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如何正确处理药物过敏反应

如何正确处理药物过敏反应
发表人:医疗新知速递

药物过敏反应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了解如何正确处理药物过敏反应对于保障患者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一旦发现药物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可疑致病药物,并加强排泄,酌情采用泻剂、利尿剂等方法,以促进体内药物的排出。

对于轻症病例,可以口服1-2种抗组胺药物,或静注维生素、葡萄糖酸钙等药物,或外搽炉甘石洗剂等药物,以止痒、散热、消炎。一般一周左右可以痊愈。

对于皮疹广泛且伴有发热的病情稍重的病例,应卧床休息,局部外涂药物,并每日服用强的松等药物,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

对于重症多形红斑、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和全身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严重病例,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皮质类固醇用药:氢化可的松、维生素、氯化钾等药物。

2. 抗组胺药物:选用2种同时口服。

3. 输新鲜血液输血浆。

4. 抗生素:预防感染。

5. 局部治疗:保护皮肤和消炎、消肿。

6. 如伴发心、肺、肝、肾及脑等脏器损害以及造血机能障碍等需及时作相应处理。

7. 密切注意水与电解质的平衡,并酌情给予三磷酸腺苷、辅酶、肌苷及维生素等药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药疹疾病介绍:
药疹是药物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由注射、内服、吸入、外用某些药物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非预期的皮肤或皮肤黏膜的炎症反应。可能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很多,最容易引起药疹的药物有退烧药、抗菌消炎药等。药疹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大小不一的红疹,有的是凸起皮肤表面的丘疹,有的是水疱等。典型症状是皮肤瘙痒疼痛等,轻者在停用过敏药物后可减轻或消失,重者若不及时治疗、控制可能会导致死亡。治疗药疹首先需要停用致敏药物,配合药物治疗和皮肤护理来治愈药疹。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近年来,牛黄解毒片作为一种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调研发现,部分病人在使用牛黄解毒片后出现了不良反应,甚至出现中毒症状。

    研究发现,某些病人在用药后0.5-2小时出现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药疹、过敏性休克及上消化道出血与精神失常;也有的在用药后2-3天出现腹泻(脱水、酸中毒)、血小板减少、膀胱炎或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牛黄解毒片的主要作用是解毒,其为何也会导致中毒呢?在牛黄解毒片的配方中,大黄、黄芩、桔梗、甘草、生石膏等成分虽然用量较大,但毒性较低;牛黄、冰片毒性也较低,且用量较小;唯有雄黄毒性最强,其主要成分为三硫化二砷,含砷约75%、硫24.9%,遇热易分解氧化,变成有剧毒的三氧化二砷,即俗称的砒霜,其毒害作用可影响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和泌尿系统等。对少数病人还会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药疹和休克。

    那么,如何合理使用牛黄解毒片呢?首先,牛黄解毒丸每丸3克,含雄黄0.096克,成人每日雄黄用量不得超过0.15-0.30克,故成人每日最多服3丸。牛黄解毒片有大片与小片之分,大片每片0.6克,含雄黄0.05克,小片每片0.3克,含雄黄0.033克。因此,大片成人每人不得超过6片,小片成人每日不得超过9片。孕妇与过敏者禁服。

    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一旦出现皮疹、剧痒、发热,或有头晕、恶心、胸闷、心慌、腹泻,以及其他不常见的现象,应警觉到可能是用药所致,需立即停药进行治疗。

    此外,患者在使用牛黄解毒片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

    2. 服药期间,如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3. 孕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患有慢性疾病者等特殊人群,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 牛黄解毒片不宜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如需同时使用,请咨询医生。

    5. 牛黄解毒片不宜与酒同服,以免加重不良反应。

    总之,合理使用牛黄解毒片,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疗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艾滋病,这个曾经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如今随着医学的进步,有了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艾滋病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从最初的无法治愈到如今的治疗效果显著,艾滋病的发展也伴随着人们对其认知的改变。

    一、艾滋病的发展历程

    1. 早期:艾滋病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被发现,当时人们对这种疾病知之甚少,将其视为绝症。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艾滋病的死亡率极高。

    2. 发展: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的问世,为艾滋病治疗带来了曙光。ART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甚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3. 现状:目前,艾滋病已成为可控的慢性病。在规范治疗下,艾滋病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以下是一些预防艾滋病的措施:

    1. 使用安全套:性行为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2. 避免共用针具:注射吸毒者应避免共用针具,以防止血液传播艾滋病。

    3. 母婴传播预防:HIV感染的母亲在孕期、分娩和哺乳期,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三、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关怀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以下是一些心理关怀措施:

    1. 建立支持系统: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沟通,寻求心理支持。

    2. 心理咨询: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3. 社会支持:加入艾滋病关爱组织,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共同面对疾病。

    四、艾滋病防控的重要性

    艾滋病防控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防控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消除歧视和偏见。

