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葛根汤(31.32.33)

葛根汤(31.32.33)
发表人:胡志成

主治

辛温解表剂。发汗解表,升津舒筋,引胃气上行,升举内陷之邪外出。风寒束表、太阳经输不利(或内迫大肠)证。外感风寒表实兼太阳经脉不利,项背强,发热无汗恶风,脉浮。或太阳阳明合病,自下利,或血衄。痉病,气上冲胸,口噤不语,无汗,小便少,或卒倒僵仆。

葛根汤内麻黄襄,桂甘芍药枣生姜

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无麻黄

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

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组成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用法

上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衣被,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

方义

本方是桂枝汤加入葛根、麻黄而成。葛根解肌散邪,生津通络;辅以麻黄、桂枝疏散风寒,发汗解表;芍药、甘草生津养液,缓急止痛;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鼓舞脾胃生发之气。诸药配伍,共奏发汗解表,升津舒经之功效。

配伍

本方配伍特点具有桂枝汤方药配伍关系,桂枝汤者,有调理脾胃和生化阴津,阴津可随营卫和畅,气机升降而运行以濡泽筋脉,并升清降浊。

运用

本方以恶寒发热无汗,项背拘急不舒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菌痢、流脑、乙脑初起,早期,小儿秋季腹泻及发热,内耳眩晕症,三叉神经痛,腓总神经痛,面神经瘫痪,前额痛,偏头痛,重症肌无力,肩颈肌痉挛,肩凝症,关节积液,滑囊炎,化脓性两足汗泡状白鲜廯,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眼睑脓肿,麦粒肿,子痫发热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对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临床常见的急性胃肠炎、胃肠型普通感冒及胃肠型流行性感冒,常出现下利、呕吐、恶心等症状,这些症状有同时出现者,亦有先见恶心、呕吐,随之而来下利者,与本证相似,治疗方法可视呕吐轻重,出现时间不同,选用葛根汤或葛根加半夏汤

加减

如表邪犯胃呕逆者,加半夏;身热烦渴,加石膏;头痛剧者,加蔓荆子、藁本;咽痛痰粘,加桔梗;伴风疹者,加防风、川芎、蝉蜕;口眼㖞斜,加地龙、川芎、木瓜。

注意

素有阴虚火甚,上盛下虚的病人不可用。表虚有汗(桂枝加葛根汤),里热口渴(葛根芩连汤),里寒不敢服冷饮,里虚下利清谷者(桂枝人参汤)皆禁止。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鉴别

本方与葛根加半夏汤均属太阳伤寒表实证,均有风寒外束,内迫阳明之病机,均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脉浮紧等症,治疗均用辛温发汗之法,药物均有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葛根汤证的病机特点是风寒束表,内迫阳明大肠,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出现水粪杂下的下利症,治疗用发汗解表,升清止利的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证的病机特点是风寒表邪内迫阳明胃,导致胃气上逆,出现呕逆症。治疗用发汗解表,兼降逆止呕的葛根加半夏汤,在葛根汤的基础上加半夏一味,降逆止呕。

桂枝人参汤:表寒兼里虚寒下利,痞满。

文献

1.金匮:“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2.许宏:葛根性平,能祛风,行于阳明之经,用之为君;麻黄为臣,辅之发汗解表;桂枝、芍药为佐,通行于荣卫之间;甘草、大枣之甘,生姜之辛,以通脾胃之津为使。此方乃治其表实,而兼治其合病并病者也。

3.王子接:葛根汤即桂枝汤加麻黄、葛根以去营实,小变麻桂之法也。独是葛根麻黄治营卫实,芍药桂枝治营卫虚。方中虚实重复者,其微妙在法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后纳诸药,则是发营卫之汗为先,而固表收阴袭于后,不使热邪传入阳明也。故仲景治太阳病未人阳明者,用以驱邪,断入阳明之路。若阳明正病中,未尝有葛根之方。东垣易老谓葛根是阳明经主药,误矣。

4.柯韵伯:此开表逐邪之轻剂也。葛根味甘气凉,能起阴气而生津液,滋筋脉而舒其牵引,故以为君。麻黄生姜,能开玄府腠理之闭塞,祛风而出汗,故以为臣。寒热俱轻,故少佐桂芍,同甘枣以和里。此于麻桂二方之间,冲其轻重,而为调和表里之剂也。故用之以治表实,而外邪自解,不必治里虚,而下利自廖。盖桂枝葛根俱是解肌和里之剂,故有汗无汗,下利不下利,皆可用,与麻黄专于治表者不同。轻可去实,麻黄葛根是也。去沫者,只取其清阳发腠理之义也。葛根能佐麻黄发表,佐桂枝解肌。不须啜粥者,开其腠理而汗自出,凉其肌肉而汗自止。是凉散以驱风,不必温中以逐邪也。

5.吴谦:是方即桂枝汤加麻黄、葛根也。麻黄佐桂枝,发太阳荣卫之汗;葛根君桂枝,解阳明肌表之邪。不曰桂枝汤加麻黄、葛根,而以葛根命名者,其意重在阳明,以呕利多属阳明也。二阳表急,非温服复而取汗,其表未易解也。或呕,或利,里已失和,虽啜粥而胃亦不能输精于皮毛,故不须啜粥也。

6.陈修园:桂枝加葛根汤与此汤俱治太阳经输之病,太阳之经输在背,《经》云:邪人于输,腰脊乃强。师于二方皆云治项背强几几…但前方治汗出,是邪从肌腠而入输,故主桂枝,此方治无汗,是邪从肤表而入输,故主麻黄。然邪既入输,肌腠亦病,方中取桂枝汤全方加葛根、麻黄,亦肌表两解之治,与桂枝二麻黄一汤同意,而用却不同,微乎!微乎!

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成无己:太阳病,项背强几几 ,汗出恶风者,中风表虚也;项背强几几 ,无汗恶风者,中风表实也。表虚宜解肌,表实宜发汗,是以葛根汤发之也。本草云: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此以中风表实,故加二物于桂枝汤中也。

吴谦:此略其证脉,单举痉之颈项强急者,以明其治也。太阳脉,下项循肩挟背;阳明脉循喉咙,入缺盆,贯膈、下乳内廉。太阳主后,前合阳明;阳明主前,后合太阳。今邪壅于二经之中,故有几几拘强之貌也。太阳之强,不过颈项强;此痉之强,则不能俯仰,项连胸背而俱强,故曰:项背强几几也。无汗恶风,实邪也,宜葛根汤发之。即桂枝汤加麻黄葛根,两解太阳、阳明之邪也。

方有执:几几,鸟之短羽者,动则引颈几几然。形容病人之颈项俱病者,俯仰不能自如之貌。无汗者,以起自伤寒,故汗不出,乃上篇有汗之反对,风寒之辨别也。恶风乃恶寒之互文,风寒皆通恶,而不偏有无也。

柯琴:足太阳脉自络脑而还出下项,挟背脊。此从风池而入,不上干于脑,而下行于背,故头不痛而项背强也。几几,项背牵动之象,动中见有强意。凡风伤卫分,则皮毛闭,故无汗;风伤营分,则血动摇,故汗自出。不可以本症之无汗为伤寒,他条之自汗出为中风也。桂枝大青龙症,恶风兼恶寒者,是中冬月之阴风。此恶风不恶寒者,是感三时鼓动之阳风。风胜而无寒,故君葛根之甘凉,减桂枝之辛热,大变麻、桂二汤温散之法。《内经》云“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头项;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又“秋气者,病在肩背”,则知颈项强,不属冬月之寒风。《易》以“艮”为山,又以“艮”为背。山主静,人以背应之。故元首四肢俱主动,而背独主静。葛根禀气轻清,而赋体浓重。此不惟取其轻以去实,复取其重以镇动也。此又培土宁风之法。
 
刘渡舟:这一条论述太阳伤寒,经输不利的证治。
经脉是气血的通路,太阳表邪不解,经脉受邪,气血运行不畅,经输为之不利,因而出现项背强几几的证候。如果筋脉拘急,反见汗出恶风等证,则为太阳病中风无疑,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这在前面已经讲过了。若项背强几几,无汗而恶风寒的,则为伤寒表实证,是由寒邪外闭,玄府不通,经脉气血不利所致。恶风是恶寒的互词。治当发汗散寒,输通经脉,用葛根汤主之。
从用药来看,葛根汤就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加麻黄、葛根。其中,葛根为主药,既能配麻桂解肌发表,又能升津液、濡筋脉以治项背强几几。表虚的项背强几几用桂枝加葛根汤,本证属表实经输不利,为什么不用麻黄汤加葛根呢?因为麻黄汤发汗力强,再加入葛根来升阳发表,恐怕汗出太多。虽然这个证为经输不利,应发输经之汗,但也应该看到筋脉失滋,拘紧不柔,用麻黄汤加葛根容易造成汗多津伤,达不到滋津润燥,缓和筋脉拘挛的目的。因此,选用桂枝汤加麻黄、葛根,既可发汗散寒,又不致大汗伤津。同时,有芍药、甘草、大枣滋津化阴以缓和筋脉之急,符合病情。
临床上有很多项背疼痛的病人,用葛根汤治疗常可取得效果。服葛根汤后,有的病人项背疼痛处有发热的感觉,这是阳气将要通达的反映,紧接着项背部就会出汗,随着出汗延及全身,病就痊愈了。正如曹家达在《经方实验录》中所说:服后顷刻,觉背内微热,再服,背汗遂出,次及周身……病遂告差。
关于本方的煎服法,要注意先煎麻黄、葛根,去上沫,然后再纳诸药。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缓麻黄、葛根的辛散之性,防止发汗力太强,汗出过多;另一方面可以减弱麻黄走散之性,以免药后发生心悸、心烦、头晕等副作用。服药后不需要啜粥,温覆就可出汗。
 
