童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预防结膜炎的关键是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眼睛。

4. 肺炎: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预防肺炎的关键是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病人。

5. 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预防疱疹性咽峡炎的关键是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病人。

二、儿童疾病治疗建议

1. 感冒:轻微感冒可在家休息,多喝水,注意保暖。如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2. 腹泻:腹泻时应注意饮食清淡,多喝水,避免油腻食物。如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3. 结膜炎:结膜炎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使用眼药水或眼药膏。

4. 肺炎:肺炎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治疗。

5. 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病毒药物或其他药物治疗。

三、儿童日常保养

1. 合理饮食:保证儿童摄入充足的营养,多吃蔬菜、水果、瘦肉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2. 适量运动:鼓励儿童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增强体质。

3. 充足睡眠: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身体健康。

4. 心理健康: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及时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四、医院和科室推荐

1. 儿科:儿童医院或综合医院的儿科是治疗儿童疾病的专业科室。

2. 儿童保健科:儿童保健科负责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等方面的保健工作。

3. 眼科:眼科负责治疗儿童眼病,如结膜炎、近视等。

4. 呼吸科:呼吸科负责治疗儿童呼吸道疾病,如肺炎、哮喘等。

5. 感染科:感染科负责治疗儿童传染病,如手足口病、水痘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哭闹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哭闹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我还记得那天,我的24天大的小宝宝突然开始哭闹不止,肚子鼓鼓的,像个小气球。作为新手妈妈,我感到非常焦虑和无助。经过一番搜索和咨询,我决定尝试线上问诊,希望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与医生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后,医生初步判断小宝宝可能患有乳糖酶缺乏症,并建议我们加乳糖酶和双歧杆菌来帮助消化和调节肠道菌群。医生还详细指导了我们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药物,包括剂量、服用时间和方法等。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们开始了治疗。起初,我还有些担心和疑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宝宝的症状逐渐缓解,肚子不再那么胀气,哭闹也减少了。看到小宝宝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我感到非常欣慰和感激。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便捷性和实用性。尤其是对于新手父母来说,能够在家中就获得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指导,真的太棒了!

    小儿积滞脾虚夹杂证的治疗与调理 常见症状 小儿积滞脾虚夹杂证的常见症状包括腹胀、哭闹、食欲不振等。易感人群主要是新生儿和婴幼儿。 推荐科室 儿科 调理要点 1. 加乳糖酶:帮助消化乳糖,缓解腹胀和哭闹等症状。 2. 使用双歧杆菌: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消化功能。 3. 注意喂养方式:避免过度喂养,保持适当的喂养间隔。 4. 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促进身体健康。 5. 定期复诊: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 2024年9月5日下午4点30分,安庆市的一位年轻母亲带着她仅2个月大的宝宝来到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儿科进行在线问诊。宝宝在断奶后出现了红斑、瘙痒和哭闹的症状,母亲担心这可能是奶粉过敏所致。医生首先询问了宝宝是否有其他部位的红斑,然后问及家族中是否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的病史。考虑到宝宝的症状和家族病史,医生怀疑宝宝可能对牛奶蛋白不耐受或过敏。医生建议先外涂尤卓尔和炉甘石洗剂,并避免热水洗烫和捂着,观察后续变化。如果症状持续不改善,可能需要换成水解奶粉。医生还提醒母亲,2个月大的宝宝不宜断奶,母乳是更好的选择。母亲表示会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并感谢医生的帮助。

  • 宝宝的健康是每个家庭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然而,宝宝生病时往往不会像成人一样表达自己的不适,这就需要家长们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宝宝的异常信号。

    食欲变化:食欲不振、食量减少或拒食是宝宝生病的常见信号。尤其是急性病,往往在症状出现之前,食欲就已经发生变化。

    睡眠问题:宝宝生病前常常出现睡眠不安,如夜间啼哭、烦躁不安等。这些症状可能与饥饿、过冷、过热、大小便等因素有关,但若宝宝出现面色发青、手足蹬动、头部后仰等表现,则需警惕疾病的发生。此外,某些疾病如脑膜炎、中毒等,还可能出现嗜睡现象。

