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为庆祝国际肾脏病学会(ISN)成立60周年,该学会发布了一系列“肾病领域的里程碑事件”。近期,学会官方期刊《Kidney International》对这些肾病领域的突破性发现进行了盘点,涉及到肾脏的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以及临床诊疗相关的进展。
图源:《Kidney International》官网截图
肾脏病学的起源
17世纪,Marcello Malpighi首次描述了马尔皮基小体。
19世纪,William Bowman对马尔皮基小体的进一步详细研究揭示了肾脏的复杂结构。
1827年,Richard Bright确定了肾脏疾病这一实体。他是第一个根据关键特征和相似的临床体征区分肾脏病和心脏病的人。
Pierre Rayer将显微镜应用于尿沉渣细胞的特征分析,并根据尿液中存在红细胞来区分急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
由于出现了一种可重复测量尿素的方法,Max Jaffe在1886年借此观察到肌酐在碱性苦味酸盐溶液中呈强烈的红色。
肾脏病理学
1914年,Franz Volhard和Theodor Farr出版了有关肾脏病理学的书,其中将布莱特氏病归类为肾病,肾炎或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Poul Iverson和Claus Brun引入经皮肾活检术。与此同时免疫荧光技术出现。
1957年问世的电子显微镜能够对肾脏形态结构提供更详细的了解。
通过这些可获取、检测人类肾脏组织技术的不断发展,肾脏病理学帮助人们提高对肾脏疾病结构-功能关系的理解和探索。
生理学
1959年,Oliver Wrong开发的氯化铵负荷试验帮助我们理解肾功能受损,目前仍广泛用于评估尿酸排泄能力。
20世纪50年代,Maurice Burg通过肾小管灌注分析了离体兔肾小管中的跨细胞分子梯度,有利于进一步检查肾脏不同部位的功能。
20世纪70年代,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帮助更好地理解分子膜功能,进而在近端小管刷状缘中发现了Na/H逆向转运系统。同时,Juha-Kokko和Floyd-Rector提出了一种解释尿液浓度的逆流系统模型。逆流模型确定了重要的概念,如再循环,并促进了我们对肾脏疾病中钠和水失衡的病理生理学的理解。
20世纪90年代,分子克隆技术可以鉴定特定的分子,如水通道蛋白-1、敏感上皮Na+通道。
肾小球疾病
1722年,首次提出水肿与肾脏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
19世纪开始关注肾病综合征,这是肾脏病学最初的领域,并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发现蛋白尿和血脂水平升高。
1920年,Fritz Munk首次使用“类脂性肾病”一词。
1948年,“肾病综合征”这一术语得到广泛认可。
20世纪60年代,Jean Berger描述了IgA肾炎,即毛细血管间纤维蛋白样沉积物中主要是IgA沉积。
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阐明IgA沉积机制。IgA肾炎或IgA血管炎患者的IgA1与凝集素的结合亲和力增强,IgA肾炎患者的循环免疫复合物由半乳糖缺乏铰链区的IgA1和抗聚糖抗体组成。
直到2002年,Pierre Ronco及同事发现抗中性内肽酶抗体导致了产前膜性肾病,确定了肾小球疾病的具体病因。
2009年,david Salant及其同事发表了M型磷脂酶A2受体作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自身抗原在足细胞上表达的报道。
这些发现完善了疾病的特征和监测,最终使靶向治疗的开发和研究成为可能。
高血压与肾脏
19世纪70年代,Frederick Henry Horatio Akbar最早提出肾脏疾病和高血压之间的联系。他发现高血压与肾病共存,甚至高血压先于肾病出现。
19世纪90年代,发现肾皮质提取物对血压有影响。
1939年,肾素被进一步定性为一种负责产生血管紧张素II的酶。
1934年,Harry Goldblatt进一步论证夹闭肾动脉引起的肾缺血与高血压有关。
20世纪30年代,调节肾素分泌的致密斑被发现,直到1964年,才阐明它在调节肾小球滤过率中的作用。
1972年,肾素下游级联及后来发现的血管紧张素II释放被发现能够诱导肾小球毛细血管收缩。
肾素的发现,部分解释了肾脏与血压之间的关系。
遗传学与肾脏疾病
1915年,williamhowship Dickinson描述家族性肾病的第一个特征是家族性蛋白尿。
1927年,Cecil Alport确立了Alport综合征的疾病标准,Alport综合征是一种由COL4A5基因突变而导致耳聋的遗传性肾炎。
免疫学与肾脏
免疫系统与肾脏疾病之间的关系最早在20世纪发现。免疫相关肾炎动物模型的发展使人们对免疫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0世纪30年代,Matazo Masugi定义肾小球为肾毒性的血清靶点。
20世纪60年代,免疫荧光显微镜的出现使鉴定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成为可能。
免疫耐受的发现是器官移植领域的重大突破。
硫唑嘌呤作为第一种免疫抑制剂,于1960年被发现,作为肾脏和心脏移植的标准免疫抑制剂。
20世纪70年代,Jean Borel发现了环孢霉素,它是第一个特异地、可逆地抑制淋巴细胞的化合物,它对预防器官排斥反应的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近期,利妥昔单抗,一种针对B淋巴细胞CD20抗原的嵌合单克隆抗体,进一步革新了免疫治疗领域。
全身性疾病与肾脏
肾脏相关的第一个“全身性疾病”是先兆子痫。先兆子痫女性的毒血症概念于1849年提出,当时James Roberts假设缺血胎盘释放出一种破坏性因子致使内皮细胞受损。直到2004年,才发现胎盘中产生的抗血管生成蛋白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与先兆子痫发病有因果关联。