胡希恕:这个项背拘急,这个“几几”是一个状词。这就是脖子(头颈)全身左右运转不自由,项背拘急的历害。这个字本来是形容小鸟学飞的时候,羽毛未丰呢,他飞不起来,伸着脑袋那个样子,就叫“几几”那个形状。那么太阳病就是头项强痛而恶寒,就是这一类的太阳病,如果项背强有“几几”的样子,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他这个方剂,就是桂枝汤加麻黄加葛根。本来他是个桂枝汤证,所以他恶风呢。我们用这个方剂的时侯也这样子,他这个恶寒特别历害,恶寒特别历害当然他也是恶风了。由于他没有汗所以他加麻黄,由于他项背强加葛根,它就是这么一个方剂。
那么这一段和前面那一段回头一看就知道了,那个讲的“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就根据这一条,这本来是葛根汤证,葛根汤证应该“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这是葛根汤证。那个呢他不是用葛根汤,他用桂枝汤加葛根,那么桂枝汤它是发热汗出恶风。那么他那个”项背强几几“呢,就”项背强几几“来讲应该是葛根汤证。可是葛根汤证呢,他是无汗恶风,所以那一条啊搁个”反“字。他这个”反“字啊就为这两个方剂的一个鉴别点,所以他这个文字啊,我们上次讲也提到了,随便一个字都不是轻易用的,他每一个字啊都是有所指的。
那么,这个葛根汤这个方剂啊,也属于一个解表方剂。你在临床应用呢,你看他特别提出恶风、恶寒的特别历害,而且葛根这个药它是解肌,这个肌肉,尤其在这个颈背部发痉挛,这个葛根是有特效。这个肌肉痉挛就是肌不和了,肌不和原因有很多,有的由于热,这个热伤津液嘛,津液枯燥,这个组织营养失调发痉挛,也有由于这个热。那么葛根这个药呢,他是一个专务解肌(的药),它治那个肌肉痉挛。那么冲整个这个方剂啊,它(肌不和)是由于停湿停水的关系,这个湿也能够使肌肉发痉挛。因为他用的是麻黄汤,这个麻黄他就能够使之发汗驱水气,那么配合葛根呢,他又能够解肌,所以这个”项背强几几“啊他是可以好的,他是从这个方剂讲。
在《金匮要略》有一种痉病,痉病就是这个项背强达到高度了,不光是项背强了,全身都往后使劲了,这个拘急的相当历害了,那个就叫做痉。这个痉病里头也有用葛根汤的机会,他得现太阳病,因为这个方剂是太阳病的一个发汗剂。那么这个方剂最常用了,我们在临床上啊无论是感冒啊或者流感啊,没有汗这个人恶寒特别历害。那个项背强啊,有的他就不明显,有的非常明显,无论明显不明显,要是无汗特别恶寒,有考虑用葛根汤的机会。那么这个方剂呢,就很清楚了,刚才我讲了,它是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入葛根麻黄,我们上面那个桂枝加葛根汤没有麻黄,那个是有汗出,这个是没有汗。
 
子恒:太阳病,颈、肩、背部出现僵硬,拘紧不适,无汗出,恶风(或恶寒),主方选择葛根汤。如果说桂枝汤主要针对外感风邪,麻黄汤针对外感寒邪,那么葛根汤针对的应该就是既有风邪又有寒邪,所以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麻黄配桂枝发汗驱寒解表,加葛根解肌,又可舒缓筋脉。

注:《神农本草经》谓葛根:'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成无己:伤寒有合病、有并病,本太阳病不解,并于阳明者,谓之并病。二经俱受邪,相合病者,谓之合病。合病者,邪气甚也。太阳阳明合病者,与太阳少阳合病、阳明少阳合病,皆言必自下利者,以邪气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邪气并于阳,则阳实而阴虚。寒邪气甚,客于二阳,二阳方外实而不主里,则里气虚,故必下利,与葛根汤,以散经中甚邪。

吴谦:一经未罢,又传一经、二经、三经同病,而不归并一经者,谓之合病。太阳与阳明合病者,谓太阳之发热,恶寒无汗,与阳明之烦热不得眠等证,同时均病。表里之气,升降失常,故不下利,则上呕也。治法只须先解太阳之表,表解而阳明之里自和矣。若利,则宜葛根汤表而升之,利自可止;呕则加半夏,表而降之,呕自可除也。

柯琴:不言两经相合何等病,但举下利而言,是病偏于阳明矣。太阳主表,则不合下利。下利而曰“必”,必阳并于表、表实而里虚耳。葛根为阳明经药,惟表实里虚者宜之。而胃家实非所宜也,故仲景于阳明经中反不用葛根。若谓其能亡津液而不用,则与本草生津之义背矣。若谓其能大开肌肉,何反加于汗出恶风之合病乎?有汗无汗,下利不下利,俱得以葛根主之。是葛根与桂枝同为解肌和中之剂,与麻黄之专于发表不同。

刘渡舟

这一条论述太阳与阳明合病而见下利的证治。两经或两经以上病证同时发生,无先后次第之分者,谓之合病。合病的发生,多是由于邪气过盛,同时侵犯数经,它的病势也比一经发病为重。太阳与阳明合病,在这里指的是太阳与阳明经表同时受邪,既表现有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等太阳经表证,又有缘缘面赤、额头作痛、目痛鼻干、卧寐不宁的阳明经表证。关于阳明经证,《伤寒论》中讲得并不太清楚,原文第48条只提到面色缘缘正赤一证,很不全面。近年来,许多学者把白虎汤证作为阳明经证,混淆了经的概念,也不尽合适。严格地说,白虎汤证作为阳明热证似乎较为贴切。根据庞安时《伤寒总病论》与朱肱《类证活人书》等书的记载,均以阳明经脉为病才叫做经证。《医宗金鉴》对于阳明经证又作了歌诀以概括: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痛,发热恶寒身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这里所说的葛根汤证也就是阳明经证,是阳明经脉受邪,经气被遏所表现的证候。因为它的经也行于表,故也有发热、恶寒等全身症状。

二阳合病,由于太阳、阳明二经受邪多少不同,病变也有所侧重。如果太阳病证偏重的,可用麻黄汤,如第36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就是个例子。这一条的二阳合病以阳明经邪为重,这可从必自下利一证而知。太阳与阳明经表受邪,尤以阳明经邪为重,由于阳明之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胃肠之里,里气不和,升降失常,故而出现自发的下利或呕吐等证候。以下利为主的,用葛根汤解经表之邪,升阳明之气。表解则里和,下利必自止。

葛根汤为阳明经证的正治之方,又可兼解太阳表邪,方中主药是葛根,不仅能解肌发表,且能入脾胃,升发清阳,鼓舞胃气,善治泄利。因此,本方治二阳合病自下利者,最为合适。

胡希恕

葛根汤的应用不止是(第31条)这么一个狭窄的问题,(这一条)就把它的面扩展了。他这个“必自下利”是个倒装句,他本来应该这个样子来看:“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者,葛根汤主之”。这个太阳阳明合病不一定下利,如果他下利的话,可以用葛根汤主之,而且这种下利不是因为吃药得的,他是自下利。

那么怎么叫做阳明合病呢?它是同时发作的太阳病,而又有下利,下利属于里呀,这个里就是胃肠之里呀。那么胃肠之里,阳性证就是阳明病,阴性证就是太阴病。那么这个他用葛根汤了,他是一种阳性证。他所以叫作太阳与阳明合病,就是这个里阳证与这个表阳证同时发作。那么,在这个书里头他有两个合病与并病的分析。就是表病与里病同时发作,这叫作合病。如果先有表,由表传里,表没罢,里病也生了,这叫作并病,就是前一个病并到后一个病而发病,那就是并病。同时发作的那就是合病,这个是同时发作,就是说他既有表证又有下利的里证,所以他叫作太阳阳明合病。那么这种合病也是变化多端呀,如果自下利,这个用葛根汤主之。这个大家要注意,我们在临床上这是常遭遇。这个下利是一个病,这个下利以太阳里反应出来了,说明这个病有从表解的机会啊。

