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警惕孩子的“隐性饥饿”

警惕孩子的“隐性饥饿”
发表人:药事通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家长们往往认为孩子吃得饱、吃得好就不会饿着。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许多孩子正面临着一种“隐性饥饿”,这是一种由于营养素失衡而导致的饥饿状态,虽然短期内感觉不到,但长期下去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什么是“隐性饥饿”?

“隐性饥饿”是指膳食结构不合理、烹调方式不正确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大量流失,导致人体出现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营养失衡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会引起明显的饥饿感,但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导致“隐性饥饿”的原因

1. 家庭因素:父母不良的饮食习惯、过度追求精细食物、缺乏营养知识等都会导致孩子出现“隐性饥饿”。

2. 学校因素:学校午餐营养搭配不合理、缺乏营养指导等也会导致孩子出现“隐性饥饿”。

“隐性饥饿”的危害

1. 影响生长发育:长期缺乏营养素会导致孩子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减弱。

2. 影响智力发育:缺乏某些营养素会导致孩子智力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3. 导致疾病:缺乏某些营养素会导致孩子患缺铁性贫血、佝偻病、近视等疾病。

如何预防“隐性饥饿”

1.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为孩子提供均衡的饮食。

2. 学校要加强营养教育,提高午餐质量。

3. 孩子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

4. 定期进行营养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营养素缺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饥饿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近年来,间歇性饮食作为一种新兴的健康生活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你可能不知道,这种饮食方式竟然有望成为治疗儿童白血病的新方法。

    美国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间歇性饥饿能够有效抑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发育和进展。这一发现为儿童白血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ALL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白血病,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化疗、放疗和骨髓移植等。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对儿童患者来说,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间歇性饥饿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有望减少这些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ALL的两种亚型——B细胞ALL和T细胞ALL,间歇性饥饿既能够抑制疾病的发生,也能够逆转疾病的进展。而对于常见于成人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间歇性饥饿并没有效果。

    研究人员发现,间歇性饥饿能够降低血液和骨髓中瘦素(leptin)的水平,并且ALL病人体内leptin受体的活性得到了削弱。这可能是间歇性饥饿治疗ALL的机制之一。

    虽然间歇性饥饿治疗儿童白血病的潜力巨大,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来确定ALL细胞是否会抵抗饥饿治疗,并寻找模拟饥饿的替代方法来阻断ALL发育。

  • 近年来,禁食疗法在欧美地区备受关注,被认为是一种“绿色”的自然疗法。然而,禁食疗法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那么禁食真的能治疗疾病吗?它又有哪些副作用和禁忌症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禁食疗法: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

    禁食疗法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禁食(不吃固体食物)和适量饮水,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研究表明,禁食疗法可以激活身体的自愈能力,促进细胞再生,对多种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禁食疗法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

    相较于欧美地区,我国对禁食疗法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关注,禁食疗法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一些医院和研究机构开始开展相关研究,并尝试将禁食疗法应用于临床治疗。

    禁食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禁食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人,以下情况不适合进行禁食治疗:

    • 年龄在18岁以下、70岁以上的人群;
    • 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精神障碍疾病的患者;
    • 晚期肿瘤患者;
    • 有严重的慢性感染的患者;
    • 孕妇、产妇;
    • 身体虚弱、过度消瘦、营养不良的患者。

    此外,禁食疗法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低血糖、电解质紊乱等。因此,在进行禁食疗法时,务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禁食疗法的安全性

    短期禁食(如2天)的安全性较高,但超过两天的禁食需要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进行。禁食疗法并非挑战人类极限,而是为了治疗疾病,每个患者的禁食时间不同。

    总结

    禁食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治疗潜力。然而,在尝试禁食疗法之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确保安全。

  • 尿液作为人体排泄废物的一种,同时也是反映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女性在进行尿检时,往往会遇到尿酮体这一项目。当发现尿酮体为两个加号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尿酮体两个加号提示患者可能出现了酮症。临床上,导致酮症的原因主要有两种:饥饿性酮症和糖尿病酮症。

    首先,饥饿性酮症通常发生在长时间未进食碳水化合物,导致机体能量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此时,身体会开始分解脂肪以获取能量,产生大量酮体。当酮体超过肝脏代谢能力时,多余的酮体就会通过尿液排出,导致尿酮体阳性。

