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辛开苦降法是恢复胃气和食欲,调理脾胃气虚的首选方法

辛开苦降法是恢复胃气和食欲,调理脾胃气虚的首选方法
发表人:副主任医师黄继斌

最近接诊了一例比较典型的胃气受损,气机紊乱的病例。患者5+年前因为喝了鹿茸酒后,导致自觉“上火”,长期体内燥热难安,舌红苔黄厚腻,经常自觉烧心。

 

遂长期自服“菊花茶”、“莲子心”,及服用各种凉药调理。20+天前,就诊于当地中医院,给予生地30克,玄参30克,牡丹皮30克,黄柏10克,知母15克,龙胆草15克,黄芩10克,柴胡15克,制大黄6克,郁金10克,泽泻30克,葛花25克,青黛(包煎)10克,竹叶10克治疗。经治疗,上症稍缓解。

 

 

 

患者遂又饮酒,饮酒后胃胀闷不适,于是吃了一些生白萝卜,服用后,胃部不适加重。恰好下午洗澡,看到下腹部有红色细疹若干,自以为是“蜘蛛痣”,联想到“肝硬化”,心中一惊,晚上便开始吃不下东西。

 

患者第二天强迫自己吃了一些馒头、西红柿,依然没有食欲,开始自觉心悸、头晕,遂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输液治疗,药物有庆大霉素,泮托拉唑等。

 

输液后,上症仍未好转,遂换了一家医院就诊,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予“莫沙必利,阿莫西林,健胃消炎颗粒”治疗,并检查了“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以上项目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仍自觉恶心,食欲不振,遂就诊于我处,舌黯红,舌苔黄白相间,黄多白少,脉微弦,诊断为胃气受损,寒热错杂,气机紊乱症。

 

 

 

方则予“甘草泻心汤”加减,方药如:姜半夏6克、 黄连6克 、黄芩12克、 干姜6克、炙甘草12克、 党参12克、 生姜10克、 大枣12克、蒲公英20克、 醋香附10克、 陈皮12克、 竹茹12克、木香6克。中药配方颗粒,5剂,每日两次,每次一袋,开水冲服。患者用药后,恶心,呕吐感逐渐消失,食欲缓慢恢复,遂叮嘱患者不要暴饮暴食,吃饭吃七分饱,先吃一些面条。

 

患者长期身体燥热难安,一直用莲子心,菊花等清凉之品泡茶饮用,之后又喝了大黄,黄柏,玄参等寒凉中药,接着又不忌口,开始喝白酒,胃气因此受损,脾胃气机紊乱,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脾气不能升清,胃气不能降浊,气机紊乱后,又衍生各种变证。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通过脾升举清气,胃气肃降浊气,升降相依,生生不息,维持着人体气机升降的平衡,当平衡被破坏后,人体的脾胃和身体就会出现一系列不适。辛开苦降法则是应对脾胃气机紊乱的中正之法。

 

所谓辛开苦降法,就是辛温和苦寒药物并举,两类药物互相配合使用的一种方法。辛能散,能升,苦能泄,能降,辛温之品可以温运脾阳,益气升清,苦寒燥湿之品可以肃降浊气,祛除有形之邪——如此,清气升,浊气降,脾胃的升、降、出、入恢复正常,人体又恢复了动态平衡。

 

辛开苦降法的代表方剂就是“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三大泻心汤,在这三个经典方子中,温药半夏可散结消痞,干姜/生姜可温中散寒,人参,大枣,甘草健脾和中,镇守中焦;凉药黄连,黄芩,苦寒肃降,泄热逐邪。辛温药物和寒凉药物搭配在一起后,脾气能升,胃气能降,胃部痞满不适,恶心,腹胀,食欲不振等气机紊乱之症就此消弭。

 

在三大泻心汤中,从比例分析,半夏泻心汤重用半夏,故消痞之力最强;生姜泻心汤,干姜之外,加用生姜,故温阳化饮的力量最强;甘草泻心汤,重用甘草,故补胃气的功效最强。

 

在这个病例中,由于患者长期服用寒凉药物,同时又喝酒,所以选用甘草泻心汤为基础方。患者的病情因“受惊吓”而加重,故加陈皮,香附以疏肝解郁,理气宽中。

 

