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冬病夏治是什么道理?i

冬病夏治是什么道理?i
发表人:刘元奇

三伏天马上就到,穴位贴敷、冬病夏治之类的名词又流行了起来,那么冬病夏治有没有道理可言?

什么事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什么是 冬病?“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 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气较重,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

为什么要夏治?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就像军队正在苦战之时,迎来了援军相助,自然能势如破竹,大胜敌军。

是不是看了上面的内容觉得还有些道理?如果对此感兴趣,欢迎随时交流。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阳气虚衰证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阳气虚衰证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眼下正值三伏天,很多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四肢无力、精神萎靡、胸闷不适以及食欲不振等症状,去医院检查,却又查不出什么病,这种情况称为“苦夏”。其实它并不是一种器质性的疾病,而是身体受到了体质和气候的影响。中医养生理论认为,苦夏是伏天暑湿之气旺盛对人体造成种种影响的总称,它的形成一般有两大根源。

     

     

    “脾累”

     

    所谓“无病三分虚”,在炎热多雨的三伏天,暑湿之邪往往乘虚而入,侵犯人体的脏腑经络或困阻中焦等,如果湿气太盛,就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加之有些人夏日里贪凉、爱吃冷食、喜欢熬夜等习惯,就更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身体消瘦、四肢乏力、消化不良等苦夏症状。

     

    “心累”

     

    中医认为,夏季对应人的心脏,心阴和心阳在夏季消耗很大。心阳一旦受损,就很容易出现心慌、气短、多汗、乏力等症状,而心阴受损,就容易出现烦热、失眠等阴虚火旺的症状,这些都是“心累”的表现。

     

    肾虚酷似苦夏

     

    此外,夏季也极易引起和加重人体肾虚的症状,一旦肾虚了,人同样会有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等等类似苦夏的症状。因为肾本就喜热恶寒,而夏季人们久处空调房、饮食贪凉、喜欢打赤脚、女孩子衣着喜欢露腰腹等等这些习惯,都会加重体内的寒气,从而加重肾虚,所以中医说夏季人易心火旺而肾寒凉。

     

     

    夏季饮食的“苦”

     

    民间对于“苦夏”还有一种更为接地气的解释:夏天要多吃苦,可别以为这就是简简单单的拆字造句,其中可是蕴含了智慧的。这个“多吃苦”,并不是要多干活,让身体劳累的意思,而是在夏天,人应该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莲子心,苦荞、杏仁,甚至是带苦味的咖啡、茶叶等。因为夏季暑盛湿重,而苦味食物大都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能泻热坚肾,泻中有补,还能清心火,同时,苦味属火,脾胃属土,因此食苦对脾胃也有好处,正所谓“苦夏食苦夏不苦”,也就是这个道理了。除了多吃苦味食物以外,一些食物也可以补气固肾、健脾燥湿,如羊肉、山药、芡实、红枣等等。

     

    冬病夏治

     

    说了这么多夏季时节给人体带来的不适症状,那么夏季是不是真的就“百害而无一利”呢?当然不是,四季循环如同人体一样,是个相生相克、此消彼长的过程,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节,如果我们利用好这把“火”,不但可以养生,还能治病呢。

     

    中医有“冬病夏医”之说,是中医治未病的一个具体体现,不是说在夏天把还未发生的冬天的病给治了,而是利用夏天这个特殊时间,改善我们身体的内部环境,扶正祛邪,让导致我们冬天生病的因素减少,这样容易犯的病就不复发或者减少复发。例如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被一些虚寒性疾病侵入而引发的冬病,中医认为虚寒疾病与脾、肾关系密切,所以在夏季通过补肾、健脾来改善体质,可以有效的达到防治冬病的目的。除了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等方式以外,还可以日常吃一些具有祛湿、健脾、补肾功效的食材,比如山药、荔枝、枸杞子、芡实等等,毕竟药补不如食补。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什么是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是风寒外袭,肺部失宣导致的感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伤风着凉,没有细菌、病毒感染。导致风寒感冒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吃多了生冷的食物,空调温度太低,运动以后体温还没降下来就冲冷水澡,都容易患上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主要表现为“两白一疼咽喉痒”,所谓两白,即鼻涕白、痰液白;一疼指的是几头疼痛;咽喉痒指的一痒就咳嗽,但咽喉没有肿痛。


    除此之外,风寒感冒还有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鼻塞声重,喜热饮,舌苔薄白等特征。治疗风寒感冒,可以多泡脚,多喝姜糖水,多发汗,就能好得快。购买感冒药,不能只看药名,还要看一下成分。风寒感冒用药,建议选择有祛风散寒功效的药,这类中成药的成分里会有像麻黄,紫苏叶,白芷,防风等辛温发散的药。
     

     

    什么是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导致的感冒,多伴有炎症和微生物感染。可这风热之邪是哪来的呢?一般来说,爱吃肥甘厚腻,辛辣刺激的食物,过度饮酒,都会导致体内积热,引起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两黄一红咽干痛”。所谓两黄,指的就是痰黄、鼻涕黄;一红指的是舌头红;咽干痛指的是咽喉肿痛。


    除此之外,风热感冒往往发热重、头胀痛、咳嗽、苔薄白微黄。而且,风热感冒通常都是便秘2天后,喉咙痛1~2天,然后再出现感冒症状。

     

    治疗风热感冒,以清热解毒为主,一般解毒类的药物都可以用,清热解毒的成分有生石膏,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鱼腥草,芦根,地丁等等。


