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全麦馒头营养高,这样的全麦馒头都是假的,捂紧钱包别再买

全麦馒头营养高,这样的全麦馒头都是假的,捂紧钱包别再买
发表人:王桂真

小麦,是我国居民最主要的主食之一,尤其是北方居民,每一餐的餐桌上都少不了由小麦粉制作的馒头、水饺、大饼等面食。加工精细的小麦粉做出的面食又白又软且口感细腻,但营养成分较全麦面粉而言却相差甚远。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全麦面粉做出的面食如全麦馒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市面上卖的全麦馒头却并非都是真的,有时人们花昂贵好几倍的价钱,却只能买到掺了假的全麦馒头。那么,真假全麦馒头究竟该如何分辨呢?

市面上的全麦馒头是如何做成的

麦粒由小麦的麸皮、小麦胚芽、小麦胚乳构成,麦粒中的营养成分,如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大部分都存在于小麦的麸皮及胚芽当中。全麦面粉是由全麦粒加工而成的,营养成分损失少,营养价值高,真正的全麦馒头是由全麦面粉制作而成,同样分量的全麦面馒头营养价值却比白面馒头要高出很多。

市面上卖的全麦馒头,很多虽然打着“全麦”的名号,却因为被生产商掺假而致使馒头的营养价值大打折扣。常见的掺假全麦馒头,是由掺了玉米粉、燕麦粉、或其他杂粮粉的全麦粉制作而成,这样的“全麦馒头”中,全麦粉的实际含量只占1/3左右,甚至更少;有的全麦馒头则是在白面馒头的表面添加麸皮来充当全麦馒头,这样的“全麦馒头”为了使其外观看起来更像,生厂商还会在其中加入焦糖色或者其他黑褐色的色素,用以混淆人们的视线。除此之外,还有的商家直接把麸皮馒头当做“全麦馒头”来卖,这种麸皮馒头虽然看起来很像全麦馒头,但其内里却与真正的全麦馒头有着很大的差距。

麸皮馒头与全麦馒头的差异

麸皮馒头,是把麦麸和精面粉掺杂在一起做成的馒头。从麸皮馒头的成色上来看,与全麦馒头很相似,但是营养成分却差距很大。麸皮馒头中含有的成分是小麦麸和小麦的胚乳部分(这部分来源于麸皮馒头中的精面粉),但却缺少全麦馒头中的小麦胚芽部分。麦麸中虽然富含膳食纤维和部分维生素、矿物质,但麦粒的精华却是小麦的胚芽部分,也就是说麸皮中除了膳食纤维含量丰富外,其他的营养成分如B族维生素以及锌、硒等,都低于小麦胚芽,而且小麦胚芽中还富含麸皮中没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如果仅是为了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麸皮馒头吃一吃还是不错的,但想要吃营养价值更高的馒头,当然还是应该以全麦馒头为首选。

什么样的馒头是全麦馒头

对于食品的鉴别,第一步肯定是要“盯住”它包装上食品标签中的食物成分表了,而全麦馒头的配料应该是“全麦粉”。此外,从馒头的表面上看去,全麦馒头表层的颜色发暗,而且凹凸不平,这主要是由于全麦粉中含有的麸皮不易被碾碎所致。全麦馒头闻上去会有淡淡的麦香味,这种麦香会在咀嚼馒头的过程中越来越浓,全麦馒头几乎含有小麦粒的全部物质,更接近其“本源”。全麦馒头的手感比白面馒头要硬很多,而且口感粗糙,这主要是由全麦粉中的麸皮富含膳食纤维所致的。需要注意的是,全麦馒头中因为含有小麦胚芽,而小麦胚芽因为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比较容易被氧化,所以全麦馒头的存放时间比较短,吃不完时最好是冷冻储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血糖升高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有些人为了追求所谓的“绿色健康”和“好身材”,立志要做素食主义者:不吃肉类食品,甚至蛋奶也戒掉,只吃蔬果和主食。这其实是不健康的,肉蛋奶是我们必不可少的食物,长期只吃素反倒容易造成营养不良。

     

     

    食物多样性[1]

     

    每种食物都有其不同的营养特点,只有食物种类多样,才能满足平衡膳食模式的需求。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多达40余种,而且都需要从食物中获得。人体需要的基本食物一般可分为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大豆坚果类和油脂五大类,不同食物的营养素以及有益膳食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各不相同。

     

    除了6月龄以内婴儿的母乳外,没有任何一种单一性食物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能量和全部营养。因此,只有食物组成丰富多样才可能达到平衡膳食。

     

     

    餐餐有蔬菜[1]

     

    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一般能量较低,可以满足人体对微量营养素的需要。蔬菜的摄入可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病风险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降低胃肠道癌症、糖尿病等的发病风险,并且循证研究科学证据等级很高。

     

     

    另外,蔬菜中所含有的各类植物化合物、有机酸、芳香物质、色素等,能够增强食欲,帮助消化。我们每餐应吃一大把蔬菜,保证每天摄入300~500g,而且深色蔬菜应占1/2以上;尽量使用健康的烹饪方式,保持蔬菜营养。

     

    经常吃豆制品[1]

     

    大豆富含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维生素E、大豆异黄酮、植物固醇等多种营养素。所以,大豆及豆制品也是要经常吃的。

