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吃米饭的四项基本原则

吃米饭的四项基本原则
发表人:健康解码专家

米饭作为我国传统的主食,承载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历史文化。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人们对米饭的认知和食用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将为您介绍吃米饭的四大基本原则,帮助您科学、健康地享用米饭。

一、煮饭用水要讲究

煮饭时,许多人习惯用冷水淘米后再烧开,其实这样做并不科学。正确的做法是先将水烧开,再用开水煮饭。这样可以使米饭更加松软,同时缩短煮饭时间,保护米中的维生素。

二、米饭要尽量“淡”

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米饭中油脂的摄入,避免过多的盐分和味精,以免增加额外的能量和负担。可以尝试用醋、紫菜等食材来调味,让米饭更加健康。

三、米饭要尽量“粗”

精白米饭的血糖反应较高,不利于控制血糖和血脂。我们可以尝试将糙米、黑米、燕麦等粗粮与米饭搭配食用,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降低血糖反应,控制体重。

四、米饭要尽量“乱”

在煮饭时,可以尝试将米饭与豆类、坚果等食材搭配,增加蛋白质和营养素的摄入,同时降低血糖反应,控制血脂。

五、米饭要尽量“色”

白米饭中缺乏抗氧化物质和维生素,我们可以选择紫米、黑米、红米等有色米,或者加入蔬菜、水果等食材,让米饭变得五颜六色,提高营养价值。

总之,吃米饭要讲究方法,遵循四大基本原则,才能让米饭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性肥胖症性高血压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水果,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富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人体健康具有诸多益处。然而,近年来,有关水果中糖分含量较高,可能引起肥胖及生活习惯病的担忧也逐渐增加。本文将围绕水果的利弊展开,探讨如何正确食用水果,以获得健康益处。

    首先,水果中的糖分主要以果糖为主,果糖的特点是GI值低,即吃了以后血糖上升速度缓慢。因此,果糖曾被认为是糖尿病患者的福音。然而,最新的科研结果表明,果糖会在肝脏中被转换为葡萄糖,实际上依然会引起血糖上升。同时,水果中不仅含有丰富的果糖,同时也含有葡萄糖与蔗糖,因此,无论水果中含有多少营养成分,过量食用也会升高血糖,进而带来高血糖、肥胖等不良后遗症。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关注水果中的植物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抗衰老、抗氧化等作用,对身体健康有益。例如,柑橘类和浆果类水果中含有的植物化学成分,如柠檬苦素、柠烯、β玉米黄素、柠檬素等,都具有抗癌、抗氧化等作用。

    那么,如何正确食用水果呢?首先,要控制水果的摄入量,每天摄入200-400克为宜。其次,要关注水果的品种,选择低糖分、高植物化学成分的水果。此外,要注重食用方式,例如,葡萄的皮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应将皮一同食用;草莓的籽则不宜囫囵吞枣,要细细咀嚼,以充分吸收营养物质。

    总之,水果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正确食用,就能为人体健康带来诸多益处。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体重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管理至关重要。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减肥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改善病情。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沈洁教授指出,科学减肥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减肥可以减少内脏脂肪堆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法,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尝试。沈洁教授分享了一名150公斤的“三高”患者通过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减肥,成功减重30公斤,血糖恢复正常值的案例。

    需要注意的是,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并非适合所有糖尿病患者。沈洁教授提醒,糖友在减肥过程中要加强维生素补充,大量饮水,并注意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发生。

    解放军二炮总医院内分泌科李全民主任指出,减肥并非越快越好,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合理的减肥计划。一般来说,每月减重5%~7%为宜,直至达到理想的体重。

    除了饮食控制,保持适当的运动也是控制体重、降低血糖的重要手段。李全民主任建议,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并结合力量训练,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总之,糖尿病患者在减肥过程中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治疗方式多样,其中胰岛素治疗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然而,对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过早使用胰岛素可能并非最佳选择。

    胰岛素是人体内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它能够帮助细胞摄取血糖,降低血糖水平。对于部分糖尿病患者来说,早期使用胰岛素可以缓解胰岛B细胞的压力,保护受损的胰岛B细胞,从而有效控制血糖。

    然而,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稳定。这意味着肥胖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通常较高,但胰岛素的实际作用效果却并不理想,这被称为“胰岛素抵抗”。

    因此,对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过早使用胰岛素可能会加剧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相反,早期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可以帮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更有效地控制血糖。