    其次,糖尿病酮症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当患者胰岛素供应不足或需求突然增加时,血糖水平会升高,导致酮体产生。糖尿病酮症的临床表现包括口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乏力等。

    针对尿酮体两个加号的情况,患者应引起重视。首先,要明确病因,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饥饿性酮症,可以通过补充碳水化合物、调整饮食结构等方式进行治疗。对于糖尿病酮症,则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合理使用胰岛素,并进行综合治疗。

    此外,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尿酮体两个加号并非小事,患者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以维护自身健康。

  • 你是否经常感到饥饿,即使刚刚吃过饭?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一个信号,提示我们可能存在某些健康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饥饿的原因。饥饿是一种生理反应,当血糖浓度下降时,人体会感到饥饿。血糖来自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进入血液,为身体提供能量。因此,饥饿是身体在提醒我们需要补充能量。

    导致经常感到饥饿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 饮食结构不合理:过多摄入低热量食物,如蔬菜、水果,导致摄入的总热量不足,从而引发饥饿感。

    2.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容易出现饥饿感。

    3.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导致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从而引发饥饿感。

    4. 肠道疾病:如肠炎、消化不良等,导致食物消化吸收不良,无法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从而引发饥饿感。

    5.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利尿剂、抗抑郁药等,可能导致食欲下降,引发饥饿感。

    针对经常感到饥饿的情况,以下是一些建议:

    1.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如肉类、蛋类、豆类、奶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

    2. 定时定量进食:保持规律的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或长时间不吃。

    3. 适当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新陈代谢,增加能量消耗。

    4. 排查疾病:如有疑似疾病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5.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保持身心愉悦。

  • 宝宝挑食、偏食是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还让家长们束手无策。营养专家提出,通过‘饥饿疗法’,可以有效纠正宝宝的不良饮食习惯,让他们爱上吃饭。

    ‘饥饿疗法’并非让宝宝挨饿,而是通过适量的饥饿感,激发宝宝的食欲,让他们主动进食。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实则效果显著。

    那么,如何正确使用‘饥饿疗法’呢?首先,要排除疾病因素,如锌、铁等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食欲不振。其次,要检查宝宝是否有不良饮食习惯,如零食过多、餐前大量饮用饮料、进食时注意力不集中等。接下来,家长需要与宝宝进行有效沟通,让宝宝明白‘饥饿疗法’的原理和目的。在实施‘饥饿疗法’的过程中,家长要保持耐心和坚持,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1. 控制吃饭时间

    将宝宝的吃饭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避免边吃边玩,影响进食效果。

    2. 两餐之间除饮水,不给任何食物

    宝宝可能会在两餐之间感到饥饿,此时要严格控制,避免给他吃任何食物或含糖饮料。

    3. 家长之间要默契配合

    家庭成员要统一认识,共同执行‘饥饿疗法’,避免因同情心而影响效果。

    4. 使用‘柔性’语言与宝宝沟通

    避免使用打骂、呵斥等方式,以免伤害宝宝的自尊心。

    ‘饥饿疗法’虽然简单易行,但需要家长耐心和坚持。对于一些顽固的挑食、偏食问题,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方法,如营养补充、心理疏导等。总之,通过科学的方法,相信宝宝们都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成长。

  • 近年来,‘隐性饥饿’这一概念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所谓‘隐性饥饿’,指的是人体虽然摄入了足够的能量和热量,但缺乏必要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导致身体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

    5月17日,中华健康管理论坛之‘细胞隐性饥饿的宏观调控与微观调理暨慢病关爱进万家社区公益中国行启动仪式’在京召开。会上,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指出,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40多种,这些营养素协同作战,共同维护我们的健康。然而,营养并非越多越好,过多的能量和脂肪摄入,反而会导致微量元素缺乏,从而引发‘隐性饥饿’。

    ‘隐性饥饿’并非罕见现象,我国台湾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99%的居民正面临‘隐性饥饿’及其可能导致的健康风险。

