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孩子也应学会接受批评

孩子也应学会接受批评
发表人:王利

和许多成年人一样,孩子往往也喜欢听表扬而反感批评。然而,法国家长和教师普遍认为,那些在孩提时代难以接受批评的孩子,长大后,也大多会对批评持“敬而远之”,或干脆“拒之门外”等消极态度。因此,从小就学会接受批评对于孩子的性格塑造和事业成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以下是一些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接受批评的方法:

1. 教育孩子不必对他人的批评大惊小怪。家长应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接触到表扬和批评,并让他们明白批评和表扬一样,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评价方式。

2. 要求孩子认真倾听。不论批评有多尖锐、多不中听,都应该要求孩子认真倾听,并从中发现其中的道理。

3. 要求孩子冷静处理。不要对批评者反唇相讥,不要“自卫还击”,相反,应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冷静地分析出尽可能多的合理成分。

4. 不要默不作声。家长应教育孩子对批评的合理成分虚心予以接受,甚至列出改进的办法或措施。

5. 允许孩子作出解释。如果批评不符合事实,那么应允许孩子作出解释,但解释时一定要保持心平气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6. 要求孩子对批评者一视同仁。只要批评得有道理,即便这批评来自同龄人,也理应虚心接受。

7. 建议孩子作出道谢。对那些提出善意批评的人,建议孩子作出真诚的道谢。

8. 让孩子作对比。不妨在孩子接受批评并作出改进后,有意让其作一下前后对比,聪明的孩子自会明白接受批评有益。

9. 让孩子学会作出批评。通过接受批评,孩子学会了知晓“如何作出批评才能使对方虚心接受”的要点。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虐待儿童综合征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在育儿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产生深远影响。当前,家长的教育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宽松型教育,另一种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严格型教育。

    宽松型教育强调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他们自由探索,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天真、坦率的性格,但容易导致孩子缺乏规则意识和责任感。严格型教育则强调对孩子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和自律能力,但过多的批评和呵斥可能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使其变得胆小怕事。

    当孩子开始独立行动时,他们往往会犯一些错误,如摔坏杯子、乱拖拖把、将手指插入电源插座等。这时,家长的批评和纠正至关重要。然而,专家建议,每天对孩子的批评不宜超过两次,以免过度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批评孩子并非目的,而是为了引导他们改正错误,学会承担责任。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冷处理: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可以放低声音或保持沉默,让孩子自己反思错误。

    2. 趁热打铁:抓住孩子犯错时的时机进行教育,避免拖延。

    3. 理解与关爱:在批评孩子时,要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和关爱,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4. 培养责任感: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鼓励他们主动承担责任。

    5. 鼓励探索:鼓励孩子勇敢尝试,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

  • 宝宝进入逆反期是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难题,面对叛逆宝宝,家长们往往感到束手无策。其实,只要掌握一些应对策略,就能有效地化解宝宝的叛逆心理。

    1. **沟通技巧**:与宝宝沟通时,要避免使用命令式语气,多采用商量的口吻,让宝宝感受到尊重和信任。

    2. **情绪管理**:宝宝逆反时,家长要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失控,以免加剧宝宝的逆反心理。

    3. **以身作则**:家长要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宝宝,让宝宝学会正确的行为模式。

    4. **制定规则**:与宝宝共同制定家庭规则,让宝宝参与其中,增强他的责任感。

    5. **转移注意力**:当宝宝逆反时,可以尝试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投入到其他活动中。

    6. **尊重宝宝的意见**:在家庭决策中,适当尊重宝宝的意见,让他感受到被重视。

    7. **培养兴趣爱好**:鼓励宝宝发展兴趣爱好,丰富他的生活,有助于缓解逆反心理。

    8. **适当的惩罚**:对于宝宝的错误行为,可以给予适当的惩罚,让他认识到错误。

    9.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宝宝的逆反行为严重,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10. **家庭和睦**: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宝宝感受到温暖和爱。

    通过以上方法,家长们可以有效地应对宝宝的叛逆心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德国幼儿园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让孩子们在自由成长的环境中全面发展。

