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阿司匹林真能预防心梗吗?

阿司匹林真能预防心梗吗?
发表人:李建华医生

一、阿司匹林能预防心梗吗?

 

不管是冠心病的一级预防还是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包括冠心病的三级预防,都明确的将阿司匹林列在了无可替代的位置上。阿司匹林能够预防心梗,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其是通过大量临床试验证实的结果。阿司匹林一开始被发现,就是因为其解热镇痛作用,也用于感冒、流感时发热的退热。但随着新型的解热镇痛药物的出现,阿司匹林用于解热镇痛的机会越来越小,其次阿司匹林的其他作用,诸如消炎、抗风湿等作用,也在逐渐弱化,但正是大量的临床证据证实了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作用,尤其是冠心病和脑梗塞中的作用,阿司匹林的使用才得到了质和量的飞跃。现在在阿司匹林的使用中,绝大多数处方也是因为其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其中也包括提问者说到的“阿司匹林能不能预防心梗”的作用。

 

二、阿司匹林是如何起效的?

 

阿司匹林能够不可逆的结合血小板上的一种酶,而这种结合,会让血小板的作用不能发挥。血小板有什么作用呢?血小板的作用就是血液的凝集必不可少的一份子,而阿司匹林和血小板的结合,使得血小板不可逆的起不到凝血的作用,直到这个被结合的血小板死去,阿司匹林都不会和这种酶分离,据此我们也能分析到阿司匹林是如何起到作用的。

 

三、预防心梗要怎么吃呢?

 

既然有明确的证据能够预防心梗,那么阿司匹林要如何吃呢?一般情况下,如果确认患者需要口服阿司匹林,几乎阿司匹林的口服都是长期或者是终身的,其剂量也是有推荐的,一般推荐75—150mg/天。

 

四、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吃阿司匹林预防心梗呢?

 

阿司匹林真的能预防心梗,那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吃阿司匹林来预防心梗呢?答案当然是不能,阿司匹林是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要吃,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吃。如果没有适应症,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也几乎是尽人皆知,在没有适应症的人身上使用它,出现胃肠道反应,或者出血的风险大大增加,但获益不会增加,所以,阿司匹林对于没有适应症的患者身上使用,是不推荐的。

 

 

其实,阿司匹林再能预防心梗,对于不需要的人来讲,还不是一文不值?你我为什么不去做哪一个不需要口服阿司匹林的人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cTnI增高疾病介绍:
急性心肌梗死大多是指患者原有冠状动脉(简称为冠脉,是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病变,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发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的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73岁的张奶奶有高血压、糖尿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每天100毫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前段时间,张奶奶突然感觉剧烈头痛、呕吐,且言语不清,一侧肢体没有力气。

     

    家人赶紧送张奶奶去医院看急诊,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脑出血,量约5ml!询问病史,结合他目前血压、血糖等化验检查,初步确诊为阿司匹林导致的脑出血。这个案例告诉大家,虽然阿司匹林是比较安全的经典药物,但是长时间也有可能会导致脑出血的风险。

     

     

    为什么阿司匹林有导致脑出血的风险?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形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很多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降低,储备能力下降,常会导致血栓的形成而引起脑血栓及脑梗死。

     

    对于老年脑部血栓的预防,临床多会采取保守的药物治疗,首选的药物就是采用阿司匹林来防止血栓形成。但长期使用阿司匹林会带来副作用,脑出血就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阿司匹林为什么会导致脑出血?这可能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抑制环氧化酶-1的失活,进而阻断血栓素A2生成,最终完成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导致患者凝血功能下降,最终发生脑出血。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出血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有三类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导致脑出血的风险较高,如需要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肝功能不全或肝功能衰竭的患者以及存在着一些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这三类患者要慎用阿司匹林,服用时可能需要减量,实在需要使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密切监测相关指标,按医生交代的用法用量服药。

     

    2)正在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存在幽门螺杆菌阳性、七十五岁以上高龄患者、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布洛芬)的使用情况,建议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或H2受体阻断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预防治疗。

     

    3)肾损害患者;严重的肝功能障碍患者;对其他镇痛剂、抗炎药或抗风湿药过敏的患者;花粉性鼻炎、鼻息肉或慢性呼吸道感染(特别是过敏性症状)的患者;同时使用抗凝药物(低剂量肝素治疗除外)的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慢性或复发性胃或十二指肠病变患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痛风患者等慎用阿司匹林。

     

     

    除了上述3点注意事项,孕期服药也需特别谨慎,因为动物试验在妊娠头三个月应用阿司匹林可致畸胎,在妊娠后三个月长期大量应用阿司匹林可使妊娠期延长,有增加过期产综合征及产前出血的危险。

     

    在妊娠的最后两周应用,可增加胎儿出血或新生儿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晚期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也有可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收缩或早期闭锁,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另外,儿童或青少年服用可能发生少见但致命的瑞夷综合征。

