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寒湿导致腰困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寒湿导致腰困
发表人:刘彩艳药师说中医

现代人生活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每天奔波忙碌,不经意间啊,这个腰就会变得僵硬、板结,前屈和后仰都不太灵便,有时候往床上一趟,腰背就会觉得疼痛。

 

 

这种情况相信很多人都出现过,那么一旦出现了该怎么办呢?这篇文章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寒湿腰困

 

生活中出现腰背疼痛之后,我们不要急于治疗,先要弄清楚病因。因为造成腰困和腰疼的原因实在是太多了。只有找到病因,才能对证下药。咱们今天主要聊一聊寒湿腰困,中医怎么治疗。

 

为什么说是寒湿腰困呢?因为这一类型的腰困是因为出了汗、受了凉、吹了风之后,寒湿邪气趁着毛孔打开的时候,钻进患者的腰里边。比如平时不干活,突然要下楼搬运重物,累的出了汗,走到楼梯拐角或者走进地下车库的时候吹了风,受了凉。冷风吹着汗往里钻,就成了风寒湿的痹证。

 

 

陈士铎说,这种外感了风寒湿造成的腰疼,千万不要着急补肾。因为很多人吃了补肾的药之后,腰疼腰困的反而更厉害了。原因就是腰部的气血被风寒湿给堵住了,这时候首要的工作不是扶正,而是祛邪。

 

轻腰汤

 

针对寒湿腰困,清代医家陈士铎给出了一张方子,名为轻腰汤。这张轻腰汤虽然是治腰困的,但主要的原理却是通利腰脐之间的气血。先把邪气赶出去,然后再补肾。

 

有人说,这个腰困是啥感觉呢?陈士铎在书里这样说,说这张方子能治“腰重如带三千钱,不能俯仰者”。那么这三千钱到底有多重呢?清朝那会,一两银子等于一吊钱,一吊钱就是一千钱。或者叫一千文钱。一文钱有多重呢,约等于现在的5g。那么三千钱的重量就清楚了,约等于现在的15kg,也就是三十斤。

 

所以这个腰困的症状,就相当于腰上缠着30斤肉的感觉!轻腰汤一共有4味药:白术1两、薏苡仁1两、茯苓5钱、防己5分。

 

 

在使用轻腰汤的时候,一定要注意2点:第一点是不可以用的时间太长,一般2付药就能见效。因为这是祛邪的药,比较霸道。所以不可以久服。第二点是吃完这个药以后啊,体内的风寒湿出来了,这种情况下可以再吃点补肾的药,根据肾脏的虚弱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补肾药。肾阴虚的可以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的可以用桂附地黄丸。

 

综上所述:

 

针对寒湿痹阻导致的腰痛,历代医家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案。清代医家陈士铎推荐了1张方子,名为轻腰汤。主要用来治疗寒湿痹阻气血,导致患者腰部酸困、疼痛。这方子见效颇为快速,所以如果服用三天,腰困还没有缓解的话,说明方证不符。再有一点就是腰困缓解后,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适当的选用补肾药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寒湿证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老年人的器官都会开始老化,疼痛成为老年人常见的病症,比如:肩部、腰部、腿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严重者可以会出现持续的疼痛,甚至会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下降。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几种简单易学的穴位,帮你减轻颈肩腰腿痛。

     

     

    1、颈痛—后溪穴

     

    后溪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这条经脉经过手、小臂、上臂、肩胛,到达我们的颈部。古人云:后溪专治督脉病。脖子后面就是督脉循行的部位,因此后溪最擅长治疗脖子上的疾病,比如颈椎病,尤其是颈背部正中的病痛。

     

    位置:手握拳,掌指关节横纹的尽头,也就是感情线的末端。


    方法:局部指柔点按法、桌子边缘滚动揉搓法、双手后溪相互锤击法,同时活动颈部。


     
    2、肩痛—肩痛穴

     

    平衡穴位的代表穴

     

    位置: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即足三里穴下两寸,偏外一寸。


    方法:交叉取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局部点按的同时,缓慢活动患肩。

     

    3、腰痛—腰痛穴


    经外奇穴


    位置:手背第2、3掌骨及第4、5掌骨之间,腕横纹与掌指关节连线中点处,一手两穴。


    方法:局部点按的同时,缓慢活动腰部。

     

     

    4、膝痛—膝痛穴


    经外奇穴


    位置:手心向下,上臂伸直,肩腕关节连线中点,曲池穴下1寸


    方法:交叉取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局部点按的同时,缓慢活动患膝。

     

    另外,有3点大家要注意:


    1、穴位点按时要有一定的力度,局部要有酸胀痛的感觉才有效;

     

    2、每次点按1分钟,重复3-5次;

     

    3、点按的同时要配合病痛部位的主动活动,动作缓慢;

     

    这4个穴位是临床总结出来的经验穴,简单易学便捷有效,可以辅助治疗颈肩腰腿病,解一时之痛。当然要想彻底解决颈肩腰腿痛,还需去找专业医生的综合治疗。

     

    我们终会有老的一天,关爱老年人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由于人年龄大了以后,身体的各个部位有所衰退,尤其是有些老人的听力和反应能力会更慢一点,再加上身体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有的老人的情绪会变的很差,所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对待老人要有耐心,让他们都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 肾著病

     

    今天想聊的还是小方子。不要忽视小方子,实际上大方子是由小方子组成的,对小方子得心应手,有助于我们使用经方时更加游刃有余,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经方药物的理解。这个方子是治疗肾著病的。

     

    什么是肾著病?

