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肾上腺肿瘤的手术方式和风险取决于肿瘤性质及功能

肾上腺肿瘤的手术方式和风险取决于肿瘤性质及功能
发表人:主任医师丁翔

肾上腺肿瘤的分类可按其性质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按有无内分泌功能分为非功能性肿瘤和功能性肿瘤;按发生部位分为皮质肿瘤、髓质肿瘤、间质瘤或转移瘤等。肾上腺的常见的肿瘤主要有无功能腺瘤、嗜铬细胞瘤、醛固酮瘤、肾上腺皮质腺瘤和皮质癌、转移瘤等;一般在发现肾上腺占位后,为了明确诊断需要完善常规检查:监测血压、心率、电解质、肾上腺皮质,髓质,垂体,下丘脑各项激素水平、增强CT或MRI等;对于双侧的肾上腺占位病变,若不能明确其内分泌功能,辅助性采用DSA下双侧肾上腺静脉采血分析有一定帮助。

肾上腺是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肾上腺髓质内不但可以得到肾上腺素,还可得到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其副作用较肾上腺素为小,其升血压、救命的效果往往更好。

肾上腺皮质产生和分泌皮质激素可达40余种。皮质激素可分为三类:

1 调节糖和蛋白质代谢的激素—糠皮质激素 以皮质醇为代表,由束状带分泌,临床常用的为可的松。此类素可促进糖原异生作用,维持血糖的浓度。缺乏时易发生低血糖。过多时,糖原异生作用增强,可破坏蛋白质或阻止其合成,使人体皮下脂肪过度增加,血糖升高,皮肤变薄出现紫纹,肌无力,骨质疏松。此外,糖皮质激素对各种物质代谢都有影响,它与胰岛素、生长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等一起来调节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供应,使体内的生理活动彼此协调和平衡。

2 调节盐和水代谢的激素—盐皮质激素 以醛固酮为代表,由球状带分泌,临床应用者为醋酸脱氧皮质酮。这种激素使肾曲管吸收钠和氯而排出钾和磷,缺乏这种激素,则血浆中钠的浓度降低,因而水分丢失,血液浓缩,同时血钾增高。这种激素过多,则情况相反,即血钠增高而钾降低。盐皮质激素对糖、蛋白质的代谢也可有一定作用,只是作用较轻。盐皮质激素的产生和分泌在生理状态下主要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其次是血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影响。

3 性激素 肾上腺皮质还分泌较弱的雄性激素如胶氢表雄酮、雄烯二酮和微量的睾酮,由网状带分泌,对男女少年可促成其最早的第二性征如腋毛、阴毛的出现,以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成熟,从而使其青春期健康发育。肾上腺皮质还分泌微量的雌激素,一般无实际意义,但在肾上腺肿瘤病人,因其含量增加,可使男性患者出现阳萎、不育,女性患者出现月经失调。

2016年06月手术患者,女,76岁,苏州市人,主诉高血压二十年,体检发现双侧肾上腺占位两周,自述近期头晕乏力,血压波动较大,CT检查提示:双侧肾上腺可见长园性低密度影,右侧大小约3.8*3.5cm,左侧约2.5*2.0cm,其内可见脂质密度,增强可见明显强化,考虑肾上腺腺瘤;肾上腺功能检测提示皮质醇明显升高达33.26,遂考虑分期行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手术前充分准备达两周,监测各项激素水平、调整血压、心率、电解质平衡、血凝、血容量等各项指标。

第一次手术,术前CT双侧肾上腺占位

术前激素水平检测提示皮质醇偏高

病理报告提示右肾上腺腺瘤

3个月后,患者行第二次手术术前CT,右侧肾上腺术后改变,左侧肾上腺肿瘤较前次CT有所增大,达2.7*2.5cm,考虑腺瘤

术前监测激素水平,发现经过第一次手术切除右侧肾上腺腺瘤后效果明显,持续的高激素水平状态已经明显下降

充分游离左肾中上极,显露左肾上腺及腺瘤,必要时可显露肾脏动静脉,清晰显示中央静脉有助于减少对肾动静脉脉分支的损伤

离断中央静脉可减少肾上腺瘤体的渗血

完整切除左肾上腺腺瘤

双侧肾上腺肿瘤做手术时保留部分正常的肾上腺组织维持其少许内分泌功能,以生成生理量水平的激素。

利用医疗手套自制标本袋可降低医疗费用,完整切除左肾上腺腺瘤,腺体呈现金黄色,蛋黄状

围手术期部分肾上腺肿瘤患者电解质水平波动较大,如血钾,血钙等,应加强监测,积极补充

病理报告提示左侧肾上腺腺瘤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PA)分型中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醛固酮瘤最为常见(分别约70%、30%),而二者的治疗原则却截然不同。醛固酮瘤优先选择单侧手术切除,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则建议终生口服醛固酮受体阻断剂(安体舒通、依普利酮),鉴别二者的标准就是AVS。所以,AVS主要目的并非诊断,而在于鉴别单侧肾上腺醛固酮瘤与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

