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反流性食管炎的护理和预后

反流性食管炎的护理和预后
发表人:吴东

(1)自我护理的注意事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除了遵医嘱服用药物再外,正确的日常护理有助于改善和缓解胃部烧灼感、反酸等不适。具体的从一下几个方面改善:

1、忌酒戒烟:长期吸烟会导致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胃内容物反流刺激食管黏膜。因为烟草中含尼古丁,可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使其处于松弛状态,所以吸烟会加重反流。此外,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不仅能刺激胃酸分泌,还能使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原因之一。

2、低脂饮食:注意少量多餐,吃低脂饮食,可减少进食后反流症状的频率。相反,高脂肪饮食可促进小肠黏膜释放胆囊收缩素,易导致胃肠内容物反流。

3、晚餐不宜吃得过饱,避免餐后立刻平卧。

4、肥胖者应该减轻体重:因为过度肥胖者腹腔压力增高,可促进胃液反流,特别是平卧位更严重,应积极减轻体重以改善反流症状。

5、心理疏导:消化科很多疾病都和情绪有关,反流性食管炎也有一定的关系。长期精神紧张容易导致腹内压增高,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刺激食管黏膜。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保持心情舒畅,增加适宜的体育锻炼。

6、体位:就寝时床头整体宜抬高10~15cm,对减轻夜间反流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7、尽量减少增加腹内压的活动,如过度弯腰、穿紧身衣裤、扎紧腰带等。

8、遵医嘱服用药物: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规律服用药物缓解症状,避免乱服药物产生副作用。

(2)关于预后: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只要能够早期诊断,坚持正规有效的治疗,通常是可以缓解症状,并且治愈食管炎的,也能减少复发和防治并发症。

坚持正规有效的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诊,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得当,病情反复发作,就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比如食管狭窄,或者barrett食管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食管炎疾病介绍:
食管炎泛指食管黏膜浅层或深层组织由于受到刺激或损伤,从而发生水肿和充血而引发的炎症。引发食管炎的原因有多种,如胃酸返流、化学物品腐蚀、放射性损伤、真菌繁殖等,其中以胃酸返流导致的反流性食管炎最为常见。食管炎的症状,包括程度不一的吞咽困难,以及胸骨后疼痛等。食管炎通过抑酸、促胃肠动力、抗酸及针对病因采取抗菌、抗病毒治疗后,大部分食管炎即可治愈,但反流性食管炎可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推荐科普文章
  • 近日,门诊上来了一位60岁的大爷,大爷主诉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咳嗽、咳痰,为白色粘稠样痰,该症状以夜间发作严重,不伴有气喘,呼吸困难,不伴有发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曾就诊于多家医院诊断为支气管炎,每次均予以抗感染、止咳治疗,症状可有所缓解。

      
    近来咳嗽、咳痰症状再次加重,仍是以夜间发作频繁,基于此点,予患者行胃镜检查,考虑是否是因为胃食管反流刺激气管而出现的症状。胃镜结果回报示: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在临床上是常见的疾病,主要是指胃或者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倒流,从而反流入食管中引起的食管病变。该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高发人群为中老年人、肥胖、吸烟、饮酒以及生活不规律的人群。

     

    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症状主要有:

      
    1、烧心,其部位大多是胸骨后有烧灼感,多在过饱、进食过酸、过甜、浓茶、咖啡以及吸烟、饮酒后出现,天气骤然改变的话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

      
    2、反酸,打嗝以及嗳气,这些症状较早出现。

     

    3、还会伴有吞咽困难,咽部阻塞感,或者夜间阵发性的咳嗽、咳痰症状等。该病的诊断主要是依据胃镜检查。

     

     

    临床上多数病人都会有典型症状,但是也存在有不典型症状的病人。

     

    下面我们来讲述易被误诊的几大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以反复的咳嗽、咳痰、夜间症状频发为典型的表现,行肺部CT可见双肺纹理的改变,但是通过抗感染、止咳治疗症状无缓解的就要考虑到患者的咳嗽、咳痰是由于反流物刺激气管而引起的。

     

     

      

    2、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夜间会出现发作性的气喘、气短症状,经系统化治疗症状未能明显改善者。

     

    3、慢性咽喉炎。由于食管发生炎症性的改变,而导致食管出现痉挛,从而患者会出现咽部有异物感,阻塞感,甚至会出现发音困难的表现。

      
    4、冠心病。烧心症状严重的时候尚可引起胸骨后或剑突下的疼痛,并且会向胸背部放射,患者还会出现心前区的疼痛等症状。

     