     

     

    适量食用瘦肉和蛋类[1]

     

    肉和蛋同样是平衡膳食重要的组成部分。鱼肉、肉禽、蛋类和瘦畜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类、维生素A、维生素B族、铁、锌等营养素。但由于肉蛋类食物脂肪含量一般较高,甚至还有一些含有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如果摄入过多可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肉蛋类食物既要摄入,还不宜多吃,应适量食用。而且,最好优先选择鱼肉和禽肉,建议每周吃鱼280~525g,畜禽肉280~525g,蛋类280~350g,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g。

     

     

    鱼肉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且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有些鱼类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的作用,可作为肉类食物的首选。禽肉的脂肪含量也相对较低,脂肪酸组成优于畜肉脂肪,可以优先选择禽肉类烹饪。

     

    值得注意的是,吃鸡蛋的时候不要丢掉蛋黄,因为蛋黄是蛋类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尤其富含磷脂和胆碱,对健康十分有益;尽管胆固醇含量较高,但一般人群如果不过量摄入,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食物多样性对于保持健康非常重要,我们千万不要掉入一些保健“误区”而最终造成营养不良。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 西洋参,又叫花旗参,原产于美国,加拿大等地,我国东北长白山、北京怀柔等地也有产。

     

    西洋参的药用功效

     

    与人参不同的是,西洋参属于凉性,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也就是说,想用人参,又受不了人参温补效果的,可以用西洋参代替,滋阴补气,解热生津的作用也是很棒的:

     

    1. 西洋参特别适合有虚火的人服用,对于阴虚火旺,咳嗽痰血者,可以适当使用。

     

    2. 西洋参性味寒凉,夏日服用可以具有清肺热,凉心脾的作用。

     

    3. 西洋参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安神补脑,特别是老年人的失眠、健忘时,可以适当使用。

     

    4、别忘了,西洋参除了补虚,还能补气哦!

     

    此外,西洋参还有增强免疫力、降低血液粘稠度、调节血糖等功效。

     

     

    西洋参的服用禁忌

     

    西洋参虽好,但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吃的,对于脾胃虚寒的朋友,要根据自身的反应适当使用。西洋参最好用玻璃杯或陶瓷杯冲泡,服用过程中,也不宜与咖啡、茶等同时使用。吃西洋参降火,但是有的人吃了反而上火,除了与个人体质有关,再就是掺假太多了。

     

    一般情况下,我们购买西洋参,会购买切成薄片的,泡水或直接口含。切成片的西洋参质量该如何分辨呢?如何能买到正品西洋参片,而且还是质量好的西洋参片呢?

     

    首先,防止以假乱真。由于沙参等切成片,和西洋参太像了,消费者很难分辨出来。又因为他们的价格不同,不法商家非常容易利用这一点,在西洋参中掺入低价格的沙参,以谋取不当利益。

     

    下图是沙参和西洋参的对比,仔细看还是比较容易,可以从质地、断面、颜色、气味等方面进行辨别:

     

     

    西洋参的特点:质地坚实,断面平坦、无粉性,一般是淡白色或者淡黄色、有明显层环纹、放射纹明显,参味较浓厚,尝一片味微苦而后甜。

     

    沙参的特点:质地较松,断面不平坦,多有裂隙,有明显的层环纹,且通常切片较厚,这些都是与西洋参的区分特点。

     

    图中也放了白芷,其实虽然长的有点像,但其实白芷最好分辨,因为芳香味很重。

     

    其次,防止以次充好。以低参龄的、非优势产地的西洋参冒充高参龄的、优势产地的西洋参售卖,消费者其实很难分辨。买西洋参有可能是个坑,为了能让朋友们买到质量合格的西洋参,我的店铺也上线了西洋参。

     

    参龄越久,参的味道就会越浓郁,药用价值也会相对越高。如果说干参,可以从外观上分辨出参龄,那么切成片后,就很难分辨出参龄的。商家说几年就是几年,5~6年的参比较好,皂苷含量高,好多商家声称自己卖的西洋参是5~6年的,实际上大多数都不是。

     

    西洋参一般需要生长3~4年才能适合采摘,不成熟药用价值也不高,所以市场上绝大多数是3~4年的参龄。

     

    产地来源对于西洋参的质量也很重要,西洋参原产于加拿大与美国,中国以长白山为西洋参的优势产地,北京怀柔等地也有,品质也不错。这与温差、土壤、自然环境等因素有关,这些产地的不但口味甘甜,营养价值也更高一些。

     

    第三,几个小方法

     

    除了参龄和产地外,品质好的西洋参大致具备以下特点:

     

    1、优选密度大,表面光滑,纹路清晰的。这个方法可以隔着包装瓶子观察到参片的纹路,西洋参毕竟是根部入药,是根就有木质导管群,这些大导管群其实表现出来就是一些纹理。

     

    2、如果可以品尝,最好亲自尝尝,好的西洋参参香浓郁,微苦后甜,也可放在嘴里嚼一嚼,不会有棉絮感。这一点对于经常食用西洋参的朋友而言,一喝就知道品质好坏了。

     

    3、西洋参切片,薄一些好,切的厚了容易浪费药效,而且还容易被沙参冒充,沙参质地松软,不太能切薄片。

     

    几个误区

     

    1、追求大切片。一般而言,西洋参的粗细不是判断参龄的方法,况且切成了片,横切和斜切出来的参片也不一样。市场上参片越大越贵一些,大家也不必追求大参片,选择直径1厘米左右的质地坚实的横切片就可以了。

     

    2、追求黄色。西洋参片应该是淡黄色的,如果颜色暗沉发黄,往往说明保存时间过长了,这样的西洋参品质欠佳。

     

    3、不限制用量。西洋参片的每天用量不建议超过3克,以我的西洋参片为例,基本上每天不能超过10片。

     

    【不药博士】:和不药博士一起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手把手调养出一个健康的你!