    如果不喜欢吃药,可以吃些萝卜汤,白梨水,各种瓜类等清凉的东西,效果也非常不错。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讲到这里,关注我,咱们下期再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在民间流传着关于生姜和萝卜的谚语,感觉很牛叉的样子,比如,“萝卜上市,医生没事”,“吃着萝卜喝着茶,气得大夫满街爬”;“女子三日不断藕,男子三日不断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实际上,这些养生谚语,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生活的,但有时候对谚语的理解要是不到位,就会误解其中真意,按照谚语来生活,往往会出现一些误差。

     

    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句谚语,其实这句谚语很多人都理解错了。为什么呢?冬天吃萝卜,夏天吃生姜,这样真的好吗?我们先来看看萝卜和生姜的性能再说吧。

     

     

    萝卜肉质脆嫩多汁,形美色艳,“熟食甘似芋,生吃脆如梨”,是人们比较喜爱的一种食材。但是萝卜生用和熟用,功效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生萝卜味甘辛,性寒凉,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利小便,解毒等作用;熟萝卜味甘性平,偏于益脾和胃,消食下气。综合来讲,萝卜适用于消渴口干,鼻衄,咯血;痰热咳嗽,咽喉痛,失音;痢疾或腹泻,腹痛作胀;脾胃不和,饮食不消,反胃呕吐;热淋,石淋,小便不利或胆石症等病证。

     

    生姜从味道来说,有一定的辛辣之味,民间不是有“姜还是老的辣”之说吗?从性能来说,是偏于温热的,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等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我们明白了萝卜和生姜的性能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这句谚语。我们知道,三冬时节,人们在饮食上可能会偏荤一些,而煮熟的萝卜恰好具有益脾和胃、消食下气的作用,尤其是年关和春节时期,大鱼大肉,正好吃点萝卜解油腻,化食积,妙不可言。三冬时节,天气寒冷,容易感冒咳嗽,而萝卜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运用得当,自然恰到好处。那么问题来了,夏天不能吃萝卜吗?看到超市也有萝卜这个菜,是否可以吃呢?当然可以吃。生萝卜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利小便,解毒,整个夏天,萝卜也是可以吃的。

     

    再来看看夏季,夏季天气炎热,人们胃口通常不佳,而这个时候放入少许生姜,能够使人胃口大开,因为生姜是“治呕圣药”。在夏天,适当吃些生姜,可以抑治肠胃细菌的滋生,生姜还有杀灭口腔致病菌和肠道致病菌的作用,但是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口干、烦渴、咽痛、汗多,而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的原则,不宜多吃,只在做菜或做汤的时候放几片生姜即可。那么,冬天不能吃生姜吗?肯定能吃。冬季天气寒冷,根据“寒者热之”的原则,冬季吃姜正当时。

     

     

    这样看来,似乎“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句谚语可以被推翻了。实则不然,这句话用了一个修辞手法,很多人忽略了。什么修辞手法呢?互文现义。这种修辞手法,即是将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比如《木兰诗》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就是互文现义的修辞手法。如果按照直译,就是“将军身经百战,全都战死;壮士十年奋战,惨胜而归”,但这显然不符合文意,而正确的翻译是:“将军和壮士们经过好几年的浴血奋战,一些将士马革裹尸,一些将士凯旋归朝。”懂得了互文现义的修辞手法,“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句话的正确打开方式就不一样了:无论冬夏,正确使用萝卜和生姜,能够使人安康!

  • 夏季天气炎热,容易诱发各种胃肠道疾病,尤其是腹泻、溃疡性结肠炎等。溃疡性结肠炎常反复发作,多见于年轻人,需要及早治疗,而且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调理是很重要的。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专家指出,腹泻、腹痛,大便中常伴有粘液和脓血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症状。每日大便2~4次,严重者可达10次以上。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病人往往表现营养不良状态、消瘦贫血。

     

    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总原则是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油少渣膳食。专家建议,患者的饮食应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尽可能避免出现营养不良,以增强体质,有利于病情缓解。但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也是有禁忌的,不是什么食物都可以吃的,下面具体有四点饮食禁忌。

     

    1.少吃粗纤维食物

     

    忌选粗纤维的食物和加工粗糙的食品。因为大量的粗纤维食物会刺激肠道,并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对原本就营养不良的患者而言更会加重病情。所以,应尽量限制食物纤维,如韭菜、芹菜、白薯、萝卜、粗杂粮、干豆类等。疾病活动期应忌食生蔬菜、水果,可制成菜水、菜泥、果汁、果泥等食用。不要用大块肉烹调,要经常用碎肉、肉丁、肉丝、肉末和蒸蛋羹、煮鸡蛋等形式。

     

    2.慎吃海鲜

     

    中医将海鲜列为发物是有一定道理的,海产品中的蛋白质不同于我们经常吃的食物中的蛋白质,某些异种蛋白质易引起过敏,加重炎症反应,所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定要慎重食用海鲜。疾病活动期也不建议喝牛奶及乳制品。

     

     

    在饮食调养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应注意观察病情:哪些食物对患者效果好,哪些食物患者食后感到不适或有过敏反应。应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摸索适合的饮食。

     

    3.忌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对胃肠道造成不良刺激,因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禁忌辣椒、芥末、酒等辛辣刺激食物,少吃大蒜、生姜、生葱。也不要食用过冷、过热的食物。夏天尤其要避免食用冷饮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

     

    4.不宜吃油腻食物

     

