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药对防治手足口病有奇效?

中药对防治手足口病有奇效?
发表人:儿科科普

手足口病多发于孩子这类的易感人群,多发季节为春夏季节,大家一般治疗疾病都靠西药来求康复。

 

你试过中药么,中药在中国好歹也传承了几千年,自然有它所存在的价值。其实中药比西药的效果要好,尤其对于手足口病类的,有很大的帮组。


学龄前儿童为易感人群


“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成人大多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入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因此在流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应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下患儿多见。

 


治疗以清泄心火为主


中医认为手足口病乃由湿热疫毒感染所致,治疗上宜清热解毒祛湿,清凉解表,疏散风热,或兼以透疹外出。

 

在发疹初期,患儿仅见少量疱疹,分布稀疏,或伴有表证,病位主要在肺,可以采用疏散风热、透疹外出的方法,佐以清热解毒,使表邪得解,邪有所出,疱疹得消。对于湿重于热者,临床症状除见大量疱疹显现,疱中含有脓液外,还伴有大便稀溏,苔黄腻,脉滑。

 

治疗应以化湿为重点,兼以清热解毒。对于热重于湿者,可见疱疹红,身热不宁,烦躁口渴,大便干甚至便秘、舌红、脉数。治宜清热解毒为主,佐以祛湿。

 

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多发于夏季,暑气通于心,此时心火亢盛,临床症状除见手足肌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外,伴有夜寐不宁、小便赤黄、舌尖红、脉数等症状。因此,清泄心火为主要治疗原则。


本病属于温病的范畴,若毒邪炽盛,或患者素体禀赋不足、素体偏亢,则在疾病的传变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危重证候。由于前期病程中邪热之毒耗伤阴液,而且口咽部的疱疹影响患者的进食。

 

因此在疾病的后期患者以阴伤脾虚为主,症见疱疹渐消,伴有身热渐退、口渴、纳差、舌红少津、脉细数,治疗宜健脾助运,生津养阴为主。

 

 

另外,还可对患者疱疹采取外用药物进行局部治疗,尤其是当口唇、咽峡部发生疱疹时,患者疼痛拒食,局部外治更显得尤为重要。


喝开水勤洗手是预防关键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并且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比如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日常接触传播、经口感染等,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

 

因此,家长应做好小儿的日常防护工作,衣物应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饭前便后要洗手,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多喝白开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当小孩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时,一定要及时的去就医,并且要预防发散,尽量的呆在家,做好卫生工作,要关注孩子,不可让他乱抓患处,小孩的衣服应穿的尽量宽松。希望以上的经验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李云 主治医师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皮肤科

    不少人都在被脚气骚扰着,甚至是苦不堪言。专家表示,要想彻底将其治愈一定要对症下药,干脚气等用药应以膏剂、药粉为主;用温水洗脚后用风油精涂抹脚部;另外一些偏方也可以治疗脚气,比如用胡萝卜水、盐姜水等泡脚,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一、药膏治疗脚气:

    干脚气,角化脱屑、搔痒、易发生皲裂。用药应以膏剂、药粉为主。由于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先用药粉泡脚软化角质层,杀灭皮屑外真菌,再擦干脚,涂上药膏处理即可。连续泡脚两天,药膏一天四五次,大约3天可治愈。症状完全缓解后,仍应坚持再涂药一周,以免“脚气”死灰复燃。

    二、药物治疗脚气:

    风油精治疗脚气:脚气患者每晚睡前用温水洗足后,擦干,用棉签沾本品少许外搽患处,每天1次,连续3~5天,伴有水泡者先用消毒针将水泡挑破,然后用药棉将流水吸尽,再用棉签沾本品外搽脚气患处,每日1次,症状较重者可同时配合龙胆紫或碘酒外涂,一般3~4次即可治好。

    十滴水治疗脚气:脚气患者先用蒲公英水煎汁足浴后,擦干,以棉签沾本品少许涂搽患处,每日3~4次,伴感染者可用本品浸湿纱布外敷患外,每日2次,连续3~5天。

    三、偏方治疗脚气:

    1、白萝卜治疗:白萝卜半个,切成薄片,放在锅内,然后加适量水,用旺火熬3分钟,再用文火熬5分钟,随后倒入盆中,脚气患者可待降温适度后,反复洗脚,连洗数次即可除去脚气。

    2、盐姜水治疗:水中放适量盐和数片姜,加热至沸,不烫时洗脚,并搓洗数分钟,不仅除脚气,脚还感到轻松,可消除疲劳。

    治疗脚气的药最好只选用一种,而不是多种药交替使用,因为脚气的治疗,并不是药用得越多越好。临床常见有的患者抱怨自己的脚气药治疗效果不好,常常把几种药混着用。事实上,每种脚气药的药效都不一样,多种药物一起用不但不能治好脚气,反而使药效容易混淆,加重脚气症状。