血管炎与肾脏的关系由来已久。1936年第一次阐明肉芽肿性血管炎的临床特征。直到在肉芽肿性血管炎患者中发现抗多形核粒细胞核外成分的自身抗体之前,人们对其潜在的机制仍知之甚少。
在主要涉及肾脏的全身性疾病的治疗方案中,血浆置换有时候是一种有效方式,可作为一个突破点。
1952年,第一例治疗性血浆置换被应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高粘滞血症。
20世纪60年代,血浆置换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消除血液循环相关因素。
如今,血浆置换被用于治疗各种肾脏疾病,包括肾移植中严重的抗体排斥反应。
目前,最常见的全身性疾病的肾脏并发症是糖尿病肾病(DKD)。
1983年,首次确立积极抗高血压治疗的有益效果。
20世纪90年代,证实了阻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对DKD进展的影响。
近年来,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正在成为治疗DKD的新方法。
环境因素引起的肾病也是重要的受关注领域。
尽管马兜铃酸在大多数国家是被禁止的,但世界各地都在使用含有马兜铃酸的草药产品。1956年发现的巴尔干地方性肾病,是一种影响巴尔干农村农民的肾小管间质性肾病,在2007年被确定病因是接触了马兜铃酸污染的土壤、水或作物。
肾脏替代疗法
20世纪中叶确立了肾移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三种肾脏替代疗法。
1952年,Jean Hamburger进行了第一次尝试性肾脏移植手术。但是移植后22天肾脏功能就已经丧失了。
第一例成功的长期肾脏移植手术是于1954年由John Merrill和Joseph Murray在1对同卵双胞胎之间进行的,移植后的肾脏在没有任何免疫抑制的情况下工作了8年。
至于血液透析,“透析器”的技术发展出现在20世纪初。
20世纪40年代,研究人员Willem kolf、Nils Alwall和Gordon Murray制造了高效、安全的血液透析机。
1960年,Belding Scribner建立了第一个动静脉聚四氟乙烯分流术,使得在透析器中安全反复获得血液循环成为可能。
1966年James Cimino和Michael Brescia首次制造了用于血液透析的动静脉瘘。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出现较晚,1981年,Peter Kramer报告了重症监护病房的第一例持续动静脉血液滤过。
首次腹膜透析(PD)是在1923年通过对肾功能衰竭患者注入高渗盐水和引流实现的。
Henry Tenckhoff临时发明了一种可弯曲的PD导管,并在1968年确立了弧形隧道。这种导管和技术现在仍在广泛使用。
Robert Popovich实现了连续动态PD的技术,它使得患者能够在家里进行治疗。
慢性肾病(CKD)与并发症
肾功能的准确评估是一直以来的研究热点,对确诊CKD至关重要。
1976年,Donald Cockcroft 和 Henry Gault developed提出了一个估算肌酐清除率的公式。
1999年,Andrew Levey和同事一起开发了一种新的、基于血清肌酐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估算公式,该公式使用了包括多个不同变量的逐步多元回归的精细统计分析。这种方法对CKD的评估、分类和分层有着重要的意义,2002年由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肾脏疾病结果质量倡议制定的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首次阐明了这一点。
一个研究机构确定了3个对CKD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并发症:贫血、CKD-矿物质和骨异常(MBD)和心肾综合征。贫血是CK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1977年,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尿液中提取了促红细胞生成素。
1985年,EPO基因被克隆,使得重组生产红细胞生成素成为贫血治疗的一个重大突破。
肾性骨病最早是由Rudolf Virchow在1855年发现的。
“肾性骨营养不良”一词是在1943年确立的。
最初关注焦点在于维生素D不足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对骨骼健康的影响。后来,血管钙化在内的骨骼外表现被认为是该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2006年引入了CKD-MBD一词。
CKD-MBD的最新进展主要是拟钙剂的使用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的发现。
1836年,Richard Bright首次揭示肾脏和心脏的联系后,人们开始广泛认识到肾脏和心脏之间的密切关系。
2004年,“心肾综合征”一词被正式定义。但具体机制是多因素的,尚未完全确定。
肾病治疗
1950年确立了类固醇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报道。从那时起,口服泼尼松龙一直是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一线药物。
对于CKD,超滤的改善已成为公认的重要治疗原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阻断剂和SGLT2抑制剂是两类主要的减轻肾小球滤过的药物。在未来,SLGT2抑制剂很可能成为CKD的标准治疗方法。
HIF-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也是一个突破性的发现,HIF-PHi最近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CKD贫血。
参考文献:
Kidney Int. 2020; 98(6):1362-1366.