    ‘隐性饥饿’与慢性病密切相关。马冠生教授指出,慢性病越来越多,与营养过剩和微量元素缺乏有关。孙涛会长也强调,‘隐性饥饿’是导致亚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次论坛由中国生命健康促进会、人民日报《健康时报》、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老年颐养专项基金联合主办,旨在提高人们对‘隐性饥饿’的认识,引导大众科学应对,降低由此带来的危害。

    出席本次论坛的还有卫生部原副部长耿德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任德权等领导,以及众多知名专家。

  •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情感问题。其中,感情饥饿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老年人如何战胜感情饥饿,提升晚年幸福感。

    一、老年人感情饥饿的原因

    1. 社会因素:随着老龄化加剧,老年人面临着社会地位下降、被边缘化的风险,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被忽视感。

    2. 家庭因素:子女工作繁忙、离家在外,导致老年人缺乏亲情关爱,容易产生失落感。

    3. 个人因素:老年人性格内向、缺乏社交能力,容易陷入孤独的境地。

    二、战胜感情饥饿的方法

    1.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老年人可以通过参加社区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方式,拓宽社交圈子,丰富晚年生活。

    2. 培养兴趣爱好:老年人可以通过学习新技能、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充实内心世界,提高生活品质。

    3. 保持乐观心态:老年人要学会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保持乐观的心态。

    4. 主动寻求帮助:当老年人遇到心理问题时,要学会寻求家人、朋友、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5.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子女要关心老年人,多陪伴他们,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三、医疗机构在老年人情感关怀中的作用

    1. 心理咨询服务:医疗机构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2. 家庭医生服务:家庭医生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帮助他们保持身心健康。

    3. 社区医疗服务:社区医疗机构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总之,老年人要战胜感情饥饿,需要社会、家庭、医疗机构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温馨、幸福的晚年生活。

  • 标题:乐活减肥 拯救发胖的9大捷径

    乐活生活,健康减肥,是当今社会越来越多人追求的目标。然而,面对日益增多的肥胖问题,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减肥呢?本文将为您介绍9大乐活减肥捷径,帮助您轻松甩掉多余的脂肪,恢复健康体型。

    1. 光合作用,拥抱自然

    研究表明,人体可以像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吸收阳光中的能量。因此,每天抽出时间,在户外晒晒太阳,进行“光合作用”,不仅能帮助我们补充能量,还能促进身体健康。

    2. 运动治“饿”,腹肌训练

    饥饿感是减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为了克服饥饿感,您可以尝试进行腹肌训练。具体方法如下:取直立或坐姿,背部保持挺直,尽可能地收缩肚脐,绷紧30秒钟,然后放松2分钟,重做3次。这样不仅能消除饥饿感,还能锻炼腹肌,让您拥有迷人的小蛮腰。

    3. 减少看电视时间,远离肥胖

    看电视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过度看电视却会导致肥胖。医学家研究发现,每天看电视时间超过1小时的人,其肥胖风险会增加23%。因此,为了保持健康体型,请尽量减少看电视时间,每天不超过1小时。

    4. 健康饮食,均衡营养

    健康饮食是减肥的关键。在饮食方面,我们要注重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此外,还要注意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

    5. 充足睡眠,保持良好心态

    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对减肥也至关重要。睡眠不足会导致体内激素失衡,增加食欲,进而导致肥胖。因此,我们要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良好的心态,以更好地进行减肥。

    6. 避免熬夜,养成良好作息

    熬夜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影响新陈代谢,进而导致肥胖。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7.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适量运动是减肥的有效方法之一。您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30-60分钟。

    8.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促进肠道蠕动

    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体内多余脂肪。您可以通过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9. 保持积极心态,克服减肥困难

    减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此时,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成功减肥。

    乐活减肥,拯救发胖的9大捷径,让我们一起努力,拥抱健康生活吧!

  • 什么是断食减肥法?