2016年9月门诊患者,男性,43岁,湖州市人,自诉高血压三年,肢体无力持续低钾半年余,两周前不慎晕厥倒地,家属送其到外院体检发现右侧肾上腺外侧支占位1.2cm,遂来我院要求手术治疗,近期血钾最低时2.6mmol/l,头晕乏力,血压波动于160/95左右,长期服用波依定效果不佳,CT检查提示:右肾上腺可见一类园性软组织影,直径约1.2cm,增强后可见强化,考虑右肾上腺腺瘤;肾上腺功能检测提示醛固酮/肾素、醛固酮水平明显偏高,术前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遂考虑行腹腔镜下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前充分准备达一周,予以氯化钾、枸橼酸钾、安体舒通(螺内酯)术前调整血钾至4.07mmol/l。

术前CT提示右侧肾上腺占位,考虑腺瘤

患者术前低钾明显,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57.7-94.78≥40,提示醛固酮过多分泌为肾上腺自主性

                                                   

充分游离右肾中上极,见右肾上腺及腺瘤紧贴下腔静脉及膈顶

该患者肾上腺腺瘤周围有一异位动脉分支,离断可见明显搏动性出血,顺利钳夹止血

阻断周围血供后,完整切除右肾上腺肿瘤

围手术期患者血钾波动较大,积极监测补充

术后病理报告符合术前肾上腺腺瘤诊断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指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醛固酮激素引起高血压,低血钾,低血浆肾素活性,和碱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又称Conn综合症,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40,提示醛固酮过多分泌为肾上腺自主性,结合血浆醛固酮浓度大于20ng/dl,该比值是高血压患者中筛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最可靠的方法。

2016年11月门诊患者,女,46岁,苏州市人,主诉高血压十年,肢体无力持续低钾两年余,两周前体检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后来院要求手术治疗,自述近期血钾最低时2.2mmol/l,头晕乏力,血压波动于162/106左右,长期服用高血压药三联,效果不佳,CT检查提示:左肾上腺可见一园性低密度影,约2.2*2.0cm,考虑肾上腺腺瘤;肾上腺功能检测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波动较大,术前初步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遂考虑行腹腔镜下左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前充分准备达一周,血钾术前调整至4.8mmol/l。

术前CT提示左侧肾上腺占位,考虑腺瘤

术前激素水平检测提示低钾明显

充分游离左肾中上极,显露左肾上腺及腺瘤

游离左肾上腺及腺瘤,显露其内侧枝,寻找中央静脉是需清晰辨认,防止对肾动静脉脉分支的损伤,尤其避免误扎

对于正常的肾上腺组织需要保留部分,虽然增加了其复发风险,但需要维持肾上腺内分泌功能,以生成生理量水平的激素。

手术后患者血钾、血压、尿量波动均较大,经术前术后积极调整监测,逐步恢复正常。

病理报告提示左侧肾上腺腺瘤

2017年9月门诊女性患者,52岁,高血压一年,近期乏力,低钾表现,血钾3.34mmol/l,肾上腺功能检测提示醛固酮/肾素、醛固酮水平明显偏高,术前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左肾上腺腺瘤,术前充分准备一周,调整血压、心率、电解质平衡等指标后行腹腔镜下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CT提示右侧肾上腺肿瘤直径达2.5cm,考虑腺瘤

充分游离右肾中上极,显露左肾上腺腺瘤,呈蛋黄样改变

游离中央静脉后,完整切除肿瘤

2018年02月门诊患者,男,75岁,张家港市人,高血压三年,胸闷乏力两月余,一周前体检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后来我院要求进一步治疗,血压波动于160/95左右,长期服用高血压药两联,CT检查提示:左肾上腺可见一园性低密度影,约2.0*2.0cm,考虑左肾上腺腺瘤;肾上腺功能检测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正常,皮质醇明显升高,术前初步诊断为皮质醇增多症,遂考虑行腹腔镜下左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前充分准备达一周,术前术后予以补充激素。

术前CT提示左侧肾上腺占位,增强以后明显强化,考虑腺瘤,同时合并副脾。

术前检查提示皮质醇明显升高

术中发现左肾上腺腺瘤位置比较低,直视下被左肾脏上极阻隔,无法完全显示腺瘤。

完全游离左肾上极,增加可视空间

增加通道,下压肾脏,显露肿瘤

可见左肾上腺腺瘤位于肾上腺中下极

膈下滋养血管汇入肾上腺腺瘤

清晰显露左肾上腺中央静脉,并离断,完整切除左肾上腺腺瘤和部分肾上腺组织

完整取出手术标本,术后标本提示左肾上腺皮质腺瘤,符合术前诊断。

2018年04月门诊患者,男,52岁,吴江市人,低钾乏力十年,一直未予以重视,一周前体检发现双侧肾上腺占位后来我院要求进一步治疗,血压波动于150/90mmHg,血糖偏高,CT检查提示:左肾上腺区可见一强化占位,约3.6*3.0cm,考虑左肾上腺腺瘤,右肾上腺结节,不排除神经节细胞瘤可能;肾上腺功能检测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正常,皮质醇明显偏高,血钾2.67mmol/l,术前初步诊断为左肾上腺腺瘤,皮质醇增多症,低钾血症,遂考虑行腹腔镜下左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前充分准备达一周,术前术后予以补钾和调整激素。术前CT提示左侧肾上腺占位,增强以后明显强化,考虑腺瘤,

