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风后遗症:伤脑、恐半身不遂尿失禁

中风后遗症:伤脑、恐半身不遂尿失禁
发表人:罗萍艳

中风的危险大家都知道,需要及时治疗和康复,但你知道除了导致死亡和瘫痪之外,中风还会有什么其他症状?

 

 

麻痹

 

麻痹或者肌肉不能运动是中风后最常见的障碍之一,通常发生在身体的一侧,影响到脸、一只手、一条腿或者整个半身,这种情况称为偏瘫,也称为半身不遂,患者因日常活动如穿衣服、吃饭或走路变得困难,而饱受痛苦,此外,如果伤及小脑,还可能导致运动失调,产生行走、平衡和姿势问题。

 

感知障碍

 

有些中风病人感觉不到温度,疼痛,甚至不能分辨手上握着什么东西,但有些病人仍然能感觉到疼痛,麻木,四肢无力,身体某个部位也会感觉到异常等等。中风也会影响控制排尿的能力,导致尿失禁,使病人不知道需要排尿,或不能控制膀胱肌肉,导致便秘,肠胃不受控制。

 

言语障碍

 

根据神经病学和中风研究所的资料,1/4的中风患者会经历语言障碍,损害大脑的语言中枢,影响交流能力,如果伤及大脑的布洛克区会导致表达性失语症,那么患者就不能将文字在脑中形成正确流畅的句子,用书写或口语表达思想;如果伤及大脑的韦尼克区会导致接受性失语症,那么就不能理解书写的文字或其他人说的话。

 

 

记忆减退,思维能力减弱

 

中风可损害大脑中某些控制思维、记忆和学习的区域,病人可能会记忆丧失,思维困难,也可能会失去作出决定、计划、判断、学习、理解抽象概念以及进行更复杂的精神活动等能力。

 

情感问题

 

中风病人可能因中风而产生焦虑、恐惧、悲伤、愤怒等情绪,这是由于中风导致生理学上对生理心理功能的自然反应丧失,但病人可能无法控制情绪,进而发展为忧郁症,这是中风所致的最常见的情绪障碍,其症状和征兆包括体重猛增或暴减,疲劳,易怒,或有自杀念头,还可能感到家庭负担过重。

 

改变行为

 

你的问题可能会导致行为改变,变得不善于社交,不愿意与其他人,包括家人、朋友、同事或朋友圈中的任何人进行交流,而且家务和起居都需要别人来照顾;关于病人可能面临的情绪压力,

 

中风可影响大脑并导致疾病,如果在中风后存活下来,仍需面对疼痛、麻木、虚弱、说话、饮食等问题,因此,预防、护理和康复至关重要,不可马虎。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脑卒中每年夺去1万2千人的宝贵生命。

     

     

    脑卒中是全民极为关注的重大疾病之一,分为“出血性卒中”(17%)和“缺血性卒中”(83%)两种。据国内死亡原因统计,脑血管病是国内死亡原因中10大死亡原因中的第4位,共夺去11846条生命,平均每44分钟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

     

    而且国人对脑卒中的恐惧更多的是癌症,除了高致死率外,最大的担忧是卒中所致的失能问题,根据卒中登记数据库,首次卒中一个月、三个月、55.58%、51.72%的首次卒中患者在卒中后的失能比例分别为61.2%、3个月、51.72%,可见脑卒中对身体功能的严重损害程度。

    什么是小中风?