     

    那既然阿司匹林有脑出血风险,为何医学界还一直推荐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这是因为大数据统计表明,阿司匹林导致脑出血的发生率非常低,如果不用阿司匹林则导致脑中风的几率要多得多,权衡利弊,使用阿司匹林的获益远大于风险,因此还是需要继续使用。

     

    而且只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正确地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记住以上注意事项,大部分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是不会有发生脑出血的风险,且能从服用阿司匹林中获益更多。

  • 阿司匹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药物,特别是中老年人,很多都服用过阿司匹林或者阿莫西林,当然,两者是有区别的,但是大家喜欢把它们合在一起说,所以我也顺带这样说一下,阿司匹林的治疗范围很广泛,能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还可以抗血小板聚集,那阿司匹林是否可以吃吃停停,可以当保健药物服用呢?


     

    阿司匹林能强身健体?


    别傻了,这基本上不可能的,特别是70岁以上的老人家,要谨慎服用,如果没有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也没有三高,就不要乱服用这种药物。


    阿司匹林有两种类型,有一种名为:肠溶片,有一种名为:普通片,肠溶片一般建议空腹服用,不建议掰开服用或者用牙咬,这样会增加对肠胃的刺激。阿司匹林普通片一般医生会建议在吃饭之后服用,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具体用量要咨询医生。
     

    有些老年人会纠结,服用阿司匹林需要戒口吗?


    我们在服用药物的时候,特别是中药,医生都会有医嘱,说什么东西在服药期间不要吃,不然会受到影响,那如果服用阿司匹林,又有没有什么东西需要戒口呢?这一个问题,老人家是非常关心的,因为担心有部分食物会影响到阿司匹林的效果。

     

     

    实际上,确实有东西需要戒口,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时候,不建议喝酒,服用阿司匹林如果喝酒,很容易会导致胃出血的风险增大。所以,爱喝酒的朋友们,如果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建议就不要喝酒咯。

     

    阿司匹林能吃吃停停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有些药物,如果症状好转,或者消失,身体内部会有一种自动修复的功能,当疾病好得差不多的时候,身体就可以启动自动修复系统进行修复,阿司匹林这种药物,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呢?


    事实证明,阿司匹林药物如果暂停服用,需要遵循医生的吩咐,如果医生没有让停药,自己停药了,这样的做法是不妥当的,容易增加心脑血管的风险,所以,我们并不建议私自停服药物,以免自身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变化。

     

    总而言之,不管什么疾病,不管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药物,或者服用其他中药,西药,我们在停用之前,最好复诊一下,以免自身会发生意外的情况,私自停药不可取,我们千万不要自己把药停了,然后发生了更加不妥的症状才寻找医生的帮助。


    1. 因为我们自己不是专业人士,虽然身体的感觉是自己能够感觉到的,但是我们并不建议以感觉为准,因为很多时候,感觉并不靠谱,还是要相信医生。

  • 每年的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近些年来如何远离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也是当下医疗领域的一个热点。我们都知道,冠心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服用一些药物,甚至备用一些急救的药物在身边,以防出现心血管事件。对于很多冠心病患者,医生会建议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或阿司匹林,来进行二级预防。除了这两类药物之外,还有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等中成药制剂,也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药物。那么问题来了,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可以长期服用吗?

     

     

    冠心病能长期服用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吗?

     

    首先,一个药物能否长期服用,除了要考虑到药物本身的因素之外,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是否需要服用,所以应该在医生的专业评估和医嘱中决定是否长期服用,即使需要,也应该定期监测和复查。

     

    (1)复方丹参滴丸

    复方丹参滴丸的主要成分为丹参、三七和冰片,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临床研究证实,复方丹参滴丸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稳定期患者的心绞痛症状,降低心率和血压,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心肌缺血,预防心绞痛急性发作,可以用于冠心病患者的长期治疗用药,尤其适合不能耐受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抵抗以及运动耐量下降的患者。但是因丹参、冰片都是味苦性寒的食物,对于脾胃虚寒的患者不建议长期服用。值得注意的是,复方丹参滴丸除了可以吞服,还可以下含服。

     
    (2)麝香保心丸

    麝香保心丸的主要成分为麝香、人参、牛黄、苏合香、肉桂、蟾酥、冰片等,主要功效为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现代研究证实,麝香保心丸可以多靶向的保护心血管,可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同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糖脂代谢。

     
    临床上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尤其适合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可以改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但是也要注意麝香保心丸中的蟾酥药性强烈,为有毒之品,所以也是要在中医师或中药师的指导下服用。麝香保心丸除了一日三次口服,也可以在症状发作时服用,舌下含服时会偶尔有麻舌感。

     

     

    结语

     

    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都是冠心病、心绞痛等患者治疗不错的选择,但是是否能够长期服用,还是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此外,今天是世界心脏病日,从此刻起,我们更要关注自己的心脏、了解自己的心脏,远离那些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比如血压高、血糖高、肥胖或超重、长期吸烟或酗酒、胆固醇高、有很多不良的生活方式或习惯、缺乏适度的运动。

  • 鱼油是什么东西呢?鱼油的主要物质是EPA和DHA,也就是我们常说的,25碳5烯酸和22碳6烯酸。而这两者,都属于ω—3脂肪酸。而关于ω—3脂肪酸能否预防心血管病的说法,争论已久,那么到底鱼油能否预防心脏病呢?