    2. 早期检测:鼓励高危人群进行HIV检测,尽早发现感染者。

    3. 规范治疗:为艾滋病患者提供规范的治疗,降低病毒载量。

    五、艾滋病患者的日常生活

    艾滋病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 均衡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增强免疫力。

    3. 适度运动: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4. 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人体对某些药物产生的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和黏膜的炎症。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怕冷、皮肤瘙痒、红肿、刺痛、头晕、目眩、脱屑等。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出血、糜烂等严重并发症。

    导致药疹的药物种类繁多,包括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磺胺类药物、镇静药、中草药等。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后,由于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药疹的诊断主要基于病史、临床表现和用药史。确诊后,应立即停止使用可疑药物,并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服用维生素、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多喝水,促进体内毒素排出。同时,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此外,加强营养、适当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药疹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详细了解药物成分和副作用,避免使用已知过敏药物;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身体反应,一旦出现不适,立即停药并就医。

    药疹的治疗和护理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合理的护理,绝大多数药疹患者可以康复。

  •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可能因为感冒或其他小病,自行购买药物服用。然而,不当的用药方式可能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副作用。近日,就有读者咨询,其丈夫在同房后出现龟头疼痛、发红、溃烂等症状,经医生诊断,竟是因乱服药导致的过敏反应。

    固定型药疹是引起此类过敏反应的常见原因之一。它通常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等药物引起。发病时,患者会在口唇、龟头、肛门等皮肤粘膜交界处,或手背、躯体等部位出现类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紫红色斑。严重者还会出现大疱,甚至破溃、产生疼痛。

    固定型药疹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停用可疑的致敏药物,多饮水以加速药物排出,并及时就医进行抗过敏、抗感染等治疗。

    除了固定型药疹,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药疹也需要引起重视。例如,荨麻疹药疹、剥脱性皮炎等,都可能由药物引起。因此,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遵医嘱,切勿自行乱用药。

    为了预防药疹的发生,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使用易引起过敏的药物。
    • 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身体反应,一旦出现不适,立即停药并就医。
    • 合理搭配药物,避免同时使用多种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
    • 关注中药成分,避免使用易引起过敏的中药。

    总之,乱服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在使用药物时,我们要谨慎对待,遵医嘱,确保用药安全。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药物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药物过敏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那么,如何准确判断药物过敏反应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药物过敏。药物过敏是指特定体质的患者在使用某些药物后,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常见的药物过敏症状包括皮肤潮红、瘙痒、皮疹、呼吸困难、心悸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发生休克或死亡。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药物过敏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判断方法:

    1. 用药史:了解自己的用药史对于判断药物过敏至关重要。常见的引发药物过敏的药物包括抗生素、磺胺类药物、解热镇痛药、催眠镇静药、抗癫痫药以及疫苗等。此外,一些中药也可能引起药物过敏。

    2. 潜伏期:药物过敏的发生通常存在一定的潜伏期。首次用药过敏多在4~20天内发生,而重复用药则可能在24小时内发生。

    3. 症状及体征:药物过敏的皮疹形态多样,包括固定性红斑、麻疹样红斑、猩红热样红斑、荨麻疹样、多形红斑样、紫瘢样、玫瑰糠疹样、大疱性表皮松解形或剥脱性皮炎型等。皮疹通常伴随严重的瘙痒,并可能伴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4. 皮肤测试:皮肤测试是判断药物过敏的重要手段之一。常见的皮肤测试方法包括划痕试验、斑贴试验等。

    5. 医生诊断:如果怀疑自己患有药物过敏,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为了避免药物过敏的发生,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以下措施:

    1. 了解自己的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过敏的药物。

    2. 在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成分和不良反应。

    3. 在使用新药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4. 如有药物过敏史,应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总之,了解药物过敏的判断方法,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和避免药物过敏的发生,保障自身健康。

  • 黑眼圈,是许多人常见的面部问题,很多人会首先想到这是由于缺乏睡眠或过度疲劳所导致。然而,并非所有的黑眼圈都是简单的疲劳或睡眠不足所致,有些黑眼圈可能是疾病的信号,需要引起重视。

    黑眼圈背后的原因

    1. 色素性黑眼圈:这种黑眼圈是由于黑色素过度沉积导致的,常见的原因包括药疹、皮肤炎症、皮肤损伤、色素痣等。治疗时,可以通过化学剥脱或激光治疗等方法来减少黑色素细胞的数量,去除色素。

    2. 血管性黑眼圈:这种黑眼圈是由于眼周血管透过皮肤透出颜色导致的,常见的原因包括血液循环不良、眼部肌肉疲劳等。可以通过休息、适度用眼、热敷等方式来缓解。

    3. 结构性黑眼圈:这种黑眼圈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原因主要是泪槽所形成的阴影,后天性原因主要是由下睑皮肤松弛、眶隔脂肪膨出、水肿等所形成的阴影。可以通过玻尿酸注射、手术等方法来改善眼周结构,消除阴影。