    德国幼儿园采用混龄制,不设统一教科书,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幼儿园环境开放,室外设有草地、沙地、石头地等“危险设施”,孩子们在其中自由玩耍,培养他们的勇气和冒险精神。幼儿园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强迫孩子做事,鼓励他们自己吃饭、睡觉,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德国幼儿园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每个幼儿园的教学目标与方案由老师们自主决定。孩子们在玩中学习,通过参观警察局、消防局、邮局、市政府等社会机构,了解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幼儿园还注重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带孩子参观森林、垃圾处理厂等,让他们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德国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 婴儿摇晃症候群,又称婴儿虐待综合征,是一种由于婴儿受到暴力摇晃而导致的严重脑部损伤。在武汉秋季,由于天气渐凉,家长可能会更加小心地照顾婴儿,但同时也需要警惕这一潜在的风险。
    预防措施:
    1. 家长和照顾者应了解婴儿摇晃症候群的危害,避免因愤怒、疲劳等原因对婴儿进行摇晃。
    2. 使用婴儿床和摇篮时,确保婴儿的安全,避免将婴儿放置在成人床上摇晃。
    3. 在与婴儿互动时,避免使用剧烈的动作,如快速旋转、抛接等。
    4. 建议家长和照顾者学习正确的抱婴儿方法,避免因不正确的抱姿导致婴儿受伤。
    5. 若发现婴儿出现异常症状,如嗜睡、呕吐、抽搐等,应立即就医。
    治疗策略:
    1. 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2. 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治疗,如抗癫痫药物、脑保护剂等。
    3. 加强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
    4. 家庭护理,包括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等。
    5. 心理支持,帮助家长和照顾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却可能对孩子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本文将针对父母常见的19个坏习惯,探讨其对宝宝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首先,许多父母忽视了对宝宝安全的保护。例如,让宝宝爬楼梯、床上婴儿无人看管、家中设置玄关等,都可能导致宝宝发生意外伤害。此外,忽视使用安全插座、未安装安全挡门器、放纵孩子在厨房嬉戏等,都存在安全隐患。

    其次,父母的一些错误观念也可能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例如,单独放孩子阳台玩耍、柜子用完不锁、桌子没有防护等,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危险物品。此外,带宝宝逛街、经常带宝宝出远门、让宝宝练瑜伽、做健身等,也可能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一些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例如,给宝宝穿新衣服、只用一次性纸尿裤、因为父母晚睡也带着宝宝晚睡、让宝宝和爸妈一起玩电脑游戏、放纵宝宝饮食等,都可能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最后,一些错误的治疗观念也可能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例如,给宝宝大量补钙、给宝宝进补、吃胎盘等,都可能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玩具层出不穷,其中“摇摇车”以其可爱的造型和动听的音乐吸引了众多小朋友。然而,这种看似无害的玩具却可能让宝宝“着魔”,导致一系列问题。

    小明的妈妈最近很烦恼,小明自从迷上了小区里的“摇摇车”,每天都要缠着妈妈带他去玩。一开始,妈妈觉得玩玩“摇摇车”没什么大不了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小明对“摇摇车”的依赖越来越严重。每天玩上几个小时,甚至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家长都反映,孩子对“摇摇车”上瘾,无法自拔。那么,“摇摇车”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宝宝如此着迷呢?

    首先,“摇摇车”的吸引力在于其可爱的造型和动听的音乐。这种刺激性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容易让宝宝产生兴奋和愉悦的情绪,从而产生依赖。

    其次,“摇摇车”的运行机制也容易让宝宝产生依赖。宝宝在玩“摇摇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姿势和动作,以保持平衡。这种自我控制的体验,会让宝宝产生成就感,从而更加沉迷。

    然而,过度沉迷“摇摇车”却可能对宝宝造成以下危害:

    1. 影响视力:长时间盯着“摇摇车”的屏幕,容易造成视力疲劳,甚至导致近视。

    2. 影响心理健康:过度沉迷“摇摇车”,容易让宝宝变得孤僻、缺乏安全感。

    3. 影响身体健康:长时间坐着不动,容易导致肥胖、驼背等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让宝宝摆脱“摇摇车”的诱惑呢?

    1. 家长要正确引导:家长要教育宝宝,让他明白“摇摇车”只是众多玩具中的一种,不应该过度沉迷。

    2. 提供更多选择:家长可以带宝宝去公园、动物园等地方,让他接触更多新的事物,转移注意力。

    3. 增强亲子互动:家长可以多陪宝宝玩游戏、做手工等,增进亲子关系,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总之,家长要关注宝宝的身心健康,引导他们远离“摇摇车”的诱惑,健康成长。

  • 近年来,儿童意外伤害事件频发,其中逗孩子喝酒导致的悲剧屡见不鲜。

    在聚会饮酒时,有些大人为了逗乐孩子,会拿筷子蘸酒让孩子舔一舔,甚至直接让孩子抿几口甚至干杯。据调查,超过80%的孩子都曾经历过这样的场景。

    然而,这种看似无害的逗乐方式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由于儿童肝脏发育不完善,对乙醇的耐受力和分解力较差,即使是低度酒,酒精也容易在体内积聚而引起中毒,严重时甚至出现昏迷等重症。此外,酒精还会对儿童的脑部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除了逗孩子喝酒,以下几种逗乐方式也存在安全隐患:

    1. 哄骗孩子:留心理阴影

    有些大人为了逗孩子笑,会编造一些谎言,如“你妈妈不要你了”、“你爸爸不要你了”等。这种欺骗、戏弄孩子的行为,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惧,甚至产生心理阴影,影响其心理健康。

    2. 让孩子乱模仿:诱导坏习惯

    有些大人会把烟卷或火柴递给孩子,让孩子模仿吸烟。这种行为会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3. 随意喂食:易呛呼吸道

    在人多嘈杂的场合,有些大人会随意给孩子喂食,如果冻、坚果等。由于幼儿的吞咽反射发育不完善,喂食时容易导致食物误入气管,引发窒息等严重后果。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和成人应避免以上逗乐方式,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 婴儿摇晃症候群,又称婴儿虐待综合症,是一种由于婴儿受到剧烈摇晃或暴力撞击而导致的脑部损伤。在拉萨春季,由于气候寒冷,家长在照顾婴儿时更加需要注意预防此病症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家庭预防和治疗策略:
    一、预防措施
    1. 增强家长意识:家长和照顾者应充分了解婴儿摇晃症候群的危害,避免因疏忽或无知而导致意外发生。
    2. 增加亲子互动:家长可以通过抚摸、拥抱、说话等方式与婴儿进行互动,增进亲子关系,减少因无聊或焦虑而导致的摇晃行为。
    3. 提供安全的环境:为婴儿提供安全的睡眠环境,如使用婴儿床、围栏等,减少婴儿意外受伤的风险。
    4. 注意情绪调节:家长在照顾婴儿时,如感到疲惫或焦虑,应及时调整情绪,避免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婴儿。
    5.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合理饮食等,提高自身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二、治疗策略
    1. 早期诊断:一旦发现婴儿出现异常症状,如呕吐、嗜睡、抽搐等,应立即就医,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
    2.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癫痫药物、镇静剂等。
    3. 康复训练: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帮助婴儿恢复。
    4. 心理支持:针对患有婴儿摇晃症候群的婴儿及其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 婴儿摇晃症候群,又称为婴儿虐待性脑损伤,是一种由于婴儿受到过度摇晃或剧烈摇晃而导致的脑部损伤。这种损伤可能由父母、监护人或其他人造成,通常发生在婴儿被剧烈摇晃后不久。在天津冬季,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家庭活动相对较少,婴儿摇晃症候群的风险可能会增加。以下是针对天津冬季家庭预防及治疗婴儿摇晃症候群的策略:

    预防措施:
    1. 提高家长和监护人的意识:加强对家长和监护人的教育,让他们了解婴儿摇晃症候群的危险性,以及如何正确地照顾婴儿。
    2. 避免剧烈摇晃:不要将婴儿抛向空中,摇晃婴儿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突然停止或改变方向。
    3. 使用安全的婴儿用品:使用婴儿床、婴儿座椅等安全用品,确保婴儿的安全。
    4. 提供充足的亲子互动:通过游戏、唱歌等方式与婴儿进行互动,增进亲子关系,减少因无聊或焦虑而导致的摇晃行为。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有疑问或担忧,应及时咨询儿科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治疗策略:
    1. 早期诊断:一旦怀疑婴儿有摇晃症候群,应立即就医,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
    2. 医疗干预:根据医生的建议,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
    3. 家庭支持:为家庭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帮助家庭应对婴儿摇晃症候群的挑战。
    4. 长期随访:即使症状得到缓解,也需要进行长期随访,以确保婴儿的全面恢复。

  • 近年来,随着80后父母成为育儿主力军,育儿剧在荧幕上崭露头角,成为热门题材。然而,与此同时,一些育儿剧中的‘虐儿’情节却引发了育儿专家和妈妈级观众的不满。

    以《小爸爸》为例,剧中父亲对儿子的‘虐待’行为令人瞠目结舌:限制孩子自由、粗暴对待、忽视孩子需求等。这种极端的育儿方式不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也让观众对育儿剧产生了质疑。

    中华育婴协会会长郭建国指出,育儿剧中的‘虐儿’情节是育儿的误区,呼吁父母不要盲目跟风。他强调,父母应该学会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理解孩子,用爱心和耐心陪伴孩子成长。

    一些育儿专家也指出,育儿剧应该传递正确的育儿理念,避免过度夸大或渲染育儿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他们呼吁编剧和导演要更加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避免将孩子作为情节的牺牲品。

    育儿剧作为娱乐作品,应该以传递正能量、引导正确价值观为目标。希望未来育儿剧能够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为父母提供有益的育儿知识和经验。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