京东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杨超,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现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工作,研究方向为慢性肾脏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轮椅作为一种辅助行走的工具,对于行动不便的人士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提供了移动的自由,还能保证使用者的舒适和安全。然而,在选择轮椅时,其承重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轮椅的承重能力通常由制造商提供,并在产品规格中明确标注。一般来说,标准的手动轮椅的承重能力在250到300磅(大约113到136公斤)之间。而对于重型或特制的轮椅,承重能力可以更高,达到500磅(约227公斤)甚至更多。然而,这并不是说所有轮椅都能适用于所有体重的用户,正确选择符合个人体重的轮椅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确保安全,用户在选择轮椅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用户体重:在选择轮椅时,用户的体重是最直接的参考指标。应选择承重能力高于用户体重的轮椅,以留出一定的安全余地。
2. 额外负载:除了用户体重外,还需要考虑随身携带物品的重量,比如背包、购物袋等,这些都会对轮椅的承重产生影响。
3. 使用环境:不同的使用环境会对轮椅的承重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户外地形崎岖不平可能需要更加稳固和承重能力更强的轮椅。
4. 轮椅材质:轮椅的承重能力也与其制作材料有关。钢制轮椅通常承重能力较强,但相对较重;而铝制轮椅则较轻,但承重能力可能较弱。
5. 安全标准:检查轮椅是否符合国家或国际的安全标准,这些标准可以作为轮椅质量和承重能力的参考。
为了轮椅的长期使用和安全性,建议用户在购买轮椅前,进行详细的咨询和试用,确认轮椅的承重能力符合自己的需求。同时,定期检查轮椅的紧固件和结构,以确保其承重能力不会因为磨损或损坏而降低。
阿尔茨海默症也称为老年痴呆,是一种发生于老年人,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记忆力障碍、执行能力障碍、性格改变、精神行为异常、失语、抽象思维和计算能力损害。由于这些症状的存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在生活中会面临许多困境。
1.记忆减退。
患者常常将日常生活中的人或者事物遗忘,比如刚刚把钥匙放在抽屉中,转过身之后,就忘记钥匙放在哪里了。患者有时候刚刚说了某件事,突然问,“哎,我刚刚说了什么?”。见到自己的亲人朋友,患者可能不认识对方,也记不得对方的名字。
患者独自出门后,可能找不到回家的路线,也记不得电话号码。严重的患者记不清自己是谁,叫什么名字,经常性地会问:“我是谁,我叫什么名字,你是谁,你叫什么名字?”而且很容易把名字弄混。
患者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减退,以往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或者技巧渐渐地遗忘。
2.执行能力障碍。
患者面对生疏或者是复杂的事情,容易出现疲乏、焦虑、厌倦等消极情绪,往往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
3.性格改变。
患者由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和经常性地遗忘事物,变得烦躁易怒、多疑、不爱干净。有时候会无端地指责自己的配偶或者儿女,严重的患者甚至会怀疑自己的老伴有外遇。患者感觉自己不能与家人交流,不能够被家人接受,容易负气出走。
4.精神行为异常。
性格内向的患者突然变得兴奋异常,言语增多,且语言重复。原本性格外向的患者变得沉默寡言,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情感淡漠,哭笑无常。
5.言语障碍。
语言重复,毫无逻辑,吞吞吐吐,甚至失去说话的能力。
6.思维异常。
患者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减弱。
7.生活不能自理。
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大小便失禁,吞咽困难,四肢强直或者屈曲瘫痪,需要他人24小时照顾。有些老年人由于大小便失禁或失去生活的能力,内心变得羞愧自责,变得沉默寡言。
阿尔茨海默病在治疗上面临重大难题,目前尚未存在能够彻底治愈的有效方法,只能通过药物治疗改善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
阿尔茨海默病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会给家人带来巨大的压力,所以要尽早预防阿尔茨海默症。研究表明,充分的睡眠,合理的饮食,良好的心境,健康的身体,充分的脑力活动都有助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小圆细胞肿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其具体预后和生存期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值。如癌症类型和分期、治疗方法和效果、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