     

    就是腰以下沉重,冷,就像坐在水中一样,这水可不是“温泉”,而是那种冷浸骨的水。这个病呢,病变主要在腰腹肌腠上,尚未累及肾脏本身和膀胱,本质是“寒湿”留滞于肾旁边的“肌肉”、“皮肤”。

     

    《金匮要略》是这样描述这个病的,我将其翻译如下:肾著病,患者身体沉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身体似乎有点浮肿,但不觉得口渴,小便通畅,饮食正常。这个病,病属下焦,一干活就会汗水直流,把衣服浸得又冷又重,长时间穿这种衣服,就会得病,腰重得像挂了五千块钱币一样。——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对于这个病,治法要点不在于温肾脏,而在于祛除腰部的寒湿。

     

     

    四味药

     

    对付肾著病,用四味药,甘草,干姜,茯苓,白术,名为“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这个方子也是由“苓桂术甘汤”变化而来的,就是把方子的“桂枝”变成了“干姜”。

     

    一般来说,水湿上冲,诱发上冲目眩、心悸之症时,应重用桂枝;水湿下注,导致腰以下冷痛时,应该重用干姜。干姜是这个方子中最核心的药物,味辛,性大热,无毒,为除寒散结,回阳通脉之品,尤其擅长祛除腰部的寒冷之气。

     

    茯苓,白术在这儿起到的是祛湿,利水的作用。甘草在此守护胃气,而且干姜辛烈,也应该配伍甘草以缓解其烈性。

     

    全方组成如下:甘草、 白术各二两 ;干姜 、茯苓各四两;四味药,用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服用后就能感觉腰部温暖。——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这个方子还有一套加减方法,腰部、下肢浮肿较明显,可以加杏仁,杏仁有促进肌部湿气回流的作用;气虚比较明显,可以加黄芪;伴有恶寒,四肢厥冷者可以与四逆汤合用。这个方子加上杜仲,桂枝,牛膝,泽泻后药力还会更强,名为肾着散,可以用来治疗腰冷如冰,腹重如物所堕的症状。

     

     

    临床运用

     

    “甘姜苓术汤”有温阳散寒,健脾祛湿之力。在临床被广泛用于寒湿淫滞引起的“腰部冷痛、酸重”、“下肢轻微浮肿”、“腰腿无力沉重”、“妇女带下清稀量多,小腹松坠无力”等等症候。

     

    “甘姜苓术汤”证的舌多见胖大舌,苔白厚或白腻,或白滑,苔面布有一层黏液;脉多为沉脉,或滑脉。患者自觉困重,疲劳,身体有浮肿倾向。

     

    使用此方,要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小便与饮食,如果已经出现了小便无力,清长,寒湿入里,肾阳不足的情况,这个方子的力量就不够了,需要用肾气丸之类的方药。

  •  

    按:湿热很常见,肝胆湿热下焦湿热都是很多见的类型,今天郑医生给大家科普相关知识,了解相关症状以及调理养生方法。

     

     

    患者问:肝胆湿热怎么回事,中医如何调理?
     

    郑医生答:出现肝胆湿热,多数跟长期吸烟喝酒、辛辣肥腻饮食过度有关;一些人是长期心情压抑,肝郁日久,气机不能条达导致化生湿热;有些人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差,胃肠湿热阻滞,影响肝胆也会导致。

     

     

     

    胸胁部位是肝经所管,如果湿热郁结,便会发生乳房胀痛、胸胁胀痛等现象;湿热蕴结,影响肝气条达,便会发生压抑、烦躁等现象;如果肝胆湿热影响胃肠,会发生食欲不振、恶心反胃、腹胀等问题;肝胆湿热下注,会引起男性阴囊潮湿、下肢湿疹,女性阴道炎反复发作的问题;另外,口干口苦、大便黏滞、困倦乏力等症状,都是湿热的表现。

     

    如果长期出现以上症状,那就要考虑是肝胆湿热引起的可能;调养以疏肝利胆、清热去湿为主,中成药可以选择龙胆泻肝丸。日常可多使用菊花、桑叶、夏枯草、茵陈、鸡骨草、溪黄草等药材泡茶或者熬汤;可以多吃芹菜、苦瓜、冬瓜、茼蒿菜、西红柿、马蹄等食品,能清利肝胆;注意少抽烟喝酒,少辛辣肥腻,饮食宜清淡,注意调畅情绪,注意保护胃肠。

     

     

     

    患者问:下焦湿热怎么回事,中医如何调理?
     

    郑医生答:如果人体的下部出现湿热的现象,包括泌尿系统炎症、前列腺炎、女性妇科炎症、阴囊下肢湿疹、下肢皮肤病热毒等,如果属于湿热类型的,便可称为“下焦湿热”。

     

     

    “下焦湿热”大致可表现为小便短赤、尿频尿急、女性白带黄赤、皮肤湿疹红肿、口干口苦、大便粘滞等现象。形成的原因多跟居处潮湿闷热有关,与长期辛辣肥腻、海鲜甜食类食品食用太多有关,这些要注意避免。

     

    中医经典配方如二妙丸、四妙丸,是治疗下焦湿热的经典配方;如泌尿系统的湿热炎症,如尿道炎、前列腺炎,属于下焦湿热的,可选择三金片、八正颗粒等;如女性盆腔炎、阴道炎,属下焦湿热的,可选择妇科千金片、妇炎康片等;如果是下肢湿疹、皮炎,可选择湿毒清胶囊、二妙丸、皮肤病血毒丸等。

  • 腰肌劳损的发生可给患者身体带来很大的痛苦,同时对生活工作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出现腰肌劳损时要及时防治,对于腰肌劳损的治疗,可以选择一些中药来治疗的,下面来给患者介绍腰肌劳损的一些中药疗法,患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