    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和上述疾病的表现有类似的地方,希望大家在出现类似症状的时候要谨慎对待,及时就诊查明病因。

  • 写在前面的话

    我们学习中医,常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书本上的名家医案,效果那么好,而同样的证型,自己用下来,用了同样的方,效果却经常不尽人意呢。我觉得部分原因是一些名家书写医案,只写成功的,你见不到失败的医案,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随访时间不够长,很多医案,只有“一诊”,好一点的有个“三诊”,患者好转,医案结束。

     

    那么患者停药后反弹没有呢?反弹时间是多少?缓解期是否应该用小剂量的中药维持疗效?而急性期和维持期的中药和西药对比有什么优势呢?这些问题一个接一个都没有解答。所以说,先贤们并没有解决完中医、中药的所有问题。这也是我一直推崇大塚敬节先生的《汉方诊疗三十年》的原因,其中不仅仅记录了成功的医案,也记录了失败的医案,很多医案持续跟踪了数十年。所以,我们要感谢这个时代,微信,QQ的出现使得持续的临证随访成为了可能,也使得我们有可能解决前人留下的疑惑。

    一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这个患者是今年2月份就诊的。有长达十年以上的慢性胃炎病史,近两年来加重,反复出现胃部疼痛,胃胀,饮食不消化,近两年来长期间歇性服用奥美拉唑,胃仙U等药物,但是上述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患者大概在今年1月,做了胃镜,去了好几家医院就诊,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也查过幽门螺旋杆菌,C14检查下来是阴性,也就是未提示感染。

    什么是胆汁反流性胃炎呢?

    一般情况下,胆汁通过胆管流入十二指肠,并随肠蠕动继续往空肠方向走,不会经过胃。胃和十二指肠交界处的幽门括约肌像门一样,平时是紧紧闭着的,只有当胃中食物消化完毕后它才会芝麻开门。可是,当各种原因使幽门括约肌压力下降后,这扇门便半遮半掩了,十二指肠内的液体(胆汁和肠液的混合体)就会反流入胃,成为损伤胃粘膜的坏分子。

    西医有什么办法呢?

    一个就是上胃肠动力药,比如注明的吗丁啉(多潘立酮)。这个药在中国运用得很频繁,但是在美国,一直未通过FDA的审批,也就是在美国是被禁用的,在欧洲,也因为会引起 QT 间期延长和心律失常等不良心脏事件,被限制使用。

     

    一个就是上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比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等等。再一个就是上中和胆汁的药物,首先的药物是铝碳酸镁(达喜)。反流性胃炎极其顽固,停药后非常容易复发,现在一般提倡小剂量维持量用药。

     

    实际上医师给这位患者开的就是雷贝拉唑,达喜,以及改善急、慢性胃炎胃粘膜糜烂、出血、充血、水肿等症状的瑞巴派特。患者服药后上症稍缓解,但不久有再次出现胃胀,胃痛,胃痛为隐痛,心下常有咕噜咕噜的声音,自我感觉有水和气再心下晃荡,大便正常。患者想接受中医治疗,找到了我。这是患者的第一次舌苔。于是,我就按照中医的思路来处理,患者暂停西药。

    心下痞

    患者自我感觉心下,胃上脘充塞了东西,很胀,腹诊按起来心下稍有抵抗感,隐隐作痛。中医诊断为心下痞。患者腹部有咕噜咕噜的振水音,舌质稍红紫,舌中白腻。病因考虑为胃气虚弱后,导致的心下生饮,痰湿内阻,气滞血瘀。治法为鼓舞胃气,祛痰化饮,凉血效瘀。

     

    一诊方药:姜半夏10g 、黄芩10g、 生姜10g、甘草10g、大枣12枚 、北沙参12g 、木香10g、 山药15g、蒲公英10g 、赤芍10g 、枳实6g。中药三剂,水2000毫升,熬至600毫升,分二次,饭前40分钟服用。

     

    半夏化痰除饮,生姜除饮的同时,兼鼓舞胃气;甘草,益胃气、滋胃阴,大枣补中益气,山药补脾养胃;北沙参益胃生津;黄芩清热除痞,蒲公英清热化瘀,赤芍凉血除痹;木香,枳实行气止痛。患者服药三天后,告诉我,胃胀、反酸明显缓解,食欲也提高了。

     

    二诊方药:姜半夏5g 、莲子10g、 黄芩10g、 生姜10g、甘草10g、 大枣12枚 、北沙参12g、 木香10g、山药15g、 蒲公英10g 、赤芍10g 、枳实6g。中药5付,煎法同第一剂。5天后,患者反馈,反酸,胀气基本缓解了,未有其他不适。

     

    一般来说,很多中医医案这个时候就结束了,患者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医师们又多了一例成功的病例。可是事实真的有这样简单吗?