    无论你是糖尿病、心脏病患者还是小中风(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一定要做好预防中风的工作。这些“小中风”中,脑部小血管阻塞,发生的时间很短,大约只有5到20分钟,24小时内就能恢复,不会对身体造成永久性的神经损伤,当时间一过身体就会恢复正常。

     

    与之相比,另一种更轻微的中风称为“小洞性脑梗死”,是发生在大脑末尾稍小血管的栓塞,因为会留下直径小于1.5公分的小孔,称为小洞性脑梗死。

    脑卒中的5个主要症状不可忽视。

    上面提到的这两种类型的小中风,虽然症状会很快消失,但它是更严重脑卒中的先兆,医生估计再发中风的机率是一般人的4-5倍,因此必须要小心。

     

    调查结果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11.6%的人怀疑有过小中风,40-64岁的人群中,3.41%的人怀疑有过小中风,但竟然有37%的人未作进一步检查。

     

    将近70%的人没有进行体重控制,这表明国人并不重视小中风的威胁。

    并且有以下5个迹象需要注意脑中风:

    经常打哈欠:

    这项研究表明,80%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在发病前5-10天内经常打哈欠。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时,脑管腔变窄,脑缺血缺氧加重,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刺激呼吸中枢,不断打哈欠,是中风预警的重要信号。

    流口水、失语:

    突如其来的,不可控制的流口水,口齿不清,失语,或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情况,都可能是中风的征兆。

    单眼或双眼视线模糊或暂时失明:

    短暂的视觉障碍,或视野缺失,有时单眼暂时性的视觉模糊,复视,或因视网膜暂时性缺血,造成突然间的眼间黑眼圈,看不见东西,但过了一会儿又能看到东西,被认为是脑卒中最早的警报信号。

    单侧手脚麻木或无力:

    突然间感觉单侧手或脚无力或麻木,瘫软完全不动,即为中风症状。

    未知原因引起的头痛,眩晕:

    由于脑部血管破裂出血或阻塞而压迫脑神经,造成头痛或眩晕,或失去平衡感和身体协调,导致走路偏斜或跌倒,也可能是中风的症状。

     

     

    如今,医疗团体普遍认为,应将小中风与脑卒中同等对待,而不应分开。对于小卒中患者,应立即送医急诊,并留院一至两天,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以及心脏辅助检查,以查明卒中原因和危险因素,防止小卒中复发或加重,以便尽早对症治疗。

  • 人们普遍认为“小中风”只是暂时的脑缺血,当症状出现时,大概休息5分钟就会好,忙着工作的人继续工作,老了的人觉得睡一觉就会好,也不会特别在意。即使是小中风也没有任何症状,直到跌倒的那一刻,即使救了一命,对大脑也有一定的损伤。

     

     

    究竟什么是小中风?

    中风以缺血性中风为主,约占缺血性中风的70%~80%,即脑部血管出现血栓,阻断血液流经所致的缺血,而一般认知的小中风是“暂时性缺血”,约占缺血性中风的30%,症状可能仅持续5~20分钟,不适的感觉也可在24小时内恢复,因此认为应不会对大脑造成太大损害。但脑是一个非常精细的器官,短暂的缺血会导致脑细胞部分坏死,并且出现症状时,无法确认脑缺血的区域,无法判断是大血管损伤,还是微血管损伤,即使只是短暂的,也不能认为是“小”的损伤。

     

     

    有轻微中风怎么办?

    除单侧手脚酸软,麻木无力,或口齿不清,视物模糊,头痛眩晕等中风症状外,小中风也有可能没有明显的生理症状,但会损害认知功能;因此,有些人反而会开始感觉自己记忆力减退,性格开始变得暴躁易怒,却不知道其实已经引发了“血管性失智症”。尽管小中风与一般人害怕的“出血性脑中风”不同,它不会当场昏倒,也不会死亡,但它却是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中风,其发生率是其他中风的5倍,且症状较轻微,但较其他中风影响手和脚的功能,更有可能在无意识中影响认知功能,导致上文提到的血管性失智症。而导致小中风,其实已经有脑中风的危险因素了,比如肥胖,三高,抽烟喝酒,心血管疾病等等,所以在一年之内,再发生小中风,或者中风的几率达到20%,比平常人多4~5倍;如果自身是高危险因素,大于45岁,应定期进行脑部电脑断层扫描,跟踪自己的身体状况。