1.癌症类型和分期:不同类型的癌症有不同的生存率。早期诊断和治疗通常与较好的预后相关。癌症分期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早期分期(如I或II期)相对于晚期分期(如III或IV期)通常有更好的生存机会。
2.治疗方法和效果: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靶向治疗等。不同类型的肿瘤会有不同的推荐治疗方法。积极的多模式治疗往往能提高生存机会。治疗的效果也是影响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3.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包括年龄、性别、身体状况以及存在的其他疾病或病理情况等,都可能影响生存率。
此外,治疗后的一个生活方式和保养方法,都可影响到患者的一个生存率。一旦出现小圆细胞肿瘤,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过敏性咳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痰的,表现为干咳。过敏性咳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接触了过敏性物质,诱发了过敏反应从而对支气管、气道引起相应的损伤,刺激位于支气管内的咳嗽感受器产生咳嗽动作。由于并不是感染性因素所导致,不会出现感染性炎症的特征,也就不会出现明显的炎性渗出,所以绝大多数表现为干咳,以阵发性干咳最为常见。
但是在临床上也有极少部分合并有感染,特别是合并细菌感染时往往就容易出现咳痰症状。不同体质的过敏性咳嗽患者症状会不一样,具体需要通过医生的检查来判断并给予相应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出现之后,首先做好检查,找到疾病发病因素,其次进行疾病治疗,最后做好病情处理,这样才会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下肢静脉曲张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最佳的方式进行疾病的治疗,此外还需要做好病情知识宣教,从而降低下肢静脉曲张这种疾病的发病概率。
得了下肢静脉曲张之后,首先患者需要接受检查,找到疾病的发病因素,看看是不是因为先天性的静脉瓣膜缺陷导致疾病的形成,还是由于职业性质的因素导致疾病形成,总之疾病出现之后首先需要做好检查,做好检查之后才是疾病治疗的基础。
当然了一旦出现下肢静脉曲张之后,患者就会出现夜间疼痛的情况。很因为每个人疼痛的阈值不同,疾病的反应也是不同的。疾病需要使用一定的方式进行治疗,首先就是采用对症治疗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果是因为长期职业性质导致疾病形成,就需要告知患者休息并且结合一些可以恢复疾病的锻炼方式。
但是需要我们认识到的就是下肢静脉曲张这种疾病不可逆,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的痛苦就是会越来越痛苦,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找到不同的护理方式,患者出现疼痛之后采用一定的知识宣教固然是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使用一定的药物也会达到目的。由此来说临床护理知识也可以减轻下肢静脉曲张的痛苦。
但是对于下肢静脉曲张这种疾病来说最常见的疾病治疗方式是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处理,手术前后应该做好护理,做好患者病情评估,此外对于患者来说保持健康的心态,减轻疾病给自己的痛苦,但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疾病,需要做好手术评估。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复杂性的疾病,不处理和治疗可以出现并发症,处理不当也会出现并发症,随着身体机能下降患者的痛苦也会增加,那么就需要做好下肢静脉曲张高发人群知识宣教,及时发现疾病及时处理,出现之后也需要采用对症方式进行治疗。
肝,为将军之官,是负责人体消化和代谢的重要器官,长年累月繁重的工作,往往让我们的肝不堪重负,动不动就出现病变,而其中最严重的当数肝癌。
肝癌,是现代死亡率非常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很多肝癌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拖到晚期的时候才发现,但那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往往为时已晚。
也正因为如此,早期及时发现肝癌的信号,并在肝出问题时及时养肝,成为预防肝癌的关键。
身体有2处“发痒”,或是肝癌“征兆”!别以为是过敏,要提高警惕
1、皮肤发痒