所以中医讲辩证呀,不是我们说用葛根汤就治下利,我们不要这样看,他是下利而现表证的话,如果无汗,可以用葛根汤。他这个病呀,我们头前讲太阳病,这个病,这种机制,在生理上抗御疾病的机制大致从表解。欲汗而不得汗,所以才发生太阳病,古人管他叫合病,其实就是表证。为什么用葛根汤呢?葛根这个药呀,我们方才讲一面,有解肌的作用,同时它有治下利的作用。那么当然是,你用其它的发汗剂就是不如葛根了,因为葛根同时有作用于下利,这个病在临床上很常见的。以发汗的法子治下利,用近代医学解释它解释不了,西医认为用发汗治下利很奇怪。他也不是随便用,要下利而有表证,要现无汗的话,大概葛根汤。要是有汗呢?大概是用桂枝汤了,我们后头有,所谓“太阴病脉浮者可以发汗,宜桂枝汤”,跟这个可以同时互参,我们讲到那时再说吧,现在不要说的太多了。那么这一段呀,主要讲的是这个下利而现太阳病的话,宜发汗为主治,用葛跟汤,古人管他叫作太阳阳明合病。这个“必自下利”呀,不要这样来理解,说太阳阳明合病一律得下利,这是不对的。你看这第二段,他自己就说了。

倪海厦

无汗、恶风、项背强、喉咙痛、咽干、口渴,就是葛根汤证。「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也可以治疗下利,为什么叫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太阳代表「表」,阳明代表「里」,表被寒束到了,水到表面出不去,就回流,水出去再回来,温度就不够,水就到小肠,小肠是火,小肠本身不是受水的,水一到小肠就听到咕噜咕噜的拉出来了,中医叫作「热利」,病人的大便浓稠、散的、很臭,如果有表证又兼有了利,这时候也是葛根汤证,就是「太阳」、「阳明」并病。靠葛根把肠胃中的水拉上来,下利就止掉了,「葛根汤」为下利初起兼有表证之特效良方。这是一种治痢的方法;以后还会教到其它方式,例如和解的方法,还有利尿的方法等等。

用葛根汤治疗表证兼有下利,有一种情况要注意,遇到中焦很湿热的人,舌苔黄而湿腻,用了葛根汤,结果脸都红起来,湿热都被升提上来了;所以素有中湿之人,喜欢吃油腻的东西,比较胖的人,应该加茯苓下去,让湿热从小便排出来。治小儿惊风角弓反张,属于刚痉,就是小孩脑膜炎、昏迷、抽筋,这时候葛根汤重用到六七钱的,麻黄用四钱,桂枝用三钱,大剂的下去。

凡表里两病皆实者,当先解表而后治其里,如果表实里虚的时候,先解表再治里,临床上,有的时候一起用,有的时候病人已经三四天不大便了,又得到葛根汤证,一起攻出来没有关系。后面我们会学到,太阳与少阳合病,就是用小柴胡汤;少阳与阳明合病,就是用大柴胡汤。

子恒

太阳病和阳明病同时出现,如果出现下利,可以选择葛根汤治疗。根据葛根汤组成药物反推可知,太阳病应为太阳伤寒(无汗,恶风,项背强几几等)。阳明为何有下利?值得推敲。下利为胃肠之疾,属里。在里有太阴、有阳明。“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下利的同时会出现腹满,纳差,腹痛,呕吐等症状,未言太阴,说明未出现此类症状。“阳明病,胃家实是也。”太阴和阳明的区别在于,前者为虚,自身阳气不足而见寒性表现,或自发病,或它经内传发病。后者为实,自身阳气充足而有热的表现,或自发病,或它经内传。此条虽有下利,原因是在表之寒邪过盛,同时侵犯太阳和阳明二经,故而出现下利,未表现出自身的阳气不足,即“虚”的表现,所以应归属于阳明病。使用葛根汤治疗的原因是,邪气虽犯二经,偏重于太阳经,治疗亦偏重太阳经,在表之风寒邪气驱散,则里自合。同时,阳明经自身阳气旺盛,有抗邪之力,葛根升阳即可。

第33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成无己:邪气外甚,阳不主里,里气不和,气下而不上者,但下利而不呕;里气上逆而不下者,但呕而不下利。与葛根汤,以散其邪,加半夏以下逆气。

吴谦:表里之气,升降失常,故不下利,则上呕也。治法只须先解太阳之表,表解而阳明之里自和矣。呕则加半夏,表而降之,呕自可除也。

柯琴: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阳明少阳合病,必自下利,则下利似乎合病当然之症。今不下利而呕,又似乎与少阳合病矣。于葛根汤加半夏,兼解少阳半里之邪,便不得为三阳合病。

刘渡舟

这一条承上条论述二阳合病,表邪不解,影响里气不和,不下利但呕的证治。太阳与阳明合病,表邪不解,两经的阳气抗邪于表,不能内顾于里,造成里气不和,升降失常,有时可见下利,有时可见呕吐,有时则吐利并见。呕吐是胃气不降之症,系表里不和所致,故治疗仍当解两经之表,用葛根汤加半夏和胃降逆以止呕吐。

临床上表气不和影响里气不和的情况很多见,如桂枝汤证中有干呕,麻黄汤证中有呕逆。有的人一感外邪就吐利不止,现在称之为胃肠型感冒。对于这类病,治疗上应以解外为首要。外邪得解,里气自和。升降复常,吐利亦当自止。

葛根加半夏汤就是在葛根汤原方原量基础上加半夏半斤(赵本为半升),煎服法与葛根汤相同。

胡希恕

他说个不下利,所以上面那个“必自下利”,那就是不对头了,不是吗?他是个倒装句,是“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者”,这才能用葛根汤。所以下一段他这个就又说了,这个葛根汤呀他还可以加味,也是表里同时有病呀,但是他不是下利,而是“但呕”,呕就是呕吐。那么这个用葛根汤呢,就得加半夏,半夏治呕。当然这个呕也是以表证出现,以太阳病出现,也就是和我们解释上一段一个意思,就是这个病呀打算从表解。

古人把这个呕也看作里边,属阳明,所以也说是太阳阳明合病。那么我们通过临床的实践证明,这个葛根汤加半夏不止治这个太阳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如果也下利也呕怎么办呢?也用这个,也行的。因为这个葛根汤呀,他就治下利而现太阳,同时如果有呕,加半夏就行了,根据这个加减的规律,也可以这么样子理解,事实呢也确实是这样的。

那么另一个问题呢,我们也应该注意,这个葛根汤不是治下利嘛,不过葛根这个药呀,他这个方剂是用他为主呀,量也大。这个葛根呀是一个寒性的,它是甘寒,所以在《神农本草经》上说它:“治身大热,消渴”,它起这个作用的。这个药于胃不这么合适,我们平时用葛根汤的时候,那么这个人胃不好,你也要加半夏,这个半夏能够去水,这个胃虚爱停水的,同时它是与甘药一起发挥健胃作用,所以我们用葛根汤的时候就要这一点。那么这个人就是不呕,他这个胃不好,食欲不好,也要加半夏,这个是我们在临床实际应用的时候要知道的这种问题。

那么这个葛根汤加半夏的煎服法跟上面的葛根汤是一样,我们凡是有麻黄要煎的话,都是要先煮麻黄,这个葛根这个药同样先煮的,因为葛根这个药它不好在水里溶解的,所以同时与麻黄一起煎,然后把上头的沫撇出去,然后再加旁的药,凡是用麻黄都是要注意这一点。这个方剂就不用细解释了,知道葛根汤了,这个葛根加半夏是个加味的办法了,半夏治呕咱们都知道,所以葛根加半夏呢,就是这个葛根汤证而呕者,我们这个样子来领会这个方剂的应用就可以了。

倪海厦

太阳与阳明合病,有下利的现象,有呕吐的现象要加半夏。

有呕吐的现象要加半夏。【本草】写半夏止呕去水,所以半夏也是一种利尿剂,茯苓不能止呕,所以往往有水饮的时候,用半夏,呕吐的时候,半夏是很好的止呕的药,所以妇女妊娠呕吐的时候会用到半夏。临床上看状况,如果是葛根加半夏,是妇人怀孕得到这症状,半夏就要用到八钱一两的,顺便把害喜的恶心止掉。

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所用的半夏是「生半夏」,因为半夏生用有毒,所以现在在药行买的都是「姜半夏」,所以如果开半夏,生姜就不用加了,生姜是解半夏毒的。生姜和半夏煮过后再晒干性就下一样了,生半夏在用的时候,可以治「至高」的水,水最高到脑积水,如果用姜半夏就没效了。因为医圣张仲景用的是生半夏,没有晒干的,我们买到的半夏是晒干的,所以我们不能参考他的剂量,一般来说,用干的生半夏三钱。

