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居室杀虫剂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居室杀虫剂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发表人:未来医疗领航员

肥胖一直是人们普遍认为的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因素,但近期的研究发现,脂肪中的杀虫剂可能才是罪魁祸首。

研究表明,血中有机氯杀虫剂水平与糖尿病存在密切关系。在血中有机氯杀虫剂水平很低的人群中,肥胖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关联;但随着有机氯杀虫剂水平的升高,两者的关系才越来越密切。

有机氯杀虫剂,如滴滴涕和六六六,曾广泛应用于农业和房屋杀虫。这些杀虫剂在环境中残留时间较长,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长期暴露于有机氯杀虫剂中,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

为了降低糖尿病风险,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减少接触杀虫剂,尤其是有机氯杀虫剂。
  • 选择有机食品,减少对农药的摄入。
  • 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
  • 增加体育锻炼,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总之,了解杀虫剂对健康的潜在影响,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对于预防糖尿病至关重要。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疾病介绍: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胰腺释放胰岛素,帮助身体储存和利用食物中的糖和脂肪。当胰腺分泌胰岛素减少,或身体对胰岛素反应敏感性降低时,就会导致糖尿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饮食管理对于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避免高糖食物摄入

    高糖食物是糖尿病患者的禁忌,如糖果、甜点、含糖饮料等。这些食物会导致血糖水平急剧升高,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此外,一些水果如香蕉、荔枝、石榴等含糖量较高,也应适量食用。

    二、限制高脂肪食物摄入

    高脂肪食物会导致血脂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食用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

    三、控制淀粉摄入

    淀粉会在人体内转化为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应限制主食的摄入量,如米饭、馒头、面条等,可以选择杂粮、薯类等低血糖指数的食物。

    四、适量摄入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糖尿病患者并非完全不能摄入蛋白质。但应注意选择优质蛋白质,如鱼、肉、蛋、奶等,避免过多摄入动物蛋白。

    五、合理搭配膳食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可适量摄入蔬菜、水果、坚果等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血糖。

    六、注意饮食习惯

    糖尿病患者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此外,戒烟限酒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避免高糖、高脂肪、高淀粉食物,合理搭配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 脑血栓,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预防脑血栓的发生,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

    一、预防脑血栓的药物

    1.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预防血栓形成。对于老年高危人群,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降低脑血栓的风险。

    2.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也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与阿司匹林作用机制相似。对于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以选择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

    3.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主要用于降血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预防脑血栓的发生。

    二、预防脑血栓的日常保养

    1. 饮食:老年人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高脂、高糖、高盐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

    2. 运动: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太极等运动方式。

    3. 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4. 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治疗: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病情的持续发展和恶化。

    三、预防脑血栓的医院和科室

    1. 神经内科:神经内科是负责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科室,包括脑血管疾病。

    2. 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内科是负责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科室,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3. 内分泌科:内分泌科是负责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科室,包括糖尿病。

  • 每天你需要多少睡眠?

    你是否有过睡眠不足或睡眠过度的经历?你是否知道睡眠对健康的重要性?营养专家指出,保持充足的睡眠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三种助睡眠的饮食方法

    想要改善睡眠质量,除了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外,饮食也是关键。以下三种食物可以帮助你改善睡眠:

    1. 樱桃:樱桃含有丰富的褪黑素,有助于调节生物钟,改善睡眠质量。

    2. 桂圆:桂圆具有补心益脾、养血安神的作用,适合失眠多梦、心悸不安的人群食用。

    3. 燕麦:燕麦富含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稳定血糖,改善睡眠。

    睡前吃养心阴食品可提高睡眠质量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睡眠过多或过少的人,其寿命比那些每天睡8小时的人要短。

    芬兰研究者对2.1万名成年人进行了长达22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在研究期间,睡眠经常少于7小时或超过8小时的人死亡的可能性比较大。

    这一研究结果证明,睡眠习惯与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有一定关系。不过,对睡眠过多或过少会增加死亡危险的原因,目前学者还没有定论。他们认为,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因为睡眠过多或睡眠过少的人都有各自特殊的情况,其中很多都与疾病有关。例如,睡眠时间少,有可能是因为本来睡眠需求就相对较少,也可能是由于失眠或其他健康问题导致的。同样,睡眠时间多,可能是因为机体存在着一些潜在的疾病。