    黑眼圈与疾病的关系

    1. 胃炎:长期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胃炎反复发作,可能导致黑眼圈加深。

    2. 神经衰弱:患有神经衰弱兼内脏疾病,也可能出现黑眼圈。

    3. 月经不调:女性黑眼圈呈茶色,也可能是月经不调的表现。

    4. 鼻炎:早上起床就打喷嚏、流鼻涕,可能导致眼睛下方静脉窦附近的血流增加,从而造成黑眼圈。

    预防与治疗

    1. 充足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改善黑眼圈。

    2. 适度用眼:避免过度用眼,特别是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

    3. 饮食调理: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5. 皮肤护理:注意眼周皮肤的护理,避免过度清洁和刺激。

  • 药物过敏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可能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严重的健康风险。本文将探讨药物过敏的成因、发病机制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药物过敏的成因

    1. 变态反应:这是最常见的药物过敏原因,约占所有药物过敏的35%。变态反应的特点是对特定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具有特异性,例如对青霉素过敏。

    2. 非变态反应及其他:包括毒性作用、药理作用、光感作用、酶系统扰乱、沉积作用、特殊的局部刺激作用、菌群失调、致畸致癌作用等,约占15%。

    3. 影响因素:包括滥用药物、错用药物、用药剂量过大、用药疗程过长、用药种类过多、用药途径不当、交叉过敏、重用致敏药物、注射器不洁等。

    二、药物过敏的发病机制

    1. 用药情况:包括滥用药物、错用药物、用药剂量过大、用药疗程过长、用药种类过多、用药途径不当、交叉过敏、重用致敏药物、注射器不洁等。

    2. 机体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特异质反应、遗传因素、过敏或变应性体质等。

    三、药物过敏的预防和治疗

    1. 预防:了解自身药物过敏史,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药物,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2. 治疗:根据过敏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抗过敏药物、激素治疗、光疗等。

  • 发热时皮肤瘙痒是常见的症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过敏体质是导致皮肤瘙痒的常见原因之一。当身体遇热时,过敏体质的人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现象。

    此外,荨麻疹、药疹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发热时皮肤瘙痒。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瘙痒的红色或白色斑块。药疹则是由于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瘙痒、红肿等症状。

    对于皮肤瘙痒的治疗,通常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脱敏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过敏症状。在急性发作期,可以使用局部外用药,如止痒膏、抗组胺药膏等。口服抗组胺药物,如赛庚啶片、氯雷他定口服液等,也可以缓解瘙痒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高脂肪食物,以及海鲜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平时可以多吃绿色蔬菜,多做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药物也可能引发皮肤问题,这种由药物引起的皮肤炎症被称为药物性皮炎,也称为药疹。近年来,随着药物使用的普及,药物性皮炎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成为皮肤科常见病之一。

    药物性皮炎的病因复杂,主要与药物的过敏反应有关。常见的引起药疹的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抗生素、镇静安眠药以及血清制剂等。这些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外用等方式进入人体,可能会引起皮肤红肿、瘙痒、皮疹等症状。

    根据症状的轻重,药物性皮炎可分为轻型和重型。轻型药物性皮炎主要包括红斑型、麻疹型和不定型三种。大多数轻型药疹并不严重,停药后皮疹很快就会消退。但也有一些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过敏症状,如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药物性皮炎等,这些重症药疹可能危及生命,需要及时就医。

    为了预防药物性皮炎,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 在用药前,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
    • 严格按照药物适应症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 用药宜简单,减少药疹的发病率。
    • 注意药物交叉过敏反应,慎用或禁用与原致敏药物化学结构式近似的药物。
    • 对确诊为药疹的患者,应告知其致敏药物的名称,并提醒其下次就医时告知医生。
    • 对于需要做药物过敏试验的患者,如青霉素皮试,应准备好急救药品,以防万一。

    总之,了解药物性皮炎的病因、症状和预防措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保护我们的皮肤健康。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不断提高,药物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然而,由于药物种类繁多,新药不断上市,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许多人对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药物过敏感到困惑。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药物过敏的相关知识,帮助您正确识别药物过敏。

    一、了解药物过敏的常见原因

    药物过敏是指人体对某些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常见原因包括:

    • 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等。
    • 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等。
    • 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 催眠镇静药:如苯二氮卓类等。
    • 中药:如板蓝根、大青叶等。

    二、识别药物过敏的典型症状

    药物过敏的典型症状包括:

    • 皮肤症状:如皮疹、瘙痒、肿胀等。
    • 呼吸系统症状:如呼吸困难、哮喘等。
    • 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 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悸、低血压等。

    三、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药物过敏?

    1. 仔细回顾用药史:如果您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告知医生您的用药史。

    2. 注意潜伏期:药物过敏的潜伏期一般为4-20天,首次用药过敏多在4-20天内发生,重复用药则可能在24小时内发生。

    3.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您怀疑自己药物过敏,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四、预防药物过敏的措施

    1. 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在用药前,详细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

    2. 严格遵医嘱用药: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3. 注意观察药物反应: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身体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总结

    药物过敏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了解药物过敏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识别和预防药物过敏。如果您在使用药物后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