香附和蒲公英是我非常喜欢搭配使用的一对药对,两者相伍既能疏肝气,清郁热,又能泻胃火,化湿热,同时既无燥热伤阴之忧,又无苦寒败胃之弊。所以我用香附必用蒲公英,用蒲公英必佐香附。

 

患者同时伴有些许恶心感,胃部不适感,遂稍加竹茹以化痰止呕,木香以行气、健脾、止痛。

 

总之,仲景开创的辛开苦降法乃调理脾气气机升降,恢复气机正常运行的首选方法,遇到此类病例,均可斟酌使用。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杨丽丽 主治医师 锦州市中医医院 消化内科

    肠胃不好的人有不少,腹泻,腹部胀饱不消化等,这些都可给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长期肠胃不好,还易导致一些胃病,肠道疾病的发生,因此肠胃不好要及时进行调理,那么肠胃不好怎么调理好呢?可以通过一些食疗来改善肠胃的,下面给大家介绍四款调理肠胃的食疗方。

    一、雪梨菊花茶,有消食解腻清热润肺的作用。雪梨 、贡菊、冰糖,各适量,先把雪梨洗净,切成大块后和菊花一起入锅 ,加适量的清水煲煮,并放适量的冰糖,大火烧开后再用小火糖焖半小时即可饮服,其中雪梨果肉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作用,菊花清肝明目,是一款老少皆宜的饮品。

    二、白术茯苓茶,可以舒缓肠胃不好引起的腹痛,对于肠胃不好者经常出现腹部闷痛、冷痛者适宜,可用白术、茯苓、小茴香4克、干姜各适量,一起加开水冲泡饮服即可,其中白术可以调和脾胃及止泻;茯苓则可起到健脾胃、利水除湿的作用,而小茴香暖胃、行气止痛;干姜也可暖胃,可以很好的调理肠胃。

    三、桂枝芍药茶,可起止腹泻效果,对于一些人肠胃不好稍吃点辣的就易腹泻、或是常排不成形软大便者适宜,可用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去核红枣,各适量,一起加水冲泡饮服。其中桂枝可补虚暖胃、发汗及疏通体表热气,芍药有止痛止泻作用;生姜温胃止呕;红枣则可起到调补脾胃、滋阴补血的作用。

    四、党参麦芽茶,有利于促进食欲,对消化不良胃口差者适宜,可取 党参、黄芪、炒麦芽、肉桂,各适量,开水冲泡饮服。其中党参可补脾健胃、补中益气;黄芪则有补气作用;肉桂可行气健胃、暖脾肾;炒麦芽有利于帮助消化。

    上面就是几款调理肠胃不好的食疗方,生活中肠胃不好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来选择,同时平时也要注意生活饮食的调理,饮食宜清淡,注意做好忌口工作,像一些刺激油腻煎炒之物尽量少吃,同时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适量运动,以增强自身免疫力,同时还有利于消化。

  • 暖胃食材

     

    中医讲甜入脾,酸入肝。红枣既可以健脾养胃,又可以补益肝脏。煮熟的红枣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适合脾胃虚弱胃寒的人群食用。取一些大枣,放在锅里煮,大火煮沸时用小火熬,3个小时左右,红枣的皮变黑,锅底只剩下从枣内渗出的像糖稀一样的少量液体,这时吃口感特别香甜,而且容易消化吸收,温暖你的胃红枣是个好帮手!

     

    水泡花生可以养胃。用清水将花生冲一下除去杂质,再清水泡约4个小时后,花生即泡开变大。随泡随吃,脆嫩香甜,十分爽口。如果你是因为胃寒着凉引起的泛酸、消化不良,也不妨吃点生花生,可以快速有效地止呕制酸,保准在20分钟之内消除不适症状!

     

     

    还可以多选择一些温性的食物来温暖胃部,从此摆脱“冰山”称号。

     

    羊肉、桂圆、韭菜、核桃、小米都有助温阳益气的作用,适量多吃,对温暖胃部有很好的帮助。此外,人体如果缺钙,血管也会受到影响,令血液运行不畅、四肢冰冷,腰腹也会感到寒冷,一杯温热的牛奶是不错的选择!