    溃疡性结肠炎的腹泻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严重者伴有脂肪泻。因此膳食脂肪量要限制,应采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调方法。对伴有脂肪泻者,可采用中链脂肪酸油脂,如椰子油。腹泻时不宜吃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烹调各种菜肴应尽量少油,并经常采用蒸、煮、焖、氽、炖、水滑等方法。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一般都是由于吃的东西导致的,所以在生病期间要严格注意饮食,不能吃油腻、辛辣的食物,而且还要多吃清淡饮食、容易消化的饮食。在急性期要吃禁食,但是可以静脉补充营养,等稍微有点好转的时候,在适当的吃点流食。如果发现病情严重,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 感冒了,到底应该怎么处理?其实只需5步就可自己处理了。

     

     

    第一步,学会自我判断,正确区分感冒

     

    西医上的普通感冒一般就是上呼吸道感冒(上感),明显症状如鼻塞、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也伴有咳嗽、发烧等症状,治疗多以缓解上述症状为主。普通感冒对应中医的风寒与风热,实际也是对症治疗。

     

    90%的感冒均是由病毒引起,比如上感多数由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所以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也不能归为风寒与风热。流感多伴有高烧发热的症状,严重会出现晕厥、器官衰竭等症状。

     

    第二步,选择用药

     

    启示不管是西药还是中成药,对于治疗感冒而言,都是治标的。要想治本,其实需要抗病毒治疗。再根本一点,就是要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这也不是常见感冒中成药能达到的效果。不可否认,在缓解症状方面,西药确实疗效迅速。而中药如果用的对,也同样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部分感冒中成药中的组分相对比较复杂,或许有抗菌抗病毒的效果,但还是以清热解毒、疏风解表为主。

     

    第三点,咳嗽的治疗

     

    感冒了咳嗽是正常现象,是一种应激反应。但对于高烧及反复剧烈的咳嗽,要注意肺炎的发生,这是一种不能自行解决的疾病,一定要由医生诊断后进行药物治疗,选择的药物多数是西药,迅速控制感染,否则可能会危及生命。

     

    第四点,风热感冒多于风寒

     

    就感冒而言,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风热感冒多于风寒感冒。这是因为风寒感冒入里化热是非常常见的。刚开始风寒,很快(差不多一天左右),就会出现咳嗽有痰,嗓子疼等情况。而风热感冒则是直接出现上述症状。现实情况多为身体不舒服,口干,嗓子疼等外寒内热的证型。

     

    第五点,急于求愈

     

    普通感冒能自愈,但是对于伴有高烧的流感而言,应该尽早确诊后,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目前治疗感冒的西药和中成药复方的情况很多,如对成分不了解,会造成过量用药的情况,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如果不是高烧的流感,想缓解症状,建议选用一种药物进行治疗即可。

     

     

    总结

     

    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对应中医的风寒或风热,可自愈,可不用药。如想用,西药起效快,但用对了中药同样可以起到好的效果。对于普通感冒,症状较为严重的,建议选用西药治疗。对于流感,伴有高烧,特别是出现急性肺炎等情况,建议明确诊断后,由医生选用西药治疗。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3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作者 | 解放军第九四七医院  夏懋医生

     

    冬天来了,感冒多了,流感高发季也来了。每年都这个时候,总是会有很多人因为感冒这个很常见的疾病困扰自己生活、工作和学习,尤其家里有好几个小孩的,忙完一个下一个又来了!那么冬季应该如何预防感冒?难道真的只有大家都知道的多喝热水?今天我来教大家一些小招数。

     

     

    想要预防感冒,你得先明白这个“理”

     

    大家都知道感冒、流感这些词,但是要问这有什么区别?其实很多人是说不清楚的,实际上感冒和流感不是一回事,而且感冒是只是一种感染型疾病,它不是传染病,但是流感是传染病,是我们国家法定规定的39种传染病中的一种。

     

    那它们具体有什么区别?

     

    首先,它们感染的病原体不同。像现在冬季,流感是非常多见的一个呼吸道传染病,但是它在临床上不像我们感冒叫做上呼吸道感染,而是被称之为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它是没有慢性的,临床上根据感染的病原体不同,分为三种:甲流、乙流以及丙流,三种流感病毒引起。

     

    像我们之前流感爆发流行过几次,现在也有发,但是基本上都以散发的病例为多,而且一般情况下这些病都是自限的,所以大家并不用担心。但是像一些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基础有心脏病等这些人,他们感染以后,会有一定的重症比例重,严重甚至会导致心脏功能或者呼吸功能的衰竭,而导致死亡,因此,相比我们正常人,有慢性病的平时要更加注重防范。

     

    而普通感冒其实才是我们平时经常说的上呼吸道感染,它不是由某一个流感病毒引起的,引起它感染的病原体很多种,其中以病毒为主比如腺病毒,还有一些是细菌。

     

    其次,感冒和流感临床表现是不一样!流感虽然是一个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但是平时我们遇到最多的都是普通型的流感,上呼吸道症状轻,通常会以发热,全身症状比较典型比如你经常会感觉到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感染以后懒散,什么都不愿意干,头痛等等。

     

    而我们说的感冒,多数时候都是咳嗽,打喷嚏的多,发热的症状反而很少的,甚至有些人就不发热,高热的更少,这是它们俩典型的病理的区别,但是这不绝对,也有个别的特殊的病例,它表现会有其他种的。

     

    最后,它们治疗方面也有一些区别,主要体现在抗病毒治疗方面,像给与相应支持,给病人补液,给病人能量热卡;对病人进行对症治疗比如发热就退热、肚子痛就治疗拉肚子等,但是在抗病原的治疗,像流感,有的我们能找到病原体,是有相应的药的,但也不是也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用,也不一定哪种药有效。

     

    而感冒,刚才我说了,它的病原体很复杂,而且绝大多数的病毒都是没有特效药的,所以我们不能拿治疗流感的药去治感冒,而且哪怕确实我们是上呼吸道感染,有一些人他也可能是细菌。

     

    那么了解了流感和感冒区别以后,我们说除了多喝热水,有哪些有效预防感冒小妙招?