     

    如已出现中风等相关症状,立即到医院挂号,请护士安排脑血管科、脑神经外科做电脑断层扫描,把握3个小时的黄金抢救期,后遗症可降至至少仅剩3成左右。要立即就医的症状是单侧、少部分双侧的手脚或面部突然发麻,面容出现面容笑容,无法牵动面部肌肉,造成说话歪斜,突然感觉头不清,听不懂别人说什么,单眼或双眼的视力突然变差,走路时突然出现眩晕,头痛,性格突然变得很暴躁,记忆力减退。

  • 昨天早上一起床就听见救护车在我们小区门口响起,出来打听了才知道:以前每天早上张奶奶都起的早,要去广场遛个弯。可是今天早上已经七点多了,张奶奶还没有起床,家人就感到疑惑,去叫她起床,结果发现张奶奶躺在床上,四肢没有力气,动弹不了。家里人把张奶奶送到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后,医生说张奶奶是急性脑梗,即中风,需要住院进行治疗。

      
    中风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甚至有的人会发生二次、三次中风。情况不严重的话,可能不遗留任何的后遗症,而有的人就没有那么幸运,可能发病一次后就会出现偏瘫、言语含糊、喝水呛咳等症状,有的人就只能躺在床上了。那么,中风后长期卧床的人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中风后长期卧床的人,由于其活动量的减少,有四大并发症极易出现。

     

    1. 深静脉血栓

     

    由于长期躺在床上,血液的循环速度会减慢,有害物质很容易在血管内堆积,形成血栓。该血栓如果出现在下肢,下肢的血液就不能流通,出现下肢肿胀;如果堵塞在肺部,出现肺栓塞,死亡率是很高的,常发生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之间;若发生在脑部,则二次中风就出现了。

     

    因此,对于该并发症,重在预防。可以选择口服抗凝药物或者抗血小板药物,尽量让患者多动弹,不要一个动作保持的时间过长。

      
    2. 褥疮

     

    长期卧床的人,全身的力量压在一个部位,再加上营养状况不佳,很容易发生褥疮。据报道,每年有大约6万人死于褥疮的合并症。因此,家属一定要在护理这方面下功夫,定时给患者翻身,避免长期压着一个部位。若已经发生,轻的要及时消毒、处理,严重的要去正规医院治疗。

     

     

    3. 坠积性肺炎

     

    由于重力的作用,长期卧床,肺部会处于充血、瘀血、水肿的状态,极易发生感染,出现高烧、咳嗽、咳痰。这就需要家属在照顾患者时及时的吸痰、定期的拍背,同时要经常开窗通风,促进空气的流通。

      
    4. 泌尿系感染

     

    长期卧床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的困难、尿潴留等。因此,要保持会阴部干净清爽,多喝水促进尿液的排出。

     

    中风后,特别是长期卧床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做好护理工作,如有不适,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

  • 我们在生活中会常听到脑中风这一名词,并且会发现,脑中风的患者一般都是老年人,脑中风主要是由于大脑内部的血液供应发生堵塞或者血管突然发生破裂而引起的,对于老年人来讲,由于年龄的增大,身体的各项机能呈现下降的趋势,体内的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速度也会慢下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脑中风的风险。那么,脑中风的症状主要有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脑中风的发生呢?

     

    第一、脑中风患者出现的相关症状

    1. 会发生短暂的失明症状,当出现脑中风时,脑内部的血管会出现堵塞,从而导致大脑内部短暂缺氧,使得眼前出现短暂的发黑,或像眼前突然飞过一只蚊子的感觉,有时候还会出现视觉缺损的现象。

     

    2. 有的患者会出现说话口齿不清,喝水或吞咽被呛的情况。

     

    3. 有时会出现头痛的现象,并伴随着呕吐,一般呕吐呈现喷射状,有时甚至会出现咖啡色的呕吐物,这时表明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4. 有的患者还会感觉到一侧肢体或面部有异样的感觉。