很多人在出现皮肤瘙痒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是过敏了,很难跟肝出问题联系到一起。
但事实上,很多肝癌患者前期的其中一个特征就是皮肤瘙痒,这多是由于肝出现病变后,胆汁的代谢能力受到影响,导致过多胆汁滞留在体内,胆汁进入血液刺激到皮肤,就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现象。
2、眼睛发痒
肝藏血,开窍于目,可以说眼睛是身体的窗户,与肝脏的关系很密切。
如果肝出现病变,会导致肝阴不足,眼睛无法得到充足的血液滋养,就会出现眼睛干涩、疼痛,或者是瘙痒怕光的情况,一定要警惕肝癌等疾病,及时去医院检查。
若对照发现自己也有这两个信号,也不必太过恐慌,因为引起瘙痒的原因有很多。到底如何判断是不是肝出问题导致的,我们还可以从其他的蛛丝马迹去对照。
中医一再强调,肝受损严重时,往往会收到以下几种“求救信号”:
1、头发:经常脱发,两鬓爱长白发;
2、眼睛:眼睛干涩、发红,伴有瘙痒;
3、嘴巴:口苦,口干,经常口臭;
4、皮肤:脸上爱长斑、长痘;
5、心情:生气郁闷,烦躁不安,爱发火;
6、腹部:肚子胀气,经常爱放屁;
7、两便:小便黄,尿浊味重、便秘、痔疮;
8、指甲:指甲长竖纹,还有白点;
9、睡眠:失眠多梦,经常疲劳乏力,没精神;
这些症状若占3个以上,则说明肝已经“不堪重负”,若不及时解压,很容易会导致严重的肝病,而如果久拖不管,最严重的就是发展成肝癌。
养肝就是养寿命!日常坚持“3忌2要”,养肝排毒,肝会感激你
“3忌”
1、忌熬夜
肝主藏血,经常熬夜休息好,火似的肝血损耗严重,使得肝脏的抵抗力下降,为疾病入侵创造有利条件。
2、忌动怒
中医有云“怒伤肝”,经常生气动怒,肝的疏泄功能受到影响,使肝气瘀滞,长期如此,肝非常容易生病。
3、忌乱吃药
很多人身体一有问题,总喜欢自己买各种药来吃,以便解决自己的身体问题,殊不知,很多药对肝脏损伤非常大,经常服用,对肝脏非常不利。
“2要”
1、要定期运动
久坐不仅伤脾,对肝的伤害也很大,容易使体内堆积大量脂肪,加重肝的负担,而运动则能加快身体新陈代谢,减少脂肪堆积,对于养护肝脏非常有帮助。
2、要常喝养肝茶
经常喝水,可以帮助体内毒素的排出,而单纯的可以借助食疗的方法,将具有养肝护肝效果的食物煮水代茶饮,养肝效果好百倍!
中医养肝食疗小经方:准备菊花、牛蒡根、桂花、金银花、决明子、枸杞,共6种黄金食材,君臣佐使,配比讲究,煮水代茶饮用,可以清肝明目、清热去火、是养肝的“扛把子”。
以上均为药食同源的食物,性质温和,适合长期泡茶来喝,可以帮助疏肝解郁,肝毒少了,头脑清醒了,生病也更少,愿我们都拥有好肝!
说到皱纹,首先想到的是老年人。很多上了年纪的人身上或是脸上都留下了岁月爬过的痕迹,皱纹可以说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象征。
抬头纹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很多年轻人脑门上都长出了皱纹。与同龄人相比,抬头纹较多的话,预示着衰老的提前到来,还说明其内分泌和神经方面出现了问题。
除了抬头纹,这个部位出现纹路,也要特别注意,可能身体健康受到了危害。
我们所说的这个“预测”部位就是:耳朵
很多人都不会在意自己的耳朵,更不会想到耳朵还会长皱纹。耳朵上的纹路其实也反应了心脏健康,正常人的耳垂应该是光滑的,如果耳垂出现斜线或者皱痕,就要小心自己心脏的健康问题。
耳垂上的折痕又叫做冠心沟。由于耳垂在身体要端部位,对缺血相当敏感。
在上世纪,美国病理学家在尸体解剖中偶然发现,凡因冠心病者而死的患者,耳垂部位几乎都可找到一条褶皱,他们从中意外得到启示,立马对有耳垂皱褶者做了心脏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发现其中90%患有冠心病。
血管堵塞来临前,身体会出现这3种症状
一、胸闷胸痛
在劳动或情绪激动时,会明显感到胸部受挤压,疼痛感强烈并伴随有呼吸不畅,这可能是心脏内血管已经发生堵塞。一般由胸骨后开始疼痛,有时还会发生在手臂或背部,偶尔还有消化不良现象发生。
二、头晕头痛
脑部血管发生堵塞,会导致血液流通受阻,不能及时提供给大脑营养就会出现缺氧现象。脑部缺氧就容易出现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或者用力咳嗽时头痛会明显加重。
三、足部脉搏减弱
脚位于人体的末梢,距离心脏位置也是最远的,血管有问题脚也会有感觉。正常情况下,当用手轻触脚背时,能够感受到脚部脉搏的跳动。但走路一段距离之后,反而摸不到,说明体内血管已经发生了堵塞。
“病从口入”,心血管的堵塞大多和生活习惯有关。除了在饮食上严格要求自己,多吃瓜果蔬菜,少吃刺激性食物,也要注重生活中的小细节。
为了保护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平时应该多做3件事
1、坚持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运动,血管的活性不够。经常运动可以促进代谢,使体内毒素更好地排泄,还能消耗过多的脂肪,减少脂类物质聚集堵塞血管。
2、多喝水
喝水能够帮助身体排出毒素,尤其是早上刚起床或睡觉前喝一杯水,都可以冲刷肠胃,同时还能帮助疏通血管,加快有害物质排出,让血管更加的健康。
3、不要熬夜
对于血管堵塞的人群,千万不要熬夜,要特别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睡眠不足会引发内分泌系统失调,免疫力低下,加大血管壁的炎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而增加脑梗的危险。
滴!滴!滴!