     

    暖胃药方

     

    如果你腰部受凉比较严重,或者由于年轻时在冬春季节穿得少而落下了胃寒、胃痛的毛病,再或者你需要缓解“急性”胃寒引起的胃痛,请尝试此方。高良姜10克,陈皮6克。上两味药水煎20分钝,取药汁200亳升,温热饮服,1次喝完,可祛寒止痛。另外,鼎鼎有名的四物汤,只要在原方上加减就很适合胃寒、胃痛的朋友们尝试。

     

    原料: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各15克,茯苓、红枣、白扁豆各10克,鸡肉50克。

     

    做法:在药材里先加入适量的白酒,再加水煎煮即可。煮的时候用中等大小的饭碗盛4碗水,煮到最后只剩一碗水的量就好了。早晚空腹饮用,任何温度都可以,但是药膳煮过之后最好不要放置隔夜。

     

    暖胃药膳

     

    砂仁、白胡椒: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可以增加食欲,帮助消化吸收。白胡椒气味芳香、性温热,具有散寒、健胃功能。如果在初春受凉,想要来杯热饮,可以在热饮里加入桂皮粉,饮完之后凉气一定会从内到外发散出来。

     

     

    生姜红糖水:姜切粒,量稍大些,煎煮后趁热服下,可祛除胃寒。

     

    糖渍鲜姜:鲜姜500克(细末),糖250克,腌在一起;每日3次,饭前吃,每次吃1勺(普通汤匙);坚持吃一周,胃寒的毛病一定会缓解的,如果还没有完全治好,就再坚持一段时间,如果您不喜欢糖渍鲜姜的味道,炒菜时当成调料,既可以消除不喜欢的味道又可以使菜肴增添新滋味。 

     

    白酒烧鸡蛋:二锅头白酒50毫升,倒在茶盅里,打入1个鸡蛋,把酒点燃,酒烧干了鸡蛋也熟了,早晨空腹吃。轻者吃一两次可愈,注意鸡蛋不加任何调料,治胃寒。

     

    桂皮红糖饮:桂皮15克,水煎去渣取汁,加入红糖10克,调匀热饮。

  • 在传统中医里,我们评估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水平,可以从是否“吃得下、睡得着”来进行判断。这是因为人体的脾和胃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常说的“五脏六腑”中就包括了脾和胃,胃为表,而脾为里。脾胃影响着身体健康,许多疾病都与脾胃有关。脾主肉,面色蜡黄、疲惫乏力与脾有关,此外,脾还主思,若是出现用脑过度的情况,则会表现为“吃不下,睡不着”,这时候须得补脾。

     

    脾胃不好会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例如有的人一吃饭就会出现肚子发胀的情况,饭才刚刚吃完就想上厕所,这类人经常会在吃东西的时候感觉肚子里存在一股气,这股气若是能缓过来还好,要是缓不过来,就会造成腹胀腹痛、大便溏稀的现象,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前干后稀或者秘便的症状。还有的人一旦吃了比较凉的食物,肚子就会立马胀痛,这些都是脾胃较虚的表现。

     

     

    为了预防脾虚胃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保养脾胃。很多人对于脾胃的保养不太重视,这样只会让脾和胃持续受到损伤,长此以往,一些较小的伤害累积到一起,就有可能影响到身体健康。

     

    一天当中,清晨当属阳气升发的时间段,此时若是食入良性食物就会伤及脾胃,时间久了还会引起脾胃寒凉。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可以尝试用古代的一味经典药方来缓解,这味药方叫“四君子汤”,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它是由四味药材组成的,它们分别是:白术、茯苓、甘草和人参。这个古方主治脾胃虚寒。它由《伤寒论》中脱胎而来,将原本药方中燥烈的干姜去掉,由性质温和的茯苓取而代之,此时药方由祛除寒气转为了温补中气。

     

     

    药方中的四味药材,性质平和,不寒不燥,滋补力度适中,与“中庸”思想不谋而合。方中的人参用以补气养胃,白术用以去燥健脾,促进消化,茯苓则既可益气,也可用于健脾祛湿。

     

    一般情况下,脾胃虚弱的人群都可适用。由于这四味药材滋养脾胃的效果显著,后世在此基础上又延伸出了许多补脾健胃的药剂,医生开的许多方子里都能见到这四味药材的影子。

     

     

    若是长期脾胃虚寒,则很容易导致各类疾病,于是后人在保证“四君子汤”的原药方不变的情况下,又往里面增加了陈皮和半夏两味药材,组成了“六君子汤”,“六君子汤”相较于“四君子汤”来说,增加了养胃化痰的功效,对于长期处于脾胃虚寒状态的人来说,健脾养胃的效果更胜一筹。

  • 作者:杜雨锡

    胃痉挛属于胃部常见的疾病,此病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比较大,腹痛让患者难以忍受,严重的患者可影响生活,面对胃痉挛的出现,多半患者会服用止痛药缓解,这种方法副作用比较大,患者不妨尝试改变生活习惯,合理饮食等等。那么,胃痉挛如何缓解?