     

    一、鱼油有哪些作用?

    鱼油的作用,大概应该包括降低甘油三酯,抗炎,抗栓,等三个方面。在一些循证医学的临床研究中,证实了甘油三酯在使用鱼油以后可以降低的事实。而且有资料显示,鱼油的使用和他汀组相对照,同样具有抗炎抗栓作用。也正因为鱼油的这些作用,所以,在关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争论中,持续了几十年的时间。

     

    二、鱼油有哪些风险?

    鱼油作为食物中的一种成分,尚没有相关风险和致病的报道。而且鱼油价格便宜,副作用小,因此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保健品,经常会被推荐到我们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人群当中。虽然鱼油的大多数实验,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的结果,但鱼油作为一种没有风险的食物成分,仍然被许多人所接受。

     

    三、鱼油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吗?

    在几十年的临床研究中,鱼油的大多数临床实验结果,都是令人失望的,虽然有一些实验,给我们提供了希望,但鱼油使用始终没有能够写入到心血管疾病预防的相关指南中。这也就意味着鱼油可能对心血管疾病有所获益,但并没有得到医学界的认可。

     

    四、只用鱼油预防心血管病可以吗?

    所以关于鱼油是否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这两个观点,首先就是鱼油的使用有可能会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获益,其次鱼油作为食物中的一种成分,可能风险较小。所以,对于有经济条件基础的患者,可以适当补充鱼油以预防心血管疾病。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绝对不是靠鱼油来成功的,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是需要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药物干预。

     

     

    看懂了吗?鱼油可以吃,不推荐,但绝不反对。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是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很多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朋友都需要常年和这些药品打交道,但是真要让大家说说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三者之间的区别,服药时间和注意事项,以及急救时如何选药。

     

     

    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有何区别?

     

    1)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解热镇痛、抗血小板形成,预防心肌梗死复发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等,由于阿司匹林口服经胃肠道吸收后降解为阿司匹林和水杨酸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10-20分钟和0.3-2小时,因此并不适合急救使用,通常用作预防血栓形成和再次复发。

     

    2)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临床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及预防,通过释放氧化氮,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动静脉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达到缓解心绞痛的目的。其制剂舌下含服约2-3分钟起效,5分钟可达最大效应,因此是冠心病人必备的急救药物之一。

     

    3)速效救心丸:

     

    速效救心丸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是川芎和冰片,可起到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的作用。其说明书没有药代动力学相关研究,但大量的临床经验显示服用此药后可快速缓解心前区不适、胸闷、左肩膀酸沉等症状,常用于冠心病患者急救。

     

    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何时服用?

     

    阿司匹林可在早起服用,也可睡前服用,如果有胃肠道反应最好放在早餐后服用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阿司匹林肠溶片可以饭前15-30分钟服用,避免食物干扰,吸收更好。硝酸甘油应在心绞痛急性发作时舌下含服1片,若不见效隔5分钟后再含1片,连续3次后效果不佳立即就医。

     

    速效救心丸也应在心绞痛急性发作时舌下含服,为了加快药效可以嚼服,如果10分钟后症状还不缓解再服1次,3次后效果不佳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应即可就医。

     

     

    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急救时选哪个好?

     

    阿司匹林起效慢,不适合急救用,常用于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但此药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患者应注意。

     

    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都可用于心绞痛患者急性发作,目前更多的是推荐硝酸甘油,如果没有禁忌,冠心病高危人群应当首选硝酸甘油作为备用药,因为硝酸甘油的起效更快,作用更强。但要注意硝酸甘油可降低血压,平时有低血压、休克的患者应慎用。

     

    速效救心丸则具有预防、治疗和急救三重功效,只是急救时没有硝酸甘油效果显著,但可以作为硝酸甘油的替补,在不适合使用硝酸甘油时可以发挥作用。

     

    参考资料:药品说明书;《新编药物学》

  • 阿司匹林在预防脑卒中方面是一把双刃剑,在降低脑梗死发病风险的同时,也可增加脑出血的患病风险。有人说高血压患者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否则脑出血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事实真是这样吗?接下来,医者良言将带您一文读懂: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是否会诱发脑出血。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长期管理不当,既可诱发脑出血,也可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高血压与阿司匹林的纽带为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小板聚集,血压长期升高,会加速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增加动脉斑块形成,在其它高危因素的作用下,如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使动脉斑块的稳定性降低,破裂风险显著增加。

