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确诊糖尿病应做尿、血检查

确诊糖尿病应做尿、血检查
发表人:医者荣耀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为了确诊糖尿病,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尿液和血液检查。

尿液检查:

1. 尿糖:正常情况下,人体肾小管会将过滤出的葡萄糖完全吸收,因此尿液中几乎不含葡萄糖。如果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过150mg/天,则称为糖尿。尿糖检查可以帮助判断血糖水平是否升高。

2. 尿酮:尿酮体是胰岛素缺乏的指标,提示患者可能存在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在合并其他疾病或应激状态时,应进行尿酮体检查。

3. 尿白蛋白:尿白蛋白测定可以反映糖尿病对肾脏的影响程度。

4. 尿C肽:C肽与胰岛素都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测定C肽浓度可以反映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

5. 管型尿:管型尿往往与大量蛋白尿同时出现,多见于肾小球硬化症等疾病。

6. 镜下血尿及其他:镜下血尿及其他异常尿液检查结果可能提示尿路感染、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血液检查:

1. 血糖:血糖水平升高是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根据血糖水平可以判断糖尿病的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

2. 血脂: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血脂检查可以帮助判断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血酮、电解质、酸碱度、CO2结合力与非蛋白氮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判断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并发症。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尿糖阳性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尿糖阳性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夫妻相”的说法,指的是夫妻双方在共同生活中,长相逐渐相似。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糖尿病也存在“夫妻相”!也就是说,如果夫妻一方患有糖尿病,另一方患病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一、夫妻共患糖尿病的原因

    研究表明,糖尿病这种生活方式疾病,具有家庭共患性的特点。夫妻双方拥有共同的不良生活习惯,生活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饮食、活动、休息等日常生活方式几乎相同,这些因素都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例如,夫妻双方都不喜欢运动,作息不规律,且都喜欢高油脂、高热量的食物。此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夫妻为了方便快捷,选择方便食品,熬夜、工作压力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年轻一代的糖尿病夫妻出现。

    二、婚姻幸福与否对糖尿病控制的影响

    有人认为,婚姻幸福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然而,研究发现,婚姻不幸福的中老年男性,糖尿病进展慢,治疗达到的控制效果好。这可能是由于,在幸福的婚姻中,女方对男方行为习惯的干涉过多,导致男方心理压力增大,从而影响病情。而在不幸福的婚姻中,女方对男方不管不问,反而减轻了心理压力。

    三、厨房掌控者对家庭糖尿病防控的影响

    研究还发现,在夫妻双方中,平时掌勺的一方更有“影响力”。如果妻子掌勺,妻子患有糖尿病,就会更加注意饮食控制,丈夫患糖尿病的概率相对较小。而如果丈夫掌勺,妻子的烹饪习惯不会有太大改变,妻子患糖尿病的概率就会增加。

    四、夫妻如何预防糖尿病?

    1. 合理膳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肥腻、高热量、高糖食物,戒烟戒酒。

    2. 适量运动:增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3.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乐观态度,避免过度紧张、劳累。

    4. 养成良好作息: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最后提醒,夫妻双方一定要共同监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才能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成为健康的“甜蜜夫妻”。

  • 我一直以为自己很健康,直到那天我发现自己尿频,总是有尿意,甚至夜间也要起床上厕所。起初我以为只是喝水太多,或者是天气转凉的原因,没太在意。但是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几个月,我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于是我决定去看医生。

    在医院,医生告诉我这是尿路感染,白细胞一个加号。听到这个结果,我有些担心。医生问我有没有其他症状,我说除了尿频外,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医生说尿路感染可能会引起尿糖高,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我有糖尿病。医生建议我去查血糖,以确定是否有糖尿病。

    我很紧张,害怕自己真的得了糖尿病。毕竟我知道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但是医生安慰我说,尿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需要看血糖才能确定。医生还告诉我,尿路感染可能会引起尿糖高,但这只是一个线索,并不代表我一定有糖尿病。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做了血糖检查,结果显示我没有糖尿病。虽然我很高兴,但是我还是想知道尿路感染会不会影响尿糖高。医生解释说,尿路感染可能会引起尿糖高,但这只是暂时的现象,一旦感染得到控制,尿糖水平就会恢复正常。

    我很感谢医生给我的解释和建议。现在我知道了尿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需要看血糖才能确定。同时,我也明白了尿路感染可能会引起尿糖高,但这只是暂时的现象。最重要的是,我学到了如何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健康问题,不要因为一时的症状就过度担心和恐慌。

    尿路感染与糖尿病的关系 常见症状 尿路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这些症状可能会伴随着尿糖高的现象出现,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患者有糖尿病。 推荐科室 泌尿外科或内分泌科 调理要点 1.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2.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4.定期检查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的发生;5.遵医嘱服药,控制尿路感染的症状。