肾上腺皮质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ACC)是一种孤立的恶性肿瘤,ACC 是一种比较少见且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病变,发病率为0.7-2.0人/年·百万人。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年龄为40-50 岁,女性发病率稍高(55%-60%)。儿童的发病率高达0.27%,主要由于特异性 TP53 基因种系突变(R337H)。肾上腺皮质癌多为功能性,常表现女性男性化及肾上腺功能亢进,且易发生局部浸润和转移,如果有淋巴道和血道播散。

术前需要进行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基础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17- 羟孕酮、雄烯二酮、睾酮、雌二醇、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及尿游离皮质醇的测定。ACC 患者中约 80% 伴有激素自主分泌的特点。近些年常规采用的尿类固醇代谢产物分析有可能提高这一特点的检出率,且可作为监测早期复发的指标。

CT 基本可以在术前使大多数 ACC 患者得到正确的诊断。肿瘤体积一般较大,常在100g以上,偶可达1000g以上,呈侵袭性生长,境界不清,切面呈棕黄色或多色性,质较软,常有出血、坏死及囊性变; 肾上腺皮质癌直径多在5cm以上,部分大于11cm,而大多数腺瘤患者肿瘤体积小于 5cm。术前需要进行胸部 CT扫描,明确是否发生了肺转移。

肾上腺肿块活检的价值不大。一般用于患者发生肿瘤转移,失去了外科手术治疗的机会,或怀疑肾上腺肿物没有内分泌活性,且患者有肾上腺外恶性肿瘤的病史,细针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手术是治疗非转移性ACC最有效的方法。开放性肾上腺切除术被认为是标准的 ACC 治疗方案,手术需完整切除肿瘤瘤体,包括清除周围脂肪组织和可疑受肿瘤侵犯的区域。皮质癌可向周围组织浸润,如肝、肾、脾脏、大血管、淋巴结等,甚至在腔静脉和右心房内生长形成瘤栓。开放手术肋缘下切口经腹途径是较理想的手术径路,因其暴露良好便于完整切除,可减少肿瘤组织溢出,并且有助于控制腔静脉、主动脉或肾蒂血管。腹腔镜手术不主张应用在治疗肾上腺皮质癌。因为其可能形成局部播散或造成肿瘤组织残留,仅在临床试验中报道过,最多是观察性研究的一部分。肾上腺皮质癌术后易复发,一般认为对于局灶性复发病灶也可再次行手术切除。皮质癌转移灶最多见于肺、肝脏和骨,手术治疗存活时间延长,并可缓解皮质醇过度分泌产生的症状。

ACC辅助治疗是非常有益的。目前的治疗方案包括米托坦、肿瘤局部放疗、细胞毒药物的应用,或者这些方案的联合应用。米托坦是唯一被批准用于终末期 ACC 患者中的药物。双氯苯二氯乙烷(O,P‐ODD)(米托坦)能改变肾上腺外皮质激素和雄激素代谢,抑制皮质激素分泌,破坏肾上腺皮质,使肿瘤缩小。适用于无法手术、术后肿瘤残留、有转移病灶的患者,属姑息性治疗。因此目前临床使用化疗药物多和双氯苯二氯乙烷联合应用。常用药物包括阿霉素、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顺铂、依托泊苷等。

射频消融治疗适用于无法手术的肾上腺皮质癌或其多发转移病灶,具有安全、微创等优点。缓解肿瘤局部症状并延长晚期皮质癌患者生存期。近年来采用介入治疗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术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分泌功能降低,缓解了原发病灶引起的局部症状,提高了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肾上腺皮质癌预后总体不良,原因可能与不易早期诊断,一旦发现已近晚期,转移较早有关但总体来说,其5年生存率不超过35%~50%,多数2年左右。术后肾上腺癌复发比较常见,即使进行了肾上腺癌全切术,及时明确复发时间可以影响后续治疗方案。推荐每 3 个月进行一次影像学检查(胸部 CT 和腹部的 CT 或者 MRI), 同时联合检测血清皮质醇水平。

2017年01月门诊患者,男,45岁,盐城市人,体检发现右肾上腺区巨大占位两周余,来院要求手术治疗,自述无肢体乏力、头晕等明显不适,B超检查提示:右肾上腺可见一不规则椭圆型低密度影,约10.0*7.0*5.0cm,考虑右肾上腺肿瘤;肾上腺功能检测提示皮质醇明显偏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正常,CT检查考虑肾上腺腺癌可能,结合皮质醇增高,术前诊断为肾上腺皮质癌,不排除肝癌,淋巴瘤,转移癌可能,决定行开放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前考虑病情危重,积极联系ICU重症监护。术前CT提示右侧肾上腺巨大占位,考虑皮质癌,与肝脏黏连明显 

术中发现右肾上腺肿瘤位置很高,肋缘下切口也无法显露肿瘤,仅能在肝下扪及肿瘤,充分抬起肝脏,游离下腔静脉,从肝脏脏面仔细剥离,分段切除肿瘤,肝脏面渗血明显,予以加压缝合,纱条填塞止血。