    一、中医食疗:杜仲,淫羊藿,威灵仙、牛膝若干;猪腰,各适量,如果没有猪腰的,也可以用羊腰子,先把猪腰破开,清洗掉里边的血液 筋膜,其它药用凉水泡40分钟,然后入锅加适量的水煎半小时,再把猪腰放进去一起炖半小时即可,注意用砂锅煎炖,炖时可放入三片生姜,熟后吃腰饮汤。早晚空腹服,可连服四周。

    二、中药擦洗:腰肌劳损患者可选择对症的中药煎水后对患处进行擦洗,如可以选择伸筋草、海桐皮、独活、当归、钩藤、乳香、没药、川红花,各适量,把这些药物加水数了后用 温热的药液直接擦洗息处,可每天擦洗两美人鱼,一次一小时左右,直到病情好转。

    三、中药外敷法:对于腰肌劳损者腰部明显有疼痛点的,可以选择一些中药外敷 ,如可用当归、防风、牛膝、桂枝、赤芍、羌活、五加皮、威灵仙、艾叶,各适量装入到布袋中封口,然后加水煎煮,煮过后温热时直接把布袋外敷在患处。可每天敷一次,直至病情好转,另外腰肌劳损者也可以可直接贴腰肌镇痛膏。

    上面就是一些治疗腰肌劳损的中药疗法,有内服的,也有外用的,患者可根据个人情况来选择,同时生活中也要注意做好腰部的护理工作,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尤其是有腰肌劳损的患者不宜再做重体力活,以防加重症状,带来更大的伤害。

  • 教师是非常辛苦的职业,我平时接诊的腰腿痛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教师,其次就是司机和农民。

     

    这是因为长期的弯腰写字,侧弯,前屈等动作容易导致梨状肌慢性劳损,忽然由前屈位变直立位也容易导致梨状肌急性损伤,导致梨状肌痉挛、充血和肿胀,如果没有得到持续的休息,梨状肌还会逐渐变形,以至于肌束增厚、硬化和黏连,从而刺激和压迫邻近的神经、血管,导致腰臀部钝痛、刺痛、酸胀、疼痛向大腿后侧、小腿外侧乃至足背和足外缘放射,我们将其称之为梨状肌综合征。

     

     

    劳损引起的腰痛

     

    事实上,长期的不良姿势,和脊柱负荷过重,不仅仅会引起梨状肌综合征,还会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一系列的疾病,这些疾病往往会带给患者绵延不绝的痛苦。从中我们也可以知道,教师等职业,为了知识的传承,承受了怎样的负荷,做出了怎样的付出,我们理应向他们致敬。

     

    最好的致敬,就是让他们多一些休息,已经患了脊柱源性腰痛的老师,还需要多躺,少走,忌坐,这是因为平卧位时,人的髓核内压力只有30公斤,盘坐时会增加到90公斤,前屈20度后就会急剧增加到120公斤——可想而知,老师的髓核在长期的讲课、写板书、伏案阅读时,持续不断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所以,多给老师一些休息,就是给老师最好的关爱,也是给已经患了慢性腰痛病的老师,最好的治疗。

     

    今年高考前,河北宁晋五中教师郭现蕊因腰痛难忍跪着上课的身影,感动了无数网友,被称为“最美女教师”,其实,给她最好的赞美,不是用华丽的辞藻去描述,而是让她像一个普通腰痛患者一样,得到好好的休息,减少长期前屈运动对腰椎的损伤。

     

     

    对于长期不良姿势和过负荷引起的慢性腰痛,除了尽量在生活和工作中避免长时间前屈运动,得到足额的休息,就是积极的康复治疗。

     

    西医的治疗方法很多,有注射疗法,神经阻滞疗法,使用消炎止痛剂,镇静剂,脱水剂,激素,牵引等等,今天重点说说中医的疗法。西医的方法是一种“还原式”的分析方法,例如腰痛,他们会根据患者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表现,细致地分为腰肌紊乱症,腰部软组织劳损,梨状肌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等,然后再进行具体的治疗。

     

    中医则不同,它秉承是整体观,用的是系统分析的方法,它是运用方药对患者进行宏观的、系统的、多靶点的调理。用中医的方法来分析慢性腰痛,我们可以将其看成是过劳或者过逸等病因导致的腰部气血运行不畅——劳力过度会损耗机体之气,暗耗气血,气虚血瘀;而过度安逸也会导致肌肉松弛,气血运行减慢,流通不畅。

    气血运行不畅,一般就会有两个后果,一个就是出现淤血,一个就是出现继发性的水湿痰饮,前者会导致疼痛,后者则会导致病势缠绵不休,病情反复不已。

     

    理解了腰痛的病因,在治疗上,我们就豁然开朗了。

     

    第一步,就是补虚。我们在临床上常用的补虚药有甘草、牛膝、杜仲、续断等等。以甘草,牛膝这对药对为例,甘草,甘,平,能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牛膝苦、甘、酸、平,能补肝肾,强筋骨,逐淤通经;前者健脾益气,夯实后天之本,后者,可补肝肾不足,有强筋骨之效,这是治本之策。

     

    第二步,就是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常用的药物有土鳖虫,乳香,没药等等。土鳖虫咸,寒,可破血逐淤,续筋接骨;乳香辛,苦,温,可活血定痛,消肿生肌;没药散瘀定痛,消肿生肌。但是这些药物,炮制加工工艺非常复杂,所以不建议患者自行使用。可以使用一些含有这类成分的中成药。

     

    第三步,就是祛湿。腰痛宁的组方曾给我很大的启发,尤其是它祛除腰部寒湿之邪的方法。它的组方中,除了含有补虚的甘草,牛膝;活血化瘀的土鳖虫,乳香,没药;还暗含一对祛除湿邪的药对:苍术+麻黄。

     

    湿邪具有重浊粘滞的特点,它会导致腰痛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经方“甘草干姜苓术汤”,之所以能够对腰部沉重、冷痛的症状有效若桴鼓之力,就是因为其中的白术,茯苓,干姜等中药有强大的健脾、祛湿之力。而腰痛宁胶囊中的苍术+麻黄则另辟蹊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祛湿。

     

    使用苍术来祛湿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苍术辛,苦,温,主要功效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又是芳香化湿之药,对于湿积证,很是适宜。

     

    可是,为什么要用麻黄呢?要知道麻黄辛,微苦,温,主要功效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为什么能去中焦湿阻呢?

