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冯均愿

退烧,一定要到38.5℃吗?

退烧,一定要到38.5℃吗?

 

    医生开了退烧药,会嘱咐说“体温超过 38.5℃服用”。为什么体温要超过 38.5℃才能吃退烧药?不到 38.5℃,又不吃药,体温能降下来吗?

 

 

     发烧大多是感染引起的,人体在致热源(细菌、病毒、真菌等)作用下产生内源性致热物质使体温升高超出了正常范围。通常把发热分为以下四级:

  • 低热 : 37.3~38℃
  • 中等度热: 38.1~39 ℃
  • 高热: 39.1~41 ℃
  • 超高热: 41 ℃以上

那么,当体温超过 38.5℃,也就是中等及以上发热时,医生才建议吃退烧药。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等。

发烧 38.5 ℃以上服药原因

(1)发热是人体对抗入侵病原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尤其对于儿童,能促进免疫系统的成熟。

 

(2)药物的副作用。比如刺激胃肠道、损害肝功能等。尤其是孩子,尽量少用或者不用。

(3)急于降温容易掩盖病情。发热有时候是某些疾病的信号,过早服用退烧药,会延误某些潜在疾病的发现和治疗。

医生是建议发烧 38.5℃以上才吃退烧药,并不是说低烧就一定不能吃。如果低烧,而且精神很差、寒战、全身不适时,可以服用退烧药缓解不适症状。

不用药,体温能降下来吗?

除了吃药,还可以用以下物理降温:

  1. 多喝水。发烧时,皮肤和呼吸会带走更多水分,人体处于缺水状态。多喝水可以加速排泄,辅助散热;高热时,防止因大汗出现身体虚脱。
  2. 降低环境温度。不开窗和被子包裹都是错误做法,因为闷热的环境不利于散热。

 

(3)温水擦浴。擦拭的部位:脖子、腋下、肘窝、腘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这些部位血液循环好,更利于散热,同时要注意腹部的保暖。

(4)退热贴。贴在血管丰富的地方,比如额头、脖子、腹股沟等部位。

总之,体温的高低不是使用退烧药的唯一标准。能用物理降温,就不选择退烧药。但是精神状态差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宝宝发烧为什么要做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

宝宝发烧到医院看病时,医生常要求采血做“血常规+全血 CRP”检查。不少家长都希望能省去这一针,觉得扎针宝宝都得哭半天,很是心疼,家长经常提出疑问,到底这两个检查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做呢? 为什么做呢? 下面我们针对这一疑问,来做出解答: CRP 作为一项理想的炎症急性期指标在判断早期反应性炎症过程和坏死程度大小的意义已被临床广为认可。WBC 升高在辅助判断儿童感染性疾病方面所起的作用一直以来被临床常规性应用。文献报道 CRP 值与 WBC 成平行关系 ,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经常碰到患儿经血清学检测和病原体分离而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而在患儿首诊时出现低 CPR 却合并高 WBC 的结果,难以解释。 知识要点 这是因为:①部分患儿就诊时体内 CRP 水平已从高水平降至低水平,而 WBC 在该时期处于高反应期,两者在代谢反应动力学上存在时间差;②CRP 在不同个体的表达上存在差异,从而造成患儿在单纯性细菌感染或细菌合并病毒性感染中的低水平表达;③低水平的 CRP 在炎症感染性疾病中是存在的。因此在有条件时,应该对感染性患儿做低水平的 CRP 检测,并应联合血常规的 WBC 计数来综合评价患儿的感染情况;同时,动态监测 CRP 水平变化的价值仍应在临床上予以重视;对于细菌合并病毒性感染的患儿在不能明确诊断之前,应对其进行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的分类。 一般情况下,当体内有急性炎症、较严重的细菌感染或组织损伤时,C 反应蛋白会在数小时内出现并持续升高。而在病毒感染时通常不升高或仅仅轻度升高。随着病因解除、疾病治愈,C 反应蛋白又会在短期内消失。所以 C 反应蛋白是区分细菌和病毒感染、监测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但 C 反应蛋白并不适于作为疾病诊断的唯一标准。医生需要结合宝宝的临床表现,同时配合血常规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后做出诊断。 知识要点 血常规+C 反应蛋白,是一个“完美”的组合! 能鉴别感染的类型。血常规能详细看出患者的感染程度,通过分析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指标,可以提示究竟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如果发现白细胞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那么宝宝很可能为细菌感染。如果白细胞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增高,那么提示很可能为病毒感染。单核细胞的正常值是 3%-8%,如果大于 10%的话,证明更有可能是病毒感染。 可以监测病情进展。血常规虽然能区分感染类型和程度,但一般在患者感染两天后才会有所变化,而血 CRP 的检查,能在病人感染后 12-24 小时就会产生变化,可早期判断感染类型,它同血常规一样,常用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每当病毒或细菌刺激机体后,我们的身体就会快速产生这种 C 反应蛋白。一旦细菌感染,C-反应蛋白水平立即升高,而病毒性感染 C-反应蛋白大都正常。 知识要点 血常规检测出的指标比 C-反应蛋白更为详细,而 C-反应蛋白比血常规的反应更快更灵敏。所以,对感冒发烧的小孩化验血常规和 CRP 都十分必要。两者联合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对疾病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冯均愿