     

    01.每天勤漱口

     

    口腔健康是关乎人的全身健康的,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就呼吁:一个健康的人,要有一个健康的口腔。而北京市也把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项标准之一了,也是现代社会健康的标准之一,所以口腔健康非常重要。比方说我们的牙周病会影响糖尿病,是和糖尿病互为因果的,而糖尿病的患者会造成牙周病加重,同样牙周病患者会造成糖尿病加重。同样,假如你不注意口腔卫生,也容易感冒,因为有研究人员就发现,那些每天坚持用清水漱口的人比不做这件事的人少36%的几率患上感冒。

     

    02.定期更换牙刷

     

    牙刷带来的问题同样是口腔健康问题,对于牙刷我们是可以一般建议大家三个月更换一支。也就是说,假如你现在牙刷是秋天或者之前时候换的,那么建议现在更换。因为牙刷在三个月是滋生最多细菌时候,而且刷毛也差不多卷曲了,这时候不仅仅影响刷牙效果,而且这样的牙刷已成为一些疾病的传染源。

     

    03.勤洗手、戴口罩好习惯,不能丢

     

    相比往年,今年感冒的人还是相对比较少的,为啥?其实跟我们今年疫情推崇大家勤洗手,戴口罩,减少聚集有很大关系。因为流感也是一种传染病,它的传播途径跟我们今年的疫情是一样的,它的传播途径大约有两种,一种是直接传播,比如鼻黏液,还有污染的手和用具,比如手绢、餐具;再有就是我们人体,当我们抵抗力低下,情绪激动、环境污染,体质不太好的时候,也容易发生上感。而戴口罩、勤洗手,可以有效阻断这些传播途径,降低上感发生率。

     

    04.保持充足睡眠

     

     

    睡眠跟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也是很多疾病发生过程当中伴随的现象,也是影响疾病康复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睡眠不好,代谢会发生变化,免疫力会下降,容易得感冒。长期睡眠好的人,你会发现他得感冒的概率都会减少。比如我们临床上一个人病人做完手术,假如他术后睡眠良好,你会发现他恢复就更快;或者我们看平时一些患有慢性病的病人,如果睡眠很好的话,其实对它生活影响是很小的,就怕的就是慢性病引起睡眠不足!

     

    05.有条件接种流感疫苗

     

    毫无疑问,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方式,因为流感疫苗,它是用流感病毒的减毒的活疫苗,所以你打了这个疫苗之后,你不会生病,但是有免疫性,就是你会产生对流感病毒的抗体。但是注意,流感疫苗并不能预防我们的普通感冒,我刚才也说了,它是一个上呼吸道感染,它的病原体种类很多,它没有交叉,没有相关性,所以对于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接种流感疫苗是无效的。

     

    当然,并不是说接种流感疫苗以后一定不会得流感,因为流感疫苗是根据以前的流行的毒株来制造的,所以这个苗只是尽可能的针对我们可能今年流行的流感的毒株来形成一个疫苗,对于可能出现的大流行群体得流感,预防是非常有效的,而如果出现新的流感,就可能没效了!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一定要平时就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因为这是目前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最好的做法,而且建议最好能走到户外,不仅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而且增加一些耐寒方面的运动,对于增强身体对寒冷的抵抗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 “渐冻症”(肌萎缩侧索硬化)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病情持续性发展,但有很多方法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病的因素多样且相互影响,故其治疗必须是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期望用单个药物或单种治疗完全阻断疾病的进展是不现实的。肌萎缩侧索硬化只能长期持续性治疗,尽可能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当患者出现肌肉无力、萎缩或言语不清等异常时,应及时就诊。当患者出现僵硬、抽搐、吞咽及呼吸困难,应该立即就医治疗。

     

     

    一、药物治疗

     

    1、利鲁唑:利鲁唑具有抑制谷氨酸释放的作用,能延缓病程,延长延髓麻痹患者的生存期。有时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有严重肝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禁用。
    2、依达拉奉:这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可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减缓肌萎缩侧索硬化对患者日常活动的影响。可有肝功能异常、皮疹等不良反应。

    3、神经营养药物:应用比较广,疗效比较好的有神经节苷脂(GM)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节苷脂全称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代表产品有申捷,重塑杰,施捷因,博司捷。

     

    二、其他治疗

     

     

    1、心理治疗:患者多由于疾病肌无力生活质量下降,需要专业人士的护理,很多患者常情绪低落,故给予心理疏导。

    2、康复训练:很多患者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肌无力、肌萎缩、肌张力增高,进而导致关节强直挛缩,可通过康复理疗训练改善生活质量。