     

    这涉及到了中医最基础的理论之一。在中医理论中,肺具有通调水道的能力。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不但能使得水液运行之道变得通畅,而且在维持机体水液代谢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所以有“肺为水之上源”之说。

     

     

    而麻黄就是宣发肺气最有力的中药之一,所以这个配伍触及到了中医的整体观,意义很是深远。所以这两个药组合在一起,能宣利肺气,燥湿运脾,共奏宣肺运脾燥湿、行表里之湿之功。

     

    在临床上,这两个药物的组合是治疗湿阻证的一支奇军,对于湿积为主的疾患,选用这个组合,屡屡奏效。

     

    两者之间的剂量比例有讲究,苍术与麻黄的比例如果是等量使用,临证常见有发大汗作用,苍术倍麻黄则发小汗,苍术三倍于麻黄,则常见尿量增多,有较强的利尿作用,四倍于麻黄,虽无明显之汗、利,但湿邪能自化。

     

    综上所述,补肝肾,活血化瘀和祛湿,是中医缓解慢性腰痛的三把钥匙。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让工作中需持续做前屈运动的人群,例如,教师,司机,农民,多一些休息的时间,不让脊椎及椎旁软组织,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希望他们,都能多一些闲暇的时光,少一些高强度的工作,能够相对自由地利用这些剩下来的时间,去度假,发呆,旅游,看书,写作,发明,创造。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许多人害怕深冬的来临,不仅是因为天气寒冷,更是因为在这个季节里容易得一种痛痒难忍的疾病,那就是冻疮。除了末梢循环不良的人容易得冻疮之外,老人、儿童和妇女也是好发人群。

    冻疮常见于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复红斑、肿胀性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溃疡,病程缓慢,冻疮好发于身体的末梢部位,如耳朵、手指、手背、脚趾、脚跟等部位。主要表现为局部皮损局限性紫红色水肿性斑,局部胀疼发痒,遇热后加重,严重者溃破疼痛。随着天气的变暖,多数患者可以自愈,但是会留下色素沉着和疤痕,并且易于复发,给患者造成困扰。

     

     

    得了冻疮的人往往会尝试很多方法,比如用茄子的根煮水烫洗,用生姜擦拭,热盐水浸泡,涂抹各种冻疮膏等等,但往往效果差强人意。

     

    其实冻疮自古就有,中医叫做冻风。古人也积极探求治疗冻疮的有效方法,经过实践,有一首用后多有良效的方子:当回四逆汤。我们可通过古人的记载感受一下。

     

    《皇汉医学》中清川玄道说:冻风证,诸家有种种之治方,虽未必皆无效,然未闻有神方也。余壮年西游时,访远州见付驿古田玄道翁......见翁治冻风,用当归四逆汤,奏速效......余因大有所得,别后殆将三十余年,于冻风每用此方,必见效。意思是清川玄道曾治疗一妇女,一年前得冻疮导致左脚拇指和中指溃烂紫黑,疼痛难忍,寝食难安。为冻风中最严重的情况。清川玄道给她开了当归四逆汤,结合外贴破敌中黄膏等,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患者痊愈。可以看到此方的确切疗效。

     

     

     

    易患冻疮的患者,除了可以服用当归四逆汤,也要注意平时的保暖,对易患冻疮的部位多加揉搓至发热,手脚部多做活动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可以适当多吃些羊肉,花椒,生姜等偏暖的食物。这个方子需要注意的是:细辛有毒性,所以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这个方子,才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解除病患,温暖过冬。

     

    另外,易患冻疮的患者,平时就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注意保暖防冻。

  • 膝关节炎作为一种顽疾,由于发病机理还未有定论,至今都不能真正被治愈。但是使用中医药治疗,能大大减轻疼痛,缓解症状,为中老年患病者带来福音。

     

    一、中药四种“用药方式”治疗膝关节炎

     

    什么样的中药能治疗膝关节炎呢?膝关节炎在中医上被归为痹症。中医认为,痹症的病因是气血被病邪所阻,又认为“肾主骨,肝主筋”,所以能治疗膝关节炎的药物往往是一些能补肝补肾,活血通络的药物。

     

    不同的中药有着不同的用法,常见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有外敷、内服、熏蒸和离子透入等。

     

    1.外敷

     

    多为脂溶性较高的药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膏药、药剂贴片等,将药物外涂或贴于固定部位,针对性地治疗局部的疼痛、炎症,常用的治疗膝关节炎的外敷中药有风湿伤痛膏药、狗皮膏药、祛瘀散等。

     

     

    2.内服

     

    内服是指将药物服下,通过胃肠粘膜吸收,自内调理脏腑,补肝补肾,常见的治疗关节炎内服方剂有:当归四逆汤、筋骨痛消丸、虎潜丸等。

     

    3.熏蒸

     

    中药熏蒸法是治疗结缔组织时常用到的中医药方法。血液中的药物往往很难到达软骨组织,我们利用中药煮沸时产生的蒸汽作用于膝关节,既能起到热敷的作用,又能让药物渗入皮肤直达病灶,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常见的熏蒸中药有:制川乌、鸡血藤、伸筋草、防风、红花、川芎等。

     

    4.离子透入

     