  • 近年来,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除了食物的种类和数量,食物摄入的时间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一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发现,限制饮食时间或许能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夜间高血压,改善心血管健康。

    夜间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特征是患者在夜间血压升高,白天血压则相对较低。这种血压变化与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研究人员通过在小鼠身上进行实验,发现限制饮食时间能够有效预防并改善糖尿病小鼠的夜间高血压。他们将小鼠在每天的特定时间段内限制食物摄入,结果发现,这种限制时间的饮食方式能够帮助小鼠恢复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降低夜间血压。

    这一研究结果提示,限制饮食时间可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潜在的健康益处。除了改善血压之外,限制饮食时间还可能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降低体重、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等。

    那么,如何实施限制饮食时间呢?研究人员建议,可以将每天的饮食时间限制在8小时内,例如,从上午10点到晚上6点。在这段时间内,可以正常进食,但应避免在晚上过度进食。此外,还应保持饮食均衡,避免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限制饮食时间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掌握血糖监测的要点至关重要。

    一、血糖监测的意义

    1. 了解血糖水平:通过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可以了解自身的血糖水平,及时调整饮食和用药,控制病情。

    2. 发现病情变化:血糖监测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血糖波动、低血糖或高血糖等,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3. 评估治疗效果:血糖监测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二、血糖监测的方法

    1. 空腹血糖:指禁食和休息8-10小时后,于次日早晨8点之前抽血检测所得的血糖值。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在4.1-5.6mmol/L之间,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在7mmol/L以下。

    2. 餐后2小时血糖:指从进食第一口食物开始计算,2小时后测得的血糖值。正常人的餐后2小时血糖值在4.1-7.8mmol/L之间,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在10mmol/L以下。

    3. 随机血糖:指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测得的血糖值。随机血糖可以反映患者当前的血糖水平,有助于发现血糖波动。

    三、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

    1. 选择合适的血糖仪和试纸:选择准确、可靠的血糖仪和试纸,确保血糖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2. 正确操作血糖仪: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血糖仪,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3. 保持血糖仪和试纸的清洁:定期清洁血糖仪和试纸,避免污物影响检测结果。

    4. 记录血糖监测结果:定期记录血糖监测结果,以便分析病情变化和评估治疗效果。

    四、血糖监测的意义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掌握血糖监测的要点至关重要。通过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可以了解自身的血糖水平,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从而更好地控制病情。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然而,很多人对糖尿病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其临床表现也不够了解。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帮助您更好地认识糖尿病。

    糖尿病的症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与高血糖有关的“三多一少”,另一类是各种并发症的表现。

    1. 多尿:糖尿病患者的尿量明显增多,这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导致肾脏无法重吸收多余的葡萄糖,从而形成渗透性利尿。

    2. 多饮:高血糖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口渴中枢,使患者出现口渴、多饮的症状。

    3. 多食: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减弱,导致葡萄糖利用率降低,组织细胞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食欲中枢,出现多食的症状。

    4. 体重下降:糖尿病患者虽然食欲旺盛,但由于葡萄糖无法被充分利用,导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体重逐渐下降。

    5. 乏力:糖尿病患者由于葡萄糖无法被充分利用,导致能量供应不足,出现乏力、精神萎靡的症状。

    6. 视力下降:高血糖会导致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体屈光度变化,从而导致视力下降。

    除了上述症状外,糖尿病还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为了预防糖尿病,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等。一旦出现糖尿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积极的治疗。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习惯的调整,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肥胖作为糖尿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引起了广泛关注。

    肥胖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密切。研究发现,大多数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型肥胖。肥胖会导致脂肪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从而降低胰岛素的亲和力,使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这导致糖的利用障碍,进而引发血糖升高,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除了肥胖,体力活动不足也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肥胖,降低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因此,保持适量的体力活动对于预防糖尿病至关重要。

    此外,病毒感染也是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之一。病毒感染可引起胰岛炎,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进而引发糖尿病。

    为了预防糖尿病,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保持健康体重: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避免肥胖。

    2. 增加体力活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3.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

    4.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血糖。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睡眠。

  • 中国连锁药店行业在短短12年的时间里,经历了飞速发展,其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西方国家几十年所经历的过程。目前,我国药店行业形成了平价连锁药店、全国性连锁药店、跨区域连锁药店和地市连锁药店等多种类型的并存格局。面对市场的不断变化,我国连锁药店行业在2012年将呈现出以下六大发展趋势:

    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巨大

    从产业发展、产业竞争和企业运营等多个方面来看,我国连锁药店行业均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单体药店的整合空间巨大,连锁药店集中度偏低,运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这些都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多元化发展加速,药店转型升级