    断食减肥法是一种通过限制食物摄入或仅摄入单一食物来达到减肥目的的方法。

    常见的断食减肥法包括:

    • 香蕉断食减肥法:在断食期间,可以吃任意数量的香蕉。但香蕉性寒且含钾量高,不适合高血压、肾炎、肾功能不全或水肿症状者。
    • 清水断食减肥法:除了喝水,一整天不能吃任何东西。水摄入量约为体重(kg)乘以50ml,例如,体重50kg的人一天至少要喝2500ml水。肾功能较差或患有肾脏疾病的人不适合此方法。
    • 苹果断食减肥法:一天内只吃苹果,不限量也不限品种,只要吃饱即可。吃苹果时要连皮一起吃。

    断食减肥法会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对人体造成危害。

    生理危害:

    • 长期节食会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易患各种疾病。
    • 心理危害更严重,长期不进食会对心理产生暗示作用,导致厌食症。厌食症患者易脱水,严重者可能致死。

    减肥应改变错误的生活方式,用营养价值高的食物代替营养价值低但热量高的食物。维持健康所需的营养成分一个都不能少。

    年轻女性正处于生理发育旺盛期,需要均衡的营养来打下健康基础。一般来说,BMI指数大于25的人才需要减肥;小于23的人不属于肥胖范围,只需少吃高热量食物,养成三餐定时定量、每周运动2-3次的习惯即可维持正常体重。

    周末断食减肥法同样有危害

    尽管有人宣称通过“周末断食减肥法”减轻了体重,恢复了苗条身材,但很多人采用这种方法后,体重没有减轻,反而亮起了健康红灯。而且,如果在周末“断食”,其他时间不注意控制饮食,也无法达到减肥的目的。

    危害一:胃肠道正常活动规律被打乱

    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都不利于健康,会打破胃肠道的正常活动规律。在周末“断食”时,消化道仍在正常蠕动和分泌消化液,但没有食物可消化,消化液会大量积累,腐蚀胃肠内壁。长期如此,可能会引起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此外,肠道缺少正常食物的规律性刺激,可能会引起肠道运动功能减弱,导致便秘。这不仅无法达到排毒减肥的目的,反而会增加毒素在体内的蓄积。

    危害二:导致营养不良

    机体需要均衡的营养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日常活动。长期坚持“周末断食”可能会引发营养不良。因为,“周末断食”食谱中的酸奶和鲜榨果汁等无法全面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这三大类提供能量的营养素。尽管有人反驳说酸奶含蛋白质,但一天1杯酸奶(250克)所提供的蛋白质不足10克,显然无法满足身体需求。此外,女性在月经期间切忌断食,因为此时体内有大量铁元素的流失,如果不注意补充营养,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危害三:引发低血糖

    很多采用“周末断食”减肥法的女性,前一天晚上食物摄入就不足,再经过一夜睡眠,体内血糖已降至低水平。如果早餐仅为一杯白开水,午餐还是不摄入含碳水化合物类的主食,会引发低血糖反应。低血糖会导致大脑缺少唯一的能量来源——葡萄糖,引起脑细胞受损。而一些体重正常却还在拼命减肥的女性,体内没有多余的脂肪可供动员,那么就会转而动员体内的蛋白质。蛋白质的减少可能会导致抵抗力下降,内脏功能受损。

    断食减肥法并非健康减肥的方法,建议选择更科学、更健康的减肥方式。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许多糖尿病患者会经历饥饿感,这是由于大脑中的“饥饿中枢”被激活,提示身体需要进食。然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饥饿管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饥饿感的产生机制。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胰岛素抵抗或缺乏,血糖无法顺利进入细胞,导致细胞能量供应不足,从而产生饥饿感。这种饥饿感是一种生理反应,但糖尿病患者需要学会正确应对。

    其次,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陷入“饥饿-进食”的恶性循环。许多患者在控制饮食后会出现饥饿感,但如果一饿就吃,会导致血糖水平波动,加重病情。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过度饥饿。

    合理的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体重、体力消耗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一般来说,轻体力劳动者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摄入30-35千卡热量,中度体力劳动者需要35-40千卡,重度体力劳动者需要40-45千卡。同时,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除了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缓解饥饿感:

    1. 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有助于增加饱腹感。

    2. 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蛋、奶和豆制品。

    3. 选择低GI(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如糙米、燕麦、全麦面包等。

    4. 少吃多餐,将每日饮食总量分配到4-5餐中,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5. 注意餐后运动,有助于促进糖分利用,减轻饥饿感。

    总之,糖尿病患者需要学会正确管理饥饿感,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干预,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