     

    头颈部动脉斑块破裂以后,动脉内膜下的胶原、vWF等物质在炎症细胞与细胞因子的作用下,黏附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头颈部动脉,使脑组织血供减少或中断,发生脑梗死。

     

    那么,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应该已经了解到动脉血栓由活化的血小板聚集所致,但血小板的活化需要血栓素A2的参与,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使血小板失活,从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预防血栓形成,进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可能部分患者对“血小板聚集”这一作用会产生负面印象,甚至会错误的认为:原来血小板竟然是脑梗死的元凶。先不要急于下定论,”脑梗死的元凶“这个黑锅血小板还真不能扛。虽然血小板参与了脑跟死的发生,但却是为了发挥它生理性止血的功能。

     

    血小板为什么会聚集在破损斑块处?是因为动脉内膜出现了损伤,它的本意是聚集在此处止血,只不过有动脉斑块的患者存在血管狭窄,在动脉的狭窄处再聚集血小板形成,则加重了狭窄,以致诱发堵血管塞。

     

    正因为阿司匹林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从而使人体生理性止血功能下降,进而增加出血风险,比较常见的出血部位有皮肤与粘膜,也可发生于消化道、泌尿道,甚至脑血管。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血压升高本身就是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此时再增加一个可能诱发脑出血的阿司匹林,对病情的预后是不是雪上加霜呢?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前面已经提到,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疗效显著,长期使用获益明确,但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能长期使用阿司匹林。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前提是血压控制良好,发生脑出血的风险相对较低。使用阿司匹林期间,通常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才能提高使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

     

    不仅如此,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前,还应明确是否存在增加出血风险的高危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均可能增加脑出血的发生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前需经专科医师慎重评估,只有获益大于风险,即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低于脑出血的风险时,才能使用阿司匹林。

     

    对于获益大于风险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既往没有发生过心肌梗死、脑梗死,但存在诱发这些疾病的高危因素,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这些疾病的首次发生,主要包括:

    (1)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

    (2)经专科医师评估,未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10%的高血压患者;

    (3)以下三项因素,存在任意两项的高血压者:吸烟、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女性≥55岁或男性≥45岁。

     

    有上述任一情况时,均可启动阿司匹林治疗,以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但血压应控制在150/90mmHg以下,以降低脑出血的风险。

     

    二级预防是指已经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这类患者没得商量,只要脑出血风险不高,不存在使用阿司匹林的禁忌症,均应长期服用,否则再发生梗死的风险相当高。

     

     

    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需注意:阿司匹林除开抗血小板聚集,还具有止痛、退热、抗炎等作用,用药剂量不同,发挥的药理作用也不同。用于抗血小板聚集时,目前的推荐剂量为每日75到150mg。

     

    由于阿司匹林会损伤胃粘膜,故用药期间应注意保护胃黏膜:阿司匹林肠溶片进入肠道才开始释放药物,可减少对胃黏膜的损害,但需要空腹服药,服用时只能整片吞服,不能掰开或嚼碎,由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规格通常为100mg,为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每日服用一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即可(前提是规格为100mg/片);也可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但该方案主要适用于已经出现胃肠道症状、不耐受的患者。

     

    综上,高血压会增加脑出血风险,阿司匹林也会增加脑出血风险,看似二者可协同增加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但高血压患者并非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对于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脑梗死的风险,但用药前提是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同时排除其它可增加脑出血风险的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阿司匹林,相对比较安全。

  •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的代表性药物,正是因为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所以在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中,出血风险,尤其重要消化道出血风险,始终是比较令医生患者头疼的问题之一!

     


    那么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需要如何避免消化道出血呢?
     

    一、注意服药时间

     

    阿司匹林肠溶片是阿司匹林的主要剂型,也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剂型,包括拜耳在内的诸多厂家,生产的也都是肠溶片,而肠溶片的服药时间是有讲究的,说明书上明确的指出,肠溶片需要空腹服用!之所以空腹服用,是因为其肠溶剂型,如果在餐后服用,会大大增加药物在胃内的排空时间,从而使得药物在胃内被吸收,影响了其肠溶的初衷,也会增加肠道刺激,增加出血风险!所以,服药时间大有讲究,也大有学问!

     

    二、注意胃部情况

     

    阿司匹林肠溶片,有资料显示,使用者中15%的患者会有各种胃肠道副反应,而在这些副反应中,我们都是可以尽早发现其蛛丝马迹的。比如常见的反酸、烧心、食欲减退、腹胀、打嗝、呃逆等等,都有可能是胃肠损害的早期表现,如果能早期发现相关副反应,并给予对症处理,那么也可以将消化道出血的副反应降低到最小!
     

    三、必要时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联合什么药物呢?主要是联合PPI,胃粘膜保护剂!如果早期发现胃病相关损害或者并发症,而且阿司匹林不能停用的情况下,就需要考虑联合消化道用药以预防胃肠道并发症了!而联合用药在指南中也是有明确指证的,所以,在必要时,咨询专科医师,进行有效的药物干预,或许是减少消化道出血的重要一环!
     