    胃痉挛表现为突然发作的上腹部剧烈疼痛,严重时患者还会出现脸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冷、中上腹出现硬块且不能触摸等症状,常可在1~2小时后自行缓解。

    1、穴位刺激

    胃痉挛的穴位及刺激方法,梁丘穴在膝盖骨附近。脚用力伸直,膝盖骨的外侧(小脚趾方向)会出现细长肌肉的凹陷。朝着大腿用力压这个凹陷的上方看看,应会有震动感,这就是梁丘穴。以指压刺激此穴,朝大腿方向加压时,震动较强,可用大拇指用力地压。微弱的刺激无法止住突然发生的心窝疼痛。这种状况的要诀是,用会痛的力量用力加压。每次压20秒,休息5秒再继续。如此重复几次,胃痉挛出现的疼痛便会渐渐消退,这效果确实是不可思议。

    2、平静平躺

    当出现胃痉挛的时候,要紧的是让人平静下来——当然,能喝进一些热水是一件理想的事。最好在床上平躺着,再用一点热水捂在胃部。平躺的目的是放松,利用生物机体的自身作用,让痉挛慢慢消逝,临床上叫做解痉挛。这时患者如果一直保持着站立活动,又东跑西跑的去求医问药,胃痉挛非但解不了,还会更加难受。

    3、刮痧治疗

    胃痉挛与急性胃炎均是祖国医学胃脘痛中的常见病。其病因相近,均为寒邪客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素体阴虚,又复感外寒而致病。气机郁滞、失于和降是其共同病机,因此可用同一刮痧方法治疗。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宜通而不宜滞。气机郁滞,失于和降,则胃痛频作。应用刮痧疗法治疗胃痉挛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使胃部痛疼缓解。

  • 消化不良是由于患者胃动力不足所导致的疾病,患者会出现上腹部不适,饱胀,反酸烧心,嗳气等症状,这时候患者可以采用一些治疗消化不良的小妙招如饭后运动,腹部按摩,禁食,适当使用助消化药物等都可以很有效地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


    日常生活中很多朋友都会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它虽然不是很严重的疾病,但是或多或少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所以很多朋友对于治疗消化不良的小妙招这个问题很关注。那么,治疗消化不良的小妙招有哪些呢?下边就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1、饭后运动:

     

    朋友们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时,如果是轻微的或仅仅是一时性过饱,可以采用饭后散步或一小时后进行体育运动或体力劳动,以增强身体热量的消耗而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患者还可以进行腹部按摩,就是把右手放在肚子上,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可以促进肠胃蠕动而尽快消除消化不良的现象。


    2、禁食:

     

    消化不良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状况暂时禁食一餐或两餐,在禁食期间如果口渴的话,可以根据口渴的情况喝些淡盐开水,以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患者也可以喝些糖盐水,因为糖可以被身体迅速吸收而不会加重胃肠负担。而如果患者不需要完全禁食的时候,饮食就要减量或者是只吃些小米粥,白粥等粥类食物,并适当添加些开胃小菜,这样就会使患者的胃肠感觉轻松舒适,从而就很容易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


    3、适当使用助消化药物:

     

    朋友们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时,如果症状较严重的话可以药物如吗丁啉来治疗,它是一种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可以加强食物从胃部排空而减轻胃胀的现象。患者还可以采用乳酸菌素片来治疗,这种药物能够在肠道形成保护层,组织病毒以及病原体的侵袭,而且还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而有效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

     


    通过上述相信朋友们已经了解治疗消化不良的小窍门有哪些了,建议朋友们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时,千万不要吃荤腥油腻,生冷,辛辣刺激性等不易消化的食物,要以清淡的汤类,粥类等食物为主,这样可以使胃肠道有机会清除因消化不良而产生的食物残渣,从而使消化功能恢复健康。

  • 现在这个社会,尤其是青中年朋友,胃不好的人大有人在,经常的胃不舒服,有的人是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有的人就是胃肠功能紊乱,而这些胃病的问题,通常容易被忽略。