    3、对症治疗:采用糖皮质激素或者环磷酰胺抑制免疫反应;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需使用抗生素抗炎、化痰药化痰治疗;罹患心肺基础病的患者,可予以丙种球蛋白增强免疫力;呼吸困难者,吸氧,必要时辅助呼吸。吞咽困难者鼻饲或静脉高营养,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安坦2mg3次/d或妙钠50-100mg/d口服可减轻或改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肌肉痉挛,肌张力增高。防止关节强直挛缩坚持适当体育锻炼和理疗等。

    4、病因治疗:当前的病因治疗的发展方向包括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神经营养因子、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新型钙通道阻滞剂抗细胞凋亡、基因治疗及神经干细胞移植,这些治疗进展尚在研究中。

  • 感冒是常见病,夏季也多发。经过传媒的科普,人们已经知道感冒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也能通过分泌物等情况大致推出自己感冒的类型,用药方面比较准确。然而,感冒除了风热、风寒,还有其他的分型,大家没有全面的了解。

     

     

    前几日,门诊一位42岁的女性患者,白领,对中医养生知识非常感兴趣。近期感冒,她通过痰色黄,小便黄,舌苔黄腻等症状,认为自己得了风热感冒,自行服用VC银翘片5-6天,没有痊愈,带着疑惑来到门诊。这是门诊近期常遇到的情况。这位女士对于自己感冒的类型判断错误。

     

    其实,感冒的分型中,除了常见的风寒感冒、风热感冒,还有暑湿感冒以及虚体感冒。对于风寒和风热的区别,大家都很熟悉。风寒感冒的表现主要是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流清涕、吐痰白色稀薄、舌苔薄白;风热感冒的表现主要是身热重、微恶风、痰黏或黄、流黄浊涕、舌苔薄黄。两型不难鉴别,在中成药的选择方面,风寒感冒可选择感冒冲剂、通宣理肺、小柴胡片等;风热感冒可选择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羚羊感冒片或感冒清热冲剂等。但这位女士患的其实是暑湿感冒。

     

    暑湿感冒又称为夏季感冒,俗称热伤风。因夏季闷热,湿度较大,大家喜欢吹空调、风扇等,从而感受风寒之邪而发病。

     

     

    暑湿感冒也有鼻塞、流涕、发热等临床表现,但因暑邪有炎热、升散、伤津耗气、挟湿等特点,故暑湿感冒人群还有肢体酸重、头昏重胀痛、大便溏、口中黏腻、舌苔黄腻等症状。这样的人群服用风寒或风热的药物当然是不合适的。应采用清暑祛湿的方药。中成药可以选择藿香正气水、清暑益气丸等。

     


    上述那位女士在服用藿香正气水一天后症状大为缓解,两天后痊愈。

     

    暑湿感冒在夏季多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注意:空调不要开得温度过低,室内外温差过大,易引发感冒,一般空调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4℃最为合适。应勤洗手。感冒病毒的传染大多通过手。因此,预防感冒最有效的方法是勤洗手,尽量少用手摸眼睛、鼻子。

     

    最后,饮食要清淡,避免生冷辛辣的食物,同时保持良好心态,增强自身抵抗力。

  •  

    “三伏天”又要来了,这可谓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不少中医院所正在为患者做三伏贴治疗。

     

    大家都知道三伏天是“冬病夏治”关键时间段,但是对什么样的人需要冬病夏治,什么样的人适合三伏贴,却不甚了解。

     

    重新认识“三伏天”

     

     

    很多人认为一旦到了三伏天就应该呆着,因为伏有“伏而不动”的意思。

     

    从中医角度来说,并不是人应该不动,而是由于三伏天为一年自然界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阴气被阳气所迫“藏伏”于地下,“三伏天”的“伏”是藏伏的意思。

     

    按中医理论来说,到了夏天就应该出汗,通过自然界阳气的激发祛邪防病。

     

    由于现代人科技发达,长时间使用空调、风扇使得人们并不能感受到自然界的正气,自身调控的能力减弱,导致暑热、暑湿难消,身体当中的寒湿之气也不得而出,到了秋冬时节也就更容易发生鼻炎、哮喘、骨关节病等“冬病”。

     

     

    若要想“治未病”,除了减少开空调的次数、空调的温度不要过低之外,饮食习惯、活动锻炼、精神情志、身心活动等方面都要顺应自然的变化。

     

    比如说饮食方面,夏日宜饮用清凉生津之品,如西瓜汁、绿豆粥。

     

    酸性收敛,苦寒降泄,可多吃酸涩乌梅以免暑热过于旺盛伤阴耗津,也可以用苦寒的金银花、苦瓜等以消暑降火。

     

    在运动锻炼上要坚持户外运动,多舒展筋骨,畅达气血的运行。

     

    正确理解“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体现。“冬病”是多发于冬季的寒性疾病,比如痹病(骨关节炎等)、哮病、喘证(哮喘等)、鼻鼽(过敏性鼻炎等)等。

     

    不过这里的寒包含了虚寒和实寒。

     

    实寒大多是因为外界寒气侵入人体导致的,而虚寒大多是人身体机能的减弱表现为手脚冰凉、怕冷等症状,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阳虚”。

     

    “夏治”指的是在夏季阳气生发旺盛之时,通过药物、食物等散去寒气或补助阳气生发,从而预防或治疗“冬病”。

     

    常用方式包括三伏贴、拔罐、针刺、艾灸、中药汤剂等。不管何种疗法,都各有利弊。

     

    “三伏贴”正当时

     

    三伏贴以其方便、易接受的特点,应用较为普遍,通过“三伏贴”疏通经络、刺激腧穴,可根除一些慢性疾病的“根”。

     