    四、监测出血相关指标

     

    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定期复查的项目中,血常规多数都会复查,但很少会有人查到凝血、粪常规,而凝血和粪常规,也是早期发现出血高风险的重要指标!如果凝血功能异常,或者血小板减少,以及发现粪便潜血阳性,都是高出血风险,需要加以警惕,尽快干预!

     


    但即便如此,仍然每年都有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情况,所以,防不胜防,或许才是最真实的写照!但注意以上几点,减少消化道出血并发症,或者是非常有用的!

     

  • 阿司匹林在预防脑卒中方面是一把双刃剑,在降低脑梗死发病风险的同时,也可增加脑出血的患病风险。有人说高血压患者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否则脑出血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事实真是这样吗?接下来,医者良言将带您一文读懂: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是否会诱发脑出血。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长期管理不当,既可诱发脑出血,也可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高血压与阿司匹林的纽带为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小板聚集,血压长期升高,会加速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增加动脉斑块形成,在其它高危因素的作用下,如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使动脉斑块的稳定性降低,破裂风险显著增加。头颈部动脉斑块破裂以后,动脉内膜下的胶原、vWF等物质在炎症细胞与细胞因子的作用下,黏附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头颈部动脉,使脑组织血供减少或中断,发生脑梗死。那么,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扮演了什么角色呢?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应该已经了解到动脉血栓由活化的血小板聚集所致,但血小板的活化需要血栓素A2的参与,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使血小板失活,从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预防血栓形成,进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可能部分患者对“血小板聚集”这一作用会产生负面印象,甚至会错误的认为:原来血小板竟然是脑梗死的元凶。先不要急于下定论,”脑梗死的元凶“这个黑锅血小板还真不能扛。虽然血小板参与了脑跟死的发生,但却是为了发挥它生理性止血的功能。血小板为什么会聚集在破损斑块处?是因为动脉内膜出现了损伤,它的本意是聚集在此处止血,只不过有动脉斑块的患者存在血管狭窄,在动脉的狭窄处再聚集血小板形成,则加重了狭窄,以致诱发堵血管塞。正因为阿司匹林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从而使人体生理性止血功能下降,进而增加出血风险,比较常见的出血部位有皮肤与粘膜,也可发生于消化道、泌尿道,甚至脑血管。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血压升高本身就是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此时再增加一个可能诱发脑出血的阿司匹林,对病情的预后是不是雪上加霜呢?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前面已经提到,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疗效显著,长期使用获益明确,但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能长期使用阿司匹林。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前提是血压控制良好,发生脑出血的风险相对较低。使用阿司匹林期间,通常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才能提高使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不仅如此,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前,还应明确是否存在增加出血风险的高危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均可能增加脑出血的发生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前需经专科医师慎重评估,只有获益大于风险,即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低于脑出血的风险时,才能使用阿司匹林。


    对于获益大于风险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既往没有发生过心肌梗死、脑梗死,但存在诱发这些疾病的高危因素,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这些疾病的首次发生,主要包括:(1)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2)经专科医师评估,未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10%的高血压患者;(3)以下三项因素,存在任意两项的高血压患者:吸烟、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女性≥55岁或男性≥45岁。有上述任一情况时,均可启动阿司匹林治疗,以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但血压应控制在150/90mmHg以下,以降低脑出血的风险。二级预防是指已经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这类患者没得商量,只要脑出血风险不高,不存在使用阿司匹林的禁忌症,均应长期服用,否则再发生梗死的风险相当高。

     


    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需注意:阿司匹林除开抗血小板聚集,还具有止痛、退热、抗炎等作用,用药剂量不同,发挥的药理作用也不同。用于抗血小板聚集时,目前的推荐剂量为每日75到150mg。由于阿司匹林会损伤胃粘膜,故用药期间应注意保护胃黏膜:阿司匹林肠溶片进入肠道才开始释放药物,可减少对胃黏膜的损害,但需要空腹服药,服用时只能整片吞服,不能掰开或嚼碎,由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规格通常为100mg,为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每日服用一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即可(前提是规格为100mg/片);也可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但该方案主要适用于已经出现胃肠道症状、不耐受的患者。


    综上,高血压会增加脑出血风险,阿司匹林也会增加脑出血风险,看似二者可协同增加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但高血压患者并非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对于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脑梗死的风险,但用药前提是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同时排除其它可增加脑出血风险的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阿司匹林,相对比较安全。

  •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特别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可能比以前的人们更重视保健和养生。随着网络信息爆炸化,网上也会有很多科普文章对慢性病进行科普和介绍。

     

    这些文章经常会提到的一个观点就是:血液粘稠度高会形成血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我认识的一个王先生就是在体检的时候查出来血粘度增高,他听说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液粘度,预防血栓形成, 所以就来询问我。那么血液粘度高就要吃阿司匹林吗?