刺耳的警报声在急诊室内响起。
“醒醒,醒醒,爸!”焦急的呼喊不断传来。
一个70岁的老人躺在病床上,面色苍白,此刻正陷入昏迷。
他的女儿吴女士陪伴在旁边,满脸担忧,与医生讨论着父亲的病情。
“情况很危险,需要透析。”医生通知道。
但是吴女士却面色凝重。
因为她知道,父亲的状况虽然需要透析,但身体条件已经无法承受透析。
要不要透析——这是一个矛盾的难题。
吴富国(化名)的身体一直很好,妻子早逝后,一个人将三个女儿抚养长大。
然而在16年8月份,吴富国65岁的时候,很突然的,身体很难受。
女儿陪伴着他来到医院,在急诊科发现他的血肌酐已经达到一千多!
肌酐是我们肌肉的一种代谢产物,在血液中会经过肾脏排出体外,正常人的血肌酐一般不会超过一百微摩尔/升,过于高的肌酐在人体内会成为一种毒素,但当肾功能不全时,血肌酐就会无法正常排出体外,从而快速升高。
一千多的血肌酐指标,证明吴富国此刻已经是急性的重度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肾衰,到了晚期也被称之为尿毒症。
一般来说,这会是一个慢性的发病过程。
但是吴富国突然发病的情况,让医生们觉得不对劲。
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后,经过各种排查,吴富国被诊断为急性ANCA 相关性小血管炎引起的急性肾炎。
ANCA 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种免疫疾病,会对人体各个系统造成损伤,通常最容易累及肾脏和肺脏,一旦发病,病情会比较危急。
吴富国在经过血浆置换、激素治疗等一系列治疗手段后,情况稍微好转。
但是他的肾脏已经在一次发病中彻底损伤,不可逆转,想要维持正常的身体技能,就只能采取透析。
透析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主要的作用是代替肾脏清楚体内无法排除的各种毒素和代谢废物。
如果肾脏损伤到达了尿毒症的阶段,透析就必不可免,且需要长期维持。
这对吴女士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父亲好好地,怎么就突然患上了这种免疫疾病,患上了尿毒症?
忽然间,她想起了2013年,父亲62岁的时候,也是突然间身体很难受。
吴富国当时在医院被诊断为肺气肿,进行一段时间的抗炎治疗后,症状就好转消失,所以当时吴女士并没有太过在意。
但现在想起来,吴女士却觉得3年前突然出现的肺部疾患,或许就预示了父亲患上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可能性。
吴女士不禁有时候会想,如果能够早一点发现这种可能性,父亲也许就不会到达这么严重的地步?