子恒

太阳和阳明合病,没有下利,但是出现呕的症状,主方选择葛根加半夏汤。呕为胃气上逆所作,胃肠属里,若无里阳虚的表现,当属阳明。《伤寒明理论》有云:“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者,谓其气逆而未收敛为实也。”此处“呕”是因外邪由表入里,阳明之气抗邪出外,用葛根汤祛邪外出,加半夏止呕即可。此处“呕”为何不是少阳的表现,原因在于“但”,没有其他少阳的症状,如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饮食等,所以归为阳明。

 

 

葛根汤要重用葛根(不拉肚子可以用到120克)

葛根汤有麻黄汤的麻黄、桂枝、甘草,而没有杏仁,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想,葛根汤就是桂枝汤和麻黄汤的合方而把杏仁去掉,加强葛根的剂量,就变成葛根汤了。

清朝的柯韵伯在他的《伤寒来苏集》提到:葛根、桂枝,俱是解肌和里之剂,不论有汗、无汗,下利、不下利,都可以用。因此在日本的汉方医学家统计,日本医家使用量最大的方剂是葛根汤。因为葛根汤使用范围非常的广泛,从归经来看,它包括了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也就是说,从我们身体前面的头部、额头、后脑杓、脑巅、眼睛、鼻子,到背面的项颈、肩膀、脊椎、腰背肌肉神经,尤其是感冒引起的各种疼痛,包括过敏、皮肤搔痒,用葛根汤作基础随証加减,大部份的症状都可以得到缓解或改善。

葛根和黄芪、甘草同样是豆科的植物。它具有肌肉松弛的作用,尤其感冒后,项背拘急,两肩与颈椎附近所产生的僵硬酸痛,透过葛根、芍药的效果,马上可以缓解。所以临床上,像出租车司机,长期打计算机等职业上造成项背僵硬的疾病,我们都可以使用葛根汤。

由于葛根有很好的肌肉松弛效果。当我们感冒受到风邪寒邪的侵袭时,脖子颈项就会僵硬,颈项僵硬的结果就会影响到神经传导,使得手臂肩背也会酸麻。此时我们可以使用葛根与芍药来松弛颈项的肌肉、血管、神经,颈项的肌肉、血管、神经一但获得松弛,马上就会改善僵硬的情形。基于这种药理作用,我们可以用葛根汤来治疗项背拘急僵硬的症状,甚至包括僵直性脊椎炎引起的项背僵硬也可用葛根为基础,再加上秦艽,防风等,来改善项背僵硬的症状。

现代鼻子的毛病特别多,最主要原因就是空气污染。再则海岛型气候变化不定,有时早晚温差很大,呼吸系统受不了。三则电器用品的进步,冷气机电冰箱,冰冷饮。因为以上的原因导致鼻子毛病特别多。根据手阳明大肠经上夹鼻孔的循行理论,葛根汤也可以用来治疗鼻病,我们用葛根汤,再加荆芥,防风,苍耳子,鱼腥草,蝉蜕,或者再加入玉屏风散,可以得不错疗效。

另外,由于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对于不自主眨眼睛的病人,我们用葛根汤作基础,加木贼草、茺蔚子、秦艽、钩藤抗紧张痉挛。几乎每例都可以获得良效。

而对于眼皮松弛,眼睛睁不开的重质肌无力症,根据皮主肌肉的思想,我们只要加入健脾胃的药,如苡仁、山药、黄耆。服药后就能使眼睛张开。

葛根汤也有丰胸的效果,如果要丰胸的话,也是由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着手,要补肝血、健脾胃。我们可以选用七味白朮散,因为七味白朮散就含有葛根,如果再合加味逍遥散一起使用效果一定更好。因为七味白朮散健脾胃,而加味逍遥散补肝血

麻黄属草麻黄科的植物。富含麻黄素,可以兴奋交感神经,在麻黄汤的条文就说到可以治疗「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所以感冒时有腰酸背痛的症状,这时候可视症状用麻黄汤或葛根汤,这两个汤都有麻黄,他们都有袪风寒、止痛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麻黄素有兴奋交感神经、发汗脱水,降低食欲的效果,因此,有很多不肖的医师或商人把它拿来当作减肥药物或食品,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会有多汗、心悸,失眠,甚至心脏麻痹、心脏衰竭而死亡等不良副作用。因此,建议不要轻易尝试。

桂枝是樟科植物,富含挥发精油、有桂皮醛,可以扩张血管,有强心作用,兴奋动脉血管,兴奋交感神经,而达到发汗的目地,另外也有芳香健胃的桂枝效果。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桂枝的方子大约有七十方。这些桂枝系列处方,包括有强心作用,治疗气上冲作用、利尿作用、活血化瘀作用等。其中最具代表的方剂就是桂枝汤。桂枝汤是调和营卫、解肌发汗的第一方。其使用范围相当广泛,由太阳上篇开始,到最后霍乱篇大多出现过桂枝汤。在霍乱篇中,治霍乱「热多欲饮水者」用五苓散,「寒多不用水者」用理中丸。如果上吐下泻,严重脱水,手足冷,心脏快衰竭时,就用四逆汤或四逆加人参汤。等到上吐下泻缓解,出现全身酸痛,「身痛不休」的时候就使用桂枝汤来调和营卫。而在《金匮要略》虚劳篇中,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小建中汤、黄耆建中汤。《金匮要略》中有很多章节也用到桂枝汤与其变方。由此可知在伤寒论中桂枝汤使用范围相当广泛。

芍药属毛莨科植物,有肌肉松弛、止痛的药效。所以感冒产生身疼腰痛,头项强痛时可以透过桂枝汤中的芍药,产生松弛肌肉的效果,项背自然就不僵硬。有些病人项部僵硬,造成两臂也会麻,酸痛。此时可使用桂枝汤、葛根汤,这二个处方中都有芍药。所以在桂枝汤系列中,几乎都少不了芍药。 芍药我们主要是用它的根部,它有活血化瘀效果。在桂枝汤中,搭配桂枝,有松弛肌肉神经,解除僵硬而达到止痛效果。另外因为芍药性味酸寒,可以制衡桂枝的辛温,控制发汗不会太过,发汗恰到好处。

甘草在伤寒方出现的比例是最多的,大约占了七成左右。在伤寒方117方中约有70个方用到甘草,可见仲景先生对甘草的重视。原则上,有利水作用的方子中不可以用甘草,例如:五苓散、猪苓汤中就不含甘草。因为药物学上有一句话「甘草,中满证忌之。」,「中满」简单的说就是肚子胀胀的,包括水肿,包括腹胀,都不能用甘草。所谓「甘令人满」,是因为甜的东西容易在肠胃道中发酵,如果病人本身就容易腹胀的话,吃了甘草会更容易胀。所以在利水作用的方剂中很少用到甘草。而且根据现代药理学发现,甘草有类似类固醇激素的作用,含有类固醇衍生物。因此甘草不能多用,甘草吃多了会引起水肿。不过老祖宗由临床经验观察到,甘草加了茯苓、白朮之后,就比较不会令人胀满,这是药物配伍后的效果。在药物配位有提到,甘草配茯苓的话就「不资满而反泄泻」,这就是说明甘草配合茯苓就比较不会发生胀满水肿的现象。

生姜是很好的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以增进血液循环,驱散寒邪。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生姜治百病”的说法,是我国中医主要的药用食材。中医讲究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在炎热时节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等作用,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状,生姜还有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但姜并不适合所有的人群,比如阴虚体质的人是不能吃姜的。很多人吃姜都是把姜削皮再吃,其实这样做不好,姜的皮也有很大的作用,削皮后,姜没有办法发挥整体功效,只要将姜洗干净就可以了。

大枣富含很多营养素,仲景在组成方剂时,为了避免伤害肠胃功能,常常会加入大枣。譬如桂枝汤,作用在肠胃系统的感冒,所以加入大枣。而麻黄汤作用在呼吸系统,所以没有大枣。又如小柴胡汤,病邪已由太阳传阳明,再传少阳,人体的正气必然会衰减,所以小柴胡汤也有大枣。所以大枣在增加体力,补充正气的时候,常常用到。另外,在一些药性强烈的方子中也用到大枣,例如十枣汤中的大戟、甘遂、芫花都是有毒性的强烈利水药,为了缓和其毒性,仲景先生选用了大枣,因为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是「相反」的药物,所以不能用甘草来缓和,此时仲景先生就用大枣来缓和大戟、甘遂、芫花的毒性。而且改用大枣一方面缓和了毒性,避免伤害肠胃,一方面也提供了营养素,增强病人的正气。此外,在《金匮要略》中有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第七章中有「皂荚圆」,用来治咳嗽有痰,不能平躺,只能坐着睡觉,方中的皂角是豆科植物,富含皂素,可以化痰,不过皂角也是药性强烈。