    离子透入法是一种利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驱入皮肤的方法。在治疗膝关节炎时,先煎煮透骨草、苍术、乳香、没药[mò yào]等获得药液,再用药液浸透纱布,最后加上电极置于膝关节,就可让药物离子渗入膝关节处皮肤了。

     

    二、就近取材 “居家”护理膝关节

     

    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自己能买到的食材、药材可以做到以下几点,实现对膝关节的保护。

     

    1.食疗可预防膝关节炎

     

     

    最好的治病是防患于未然,如果我们能在膝关节炎发生前就注意保护膝关节,就可以免受疼痛等病症的困扰。这里推荐大家食用大豆及其制品。大豆富含胶原蛋白、钙质、大豆异黄酮、维生素D和维生素E等,这些元素一方面能促进软骨组织的形成,另一方面还能减少骨质疏松,进而预防软骨组织的退行性病变。

     

     

    此外有研究表明,樱桃和咖喱对膝关节炎有益。樱桃能降低炎症物质含量,咖喱中的姜黄素也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炎疼痛。

     

    2.自制中医偏方可缓解膝关节炎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医中有众多偏方用于缓解或治疗膝关节炎。有用辣椒、陈皮和白酒自制方剂的;还有用鲜姜和红糖治疗关节炎的;还有用爬山虎煎药的;也有用海风藤、青风藤和地风自制“三风酒”的。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参考医生的建议选择方案。

     

     

     

    对于被西医归为慢性病的膝关节炎,中医药疗法或许可以为更好地护理“受伤”的膝关节提供一种更温和有效的方式,用自己能买到的食材、药材护理膝盖,也许能取得意料之外的好效果。

  •  

    七月盛夏,烈日当头,小暑节气也到来了。俗语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非常形象地概括了这一节气高温、闷热难耐的特点。

     

    在小暑节气,如何进行中医养生,如何才能在酷暑中安然度过呢?

     

    小暑节气有特点

     

    从中医理论来说,“暑”即夏日之“热”,但是此时天气虽然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作“小暑”。我们可以理解小暑为小热。

     

     

    古代中小暑又可分为三候(五日为一候)。

     

    “一候温风至”,意思就是说风中带着热浪,不再有一丝凉气;

    “二候蟋蟀居宇”说的是蟋蟀都因为炎热离开了田地转入庭院;

    “三候鹰始鸷(zhì)”,老鹰都因为气温太高不断往高处飞翔。

     

    除了温度不断升高,雨水也同样增多,尤其是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所以铺面而来的是热度与湿气交杂的潮湿感与闷热感。“热”与“湿”是小暑节气最主要的特征,同时也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暑湿致病多缠绵 健脾祛湿是关键

     

    中医认为“壮火食气”,而湿又重浊而黏腻,小暑的湿热环境中,热会伤津耗气,湿又会遏制机体功能,使脾胃变弱,这就是夏季脾胃病丛生的根本原因,虽说夏季宜清心,但长夏更应健脾胃。

     

    在中医当中脾胃主运化,除了消化饮食之外,还要运化水湿,一旦脾胃功能减弱,水湿就会停滞在身体当中,这时就会出现浑身无力、头身困重、食欲不振等症状。

     

    如果水湿聚集在皮下就会引起水疱、湿疹等问题,很多人会在此时会出现手、脚上长“小水泡”的问题,瘙痒难耐。

     

     

    更有甚者会出现一定的水肿,通常多表现为手、足部有轻度凹陷,同时伴有乏力、厌食等症状,等夏天一过,水肿有时候会自动消退。

     

    这都是轻微的功能性水肿,也是身体对环境无法适应的表现。

     

    由于湿的黏腻性,所以也有“千寒易除、一湿难去”的说法,如果不能及时去掉,那么由它所导致的疾病也会缠绵难愈,所以强调夏季养生的饮食里要多吃祛湿、健脾胃的食物。

     

    小暑养生妙方

     

    饮食调节

    • 薏苡仁(薏米),性味甘、淡,能健脾祛湿;
    • 冬瓜,性味甘、淡,能利水消肿,消暑解毒;
    • 芡实(鸡头米),味甘、涩,性平,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

     

    这些食物属于药食同源,既可入药也可作为日常饮食,比如常见的食疗方芡实莲子薏苡汤。

     

     

    ● 食用方法

     

    芡实、莲子、薏米用清水浸泡30分钟以上,这样能更快的激发出它们的营养物质;

    起锅烧水,排骨冷水下锅并放入10克生姜片,大火烧开,然后温火再煮2分钟即可捞出,用清水冲干净表面的血泡沫,沥干水分;煲汤。

    准备一个大点的砂锅,放入排骨、芡实、莲子、薏米和适量的水,大火烧开,转小火再煲30分钟。

     

    注:夏季宜清心降火,莲子心苦寒清心火,可不取出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法可取丰隆穴与承山穴。

     

    丰隆穴可治痰湿,按摩丰隆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位于人体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处。每天可用大拇指点按此穴1~3分钟即可。

     

     

    承山穴可将水液气化,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在腓肠肌肌腹下,伸小腿时,当肌腹下交角处。用指按压此穴1~2分钟,或揉此穴5分钟亦可。

     

     

    夏季也要养肺气

     

    有的人会问了,夏季养心、长夏养脾,夏季为什么还要养肺气呢?