患者由于恶性肿瘤侵犯范围很大,累及肝脏,肾脏上极,下腔静脉血管壁,且凝血功能不佳,术后创面渗血明显,予以再次止血,DSA选择性栓塞治疗方控制出血,血色素一度下降至4.1g,血小板仅剩20,患者病情危重,在ICU重症监护室输注血制品12000ml,在泌尿外科、ICU、普外科、介入科等通力合作之下方才逐步控制病情。

2018年9月右肾上腺恶性肿瘤行手术治疗后,于2019年10月再次复发,而且进展迅速,预后不容乐观。

                                                  

                                                            

2017年04月门诊患者,女,55岁,苏州市人,主诉高血压十年,两周前体检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后来院要求手术治疗,自述近年来出现头晕乏力,血压波动于185/110左右,长期服用高血压药三联,效果不佳,CT检查提示:左肾上腺可见一园性低密度影,约5.0*4.0*4.0cm,考虑左肾上腺腺瘤;肾上腺功能检测提示VMA明显增高,术前初步诊断为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遂考虑行腹腔镜下左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前充分准备达两周,影像学提示左肾上腺肿瘤包绕左肾动静脉,术中必要时不得不切除右肾。

                                                                       

有些巨大的肾上腺肿瘤血供丰富,肿瘤乃至可能包绕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等重要血管,手术风险极大。

                                             

2019年9月门诊患者,患者,安徽宿州,女,65岁,体检发现左肾上腺肿物三月,体检CT提示:左肾上腺区结节灶,考虑嗜铬细胞瘤可能。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192pg/ml,游离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357pg/ml。患者既往有脑梗史,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胶囊、瑞舒伐他汀钙片。高血压病史十年,口服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糖尿病病史服用盐酸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缓释片等;门诊拟“左肾上腺肿物,嗜铬细胞瘤可能”收住入院。

                                             

 肿瘤血供丰富,并累及整个左肾上腺,术中未见正常的肾上腺组织

 术中血压从游离肿瘤时的260/120降至切除肿瘤后的64/45mmHg,血压波动幅度巨大,符合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2017年08月门诊患者,女,72岁,苏州市人,主诉高血压、冠心病十年,糖尿病五年,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类抗凝药物,两周前体检发现右侧肾上腺占位后来院要求手术治疗,自述近年来时有心慌胸闷,长期服用高血压药三联,血压波动于165/95左右,CT检查提示:右肾上腺可见一园性低密度影,约4.3*5.6*4.5cm,考虑右肾上腺腺瘤;肾上腺功能检测提示正常,术前初步诊断为右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是一种发生于肾上腺的无功能良性肿瘤,在组织学上是由成熟的脂肪组织和正常的造血组织所构成。绝大多数发生于肾上腺髓质,该患者为老年高危患者,予以停用阿司匹林一周后,行腹腔镜下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病理结果提示为髓性脂肪瘤。

CT提示右肾上腺肿瘤与膈顶毗邻关系明显。

术中发现右肾上腺肿瘤体积较大且与膈顶,下腔静脉关系密切。

2017年10月门诊患者,女,52岁,南京江宁人,主诉右侧腰酸两年,一月前体检发现右侧肾上腺巨大占位来我院要求手术治疗,自述近年来右侧腰酸明显,无明显头晕乏力,无肢体发麻等现象,无高血压史,CT检查提示:右肾上腺区可见一圆性囊性低密度影,约10*11*10cm,考虑右肾上腺皮质癌,并累及右肾上极背侧;肾上腺功能检测皮质醇未见明显异常,但VMA检测高达60.55,术前初步诊断为右肾上腺皮质癌、或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伴右肾转移,遂考虑取肋缘下切口经腹开放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前考虑患者病情危重,皮质癌已可能浸润肝、肾,术前充分准备达两周,积极备血,联系快速病理,术中一并切除右肾肿瘤及右肾,术中失血达3000ml,术后转ICU重症监护。

术后病理提示恶性嗜铬细胞瘤,而该患者肾上腺肿瘤巨大却没有高血压病史,这说明一部分嗜铬细胞瘤患者的症状是隐匿性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有些肾上腺肿瘤游离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异位的肾脏上极动脉

此外,肾上腺肿瘤还需与一些腹腔内脏器或间位器官相鉴别,如副脾,胃憩室,囊肿,胰尾相鉴别。

其次,肾上腺肿瘤还需与转移癌相鉴别,初一看下图右肾上腺5cm左右占位病变,考虑恶性肿瘤,伴下腔静脉侵犯

检查胸片提示右上肺占位考虑肺癌,这时就要考虑肺癌才是原发肿瘤,肾上腺只不过是转移病灶。

肾上腺肿瘤也需与一些后腹腔内占位病变相鉴别,如增生、淋巴瘤、神经节瘤或纤维类良性肿瘤等,要与影像科阅片医生多沟通。

           

       

                      

                  

有些肾上腺血肿也需要和腺瘤相鉴别

                     

           

                                                    

此外并不是所有的嗜铬细胞瘤都是实性的,即使是肾上腺囊性病变也需要完善足够的术前准备,以避免术中术后心脑血管的剧烈波动。


                                                