  • 现在市场上的牛奶种类越来越多,但是不是所有的奶都是真奶呢?揭秘一下市场上常见的“牛奶”!

     

     

    1 乳饮料

     

    真相:这个真的只是饮料,跟牛奶任何没关系,不信的话可以看看配料表,配料表的第一位并不是牛乳,而是饮用水,乳饮料是以水为主,加入牛奶或乳制品、糖或甜味剂添加剂调制而成的。

     

    建议:如果想要从牛奶中吸收到营养,那就不要选择这类乳饮料啦。

     

    2 儿童奶

     

    真相:这种牛奶加入较多的糖或蜂蜜等,让孩子一喝就上瘾,想要再换成普通奶就难啦。会让孩子摄入的能量超标,增加发胖的可能哦,至于配料表中显示的益生元、鱼油等,只是杯水车薪啊,含量少之又少。

     

    建议:并不是孩子一定要喝儿童牛奶,只要好好吃饭,喝点普通奶或优格乳,这样的营养成分足以满足孩子的发育啦。

     

    3 红枣奶、巧克力奶、核桃奶、麦香奶

     

    真相:这是用了添加剂的调制奶,所谓的核桃、红枣、麦香、巧克力等,都属调味奶,牛奶添加量非常少,喝出来的香浓奶味,一般都是香精的作用哦。

     

    建议:实在需要,那就直接吃红枣核桃巧克力吧。

     

    4 早餐奶

     

    真相:这种牛奶虽然比乳制品好一点,但是营养还是不及纯牛奶,一般是由鲜牛奶、麦芽粉、白砂糖、果蔬纤维等制成,所以味道稍稍香甜一些,味道虽然不错,却把牛奶稀释了降低牛奶其中的蛋白质含量。

     

    建议:选择纯牛奶搭配果蔬、坚果等其它配菜,搭配出更全面的营养。如果时间太急,那就选择早餐奶,饱腹感比较强。

     

    5 高钙奶

     

    真相:牛奶或优格乳本身含钙量就比较高,说实在的,高钙奶的钙含量并没有比它们高出多少。此外,高钙奶中所含的钙多为碳酸钙、乳钙等,人体的吸收利用率也是有限的。

     

    建议:牛奶本身的蛋白质和钙是平衡的,过多的添加钙,反而会影响口感及品质哦。

     

    6 复原乳

     

    真相:复原乳是先把牛奶浓缩成奶粉,再还原成液态奶的过程。变成奶粉容易储存,再还原成液态奶价格会稍微便宜些。复原乳往往加了糖,口感会变甜。但这样反复加工后,营养势必会流失一些。

     

    建议:对于复原乳,一看糖量,二看口感。对于牛奶,只喝正常的纯牛奶就好了,毕竟我们喝牛奶主要想获取的是优质蛋白和钙!

     

     

    欢迎关注不药博士!

  • 不管是给幼儿园的年轻老师们做科普还是给老年人做健康讲座,都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关于菠菜补铁的观点深入人心,80%以上的人都认为吃菠菜可以补铁。其实是大错特错,菠菜补铁真的不靠谱!

    菠菜补铁的结论源于一次乌龙事件

    菠菜补铁起源于一次乌龙事件,大约在150多年以前,德国的一位化学家在研究菠菜的含铁量时搞错了,将小数点后移了一位,本来菠菜的铁含量是3.5毫克/100克,结果错写成了35毫克/100克,硬生生给增大了10倍。尽管后来那位化学家意识到错误后,多次出面澄清了事实,但无济于事。后来动画片《大力水手》也宣导,因为菠菜含铁量高,所以水手吃下菠菜后会变得力大无穷,使人们记住了这个错误的结论。

    菠菜补贴不靠谱的3个原因

    ①菠菜本身含铁量并不高,仅为3.5毫克/100克,远不如鸭肝50毫克/100克、鸭血39.6毫克/100克、蛏子33.6毫克/100克、蟹肉33.4毫克/100克、猪肝32毫克/100克、羊血18毫克/100克;

    ②菠菜所含的铁为非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低仅为1%~10%,而且,非血红素铁需要先还原成二价铁离子,并成为可溶形式才能被吸收。而鸭肝、鸭血、猪肝、羊血、牛肉等动物性食物所含的铁为血红素铁,吸收率在25~50%之间。

    ③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还受到草酸、植酸、膳食纤维等的影响,而菠菜中就含有非常多的草酸,严重影响了其吸收率。