     

     

    胃部出现3个症状就要警惕了,可能感染幽门螺杆菌

     

    1、胃胀、胃痛:

    胃部被幽门螺杆菌感染,随着感染的加重,就会引起慢性的胃肠疾病,腹部会有疼痛、腹泻、胃胀、呕吐等状况。

     

    2、体重下降:

    因为胃中感染幽门螺杆菌,就会导致肠胃功能降低,消化吸收能力也会下降。

     

    3、口臭:

    若是出现难以缓解的口臭,那很可能跟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应引起重视,尽快去检查。

     

    那么哪些习惯会导致感染幽门螺杆菌?

     

    经常在外面吃饭、经常点外卖、爱吃刺激食物。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1)尽可能分餐制、用消毒处理的碗筷勺或自助餐;

    (2)不喝生水不吃生食、饮用经消毒的牛奶;

    (3)饭前便后要洗手;认真刷牙,饭后漱口;

    (4)对婴幼儿不将食物用嘴吹凉后喂食;

     

    《千金翼方》中记载了一种经典的养胃小金方:丁香再加上猴头菇、沙棘、山楂、佛手、大枣、橘皮、甘草、栀子等10味中药一起泡水喝!

     

     

    养胃10君子:

     

    1、丁香遇见猴头菇——幽门螺杆菌“冲走了”

    2、丁香遇见山楂——消化好了

    3、丁香遇见佛手——告别便秘了

    4、丁香遇见莱菔子——肠道通了

    5、丁香遇见甘草——胃火降了

    6、丁香遇见沙棘——舌苔干净了

    7、丁香遇见栀子——烧心感减了

    8、丁香遇见橘皮——胃口好了

    9、丁香遇见大枣——气血好了(那么第十个就是丁香本香!!!)

     

    肠胃不好、有口臭的朋友,都推荐试试!一天喝2包,养胃暖胃,增强胃肠动力,胃好胃口才能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消化不良和便秘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病症,但是很难治好,其实只要坚持科学地揉肚子,就可以轻松促进消化治疗便秘。首先准备好硬板床,依次进行胃、十二指肠和小肠、阑尾、大肠和小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直肠等部位的按摩,坚持做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一、准备工作


    1.硬板床;2.平躺屈膝;


    第一部分:腹部按摩


    胃部按摩


    ●按摩点定位:左侧乳头直下,与肋骨的交点,以右手的食指与肋骨相贴。


    ●力度:腹部下陷3公分


    ●按摩手法:手不要离开腹部,像吸盘一样吸住,顺时针揉5分钟。


    十二指肠和小肠按摩


    ●按摩点定位:肚脐


    ●力度:腹部下陷3公分


    ●按摩手法:手不要离开腹部,像吸盘一样吸住,顺时针揉(也可震动)5分钟

     

     


    阑尾、大肠和小肠按摩


    ●按摩点定位:右手小指紧贴髂前上棘(俗称大胯骨)


    ●力度:腹部下陷3公分


    ●按摩手法:手不要离开腹部,像吸盘一样吸住,揉(也可震)5分钟。


    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直肠按摩


    ●按摩点定位:右手小指紧贴髂前上棘(俗称大胯骨)开始


    ●力度:腹部下陷3公分


    ●按摩手法:从右胯→右肋骨下→左肋骨下→左胯,滑到右髂前上棘,用一定的力量,按顺序擦揉上述部位的皮肤,使力量浸透到内脏,周而复始,共计5分钟。


    第二部分:腹部运动


    屈膝做卷腹动作15次+屈膝抬臀3次(一共做2~3组)


    ●类似仰卧起坐


    ●速度不要太快


    ●起身尽量贴近腿部


    ●屈膝抬臀,每次抬腹坚持3秒


    平躺屈膝12次+屈膝抬臀3次(一共做2~3组)


    ●时刻保持小腿和创面平行


    ●缓缓放平双腿


    ●屈膝抬臀,每次抬腹坚持3秒

  •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这充分地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只有脾胃功能正常,人才能够正常地吸收水谷精微,身体才能强健,气血才会好。

     

    脾胃弱,人就会出现气短无力、声低懒言,面色苍白,脉虚无力、唇舌色淡,失眠多梦,大便稀溏、舌体胖大,可伴有齿痕等症状,需要及时调理,长久会影响气血。

     

    脾胃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先天脾胃虚弱;后天久病体虚伤及脾胃;饮食不当脾胃失养等,需要从后天的饮食及药物方面来进行调理。

     

     

    脾胃弱,应该如何改善?