  • 蛤蚧是壁虎科蛤蚧的干燥体,又称大壁虎,它的外形令人细看恐极,但它却是一种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它主要产于广西。蛤蚧的名字来源很有趣,唐代的《新修本草》中记载蛤蚧,有一段这样的描述 “旦暮则鸣,自呼蛤蚧是也”,“旦”指早晨,“暮”指傍晚,大意是说这种动物快接近傍晚时,会自己叫自己的名字。实际上就是说蛤蚧这个动物发出的叫声有“蛤(gě)”这个声音,因此是根据这个动物的叫声而命名的。

     

     

    蛤蚧的药理功效

     

    《本草纲目》中记载,蛤蚧具有“补肺气,益精血,定喘嗽,疗肺痈,消渴,助阳道”之功效。在中药分类中蛤蚧属于肺肾双补,主要是补肾阳,补肺气,止咳平喘。蛤蚧作为补阳药,可壮阳和治疗不孕不育等。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也把其作为一个补阳滋补类的补品服用。

     

    在中医理论中,我们人体的呼吸功能其实是由肺和肾共同调节的,蛤蚧虽能够补肺气,但是一般单独的肺气虚不用蛤蚧,而主要针对由于肾阳虚同时又有肺气虚出现的肾不能纳气造成的久咳虚喘,因肺肾同属水上之源,蛤蚧能使肺、肾皆得所养,从而治疗久咳。如 “人参蛤蚧散”中,人参补肺、蛤蚧补肾,对于肺肾两虚的久咳虚喘就有很好的疗效。那么若为风寒外邪所致咳嗽者(如感冒),或有实热病症者则不宜用。中药用药非常的精准,有最佳的适应症,不应人云亦云盲目服用,因此不可自行随意用药,而应当是在中医师指导下辩证选药。

     

     

    蛤蚧服用方法

     

    中药不仅讲究配伍,也讲究炮制方法,通过配伍和炮制来达到增效减毒的精准疗效。蛤蚧我们一般认为最好是作为丸剂或者散剂来服用,因其质地硬,煎汤效果不好,一般不用来煎水服用。并且蛤蚧属动物药,有腥味,口感不好。食疗可以用来炖肉,也是一味比较好的滋补药。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一些错误的养生观念造成这些滋补类药物的资源匮乏,导致供不应求,进而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伪劣品,如拿壁虎、红瘰疣螈、红点蛤蚧(背部有明显的小圆形红色斑点)等来冒充蛤蚧,还需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参考文献:

    [1] 刘训红,王春根,陈彬.蛤蚧及其伪品的粘度鉴别[J].中药材,1992,15(8):20

    [2] 任仁安.中药鉴定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35.

    [3]邓明鲁.中国动物药资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33.

  • 双手掌心爆皮,其中双手都有一小块硬皮,而且痒 医院看过是湿疹我这个到底是属于什么皮肤病,严重吗?用什么药物最有效?谢谢! 

     

     

    这是一个患者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种疾病。湿疹,就好比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和感冒不一样,湿疹会影响到人的生活。我见过一个湿疹患者,双手皮肤干燥皲裂,瘙痒厉害,平时不敢出门,老担心别人看到他的那双手。 

     

    湿疹的治疗方法很多,内服外敷药物很多,中药西药中成药可以见到很多。市面上,尤其是网络商店里有很多药品都被认为能够治疗湿疹。所以很多湿疹患者,得了疾病首先想到的是买点药抹抹就可以了。当然也有一部分确实是抹抹就好了,更多的是抹不好还加重的现象。这就到医院了,如果到一些小医院或者皮肤科不太强大的医院,结果会发现医生开的药和自己在药店买的药差不多,无非就是一些激素类药物还有一些别的药物。 

     

    所以到我这里看病,我从来不用中成药或者西药外敷给患者,因为能够找到我的基本上都是在别的地方治疗好久,能够用的药都用了一遍,所以我就不再用那些药了。我的办法是中药外敷,也就是今天的中心。方子很简单,3味药,量很小,效果很好。关键是药到处都有,随时都能找到。 

     

    方子组成:苦参5克,马鞭草5克,马齿苋5克。用的时候有技巧,那就是熬药的时候多放水,我的经验是一副药至少两升水。泡二十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熬二十分钟。把药物滤好,放凉了泡手即可。每次泡十分钟,每日两次即可。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马齿苋,酸,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热痢脓血,热淋,带下病,痈肿恶疮,丹毒。马鞭草,性凉, 味微葳, 有凉血、散瘀、通经、清热、解毒、止痒、驱虫、消胀的功效。

     

    三个药一起,可以清热解毒燥湿,具有止痒作用。临床上治疗湿疹效佳!

