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小儿流涎,又称流口水,是指儿童涎液分泌过多,经常流出,严重者可导致局部潮红、糜烂。这种症状在3岁以内的儿童中较为常见。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因为出牙而引起的流涎,则不属于病态。
中医理论认为,脾之液为涎,廉泉是津液之通路。脾胃积热或脾胃虚寒都可能导致廉泉不能制约津液,进而引起流涎不止。尤其在炎热的夏季,过多食用冰棍、冷饮等寒凉食物,更容易引发此类疾病。因此,临床上以虚证居多,治疗应以健脾燥湿、和胃摄涎为主。
以下是一些针对小儿流涎的药粥疗法:
1. 苡仁扁豆粥:薏苡仁、白扁豆各15克,白糖适量。将薏苡仁、白扁豆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5~7天。适用于小儿口角流涎、涎液黏稠、口角赤烂、小便短赤、大便臭秽或燥结、面赤唇红、舌质红、苔黄厚等。
2. 马齿苋栀子粥:马齿苋15克,栀子花1朵,大米30克,白糖适量。将马齿苋、栀子花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或将鲜马齿苋、栀子花择洗干净,切细,待粥熟时调入粥中,放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5~7天。适用于清热泻脾。
3. 椒红牛肉粥:川椒、红蔻各5克,牛肉50克,大米30克,调味品适量。将牛肉洗净,切细,放入碗中,用淀粉、酱油、料酒调匀备用。先取川椒、红蔻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沸后调入牛肉等,煮至粥熟,加食盐、味精等调味,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适用于温中健脾。
4. 姜丁牛肚粥:生姜2片,丁香粉1克,牛肚50克,大米30克,调味品适量。将生姜切为细末。牛肚洗净,煮熟,切细。先取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后调入牛肚、生姜、丁香粉、调味品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适用于温中健脾。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孩子经常流口水,这可能是家长朋友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流口水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生理因素,也可能是病理因素。
一、生理因素导致的流口水
1. 不良的睡姿:孩子睡觉时,如果经常侧卧或趴着睡,可能会压迫到唾液腺,导致口水流得更多。家长可以适当调整孩子的睡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2. 不良的饮食习惯:孩子饮食中如果摄入过多酸性食物,可能会刺激唾液腺分泌,导致流口水。家长可以适当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 口腔卫生问题:口腔卫生问题也可能导致孩子流口水。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二、病理因素导致的流口水
1. 口腔炎:口腔炎会导致唾液分泌过多,孩子可能会出现流口水的症状。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医院口腔科就诊,进行相应的治疗。
2. 神经系统疾病: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面瘫,也可能导致孩子流口水。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其他症状,如面部表情不正常等,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3. 胃肠道疾病:一些胃肠道疾病也可能导致孩子流口水。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食欲、消化等情况,必要时带孩子去医院消化科就诊。
三、如何预防孩子流口水
1.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睡姿,避免压迫到唾液腺。
2. 保持口腔卫生: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3. 注意饮食:适量摄入酸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4. 注意观察孩子其他症状:如果孩子出现流口水伴随其他症状,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流口水,俗称流涎,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但在某些情况下,过多的流涎可能会给生活带来困扰。本文将为您介绍流涎的常见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建议。
一、流涎的原因
1. 生理因素:如睡姿不当、牙齿畸形、口腔卫生不良等。
2. 神经因素:如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瘫等。
3. 胃肠道因素:如胃肠神经功能障碍等。
二、流涎的治疗方法
1. 生理因素:改变不良的睡姿,矫正牙齿畸形,注意口腔卫生等。
2. 神经因素:针灸、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等。
3. 胃肠道因素:口服药物调节胃肠道功能。
三、流涎的日常保养
1. 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漱口。
2.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3. 多饮水,保持口腔湿润。
4.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四、流涎的预防
1. 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
2.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矫正牙齿畸形。
3.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口腔感染。
五、流涎的就医指南
如果流涎症状严重,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小儿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其病因多样,包括遗传、环境因素、产伤等。患儿常出现运动发育迟缓、姿势异常、吞咽困难等症状。除了积极的治疗,日常护理对于改善患儿的预后至关重要。
一、止住流涎
流涎是小儿脑瘫的常见症状,可能与吞咽困难、面部肌肉控制不良有关。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患儿改善流涎:
二、保持头部正中位
头部正中位对于小儿脑瘫患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患儿保持头部正中位:
三、侧卧位
侧卧位有助于缓解小儿脑瘫患儿的肢体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家长可以定期帮助患儿变换体位,保持肢体对称。
四、室内环境
保持室内环境清洁、通风,有利于患儿的康复。家长可以定期进行消毒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五、安全意识
小儿脑瘫患儿因运动能力较弱,易发生跌倒、摔伤等意外。家长要时刻注意患儿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六、饮食护理
合理膳食对于小儿脑瘫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家长可以为患儿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七、清洁卫生
保持患儿的个人卫生,定期洗澡、剪指甲、更换衣物等,预防感染。
八、身体锻炼
适当的身体锻炼有助于提高小儿脑瘫患儿的运动能力,增强体质。家长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游泳、骑自行车等。