    国家政策层面虽然对药品零售行业有一定利空影响,但连锁药店需要从战略、战术、体制、人员配备和资金预算等方面构建多元化发展模式,从卖药的红海中杀出重围,实现转型升级。

    三、系统定位,业态模式进入规划阶段

    连锁药店在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明确自己的业态定位,通过差异化竞争在红海市场中脱颖而出。

    四、专业化定位的药店将发展壮大

    专业化药店将在2012年得到进一步发展,其核心在于细分疾病种类,提供专业化的药品和服务。

    五、连锁药店竞争进入产业链竞争阶段

    连锁药店之间的竞争将从工商博弈和供应商打压转变为供应链竞争和产业链竞争,谁能给供应商提供价值,谁就能脱颖而出。

    六、药店联盟实现四个转型

    药店联盟在2012年将实现四个转型:独家高毛产品代理商、非药高毛产品集成供应商、非基药差异化品类构建和基药替代品类构建。

  • 糖尿病作为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攀升。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了解其分型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1型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这两种疾病。

    首先,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存在显著差异。1型糖尿病主要由于胰岛B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而2型糖尿病则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随胰岛素分泌不足。

    其次,1型糖尿病的治疗依赖于胰岛素注射,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佳。而2型糖尿病可以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才需要胰岛素注射。

    此外,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青少年期,病情进展迅速;2型糖尿病则多见于中老年人群,起病较缓慢。1型糖尿病患者往往体型消瘦,而2型糖尿病患者则多伴有肥胖。

    了解1型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有助于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和自我管理。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保持低盐低糖低脂的饮食,并积极进行运动,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治疗需要综合管理,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和血糖监测。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案,帮助您更好地控制血糖。

    1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胰岛素注射。根据病情,医生会为您制定个性化的胰岛素治疗方案。胰岛素注射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以确保治疗效果。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常见的降糖药物有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胰岛素增敏剂等。医生会根据您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除了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低盐低糖低脂的饮食原则,并保持适当的运动量。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通过血糖监测,您可以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随着冬季的到来,寒冷的天气让许多糖尿病患者望而却步,他们担心户外运动会增加感冒的风险,甚至引发低血糖。然而,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糖尿病患者在冬季在家进行的运动,帮助他们在寒冷的天气中保持健康。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此重要。运动可以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强心肺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运动还能帮助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改善心理状态。

    那么,糖尿病患者在冬季如何在家进行运动呢?以下是一些适合糖尿病患者的室内运动:

    1. 踮脚尖:将手扶在椅背上,踮脚尖(左右交替提足跟)10-15分钟,可以锻炼小腿肌肉,提高下肢血液循环。

    2. 爬楼梯:上楼梯时,背部要伸直,速度要依体力而定,可以锻炼下肢肌肉,增强心肺功能。

    3. 坐椅运动:屈肘,两手叉腰,背部挺直,椅上坐、立反复进行,时间以自己体力而定,可以锻炼核心肌群,提高身体稳定性。

    4. 抗衡运动:双手支撑在墙壁上,双脚并立使上体前倾,以增加肌肉张力,每次支撑15秒左右,做3-5次,可以锻炼肩部和手臂肌肉。

    5. 床上运动:平躺床上,将脚抬高,等脚发麻时再慢慢坐起来,如此反复,可以锻炼下肢肌肉,提高血液循环。

    除了以上运动,糖尿病患者还可以尝试瑜伽、太极等运动,这些运动强度较低,适合长期坚持。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应先咨询医生,确保运动方案的安全性和适宜性。此外,运动过程中要随时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总之,冬季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通过合理的运动,糖尿病患者可以保持健康,迎接春天的到来。

  • 孕期是女性生命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时期,孕妇的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更影响着胎儿的发育。在孕期,糖化血红蛋白成为了重要的监测指标之一。

    糖化血红蛋白,简称HbA1c,是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其原理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定为6.5%以下。

    对于孕妇来说,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与普通人群相似,一般在4.0%-5.5%之间。但是,由于孕妇的特殊生理状态,其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可能略有不同,建议孕妇定期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并控制血糖。

    孕妇血糖控制不良,不仅会影响孕妇自身的健康,还可能增加胎儿畸形、早产、胎儿死亡等风险。因此,孕妇应重视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血糖稳定。

    孕妇控制血糖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饮食管理:孕妇应遵循均衡饮食原则,合理搭配膳食,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2. 适量运动:孕妇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控制血糖。

    3. 定期监测:孕妇应定期进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监测,及时了解自身血糖控制情况。

    4. 药物治疗:对于血糖控制不良的孕妇,医生会根据情况给予药物治疗,如胰岛素等。

    5. 心理调节:孕妇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以免影响血糖控制。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