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人民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吴富国的肾脏功能已经稳定。
因为长期血液透析需要通过手术做一个人工篓,就是植入一根人工血管,所以吴富国到血管外科进行造瘘手术,但是做完手术之后,吴富国因为年龄比较大,病情比较危险,并发了胃肠道出血。
因为到达了尿毒症阶段,吴富国身体各个系统都容易受到损伤,不仅他的心脏功能出现了一些问题,肺部也开始积水,血氧饱和度也一直比较差,病情随时会再度恶化。
吴女士可以说是操碎了心,为了父亲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她带着父亲来到了转移到了山西省的肾脏专科医院——省人民二院。
在这里的肾内科经过长期的透析、调理之后,吴富国终于能够出院,勉强过上了接近正常的生活。
最为理想的——也就是接近正常的生活。
因为每一位尿毒症患者,生活已经不可能恢复到正常。
贫血、营养不良、继发性高血压,几乎是每个尿毒症患者都有可能面临的常见并发症。
当肾脏无法履行它的正常功能,就需要透析来代替。
不仅需要控制饮食,注意生活、运动中的方方面面,每周两三次的透析是尿毒症患者想要活下去就不可逃避的问题。
尿毒症患者,哪怕是肾脏以外的其他器官出现问题,在其他科就诊的话,就会因为医生判断存在尿毒症,需要进行透析,而将病人转移到肾内科。
她的父亲,每次住院,因为肾脏不好,哪怕身体其它部位的问题,也只能住肾脏科,有时候需要在几个医院之间轮转。
透析还需要陪护,不仅对于自己,对于家人而言,也造成了很多问题。
自从确诊ANCA血管炎和尿毒症之后,吴富贵5年内,每年都会去测一次ANCA抗体,防治病情复发。
虽然抗体指标没有异常,但是吴富贵的肺部却依旧经常出现问题。
每年,吴富贵肺部都会出现感染,出现呼吸困难、气喘,轻的话在诊所消炎治疗,重的话就不得不住院。
2021年8月份,吴富贵再次因为肺部感染而住院,但这一次的发烧、气喘并没有因抗生素治疗好转,肺部不停的积水,让医生怀疑吴富贵的肺部是不是存在癌症。
但是因为吴富贵身体整体情况比较差,无法进行进一步手术和检查,所以单凭肺部CT等影像结果无法确定确实是否存在肺部肿瘤。
住院一个多月,吴富贵情况得到一些好转,最终决定出院。
但就是在三个月后,11月份,吴富贵突然晕倒在地。
吴女士焦急地带着父亲来到医院,在急诊科发现父亲低血糖。
然而的持续的高糖注射,也无法让吴富贵的症状得到改善。
“需要透析。”医生只能做出这样的结论。
然而吴女士已经隐隐约约感受到,父亲的身体状况恐怕无法耐受透析。
之前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当父亲身体虚弱时,透析过程就会无法进行。
她担忧着等待一个结果。
但……这一次的紧急透析过程中,因为吴富贵出现紧急的呼吸困难,导致透析不得不停止。
快速下降的血氧饱和度,让呼吸机也难以维持。
注射白蛋白也无法升上去的蛋白指标,诸多抗生素也无法控制的持续感染。
无数异常的指标下,最终,吴富贵因为呼吸衰竭而离世。
ANCA抗体相关血管炎,尿毒症,这是整个世界都困扰的难题,仍然等待着进一步的科研探索,需要更多的临床治疗手段。
谈论起这些事情,吴女士除了衷心希望疾病能够更快地被攻破,一方面也忍不住感慨——早防早治、长期沟通的重要性。
如果能够更早地筛查到这种疾病,便能够在疾病进展到无法控制的终末期之前,延缓、控制住这个过程。如果能够更多地和医生交流,交流病人病情的每一次转变,能够更快地给出指导和意见,或许病人的寿命便能够更多延长一些。
因为与病人无法保持及时的沟通,所以每一次诊治,都只能处理现在所能够看到的问题,病人之后的病情转变,因为每一次住院、出院,因为可能涉及到了不同的医院、医生,所以无法得到完善的关注。
但是互联网在线医疗,有望于打破这些问题——及时地指导患者的病情,并给于持续的关注,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节省诊治的时间,京东健康便是致力于这样的服务。
通过方便快捷的就医咨询,帮助病人从一些小问题中发现潜在的疾病可能性,通过长期的家庭医生服务,帮助病人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慢性疾病,也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更充分的救治和治疗。
同时,如果能够让医生和病人建立起更多的联系,也能够帮助医生发现更多疾病的变化,帮助医生们更多地发现攻克疾病的可能性。
每一个尿毒症患者,背后都隐藏着许多心酸和泪水,如何更好地去生活?我们愿意为其提供帮助,也希望每一位病人都能够拥有更加健康的生活。
在娱乐圈中,不少明星都有着令人羡慕的好身材。而他们维持身材的秘诀之一,就是益生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微生物,却有着不可小觑的减重功效。
益生菌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活性微生物,它们能够在肠道内定植繁殖,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而肠道菌群的平衡,对于减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益生菌能够抑制体内脂肪的吸收。某些益生菌菌株能够分泌脂肪酶抑制剂,减少脂肪在肠道内的吸收,从而降低体内的脂肪堆积。
其次,益生菌还能促进机体代谢,加速脂肪的燃烧。它们能够产生短链脂肪酸,为肠道细胞提供能量,提高机体的代谢率,促进脂肪的分解和消耗。
此外,益生菌还能调节食欲,减少过量进食。某些益生菌菌株能够刺激肠道分泌饱腹激素,增强饱腹感,从而控制食量,避免热量过剩导致的肥胖问题。
90%人不知道的益生菌真相!如果你还在单纯地依赖节食和运动来减重,那么不妨试试益生菌的力量。选择一款优质的益生菌产品,让这些小小的健康助手为你的减重之路助力吧!