    情绪变化:宝宝生病时,情绪也会发生改变。如果宝宝变得不爱玩、好哭闹,那么这很可能是疾病的早期反应。例如,结核性脑膜炎可能会先出现情绪和精神的改变,然后才出现发烧、呕吐、嗜睡等症状。

    面色变化:急性发热的宝宝通常面色发白或青紫,这可能是肺炎、心脏病或食物中毒等疾病的信号。贫血、失血的小孩可见面色苍白并伴有口唇、牙床苍白。

    呼吸问题:正常宝宝的呼吸平稳而有节律性。如果宝宝出现呼吸时快时慢、呼吸深浅不一,则应引起注意。肺炎、气管炎、哮喘等疾病都可能导致宝宝呼吸异常。

    大便异常:宝宝大便的颜色和性质也反映其健康状况。红色便可能表明消化道出血,绿色便可能提示消化不良,白色便则可能与肝炎或胆管疾病有关。

    当宝宝出现上述信号时,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就医,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 睡眠质量与注意力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婴儿期的睡眠状况与日后的注意力及学习情况存在一定的关联。本文将探讨睡眠质量对儿童注意力的影响,并从多个角度提供改善睡眠质量的建议。

    一、睡眠质量对注意力的影响

    1. 睡眠不足导致注意力下降

    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反应速度等。长期睡眠不足的儿童,其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效率低下。

    2. 睡眠质量差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睡眠质量差,如睡眠不安稳、易惊醒等,会导致儿童在白天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的现象,影响学习和生活。

    3. 睡眠质量与多动症关系

    研究表明,睡眠质量差与儿童多动症(ADHD)的发生有一定关联。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可能加剧多动症的症状,影响儿童的学业和生活。

    二、改善睡眠质量的建议

    1.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为儿童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2.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安静、舒适、适宜的温度,有助于儿童入睡。

    3. 避免睡前使用电子产品

    睡前使用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影响睡眠质量。

    4. 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但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5. 调整饮食

    避免晚餐过晚、过饱,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三、结语

    睡眠质量对儿童注意力具有重要影响。家长应关注儿童的睡眠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睡眠质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 宝宝的性格特点对于家长来说至关重要,了解宝宝的个性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养育和教育。本文将通过一系列测试,帮助家长了解宝宝的个性特点,并提供相应的养育建议。

    一、测试方法

    1. 清晨醒来:观察宝宝醒来后的表现,判断其是否需要立刻关注或安抚。

    2. 洗澡体验:观察宝宝洗澡时的反应,判断其对水是否敏感或兴奋。

    3. 行为终止:观察宝宝在行为被终止后的反应,判断其是否容易安抚或情绪波动。

    4. 发脾气:观察宝宝发脾气的表现,判断其情绪表达方式和安抚需求。

    5. 与小朋友互动:观察宝宝与小朋友的互动方式,判断其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6. 陌生环境:观察宝宝在陌生环境中的表现,判断其适应能力和安全感。

    7. 妈妈离开:观察宝宝在妈妈离开后的反应,判断其依恋程度。

    8. 宝宝评价:根据宝宝的行为特点,评价其性格类型。

    9. 宝宝特质:观察宝宝最明显的特质,进一步了解其性格特点。

    10. 宝宝玩具:观察宝宝最喜欢的玩具,判断其兴趣和喜好。

    11. 玩具分享:观察宝宝在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抢走时的反应,判断其分享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

    二、宝宝性格类型

    根据测试结果,宝宝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性格类型:

    1. 天使宝宝:性格温和,容易安抚,情绪稳定。

    2. 典型宝宝:性格典型,行为规律,情绪稳定。

    3. 有脾气的宝宝:性格敏感,容易发脾气,情绪波动较大。

    4. 战斗型的宝宝:性格自信,有征服欲,容易反击。

    5. 易怒的宝宝:性格倔强,易怒,需要他人服从。

    三、养育建议

    针对不同类型的宝宝,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养育建议:

    1. 天使宝宝:继续保持耐心和关爱,满足其需求。

    2. 典型宝宝:鼓励其独立性和探索精神,培养良好习惯。

    3. 有脾气的宝宝:关注生活细节,减少冲突发生。

    4. 战斗型的宝宝: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避免过度竞争。

    5. 易怒的宝宝:引导情绪表达,避免溺爱。

    通过以上测试和养育建议,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宝宝的个性特点,并为其提供更合适的关爱和教育。

  • 孩子的睡眠问题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传统上,我们通常建议家长采用‘忽略哭泣/停止哭泣’的方法来应对孩子的睡眠问题,尤其是对于哭闹严重的宝宝。然而,针对不同的情况和需求,我们可以选择更灵活、更个性化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改善睡眠。

    以下,我们将从三个角度来探讨改善孩子睡眠的方法:

    1. 不让孩子哭: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从新生儿时期开始,家长就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睡眠习惯。这包括:

    • 注意观察孩子的睡眠信号,及时哄睡。
    •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让孩子形成稳定的生物钟。
    • 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 逐渐让孩子学会自我入睡。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避免孩子过度疲倦:

    • 合理分配孩子的日间活动。
    • 按时给孩子喂奶。
    • 适当增加户外活动。

    2. 哭哭也罢: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

    对于哭闹不严重的孩子,家长可以采取‘哭哭也罢’的方法。这包括:

    • 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安慰。
    • 耐心等待孩子自己入睡。
    • 在睡前陪伴孩子,讲故事或唱摇篮曲。

    3. 想哭就哭吧:尊重孩子的情感需求

    对于一些情绪敏感、需求特殊的孩子,家长可以尝试‘想哭就哭吧’的方法。这包括:

    • 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安全感。
    • 尊重孩子的情感需求,不要过度干涉。
    • 通过游戏或活动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

    总之,改善孩子睡眠的方法多种多样,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和积极的心态,也是帮助孩子改善睡眠的关键。

  • 作为新手父母,面对宝宝突如其来的异常情况,常常会感到焦虑和无助。有的家长担心过度,频繁带孩子去医院,而孩子却只是有些小问题;有的家长则缺乏医学知识,盲目用药,延误了病情。那么,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应该带孩子去医院急诊呢?

    以下情况,家长应引起重视,尽快带孩子去医院:

    1. 发热:当宝宝腋窝体温达到或超过38度,肛门体温达到39度时,应考虑发热。发热是宝宝身体对抗病原体的一种反应,但也可能是一些严重疾病的早期信号。

    2. 咳嗽:如果宝宝咳嗽伴有气急、鼻翼煽动、嘴唇青紫等症状,或者声音嘶哑、咳嗽声如破竹、持续超过2天,伴有发烧,应立即就医。此外,突然发生的呼吸急促、气急、不能平卧,婴儿不能哭叫、喝水等情况也应引起重视。

    3. 呕吐:婴幼儿剧烈呕吐、吃下的食物几乎全部吐出,或者吐出咖啡样或血样物质,以及喷射状呕吐、伴有发烧或头部遭重击后,都可能是严重疾病的信号。

    4. 腹泻:宝宝腹泻一天超过4次,或大便呈粘冻状,或者大便像柏油或果酱样,一日超过8小时没有小便,伴有口唇干燥或眼眶凹陷,都应考虑就医。

    5. 疼痛:剧烈的头痛、腹痛、牙痛等,都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特别是婴幼儿出现头部转动时膀子疼、婴幼儿头部、颈部被触动后却“哇哇”大哭、腹部剧烈疼痛等症状,更应引起重视。

    6. 皮肤问题:宝宝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红肿、针尖样红点、青紫块,胸腹部、头面部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或以耳垂为中心的面部浮肿有时伴有发热或张口困难,都应考虑就医。

    7. 淋巴结肿大:颌下、颈部或其它部位触及淋巴结肿大,也应考虑就医。

    8. 意外伤害:摔跤后剧哭难以抚慰或头部着地后闷声不响、不哭、伴呕吐,小孩上肢被牵拉后哭闹不止、触痛明显,可能是发生肘部关节脱位,受伤时关节明显肿胀,不能用力或肢体出现畸形,触电、烫伤、溺水、车祸等,毒虫咬伤、猫、狗咬伤等,都应尽快就医。