     

    最常见的脑中风现象是口角流口水,喝粥时会有粥从口角流出。

    第二、正确预防脑中风

    1. 当步入一定的年龄时,就需要及时察觉身体的微妙变化,对于患过脑中风的患者来讲,每月复诊一次,有效的避免脑中风的复发;对于没有经历过脑中风的患者来讲,最好每半年到一年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对血压、血糖、血脂等进行详细的检查,在发生异常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在日常生活中,有效的进行适当的运动,使自己放松,同时锻炼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有效的抵抗病毒的入侵。

     

    3. 当体内的血糖、血压等出现问题时,要注意日常的饮食习惯,有效的进行控制,预防其引发其他的病症。

     

    4. 注意天气的变化,防止因天气的变化造成血管的收缩或使血管内部的血液浓度发生变化,引发血栓的形成。

     

    5. 平时还要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因情绪紧张造成脑部血液循环堵塞,引发脑中风疾病。

     

     

    了解了上面的相关知识后,大家一定对脑中风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身体出现问题时,我们要及时的判断脑中风的症状,并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生活及饮食习惯,从根源上避免脑中风的发生。

  • 我们经常会谈“中风”色变,因为它会导致患者严重偏瘫,甚至猝死。殊不知,“隐形”的中风更加可怕,因为它起病更隐匿,发生更广泛,当我们发现它时,大脑可能已经遭受了一段时间的损伤,更有甚者会有记忆衰退、平衡困难、情绪病态等诸多严重问题。它就像热带雨林中伺机而动的“毒蛇”一样,潜伏已久,突然击倒我们于无形!

     

    一、四大容易“隐身中风”的人脑部位

     

    人的血管在组织学上被分为大、中、小、微和毛细血管5种,血管的管壁又被分为外、中、内三层膜。我们把脑中管径不超过1mm,无内膜,中膜和外膜也很薄的血管称为脑的小、微血管。

     

     

    “中风”指脑缺血或脑出血,而“隐身中风”其实就是人脑小微血管的损伤出血。脑微出血会引起含铁血黄素的沉积,所以我们形象地把它比作脑子“生锈”了。其中最易“生锈”的部位有以下四个:

     

    1.“司令部”——端脑

     

    端脑是脑最大的部分,占据了颅腔的大部分区域。我们常说的大脑半球就是它的组成部分。它也是脑最高(gao)级的部位,机体各种重要活动的“司令塔”都分布在这里。端脑微出血虽然一般不会产生临床症状,但是严重时也会造成运动感觉方面的障碍,更会“弹响”中风的“前奏”。

     

     

    2.“中继站”——间脑

     

    间脑上有一个部位叫丘脑,是间脑含小微血管最多的部位。它也是全身各种感觉传导通路的“中继站”,若此处小血管出血,将导致各种运动感觉功能的传导障碍。

     

    3.“平衡器”——小脑

     

    小脑与平衡、运动协调和运动学习有关,广泛的小脑微出血会影响小脑功能,引发平衡困难等问题。

     

    4.“生命中枢”——脑干

     

    脑干也是脑微出血的高发部位,在该处聚集着许多生命活动的反射中枢,如呼吸中枢,此处出血更像是在危险的“悬崖边”试探,一旦发生功能损害,后果不堪设想。

     

    二、“隐身中风”为何不易察觉

     

    小微血管的出血量是极少的,再加上一旦出血,血管平滑肌、血小板、胶原纤维、凝血酶等就会动员起来,在数分钟内完成止血。如果脑微出血没有发生在关键部位,就不会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它被很好地“隐藏”在我们的颅内,连CT都没有足够的分辨率“捕获”它的存在。我们只能通过核磁共振的方法检验出由于出血形成的含铁血黄素的沉积斑块。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中风都表现为偏瘫,“隐形中风”起病隐匿,难以发现,一方面我们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减少这位会“隐身客人”的造访机率,另一方面要按时体检,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已经发生的“隐形中风”对我们身体的侵害。

  • 中风后,尽管身体恢复缓慢,但有时会出现情绪低落或无理取闹。也许是“血管性失智症”

    什么是血管性失智症?