    对于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慢性腹泻、痛经、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类疾病、颈肩腰腿疼痛等均有显著效果。

     

    不光是成人能够贴敷,2岁以上儿童也可以,临床对于小儿哮喘、呼吸道反复感染、过敏性鼻炎、季节性感冒有较多的研究。

     

    三伏贴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根据疾病与辩证的不同,穴位与敷贴方药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时可在初伏取定喘、肺俞、膏肓、天突等穴,在中伏取大椎、风门、膻中、脾俞、足三里、丰隆等穴,末伏取大杼、肺俞、肾俞、志室。

     

    颈椎病的患者可以取颈夹脊、大椎、肝俞、肾俞。痛经的治疗中,往往取关元、气海、神阙、肾俞、脾俞、三阴交等穴位。

     

     

    通常三伏贴的贴敷时间每次不超4小时(以不起疱、无明显皮肤瘙痒为度),儿童不超过2小时,在三伏天中的初伏、中伏、末伏的首日各治疗1次,共治疗3次。也有每伏自首日连续贴敷3日的。

     

    常用方药有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等,时间、方药需根据疾病、证候因人而异,所以特别要注意三伏贴一定要由医师进行贴敷或指导,切不可盲目自行使用。

     

    还要注意贴敷后6-10个小时之内是不可以洗澡的,更不能不能吹风受凉。

     

    ● “三伏贴”莫跟风,先看看自己是否适合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三伏贴。

     

    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的人、过敏体质或者瘢痕体质的人、女性经期、孕妇、传染病患者均禁止使用三伏贴。

     

    另外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的患者也要禁用。

     

    如果在适应症内但是处于急性发病期间,或者是体质偏热,也是不能够使用的,这点一定要记牢!

     

    2岁以下婴幼儿因为哭闹的原因不好判断药物的刺激性,需要慎重!

     

    “冬病夏治”不只有三伏贴

     

     

    “冬病夏治”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中药内服和外治。外治包括贴敷、针灸、刮痧、拔罐、做理疗等。

     

    贴敷法最为方便、简单,容易被人接受和掌握,如果贴敷法不能使用的话还可以选择到正规医院进行针灸、刮痧等其他疗法。

     

    艾灸可以祛除身体里的湿寒之气,属于力量比较大的疗法,所以容易上火的人不建议用艾条,否则“热上加热”更易损耗人体的津液。

     

    刮痧能刺激经络穴位,改善微循环,使人体的神经、循环、免疫、排泄等系统“兴奋”起来。

     

    习惯内服中药的人可以到中医院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开一些汤药。

     

    总之,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很多,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合理使用,莫要盲目跟风。

     

    中医敷贴也不是万能的,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在敷贴期间也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 有些人会有手脚冰凉、四肢畏寒的情况,尤其是冬天的小风一吹,特别容易感冒生病,总是不见好,一病一个月,抵抗力直线下降,体质也变得很差。

     

     

    一、不怕冷的人,冬季也容易受寒

     

    有类人群虽然看上去不怕冷,但是如果受到寒气,比一般人更容易感冒生病。因为身体属于那种内热的,火气比较旺盛。但还是平常需要注意脖子、头部、耳朵等部位的保暖工作,并避免抵抗力下降引起的生病。

     

    二、真正怕冷的人:阳虚

     

    女性朋友体质偏寒,手脚常年低温,尤其是大夏天,手也是非常的凉,秋天的小风一吹,就开始穿上加绒的打底,平时没有感冒也特别怕冷,永远比别人多穿一层。其实这种情况是因为阳气不足,体内寒湿引起的。

     

    阳虚还会出现:畏寒、面色发白、皮肤浮肿、腹泻、消化不良、口臭、大便溏稀等

     

     

    三、被忽视的“假寒”:气郁

     

    还有一种人,虽然也是比较怕冷,但是与阳虚怕冷不一样,这类人群主要是手脚冰凉,是因为气郁引起的身体的气机淤堵不畅通,气血流动缓慢,不能到达身体的末端。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四肢冰凉了。

     

    气郁还会出现:肋痛、嗓子卡痰、脾气暴躁、郁于胸口不易抒发

     

    气郁可以通过四逆散:【药材】:柴胡、芍药、枳实、甘草。但其属于药物,用药还请遵医嘱,不可自行使用。

     

    预防冬季感冒,手脚冰凉,身体体质偏差的人,可以考虑通过日常的饮食来进行调理,平时可以多吃一些温和滋补的食物,比如山药、红枣、板栗、南瓜等食物。保持适量的运动也有利于身体的血液循环,避免抵抗力下降,但保暖还是首项。

  • 冬季来临,如何让身体温暖如春?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副院长为我们介绍了三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帮助身体提升阳气,温暖过冬。

    首先,动能升阳。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多以脑力劳动为主,身体活动量不足。杨副院长引用了三国名医华佗的《五禽戏》中的观点,指出人体需要多活动,促进气血流通,才能远离疾病。因此,建议人们改变生活方式,多参与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让身体得到充分锻炼。

    其次,善能升阳。孟子曰:“与人为善,善莫大焉。”善良的行为可以传递正能量,让人心态阳光,从而提升阳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帮助他人、关爱家人、传播正能量等方式,让身心都得到温暖。

    第三,喜能升阳。保持一颗欢喜心,比任何灵丹妙药都来得有效。生活中要学会调整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保持乐观,积极向上。这样,阳气自然会得到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阳气亏损严重的人群,可以考虑在冬天服用一些膏方,如四神膏、阿胶膏等,以温养身体、滋润肌肤。