     

    我们从中医五行上来看就非常明白了,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火克金而土生金。

     

    心火亢盛或脾不健运都会影响肺的功能,中医非常讲究“治未病”,所以在清心健脾祛湿的同时,也应该兼顾肺气的升提。

     

    中医认为肺主宣发,适当吃一些辛味的食物就有助于发汗祛湿,也就能够升提肺气,比如川渝地区环境湿热,当地人最爱吃的也是辣,不过对于北方人来说,这样的辣就有些过重了,葱蒜的程度刚刚好。

     

    此外香菜、生姜、洋葱等也均具有发汗行水的作用。

     

     

    本就脾肺不足的人,经常咳嗽气短,而且还经常咯出清稀的痰液,还有大便不成形或者常因感冒而使咳嗽加重的情况,观察舌象有舌淡胖边有齿痕的情况,这时更应该注意夏季的调养,也可以使用健脾利湿、益肺气的参苓白术散作为日常用药。

     

    总之,进入小暑这样湿热的环境中,一定要注意脾胃的健运与肺气的升提,保证自身能有足够的力量抵御环境的变化。 

  •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自古文人悲秋,每到深秋,纳兰的词是再应景不过了。秋天南方多雨,白天下夜里下,没完没了,常常有人会有些厌倦。而北方温度也一降再降,会变得越来越冷。深秋过完就要进入冬季了,身体敏感的人就会开始有感觉。

     

     每到这个时候门诊好多患者都说老寒腿又犯了,本来这病是老年人多发,不过现在很多年轻人也有,以女性居多。既是说起“老寒腿”,那就需要说说这病的原因。很多女孩子爱美,明明是穿秋裤的季节非要穿短裤搭卫衣,把关节暴露在外,天气变凉,容易受寒,有时下雨,又容易感湿。风与湿夹杂最容易老寒腿。

     

     

    有的人说我也没这么作为啥也是老寒腿?这就与个人体质有极大关系了。中医讲阳气有温煦的功能,可以温煦脏腑、形体、官窍、经络,助其正常的生理活动。有的人阳气虚弱,故而阳气无法到达肢体末端,也容易产生老寒腿。

     

    说完原因就讲讲治疗,这里为大家提供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艾灸。灸法就是借助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的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来治疗疾病。艾灸对于寒湿及虚寒型的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因其能温经散寒。

     

    针对老寒腿,可以选择用艾条灸以下几个穴位。

     

     内膝眼。位于髌韧带内侧凹陷中,经外穴。

     

     

    2. 外膝眼。又叫犊鼻,位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属足阳明胃经。

     

     3. 足三里。位于犊鼻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属足阳明胃经。

     

    对于多年的老寒腿,寒又很重的可以不选穴位,直接顺着经络的走向进行艾灸,从前到后依次是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以及足太阴脾经。艾灸时间一般在30分钟左右,以不烫伤皮肤又感觉温热为度,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大多能有所缓解。当然,也可以用艾叶煮水泡脚。但若没有效果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人员给予规范治疗。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注意保暖,不可再受寒感湿,尤其关节处。尤其是那些爱美的女性朋友们,一旦天气变冷了,该穿秋裤的还是穿起来吧!身体健康才是首要的。

  • 今天迎来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一一小暑。古语有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意指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此时,江淮流城梅雨结束,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升高,且正值“伏”中的“头伏”。

     

    小暑时节暑湿交蒸,应避免烈日下暴晒,预防中暑。此时天气炎热,人体阳气外浮,汗孔张开,出汗较多,汗出吹风容易受凉,容易受到寒气的侵扰,出现感冒、关节疼痛等不适。

     

    因此从炎热的户外进入室内后,不宜立即开空调。在空调房上班的白领,着装需适应户内外温度差,户外要透气防晒,室内要外搭披肩、空调毯。

     

    此外,这个时节人体出汗过多容易有头晕、乏力、气短等不适,故应注意休息,适当午睡,保持精力充沛。

     

     

    小暑的饮食原则以清淡为主,若油腻、蛋白质食物摄入过多,则增加肠胃负担,身体燥热,还易出现皮肤油腻、生痘长疮等症状。此时,宜食黄鳝。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功效,故民间谚语有云:"小暑黄鳝赛人参”。

     

    另外,莲藕、豆芽也是非常值得推荐的食物。进入小暑后,天气阳气旺盛,人们容易心火表于外,出现眼睛发粘、口腔溃疡、睡眠不足等“上火”症状。莲藕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豆芽可清热解毒、利尿除湿,故这类清热解暑的食物在炎热的小暑时节最宜食用。

     

     

    在此节气,运动时间点应避开天气炎热的时段,可以选择早晨或傍晩在河边、花园等较为阴凉、舒爽的地方里进行低强度的运动,运动项目上选择较为和缓的运动,如散步等,避免剧烈运动后大汗淋漓。

     

    此外,运动前后需适当补充水分,饮水时注意速度不宜过快,应小口慢饮,常温水最宜,避免一时贪凉而饮冰水或凉水,引起胃肠不适。

     

     

    夏季人们本身能量消耗较快,运动时要量力而行,室外运动可以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比较凉爽的时候进行,例如外出散步或者慢跑以身体微微汗出为宜,避免汗出过多损伤阳气。室内运动可以选择游泳、瑜伽等。夏季运动后需要注意的是,及时补充水分以防止体内水分丢失过多,此外运动后切勿立即冲冷水澡。

     

    ▼权威审核▼

  • 2024年9月5日,晚上21:38,长治市的李先生(化名)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与一位医生进行了在线咨询。李先生主诉冬天四肢冰冷,腰腹寒冷,白天浑身疲乏无力,中午和晚上十点之后会耳鸣,起床之后很昏沉,腹部肥胖,不能吃凉的,消化有问题,很容易胖起来,多年手冲史,经常阴囊潮湿,也有点怕热。医生详细询问了李先生的症状和生活习惯,包括口干口苦口臭、身体乏力、腰膝酸软、阴囊潮湿、大便和小便情况等,并要求李先生拍摄舌头照片以便更好地判断病情。医生根据李先生的症状和舌头照片,初步诊断为脾肾亏虚,寒湿内盛所致,可能与熬夜、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医生开具了一周的中药颗粒剂处方,并建议李先生暂时不要服用其他药物,等待一周后再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整个在线咨询过程中,医生展现了专业、耐心和细心的品质,赢得了李先生的信任和感激。