    动脉型失智症是继退化性失智症之后第二大失智原因,约占所有失智症患者的20~30%,发生于脑血管病变之后,如果是严重中风,在康复后1年内有5%的机率转变为失智症,5年内机率上升到25%,算是蛮高了。

     

     

    一般而言,小中风,受损的血管比较不会影响认知功能,但复发或发展为小中风的机率会越来越高,所以还是要特别注意;而阻塞小中风的血管,如果恰好位于认知区域,也会引起失智,而一些小中风在出现症状之前并不会有症状,直到出现症状时,可能已经是多次中风,从而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

     

    由于血管性失智症一定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因此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就成了常见病,同时也可能伴有老年人常见的退行性失智症,如阿兹海默症等。但中风后所致的单功能减退,不能说就是“失智症”,如失语症、语言障碍等,一定要有记忆丧失、认知功能障碍才属于失智症。

    血管性失智症和阿兹海默症的区别是什么?

    它是一种退化性疾病,开始发病后认知功能下降,并且病程加快,不仅记忆力减退,人格改变的症状也更加明显。但是血管性失智症是由脑神经损伤引起的,在接受治疗后可得到轻微缓解,再下降,因此又被称为“阶梯退化”。

     

    血管性失智患者性格变化较慢,一开始可能仅仅是反应迟钝、健忘,或有晕眩感觉,在快要中风的时候,或在中风后还能行走的人中,也可能会出现步态不稳、行走迟缓,但也会逐渐合并其他心理问题。

     

    比如无名的哭泣,抗压减低,变得不喜欢接触人群,甚至有忧郁情绪,但有时又会自己开始大笑等重复行为;这些很容易被身边的家人认为是中风、卧床所致的心理问题,其实是失智症的症状。而且在发病较长时间后,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

    怎样预防血管性失智症?

    一旦出现认知功能紊乱,失智患者很难治愈,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脑血管病变,可以像电脑断层、核磁共振一样对其进行筛查;而如果颈动脉出现狭窄,供脑血液流动,也会因脑缺血而导致认知功能紊乱,高血压更是一种高风险的病变群体。

     

    简言之,避免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因素,是防止血管性失智症的方法,如吸烟、饮酒、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等,并且要注意多喝水,如果有家族病史也要尽早筛查。

     

     

    然而,与阿兹海默症相比,血管性失智症只要在早期恢复脑供血,就能阻止一些轻微损伤,并恢复一些认知功能;就像由于颈动脉狭窄而导致的脑缺血一样,可以放入血管支架扩张,减缓脑神经病变。

     

  • 大多数人喝水只是因为感觉口渴才喝水,但事实上,当口渴的感觉产生的时候,身体早已经严重缺水。首先,喝水不足会影响肾功能,导致人体尿量不高,体液少,尿浓黄,废物代谢不能排出体外,长时间积聚下来,尿酸过高,便易发生痛风、肾结石、尿道结石等疾病。

     

     

    而身体的哪些症状是需要补水的警讯呢?下面就是给您带来缺水的10条警讯,快看看自己有没有吧!如果有,就要及时地补水了,以免增加患病的风险。

     

    一、长期抽筋。缺水可引起身体电解质紊乱,导致运动中或运动后持续地肌肉痉挛。

     

    二、便秘。喝水不足,若不及时补充,容易让小便减少,肠道循环水分增多导致便秘。

     