由此可知,仲景时时刻刻都在「保护胃气」,所谓「人无胃气不生」,如果使用峻剂伤了胃气,食欲不振,吃不下东西了,当然正气就不足了,没有力量来对抗病邪病毒。

1.曹颖甫医案

袁姓少年,其岁八月,臣病四五日,昏不知人。其兄欲送之归,延予诊视以决之。余往诊,日将暮。病者卧榻在楼上,悄无声息。余就病榻询之,形无寒热,项背痛,不能自转侧。诊其脉,右三部弦紧而浮,左三部不见浮象,按之则紧,心虽知为太阳伤寒,而左脉不类。时其兄赴楼下取火,少顷至。予曰:乃弟沉溺于酒色者乎?其兄日:否,惟春间在汕头一月,闻颇荒唐,宿某妓家,挥金且甚巨。予曰:此其是矣。今按其左脉不浮,是阴分不足,不能外应太阳也。然其舌苔必抽心,视之,果然。予用:葛根6克,桂枝3克,麻黄2.4克,白芍6克,炙草3克,红枣5枚,生姜2片。予微语其兄曰:服后,微汗出,则愈。若不汗,则非予所敢知也。临行,予又恐其阴液不足,不能达汗于表,令其药中加粳米一酒杯,遂返寓。明早,其兄来,求复诊。予往应之,六脉俱和。询之,病者曰:五日不曾熟睡,昨服药得微汗,不觉睡去。比醒时,体甚舒展,亦不知病于何时去也。随请开调理方。予曰:不须也,静养二三日足矣。闻其人7日后,即往汉口经商云。

2.刘渡舟医案

李某,男,38岁。患顽固性偏头痛2年,久治不愈。主诉:右侧头痛,常连及前额及眉棱骨。伴无汗恶寒,鼻流清涕,心烦,面赤,头目眩晕,睡眠不佳。诊察之时,见病人颈项转动不利,苔白,脉浮略数。遂辨为寒邪客于太阳经脉,经气不利之候。治当发汗祛邪,通太阳之气,为疏葛根汤:麻黄4克,葛根18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6克,生姜12克,大枣12枚。麻黄、葛根两药先煮,去上沫,服药后覆取微汗,避风寒。3剂药后,脊背有热感,继而全身汗出,头痛、项急随之而减。原方再服,至15剂,头痛、项急诸症皆愈。

3.沈炎南医案

罗石娣,女性,41岁。3月9日发病,恶寒无汗,头痛,项背、肩胛痛,恶心,口和,周身抽掣疼痛,脉浮紧,呻吟太息。其家惶恐,急请西医,用镇疼镇静剂注射无效。又延中医用荆、防、羌、独等药丝毫不效。3月13日晨,前往诊视,症如上述。寻思《伤寒论》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依据条文,拟处方葛根汤。因其食肉后发病,兼有恶心,故加半夏、谷麦芽、山楂。一剂头煎服后,汗出寒罢痛止。可见葛根汤1服便见神效。

4.《古方新用》医案

于某某,男,25岁。患者于三月前出差坐汽车时,由于汽车发生事故后致头部外伤而发生右侧口眼歪斜,左眼闭不住,左前额抬头纹消失,左口角流口水,舌向右歪斜,左鼻唇沟消失,说话漏气,言语吐字不清。经当地医院以祛风方药治疗数月无效,遂来诊治。辨证为外伤致阳明经络受阻。方用葛根汤加桃仁、当归治疗:葛根12克,桂枝6克,麻黄9克,生姜9克,炙草6克,白芍6克,大枣4枚,桃仁4克,当归9克。水煎分两次服。3剂。

二诊:患者服上药后前额部开始出现皱纹,左眼闭合较前为好,面部自感较前柔和,继用上方。

三诊:患者服上方后,病情继续好转。服药30余剂,病告痊愈。患者闭眼自如,前额抬头纹恢复,口亦不歪,语言吐字清晰,吃饭喝水如常。停药观察数月,再未复发。5.刘景祺医案杜某,男,69岁。胃痛已30多年,近七八年加剧,经常隐隐作痛,项背强,上肢有时发麻,全身发紧,易感冒。曾善饮酒,但近七八年来已戒除。3年前曾作X线钡餐透视,诊断为慢性胃炎,苔薄白,脉浮紧。中医诊断:胃痛。辨证:表邪不解,内迫阳明。治则:表里双解。葛根15克,麻黄9克,桂枝6克,白芍6克,生姜6克,甘草6克,大枣3枚,6剂,水煮服。服药后诸症状消失,春节期间曾多次饮酒,也未出现胃痛。

5.许叔微医案

庚戌,建康徐南强得伤寒,背强,汗出,恶风,予曰:桂枝加葛根汤证。病家曰:他医用此方,尽二剂而病如旧,汗出愈加。予曰:得非仲景三方乎?日然。予曰:误矣,是方有麻黄,服则愈见汗多。林亿谓止于桂枝加葛根汤也。予令生而服之,微汗而解。

6.蒲辅周医案

陈某,男,4岁半。突然发热,恶心呕吐,4小时内抽风2次,因昏迷而急诊人院。患儿大便呈脓血性,有里急后重现象,当时诊为急性中毒性痢疾,用冬眠药物及温湿布裹身。翌日,面色转灰暗,寒战高热,呼吸微弱,经人工降温16小时,方得呼吸均匀。复温后第二天开始,每日上午发生寒战,且有发绀,肢凉,午后高热(42~43℃)无汗,时有谵妄躁动,每日下利脓血便20余次,腹胀,里急后重,无呕吐,食欲尚可。药敏试验对多种抗生素等药物不敏感,入院9天后请我院中医会诊。诊时患儿呼吸促迫,唇色淡红,腹满不硬,午前寒战,午后高热,右脉沉滞,左脉弦大而急,舌质色淡,苔薄白而腻。证由暑湿内伏,新凉外加,表郁里结,以致升降阻滞,营卫不通。若单治其里,则伏邪不得外越,内结必然更甚,病为正虚邪实。幸胃气尚存,津液未竭,急宜升阳明,和营卫,开玄府之闭,达邪外出而解里急。方用桂枝加葛根汤:粉葛根6克,桂枝3克,白芍3克,炙甘草3克,生姜2片,大枣2枚。上药用文火煎取180ml,每4小时服30ml。药后另服荷叶、炒粳米煎汤。仿桂枝汤服法以助汗。药后当夜汗出,但小腿至足无汗,体温渐降,四肢转温,今晨无寒,但仍有脓血便及里急后重,前方去桂枝、白芍,加健脾化湿之品调理一周而愈。

7.刘渡舟医案

刘某,男,41岁。患病3月,项背强紧,顾盼俯仰不能自如,自汗出而恶风。大便稀溏,每日二三次,伴有脱肛与后重等症。切其脉浮,视其舌苔白润。辨为桂枝加葛根汤证,其大便溏薄,肛肠下坠后重,则为阳明受邪升清不利之象,为太阳阳明合病。处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葛根16克,生姜12克,炙甘草10克,大枣12枚。服药后,不须啜粥,连服7剂,诸症霍然。

8.吴佩衡医案

张小妹,女,1岁。因发热一日,腹泻十多次,粪便带红白黏液,经昆明市红十字会医院诊断为菌痢收住儿科病房治疗。据住院病例所载,8月22日大便培养报告检出志贺氏菌。8月22日起用氯霉素治疗。8月24日加用多粘菌素,并加服清热解毒止痢中药,但腹泻不止,体温仍39℃左右(肛温)。8月28日血常规:红细胞3.15x109/L,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总数13.6x10'/L,中性粒细胞68%,淋巴细胞30%,单核巨噬细胞2%。患儿住院10日,经用多种抗菌药物及中药治疗,仍未见好转,于8月29日邀余会诊。当日下午诊视,见患儿卧床,正在输液,面红身热,体温40.5℃(肛温),衰弱无神,唇口干燥,眼眶凹陷。但见其母频频喂饮,时闻啼声,气息低弱,不思乳食,自汗出,稍动则易惊怖。询及今日大便已十余次,每次数量不多,红白黏液混杂,小便短少。指纹色赤而浮,舌苔粉白。此系内伤饮食,复感表邪,表证不解,邪气又陷人阳明,遂成太阳阳明合病下痢之证。如过早施用清热止痢及苦寒泻下之剂,易伤里气,若表邪深陷,则痢无止期,此证已属二阳合病,当以解表兼以升提陷入阳明经邪之法治之。建议暂停前面所用中西药物,拟桂葛汤一剂。桂枝10克,葛根10克,杭芍6克,生姜2小片,大枣3枚,甘草3克。当晚喂服2次,至夜有微汗出,身热稍退。次晨又煎服第三次,日内照方服完二剂。每次喂药后片刻,均有热汗徐徐外出。于30日晚体温降至37.8℃(肛温)大便终日未见泻痢。