     

    饮食调节

     

    脾胃弱的人,首先应该从饮食上进行调养,多吃粥、汤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小米南瓜粥、燕麦薏米粥、山药、茯苓、薏仁、大红枣等,有利于营养吸收。

     

    多吃药食两用的食物,比如白术、茯苓、山药、薏米、白及、百合、党参、太子参等。

     

    饮食要清淡,不吃生冷寒凉、辛辣刺激难消化的食物,每次进食不宜过饱,坚持少吃多餐,细嚼慢咽,减轻脾胃负担。

     

    适当运动

     

    适当进行运动,可以调节人体的脾胃功能,增强体魄,同时坚持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平日注意不要熬夜,按时作息,腹部保暖,不要着凉。

     

    保持心情舒畅

     

    肝主疏泻,性喜调达,如果忧思恼怒,气郁伤肝横逆犯胃,出现脾胃损伤,所以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稳定,忌情绪过于激动。

     

    配合理疗,调节脾胃功能


    艾灸:每天艾灸神阙穴(肚脐眼处)、足三里穴(外膝眼下的三寸处)等穴位;

     

    推拿:用右手拇指反复的揉搓推拿外劳宫、四横纹、清补脾经等穴位,每次五分钟。推拿外劳宫,有效的缓解腹痛、腹泻症状;推拿四横纹,有效的调理厌食、伤食等症;推拿补脾经,缓解消化不良导致的积食症状。

     

    按摩:腹部按摩法,顺时针方向按摩五十次,然后再逆时针方向按摩五十次,缓解腹胀、腹泻、积食等消化不良症状。穴位按摩法。主要按摩天枢穴、中脘穴、足三里穴等,都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穴位按摩最好到正规医院进行。

     

     

    对症用药,加快恢复

     

    对于一些脾胃功能较差的人,如果通过饮食及理疗的方法,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那么,还需要针对性的应用一些中成药,帮助脾胃恢复健康。

     

    脾胃虚弱类型:主要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四种。

     

    治疗原则:健脾和胃

     

    常见中成药:健脾丸,脾肾双补丸,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丸、参苓健脾胃颗粒等,也可以在中医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及症状服用汤药。

     

    对症用药:

    • 如果有明显的气虚的情况,可以口服人参健脾丸;
    • 出现脘腹胀满疼痛、打嗝反酸,或者有恶心呕吐、口苦咽干等症状,属脾胃失于运化,可用健脾丸、保和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
    • 出现腹胀、厌食的情况可以用保和丸;
    • 出现手脚发凉、面色淡白、腹部冷痛、大便溏波等,为脾胃阳虚,可以服用温脾汤、附子理中丸、桂枝人参汤等。

     

    当然,也可以在中医指导下,采用膏方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如四君子汤以及保和丸等药物组合起来熬制,也能调节脾胃虚弱的情况。

     

    总之,从中医的角度,脾为先天之本,主运化,与胃互为表里,当脾胃功能虚弱时,会出现气血两虚的证候。病情进一步加重时,还会影响到其他脏腑,出现五脏六腑的病证。

     

    所以,一旦发现脾胃虚弱的情况,建议及时调理,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合理用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陈磊

    生活中有不少人由于饮食不当,从而导致出现一些肠胃问题的,其中胃积食就是不少人存在的现象,当饮食不当,过量进食,或是本身肠胃功能就不好时,就很易导致出现胃积食的现象。那么胃积食有哪些症状呢?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胃积食属于一个中医病证,指的是因饮食过量而损伤脾胃引起的一些症状。而当出现胃积食时,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有胀满感,同时患者自身可以闻到呼出口的气体中有酸腐的异味,而且患者的大便会显得干燥且有酸臭味,肛门排出的气体也会比较臭比较难闻。一般有这些症状时,多是胃积食的表现。胃积食现象是可加重患者的肠胃负担的,而且还可引起其它一些不适症状,如可导致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甚至严重的还可引起厌食、腹胀、腹痛现象,有的患者会有明显的口臭以及手足发烧、皮肤发黄和精神萎靡的表现。