     

    减药量后,反弹了!

    三诊:因为患者效果明显,于是我让他把药减到5味:山药,蒲公英,木香,大枣,生姜,同时配合服用乳酸菌素。患者服用1周后,感觉胃部复又胀气。我又在第一剂方的基础上根据他的症候加减了一下,他服用了1周,效果没有第一、二剂药那么理想了。就这样,治疗陷入了困境。

     

    我个人认为,由于回访手段缺失,很多中医医案是不完整的,没有涉及患者停药或减药后的情况。我开始思考,减药后如何维持疗效呢,或者中医也需要像西医一样叮嘱患者长期服药吗?

     

    当然对于反流性胃炎,西医的指南确是建议使用PPI,铝碳酸镁,促胃动力药长程,最低剂量,维持治疗的,若中医也需如此,那么就需要和西药做对比,看谁的副作用更少,疗效更稳定。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食药结合

    四诊:我改变了治疗思路,建议患者采购贵州山区的特有的菜肴夜寒苏(像切姜一样一次二、三片),臭牡丹(一次十克),配合山药,大枣,橘子皮(一次一个橘子的皮)长期熬水服用,或者与骨头、肉一起煮菜,用食疗的办法改善患者的症状。

     

    夜寒苏,辛,温,为姜科植物姜花的根茎,又叫姜藕,路边姜,香花,它和生姜一样有鼓舞胃气的作用,但是药性比生姜还要温和。贵州人喜欢用它来炖肉服用,有祛风散寒,健脾温中,补虚的效果。

     

     

    臭牡丹,苦,温,为马鞭草科植物臭牡丹的根,又叫大红花,短脚桐,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祛风平肝的疗效。在贵州,小时候,父母喜欢用它炖骨头给我们吃,我特别喜欢吃它根根的皮,非常好吃。两种本草,都是贵州人过端午节时,饭桌上常见的山珍,贵州人非常喜欢的菜肴。

     

    五诊:经回访,患者仍在使用上面的食疗疗法,胃胀胃痛减轻很多,每个月仅有二天出现胃胀。

     

    六诊:患者感冒,出现咳嗽,扁桃体肿大等症状,感冒痊愈后,复又出现腹胀。舌诊:舌红苔薄黄。

     

    嘱咐患者在上面食疗的小方中,去掉夜寒苏,加蒲公英,几天后经随访,患者腹胀缓解了。叮嘱患者根据自己舌苔和身体寒热的变化,选择配伍温性的夜寒苏或凉性的蒲公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胃幽门功能一旦失调,极易发生胆汁反流,胆汁反流易引起慢性胃炎,直接表现为胃酸过多,因此胃黏膜的保护功能会下降,总之,胆汁反流对肠胃健康极为不利,此时必须及时调理,下面介绍正确的调理方法和饮食原则。

     

    调理方法:

     

    1.多吃高蛋白食物和维生素食物,保证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的充足,防止贫血和营养不良,如瘦肉、鸡、鱼、肝肾等内脏,绿叶蔬菜、西红柿、茄子、红枣等。每餐最好吃2~3个新鲜山楂,刺激胃液分泌。

     

     

    2.注意食物的酸碱平衡。当胃酸分泌过多时,可以同时搭配喝牛奶和豆浆进行中和胃酸;当胃酸分泌减少时,可以食用酸味水果来进行刺激其分泌,帮助加快消化的速度。避免吃引起腹胀和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如豆类、豆制品、蔗糖、芹菜、韭菜等。如果出现萎缩性胃炎时可以对喝点酸奶,含有的磷脂可以帮助保护胃黏膜,抑制产生毒素,同时防止被毒素侵蚀,有利于胃炎的治疗和恢复。

     

    3.治疗某些炎症性疾病时服用药物的时候,可以同时饮用酸奶,来补充缺失的营养,避免抗生素对人体的副作用,保护胃黏膜。

     

    4.以少吃多餐,增加营养,减轻胃负担为原则,避免烟酒。胃炎患者一定要避免吃花生,尤其是新花生,否则会导致严重消化不良,加重症状。

     

    5.慢性胃炎患者不宜大量饮用啤酒。喝一定量的啤酒,患者会普遍感觉上腹胀满,烧灼感加重,打嗝频繁,食欲下降;萎缩性胃炎患者饮酒后症状尤为明显。

     