小儿流涎症,即儿童口水过多,是家长们较为常见的问题。许多家长对此并不重视,认为只是孩子调皮或生理发育阶段的表现,但实际上,小儿流涎症可能是由脾胃不和引起的,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一、小儿流涎症的成因及危害
小儿流涎症主要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若脾胃功能失调,则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吸收不良,进而引发口水过多。此外,孩子不良的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等因素也可能导致流涎。
小儿流涎症的危害不容忽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对孩子的口腔、面部皮肤造成损害,甚至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小儿流涎症的治疗方法
1. 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是治疗小儿流涎症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推拿手法,可以调节脾胃功能,促进唾液分泌的正常。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清肝经、清脾经、清胃经、清天河水等。
2.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适当使用一些调节脾胃功能的药物,如健脾丸、健儿消食片等。
3. 日常护理: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过多食用甜食等。同时,要保持口腔卫生,定期为孩子刷牙,避免口腔疾病的发生。
三、预防小儿流涎症的措施
1. 注意孩子饮食:避免孩子暴饮暴食、过多食用甜食等,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2. 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为孩子刷牙,保持口腔卫生。
3. 加强锻炼:适当锻炼可以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增强脾胃功能。
总之,小儿流涎症虽然常见,但家长不可掉以轻心。了解小儿流涎症的成因、危害、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有助于家长更好地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小儿流涎,即宝宝流口水,是许多家长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其实,宝宝流口水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生理现象。通常情况下,宝宝在6-7个月大时,乳牙开始萌出,加上食物的刺激,会导致唾液分泌增多。由于宝宝的口腔容量较小,无法有效吞咽和调节唾液,因此口水会自然流出。这种流涎现象通常在宝宝1岁左右会自行消失,无需特殊治疗。
然而,如果宝宝长大后仍然流口水,那么就需要引起重视。这可能是由于神经或内分泌发育不良,或者是口腔炎症、消化不良等原因导致的。这时,就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中医认为,小儿流涎主要是由于“脾失调摄”所致,可分为寒热两种情况。属于热证者,口水粘稠,口角潮红糜烂,常伴有口气臭秽、小便短赤等症状;属于寒证者,口水清稀,口角糜烂但局部灰白不红,常伴有腹部胀满、食欲不振、四肢不温、大便溏薄等症状。
针对小儿流涎症,中医有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以下是一些简便验方:
1. 青果10克,石斛15克,灯心草2克,生地15克,加清水4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渣,再与雪梨汁50毫升混合,每日服1次,可连用7-10天。适用于偏于热证者。
2. 儿茶5克,冰糖适量(以甜为度),煎汤代茶饮服,连服5天。适用于热邪壅滞者。
3. 炒白术12克,益智仁8克,共研细末,分成12包。每日2次,每次1包,用温开水调服或加入饮食中食之均可,适用于寒证流涎。也可每天用白术粉10克加食糖适量,一起蒸食,坚持服用,疗效理想。
此外,还有一些外治方法,如:
用天南星30克,研末醋调,晚间敷涌泉穴,以布条缠扎,每次敷12小时,一般2-4次可愈。
用白矾30克,加清水煎沸,倒入盆内,待温后浸泡双脚,每次3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3-5次即可见效。
宝宝的口水问题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许多家长反映,孩子从几个月大开始,就经常流口水,这让他们很担心。那么,宝宝流口水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还是病态的表现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宝宝流口水的原因、危害以及应对方法。
一、宝宝流口水的原因
1. 生理性原因
宝宝流口水最常见的原因为生理性原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理性原因:
2. 病理性原因
除了生理性原因外,宝宝流口水还可能与以下病理性原因有关:
二、宝宝流口水的危害
1. 感染
口水中含有细菌和病毒,容易引起皮肤感染、口腔感染等。
2. 皮肤损伤
口水长时间刺激皮肤,容易导致皮肤发红、糜烂、皲裂等。
3. 影响进食
口水过多会影响宝宝的进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三、宝宝流口水的应对方法
1. 保持口腔清洁
定期给宝宝清洁口腔,预防口腔感染。
2. 保持皮肤干燥
及时擦干宝宝口水,避免皮肤感染。
3. 注意饮食
保证宝宝营养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
4. 及时就医
如果宝宝流口水伴随其他症状,如发热、皮疹等,应及时就医。
四、预防宝宝流口水的方法
1. 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
定期清洁宝宝的口腔,预防口腔疾病。
2. 注意宝宝的饮食
保证宝宝营养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
3. 注意宝宝的情绪
保持宝宝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引起流口水。
总之,宝宝流口水是一个常见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只要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保持皮肤干燥、注意饮食和情绪,就可以有效预防宝宝流口水。
孩子流口水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尤其在婴儿期。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孩子流口水的原因:
1. 添加辅食:辅食的添加会刺激婴儿的唾液腺,导致唾液分泌增加。由于婴儿的口腔容量较小,难以容纳大量唾液,因此容易流口水。
2. 吸吮习惯:婴儿喜欢吮吸手指、奶嘴等物品,这也会刺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口水增多。
3. 长牙:乳牙萌出时,牙龈组织轻度肿胀,刺激牙龈上的神经,导致唾液腺反射性分泌增加。
4. 口腔容量小:婴儿的口腔容量较小,吞咽功能尚未完善,容易导致口水流出口腔。
5. 脾胃虚弱:中医认为,孩子流口水可能与脾胃虚弱有关,导致难以吸收口中体液。
针对孩子流口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口腔卫生:勤为孩子清洁口腔,避免细菌滋生。
2. 调整饮食: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3. 加强口腔锻炼:通过练习吞咽动作,提高婴儿的吞咽能力。
4. 中医治疗:可尝试中医治疗,如参苓白术散等,以健脾利湿。
5. 注意口腔护理:定期带孩子去医院口腔科进行检查,预防口腔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