    三、头痛、眩晕。当身体的血量因缺水而减少时,会使血流不能迅速到达头部,这种情况在变换体位时尤其严重,从而导致眩晕。此时及时补水,可使体内血量增加,头晕状况减轻。另外大脑的80%是水。人体缺水时,脑组织细胞也会缺水,细胞会萎缩,从而引起疼痛。与此同时,当脑血流量减少,携带氧的量不足时,大脑血管就会扩张,引起肿胀,炎症,头痛。

     

    四、疲倦、困倦。身体缺水时会从血液中“借”出水分,如果不适当地补充水分,很容易使血液缺氧,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而血液缺氧的现象有嗜睡和疲劳等。

     

    五、口干、口臭。口腔过干也是口臭的原因之一,因为唾液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细菌滋生,没有细菌自然也就没有口臭。假如经常口干舌燥还伴有口臭,建议多喝水。

     

    六、脑卒中。如喝水太浓血液过浓,容易脑卒中。

     

    七、皮肤松弛。年龄越大,人体可自然保留的水分也会慢慢减少,所以平时应多喝水,而且身体缺水时,皮肤不仅会干燥,蒸散功能也会降低,因此有些人还会出现脸红的情况。

     

     

    八、泌尿系疾病。喝不够水,容易患上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等泌尿系感染疾病,尤其是女性尿道较短,泌尿系感染的几率较高,常见的急性膀胱炎发生。

     

    九、记忆力减退、焦虑问题。最新研究发现,只要体重下降0.72%,就会影响记忆力和情绪。如果平时感觉事情总是记不住,或者总是感到烦躁不安,那可能是喝水太少了。

     

    当出现以上几种症状时,就要及时的给身体补水了,以免引发中风或者痛风等相关疾病。

     

  • 大多数人一生中都喝过“酒”,喝过酒的人也几乎都“醉过”,喝醉酒的人可能会呼呼大睡,可能会走路不稳、摇摇晃晃,也有可能会胡言乱语、乱发酒疯。近日,在急诊上就遇到这么一位饮酒后的男子。看到该男子时,只见该男子躁动不安,问他话也毫无反应。

     

     

    通过仔细询问家属后得知,该男子3天前与人一块儿饮酒(3人喝了2斤白酒)之后,就出现了精神的异常,饮酒后出现了躁动不安、沉默寡言,对他人的话没有任何反应,也不吃东西,呕吐了好几次,但是可以正常的行走,也没有大小便失禁,家人都以为他喝醉了,酒醒了自然就好了,就没有再理会,但是最近两小时变得更加严重了。通过再次询问既往史,原来该男子有3年的饮酒史,一般每天喝白酒2~5两,没有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的病史。

     

    医生让该男子化验了血中的丙酮酸和维生素B1。化验结果显示:血中丙酮酸含量明显增高,维生素B1浓度降低。这更加坚定了医生对此人所患疾病的诊断。医生根据该男子长期大量饮酒史、典型的临床症状(精神异常)及化验结果诊断为——韦尼克脑病(WE)。

     

    这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它可以导致脑部出现不可逆性的局灶性出血、坏死,患者就会发生昏迷、休克及心血管功能衰竭等严重不良后果。那么,饮酒是如何导致韦尼克脑病发生的呢?小编就带大家来具体了解一下此种疾病。

     

     

    该男子有长期大量饮酒史,导致该男子慢性酒精中毒,此为成人发病最常见的原因。慢性酒精中毒又可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及黏膜的病变,导致胃肠吸收不良,从而导致维生素B1的吸收和储存不足。

     

    维生素B1的缺乏,又可影响能量——ATP的产生,造成代谢障碍,从而引起脑组织的乳酸堆积和酸中毒,干扰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摄取,进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最终引发了韦尼克脑病。由于韦尼克脑病早期缺乏典型的“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精神和意识障碍”临床三联征,所以很容易被误诊、漏诊。

     

    患有韦尼克脑病的病人在平时的生活中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一定要尽早接受治疗,及早补充维生素B1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二、严格限制饮酒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方法,停止接触一切酒精类食品、饮料。