    总之,通过动能升阳、善能升阳、喜能升阳这三种方法,我们可以不用花费一分钱,就能让身体温暖如春,远离疾病困扰。

  • 春季,万物复苏,人体阳气也开始由冬天的蛰伏状态逐渐生发,直至旺盛。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阳气本身就在逐渐减少,因此在春季养生尤为重要。

    中医认为,春季养生应注重五个方面,以保养阳气。

    1. 久坐伤肉:长期久坐会导致肌纤维萎缩,肌肉力量减弱。老年人入座时,动作要轻、平稳,入座后要保持端正的姿势,避免含胸弓背和跷二郎腿。坐一段时间后应起身活动一下,使肌肉和韧带得到放松。

    2. 久立伤骨:久站不动,躯体重量全由下肢承担,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引起脚软、足麻、足背踝部浮肿,甚至小腿静脉曲张、腰腿部关节炎等疾病。老年人站立时,身体应自然、平稳、端正,上肢自然下垂,挺胸收腹,避免身体倾斜,下肢均匀受力。

    3. 久卧伤气:睡眠时新陈代谢降低,体表及内脏血管收缩,血流缓慢,气血运行不畅,易造成精神不振。老年人的床不宜太软,以硬板床加较软较厚的褥垫为宜,睡眠时间以8小时为宜。

    4. 久行伤筋:不拘形式的大步走,可以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运动,对身体的新陈代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肌体的抗病能力。但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避免长途步行导致脚筋扭伤、跌倒或其他心血管意外疾病。

    5. 久视伤血:看书及观赏山水风景等,可以使人精神愉快、脾胃健康,这就是视养血的道理。不过久视则伤血,必须注意掌握分寸。中医认为目得血而能视,人到老年,眼睛本已昏花,倘若用眼过度,不仅会损伤眼睛的视物功能,还会伤血耗气,导致眼睛疲劳、目眩、头晕、心悸、失眠。一般来说,65岁以上的老人,看书、报、杂志或电视的时间以1-2小时为宜。

    除了以上五个方面,老年人春季养生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调整饮食:春季气候多变,老年人应多吃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山药、枸杞、银耳、百合等。

    2. 适量运动:春季天气渐暖,老年人应适当增加户外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 调整作息:春季昼长夜短,老年人应顺应自然规律,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4. 保持心情舒畅:春季万物复苏,老年人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5. 预防疾病:春季是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老年人应做好预防措施,如接种流感疫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 风热感冒是否需要发汗?

    风热感冒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一种常见类型,通常表现为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咳嗽等症状。在中医理论中,风热感冒属于表热证,即外感风邪和热邪同时侵犯人体,导致卫气失和,阳气郁滞,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关于风热感冒是否需要发汗,中医师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一般来说,如果患者有明显的汗出,且汗出后症状有所缓解,则说明体内热邪已经通过汗液排出体外,此时不需要再进行发汗治疗。但如果患者汗出不畅,或汗出后症状并未明显改善,甚至加重,那么可能需要通过发汗来帮助驱除体内的热邪,促进病情好转。

    在现代医学中,对于风热感冒的治疗,一般采用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以及清热解毒的中药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并不能直接发汗,而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体温等方式来缓解症状。因此,是否需要发汗,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总的来说,风热感冒是否需要发汗,关键在于辨证施治。如果患者汗出不畅,或汗出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那么可能需要通过发汗来帮助驱除体内的热邪;反之,如果汗出正常,且汗出后症状有所缓解,则无需再进行发汗治疗。当然,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由专业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 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全国各地进入冬季模式,广东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一天内降温10℃的情况。寒冷的天气让人感觉体内的阳气不足,仿佛随时会被寒风带走。

    中医认为,阳气是人体健康的根本,它具有温养脏腑、抵抗寒冷等作用。阳气充足,则身体健康,反之则容易生病。那么,哪些饮食坏习惯会伤害阳气呢?如何在冬季科学补阳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一、5个伤阳气的饮食坏习惯

    1. 贪恋冷饮: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喜欢喝冷饮来解渴,但过量饮用冷饮会导致寒气入侵体内,损伤阳气。

    2. 晨起一杯凉白开:很多人早上起床后喜欢喝一杯凉白开,认为可以润肠通便,但空腹饮用凉白开会损伤人体下焦阳气。

    3. 海鲜不节制:海鲜虽然营养丰富,但多数属于寒凉性质,过量食用会损伤脾胃,导致阳气不足。

    4. 水果当饭吃:水果虽然美味,但多数属于凉性食物,过量食用会导致阳虚寒盛,出现痛经、月经量少等症状。

    5. 天天喝绿茶:绿茶性质偏寒,过量饮用会损伤脾胃,导致阳气不足。

    二、冬季如何科学补阳

    1. 保暖:冬季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2. 饮食:多吃温补阳气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韭菜、生姜、大蒜等。

    3.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保证睡眠:充足的睡眠可以调节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

    5. 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护阳气,度过一个温暖舒适的冬季。

  • 那天,我正坐在电脑前,对着屏幕上的问诊表卡片,心中有些忐忑。作为一个31岁的男性,我最近总是感觉四肢冰凉,睡觉时爱流口水,大便也总是粘马桶。这些症状让我困扰不已,于是我决定通过互联网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在与医生的沟通中,我详细描述了我的症状,医生耐心地倾听,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虽然西医很难诊断,但医生根据我的症状判断我属于气郁,阳气不通。他建议我采用中药进行调理。