    由于铁缺乏所引起的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之一,在我国主要发生于婴幼儿、育龄期妇女和老年人。儿童贫血会降低其学习和认知能力;孕妇贫血可增加流产、早产、低出生体重等危险后果,孕期贫血会损害胎儿脑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智力障碍;

    在缺铁性贫血出现之前,已经有工作效率降低、活力减退、情绪淡漠等行为的话,就要注意饮食中多选择含铁高的食物。

    根据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11~17岁女性每天铁的推荐摄入量为18毫克, 18~49岁女性每天应补铁20毫克,18岁以上男性每天应补铁12毫克。

    补铁多选择以下四类食物

    动物肝脏:鸭肝、鸡肝、鹅肝、猪肝等动物肝脏

    动物血液:鸭血、鸡血、猪血、羊血等动物血液

    红肉:山羊肉、驴肉、猪里脊、牛腱子、牛里脊等哺乳类动物的肉。

    部分海鲜:蛏子、蟹膏、蟹肉、河蚌、鲍鱼、蛤蜊、石斑鱼、田螺等。

     

  • 甘草是一味神通广大的中药,炙甘草能温中,生甘草能泻火,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调和诸药的作用。甘草功效一个一个的说:

     

    炙甘草

     

    炙甘草一般以炙甘草汤使用,温中散寒,润肺和中,还能补脾益气。在临床上应用较广,使用频繁。因甘草本身性甘,炙甘草又是甘草加蜂蜜制成,所以在食品领域被用来做糕点的添加剂,增加甜度。

     

    生甘草

     

    生甘草主打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特别是镇咳作用明显。常见复方甘草片等可用于心悸气短,咳嗽痰多等症的治疗。

     

     

    调和诸药

     

    中药分君臣佐使,君为主药,其他也搭配或不用。甘草经常作为使药入方,用来缓解药物毒性、烈性。周建明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甘草调和诸药的配伍机制:可能参与对细胞色素P450 3A4的诱导表达,进而使与其同服的其它中药或中药复方中的毒性成分的代谢加速,从而起到缓和药性,达到调和诸药的目的。

     

    掌握应用

     

    不建议自行使用,或作为甜味剂使用。普通人难以掌握好用量。甘草毕竟是一味中药,应用不慎会导致血压升高,肾功能减退等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中药都需要甘草进行调和。中药十八反中,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相反的药物是被禁止一同使用的。本着为大家健康着想的态度,真心不建议大家自行食用甘草,弊大于利。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朋友注重养生,更不能经常的用它泡水喝。

     

    弊大于利

     

    最主要问题是普通人难以掌握好用量。毕竟甘草是一味中药,应用不慎会导致肾功能减退、血压升高等问题,长期使用也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

     

     

    食用价值

     

    甘草的食用价值与其药用基本相同,生甘草主打清热解毒泻火,止咳祛痰平喘。如果咳嗽痰多,可以选用中药甘草进行缓解,但用量不能过大,且不能经常使用,症状解除后需停止使用。如泡水,每次用量2克以内;如与丝瓜等做汤,每次用量10克以内。

     

    作为食品添加剂

     

    甘草提取物作为食品添加剂,主要作为甜味剂使用,甜度很大,实际用量是很小的,所以基本安全无害。

     

    禁用人群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心脏病、以及孕妇、哺乳期女性均应该避免使用甘草。

     

    甘草虽然在临床处方中应用较广,但是请别乱用在日常保健中。扬长避短,就让它在临床中多发挥作用吧。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4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有的人乱吃冬虫夏草,一点功效都获得不了,真是浪费了。

     

    冬虫夏草的优势

     

    冬虫夏草,作为这么受追捧的中药材,自然有它的保健优势。冬虫夏草性温,味甘,入肺、肾经。冬虫夏草能治化痰止血、自汗盗汗、阳痿遗精、慢性咳喘及腰膝酸痛等症,而且在提升人体免疫力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2018年5月30日报道,原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重申冬虫夏草不属于保健品。

     

    冬虫夏草含蛋白质氨基酸的游离氨基酸,其中多为人体必需氨基酸,还含有糖、维生素及钙、钾、铬、镍、锰、铁、铜、锌等元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抗惊厥、降温等作用,对体液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虫草的水或醇提取物可明显抑制小白鼠肉瘤等肿瘤的成长,虫草菌发酵液可对抗家兔心肌缺的ST段改变,虫草菌对大鼠应激性心梗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虫草水提液对大鼠急性肾衰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冬虫夏草的吃法

     

    目前,较为常见的吃法有三种,第一种是磨成粉服用,第二种是煲汤,第三种是泡茶喝。要说,最佳的食用方法当然的第一种,磨成粉服用。因为冬虫夏草本身是一种真菌。一些活性物质会在高温下被破坏,造成冬虫夏草精华成分的组成比例改变、无法协同作用,使其保健功效打了折扣。

     

     

    食用注意:

     

    冬虫夏草表面及虫体上粘附大量泥沙杂质,很难洗净,而且也会有存留的细菌、霉菌、寄生虫(卵)等,必须正规渠道购买。食用量:中国药典规定药用量为3~9克,建议每次用量别超过9克。

     