     

     

    血液粘度高就要吃阿司匹林吗?

     

    不一定,原因如下:

     

    1)血液粘度高并不一定会发生血栓

     

    血栓形成是一种多因素参予复杂生理化过程,血管的促凝和纤溶是一种平衡状态。目前认为外面常说的血栓形成大多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表面损伤后,血管内膜下基底胶原、微纤维暴露,引起血小板粘附、聚集并激活凝血系统,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患者凝血活性增强,纤溶活力下降。也就是说想要血栓形成,血液粘度高是一方面,还需要出现血管表面的损伤导致的动脉斑块形成。

     

    如果是光滑完整的血管,即使血液粘度增高也不会发生血栓。而且在医学上血液粘度还跟很多因素有关,不仅仅是血栓,比如脱水、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异常、血细胞升高等,都会导致血液粘度增高。如果体检前一天出汗较多,喝水较少,也是可能会因为血液浓缩而血粘度增高。所以单单只看这一个项目是不能判断血栓风险的。还需要评估其他的高危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等。

     

      2)阿司匹林并不能降低血液粘度

     

    阿司匹林是脑血管疾病预防的药物之一,但是阿司匹林并不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的原因是因为它是一种血小板环氧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 cox-1 从而抑制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进而转化为 TXA2的过程,降低血小板聚集的发生从而达到减少血栓形成的目的[2]。

     

    简而言之就是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而防止血栓形成,并不能影响血液的粘稠度。所以血液粘度高吃阿司匹林也不对,而是应该找到血液粘度高的原因,再进行处理。

     

     

    总结

     

    人体是一个很复杂的结构,我们不能想当然地随意用药。如果体检发现问题,应该去专业的医生那里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再选择合适自己的预防和治疗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沈庆乐,张存琪,林闽溪,李培英,周建耀. 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与血液粘度变化的临床意义[J]. 福建医药杂志,2000,03:36-37.

    [2] 何依凡.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的研究进展[J]. 健康之友,2018,14:21-22.

  • 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家里都常备硝酸甘油、阿司匹林和速效救心丸。

     

    这三种药物各有千秋,用药时一定要注意分清楚时机,可以说是吃对了救命,吃错了要命。

     

    今天,笔者就给大家理一理,急救时到底该如何选用药物。

     

     

    突然感到胸痛、胸闷、憋气时,应选用哪种药物?

     

    优先选用硝酸甘油,目前为公认的心绞痛急救药物。

     

    当硝酸甘油效果不明显时,可选速效救心丸。

     

    对于严重贫血、颅内压增高、青光眼或对硝酸甘油过敏的患者,可首选速效救心丸。

     

    硝酸甘油片应舌下含服,出现辣涩、头胀、面红的感觉是正常现象,服用药物时最佳姿势是坐位。因该药存在首过效应,记住千万不能用水吞服,否则疗效大打折扣。每5分钟重复含服一次,连续服用3片无效时,一定及时呼叫120送往医院救治。

     

    速效救心丸的主要成分是川芎、冰片,一次10-15粒,嚼碎后舌下含服,如有辣感、苦味、清凉感、烧灼感是正常现象。服用药物时最佳姿势也是坐位。如连续服用2次症状不缓解,应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对于脾胃虚弱者,可能会出现肚子不舒服、常腹泻等不良反应。

     

    对于冠心病患者,都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和/或速效救心丸,其主要成分都容易挥发,故应避免置于贴身衣物口袋内而导致其因体温而挥发失效。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硝酸甘油及速效救心丸虽然都是急救药,但一旦有胸痛症状,则建议不管药效如何,都应该第一时间去医院就诊。

     

     

    什么时候选用阿司匹林呢?

     

    对于已发生过或可能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阿司匹林应平常长期服用,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具体用法用量,建议听从医师根据个人病情给出的用药方案。

     

    一旦明确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有哪些注意事项呢?阿司匹林肠溶片空腹服用效果最佳,如有明显胃肠道反应也可早饭后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相对普通片来说,其吸收延迟3-6小时,起效慢,因此不能作为急救药。

     

    但是阿司匹林存在禁忌症,不是人人都适合服用的。比如,胃肠道溃疡患者急性期患者,牙龈、皮肤经常出血者,近期做过眼科、颅脑、内脏手术患者,哮喘患者均不宜选用阿司匹林。

     

    结语

     

    病情不同,用药不一,这就是个体化用药理念的体现。那么在疾病突发的情况下,切记病急乱用药,一定要注意这三种药物不能随意叠加使用,应及时拨打120或送往医院救治。

  •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而支架手术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那么,急性心梗做完支架后多久过危险期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术后的一般情况。心脏支架手术后,患者一般会经历24小时的危险期,这个阶段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功能、血压等指标,以防止出现心功能不全、低血压、休克等并发症。