  • 我是一位患有寒湿症状的患者,最近感觉身体不适,于***日到***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在问诊过程中,医生助理提醒我可能会辅助医生了解我的病情,方便医生更快的给我诊疗建议,让我感到很贴心。

    医生很快开始了问诊,他自我介绍说是互联网王医师,非常感谢我对他的信任,让我耐心等待。他询问了我的主要症状,并让我拍了舌苔进行了观察,非常细致和专业。

    我告诉医生我最近感觉没有力气、没有精神,脚心有些出汗,有时也感觉燥热。医生一一询问了我的症状持续时间和生活习惯,并且非常耐心地倾听我的回答。

    最后,医生建议我饮食清淡,少辛辣饮酒和熬夜,戒手淫,多运动加强体质,并口服补肾中成药,然后在用药前提醒我注意用药安全,非常细心。

    整个问诊过程让我感受到医生的专业和关怀,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印象深刻。

    服务结束后,我感到非常满意,对医生表示了感谢。

  • 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逐渐寒冷,湿邪也开始蠢蠢欲动。别以为湿邪只在夏季猖獗,冬季同样需要注意湿气入侵身体。湿邪会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如头部沉重、四肢乏力、胸腹胀满、小便不畅、口中发黏、舌苔腻、下肢浮肿、便溏泻等。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冬季湿邪的危害以及如何通过饮食来排除湿气。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湿邪的来源。湿邪主要来源于外界环境和饮食。冬季,由于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大,容易导致湿邪入侵。此外,饮食中过多的寒凉食物,如冷饮、西瓜、冰淇淋等,也会加重湿邪。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受到湿邪困扰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湿邪症状:

    1. 头部沉重,四肢乏力,记忆力下降,易怒,烦躁。

    2. 胸腹胀满,小便不畅,脾胃功能失常。

    3. 口中发黏,舌苔腻。

    4. 下肢浮肿,朝轻暮重,大便不成形,粘滞,便完后感觉不爽。

    5. 脚缝痒,起水泡甚至溃烂。

    除了以上症状,以下几种人群更容易受到湿邪的侵袭:

    1. 湿性体质人群。

    2. 饮食不规律,喜食寒凉食物的人群。

    3.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

    4. 精神压力大,情绪波动大的人群。

    那么,如何排除湿气呢?以下三款食谱可以帮助你有效祛湿:

    1. 红豆莲藕汤:莲藕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红豆具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的作用。将两者搭配,可以起到很好的祛湿效果。

    2. 苹果枸杞红糖小米粥:苹果具有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的功效,枸杞具有滋补肝肾、明目养颜的作用,红糖具有温中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小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作用。将这四种食材搭配在一起,可以起到很好的祛湿养颜作用。

    3. 鸭架冬瓜粉丝汤:鸭架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冬瓜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粉丝具有补中益气、养胃健脾的功效。将这三种食材搭配在一起,可以起到很好的祛湿养胃作用。

    除了饮食调理,以下几种方法也可以帮助你排除湿气: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3. 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

    4.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总之,冬季湿邪不容忽视。通过饮食调理、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等方法,可以有效排除湿气,保持身体健康。

  • 我是一名55岁的女性,生活在海拔3500米的青海高原。由于寒湿体质,经常肚子涨,吃东西不消化,大便不规律,有时还伴有异味。这些症状让我感到非常困扰和焦虑,影响了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曾经尝试过很多中药,但效果并不理想。直到有一天,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互联网医院,并与一位医生进行了线上问诊。

    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生活习惯,分析认为我是脾虚湿气重,需要中药综合调理。经过一番讨论,医生给我开了一个14天的中药方,包括13种中药,早晚饭后半小时冲服。医生还告诉我,这个方子可以健脾祛湿,理气,适合我的体质。由于我在高原地区工作,医生特别提醒我要注意水温和服用方法,以免影响药效。

    我按照医生的指示,开始了14天的中药调理。每天早晚,我都会准时冲服中药,感受着身体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肚子涨和消化不良的症状逐渐减轻,大便也变得规律起来。最重要的是,我感觉自己的体力和精神状态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这个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便利性和有效性,也让我对中医的治疗效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信心。

    脾虚湿气重的中医调理指南 常见症状 脾虚湿气重的常见症状包括肚子涨、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乏力等,易感人群主要是寒湿体质者和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群。 推荐科室 中医科 调理要点 1. 健脾祛湿,理气; 2. 使用中药调理,例如人参健脾丸、附子理中丸等; 3. 注意饮食,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适当运动; 5. 在高原地区工作或生活时,应特别注意水温和服用方法,以免影响药效。

  • 我一直以为自己很健康,直到最近开始出现一系列奇怪的症状。首先是口干,感觉喉咙里总是缺水。然后是胃部凉凉的,好像有股寒气在里面游荡。有时候后头皮也会疼,洗完头就不疼了。这些症状让我非常不舒服,甚至开始影响到我的日常生活。

    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于是来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通过线上问诊,我遇到了一个非常有经验的医生。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生活习惯,并告诉我我可能患有脾胃虚寒和寒湿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我的口干、胃部凉凉和头皮疼痛等症状。

    医生开了一些中药配方颗粒,告诉我要每天服用两次,饭前一小时。同时,医生还给了我一些生活上的建议,例如不熬夜、不吃晚餐、少盐少油、适量运动等。医生还特别强调了不能喝红豆薏米茶,因为这会加重我的寒湿问题。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治疗和调理。虽然一开始我对中药颗粒有些抵触,但我还是坚持服用。同时,我也开始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尽量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做。慢慢地,我的症状开始改善,口干和胃部凉凉的感觉减轻了很多,头皮疼痛也消失了。我感到非常庆幸能够遇到这样一位专业的医生,帮助我解决了健康问题。