     

    饮食原则:

     

    应以营养丰富、易消化为原则。还应该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利于胃黏膜的修复。同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其他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阻止硝铵的生成,有利于减少癌症。

     

    1. 慢性胃炎患者通常应该吃一些营养丰富、易消化、柔软腐烂的食物。少吃或煮熟过硬的食物,使食物腐烂变软,易消化。过冷、过期、过热、甜食、油炸、刺激性食物应少吃或不吃。辣椒、芥末、胡椒等食物会损伤胃黏膜。

     

    2. 慢性胃炎患者平时要多吃些新鲜、清淡的食物,长期保存的食物不要吃,可多吃含纤维较少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梨、香蕉等,清淡少油的食物。清淡饮食易消化吸收,有利于胃病的康复。

     

    3. 慢性胃炎患者通常不喝烈性酒、吸烟、浓茶、咖啡等。这些食物对胃黏膜有很大的损害,不利于慢性治疗和愈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烟丝,是将烟叶切成丝状,粒状,片状,末状或其他形状,再加入辅料,经过发酵,储存,不经卷制即可供销售吸用的烟草制品。

     

    32岁的小唐特别喜欢烟丝,但他不是用来吸,而是用来咀嚼,用小唐的说法,自己咀嚼烟丝的时间已经整整十年了,根本戒不掉,要是哪天不嚼,就会浑身发痒,心里难受。

     

    但是因为长期嚼烟丝,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大约八年前,因为反酸,烧心,胸痛,小唐跑到医院看病,医生通过胃镜检查,发现小唐罹患有Barrett食管,所谓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代替,它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发生腺癌的风险比正常人要高30-50倍。

     

    医生说,必须得把烟丝戒了,因为烟丝对食管黏膜具有慢性理化刺激,会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上皮增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上皮增生还会出现异型性改变,最终发展为癌。

     

    很多人以为,烟丝只要不吸就不会致癌,其实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首先烟丝中就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WHO早已将其定义为I类致癌原,所以无论吸,还是嚼,对身体都是有危害的。

     

    大约戒了一个多月吧,当家人都以为小唐改邪归正了,但没想到,他觉得没事了,一个月之后又开始嚼,而且完全将医生的话抛之脑后。

     

    大约半年前,因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小唐再次到医院看病,这次一检查,竟然是晚期食管癌!

     

    医生说,像小唐这样,八年前就查出了Barrett食管,本应该及时戒掉烟丝,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其次还应该定期到医院复查胃镜,以便及早发现癌变,但这些,小唐一个都没有做到,八年的时间,其实生命给了他很多次机会,但他都没有珍惜。

     

    直到确诊为晚期食管癌,小唐才失声痛哭,后悔莫及。

    但是癌细胞已经发生了广泛转移,此时,就算戒掉烟丝,也无济于事了。

     

    半年后,小唐病入膏肓,他在家中陷入昏迷,等医生赶到现场时,发现他骨瘦嶙峋,早已没有了生命气息,小唐的悲剧给无数人敲响了警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消化系统的常见慢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反酸、烧心,伴有胸痛、憋闷等症状,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睡眠差、精神抑郁等。

     

    因此患者自我管理十分重要,即鼓励患者通过自身积极参与疾病的管理,针对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所制定的个体化的医疗措施,并使其患者的自我管理理念下有计划的实施心理干预、膈肌生物反馈训练、改变生活方式等。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需要配合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患者的自我管理主要通过以下方面:

     

    1. 睡眠方式的改变,由于抗反流机制的功能减弱,患者需抬高床头15-20cm,以减轻因为入睡后的重力作用导致的各种反流,有利于助睡眠,防止反流误吸入呼吸道造成的呼吸困难,是患者自我管理必不可少的一环。

     

    2. 注意食物的选择,胃食管反流病以酸碱混合反流为主,要以所测定的食管pH阻抗结果为金标准,因此,此类患者要大致以摄入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进食酸甜油腻、辛辣刺激、生硬的食物,戒酒等,均有利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自我管理。

     

     

    食物中的蛋白可以促胃泌素的分泌,进而增加食管下括约肌的肌张力,从而达到抑制反流的目的。如精肉类、牛羊乳制品、鱼虾、豆制品等。也可以通过食用一些碱性的食物来对抗反流后的酸性条件,如进食面食可帮助中和反酸。

     