主治医师

恩施州妇幼保健院

155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相关问题

导读:牛奶蛋白过敏是婴幼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全球约2-7.5%的婴幼儿有牛奶蛋白过敏,这些宝宝们多表现为湿疹、呕吐、腹胀、便血、肠痉挛、咳嗽、哮喘等表现,最严重的可能有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远期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等;病情有轻有重,处理方案各不相同,本文就宝妈们关心的 相关 问题进行科普解答,让宝妈们初步了解此病。 1、问:通常出现哪些症状,要怀疑宝宝是牛奶蛋白过敏? 答:食物过敏主要是针对蛋白质过敏,很多食物都含有蛋白质,但牛奶蛋白过敏是最早发现而且发生率最高的。牛奶蛋白过敏主要有三大症状,第一是消化道症状,孩子可能频繁出现不明原因的呕吐、腹胀、便秘、 肠痉挛 ,甚至大便带血等;第二是皮肤症状,孩子会出现急性的荨麻疹,或是慢性的湿疹;第三是呼吸道症状,孩子频繁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打喷嚏等感冒样症状,严重的还会有哮喘。 2、问:需要做什么检查来诊断呢? 答:其实检查并不能百分之百确诊过敏。一方面,过敏源检查需要体内对过敏源有了反应值之后才能测到,刚出生的孩子过敏值几乎是零的水平,从发生过敏到产生能被测到的反应值,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测的结果就可能是阴性的。另一个原因是,过敏有很多机制,常用的过敏检测只针对免疫球蛋白IGE,而对于非IGE过敏,就不一定测得到了。此外,测的过敏源种类是有限的,很可能查的过敏源正好都不是孩子过敏的对象,也会导致查不到。 所以食物蛋白过敏诊断不应该依赖于检查,而更应重视症状。 3、问:如果孩子出现以上三种症状,就可以判断是牛奶蛋白过敏了吗? 答:出现类似的症状以后,还要做一个食物回避加激发实验。回避就是不吃含牛奶蛋白的食物后症状有好转或者消失,就叫回避实验阳性。激发就是回避2-4周后,再添加含牛奶蛋白的食物,症状又出现了,就叫激发实验阳性。 食物回避加激发实验阳性,是诊断婴幼儿食物蛋白过敏的金标准。 4、问:诊断了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不能喝牛奶,那该吃什么? 答:婴幼儿必须吃奶制品的时候,出现牛奶过敏就要改吃水解蛋白配方奶粉,这类奶粉分成三级:第一级是氨基酸配方,严格来说,这种奶粉是植物氨基酸的组合配方;第二级是深度水解配方,这种奶粉是真正的把整个牛奶蛋白水解成特别小的短肽;第三级是部分水解配方,相对深度水解配方来说,它的短肽更长一些。治疗牛奶蛋白过敏,主要选择前两种。而部分水解配方主要是预防过敏,没有治疗作用,因此只要宝宝确诊了牛奶蛋白过敏,基本都不选它。 5、问:特殊配方奶粉中的氨基酸配方、深度水解配方、部分水解配方,三者在营养方面有什么区别吗? 答:虽然从奶粉罐上的营养成分表来看,蛋白质含量是氨基酸配方<深度水解配方<部分水解配方,但从营养学角度来看三者没有任何区别。氨基酸配方是把大的蛋白质分子,分解到小的氨基酸水平,人体吸收率会提高;深度水解配方是把蛋白质水解成短肽,吸收率比氨基酸低一些;部分水解配方的短肽分子更大,所以吸收率就更低。根据含量和人体吸收率共同计算, 三种配方奶吸收到体里的蛋白质是一样多的。 6、问:改喝羊奶、豆奶或全辅食喂养可以吗 答:牛奶过敏的宝宝中有92%对羊奶也过敏,60%对豆奶过敏。也就是说,极个别的患儿改喝羊奶是可以的,但大部分不可以。豆奶因为营养不够全面,虽然有40%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对豆奶不过敏,但也不建议长期喝。