     

    附: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

  • 作者:全守东

    患上手足口病的孩子要特别注意饮食,不合理的饮食不仅会影响疾病的治疗,而且还可能会让病情加重,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平时的饮食,不应因为吃错东西而耽误病情的恢复。鱼是很有营养的食物,那么,患儿可以喝鱼汤吗?

    患有手足口病的孩子可以适当喝一些鱼爱,鱼含有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都很丰富,吃鱼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但煮鱼汤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加入辛辣的调味料:患儿不可以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辛辣食物不但会上火,还会刺激口腔溃疡,所以煮鱼汤要清淡,用盐调味就可以了。

    2、不要吃生冷的鱼汤:夏天天气炎热,人们会喜欢冷的食物,但是对于患儿来说,生冷的食物不但不利于胃肠道健康,还会刺激溃疡,影响食欲。

    所以家长最好煮一些清淡的草鱼汤给孩子喝。但一定不要吃海鲜、海鱼否则会加重病情。

    除了鱼汤,下面这些汤也很适合患儿。

    1、 赤小豆土茯苓炖排骨

    食材:排骨、土茯苓、陈皮、赤小豆、盐。做法:把赤小豆提前泡半天;土茯苓去皮洗净切块;猪排洗净焯水。将所有材料放入汤煲内,加水大火烧开后,改用慢火煮2个小时,饮用时加盐。

    2、大米蔬菜汤

    配料:土豆、大米、胡萝卜、盐。做法:大米洗净浸泡一个小时,土豆和胡萝卜去皮切小块,把所有材料入锅加水煮20分钟,过滤出汤饮,放适量的盐调味,也可以加入一些牛奶。

    3、萝卜绿豆汤

    材料:白萝卜、绿豆、白糖。做法:把萝卜洗净捣烂用纱布取汁,绿豆放入锅中加水煮到酥烂,倒进入萝卜汁拌匀,用白糖调味服用。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4、冬瓜荷叶瘦肉汤

    食材:瘦肉、冬瓜、鲜荷叶、盐。做法:瘦肉洗净切块;冬瓜洗净连皮切大块;荷叶洗净。在锅里放些水,加入所有食材,煮1个小时食用。

    5、土茯苓草龟汤

    用料:草龟、土茯苓、瘦肉、生姜。做法:把所有食材洗干净,土茯苓、瘦肉、生姜分别切好,然后把所有材料一起放进锅里,炖两个小时食用。

    手足口病患儿的饮食应清淡美味,营养丰富,吃易消化、容易吞咽的流质或者半流质食物。进入疾病恢复期后可逐渐进食糊状食物,或者恢复正常饮食。尽量提供一些孩子感兴趣的食物来提高孩子的食欲。

  • 双手掌心爆皮,其中双手都有一小块硬皮,而且痒 医院看过是湿疹我这个到底是属于什么皮肤病,严重吗?用什么药物最有效?谢谢! 

     

     

    这是一个患者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种疾病。湿疹,就好比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和感冒不一样,湿疹会影响到人的生活。我见过一个湿疹患者,双手皮肤干燥皲裂,瘙痒厉害,平时不敢出门,老担心别人看到他的那双手。

     

    湿疹的治疗方法很多,内服外敷药物很多,中药西药中成药可以见到很多。市面上,尤其是网络商店里有很多药品都被认为能够治疗湿疹。所以很多湿疹患者,得了疾病首先想到的是买点药抹抹就可以了。当然也有一部分确实是抹抹就好了,更多的是抹不好还加重的现象。这就到医院了,如果到一些小医院或者皮肤科不太强大的医院,结果会发现医生开的药和自己在药店买的药差不多,无非就是一些激素类药物还有一些别的药物。 

     

     

    所以到我这里看病,我从来不用中成药或者西药外敷给患者,因为能够找到我的基本上都是在别的地方治疗好久,能够用的药都用了一遍,所以我就不再用那些药了。我的办法是中药外敷,也就是今天的中心。方子很简单,3味药,量很小,效果很好。关键是药到处都有,随时都能找到。 

     

     

    方子组成:苦参5克,马鞭草5克,马齿苋5克。用的时候有技巧,那就是熬药的时候多放水,我的经验是一副药至少两升水。泡二十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熬二十分钟。把药物滤好,放凉了泡手即可。每次泡十分钟,每日两次即可。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马齿苋,酸,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热痢脓血,热淋,带下病,痈肿恶疮,丹毒。马鞭草,性凉, 味微葳, 有凉血、散瘀、通经、清热、解毒、止痒、驱虫、消胀的功效。

     

    三个药一起,可以清热解毒燥湿,具有止痒作用。临床上治疗湿疹效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这个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有的人拍胸脯保证,能,我(周围)有几个病人就用中药治好了。还一张嘴就是几个治好的例子。