  •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生儿潜能开发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这一领域的研究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揭示了新生儿惊人的潜能。

    新生儿具有出色的模仿能力,出生8小时后就能模仿母亲吐舌头。他们的声音定向能力也令人惊叹,能够识别柔和的声音,并转向声音来源。此外,新生儿对鲜艳的颜色、人脸以及母亲的笑容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新生儿的触觉、味觉和嗅觉也非常发达。他们喜欢紧贴着母亲,并能够辨别各种味道。此外,新生儿还具有丰富的运动能力,例如爬行反射、行走反射和游泳反射等。

    然而,新生儿的这些潜能并非一成不变。如果不加以开发和训练,这些潜能可能会逐渐消失。因此,家长和专业人士需要及时关注新生儿的成长,为他们提供科学的教育和训练。

    新生儿潜能的开发对于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的教育和训练,可以帮助新生儿发展各种能力,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 孩子放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频繁放屁却让许多家长感到担忧。本文将探讨孩子屁多可能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预防和应对建议。

    一、孩子屁多的常见原因

    1. **饮食因素**:孩子摄入过多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腻食物、高糖食物、豆类等,容易导致消化不良,从而产生大量气体,引发屁多。此外,孩子吃奶过多或过快,也容易吞入大量空气,导致屁多。

    2. **消化系统疾病**:孩子患有胃肠道疾病,如肠炎、肠套叠、乳糖不耐受等,也可能导致屁多。这些疾病会影响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肠道内气体积聚,引发屁多。

    3. **吞咽空气**:孩子吸吮奶瓶、使用奶嘴时,容易吞咽大量空气,导致屁多。此外,孩子哭泣、大笑时,也容易吞咽空气,引发屁多。

    4. **情绪因素**:孩子情绪紧张、焦虑时,也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发屁多。

    二、预防和应对建议

    1. **调整饮食**:家长应保证孩子摄入均衡的饮食,避免过多摄入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时,注意让孩子细嚼慢咽,避免吞咽过多空气。

    2. **注意喂养方式**:哺乳期妈妈应避免食用容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如豆类、洋葱、大蒜等。此外,喂奶时应注意让孩子慢慢吸吮,避免孩子吞咽过多空气。

    3.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应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定时定量进食、细嚼慢咽等。

    4. **保持良好的情绪**:家长应帮助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5. **及时就医**:如果孩子屁多伴随其他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应及时就医。

    总之,孩子屁多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家长应引起重视,及时调整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必要时及时就医。

  •   宝宝的夜奶问题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夜奶不仅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还可能对宝宝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帮助宝宝戒掉夜奶。

      一、夜奶的危害

      1. 影响宝宝睡眠:夜奶会打断宝宝的睡眠周期,导致宝宝睡眠不深,影响睡眠质量。

      2. 影响生长发育:夜间是宝宝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频繁夜奶会影响宝宝的生长激素分泌,影响生长发育。

      3. 增加龋齿风险:夜间喂奶容易导致宝宝口腔卫生问题,增加龋齿风险。

      4. 导致肥胖:夜间喂奶容易导致宝宝摄入过多热量,增加肥胖风险。

      二、戒掉夜奶的方法

      1. 逐渐减少喂奶次数:从宝宝4个月起,可以逐渐减少夜间喂奶次数,让宝宝逐步适应不喝夜奶。

      2. 延迟晚餐时间:晚上临睡前的最后一顿奶要延迟,并确保宝宝吃饱,以防止宝宝夜间饿醒。

      3. 学会安抚宝宝:宝宝半夜醒来哭闹时,不要立即喂奶,可以采取安抚措施,如轻拍、唱歌等,帮助宝宝重新入睡。

      4. 使用安抚奶嘴:如果宝宝哭闹是因为吮吸需求,可以给予安抚奶嘴,满足宝宝的吮吸欲望。

      5. 喂足辅食:宝宝添加辅食后,要确保宝宝摄入足够的营养,以满足夜间生长需求。

      总之,戒掉夜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需要耐心和坚持,帮助宝宝逐步适应不喝夜奶的生活。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