基于这些原因,还是建议喝氨基酸配方奶粉或者深度水解奶粉。 7、问:氨基酸配方和深度水解配方适合什么样的孩子? 答:牛奶蛋白过敏可分成轻中度过敏和重度过敏两种。在膳食回避诊断时,不知道孩子牛奶蛋白过敏的程度,一般建议要膳食回避2—4周。这是诊断期。在这种前提下,为了结 果更准确,首选或优选氨基酸配方。无论是轻中度或重度牛奶蛋白过敏,症状都会减轻。 国外也曾提出,轻中度牛奶蛋白过敏者可以选择深度水解配方进行诊断。但关键在于,轻中度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中,至少有10%对深度水解配方不耐受。喝了这种配方粉,过敏症状仍会增强。届时,再选择氨基酸配方粉进行诊断,既增加经济负担,又延长诊断时间。所以,为了快速诊断,还是优选或首选氨基酸配方粉。 8、问:喝母乳的宝宝为什么也会过敏? 答:配方粉和母乳有很大的相似性,如果刚开始吃了配方粉,那么对配方粉过敏的孩子就特别容易对母乳也过敏。很多妈妈非常沮丧地说:我已经坚持纯母乳喂养了,为什么还会过敏?其实她做的不是纯母乳喂养,而是全母乳喂养。从孩子一出生就只吃母乳,叫纯母乳喂养;刚开始用配方粉,之后开始只喝母乳,这是全母乳喂养。这样就产生了“母乳喂养下的牛奶蛋白过敏”的问题,其实是牛奶蛋白惹的祸,但在母乳喂养过程中持续存在。 建议这类孩子的妈妈避食(比如牛奶、鸡蛋、大豆、坚果、海鲜等),看孩子的过敏情况是否能够改善。绝大多数妈妈避食之后孩子的症状都会有所改善,但也有个别情况下,妈妈只吃米饭青菜,孩子依然对母乳过敏。这时就只能断掉母乳,使用氨基酸配方或者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喂养。 9、问:如果不喝母乳改喝特殊配方粉,会不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 答:母乳喂养有很多优点,但如果孩子对母乳过敏很厉害,这时吃母乳就是弊大于利了。如果换用特殊配方粉,孩子便血等问题能够停止,体重增长可能会比母乳喂养时更快更好。 其次这类特配奶粉除了在价格方面比较贵、口感不好,按照目前的科技和医疗水平,营养价值是完全够了。 10、问:特殊配方粉至少需要喝多久? 答:确诊后,重度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必须吃氨基酸配方奶粉, 最少吃6个月 。若年龄比较小,最好延长特殊配方粉的喂养时间,满足他生长发育到9—12个月后,再考虑换成其他配方粉。轻中度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如果是用氨基酸配方粉进行诊断的,可以根据家长的意愿,来考虑是继续吃氨基酸配方,也可以换成深度水解配方, 也是吃至少6个月 。这是第二阶段,养育阶段。换配方后,要密切观察孩子能不能耐受,如果不能,仍然要用氨基酸配方。 第三阶段就是6个月后,考虑到孩子可能对牛奶蛋白过敏已经耐受,即可能治愈了,可以再换配方。理论上来讲,如果治愈的话,可以将氨基酸或深度水解配方,直接换成普通配方。但为了降低致敏风险,即假设还没完全治愈,不妨先换部分水解配方。部分水解配方的分子量比较小,抗原性较低,引起过敏反应也相对较轻。如果吃一两个月部分水解配方没有问题,可以再过渡到普通配方。 参考文献:《中国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循证建议》 2013版 《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2017版 《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国内外指南解读》 2018版 《 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断与治疗研究现状 》 2018版