    相对应的,患者应注意少食酸性饮品,如碳酸饮料,少喝咖啡、可乐、柑橘类、浓茶等饮品。同时,要注意高脂肪食物的摄取。这些饮品和高脂肪的食物都能刺激胃酸分泌,使食管下括约肌肌张力减低,增加反流的机率。

     

    最重要的是喝酒会增加胃食管反流的机会,特别是烈性酒。酒的成分乙醇能够通过刺激胃酸分泌,又能使食管蠕动率下降,加大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

     

    3. 按时进食,三餐规律,进食后不宜立即平卧。晚餐过多或吃饭时间过晚,胃来不及排空,夜间睡眠容易使滞留于胃内的食物反流入食管,加重反流病的症状。

     

    睡前3-4小时不宜再进食,使胃充分排空。进食过程中要避免暴饮暴食,引起消化功能的障碍,减缓胃排空的时间。饱食引起的胃内压力增高,会大大增加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风险。

     

    4. 药物的选择,临床上多用联合治疗,规律的服用H2受体阻滞剂,同时配合促进胃动力药物,还可以选择如PPI、黏膜保护剂。通常胃食管反流病服药疗程在8-12周,按时服药是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能够转好的必要的一关。

     

    5.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人多伴有精神情志的问题,患者的自我管理也需要非常关注心身健康。心身疾病的问题虽可服用相关药物减轻症状,关键还是患者自己的心情愉悦和放松,不能把紧张的情绪带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很多患者并不清楚这一疾病的发生发展。定期就医尤为必要,向主治大夫了解自己的病情,沟通交流,充分了解本病的病因机制,制定长久的诊疗措施放松心情。

     

    总之,胃食管反流病并不可怕,虽然症状严重,但大部分本病通过治疗可痊愈,最主要的是患者在自我管理过程中如何做到按时规律的进食、以及对于食物的把握,同时要放松心情,长此以外,才能和胃食管反流病说告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消化科常有这样一些患者,他们的主要症状就是经久不愈的“烧心”和“反酸”。“烧心”是咽喉至心窝这一段的烧灼样疼痛;“反酸”是指酸性液体或胃物从胃内反流入咽部或口腔。

     

    胃里的酸水“翻江倒海”

     

    胃食管反流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常常被忽视和误诊,很多患者没能被尽早发现与正确治疗,从而饱受病痛折磨。

     

    那胃食管反流病有哪些症状呢?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避免或者预防胃食管反流病呢?

     

    GERD—“隐形”的杀手,我们要警惕

     

    胃食管反流病从字面意思理解是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的疾病。但其实它不仅仅只是反流到食管,只对食管造成损害,它还可以反流到食管以外部位,比如咽喉、鼻腔、气管和肺等部位,从而引起相应的症状。

     

    反酸、难受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症状多样化,从发展过程来看,它的症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胃内容物进入食管,引起反酸、厌食、烧心、胸痛、背痛、嗳气、吞咽困难等症状;

    第二个阶段:反流物到达咽喉部,引起咽喉疼痛、咽异物感、癔球症、声音嘶哑等症状;

    第三个阶段:反流物到达鼻腔、中耳,引起流清鼻涕、鼻涕后流、打喷嚏、鼻塞、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第四个阶段:反流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咳痰、憋气、哮喘、吸入性肺炎、肺纤维化等,这个时期的症状最为严重,除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还可能发生喉痉挛而危及患者生命。

     

    吴教授表示,人们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认知率并不高,能主动就诊的人只有少数。另外这种疾病与其他疾病的临床症状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部分医生对这个病认识不足,导致漏诊误治。有些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常被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哮喘、鼻炎、咽炎等。如果不能尽早发现、及时治疗,还可能会引发一些严重的并发症,例如食管狭窄、上消化道出血等等,如果出现反流物进入气管可能会导致反复肺部感染、甚至窒息死亡。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如果生活当中我们出现反酸、反流,也不要过于紧张,偶尔有这些表现,不能判断得了胃食管反流,我们要看这些症状出现的频率。

    看过去一周内,是否有胸痛、上腹或胸骨后烧灼感,是否有胃内容物向食管、咽部、口腔方向流动的感觉,还有,是否有胃部不适、腹胀、暖气、餐后饱胀感、早饱、恶心、消化不良等感觉,如果过去一周之内出现了以上某种或者某几种症状,并且出现的频率较高,那我们就需要注意了,可能是患了胃食管反流病,我们需要去医院胃食管反流专科或者消化科,让医生为我们做相应的检查来进一步确诊。

     

    作者 |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 胃食管反流病科主任 吴继敏教授

    责任编辑 | 黑凤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病理性反流引起的,若胃内反流物突破了食管-胃连接处的抗反流屏障就会出现病理性反流,其症状多发生在进餐之后。