有些肾上腺肿瘤手术以后需要长期服用激素,影响伤口愈合容易感染,值得医患双方足够重视,尤其对于一些老年女性高危患者,糖尿病患者,一旦感染由于是机体深部感染,往往容易迁延不愈,治疗效果差。

右肾上腺肿瘤术后感染脓肿形成包裹性积液,并引起右侧胸腔积液

                  

肾上腺肿瘤的治疗方式和手术风险取决于其内分泌功能,肾上腺肿瘤手术前需要考虑肿瘤的性质,并针对性采取不同的术前准备方式,如激素、扩容、电解质平衡等等,降低围手术期的风险,且必要时需联系重症监护,肾上腺肿瘤手术的风险不完全取决于肿瘤的大小,而取决于肿瘤的内分泌功能强大与否,这是泌尿外科中风险很高的手术,往往危及生命,需严加重视;因而术前的充分准备和围手术期的监护非常重要,切不可仓促上阵,临阵磨枪,否则后果尤为严重。双侧肾上腺肿瘤做手术时尽可能保留少许正常的肾上腺组织以维持其基本的内分泌功能,但如果术后出现激素水平低下,不能达到生理水平的激素量时,患者需要终身服用激素。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现在很多人会体检,拿到报告单后,有的人发现B超报告有肝囊肿,或大或小,数量不一,就很担心。

     

    肝囊肿这是不是肝病?是不是肿瘤?会不会癌变?需不需要手术切除?

     

    我们来了解一下肝囊肿

     

    肝囊肿通俗的说就是肝脏里面的“水泡”,肝囊肿的危害在于“水泡”在肝脏里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压迫了周边的正常肝组织,从而使该部位的正常肝组织变少。

     

     

    通常来说,大多数的肝囊肿是先天形成的,不属于肿瘤范畴,更不存在恶性一说,一般情况下体积也不会改变。当然我们也不要掉以轻心,要注意定期复查,监测囊肿大小和数量的变化。

     

    一般来说单个囊肿小于5cm并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囊肿过大,就要考虑积极的外科治疗。

     

    还有一些患者肝脏内囊肿的数量非常多,或是合并脾脏或肾脏内也有多发的囊肿,就需要警惕先天性多囊肝、多囊肾、多囊脾的情况。

     

     

    这类囊肿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但进展非常缓慢,可能后期才会出现肝功能、肾功能的异常。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韩丰阳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影像学检查如CT等检查方式,在体检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人在体检中都会发现肾上腺结节的症状,这种症状出现的越来越多,很多人都会有担忧的心情,害怕这种结节与肿瘤有关。那么,肾上腺结节是肿瘤吗?肾上腺结节和肾上腺肿瘤有什么区别呢?

    从医学角度上来说,肾上腺结节就是肾上腺肿瘤,两者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称呼,没有什么区别。肾上腺结节与肾上腺肿瘤相同,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治疗上也是以手术治疗为主。

    肾上腺在人体的组成部分中,属于极其重要的内分泌腺体,与肾脏息息相关。因此,临床上一般将肾上腺结节这种疾病,归类到泌尿外科。肾上腺结节说的是肾上腺这个部位,出现了异常的增生现象,也就是出现了肿块。肾上腺是一个比较单一的整体器官,所以这种症状也被成为肾上腺肿瘤。

    一般来说,多数的肾上腺结节属于良性肿瘤。其中结节比较小的,对人体的内分泌没有太大影响的属于良性肿瘤,一般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只需要患者定时的进行检查即可。大多数的肾上腺结节都是如此,但是少部分的属于恶性肿瘤;恶性的结节形状大,对人体的危害也重,多数都需要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

    肾上腺结节多见于影像学的体检当中,它与肾上腺肿瘤本质上是一样,属于一种疾病的两个称呼。两者没有实质的区别,分类上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良性的、对人体影响小的肾上腺结节,不需要特别的针对治疗,定时做好相关的检查即可;恶性的、对人体影响极重的肾上腺结节需要及时治疗,主要治疗手段以手术切除为主。