    大多数情况下,如果病情稳定,患者在一周后危险期会明显下降。但是,如果患者心肌梗死的面积较大,或者心功能较差,危险期可能会更长。需要注意的是,心肌梗死后,患者多少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没有绝对的安全期。

    及时进行支架手术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风险,缩短恢复期,改善预后。此外,术后多久度过危险期,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定。大多数患者术后3天状态稳定即可出院。

    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术后24小时内应进食流质,第2天可以改成半流质饮食。建议清淡饮食,避免刺激性的辛辣食物,忌油腻食物,不要吃过饱。过饱或进餐过快可能刺激心脏神经,诱发心绞痛。

    2. 休息:术后6个月内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

    3. 心情:保持愉快、放松的心情,避免失眠、便秘或不良情绪。

    4. 药物: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心血管疾病的相关药物,以预防支架内血栓的形成及动脉硬化的进展。

    5. 复查:心脏支架术后应定期复查、坚持服药,循序渐进地适当运动。

    6. 就医:如出现胸闷、气促及心前区疼痛等不适时,应及时到心血管科就医。

  • 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了解饮食对康复的重要性至关重要。

    首先,维生素C在心肌梗塞患者的饮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维生素C能够增强血管壁的弹性,预防出血,并具有抗氧化作用。因此,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应该成为患者饮食的主旋律。例如,草莓、西红柿和猕猴桃等都是维生素C的优质来源。

    此外,镁和碘等微量元素也对心肌梗塞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这些微量元素可以帮助降低血清胆固醇,减轻心肌梗塞的症状。因此,海带、紫菜、鱼、虾等富含镁和碘的食物也应该适量摄入。

    然而,心肌梗塞患者的饮食并非无禁忌。高热量食物会增加心脏负担,因此应限制摄入。在疾病早期,患者应专注于清淡的液体食物,如粥、汤等。病情好转后,可以逐渐增加半流质食物,如面条、米糊等,并适当摄入瘦肉、鱼类、水果、蔬菜等低热量食物。

    此外,心肌梗塞患者还应注意低盐饮食,避免加重水肿。腌制食品、腌制食品和罐头食品等高盐食物应尽量避免。但在急性发作期,由于钠元素流失较多,可以适当增加钠盐摄入,以维持电解质平衡。

    除了饮食调整,心肌梗塞患者还应注意休息,避免情绪激动、感冒、疲劳和熬夜。戒烟戒酒也是非常重要的。适当运动和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患者应坚持定期使用抗血小板、稳定斑块等药物,并注意监测心率和血压。建议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或硝酸异山梨酯片,以便在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时及时使用。

  •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心梗会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一、心梗的常见并发症:

    1. 心律失常:心梗导致心肌损伤,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节律,引发心律失常。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者可导致心脏骤停。

    2. 心力衰竭:心梗导致心肌损伤,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发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

    3. 休克:心梗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严重下降,全身血液循环受阻,引发休克。休克是一种危急状态,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4. 心源性猝死:心梗可导致心脏骤停,引发心源性猝死。

    二、心梗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

    2. 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3. 心脏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三、心梗的预防:

    1.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

    2. 戒烟限酒。

    3. 适量运动。

    4. 保持心情舒畅。

    5. 定期体检。

  •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脏供血中断,从而引发心肌坏死。

    当心梗堵塞超过75%时,就需要考虑放置支架以恢复心脏血液供应,避免病情恶化。

    心肌梗死的治疗分为急性期和临床期。急性期主要目标是尽快开通阻塞的血管,恢复心肌血液供应,挽救濒死的心肌。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急诊介入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血管扩张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

    度过急性期后,患者仍需持续关注,避免情绪激动,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适当运动,以降低复发的风险。

    心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情绪控制: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平和的心态。
    • 饮食:避免高脂肪、高纤维蛋白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 运动:适当运动,增强体质,降低复发风险。

    心梗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心血管科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护理。

  •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严重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了解心肌梗死的前兆,及时采取抢救措施至关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需要接受支架植入治疗,因此,对于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并做好冠脉造影的准备。心梗的发生可能与情绪波动、大量饮酒或血管狭窄等因素有关。

    为了提高抢救成功率,患者需在120分钟内转运至具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医院,并接受相应的治疗。如果患者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转运,医生会评估其是否符合溶栓治疗的条件,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心梗的前兆症状包括心绞痛,表现为发作性胸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持续时间延长,休息或药物缓解效果减弱。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牙痛、咽喉部疼痛、腹痛等症状。心梗的先兆症状还包括频繁发作的心绞痛、四肢无力、烦躁易怒等。急性心梗的典型症状为心前区持续性闷痛或压榨样疼痛,伴随大汗、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且药物无法缓解。

    预防心肌梗死,患者需注意饮食、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安静、舒适、整洁的休息环境,室内温度适宜。对于心梗患者,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遵循医嘱进行康复治疗。