     

    胃食管反流病最典型的症状是胃、食管的灼热,反流和吞咽困难,此外还有可能伴有吞咽痛,体重减轻,持续的恶心和呕吐,还可能诱发类似于支气管哮喘的症状。

     

    中医以“食管瘅”作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名,临床辨证时多将此病分为肝胃郁热,胆热犯胃,中虚气逆,气郁痰阻,瘀血阻络等五型,然后分别采用疏肝泄热,清化胆热,健脾理气,开郁化痰,活血化瘀等治法,以上便是胃食管反流病比较主流的中医辨证方法。

     

    胃食管反流病

     

    今天要介绍的是,据灼热的部分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案的“按部位辨证法”,此种辨证法可以作为主流辨证法的补充。

     

    以胃脘灼热为主,方案在左金丸的基础上展开。左金丸是治疗胃脘嘈杂,灼热,反酸,泛吐清水的要药。这些症状也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表现之一。

     

    那么左金丸出自什么,是由什么组成呢?左金丸出自元代朱震亨著述《丹溪心法》,由黄连与吴茱萸两味中药所组成。主要作用是清泻肝火,降逆止呕。应对的舌象是舌红苔黄,应对的脉象是弦而数。应对的是肝火犯胃证。所谓肝火犯胃证,一方面是肝经火旺,一方面是胃失和降。治法是清泻肝火,兼用开郁降逆。

     

    清泻肝火用黄连,苦寒黄连不仅仅可以清肝火,还可以清胃火。开郁降逆则用吴茱萸,少量吴茱萸配伍于黄连中,不仅不会助热,还能使肝气条达,郁结得开。同时少量吴茱萸也能减轻黄连的苦寒凉遏之弊。下面是重点了。

     

    当患者以胁腹,胸部灼热,恶心,反酸为主要表现时,黄连,吴茱萸的比例可接近左金丸的原比例,5:1,或者6:1。当患者灼热感消失,仅以泛吐清水为主要表现时,黄连与吴茱萸的比例应该降到2:1,甚至1:1,1:2.当比例为1:2时,可助力胃动力恢复。

     

    吴茱萸

     

    应对胸骨后食管灼热疼痛,则可“小陷胸汤”上加减。

     

    经方小陷胸汤是一课千年前的老树,今天我要写的是它在治疗胃食管反流中的运用,写它千年以后绽开的花。在胃食管反流病中,它主要应对的是这样的证象:胸骨后食管灼热疼痛感。当然可能会兼有舌苔黄,脉滑数,或者脉弦数,嗳气,反酸等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或然证。这个证象背后对应的病机是“痰热之邪凝结于心下”。遂用瓜蒌实分解水热互结的痰凝,使其水热两解,接着苦寒之黄连,清泻心下之郁热,辛温之半夏,涤荡心下之痰饮。

     

    伤寒论原文第138条是这样写的:“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小陷胸汤方,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瓜蒌实大者一枚。”在伤寒论原文中,黄连,半夏,瓜蒌实的剂量都比较大,是为救急。

     

    但是,胃食管反流证的患者,多有数年的病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乃宿疾,为时已久,治疗非一日之功,需用抽丝剥茧之法,剂量也宜清灵,

     

    一般来说,黄连的剂量多在3-12克之间浮动,半夏的剂量多在6-12克之间浮动,瓜蒌实则可随证加减,剂量可以稍大一些。在临床中,疼痛甚者,可酌情添加延胡索,醋香附;恶心欲吐者,可加陈皮,竹茹等降逆止呕;伴有胁胀满者,可添四逆散,即柴胡芍药枳壳甘草;嘈杂泛酸甚者,可加海螵蛸或者浙贝;灼烧感重者,可加蒲公英。

     

    以上便是小陷胸汤的现代用法之一。

  • 我们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大量运用制酸药物,西药就不用说了,这类药物很多,有中和胃酸的药物,例如铝碳酸镁,也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例如雷尼替丁,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等。


    近代中医受到西医的影响,也挖掘出了大量的类似的具有制酸止痛功效的中药,例如海螵蛸,瓦楞子,牡蛎等等。

     

     

    但是,在实践中我发现,大量运用这类药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胃酸反流的症状,一旦停药即复发,如果不停药,患者则会出现脾胃功能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进食后有饱滞感,等等一系列症状,如果长期用药,还有可能用进废退,出现胃黏膜的萎缩。