    以冬虫夏草为原料制成的药物:百令胶囊,是由发酵冬虫夏草菌粉制成的胶囊,用于肺肾两虚引起的咳嗽、气喘、咯血、腰背酸痛、慢性支气管炎等辅助治疗。直接收集的菌粉,炮制方法中未进行热加工。

     

    其他方面:第二种煲汤的方法也可行,只是要配合一些共奏补肺肾阴亏之功的食材,效果才好。比如煲鸭汤、煲乌鸡汤等。特别适合于病后体虚,久咳不治,遗精盗汗,神疲少食的人食用。对于第三种泡水喝,多数的有用物质要么被损失了,要么就溶不出来,总感觉有点浪费。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主管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3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疾病是人们最不愿意见到,也是最不愿意它发生在自己或者身边的人身上的。但是,有的时候,它总是来得很突然,让人措手不及。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事先了解它们,做好预防。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保持自己身体的健康。

     

    中风和痴呆,这两种病症的高发人群是在中老年的群体,中老年群体的身体素质以及身体中的各项器官和各种功能,都没有年轻人的好。在受到一些突如其来的外界刺激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中风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病症的表现形式为突然晕倒、失去意识、嘴歪、说话不利索等等,是一种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的疾病。此类病情的变化是非常快的,所以,中风的发病率高、死亡率、致残率以及复发的可能性都很大,伴随的并发症也是比较多的。此类病症因为有两不同的类型,性质也有所不同,一旦发现身边的人出现一些疑似中风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地到医院检查就医。如果检查后无事是最好的,如果发现问题一定要配合医生尽早医治。此类病症的发病的发病年龄在逐渐降低,病情变化莫测,尽早参与治疗,恢复的概率也就会大一些。

     


    在身体比较肥胖、超重、患有糖尿病以及高血压,或者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中,发病率是比正常人群发病率要大的。同时,此类病症的高发季节在冬季,过低的温度导致血管的弹性降低,血压升高,容易脑血管破裂的情况。还容易导致血液浓度升高,加快栓子的形成引发病情。所以,有这些特征的人,在寒冷的冬季一定要多加注意自身的保暖。


    老年痴呆也是有很多种类的,阿尔兹海默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患上阿尔兹海默症的人会出现记忆力持续衰退,判断力也会出现障碍。伴随此类病症的还有注意力不集中,失写、失认、失用、失语,情绪和行为异常等。情况比较严重的还会出现营养不良、尿路感染等。老年痴呆的其他几种类型为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帕金森病痴呆、额颞叶痴呆,这四类的病症性质不同,还需要进行鉴别才可分辨。


    这一类的病症在60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比较常见,若是平时有吸烟的习、高血压等状况的,患上此病的风险会增大。所以,平时的时候要多照顾照顾自己身体,一些容易伤害到自己身体的行为,能不做就不要做,能够提前先预防,就不要等到把自己的身体伤害到这个地步再去治疗。

     

    在生活中,这几种营养素可以吃一些,帮助自己改善一下,提前预防一下。

     

    叶酸和维生素B12,这两种营养素跟老年痴呆有着很大的关系,正是因为这两种的缺乏,才会导致这种病症。因此,补充这两种营养素,能够比较有效防止老年痴呆的发生。在大豆、鱼或者鱼油中都含有这些,可以选择性的吃一些。


    叶酸也能够帮助预防一些心血管疾病,可以比较有效地降低患上中风的风险。而且也算还可以提高记忆力,起到助眠的功效。

     

    由于乙酰胆碱的缺乏也会导致老年痴呆出现,而卵磷脂是这种物质的转化原料。在我们平时比价常吃的豆类、蛋黄、芝麻、蘑菇、山药等中卵磷脂的含量都不少,而且这些也都还是天然的食物,对身体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葡萄籽OPC被发现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功效很强大,帮助过很多病人恢复健康。


    虾青素算是比较新的一种营养素,它的抗氧化作用甚至比维生素E还要高。

     

    鱼油OMEGA3和虾青素一样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它还可以帮助身体清理一些油脂,对于心血管的作用也很大。

     

    大家也不必专门去买一些营养素来用,像是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很多食物的功效也是很大的。大家可以多多挑选一下,相互搭配合理同样可以起到不小的功效。当然,身体上的锻炼也是不可或缺的。虽然可以通过外界的力量来达到一些效果,但都比比不上自身素质的强大。

  • 虽然马齿笕在农村甚至城市绿地随处可见,平常的不能再平常了,但不得不说,马齿笕确实是一个好东西呢!

     

    马齿苋正确的处理方法

     

    中国药典中,对于马齿苋的炮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残根和杂质,洗净,切段后进行干燥,可以略蒸或烫后晒干或炕干。

     

     

    中药对含水量的控制比较严格,这一方面是为了干燥不变质,利于保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便于运输。所以一般含水量不得过9.0%,也就是说要充分的晒干。

     

    注意:马齿苋真正有作用的是马齿苋的干燥地上部分,而不是根,所以请把根切掉。

     

    功效

     

    中国药典中对马齿苋的功效是这样描述的:性寒味微酸,归肝、大肠经。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主治痈肿疔疮,湿疹,丹毒,蛇虫咬伤,便血,痔血,崩漏下血等。在农村,夏季被虫子咬了起了包,非常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把新鲜的马齿苋捣碎了敷在患处,消肿止痛,因为马齿苋最善解痈肿热毒。