  • 作者:颜道明 主任医师 枣庄市胸科医院 麻醉科

    直肠癌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特殊的解剖位置和肿瘤生物学的要求,低位直肠癌手术存在一定的难度。与结肠癌和上段直肠癌单一、规范的手术方式不同,探索这一问题的学者较多,形成的手术方式也多种多样。
    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特点是以中低位多见(位于距齿状线7cm 以内,腹膜反折下的癌),约占直肠癌的70%~75%。目前尚无对低位直肠癌的精确定义。男性解剖学肛管长约2cm,女性约1.5 cm。直肠长度12~15 cm,可分为上、中、下3部分。因此,低位直肠癌通常被定义为距离肛缘<5 cm或距离肛管直肠交界处<3 cm的直肠癌。
    直肠的分部
    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方式主要有10种:
    (1)经肛门的局部切除;
    (2)经骶后入路的局部切除;
    (3)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
    (4)Hartmann术(肿瘤切除远端封闭,近端造口);
    (5)Dixon术(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
    (6)Parks术(结肠-肛管吻合术);
    (7)Bacon术(结肠经肛拖出吻合术);
    (8)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
    (9)Miles术(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en perineal resection,APR);
    (10)腹会阴柱状切除术(extralevator abdominoperineal excision,ELAPE)。
    1、经肛门局部切除
    经肛门局部切除主要分直视下经肛门切除和利用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主要适用于特定的早期直肠癌,对T、N分期有较严格的限制,直径在3cm内,术前MRI和直肠内超声检查评估淋巴结必须为阴性(淋巴结直径<3 mm)。严格掌握适应证,可取得良好的长期预后。术中仍要求肠壁全层切除,切除边界1 cm以上,肠壁缺损反复冲洗后予以缝合,切除标本须做连续大切片病理学检查,明确环周切缘阴性,否则须追加手术。对于本文探讨的距肛缘5cm的低位直肠癌,充分扩肌后自动拉勾牵开肛门,直视下已能顺利切除缝合,一般无须行肛门镜平台的手术。
    2、经骶尾部入路直肠癌切除
    经骶尾入路的直肠癌切除术主要有两种:Kraske术和Mason术,Kraske术不切断肛管括约肌,而Mason术切断肛管括约肌。经骶尾入路的局部切除,术野显露好,切缘易掌握,切断的括约肌用粗丝线对合缝合后,不影响肛管括约功能。但有较高的感染和吻合口漏发生率(约20%),术野须充分冲洗,放置有效引流,引流管引出口靠近肛缘,一旦出现漏,可按单纯肛瘘处理。经骶尾入路只适用于T分期在T1以内、MRI和直肠内超声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低位直肠癌,肿瘤大小不受限制,可行肠段切除吻合。
    3、TaTME
    TaTME是近5年逐渐开展并受到结直肠外科医生广泛关注的一种手术方式。TaTME是完全经肛门,由下往上分离直肠系膜直至肠系膜下动静脉的手术方式,其优点是良好的下切缘和环周切缘,适用于腹膜反折下的直肠癌,有学者将其用于距肛缘≤6 cm的直肠癌,尤其适用于肥胖、强壮和骨盆相对狭窄的青壮年男性病人。笔者认为,不要刻意强调完全经肛门切除,腹腔镜辅助下的TaTME更安全,副损伤少,且容易清扫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在左结肠动脉缺如的变异情况下,游离肠系膜下动脉,保留乙状结肠动脉分支以保证近端结肠血供非常重要。完全经肛门手术完成乙状结肠动脉的保留、仅结扎直肠上动脉并清扫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是极有难度的,几乎不能完美实现。
    4、Hartmann术
    Hartmann术为直肠肿瘤切除后远端封闭、近端造口的手术方式。该手术主要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或已有肛门功能不全的老年病人。分离到足够切缘后,由于是针对低位直肠癌,会阴组医生经肛门内荷包缝合将肿瘤隔离,充分冲洗残留直肠肛管后,经腹用闭合器离断或经肛门离断,封闭残端。该手术对部分病人可免去肛门切除手术,术后恢复快,远期疗效待商榷。
    5、Dixon术
    随着圆形吻合器的发明和应用,低位肠段吻合的难度大大降低,低位前切除术也被应用于治疗低位直肠癌。目前,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是直肠癌手术中保留肛门控便功能及根治效果最为满意的术式。根据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原则,距离肿瘤2cm的远端切断,保留完整的肛管,若能保留3~4 cm的直肠残端,更能保证肛门排便功能的完整性。应用吻合器的Dixon手术目前仍为首选,其长期存活率和无病存活率均不亚于Miles术。而对于距离肛缘<5 cm的肿瘤,须特别注意远切缘是否足够,如切除在齿状线以下时往往不能进行常规吻合,此时可以采用其他吻合技术,如Parks术、Bacon术和ISR。这些不同的吻合方式,严格意义上仍然是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延伸或演变。
    6、改良Parks术
    该术式为在腹部手术切除肿瘤后,由会阴组医师从齿状线上方1 cm切断直肠,再行结肠断端全层与齿状线处黏膜及肌层的吻合,吻合口位于齿状线附近。适用于距齿状线上4~6cm以内无法行Dixon术或吻合器吻合者,但Parks手术导致粪便存储功能锐减,造成早期排便功能控制欠佳。由于Parks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较高,需要常规进行腹部结肠造口,给病人带来不便和再次手术的经济负担,近年来应用在减少。
    7、Bacon术
    该术式的腹部操作与Dixon术相似,一般于结肠内置入小儿麻醉螺旋导管作支架,拖出肛门结肠浆肌层与肛管缝合6~8针固定,10d左右自动脱落,但增加了会阴部手术过程,将结肠经腹拖出切除肿瘤然后与肛管吻合,适用于低位直肠癌、直肠阴道瘘、部分放疗后、低位吻合失效和低位吻合口漏再手术的病人。由于该手术需要较长的近端游离肠段,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不甚满意,控便功能差。将肠管结扎在螺纹导管上的距离应在肛门外2cm,过长可能须二期切除多余肠管,此术式因在体内无吻合口,发生漏的机会少,但有部分病人出现肠管回缩。
    改良Bacon术(手术顺序:左上→左下→右)
    9、括约肌间切除术(ISR)
    相比较Bacon术和Parks术,ISR的肿瘤位置更低。近年来,ISR逐渐用于距齿状线2~5 cm以内的早期直肠癌(T1或部分T2),能达到肿瘤彻底切除和获得满意的排便控制功能。该术式是用腹腔镜从腹腔分离直肠到达盆底后,会阴组在肛门直视下从肿瘤下缘足够处切开至肛管内外括约肌之间,随后向上游离达肛提肌处与腹腔镜组会合。该术式保留肛门外括约肌及部分内括约肌,可以获得足够的远端切缘,从而达到肿瘤根治及保留肛门(保肛)的目的。适用于距齿状线2~5 cm、未侵犯内括约肌且分化程度高的直肠癌病人。
    有研究证实,腹腔镜ISR是安全可行的,ISR的R0切除率为97.0%,围手术期病死率为0.8%,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8%,局部复发率为6.7%(中位随访时间56个月),5年中位存活率为86.3%、无病存活率为78.6%。其根治效果和长期预后不亚于Miles术;术后短期内肛门功能明显受损,但6个月后发现肛门功能逐渐恢复,并随时间延长甚至接近术前水平。内括约肌是否完全切除为影响术后肛门功能的主要因素,行全内括约肌切除病人的控便功能较差。
    10、 腹会阴联合切除和柱状切除
    传统直肠癌APR仍是不可保肛的低位直肠癌病人首选的治疗手段,尽管采用了TME技术,但在直肠游离阶段,一般随着系膜的缩小,必然导致标本形成狭窄的“腰部”。文献报道狭窄处正是肿瘤残存复发之处,严重影响病人存活率,其术后效果仍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对T3~T4期低位直肠癌病人逐渐推广了ELAPE,标本呈圆柱状,其效果可明显降低环周切缘阳性率以及术后局部复发率。柱状切除的不便是术中须更换体位,两次消毒铺巾。这两种手术都切除了肛门,病人的生存质量受到影响,由于局部晚期的低位直肠癌常规推荐新辅助放化疗,且可用环周切缘来判断手术质量,故柱状切除似无必要。