    对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血糖水平、胰岛功能、体重等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过早或过晚使用胰岛素。

    除了药物治疗外,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还应注意饮食和运动,通过控制体重、改善生活方式来降低糖尿病风险。

    总之,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时应谨慎,遵循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和预防并发症。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身材和健康。然而,肥胖问题却困扰着很多人。其实,肥胖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肥胖的成因、危害以及如何科学地预防和治疗肥胖。

    一、肥胖的成因

    1. 遗传因素:家族中肥胖史会增加个体肥胖的风险。

    2. 饮食因素: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摄入过多,容易导致能量摄入过剩,进而引发肥胖。

    3. 运动因素:缺乏运动,能量消耗减少,也容易导致肥胖。

    4. 代谢因素:甲状腺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代谢性疾病会导致肥胖。

    二、肥胖的危害

    1. 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肥胖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2. 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糖尿病。

    3. 增加患癌症的风险:肥胖与多种癌症的发生有关,如乳腺癌、结直肠癌等。

    4. 影响心理健康:肥胖会导致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三、肥胖的预防和治疗

    1. 均衡饮食:合理搭配膳食,控制热量摄入,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摄入。

    2. 适量运动:坚持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加能量消耗。

    3. 改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戒烟限酒等。

    4. 控制体重:定期监测体重,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5. 积极就医:对于肥胖患者,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肥胖不仅影响美观,更与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密切相关。因此,正确认识肥胖、科学治疗肥胖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单纯性肥胖患者,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体重。然而,对于一些体重过重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肥胖治疗药物主要有以下两种:

    1. 双胍类药物

    双胍类药物能够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和体重。但需要注意的是,双胍类药物并不适合所有肥胖患者,如肾功能不全、心肺疾病患者等。此外,双胍类药物在开始使用时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

    2. 脂肪酶抑制剂

    脂肪酶抑制剂可以抑制食物中脂肪的消化吸收,减少脂肪在体内的积累,从而达到减肥效果。该药物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不适,如腹泻、脂肪便等。需要注意的是,有胆汁淤积症、肠胃疾病或进行过肠胃手术的患者不宜使用脂肪酶抑制剂。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2. 增加运动量,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4. 定期复查,监测体重和各项指标的变化。

    总之,肥胖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坚持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坐在电脑前,心情有些沉重。我是一名来自黑龙江双鸭山市的普通职员,因为体重问题,我开始考虑减重,同时也担心我的血糖控制。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尝试了线上问诊。我选择了京东互联网医院,一个提供专业医疗咨询的平台。通过简单的注册,我很快就找到了一位来自营养科的医生。

    医生首先询问了我的健康状况,我如实告知了糖尿病的情况。医生告诉我,司美并不是针对我的情况开具的药物,它主要适用于二型糖尿病,并且目前并未被纳入减肥指南。

    医生接着询问了我的身高体重,并帮我计算了体重指数。幸运的是,我的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医生询问我为什么想要减脂,我坦白地说,因为公司的工服穿不下,而且公司不给定新的。

    医生给出了详细的饮食和运动建议,包括每日摄入的能量控制、饮食种类和运动方式。我感到非常感激,因为医生的建议非常具体,而且非常贴近我的生活。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调整饮食,增加运动。虽然一开始有些困难,但我坚持了下来。渐渐地,我感受到了身体的变化,体重开始下降,血糖也得到了控制。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利。在医生的帮助下,我不仅解决了健康问题,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我非常感谢那位来自营养科的医生,他的专业和耐心让我受益匪浅。

  • 随着全球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攀升,我国糖尿病防治形势日益严峻。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近4000万,位居全球第二,而糖尿病前期人群更是高达6000万,位居世界第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困扰,治疗糖尿病已成为当务之急。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诊治水平不断提高,治疗达标率有所提升。然而,总体达标率仍偏低,许多患者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控制不理想。究其原因,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缺乏、饮食控制不当、运动不足、用药依从性差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提高糖尿病治疗达标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内分泌专家强调,糖尿病治疗需要“全面达标”,即不仅要控制血糖,还要关注血压、血脂、体重、精神状态等多个方面。

    具体来说,糖尿病治疗达标应满足以下标准:

    • 空腹血糖<6.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8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6.5%(老年人可<7%)
    • 血压<130/80毫米汞柱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毫摩尔/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1.1毫摩尔/升,女性>1.3毫摩尔/升