     

    正确的吃法

     

    从饮食营养均衡的角度说,如果把马齿笕晒干后再吃,营养素会流失比较多,作为蔬菜食用的话,肯定不如鲜用好。但是从清热凉血的功效方面讲,晒干的马齿笕功效更强一些。

     

    晒干的食用方法

     

    晒干作为菜食用,需要浸泡软了之后再使用,比较好的吃法比如就像梅干菜扣肉一样,做成马齿笕干菜扣肉;浸泡后直接炒肉也挺好。如果和其他食材一起做成包子馅,也别有一番风味。喜欢吃马齿苋的人,怎么做都喜欢吃。不喜欢的人勉强的吃,也没啥意思。

     

     

    新鲜食用方法

     

    现在城市菜市场里也有卖鲜马齿苋的,作为蔬菜,吃法就比较多了,可以炒,可以凉拌。只是需要提醒的是,草酸盐的含量比较多,吃之前应该焯水,去掉大部分的草酸盐后再食用。

     

    马齿苋生食、烹食均可,柔软的茎可像菠菜一样烹制。不过如果对它强烈的味道不太习惯的话,就不要用太多。马齿苋茎顶部的叶子很柔软,可以像豆瓣菜一样烹食,可用来做汤或用于做沙司、蛋黄酱和炖菜。马齿苋和碎萝卜或马铃薯泥一起做,也可以和洋葱或番茄一起烹饪,其茎和叶可用醋腌泡食用。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4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爱美的女士,都喜欢用芦荟胶,不但能保湿,还能止痒,而且止痒效果还不错,特别是夏天,有蚊虫叮咬什么的,涂一点就不痒了很神奇,但是对芦荟过敏的案例也非常之多。家住北京的李女士,喜欢花花草草,尤其是喜欢养芦荟,也听说芦荟美容。这一天心血来潮,学着邻居的样子,自己也用小刀割了一块芦荟叶片下来,削了削皮,就放嘴里了,结果没过多久,嘴巴就肿成了香肠。很明显,这是过敏了,那为什么芦荟胶能止痒,而芦荟却能让人过敏呢?

     

    芦荟引起过敏的原因

     

    芦荟过敏其实是因为芦荟使用不当造成的。芦荟确实属于过敏原,一般过敏体质的人,碰到芦荟都会产生过敏反应。芦荟的过敏成分来源于芦荟叶皮与芦荟凝胶之间的一种叫做大黄素的物质,大黄素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所以掰开芦荟直接涂抹到身体上,就会有过敏反应。芦荟胶不会引起过敏,原因是去掉了叶皮和大黄素部分,直接保留了半透明的凝胶,一般是不会造成过敏反应的,反而会有止痒消肿的效果。

     

     

    去除大黄素

     

    去皮:新鲜芦荟切下来以后小心点消掉皮层,削干净,然后用清水冲洗一下,留下的肉质就很干净了。这种肉捣烂直接涂脸,一般是没有问题的。有些人会食用芦荟,皮层里的大黄素很苦,难以下咽,把皮削掉再吃,苦味就会消减很多。

     

    芦荟的价值

     

    芦荟除了外用止痒的价值很棒之外,吃芦荟,对于特定人群也有比较好的保健效果。总结几条供大家参考:

     

    1、促进胃溃疡愈合。这主要是归功于芦荟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止痛,促进溃面愈合,所以对于缓解和辅助治疗胃溃疡有一定的效果。

     

    2、预防和缓解便秘。芦荟能促进大肠液的分泌,使肠道自律性蠕动恢复,缓解了便秘。此外,芦荟中的膳食纤维,对于缓解便秘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禁忌 

     

    芦荟虽好,但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吃的。上面讲到,芦荟皮下含有大黄素容易引起人过敏,所以要去皮后,清洗后食用。芦荟偏寒,平常脾胃虚寒的药谨慎食用。一般人群食用,也要控制量,一般一次最多15克,也就是一个叶瓣的大小就可以了。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 爱美的女士,都喜欢用芦荟胶,不但能保湿,还能止痒,而且止痒效果还不错,特别是夏天,有蚊虫叮咬什么的,涂一点就不痒了很神奇,但是对芦荟过敏的案例也非常之多。

     

    家住北京的李女士,喜欢花花草草,尤其是喜欢养芦荟,也听说芦荟美容。这一天心血来潮,学着邻居的样子,自己也用小刀割了一块芦荟叶片下来,削了削皮,就放嘴里了,结果没过多久,嘴巴就肿成了香肠。

     

    很明显,这是过敏了,那为什么芦荟胶能止痒,而芦荟却能让人过敏呢?