9月1日复诊:体温37.2℃(肛温),大便3次,已为粪质,色黄而溏薄,末见脓血状物。其母所述,患儿热退之后不再发惊,能安静,稍进乳食。此时虽然发热已退,腹泻已止,但见面色转淡,嗜卧无神,指纹色淡仅隐隐可见,口唇回润,干渴之状已不见,舌苔转白转润。此系病邪已退,中焦脾胃虚弱,须当调补中气,健运脾胃以善其后,拟归芍理中汤加味治之。上方连服3剂,9月4日诊视,患儿于服药后第二、三日,均未解大便,一切情况尚好,今日大便两次,色黄微溏,体温已平,精神转佳,乳食如常。9月1日和5日曾各取大便标本作细菌培养,均未检出痢疾杆菌,遂调理数日,痊愈出院。

9.《古方新用》医案俄某某,男,50岁,患者于两月前因突然吐血昏迷而入院,经住院检查治疗两月余,原因仍不清,诊断不明,但病情已好转,故出院,后又到兰州诊治。现在患者自感头晕,走路不稳,舌向右歪,苔薄白,脉沉迟,方用桂枝汤加花粉、葛根治之。桂枝9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花粉9克,葛根12克,水煎分两次服,3剂。

二诊:患者服上药后,走路较稳,头晕好转。连服12剂后,诸症消失,舌正不歪,脉转和缓,又去医院检查一次,也无阳性发现,遂回家休息,至今再未复发。

10.刘渡舟医案

程女,35岁,未婚,初春,寒风料峭,因患感冒,头痛面赤,畏恶风寒,发热呕吐,脉浮而苔白润。辨证:阳明经受风寒之袭,引发胃气上逆之证。疏方:葛根12克,麻黄6克,桂枝6克,生姜9克,半夏9克,炙甘草6克,白芍6克,大枣7枚,服两剂,汗出身凉,呕吐不发而愈。

11.胡希恕医案

任某,女,21岁。昨日感冒,头痛头晕,身疼腰痛,恶心呕吐,恶寒,并素有腹痛大便溏泻,脉浮数,苔白。证属太阳阳明合病,为葛根加半夏汤适应证。葛根12克,麻黄10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白芍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半夏12克。服1剂证大减,2剂症已。

12.周庆海医案

王某,女,52岁,冬日受凉后出现发热,头痛,乏力,心慌,恶心不欲饮食,体温38.2℃,自服感冒冲剂,门诊肌肉注射复方氨林巴比妥2ml后,体温降至正常,但其他症状无明显减轻,并出现咳嗽,咳少许白色黏痰,量不多。做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查心肌酶谱正常。看中医给予止咳化痰中药6剂,症状无明显改善。诊其舌质淡,苔白,脉浮紧,给予葛根汤加半夏汤:葛根12克,麻黄9克(二味先煎去上沫),清半夏9克,桂枝6克,白芍6克,炙甘草3克,大枣6枚,生姜6克,水煎服。1剂汗出症减,再剂饮食如常,3剂咳嗽停。

13.风寒外感

      宛某,女,18岁。因恣食瓜果,当风乘凉,夜间身发冷热,头痛,自汗,身疼痛,同时恶心,大便水泻,腹部胀满隐痛,脉象浮大而软,舌质淡而苔白腻。根据脉象的体现,此为葛根加半夏汤证。处方:鲜佩兰、藿香各10g,葛根10g,厚朴10g,半夏10g,茯苓10g,泽泻10g,陈皮10g,生姜3g,甘草6g。1剂后汗出而冷热解,腹部轻松,恶心不作。连服3剂,恢复正常。

 

14.风寒胃气上逆

         程某,女,25岁,未婚。初春,寒风料峭,因患感冒,头痛面赤,畏恶风寒,发热呕吐,脉浮而苔白润。辨证:阳明经受风寒之袭,引发胃气上逆之证。疏方:葛根12g,麻黄6g,桂枝6g,生姜9g,半夏9g,炙甘草6g,白芍6g,大枣7枚。服2剂,汗出身凉,呕吐不发而愈。

 

15.太阳阳明合病

      于某某,男,26岁,患者于今晨始觉发热恶寒,身体疼,无汗,头痛而胀。在厂保健站就医,予服解热药等。午后约4时许,腹中肠鸣,时作疼痛,继而泄泻,泄下如注,无脓血,无后重滞下,时作干呕,舌红苔薄白,脉浮紧。此系外感风寒,表气郁闭,内迫胃肠。方用葛根加半夏汤:葛根18g,桂枝8g,杭芍8g,麻黄4g,鲜生姜3片,大枣3枚,甘草8g,半夏8g。1剂后遍身微微汗出,表解而利止呕平,其病痊愈。

 

16.熊继柏葛根姜黄散治疗颈椎病

 

葛根30g,片姜黄15g,威灵仙15g。

用法:水煎服,早晚各一次,饭后服用。

煎一次喝一次,等于说是现喝现煎,15天一疗程,一般吃15副。

功用:祛风去滞,疏通经络

主治:肌肉僵硬、经脉不通的颈椎病

方解: 葛根强大的升散能力,可以表解一身轻,颈肩即使僵紧,也能够很快得到放松。威灵仙疏通、向外散的效果非常好。它可以由孔隙钻进,渐入筋骨,将深藏在缝隙之中的风寒湿邪揪出,然后表出体外。片姜黄既可以破血行瘀,又可以疏通经络而止痛。对于颈椎病引起的肩臂疼痛,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17.焦树德葛根汤治疗颈椎病

  焦树德:我常用此方加减治疗颈椎病,五十肩表现为后头隐痛,项背牵强,肩臂疼痛酸麻等症者。

组方如下:葛根15 桂枝12麻黄5姜黄10赤勺12生姜2片羌活10红花10茯苓15附子6炙干草5   

 我的实践:葛根用量常在30——60G  寒湿重着加威灵仙24G。  治了很多病人,确实效果很好。 颈椎病现今已经呈年轻化,多发性态势。经方葛根汤在治疗“项背强几几”上有很好的疗效。

如无汗则麻,桂并用,有汗则去麻黄。如筋骨同病可加威灵仙,寒凝痛楚酌加片姜黄。个人偏好针药并施,阿是穴附近皮肤针加罐,出米粒大小血珠即可,循经刺鱼际,列缺,后溪,手三里,昆仑(循经选一穴),配阳陵泉。针灸方药并施,有比较好的疗效。

 

18.  女,53岁,平素膝理不固,两年前患颈部疼痛,经推拿则缓解,常感遇阴雨寒凉症加重,渐至颈项强硬,转动不灵。经用多种中药症时轻时重。颈椎片示,生理曲度强直,颈5 、6 、7 椎后缘骨质增生明显。诊时自觉颈部有掌心大小一片发凉麻木;感觉丧失,转动有响声,头后仰则右胸、肩臂到手指沉困麻木,舌淡、苔白润,脉沉缓。此乃脾肾阳虚,寒阻经络。

 

处方:粉葛根25克,山茱萸20克,白芍12克,桂枝、独活、天麻各10克,炙甘草、附子、羌活、川芎、川牛膝各9克,生姜6克,大枣6枚。连服5剂,每剂服后均有微汗出。服后颈部轻松,局部发凉好转,以其体虚,上方去羌活、川芎,加鹿角霜、仙灵脾。服药1个疗程,颈项转动灵活,体质有所好转。再用上方加减调治60余剂,诸症若失而愈。 局部凉甚加附子;颈项沉困加羌活、独活;手臂麻木加当归、川芎、川牛膝;病程较长加天麻、全蝎、地龙;肾虚者加鹿角霜、山茱萸、威灵仙。

颈椎X 线片示生理曲度、骨质增生均好转,随访至今未复发。

 

19. 治一尚姓老妇,颈椎增生引起的颈肩综合症,项酸困,肩臂痛,一月余,用葛根汤加减: 葛根120g 麻黄15g 桂枝15g 白芍30g 海桐皮15g 片姜黄15g 鸡血藤60g 生姜10片 甘草30g 大枣6个 七副,水煎服,日三服。

说明:有汗不得用麻黄(或减量),麻黄汤药性俊烈,发汗力强,性属辛温,太阳中风的表虚证是不能用麻黄发汗的,出汗过多会导致气阴两伤。风热和其他疾病导致的疾病就更不能用麻黄汤了。

一周后即见大效,又续五副痊愈。临床上治疗此类证还习惯用葛根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运用,其中葛根都是大量,效果显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维生素E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营养素,它对于身体的许多功能都是至关重要的,包括维护皮肤健康,增强免疫系统,以及保护身体免受自由基的损害。但是就像任何其他营养素一样,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E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潜在的副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这意味着它可以在体内储存,不像水溶性维生素那样可以通过尿液排出。因此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E可能会导致体内积累过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1. 出血风险增加: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E可能会影响血液凝固,增加出血风险。这对于正在服用抗凝药物或有出血倾向的人来说尤其危险。