    研究发现,睡眠不到7小时的男性,比睡眠保持在7至8小时的男性死亡的可能性要高出26%,女性高出21%。睡眠超过8小时的男性,比睡眠保持在7至8小时的男性死亡的可能性要高出24%,女性高出17%。

    研究人员指出,虽然也有其他一些研究显示睡眠习惯与不良的健康状况,如糖尿病和心脏病等有关,但对睡眠和寿命的关系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保持良好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不足或睡眠过多都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为了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我们应该重视睡眠问题,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并注意饮食调整。

    1.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

    2. 避免在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以免影响睡眠。

    3. 保持舒适的睡眠环境,如合适的温度、安静的环境和舒适的床垫。

    4. 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5.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总之,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基础。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睡眠,关爱健康。

  • 夏季是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时期,由于气温升高,身体出汗增多,导致血糖波动较大,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饮食调理

    糖尿病患者夏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摄入蔬菜和粗粮,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高脂食物。同时,要控制水果摄入量,选择低糖水果,如草莓、蓝莓等。

    2. 加强运动锻炼

    夏季气温较高,可以选择在傍晚或早晨气温较低时进行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

    3. 定期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夏季应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饮食和运动,必要时调整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种类和剂量。

    4. 注意补水

    夏季出汗较多,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导致血糖升高。

    5. 注意防晒

    糖尿病患者皮肤较为敏感,夏季外出要注意防晒,避免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6. 保持良好心态

    夏季气温较高,容易心情烦躁,糖尿病患者要尽量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影响血糖。

  •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问题日益严重。肥胖不仅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会引发多种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减重手术成为越来越多肥胖患者的选择。

    33岁的胡先生(化名)身高173cm,体重近400斤,堪称“第一胖”。他尝试过多种减肥方法,但效果不佳。为了摆脱肥胖的困扰,他来到了中山医院寻求帮助。

    中山医院代谢手术团队为胡先生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发现他除了肥胖外,还存在高血压、心律失常、睡眠呼吸暂停等问题。为了确保手术安全,团队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并进行了多学科会诊。

    手术过程中,医生采用了特殊的器械和技巧,成功完成了减重手术。术后,胡先生恢复良好,术后1天即可下床活动,术后3天开始进食流质。

    减重手术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法,它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减轻体重,还能改善多种慢性疾病。目前,减重手术已经成为治疗肥胖症和肥胖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

    中山医院代谢手术团队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众多肥胖患者带来了希望。他们不仅关注手术本身,还注重术后康复和患者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实现健康生活。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往往需要使用多种药物进行控制。近年来,肠促胰岛素类药物作为一种新型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许多糖尿病患者对于这类药物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那么如何正确使用肠促胰岛素类药物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一、肠促胰岛素类药物的作用原理

    肠促胰岛素类药物是一类可以模拟肠道激素作用的药物,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水平。这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其分泌胰岛素,从而改善血糖控制。

    二、肠促胰岛素类药物的适用人群

    1.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肠促胰岛素类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早期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2. 多年2型糖尿病老患者:对于胰岛分泌功能较好的患者,肠促胰岛素类药物可以帮助其更好地控制血糖,延缓病情进展。

    3. 口服药物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当口服药物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时,可以考虑使用肠促胰岛素类药物。

    三、肠促胰岛素类药物的使用方法

    1.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患者在使用肠促胰岛素类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不要自行调整剂量。

    2.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在使用肠促胰岛素类药物的过程中,患者应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四、肠促胰岛素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1. 肠促胰岛素类药物不是医保药物,患者需要自费购买。

    2. 肠促胰岛素类药物价格较高,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考虑经济因素。

    3. 使用肠促胰岛素类药物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更好地控制血糖。

    五、总结

    肠促胰岛素类药物是一种新型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然而,患者在使用肠促胰岛素类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经济因素以及生活习惯,以确保治疗效果。

  • 糖尿病,这一常见的慢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攀升,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隐形杀手”。与此同时,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同样不容忽视。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存在这样的疑问:糖尿病是否会引发高血压?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糖尿病和高血压并非同一种疾病,而是两种常见的慢性病。然而,它们之间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临床上,许多高血压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中也存在相当一部分人伴有高血压。因此,我们将这两种疾病统称为“糖尿病高血压”。