     

     

    芦荟引起过敏的原因

     

    芦荟过敏其实是因为芦荟使用不当造成的。芦荟确实属于过敏原,一般过敏体质的人,碰到芦荟都会产生过敏反应。

     

    芦荟的过敏成分来源于芦荟叶皮与芦荟凝胶之间的一种叫做大黄素的物质,大黄素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所以掰开芦荟直接涂抹到身体上,就会有过敏反应。

     

    芦荟胶不会引起过敏,原因是去掉了叶皮和大黄素部分,直接保留了半透明的凝胶,一般是不会造成过敏反应的,反而会有止痒消肿的效果。

     

    芦荟的价值

     

    芦荟除了外用止痒的价值很棒之外,吃芦荟,对于特定人群也有比较好的保健效果。总结几条供大家参考:

     

    1、促进胃溃疡愈合。这主要是归功于芦荟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止痛,促进溃面愈合,所以对于缓解和辅助治疗胃溃疡有一定的效果。

     

    2、预防和缓解便秘。芦荟能促进大肠液的分泌,使肠道自律性蠕动恢复,缓解了便秘。此外,芦荟中的膳食纤维,对于缓解便秘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禁忌

     

    芦荟虽好,但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吃的。上面讲到,芦荟皮下含有大黄素容易引起人过敏,所以要去皮后,清洗后食用。

     

    芦荟偏寒,平常脾胃虚寒的药谨慎食用。一般人群食用,也要控制量,一般一次最多15克,也就是一个叶瓣的大小就可以了。

     

    芦荟可以当成一味中药,对很多疾病有治疗效果,具体食用方法有:生嚼、炒用、打汁饮用、煎汁服用、浸酒饮用、浸蜜服用、冲茶饮用、烘后研粉吞服等。

     

    【不药博士】简介:生命科学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主要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糖尿病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即家族中如有糖尿病患者,其他成员患病的风险也会增加。这是因为遗传基因的变异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

    环境因素也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饮食因素: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容易导致体重增加和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糖尿病。

    2. 运动不足: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3. 精神压力:长期处于精神压力状态下,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4.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主要与以下原因有关:

    1. 饮食不合适:摄入过多的糖、脂肪等高热量食物,导致血糖升高。

    2. 缺乏运动:运动不足导致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进而引起血糖升高。

    3. 药物不合理: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使用不当,导致血糖控制不佳。

    4. 胰岛素绝对缺乏:对于胰岛素绝对缺乏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5. 胰岛素抵抗:对于胰岛素抵抗为主的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口服药物进行降糖治疗。

    血糖升高常见症状包括:口渴、多尿、多饮、体重减轻、乏力等。患者平日要注意血糖的控制,常检查血糖值。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以防感染。饮食上要清淡少盐,多喝茶,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重要作用。同时,适当进行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 孕妇出现尿糖,并不能直接判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血糖升高引起的一系列代谢紊乱疾病,其主要原因与血糖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激素失衡有关。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受阻时,血糖水平就会升高,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庞大,患病率高达10.4%,其后果严重,包括寿命缩短、心血管疾病、残疾和失明等。

    孕妇出现尿糖的情况较为复杂。一方面,妊娠期糖尿病会导致血糖升高,当血糖达到一定水平时,尿液中会出现尿糖。另一方面,孕妇在妊娠期间,肾脏对葡萄糖的过滤能力会下降,导致肾糖阈降低,即使在血糖水平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也可能出现尿糖。

    因此,孕妇出现尿糖并不能直接判断为糖尿病。需要结合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对于孕妇来说,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是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要措施。孕妇应保持均衡饮食,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同时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避免血糖过高。此外,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健康都有一定影响。孕妇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容易并发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多、早产、胎儿发育异常等问题。胎儿则可能出现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

    如果孕妇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应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必要时接受药物治疗。同时,孕妇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确保母婴健康。

    总之,孕妇出现尿糖不能直接判断为糖尿病,需要结合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孕妇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保障母婴健康。

  • 高血压与高血糖是两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们之间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么,高血压是否会引起高血糖呢?本文将为您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高血压本身并不会直接引起高血糖。然而,高血压患者由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更容易出现高血糖的情况。

    造成高血糖的原因有很多,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原因:

    1. 饮酒:酒精会减少饮食摄入,增加饱腹感,但酒精的吸收和代谢较快,不能长时间维持血糖水平,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2. 压力过大:长期的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会导致体内环境紊乱,进而影响血糖水平。

    3. 肥胖:过多的饮食会导致肥胖,进而引发高血糖。

    4. 缺乏运动:运动量减少会影响胰岛素的发挥,导致血糖升高。

    5. 药物因素:部分药物,如激素类药物、利尿剂、抗癌药等,也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针对高血糖患者,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控制饮食:定时、定量的清淡饮食,减少主食摄入量,搭配蔬菜一起食用。

    2. 合理运动:饭后进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3. 定期监测: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降糖药物。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戒烟限酒。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血糖忽高忽低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困扰。血糖波动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饮食不当、缺乏锻炼、用药不当、胰岛素抵抗、情绪因素、不规律生活等。

    首先,饮食不当是导致血糖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此外,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措施。

    其次,缺乏锻炼会影响血糖水平。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步行、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

    用药不当也是导致血糖波动的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要随意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同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反映。

    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胰岛素抵抗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减弱,从而使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胰岛素抵抗。

    情绪因素也会影响血糖水平。情绪波动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增加肾上腺素分泌,从而使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应学会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不规律的生活也会导致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总之,糖尿病患者要注重饮食、锻炼、用药、情绪和生活规律等方面,以控制血糖波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糖代谢紊乱,也被称为糖尿病前期,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它主要表现为体内胰岛素的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糖代谢紊乱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年龄、体重等因素。其中,遗传因素是导致糖代谢紊乱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精神压力等也会诱发糖代谢紊乱。