    脾胃虚寒和寒湿的治疗指南 常见症状 脾胃虚寒和寒湿的常见症状包括口干、胃部凉凉、头皮疼痛、腰部酸痛、肠胃炎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及时就医。 推荐科室 中医科 调理要点 1. 饮食上要注意少吃寒凉食物,多吃温热的食物; 2. 生活习惯上要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3. 可以服用中药配方颗粒来调理身体; 4. 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的阳气; 5.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健康问题。

  • 寒痹,中医术语,主要是指由于湿寒之气侵入人体,长时间积累而引起的病症。这种病症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患者常感到关节疼痛、肢体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

    针对寒痹的治疗,中医和西医都有相应的治疗方法。

    在中医治疗方面,可以采用中药调理。常用的中药有熟附子、干姜、麻黄、细辛、桂枝、甘草等,这些药物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功效,对人体的影响较小。

    西医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可能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影像学检查等。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饮食方面:避免食用过于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多吃温热、易消化的食物。

    2. 生活方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 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4. 环境因素:保持室内温暖、干燥,避免受寒。

    总之,寒痹的治疗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坚持治疗,同时注意日常保养,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我一直以为自己的皮肤很健康,直到两年前冬天来临时,我的腋下开始出现干燥脱皮和发红的症状。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认为可能是因为天气干燥所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甚至影响到了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每次洗澡后,我的腋下都会像一片荒漠一样,干燥、粗糙、脱皮,非常难受。更糟糕的是,发红的部分还会伴随着瘙痒感,令我无法安宁。这种情况持续了整个冬天,直到春天的到来才有所缓解。然而,第二年冬天,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了,我开始意识到这可能不是单纯的皮肤干燥,而是一种疾病。

    我尝试了各种方法来缓解症状,包括使用不同品牌的沐浴露、润肤霜和药膏,但都没有明显的效果。最终,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帮助。由于工作繁忙,我选择了在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通过与医生的交流,我了解到我的症状可能与寒湿体质和肾虚有关。医生建议我减少洗澡的次数,控制水温在38℃至40℃之间,并且多喝水、补充维生素B6和维生素E。同时,医生还推荐了一些调理肾虚的方法,例如适当的运动和饮食调整。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首先,我减少了洗澡的次数,改为每天只洗一次澡,并且控制水温在医生建议的范围内。其次,我增加了水的摄入量,保证每天喝足够的水。同时,我也开始服用维生素B6和维生素E,外涂润肤霜来滋润皮肤。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我的腋下皮肤逐渐恢复了正常,干燥脱皮和发红的症状也消失了。现在,我已经可以安心地度过冬天了。

  • 2024年9月5日,13时17分,沈阳市的一位患者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功能与一位专业的医疗行业知识丰富的医生进行了交流。患者主诉屁股冰凉、膝盖腿部容易出汗,喝酒后下半夜出汗,耳朵胀,舌尖难受。医生通过细致的询问和分析,初步判断患者可能存在寒湿体质和肾虚的症状,并给出了相应的调理建议和中药颗粒处方。患者表示感谢,并表示会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调理。

    在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展现了其优良的品质:专业、耐心、细心和关心。医生不仅仅是给出治疗方案,更是从生活习惯、情绪状态等多方面给予了患者建议和指导。患者对医生的服务表示满意,并表示会继续使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

  • 我曾经是一个活力四射的年轻人,直到那天我开始感到腰膝酸痛、膝盖发凉、阴痉发凉、无精神、睡眠不好的折磨。起初,我以为只是因为工作压力大或者是缺乏运动导致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症状越来越严重,甚至影响了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我尝试了各种方法,包括按摩、热敷、休息等,但都没有明显的改善。于是,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我打开了京东健康的APP,开始了一次线上问诊。医生很耐心地听取了我的主诉,并询问了我的舌苔情况和是否有阴部潮湿的感觉。通过这些信息,医生判断我属于寒湿体质,需要进行相应的调理。医生开具了一份配方中药,煎煮好塑封成袋儿,方便我服用。虽然我一开始有些担心,但医生详细地解释了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不建议自己煎煮、禁止自行线下买药、服用前加热温服等。

    我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了这份中药,效果出乎意料。我的腰膝酸痛逐渐减轻,膝盖和阴痉的发凉感也消失了,精神状态和睡眠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医生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非常关心我的情况,随时解答我的疑问和提供帮助。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专业性,也让我对自己的健康有了更深的认识和重视。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不妨尝试一下线上问诊。它不仅可以节省你的时间和精力,还能让你在家中就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记得选择正规的互联网医院,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示,相信你也能像我一样,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 湿气和寒湿,这两种中医理论中的概念,是否会在同一个人体内并存?如何进行调理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湿气和寒湿分别是什么。湿气,中医认为是一种“邪气”,容易导致人体内津液停滞,出现头重、身重、四肢沉重等症状。寒湿则是湿气与寒邪相结合,导致人体出现畏寒、腹痛、腹泻等症状。

    那么,湿气和寒湿是否会在同一个人体内并存呢?一般情况下,湿气和寒湿不会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人体内。但中医理论中也有寒热可以相互转化的说法,寒湿可以转化为湿热,形成寒热错杂的证候。

    对于湿气和寒湿的调理,最重要的是祛湿。祛湿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祛湿方法:

    1.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多吃薏仁、赤小豆、冬瓜等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

    2. 中药调理:可以使用具有祛湿作用的中药,如茯苓、泽泻、猪苓等。

    3. 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排汗,促进湿气的排出。

    4. 按摩调理:通过按摩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帮助祛湿。

    5. 生活习惯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湿气和寒湿的调理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并且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