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生姜的那些奇妙的好处,你究竟知道多少?

生姜的那些奇妙的好处,你究竟知道多少?
发表人:金兰中医

导读:只要提到生姜这个词,我想大家都比较熟悉。尤其是一些关于生姜的谚语,更是让人们觉得生姜是一个重量级的食药两用的佳品。那么,生姜究竟有些什么用?应该怎么用?今日我们且看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黄涛老师如何解说!

 

在中国人的厨房里,姜与葱和蒜并称为“三大佐料”。姜原产于中国,可一种二收,早秋收嫩姜,深秋收老姜。姜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调味品,同时也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新鲜的时候,称为生姜,可直接入药,也可以压出姜汁来使用;经过炮制的,称为干姜。同时,姜还是炮制学上的一味重要原材料,许多中药需要进行姜制来缓解原药的毒副作用。

 

 

生姜为“呕家圣药”,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症。桂枝汤中,共有5味药,桂枝、芍药与生姜、大枣两大对药,均可调和营卫,甘草和诸药。除生姜外,其他药物医院药房中均有售,但唯独没有生姜。

 

其实生姜是非常重要的一味治疗外感风寒的药物,对于风寒型的外感,单纯的姜汤便可起到发汗解表的作用。现在有种中西合璧的饮料姜汁可乐,最为流行,便是将中药的生姜与西方的可乐结合到一起,替代了传统的姜糖水。

 

《金匮要略》中便有生姜半夏汤,半夏、生姜汁均善止呕,合用益佳,并有开胃和中之功。曾有一个患者的婆母,当时年近九旬,因病住院日久,饮食不下,吃什么吐什么。求诊于我,便用了这个方子。果然能稍进饮食,虽然一个月后,老人不免还是驾鹤西游,但也使儿女辈为之心安。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生姜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血管运动中枢及交感神经的反射性兴奋,促进血液循环,振奋胃功能,达到健胃、止痛、发汗、解热的作用。生姜能增强胃液的分泌和肠壁的蠕动,从而帮助消化;生姜中的姜烯、姜酮还有明显的止呕吐作用。因此,临床上许多胃不和,呕不止的病人,用上生姜后,疗效都较好。还有一些患晕动病的人,出门坐车船飞机之前,以生姜捣烂敷于脐中,也能起到止呕作用。

 

生姜可解鱼蟹之毒,我当年在医院急诊实习时便遇到一例患者,他因图便宜买来不新鲜的螃蟹,食后腹泻腹痛。带诊的两位老师,一位要给予大输液,抗菌止泻;一位则反对,给病人紫苏、生姜煎汤服用。结果病人采用后者。留观期间,眼见他服汤药后不久,痛泻即止。从而坚定了我学习中医的信念。

 

从此之后,每次吃螃蟹的时候,必将生姜切成细丝,与醋一起食用,以防中毒。《红楼梦》里薛宝钗的诗“螃蟹詠”最为形象地对中国人吃蟹配姜的情景进行描述,“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冷积定须姜。”从中医的角度,蟹为大寒之品,需要姜的温热之性来中和,食后才不易致病。

 

在中药炮制学中,姜炙法就是取生姜的这些特性,用姜汁这一辅料对药物进行炮制,来增强药物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作用,并降低其毒副作用。比如竹茹生用长于清热化痰,姜炙后可增强其降逆止呕的功效;半夏味辛辣,对咽喉有刺激性,通过姜炙可消除其刺激咽喉的副作用,并能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黄连姜炙后可缓和其过于苦寒之性,并善治胃热呕吐。

 

除此之外,生姜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功效,可能很多人并不太清楚,那就是生姜具有显著抑制皮肤真菌和杀死阴道滴虫的功效,可治疗各种痈肿疮毒。外用有刺激性,对于局部脱发有显效作用,可治疗斑秃等脱发性疾病。

 

 

民间有一说法:“午后食姜,如食砒霜!”因此有说法,生姜不宜在夜间食用,其姜酚刺激肠道蠕动白天可以增强脾胃作用,夜晚可能成了影响睡眠伤及肠道的一大问题。这一说法经某些节目等科普途径传播开来后,一时间甚嚣尘上,有些观众晚上做菜都不敢再放姜佐味。就我个人而言,这种说法太过绝对。一则,普通菜肴中,以姜丝为佐调味,并不等同于吃姜;二来,对于有病的人来说,什么时候吃姜都是可以的。

 

曾治疗过一位退伍军人,他年届六旬,形体瘦高。因长年患有胃病,经常半夜胃痛,需要嚼生姜才能缓解。这是由于胃寒水饮停滞,因此,便以理中丸为主药,或让他购买姜糖,时时服用。几个月后,他半夜胃痛,需吃姜缓解的毛病才得以解决。因此,对于确有虚寒的人来说,晚上吃姜不成问题。

 

但内有积热或阴虚的人,任何时候都不宜食姜。我曾遇到两位病人,一例是头晕,西医诊断为颈椎病;一例是口眼歪斜,西医诊断为面神经麻痹。但细究其原因,两位病人都是阴虚有内热的体质,而且也都有过因食姜糖的病史。在对他们进行细心诊察后,我认为其实是因为食姜,引发体内虚风上扰。因此,在治疗时,摒弃传统的治疗方法,不去治疗颈椎病或面瘫,而重在滋水涵木熄风,很快使病人恢复了健康。

本内容由署名作者发布,作者对本内容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涉侵权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