    那么当出现胃积食时怎么缓解呢?具体可根据胃积食的原因来处理, 如因吃面食过多引起的胃积食,可以吃几片烤焦的馒头片, 有不错的消食效果。如果是吃米饭引起的积食,可用炒米茶来解决。大家知道汤圆是不好消化的,如果是进食了汤圆引起的胃积食,则可用炒米茶+山楂来解积食。有的人进食了过多的肉类及油腻食物也会引起积食现象,这种情况可选择蜜炙陈皮山楂茶来消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常见的食物消食也不错,如大白菜、苹果、酸奶、西红柿等,都是一些健康又能助消化的食物,还有一些食疗方,如麻油炒鸡肉、桂香蒸排骨等,都可以选择。

    上面就是关于胃积食的一些症状表现,以及它的缓解方法己有胃积食的症状时,不妨可以试试,当我们发现自上面的缓解方法,相信可取得不错的效果,如果胃积食较严重的,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药物来调治,如吗丁啉,陈香露白露等,对调治胃积食有不错的效果。

  • 脾虚是中医的说法。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由此可见“脾”的重要性。


    中医之所以如此肯定“脾”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中医认为,脾脏是处理人体消化的,一是水液,一是营养跟饮食。而人只要活着一天,就需要营养跟能量,以便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所以,一旦脾脏功能出现问题,脾虚了,就会出现一系列与脾生理功能相关的一些症状,比如气虚乏力、气少懒言、食欲不佳、食后腹胀、大便溏泄、周身浮肿、小便不等症状,而且不同的证型,所出现的临床表现亦有所不同,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

     


    脾虚应该怎样补?


    中医认为,脾虚主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


    想要了解脾虚的调养的方法,就要分清脾虚的不同证型,以及其具体症状再对症用药。


    当然,具体的用药还是建议在中医的指导下选用,毕竟,中医讲究辨证论治,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等综合诊断。

     

    脾虚的症状


    日常生活中,脾虚症状大多指的是脾气虚与脾阳虚。脾阳虚是在脾气虚的症状基础上,同时还有虚寒的症状。


    脾阳虚症状:形寒肢冷、少言乏力、舌体胖大、面色萎黄、心烦失眠、食欲不振、食入不化、大便稀溏或大便秘结、腹胀。


    治疗原则:


    温中健脾,补中益气。以养气血为主,辅助以清虚,热滋肾阴。


    调养方法:


    饮食调养:饮食清淡,不吃辛辣的食物,戒烟忌酒,多吃温性的食物,比如说山药,扁豆,红豆,栗子,蓝莓、豆浆、玉米糊、薏仁、玉米须、茯苓、莲子羹等。少吃辛辣刺激,以及寒凉生冷的食物,比如苦瓜,西瓜、绿豆、雪梨,或者冷饮、雪糕、凉茶等等。如果是脾阳虚,可适当吃点韭菜、火龙果、干桂圆、生姜鲫鱼汤等。


    生活方面,早睡早起,尽量不熬夜,避免过度劳累,避免久坐久卧,适当体育锻炼,增加机体免疫力。同时注意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发怒烦躁、减轻压力。

     


    药物调理,不同证型服用的药物有所不同,比如脾气虚者,方选补中益气汤,脾阳虚者,方选理中汤,而脾胃阴性者,方选麦门冬汤,另外,脾虚的情况,还可以选用四君子丸、参苓白术丸、人参健脾丸等中成药,在服用药物的同时,可配合针灸、推拿、中药封闭等其他理疗方法。


    如果脾虚长期没有得到好的治疗,就可能会合并有其他脏腑的一些症状,需对症调理,比如肝郁脾虚,建议口服逍遥丸,脾肾阳虚建议口服四神丸、附子理中丸等。脾肺气虚,建议口服参苓白术散、玉屏风散等,具体用药还需中医辨证后选用。

     

    脾虚是中医的专业术语,脾是主运化的,主要是水液与营养,如果脾虚了,就会造成运化失常,消化水谷精微的作用减弱,出现气虚乏力、气少懒言、食欲不佳等一系列症状。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对于脾虚的情况,需要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药物等方面进行综合调理,要做到避风寒、勿劳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合理用药,争取尽早调养好脾胃。


    因为如果对于脾虚的情况,不及时加以调理,则后天之本受损,就会影响到其他脏腑的功能,继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影响身体健康。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