  • 作者:路平 主治医师 枣庄市胸科医院 放疗科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肝腺瘤成为我国一种常发性的疾病。但有些患者直至患病都不知道患病的起源在哪里。对于肝腺瘤来说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卫生和饮食禁忌,让疾病快速治愈。那么能治愈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原则上应尽早剖腹探查,手术切除。常用的手术方法:

    1.肿瘤切除术:肿瘤侵犯部分肝脏时,可连同部分肝组织楔形切除。肿瘤近第一、二肝门、不能将其完整切除时,可行肿瘤囊内剥除术,但术易复发。不能除外恶性者,尽量不采用此手术。

    2.肝叶切除术:肿瘤侵犯一叶或半肝时,可行肝叶或半肝切除,但全身状况欠佳,有肝硬化者行肝叶或半肝切除术要慎重。

    3.肝动脉结扎术:肿瘤位于第一、二肝门的深位,邻近较大的血管和胆管或肿瘤与邻近器官紧密粘连不易分离而无法切除肿瘤时,可结扎肝固有动脉或一侧的肝动脉,以减少肿瘤的血供和防止破裂出血。

    专家认为肝腺瘤女性与口服避孕药有着密切的关系;男性则与糖尿病、糖原贮积症及使用雄性激素等有关。因此,针对明确的病因进行预防是目前本病预防的关键。对青壮年育龄妇女,经常口服避孕药者,应定期检查肝脏,动态观察肝脏形态变化。一旦发现肝占位病变,首先停服避孕药,密切观察肿瘤的变化,若肿瘤继续增大,仍应争取手术治疗。口服避孕药时间长者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通过上面内容的介绍,大家对肝腺瘤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目前来说是很难彻底的根治的,但是,通过积极的治疗,是可以控制病情,不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预期寿命的,没有必要太过于恐慌的,肝腺瘤通过手术以及药物治疗是完全可以治疗的。希望大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早日康复!

  • 普遍的一个现象,遇到疾病硬撑着,就是为了怕花钱。但是有的疾病,一旦发现,必须及时治疗。比如肺气肿,肺气肿会导致肺部遭到损坏,导致机体出现缺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能随时危机患者的生命。

     

    据相关报道称,肺气肿病变发生在肺腺泡(acinus),即Ⅰ级呼吸细支气管所分布的肺组织范围内,属肺泡性肺气肿(alveolaremphysema)。

     

    哮喘科专家说,根据病变的确切解剖部位及分布范围的不同肺气肿可分为弥漫性肺气肿和局限性肺气肿两种类型


    一、弥漫性肺气肿有以下三种类型


    (1)腺泡中央型肺气肿:腺泡中央型肺气肿(centriacinaremphysema)病变累及肺腺泡的中央部分,呼吸细支气管病变最明显,呈囊状扩张。而肺泡管、肺泡囊变化则不明显。


    (2)全腺泡型肺气肿:全腺泡型肺气肿(panacinaremphysema)病变累及肺腺泡的各个部位,从终末呼吸细支气管直至肺泡囊和肺泡均呈弥漫性扩张,遍布于肺小叶内。如果肺泡间隔破坏较严重,气肿囊腔可融合成直径超过1cm的大囊泡,形成大泡性肺气肿。