     

    三、在饮食方面,多吃蔬菜、水果等高纤维食物,多吃大豆、牛奶等高蛋白质食品。

     

    四、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预后和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贵在坚持。

  • 说到中风后遗症,一般人都会想到肢体不协调、半身不遂等等,实际上,中风最经常受伤的部位,虽然确实是大脑的运动区域,但是当受伤的部位不同时,还有很多其它的症状可能会被忽视。

    中风的症状

    脑中风可分为脑部、小脑、脑干,而脑部又可分为额叶、顶叶、枕叶等部分。额头是指额头的位置。如果受损,不仅可能导致偏瘫和肢体不协调,还可能影响推理、组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导致情绪不稳定。头部的叶子是头顶的脑部部分,主要负责处理疼痛,神经感觉,所以这边受伤的人可能无法辨别冷热,变得迟钝。后脑勺枕叶则会影响视力,可能是看不清,也可能是视野变窄,顶叶则与记忆、视觉有关,会出现记忆混乱的情况。

     

    而小脑则是平衡感的器官,负责肌肉的运动能力,如果受到损害,就会感觉头晕、头痛、恶心和呕吐,全身肌肉无力等;脑干则是负责生命的中心,较少发生中风,但发生后会引起全身麻痹或意识混乱。临床表现为额叶受损,半侧偏瘫,半侧肢体不协调。由于脸部麻痹,导致说话不够清晰。

     

     

    发生吞咽障碍思考,组织,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表现性失语心情不稳定,容易发怒,或者心情不好,整个身体有蚂蚁爬的感觉。丧失了方向感不能书写或计算。也许会失去空间感,走着走着就会碰到东西,或者拿不到身边的东西。前额叶的损伤会影响视力,可能是看不清,也可能是视野变窄。看不见事物的真面目。有幻视,复视的症状。眼肌不能转动。额叶损伤记忆障碍,失忆。感情不稳定,易怒。

     

     

    合并癫痫或失语的可能。容易被分散注意力小脑伤后眩晕,头痛令人作呕整个身体的肌肉都没有力量,不能进行运动,甚至走路都不稳。脑干受损全身麻痹面部神经瘫痪,说话不清,口水不流。知觉混乱脑中风后遗症很多,需要注意的是,脑中风后遗症很多样,影响的层面也很广泛,不仅表现为明显的肢体障碍,还有情绪障碍、认知障碍等问题,甚至有吞咽、视力、知觉、失语、失忆等症状。例如中风患者因冷热疼痛而失去感觉,可能是被蜜蜂叮了,或者烫伤,自己不知道,也不表达,就会发展为蜂窝组织炎。而且中风后的康复,也不仅仅是肢体的康复,主要是通过运动锻炼,刺激大脑激活,虽然死亡的脑细胞无法修复,但能使暂时受损的脑细胞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这对吞咽、情绪、认知等功能也有很大的帮助。

     

    假如缺乏恢复能力,不仅不能行走,甚至认知功能也会慢慢失调,最终导致失忆,丧失智力。因此在中风后,一定要把握好黄金调理的3个月,以将后遗症降到最低。不然也许隔几个月,随着大脑的退化,原本没有的症状就会慢慢出现,不管对患者和照顾者来说都是巨大的身心负担。

     

  • 导语:

     

    脑梗,即为脑部血液供给出现异常,致使脑部组织血氧不足,大量脑细胞变性衰竭,最终导致脑组织缺血而死亡。

     

    事发当天,家人早已熟睡,但林先生却转辗反侧,难以入睡,躺在床上仿佛天地在旋转一般,本想起身吃些降压药,不料在站起来时突然晕倒在地。

     

    旁边的妻子被惊醒,发现林先生已躺在地下,于是她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将林先生送往医院抢救。

     

    检查报告显示,林先生脑部大面积血管堵塞,确诊为脑梗。幸亏送医及时,林先生才捡了一条命,虽然脱离生命危险,但却半身瘫痪。

     