    以下是一些与心肌梗死相关的医疗知识,供大家参考:

    1. 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支架植入、溶栓治疗、药物治疗等。

    2. 心肌梗死的预防措施: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心肌梗死的康复治疗:运动康复、心理康复、饮食康复等。

    4. 心肌梗死的相关检查:心电图、心肌酶学、冠脉造影等。

    5.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证患者舒适,及时处理并发症。

  •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人们开始感受到寒冷的气息。而在这个季节,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往往会变得更加危险。那么,为什么冠心病会在冬季更加危险呢?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气候因素对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我国多数地区的大气压、风速、温差都处于极不平衡状态,冷空气活动频繁。在严寒、低气压、温差大的恶劣气候条件下,人体会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从而引发冠状动脉痉挛,加重病情。

    除了中老年人,冠心病还可能发生在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冠心病的发生年龄已经大大提前。因此,无论是中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应重视冠心病的预防。

    那么,如何预防冠心病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控制体重。

    2.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

    4.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5. 在冬季,冠心病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避免过度劳累。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了解冠心病的病因、预防措施和治疗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冠心病,提高生活质量。

  • 当您出现心脏无力、呼吸困难的情况时,可能意味着您的健康出现了问题。心脏无力、呼吸困难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心脏无力、呼吸困难可能的原因。常见的病因包括心衰、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衰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的,表现为心脏无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的,也可能引起心脏无力、呼吸困难等症状。

    针对心脏无力、呼吸困难的治疗,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于心衰患者,可以联合应用利尿剂、强心剂和扩张血管的药物,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利尿剂可以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心脏负担;强心剂可以提高心脏的收缩力;扩张血管的药物可以降低心脏的负荷。

    对于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例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同时,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心脏健康。以下是一些预防心脏无力、呼吸困难的建议:

    1.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2. 饮食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3. 适量运动,增强心脏功能。

    4. 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

    5.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

    总之,心脏无力、呼吸困难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症状。如果您出现此类症状,请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 在日常生活中,心脏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类型,具有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数百万人死于AMI,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了解AMI的症状、急救措施和预防方法对于降低疾病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AMI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提高对心脏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

    1. 疼痛:AMI最典型的症状是胸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呈压榨性、持续性,可向左肩、左臂、颈部、下颌等部位放射。

    2. 呼吸困难: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气促、咳嗽等症状。

    3. 汗出:患者常出现大汗淋漓、冷汗等症状。

    4.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5. 意识模糊:严重病例可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措施

    1. 立即拨打120:一旦怀疑患者患有AMI,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

    2. 让患者就地平卧:将患者置于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3. 吸氧:如有条件,可给予患者吸氧,以提高血氧饱和度。

    4. 给予硝酸甘油:如患者无禁忌症,可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缓解胸痛症状。

    5. 避免搬动患者:在救护车到来之前,避免随意搬动患者,以免加重病情。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方法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

    2. 适量运动:坚持适量运动,增强体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3.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戒烟限酒。

    4. 控制血压、血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是AMI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

    5.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

  • 二度型窦房阻滞是一种常见的窦房结功能障碍,它指的是心脏节律的异常,导致心率减慢。这种阻滞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包括:

    1.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导致二度型窦房阻滞的常见原因之一。当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导致心肌缺血时,可能会影响心脏节律。

    2. 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是指血液中钾离子浓度过高,这可能会影响心脏的传导系统,导致二度型窦房阻滞。

    3. 心律失常:一些心律失常,如房颤、房扑等,也可能导致二度型窦房阻滞。

    4.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抗抑郁药等,可能会引起二度型窦房阻滞。

    5. 其他原因:如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也可能导致二度型窦房阻滞。

    对于二度型窦房阻滞的治疗,主要取决于其原因和症状。常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以下是一些关于二度型窦房阻滞的日常保养建议: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方面:保持饮食均衡,避免高盐、高脂肪食物。

    3. 适当运动:进行适度的运动,增强心脏功能。

    4.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问题。

  • 心房颤动,又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

    首先,器质性心脏病是导致房颤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心瓣膜疾病、冠心病、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都可能导致心房颤动的发生。这些疾病会对心脏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从而导致心房颤动。

    其次,急性或暂时性基础疾病也可能引发房颤。例如,饮酒过量、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手术、电击、动脉栓塞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都可能诱发房颤。这类房颤通常在治疗基础疾病后可以得到缓解。

    此外,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容易出现房颤。这是因为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受损,心房颤动成为常见的并发症。有些患者的心房颤动可能没有明显的原因,被称为孤立性房颤。

    为了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患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改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酗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

    2. 调整饮食习惯:低盐低脂饮食,少吃高油高糖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

    3. 规范用药:遵医嘱服药,不擅自停药或加药。

    4.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心电图等检查,监测心房颤动情况。

    总之,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了解心房颤动的病因,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