    2. 干扰其他药物:维生素E可能会与某些药物产生相互作用,例如抗凝药、化疗药、胆固醇降低药等。这可能会降低这些药物的效果,或者增加副作用。

    3. 恶心、腹泻和其他消化系统问题:大量服用维生素E可能会导致恶心、腹泻、胃痛、疲劳等消化系统问题。

    4. 视力问题:一些研究发现,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E可能会增加患某些眼病(如黄斑变性)的风险。

    5. 其他可能的副作用:包括头疼、皮疹、疲劳、肌肉无力等。

    对于大多数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每日推荐摄取的维生素E量是15毫克。然而,这个量并不适用于所有人。例如,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可能需要更多的维生素E,而一些特定的健康状况可能会影响一个人对维生素E的需求。

    总的来说,如果你正考虑长期服用维生素E补充剂,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营养师。他们可以帮助你确定最适合你的维生素E摄取量,以及是否需要调整你的饮食或生活方式,以便更好地吸收和利用这种重要的营养素。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消化系统的健康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营养的吸收和身体的免疫力。益生菌作为一种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消化系统健康的微生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中老年人服用益生菌的安全性也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益生菌的作用机理

    益生菌是指能够在宿主体内产生益处的活菌,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作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刺激免疫系统等。通过这些作用,益生菌能够帮助改善消化系统的健康,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甚至对一些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有一定的帮助。

     中老年人服用益生菌的益处

    中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肠道菌群往往会发生改变,有益菌减少而有害菌增多,这会导致肠道功能下降,营养吸收不良,免疫力降低等问题。服用益生菌可以帮助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改善肠道健康,从而有助于提高营养吸收效率和增强免疫力。此外,对于一些患有慢性肠道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适当服用益生菌还可以帮助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注意事项

    尽管益生菌对中老年人有很多益处,但在服用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合适的产品:市场上的益生菌产品种类繁多,中老年人应选择质量可靠、品牌信誉好的产品,并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2. 注意剂量和服用时间:服用益生菌应遵循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不宜随意增加剂量。此外,有些益生菌需要在餐前服用,有些则需要在餐后服用,正确的服用时间可以提高益生菌的效果。

    3. 特殊人群需谨慎:虽然益生菌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安全的,但对于免疫力极低或有严重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服用益生菌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4. 持续观察身体反应:开始服用益生菌后,应注意观察身体是否有不适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停止服用并咨询医生。

    总之,益生菌对中老年人来说是一种安全且有益的补充剂,可以帮助改善肠道健康和提高免疫力。但在服用时,还需注意选择合适的产品、遵循正确的剂量和服用时间,并在特殊情况下咨询医生的意见。

  •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道路上,益生菌成了很多人的选择之一。益生菌是指能够给宿主带来益处的活菌,它们能够帮助改善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甚至对一些慢性疾病有积极作用。益生菌产品形式多样,其中益生菌胶囊因其便携、易于服用等特点而受到广泛欢迎。然而,很多人在服用益生菌胶囊时常常会有一个疑问:何时服用是最佳时间?

     益生菌胶囊的作用机理

    在讨论最佳服用时间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益生菌的作用机理。益生菌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的增殖,从而改善肠道健康。此外,益生菌还可以通过与肠道细胞相互作用,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减少有害物质的透过;同时,它们还能激活免疫细胞,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益生菌胶囊的最佳服用时间

    关于益生菌胶囊的最佳服用时间,科学界并没有绝对统一的结论,但是根据益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人体生理规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的指导原则。

     空腹还是饭后?

    一般建议在餐前或空腹时服用益生菌胶囊。原因是此时胃酸的浓度相对较低,益生菌通过胃部进入肠道的存活率更高。如果在饭后服用,胃酸的浓度会因食物的进入而增高,这可能会杀死大量益生菌,降低其效果。

     具体时间点

    最佳的具体时间点一般建议在早晨起床后,以及睡前。早晨起床后服用益生菌胶囊,可以帮助调整一整天的肠道环境;而在睡前服用,则有利于益生菌在夜间修复和调整肠道菌群。

     其他注意事项

    • 水温:服用益生菌胶囊时,建议用常温水吞服,避免使用过热或过冷的水,以免影响益生菌的活性。
    • 饮食习惯: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也很重要。高纤维的食物可以为益生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帮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 持续服用:益生菌的效果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因此建议持续服用一段时间,根据个人情况调整。

    虽然关于益生菌胶囊的最佳服用时间没有绝对的规定,但是根据益生菌的生物特性和人体的生理规律,一般建议在餐前或空腹时服用,尤其是在早晨起床后和睡前。当然,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具体服用时间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

  • 在当今追求健康生活的时代,益生菌粉成了许多人日常饮食补充的一部分。益生菌是指那些对宿主有益的活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改善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然而,关于是否可以长期使用益生菌粉的问题,很多人仍然存在疑惑。

     益生菌粉的益处

    1. 改善肠道健康:益生菌可以帮助维持肠道内的微生物平衡,对于缓解便秘、腹泻等问题有积极作用。

    2. 增强免疫力:研究表明,益生菌的摄入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感冒和某些感染的发生率。

    3. 促进营养吸收:通过改善肠道环境,益生菌有助于提高身体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率。

    4. 减轻过敏症状:对于有些过敏体质的人来说,适量摄入益生菌可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长期使用的注意事项

    尽管益生菌粉对健康有诸多益处,但长期使用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合适的益生菌粉:市面上的益生菌产品种类繁多,不同产品含有的菌株类型和数量各不相同。消费者应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

    2. 避免过量摄入:尽管益生菌对人体有益,但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肠道不适等问题。建议遵循产品说明或医生的建议,不要超量使用。

    3. 注意产品质量:选择知名度高、口碑好的品牌,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存储条件不当或过期的产品可能失去效果或产生副作用。

    4. 咨询医生:对于患有特定疾病或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人群,长期使用益生菌前应咨询医生,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总的来说,益生菌粉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健康产品,适量且长期使用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选择合适的产品、避免过量摄入、注意产品质量和咨询医生是长期使用益生菌粉时需要考虑的重要事项。

  • 在追求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今天,益生菌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益生菌是指能够给宿主带来健康益处的活菌,它们通过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对人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益生菌粉作为益生菌的一种常见补充形式,正确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选择益生菌粉

    1. 了解益生菌的种类:市面上的益生菌产品中,常见的益生菌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等。不同种类的益生菌对人体的益处有所差异,因此,在选择益生菌粉时,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益生菌种类。

    2. 查看菌株数量:益生菌粉中的菌株数量直接影响其效果。一般而言,高质量的益生菌粉每克中应含有数十亿甚至更多的活菌。在选择时,应注意产品标签上的活菌数量,尽量选择活菌含量高的产品。

    3. 注意产品保存条件:不同的益生菌对存储条件有不同的要求,有的需要冷藏保存,有的则可以常温保存。正确的保存条件能够保证益生菌的活性,因此在选择益生菌粉时,应考虑自己的保存条件是否满足产品要求。

    4. 检查产品有效期:益生菌粉的有效期对其活性同样有重要影响。购买时应检查产品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尽量选择生产日期较新、有效期较长的产品。

     食用益生菌粉

    1. 遵循推荐剂量:在食用益生菌粉时,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来确定每日摄入量。过量或过少都可能影响益生菌的效果。

    2. 正确的食用时间:一般建议在餐前或餐后食用益生菌粉,但具体时间可能因产品而异。有些产品建议空腹食用以提高益生菌的存活率,而有些则建议餐后食用以减少胃酸的影响。因此,食用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

    3. 适当的食用方式:益生菌粉可以直接口服,也可以与温水、牛奶等液体一起服用。需要注意的是,益生菌对热敏感,因此不宜使用热水或与热食物一起食用,以免影响活菌的存活。

    4. 持续性食用:益生菌的效果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因此建议持续性食用。同时,即使感到身体状况有所改善,也不应随意停止食用,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整摄入量。

    5. 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仅仅依赖益生菌粉来改善身体状况是不够的,应结合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适量的运动,以发挥最佳的健康效益。

  • 益生菌粉作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健康补充品,被广泛用于改善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等方面。然而,许多人在开始使用益生菌粉后,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疑问:我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益生菌粉的主要功效

    益生菌是指对宿主(人体)有益的活菌,它们能够帮助维持肠道微生物的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力,甚至有助于改善情绪和皮肤健康。益生菌粉,作为益生菌的一种方便携带和使用的形式,被广泛用于:

    •  改善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等肠道问题
    •  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  减轻过敏症状
    •  改善皮肤状况,如减少湿疹和痤疮的发生
    •  促进营养素的吸收

     使用益生菌粉多久见效?