    (3)腺泡周围型肺气肿:腺泡周围型肺气肿(periacinaremphysema)也称隔旁肺气肿(paraseptalemphysema),病变主要累及肺腺泡远端部位的肺泡囊,而近端部位的呼吸细支气管和肺泡管基本正常。常合并有腺泡中央型和全腺泡型肺气肿。

     

     

    二、局限性肺气肿有以下两种类型


    (1)不规则型肺气肿:不规则型肺气肿(irregularemphysema)也称瘢痕旁肺气肿(paracicatricialemphysema),病变主要发生在瘢痕附近的肺组织,肺腺泡不规则受累,确切部位不定,一般是发生在呼吸细支气管远侧端,肺泡囊有时也受累。


    (2)肺大泡:肺大泡(bullaeoflung)病变特点是局灶性肺泡破坏,小叶间隔也遭破坏,往往形成直径超过2cm的大囊泡,常为单个孤立位于脏层胸膜下。而其余肺结构可正常。


    不管是哪种类型,肺气肿危害不可忽视


    1、肺气肿对肺的危害:首先是由于肺泡及毛细血管的损害不能完成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任务,导致缺氧,以至使肺部遭到破坏,所剩余的组织不能维持身体输氧的功能时,就会出现缺氧的状态,呼吸困难,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2、肺气肿对其它器官的危害:严重者血液中二氧化碳升高。缺氧又可影响心脏、大脑、肾脏、肝脏及胃肠道的功能,而出现相应的症状。

     

     

    专家建议:肺气肿患者第一时间发现后,第一时间及时就医,按照医嘱进行治疗,按时服药。其实不管肺气肿还是其他的任何疾病,很多时候,往往是我们不注意,不知道保健,结果导致疾病恶性程度逐渐增强。保持好的身体,总的原则:预防加及时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在颈前的甲状腺,可以从血液中吸收碘,产生并分泌甲状腺素,对人体细胞的代谢,生长和发育具有调节作用。一般甲状腺在正常状态下是摸不到也看不出,所以当甲状腺肿大时,要留意是否为甲状腺病变。甲状腺肿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约占颈部肿瘤疾病的一半左右。

     

     

    甲状肿瘤主要是手术切除,医生诊断为甲状肿瘤后,会根据肿瘤大小,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细针穿刺检查及后续手术,一般穿刺病理检查发现问题或肿瘤大于3~4公分时,建议手术切除。

    甲状腺手术现在不影响美观

    在甲状腺手术中,早期最担心的风险是术后出血,以及术中损伤靠近甲状腺的喉返神经,从而导致声音沙哑。伴随着医学的进步,手术方式和技术不断发展,变得纯熟,风险相对降低,“兼顾美观”成为另一项评价手术方式的项目。

    现在,常见的甲状腺切除术有3种

    常规甲状腺手术:从早期到现在,它是一种典型的甲状腺切除手术,直接从颈部切开进入甲状腺,切口约4至6公分,如果配合内视镜,切口可缩小至1至2公分左右。

     

    腋内视镜甲状腺手术:典型的传统术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为了满足患者的需要,开始考虑美观的问题。因此日本外科医界发展了一种从腋下或胸壁及乳晕上切开的方法,可将伤口隐藏在衣服中。配上内视镜,切口只有三个1-2公分的孔,一个让内视镜进入,另外两个就可以操作器械了。

     

    经口内视甲状腺手术:最近几年,医学家们一直在研究,无论是从腋下还是胸壁或是乳晕部位来开孔进行手术,也绕不开留疤这一难题,于是“经口内视甲状腺手术”应运而生。此术式是由口内,即经口进入甲状腺部位,借助于内视镜辅助,仅需三个0.5至1公分的孔,但孔在嘴内,只要保持清洁,几乎不需要特殊护理,从外观上完全没有伤痕。

     

    常规外科切口大小,与患者肥胖、肿瘤大小、执刀医生的习惯及技术有关;而内视镜手术,如手持筷子操作,因管子和器械都是直的,操作困难;而经口内视镜甲状腺切除术,因前口三孔集中,可操作范围小,技术门槛高。

     

     

    每种术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当诊断为甲状腺肿瘤时,医生建议手术切除时,一定要和医生讨论评估,确定适合自己的手术方式。

  • 肾上腺瘤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比如雄激素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肢端肥大症、肿瘤恶变等。1.雄激素增多症:某些肾上腺瘤会产生男性激素,导致雄性化症状,比如面部多毛、声音变粗、月经不规律等。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某些肾上腺瘤会产生过量的醛固酮,导致高血压、低钾血症、肌肉无力等症状。3.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肾上腺瘤,可能会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类物质,比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使机体出现高血压、头痛、心悸、多汗、颤抖等症状。4.肢端肥大症:极少数肾上腺瘤可以分泌过量的生长激素,导致肢端肥大症,比如手指、脚趾等部位的骨骼过度生长。5.肿瘤恶变:肾上腺瘤可以是良性的,但也可能成为恶性肿瘤,比如肾上腺皮质癌、嗜铬细胞癌等。以上并发症并非所有肾上腺瘤都会出现,具体的情况因人而异,患病后要及时就医和治疗。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