    但是我在临床上,倒是发现,使用一类药物,可以极大地缓解患者的反酸症状,就是柴胡类药物。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发现了,矢数道明就擅用《寿世宝元》中的“抑肝扶脾汤”来治疗“反酸”导致的嘈杂,胃灼热的症状。

     

     

     

    抑肝扶脾汤的成分是,白术,茯苓,龙胆草,白芥子,柴胡,山楂,黄连,陈皮,青皮,人参,神曲,甘草,生姜,大枣。其中抑肝的是龙胆,白芥子,柴胡,黄连,陈皮,青皮,扶脾的是白术,茯苓,人参,生姜,大枣,甘草,佐以一些健脾消食之品,例如山楂,神曲等等。


    不过我个人觉得这个方子还是太复杂了,实际上用四逆散就很有效,四逆散由柴胡,枳实/炒枳壳,白芍,甘草所组成,其中柴胡之力在于“疏”,炒枳壳,白芍,能“下气,降气”,甘草能“补胃气,扶脾”。

     

    胃食管反流,本质上是气机升降的失常,是各种因素导致的脾气当升不升,胃气当降不降,肝不随脾升,胆不随胃降,以至胃气上逆,上犯食管而成此病,所以治疗上不能滥用制酸药物,这是鲧的“水来土挡”之法,只会越“堵”堰塞湖越多,患者病情越重,应该用大禹的“疏导”之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让肝胆脾胃的气机循行恢复正常,这也是我们临床上常用到柴胡剂的原因。

  • 平时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遇到过那么一两次反酸、反胃,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食管反流疾病吗?其实不然,在临床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胃食管反流疾病的患者出现的症状并不是那么典型。

     

     

    当正常人在过度饮食之后,胃部要靠更多的胃酸来协助消化食物,这时会出现反酸、打嗝、反胃的症状;还有那些容易焦虑紧张的人也常会出现烧心症状,使用抗焦虑的药物之后,烧心症状会明显好转。所以单凭这些一过性的、其他疾病引发的烧心、反酸等类似胃食管反流疾病的症状并不能直接确诊胃食管反流。

     

    那么胃食管反流到底有哪些症状呢?

     

    一、卧床休息时,咽部或口腔中会有酸水或者食物从胃食管反流进来,甚至流入鼻腔,也有极少数的患者有胸骨后或心窝处的疼痛,有时会向后背、胸口放射,常与心绞痛还有胆囊炎等疾病会混淆。

     

    二、平时老百姓说的“烧心”,也是个典型症状,一般多在饮食一小时之后剑突下端最明显,当剧烈运动、弯腰时症状可加重。

     

     

    三、泛酸,这个症状也比较典型,餐后1小时之后、剧烈运动、饮食后即刻卧床均可诱发或加重。

     

    四、还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如反流物长期刺激咽喉部会引起咽喉炎,进而表现出咽部不适感;某些夜间烧心反酸诱发的哮喘、久治不愈的慢性咳嗽等。出现这些不典型症状的患者,往往认为是其他疾病呢,殊不知,罪魁祸首竟是胃食管反流。

     

    如果您有上述症状,且频繁出现,建议及时到消化科找专科大夫,详情咨询。当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疾病后,想必大家都很关心它的治疗,其实目前为止还是以口服药物为主,其次就是平时的自我防范。

     

    一、药物治疗

     

    1、拉唑之类的,也就是常常说起的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雷贝、泮托、兰索等等;通过抑制胃酸的分泌来减缓烧心、反酸等食管炎的症状;一般一周之内症状会明显缓解,有严重的食管炎患者,症状控制不太好时,可在专科大夫的指导下,适当加大药量,疗程也会相对延长,一般多为8-12周。这种药物对糜烂性的食管炎效果较佳。

     

    2、还有一种抑制胃酸分泌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对糜烂性的食管炎效果就不如拉唑类药物。

     

    3、若胃食管反流还伴有胃肠蠕动功能障碍时,常配合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如吗丁啉等。

     

    二、药物维持治疗

     

    在大夫的指导下,适当减量,达到一个很好的药物维持治疗,预防食管炎复发;根据临床疾病情况,适当延长服药的间隔时间;当症状明显缓解,病情明显好转时,咨询大夫是否可以只在出现临床症状时再用药。

     

    三、因为胃食管反流是个慢性病,所以除了平时药物维持治疗之外,自我防范也很重要。切忌暴饮暴食以及戒烟戒酒、避免洋葱、巧克力、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刺激胃酸过度分泌,再次诱发疾病发作;平素多锻炼,保持平稳体重,减缓腹压的压迫。