    益生菌粉的作用时间因人而异,这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个人的健康状况、使用的益生菌品种和剂量,以及饮食和生活方式等。一般而言,一些轻微的肠道问题(如轻度便秘或腹泻)可能在服用几天到一周后见效;而对于免疫力的增强或皮肤状况的改善,则可能需要更长时间,通常是几周到几个月的持续使用。

     短期效果

    在开始使用益生菌粉后的几天到一周内,一些人可能会注意到肠道健康有所改善,如更规律的排便、减轻腹胀等。这是因为益生菌开始在肠道中定植,帮助恢复微生物平衡。

     长期效果

    对于期望通过益生菌粉改善免疫力、皮肤健康或情绪状态的人来说,需要有更多的耐心。这些变化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因为它们涉及到身体内更深层次的调整和平衡。持续服用几周到几个月后,才可能逐渐观察到这些长期效果的出现。

     如何优化益生菌粉的效果?

    为了最大化益生菌粉的效果,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选择合适的益生菌品种和剂量:不同的益生菌品种对应不同的健康益处。在选择益生菌粉时,最好根据自己的健康需求和医生的建议来选择。
    • 持续使用:益生菌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持续使用。不规律的使用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的健康效果。
    • 改善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加工食品和糖的摄入,有助于益生菌的生长和定植。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量运动、充足的睡眠和减压等,都有助于提升益生菌的功效。

    益生菌粉是一种有益的健康补充品,但其作用时间因人而异。一些人可能在短期内就能感受到改善,而其他人则可能需要更长时间。通过选择合适的益生菌品种和剂量、持续使用,以及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可以帮助优化益生菌粉的健康效果。

  • 在当今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时代,益生菌作为一种改善肠道健康的有效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益生菌粉,作为益生菌的一种便捷摄入形式,因其稳定性好、使用方便等优点,成为了许多人改善肠道健康的选择。然而,益生菌粉真的适合所有人吗?

     益生菌粉的基本概念

    益生菌是指那些在摄入适量时,能给宿主带来健康益处的活菌。它们主要存在于发酵食品如酸奶、酵母发酵的食品以及作为补充剂形式出现。益生菌粉是将益生菌通过冻干等技术处理后,制成粉末状的产品,方便储存和摄入。

     益生菌粉的适用人群

    1. 消化系统问题的人群:对于经常遭受便秘、腹泻、肠易激综合症等消化系统问题的人群,益生菌粉可以帮助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健康。

    2.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益生菌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帮助身体抵抗疾病。对于经常感冒、易感染的人群,适当摄入益生菌粉可能有所帮助。

    3. 需要改善皮肤状况的人群: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健康与皮肤状况密切相关。益生菌粉通过改善肠道健康,间接对皮肤有正面的影响。

    4.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肠道菌群多样性会下降,可能会导致肠道功能减弱。老年人通过补充益生菌粉,可以帮助改善肠道健康。

    5. 婴幼儿和孕妇:对于婴幼儿,适当的益生菌补充有助于他们肠道菌群的建立和免疫系统的发育。孕妇摄入益生菌也有助于减少孕期并发症的风险,但这两个群体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

     益生菌粉的健康益处

    1. 改善肠道健康:益生菌粉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帮助改善消化系统的健康,减少便秘、腹泻等问题。

    2. 增强免疫力:研究表明,益生菌能够激活免疫细胞,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帮助身体抵抗疾病。

    3. 减少过敏反应: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益生菌粉能够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反应,减少过敏症状的发生。

    4.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健康的肠道菌群有助于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分解和吸收,从而提高身体的营养状况。

    益生菌粉因其对多种健康问题的潜在益处,成为了许多人保健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摄入益生菌粉。特别是对于有特殊健康状况的人群,如免疫系统严重受损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益生菌作为一种调整人体微生态平衡、改善健康状况的补充剂,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然而,许多人在服用益生菌的同时,也可能因为各种健康问题需要服用其他药物。这就引发了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益生菌能与其他药物一起服用吗?

     益生菌简介

    益生菌是指能够给宿主带来益处的活性微生物,主要包括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等。它们通过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对人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益生菌既可以通过摄入富含这些微生物的发酵食品获取,也可以通过服用益生菌补充剂来补充。

     益生菌与药物共用的安全性

    一般来说,益生菌与大多数药物共用是安全的,因为益生菌作为一种食品成分,其在体内的存活时间较短,不太可能与药物发生直接的化学反应。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益生菌与所有药物的共用都是完全没有风险的。某些特定药物可能会影响益生菌的活性,反之亦然,这可能会降低药物的疗效或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注意事项与建议

     1. 抗生素与益生菌

    抗生素是最常见的需要注意与益生菌共用的药物类型。抗生素通过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来治疗细菌感染,但它们不具备选择性,也可能会杀死有益的肠道菌群,包括益生菌。因此,同时服用抗生素和益生菌可能会减少益生菌的有效性。建议在抗生素治疗结束后,根据医生建议开始或继续服用益生菌,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2. 免疫抑制剂

    对于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需要格外注意与益生菌的共用。因为这类药物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反应,而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理论上有可能在特定情况下引起感染。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益生菌。

     3. 其他药物

    对于其他类型的药物,如抗酸药、非甾体抗炎药等,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直接的相互作用,但考虑到可能的个体差异,建议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同时使用益生菌和其他药物。

    总的来说,益生菌与其他药物共用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安全的,但存在一些特定情况需要特别注意。为了确保安全和治疗效果,最好在开始服用新的药物或补充剂前咨询医生或药师。

  •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退,这使得中老年人群体更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在这个阶段,合理补充益生菌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健康管理策略。益生菌是指能够为宿主带来健康益处的活菌,它们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帮助中老年人维护健康。

     1. 乳酸菌(Lactobacillus)

    乳酸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发酵食品中的益生菌,包括酸奶、奶酪等。对于中老年人而言,乳酸菌中的某些菌株如Lactobacillus rhamnosus、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等,能够有效改善肠道健康,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还能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感染的风险。

     2. 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中的主要益生菌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中的双歧杆菌数量会逐渐减少。补充含有Bifidobacterium longum、Bifidobacterium breve等菌株的益生菌产品,能够帮助中老年人改善肠道微生态,促进消化吸收,减少便秘等肠道问题,同时还能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3. 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嗜酸乳杆菌是一种在健康人类肠道和阴道中自然存在的乳酸菌。它对中老年人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能帮助维持肠道健康,还能通过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来预防感染。此外,嗜酸乳杆菌还被发现对降低胆固醇水平有一定的帮助。

     4. 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

    鼠李糖乳杆菌是另一种对中老年人特别有益的益生菌。研究表明,这种菌株能有效减轻胃肠道炎症,促进肠道健康。它还能帮助增强免疫系统,减少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如何安全补充益生菌

    尽管益生菌对中老年人有诸多益处,但在选择和使用益生菌产品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 注意菌株和剂量: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菌株,并遵循推荐剂量。
    • 咨询医生:特别是对于有特定健康问题的中老年人,在补充益生菌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意见。

  • 在当今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社会中,益生菌作为一种提升肠道健康的补充品,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益生菌胶囊因其便携性和易于服用的特点,成为了许多人日常保健的选择之一。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和保健品,益生菌胶囊是否可以与其他药物一起服用,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益生菌的基本知识

    益生菌是指那些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它们通过平衡肠道微生物群落,帮助维持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益生菌的来源多样,包括食品和补充剂,而益生菌胶囊则是其中一种方便的补充形式。

     益生菌胶囊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1. 抗生素与益生菌:抗生素是最常见的需要注意与益生菌相互作用的药物。抗生素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可能破坏肠道中的有益菌群。在这种情况下,补充益生菌可能有助于快速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然而,建议在抗生素治疗结束后开始服用益生菌,或者至少在抗生素服用时间的前后两小时服用益生菌,以避免抗生素直接杀死补充的益生菌。

    2. 免疫抑制剂与益生菌:对于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使用益生菌需要更加谨慎。因为益生菌是活菌,对于免疫系统已经受到抑制的个体来说,可能存在引发感染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益生菌。

    3. 其他药物:大部分时候,益生菌胶囊与其他类型的药物并不会产生直接的相互作用。但是,考虑到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和服用的药物种类可能有很大的差异,最安全的做法是在开始服用益生菌补充剂之前,咨询医生或药师。

     如何安全服用益生菌胶囊

    1. 咨询专业人士:在开始任何新的补充剂,包括益生菌胶囊之前,最重要的是先咨询医生或药师,特别是如果你正在服用其他药物。

    2. 遵循说明书:确保按照益生菌胶囊的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来服用。不要超过推荐的剂量。

    3. 监测身体反应:开始服用益生菌胶囊后,注意观察身体是否有任何不良反应,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总的来说,益生菌胶囊是一种对大多数人来说相对安全的补充剂,可以帮助改善肠道健康。然而,当涉及到与其他药物共用时,情况可能会变得复杂。为了确保安全和效果,最重要的是在开始服用任何新补充剂之前,包括益生菌胶囊,先咨询医疗专业人士。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