当然,科学系统的减重离不开专业的指导。如果你正在为减重问题发愁,不妨来京东家医推出的减重中心看看。这里有专业的医生团队,为你制定个性化的减重方案,并提供益生菌等减重黑科技的支持,帮助你更高效、更健康地达成减重目标。相信在益生菌和专业指导的双重加持下,你一定能够拥有明星般的好身材!
肾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代谢和排泄功能。虽然B超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它并不能直接检查肾功能。
肾功能评估需要通过抽血检验肌酐、尿素等指标。其中,肌酐指标最具有代表性。当肌酐值超出正常范围时,就表明肾功能可能存在问题。当肌酐值超过442时,可以诊断为肾衰竭;超过707时,则表明肾脏疾病已经发展到了尿毒症阶段,需要接受透析治疗。
除了检查肾功能外,评估肾脏疾病还需要结合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发现早期肾脏疾病,如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在这些疾病的早期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尿检异常,但并不会出现明显的肾功能损伤。
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产生尿液和排泄代谢产物、维持体内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产生多种激素等。当肾功能不佳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液异常、腰痛、水肿、皮肤瘙痒、高血压、关节痛等症状。
为了保护肾脏健康,患者应避免食用蛋黄、动物内脏、乳制品等高蛋白食物,并注意低蛋白饮食。同时,可以适当食用绿叶菜、芝麻酱、鱼肉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肾脏疾病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生活方式改变等。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肾脏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因此,患者应重视肾脏健康,定期进行体检,并积极预防肾脏疾病的发生。
先天性肾发育不全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其危害程度取决于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肾脏受累情况。
肾发育不全是指肾脏体积小于正常值的50%,但肾单位的发育和分化正常,输尿管也正常。这种疾病可以是单侧或双侧的。在单侧病例中,对侧肾脏通常会代偿性肥大。真正的肾发育不良仅显示肾体积小,但肾实质正常。其特征是肾体积小,肾表面有一个或多个深槽。下肾实质呈甲状腺样,反流是可能的原因。如果只是一侧的肾发育不全,一般危害不大,对患者的影响比较小,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是,如果是双侧的肾脏发育不全,危害就比较大,可能会导致有功能的肾单位逐渐减少,引起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最终可能会出现慢性肾衰竭,甚至尿毒症。
肾发育不全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母体孕期感染、药物暴露等因素有关。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药物治疗方面,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以下药物:
手术治疗方面,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以下手术方式: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日常保养措施:
先天性肾发育不全的患者需要定期到肾脏科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同时,患者要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镇痛剂肾病,顾名思义,是由于长期大量滥用镇痛剂而引发的肾脏疾病。这种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镇痛剂肾病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大量使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这些药物虽然能够缓解疼痛,但长期大量使用会对肾脏造成慢性损害,导致肾间质炎症和肾功能不全。
镇痛剂肾病的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患者可能会出现多尿、夜尿增多、口渴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至中度的肾功能不全,表现为血肌酐和尿素氮的升高,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肾乳头坏死和肾功能衰竭。
然而,镇痛剂肾病的预后并非完全悲观。对于早期诊断、病情较轻的患者,通过及时停药和积极治疗,肾功能有望在一年内自行恢复。但对于病情严重、出现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治疗难度较大,预后相对较差。
为了预防镇痛剂肾病的发生,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合理使用镇痛剂,避免长期大量使用。
2. 对于需要长期使用镇痛剂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 定期检查肾功能,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肾高血压,又称肾性高血压,是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与肾脏疾病相关。以下是一些肾高血压的常见症状:
1. 腰部疼痛或酸胀:这是肾高血压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与肾脏炎症、结石或肿瘤等因素有关。
2. 下肢水肿:肾脏功能受损导致体内水分和钠盐代谢异常,容易引起水肿,常见于下肢。
3. 高血压:肾高血压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且血压控制难度较大。
4. 头晕、头痛:高血压可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头痛等症状。
5. 尿量减少:肾脏功能受损可导致尿量减少,甚至出现无尿。
6. 蛋白尿:肾脏滤过功能受损,导致尿液中出现蛋白质。
7. 血压波动大:肾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较大,容易受到情绪、饮食等因素的影响。
肾高血压的治疗需要针对病因,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 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有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等,可降低血压,减轻肾脏负担。
2. 介入治疗:对于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可通过介入手术或支架植入等方式扩张肾动脉,改善肾脏血流。
3. 手术治疗:对于肾脏肿瘤、结石等疾病,可行手术治疗。
4.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
5. 定期复查:患者需定期复查血压、肾功能、尿常规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