    当我询问具体的用药建议时,医生非常详细地为我开具了处方,并详细解释了药物的服用方法。他告诉我,第一天和第二天需要减量服用,一天一袋,分3-4次服用。如果三天后没有不舒服,可以继续服用两袋,同样分四次服用。

    然而,我对于中药的口感并不喜欢,于是询问是否有中成药可以代替。医生解释说,他一般不推荐中成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症状都不一样,中成药可能无法完全贴合我的病情。他建议我如果非要用中成药,也需要根据他的判断和配比来开方。

    最终,我决定先不喝中药,医生也表示理解。整个过程中,我对这位医生的耐心和专业深感敬佩。虽然只是线上问诊,但他的专业素养和对患者的关心让我倍感温暖。

  • 最近,我在进行了一次线上问诊,向医生咨询了自己的健康问题。我发现自己在性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困扰,时间很短,射精很快,这让我感到很焦虑和困惑。于是我选择了在互联网医院进行在线问诊,希望能够得到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在与医生的沟通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医生的耐心和细心。医生不仅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病史,还给予了我专业的解释和建议。医生熟练掌握了医疗行业的知识,能够客观评价患者的病情,给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了解到自己可能存在阳气虚衰的问题,医生为我开具了一份详细的治疗处方,并告诉我需要注意的事项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在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始终以友善的态度与我交流,让我感到很舒心和放心。医生的专业素养和细心关怀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产生了很大的信任。我决定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定期复诊,希望能够早日摆脱困扰,恢复健康。

  • 我最近总感觉手脚冰凉,而且还出汗,后背疼,腰跟腿也疼痛,感觉没有精神,总是犯困,但性欲却挺强的。一开始我以为只是疲劳导致的不适,可是情况并没有好转,于是我决定在互联网医院进行问诊。

    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他详细了解了我的基础情况,以及平时的饮食、睡眠、精神状态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医生的专业评估,我得知自己可能是阳气虚导致的身体不适。医生为我开了一种中成药桂附地黄丸,同时给了我一些健康指导,让我调整生活习惯,减少性生活频率,增加运动,注意饮食规律,避免熬夜等。

    通过医生的指导,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知道了如何调理自己的身体。我会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调理,希望能早日恢复健康。

  • 我在一家互联网医院咨询了一位中医内科医生,他非常耐心地听我描述了我的症状,并给予了专业的建议。医生提醒我要保持耐心,因为医生工作繁忙,有时回复会有延迟。他询问了我的症状,然后要求我拍摄舌苔照片进行诊断。在详细了解了我的情况后,医生告诉我我可能是脾肾两虚,属于阳气不足。他建议我去医院检查精液常规,同时给出了一些日常调理的建议,包括戒烟酒、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并建议适当运动,尤其是慢跑。此外,医生还推荐了一种中药——汇仁肾宝片。但是医生提醒我,肾宝片长期使用费用较高,建议我了解清楚后再决定。最终,医生告诉我,这种情况比较难治,需要较长时间的调理,大概需要三个月左右。我对医生的服务非常满意,打算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

  • 那是一个普通的下午,我感到一阵寒意袭来,手臂和背部发寒,头痛也随之而来。阳康后的身体还未完全恢复,双肺还有点炎症,气紧和血氧值98,身体感觉软绵绵的,仿佛缺少了那份活力。舌苔白且齿印重,我知道这是阳气不足的表现。

    我决定寻求医生的帮助,于是打开了手机上的互联网医院平台。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内科医生很快就为我进行了诊断。医生询问了我的病情,详细了解了我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并耐心地解答了我的疑问。

    医生的品质让我印象深刻。他不仅医术精湛,更是一位充满同情心和耐心的医生。他耐心地倾听我的主诉,没有打断我,让我感到被尊重和理解。他为我开具了中药处方,并详细解释了用药的注意事项。

    医生还告诉我,现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已经上线了中药免煎颗粒和中草药,非常方便。我选择了中药颗粒剂型,因为不用熬药,直接冲服即可。医生为我开了三天的药量,并告诉我如果需要的话可以随时调整。

    在用药期间,我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果然,没过多久,我的身体感觉好多了,头痛和发寒的症状都得到了缓解。我对医生的专业和耐心感到非常满意。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疗的便利性和高效性。无论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都可以轻松地寻求医生的帮助。感谢医生,感谢互联网医疗,让我感受到了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

  • 近年来,随着“娘炮风”在娱乐圈的盛行,越来越多的男性艺人呈现出女性化的特征,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新华社对此现象进行了批评,指出男生应该找回应有的荷尔蒙。那么,男生如何找回阳刚之气?本文将从身体、能力、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强健的体魄是基础

    男生的阳刚之气首先体现在强健的体魄上。通过科学锻炼,如举重、慢跑、游泳等,可以增强体质,塑造健美的体型。同时,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二、强大的能力是保障

    除了身体,强大的能力也是男生找回阳刚之气的关键。在工作和生活中,男生需要展现出自己的担当和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勇于面对挑战。

    三、坚定的思想是灵魂

    一个真正的男子汉,需要有坚定的思想。这包括独立思考、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等。只有具备坚定思想的男生,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

    四、保持良好的心态

    心态决定命运。男生在找回阳刚之气的过程中,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要勇敢面对,不轻易放弃。

    五、关注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男生找回阳刚之气的重要保障。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运动、兴趣爱好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