    糖代谢紊乱可分为两大类:血糖升高和血糖降低。血糖升高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血糖降低则表现为头晕、乏力、出汗、心慌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昏迷、抽搐等严重并发症。

    针对糖代谢紊乱的治疗,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等方面。在饮食方面,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在运动方面,患者应坚持规律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在药物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等。

    此外,糖代谢紊乱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定期监测血糖,了解病情变化。

    2.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3. 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4. 积极参加健康教育活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5. 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肝肾功能和血糖水平。

  • 孕晚期餐后血糖升高是孕期常见问题,对母婴健康影响较大。本文将针对孕晚期餐后血糖升高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讲解。

    一、孕晚期餐后血糖升高的原因

    1. 孕激素影响:孕晚期,孕激素水平升高,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导致血糖升高。

    2. 胎盘分泌物质:胎盘分泌的物质会增加母体对糖的吸收,导致血糖升高。

    3. 胎儿生长发育:孕晚期胎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大量能量,导致血糖升高。

    二、孕晚期餐后血糖升高的危害

    1. 增加妊娠期糖尿病风险:餐后血糖升高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前兆,容易发展为妊娠期糖尿病。

    2. 影响胎儿发育:血糖升高会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如胎儿发育迟缓、巨大儿等。

    3. 增加分娩风险:血糖升高会增加分娩风险,如剖宫产、产后出血等。

    三、孕晚期餐后血糖升高的防治措施

    1. 严格控制饮食:减少食物中糖分的摄入量,多吃蔬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 增加运动:适当进行运动,如孕妇瑜伽、散步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控制餐后血糖。

    3. 注射胰岛素:在医生指导下,必要时可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

    4.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四、孕晚期餐后血糖升高的饮食建议

    1. 控制热量摄入:根据孕周和体重增长情况,合理控制热量摄入。

    2. 多吃蔬菜:多吃蔬菜,如绿叶蔬菜、根茎类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控制血糖。

    3. 选择低血糖指数食物:选择低血糖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等,有助于控制血糖。

    4.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鸡蛋等,有助于控制血糖。

    5. 限制糖分摄入:限制糖分摄入,如糖果、甜饮料等,避免血糖升高。

    五、孕晚期餐后血糖升高的注意事项

    1. 定期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血糖水平变化。

    2. 遵医嘱: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

    3.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作息等。

    4. 关注胎儿发育:定期进行产检,关注胎儿发育情况。

  • 孕期血糖升高是许多准妈妈都会遇到的问题。面对血糖偏高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血糖升高的原因。孕期血糖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孕妇胰岛功能储备不足:孕期胰岛功能储备不足,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引起血糖升高。
    • 胎儿因素:胎儿在发育过程中,会不断吸收母体的营养,导致孕妇血糖升高。
    • 遗传因素:有家族史的孕妇更容易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

    那么,针对孕期血糖偏高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呢?以下是一些治疗方法:

    1. 饮食控制:合理膳食是控制血糖的关键。孕妇应避免摄入过多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

    2. 适量运动:运动可以促进糖代谢,有助于降低血糖。孕妇可以选择散步、孕妇瑜伽等舒缓的运动方式。

    3. 定期监测血糖:孕妇应定期监测血糖,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4. 使用胰岛素:在必要时,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给予胰岛素治疗。

    5. 营养补充:孕妇应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避免因营养不良而导致血糖升高。

    此外,孕妇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控制血糖:

    •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
    • 保持良好的心态
    • 定期产检

    总之,孕期血糖偏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采取合理的措施,就能有效地控制血糖,保障母婴健康。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许多糖尿病患者都面临着如何控制血糖的难题。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管理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本文将为您一一揭晓。

    一、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

    1. 控制总热量摄入

    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非常重要,过重或过轻都会影响血糖控制。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总热量摄入。

    2. 碳水化合物控制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但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豆类等。

    3. 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

    蛋白质和脂肪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糖尿病患者需要适量摄入。建议选择优质蛋白质,如鱼、肉、蛋、奶等,以及健康的脂肪,如橄榄油、鱼油等。

    4. 充足的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糖和胆固醇水平,糖尿病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

    5. 饮食定时定量

    糖尿病患者需要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引起血糖波动。

    二、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禁忌

    1. 禁食糖分高的食物

    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食用糖分高的食物,如糖果、甜点、含糖饮料等。

    2. 禁食高脂肪食物

    高脂肪食物容易导致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食用。

    3. 禁食高盐食物

    高盐食物容易导致血压升高,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食用。

    4. 禁食辛辣刺激食物

    辛辣刺激食物容易刺激胃肠道,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食用。

    三、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建议

    1. 多吃蔬菜和水果

    蔬菜和水果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降低血糖和胆固醇水平,糖尿病患者应多吃。

    2. 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

    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可以减缓血糖上升速度,有助于控制血糖。

    3. 食用粗粮和全谷物

    粗粮和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和营养素,有助于控制血糖。

    4. 控制主食摄入量

    糖尿病患者应控制主食摄入量,避免血糖升高。

    5. 注意饮食搭配

    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饮食搭配,保证营养均衡。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