    为实现全面达标,患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加强糖尿病知识学习,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 合理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等摄入量
    • 坚持规律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
    • 按时遵医嘱用药,不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
    • 定期复查,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

    此外,患者还需关注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应对糖尿病带来的压力。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积极参与运动,以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一、运动方式的选择

    对于因病不能起床活动,或者不易入睡,醒后不愿意起床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卧床运动。以下是一些卧床运动的方法:

    • 调息运动法:全身放松,入静,缓慢呼吸,先呼后吸,以呼为主,自然吸气。呼吸可深可浅,以舒适为宜。
    • 意念运动法:闭目调息,想象自己正在做体操、打太极拳、做八段锦、打球等自己喜欢的活动。
    • 四肢或全身运动法:双手十指交叉握拳做松紧活动,双足十趾伸曲运动,双手腕、双足腕活动,四肢伸曲活动,挺胸、收腹运动。
    • 坐着活动:下肢单或双肢颤抖,脚趾抓鞋底,自我全身按摩活动。

    如果条件允许,患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散步、走路、骑车、跑步、爬楼梯、打球、游泳、滑船、滑雪等运动方式。打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跳舞也是很好的运动方式。

    二、运动强度的选择

    运动的强度决定运动的效果,患者应根据自己的体型选择运动强度,既达到运动效果,又确保安全的心率。一般而言,正常体重型的病人应选择轻度运动,如散步、做饭、清扫、购物、拔草、步行、下楼梯、广播操、平地骑车等;偏胖体型的病人应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慢跑、上楼梯、坡路骑车、快步走、滑雪、滑冰、打台球、登山等;偏瘦体型的人应选择长跑、跳绳、打球、游泳、击剑等活动。

    运动负荷量应由小逐渐加大;运动时机选择在餐后1小时左右,有规律、持之以恒地进行。

    三、运动的宜忌

    1. 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满意,高于14mmol/L,不宜参加运动,以免产生酮症;新近发生的血栓、各种急性感染、急性并发症者,不宜运动。

    2. 患有高血压者不举重、屏气;有视网膜病变者不举重、不潜水,运动时头不低于腰;有周围神经病变者避免过度伸展,不负重;严重的糖尿病肾病、眼底病变、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糖尿病足、高血压者,运动宜轻缓不宜剧烈。

    四、做好细节准备防意外

    外出活动安全第一,要告诉家人时间、地点,佩戴标明姓名、住址、疾病的名签,以便发生意外时能及时救治和与家人联系。着装要宽松,特别是鞋袜,鞋不能太硬,以免磨脚;袜子不宜太紧,以免影响血供。运动时间长的病人应随身携带食品,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运动量增加前应适当减少胰岛素剂量或少量进食以防运动后低血糖反应。运动中若有心血管方面不适应及时停止运动并到医院处理。

  • 冬季是中风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中老年人来说,更需要提高警惕。中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和糖尿病等。冬季气温降低,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上血糖控制不佳,更容易引发中风。

    为了预防中风,糖尿病患者需要做好以下措施:

    1. 严格控制血糖,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2. 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3.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和高糖食物。

    5.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6. 定期检查血压、血脂等指标。

    7. 戒烟限酒。

    8. 如果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那天,我坐在电脑前,心中有些忐忑。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线上问诊,毕竟之前都是在医院里排队等待医生就诊。时间已经不早了,但我还是决定先咨询一下我的血糖和血脂问题。

    屏幕那头,出现了一位医生的对话框。我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医生很亲切地回复了我。当我说到我血糖有点高,血脂也有点高时,医生立刻就提出了问题:“您是打算用它来控制体重吗?”

    我点了点头,心想这医生真是细心。然后我又问起了药物的副作用。医生告诉我:“这个药是内分泌科常用的药,我们经验不多的啊。”我听了心里有些打鼓,但医生的话也让我安心了一些。

    我继续询问药物可能会带来的影响,医生耐心地解答了我每一个问题。尽管医生表示经验不多,但他的专业素养和耐心让我感到非常满意。他还提到,虽然身边有几个人在使用这种药物,效果还不错,但我最好还是去内分泌门诊咨询一下。

    在咨询的最后,医生告诉我:“能控制体重。”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感谢医生的专业建议,我决定按照他的建议去做。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互联网医院带来的便利。虽然医生不在身边,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解答让我感到安心。我相信,随着互联网医院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会从中受益。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