     

    据了解,林先生患有家族性高血压,虽然正值中年,但高血压却如老年人一般"喜怒无常",他非常喜欢吸烟喝酒,吸烟长达20年,每次吃过饭后,都习惯性点一根"饭后烟"。

     

    事发当天,林先生吃完饭后,与几个朋友约好去一起打游戏,好好放松一下,打游戏期间,吸了不少烟。

     

    医生直言:饭后抽烟的习惯是导致脑梗的"罪魁祸首"


    饭后吸烟对血管的伤害远远大于平时抽烟,这个比例为1:10。

     

    饭后,肠胃里堆积着许多食物,大量的血液需要流回肠胃以消化食物,血液循环也随之加快,人体比平时更加"兴奋",肾上腺素增多从而刺激血液。

     

    香烟中具有大量的有害物质,饭后吸烟,这类物质会溶于血液中,从而引发血脂浓度上升,管腔缩小,血液粘稠度增加,血管内壁变厚,最终导致血管堵塞。

     

     

    此外,香烟中的一氧化碳和尼古丁,会随着血液的流动而损伤血管内膜,使之血管内膜脱落,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率增加,诱发脑梗。

     

    脑梗来临前,身体发出4个信号

     

    第1个:视力急剧下降

     

    当脑血管堵塞时,视力会在短时间内下降,这不是老花眼,而是脑梗来临前发出的"信号灯"。

     

    大脑神经与视神经相互相同,当脑部血管堵塞时,脑部就会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眼睛周围的毛细血管会因缺氧缺血而收缩,从而致使视力下降。

     

    若脑部血管长期堵塞,得不到缓解,位于眼部周围的静脉就容易坏死,常见症状于眼前发黑,甚至导致双目失明。

     

     

    第2个:哈欠增多

     

    当脑部血管堵塞时,大脑会因为缺氧,即使在睡眠充足的情况下,也会不断的打哈欠。

     

    出现这种症状,多半于血压升高,导致血管中斑块脱落而出现的血管堵塞。

     

    这会致使血液输送异常,大脑会因为血液不足,通过不断打哈欠,来扩张肺部获取更多的氧气。

     

     

     

    第3个:扑克脸

     

    当脸部出僵硬无法轻松摆出微笑与悲伤等表情时,这种症状就被称为"扑克脸"。

     

    因为,当血液流动出现阻碍时,脑部血管将受到影响,大脑会因为缺血、缺氧而逐渐减弱对面部肌肉神经"控制",最终导致"扑克脸"表情单一的症状。

     

    第4个:腿脚淤肿

     

    腿脚是人体组成部分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因此其获得的氧气与新鲜血液也会相对较少。

     

    当血管出现堵塞,手脚会因为血管堵塞而没有得到足够的血液滋养,由此引发腿脚淤肿的情况。

     

    腿脚淤肿,也是脑梗来临前常见症状之一。

     

     

      

    血管顺畅,远离脑梗,坚持做2件事

     

    第1件:多喝水

     

    水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人体80%都是水分子,多喝水可以促进稀释血液,减少淤堵。

     

    预防血管堵塞,同时可以在水中加入菊花茶,预防效果更佳。

     

    第2件:均衡饮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鱼大肉早已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食物,虽然好吃,但这不均衡的饮食正在损害着血管,导致血液粘稠度升高,油脂含量增加,侵害人体健康。

     

    因此为了守护你的健康,需要常吃鲜果蔬菜,摄入适量矿物质与维生素,远离脑梗。

     

    小知识:熬夜的伤害


    熬夜虽然很爽,但却是要付出损伤血管的代价,因为当熬夜时,肾上腺素会直线上升,这种物质会融入到血液当中,让人处于兴奋状态。

     

    并且这种物质还会损伤血管,增加血管压力,导致血管硬化,血压升高。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