冯均愿

主治医师

恩施州妇幼保健院

158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发热家长如何处理?

发热,是人体对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发热只是一种症状,不是疾病。所以,家长不要只关注发热,重点是寻找原因。怎样识别发热呢?平静状态下腋下体温大于37.3℃称为发热。低热37.3-38.0℃;中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低热对身体危害不大,对于某些疾病,还有利于病体康复;那么如果中热、高热、超高热持续时间比较长,则可引起机体损害,人体代谢率增加,耗氧量增加,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不利影响,故需采取退热措施以及精心 的 护理。 在下面情况的下需要及时就医 孩子年龄小(特别是3个月以下);呼吸急促;特别是烧退了以后精神差;频繁呕吐;发热持续时间长等等; 孩子发热一般持续3-5天左右,除了在专业儿科医生指导下,按需要选择是否用其它药物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合理地使用退热药。 儿童退热药目前比较安全的只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原则上首选口服制剂而不是塞肛,只有不耐受口服比如呕吐明显才考虑使用塞肛,如果不得已选用了塞肛剂,也请只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两种。对乙酰氨基酚间隔4小时、布洛芬需间隔6小时及以上可以重复使用。目前的新观点是不常规推荐两种退热药交替使用,尽量单独使用。有些家长担心发热会烧坏脑子引起脑炎;担心发热会烧坏肺引起肺炎。其实这样的理解是不确切的。真正造成脑炎、肺炎的凶手是病毒或细菌、真菌等病原体,而非发热本身。 发热的处理有两个大的新观念:第一,退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舒适度,不再是看体温数据来决定是否使用退热药。退热药不会缩短疾病时间,但会增加生病期间孩子的舒适度。如果孩子没有不适表现,即使体温超过了38.5度也可以不需要使用退热药。即便体温没到38.5度,但孩子精神不佳、疲惫等不适,也可以使用退热药。如果孩子睡熟过程中,体温大于38.5度,只要孩子安稳睡觉,是不提倡把孩子叫醒强行给药的,连续的睡眠可能对孩子利益更大。第二个进展是否定了物理降温(温水搽浴、温水泡澡和额头用降温贴之类冷敷产品)在大多数时间只会增加孩子怕冷等不适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休息。所以再也不要刻意去给孩子子物理降温了。 此外国内国际指南明确不推荐使用尼美舒利、阿司匹林、安乃近、氨基比林等其他退热药,更不主张激素(地塞米松等)退热。一些中药复方制剂,虽然在药名上标有“退热”字样,效果不确切。其次更不推荐灌肠退热、酒精擦浴、捂被子等 方法来退热 。 对于穿衣多少、是否使用空调: 请结合孩子自己的舒适度,酌情调节。如果孩子畏寒、寒颤等,需酌情增加衣服;如果孩子出现热、出汗,可减少衣服。均可使用空调来调节到孩子舒适的温度。 饮食方面:无任何忌口可言,不需要回避任何食物(如鸡蛋、肉类等),在发热的时候,机体对于能量是一个消耗的过程,所以吃鸡蛋也可以补充机体的消耗。鼓励适当多喝水(果汁也可以)。避免发热引起孩子脱水的现象。 小结: 1、发热不是病,只是症状 2、只推荐两种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3、优先使用口服退热药而不是塞肛 4、首选单独使用,不推荐交替使用 5、根据孩子的舒适度来决定是否使用退热药 6、物理降温已不再推荐 7、发热的护理:合理增减衣物,调节室温使孩子舒适,鼓励适当饮水,无忌口食物。 8、不推荐尼美舒利、安乃近等退热药,也不推荐灌肠退热、酒精擦浴、捂被子等方法退热。 9、孩子精神差、年龄小需及时就医。

冯均愿

主治医师

恩施州妇幼保健院

158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孩子昨晚开始发烧38.9度,吃美林退烧,间隔六个小时后再次发烧,已吃三次美林,今天发现发烧前脸上局部起疙瘩,是否需要立即去医院检查?患者男性3岁

就诊科室:中医儿科

总交流次数:11

医生建议:根据症状,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和皮疹。美林是一种退烧药,适用于缓解发热症状。建议继续观察孩子的体温和皮疹情况,并注意休息和饮食。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不改善,应及时就医。除了美林,还有其他退烧药物可供选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皮疹通常在病毒感染自愈后会逐渐消退。保持孩子的皮肤清洁,避免抓挠和摩擦,以防止感染。同时,多喝水,增加营养摄入,帮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

冯均愿

主治医师

恩施州妇幼保健院

查看详情

30岁男性,咳嗽、喘息,疑似支气管炎,需要用药建议和健康指导。

就诊科室:中医儿科

总交流次数:17

医生建议: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描述,初步判断可能是支气管炎。建议使用肺力咳合剂和布地奈德悬液来缓解症状。同时,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冯均愿

主治医师

恩施州妇幼保健院

查看详情

孩子咳嗽有痰半个月,偶尔咳嗽,咳嗽时有很大痰音,精神状态良好,未见其他症状,家中曾尝试使用肺力咳口服液治疗无效,求助于医生。患者女性2岁1个月

就诊科室:中医儿科

总交流次数:20

医生建议:根据症状,初步判断为小儿肺热咳喘。建议服用小儿肺热咳喘颗粒三天,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和粉尘,多喝水,注意休息。如症状未改善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冯均愿

主治医师

恩施州妇幼保健院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