    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两者都与高血脂、不良的生活习惯、缺乏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此外,糖尿病对血管紧张素等升压物质的敏感性较高,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同时,糖尿病还会引起肾脏损害,而肾脏损害又会进一步导致血压升高。此外,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高、血液粘稠度大,血管壁受损,血管阻力增大,这些因素都容易引发高血压。

    为了预防和控制糖尿病高血压,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其次,要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此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定期监测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最后,要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血压升高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总之,糖尿病和高血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了预防这两种疾病的发生,我们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体重,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血压。

  • 痈,这个名字听起来陌生而又令人担忧。那么,痈究竟是什么病呢?它是一种由多个相邻毛囊深部感染或者几个疖肿相互融合而成的皮肤深层次脓皮病。

    痈并不常见,其早期症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炎性肿块,表面发亮,边界清晰。如果用手触摸,可以感受到一种热感。痈的发展速度较快,通常从中心向四周更深层次发展,最终化脓、坏死。在显微镜下观察,痈的表面会出现多个脓点,呈蜂窝状。

    痈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全身症状,如发烧、寒战或周围淋巴结肿大。痈常见于肩部、颈部或背部,但腰部或四肢也可能出现。

    痈的发生与抵抗力低下有关,有些患者可能患有长期的慢性病,或者因为长期使用激素等药物导致抵抗力下降。痈比疖肿或毛囊炎要少见得多,因此并不常见。

    痈的治疗首先需要注意局部的清洁卫生。对于不太严重的痈,主要采用抗生素类药物的口服、静点或肌注治疗,也可以配合外用抗生素类药物。对于反复发作的痈,可以配合调节免疫的药物。如果痈已经形成脓汁,需要局部切开进行引流,排出脓液后通常可以好转。需要注意的是,伴有糖尿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的患者,需要随时关注相关指标,手术切开后的伤口不愈合的情况也需要特别注意。

    为了预防痈的发生,患者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物。饮食宜清淡,少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甜食。避免过度揉搓、搔抓皮肤,保护皮肤的屏障。

  • 人生中46至55岁这个阶段,被誉为“多事之秋”,虽然这个年龄段的人通常精力充沛,思想成熟,但同时也是生命中的高危期。在这个阶段,人体各项生理机能开始衰退,各种疾病也容易爆发或显现。

    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46至55岁的人群中,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1.5%,是40岁之前发病率的近4倍。女性在绝经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增加2~6倍,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也会增加约40%。

    这个阶段的高危状态,与生活压力密切相关。家庭、事业等各种负担加重,精神压力增大,长期透支健康,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各种疾病趁虚而入。

    要安全度过这个高危期,除了加强体育锻炼、注重劳逸结合、定期体检外,还应注意关注人体器官发出的求救信号。例如,胸痛、胸闷可能是心脏问题,咽喉不适、脖子两侧胀痛可能是小肠与淋巴系统疾病。一旦出现不明症状,应及时就医,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针对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以下是一些预防和保健建议:

    1. 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高热量食物。

    2. 适量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3.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缓解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

    4. 定期体检:关注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5. 关注身体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心脏问题。其中,心脏钙化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心脏钙化指的是心脏的血管壁或心肌中发生钙盐沉积,导致血管狭窄或心肌功能受损。那么,老年人心脏钙化怎么办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心脏钙化的原因。心脏钙化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原因,长期存在这些因素会增加心脏钙化的风险。

    2. 营养不良:缺乏钙、磷等矿物质也会导致心脏钙化。

    3. 慢性炎症:长期慢性炎症反应可能导致血管壁钙盐沉积。

    那么,针对老年人心脏钙化,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降脂治疗:对于高血脂引起的心脏钙化,可以通过服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来降低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2. 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通过调整饮食、运动、服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等方式来控制血糖,可以有效预防心脏钙化。

    3. 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需要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并注意饮食、运动、保持良好心态等,以控制血压,减少心脏钙化的风险。

    4. 营养补充:适当补充钙、磷等矿物质,有助于预防心脏钙化。

    除了药物治疗,以下日常保养措施对预防心脏钙化也至关重要: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2. 适度运动:坚持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心脏钙化的风险,因此要戒烟限酒。

    4. 保持良好心态:长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增加心脏负担,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之,老年人心脏钙化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日常保养,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