  •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从西医的角度看,其根本的病机是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降低,而LES压力的降低,又与胃轻瘫,LES松弛等等相关。而所谓的胃轻瘫则是指,胃排空延迟,并且胃部及远端肠段未探及梗阻,属于胃小肠动力紊乱疾病中的一种。

     

    胃轻瘫会导致餐后恶心,呕吐,呃逆,早饱,胃部不适合疼痛,也会导致胃酸反流和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降低,所以改善胃的动力和用“制酸”法一样是治疗食管反流性胃炎最基础的方法之一。

     

    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的部分专家认为这个病的中医命名应该是“食管瘅”,他们通过了一个专家共识意见,将“食管瘅”分为五个证型,分别是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中虚气逆证,气郁痰阻证,瘀血阻络证。

     

    具体辩证方法和治疗方法如下:

     

    1、肝胃郁热

     

    主症:烧心,反酸。

     

    次症:胸骨后,胃脘灼痛;脘腹胀满;嗳气反流;心烦易怒,嘈杂易饥。

     

    舌脉: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疏肝泻热,和胃降逆。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再加上旋覆花,代赭石之类降气,化痰,重镇降逆的药物。

     

    旋覆花

     

    2、胆热犯胃

     

    主症:口苦咽干,烧心。

     

    次症:胃脘,胁肋胀痛;胸骨背痛;嗳气反流;心烦失眠;嘈杂易饥。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化胆热,降气和胃

     

    方药:龙胆泻肝汤,再加上旋覆花,代赭石,降逆止呕的半夏,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竹茹,化痰散痞的枳壳,理气健脾的陈皮。

     

     

    代赭石

     

    3、中虚气逆

     

    主症:反酸,泛吐清水,嗳气反流。

     

    次症:胃脘隐痛,胃脘胀满,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大便稀溏。

     

    舌脉: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方药:四逆散合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中的人参

     

    4、气郁痰阻

     

    主症:咽喉不爽如有痰梗,胸膺不适。

     

    次症:嗳气反流,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半夜呛咳。

     

    舌脉: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开郁化痰,降气和胃。

     

    方药:旋覆代赭汤合半夏泻心汤。

     

    5、瘀血阻络证

     

    主症:胸骨后灼痛或刺痛。

     

    次症:后背痛,呕血,黑便,烧心反酸,嗳气反流,胃脘隐痛。

     

    舌脉: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

     

    我们必须得承认,在临床实际上,患者生病并不一定是按照这五种证型来生病的,例如,我就见过非常多的,舌红少苔的胃食管反流性病患者。而且很多患者的症状是非常复杂的,例如“咽喉不爽如有痰梗”与“胃脘胀满”,“倦怠乏力”并见等等。

     

    所以我们临床上一方面需抓主症,就是抓住患者最痛苦、最紧迫的症状——当然,上述五种证型的分类和治法也的确能让我们在抓住主症后,对主症和兼症有一个基础的治疗框架——另一方面,则要治本。

     

    所谓治本就是抓住“食管瘅”患者最根本的病因,在临床上不被让人眼花缭乱的症状牵着鼻子走,这也是《伤寒杂病论》给我们揭示的治疗疾病的根本方法。在《伤寒杂病论》中,对方证的描述是惜字如金的。仲景用言简意赅的语言来描述方与证的对应。

     

    例如胃上脘痞满不适,医师摸起来有柔软,但患者自觉有充塞感,《伤寒杂病论》是这样描述的: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此处便没有涉及到舌象和脉象。事实上对于其他几大泻心汤,无论生姜泻心汤还是甘草泻心汤,《伤寒杂病论》都鲜有对舌脉的描述,它描述的是能提示一个疾病本质的症候群。

     

    回到“食管瘅”,它的疾病本质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胃气虚和脾阳虚,无论肝胃郁热,还是胆热犯胃,抑或气郁痰阻,瘀血阻络证其实都由此而生。这些证型其实仅是旁枝末节,只有胃气恢复了,下食管括约肌恢复了其应有的功能,患者的这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症状,才会消失。所以无论我们怎么辨证论治,都必须以补胃气和补脾阳为根本。而鼓舞胃气,温脾阳,我们又离不开两味药,干姜和生姜。

     

    生姜

     

    这儿就有了一个矛盾的地方,姜可以鼓舞胃气,恢复胃气,但“食管瘅”本身就以“强烈的灼烧感”为主要表现,如果重用干姜,生姜,时间一长,患者就很可能受不了姜带来的温热感。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