     

    有的人捶首顿足,中药抗病毒,耽误病情,自食其果。这个临床遇到的更多。

     

     

    在这里没有必要说谁是谁非的问题。

     

    反正我是中医,反正我是没有把握只吃中药给病人拍胸脯说保管治好的。

     

    反正我还是要结合现代医学的进展来认识乙肝这么一个慢性病的。

     

    说到这里我们来客观认识一下中药

     

    说实话抗病毒治疗并不是中药的优势。

     

    很多中药确实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也经过实验证实,不过中药的抗病毒作用靶点不明确、疗效不确切,还是不敢把这么艰巨的任务直接交给中药的。

     

    那么中药在乙肝治疗中是不是就不需要了?

     

    在乙肝的整个病程中,不管是病毒携带、慢性肝炎、肝硬化还是肝癌,在疾病进展的每一个阶段,可以说中药都有其特有的优势。

     

    改善症状,减轻副作用,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利尿消肿,提高免疫,抗肿瘤,调节脂质代谢等等,多个环节、多个靶点,都可以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

     

     

    我觉得没有必要挑刺中医怎么还带听诊器,怎么中医还要做检查,社会发展到这个年代,你还觉得中医只有望闻问切,只有膏汤丸散,那不是中医不发展,而是你自己的坐井观天。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张鹏勇 主治医师 长治市妇幼保健院 小儿外科

    相信有很多家长都知道如何有效的预防小孩子的手足口病,但是这种具有很强传染性的疾病,有时候往往是防不胜防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手脚红疹,对小孩子的健康存在着很大的威胁性,那么对于这种可怕的疾病,我们不但要做好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也应当懂得一些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1.个人预防措施

    (1)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2)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3)在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4)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5)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幼儿园及小学等机构的预防措施

    (1)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消毒的必备品:碘酊、消毒棉球等。

    3.中药预防方剂

    (1)金银花6g,大青叶6g,绵茵陈15g,生苡仁10g,生甘草3g。水煎服,一日分两次服用,连续5-7天。本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化湿之功能,适用于易感人群预防。以上为3~6岁剂量,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但体虚、容易拉肚子的孩子不要喝。

    (2)对于口里长疱疹、有溃疡、口气臭的孩子,除了上述方子之外,还可用灯心花、藿香、生石膏、防风、淡竹叶煎水饮用,可清心火。对于食欲不振的孩子还可在灯心花方子里增加麦芽,以开胃。

    (3)如果孩子手足出现疱疹,则可采用外洗法,用野菊花、紫草、地肤子、苦参等煮沸,冷却至适中温度时浸泡手足,以起到清热、化湿、凉血的作用。

    手足口病中医治疗方法

    1.中药方剂:

    (1)双花防毒饮 方剂:金银花10g,野菊花10g,蚤休15g,茯苓10g,甘草3g。制法:上药加水300ml,浸泡30分钟,以武火(大火)煎煮沸腾,改用文火(小火)煎煮15分钟,煎成药液150ml。每日1剂,药液分2~3次服,连续服用7~10天。3岁以下婴幼儿可减量服用。

    (2)对急性期出现低热或无发热,流涕咳嗽,咽红疼痛,或纳差恶心,可用“银翘散”方剂;

    (3)高热持续,口腔、手足、臀部、四肢疱疹分布稠密,可用“清瘟败毒饮”方剂;对出现高热不退,频咳气急等并发症,可用“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方剂。

    (4)治疗口疼牙龈肿:可用板蓝根10克,黄芩、白藓皮各6克,双花3克,竹叶、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

    (5)在疾病康复期,对于口干咽痛的孩子可在沙参麦冬汤方剂里,加生地黄、芦根养阴生津,清热润咽。

    2.中成药

    (1)玉屏风口服液合板蓝根冲剂,连续服用7~10天。

    (2)治疗口咽部疱疹,可用西瓜霜、冰硼散、锡类散,任选1种,涂搽口腔患处,1日3次;吹敷口腔患处,或口腔炎喷剂喷患处,每日2次。口腔炎喷雾剂对扁桃体炎效果最为明显;对小儿口腔炎有特效;具有一定的祛痰止咳效果;雾化剂型易吸收。

    (3)手足疱疹严重者,可用如意金黄散、青黛散,任选1种,麻油调,敷于疱疹患处,1日3次。

    手足口病西医治疗方法

    1.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

    (1)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

    (2)呕吐难以进食者给予输液。当口腔因有糜烂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

    (3)口腔溃疡给予青梅散、金霉素鱼肝油或锡类散外涂,疼痛剧烈涂以利多卡因或苯佐卡因加硼砂甘油,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并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4)皮肤疱疹有继发感染者涂以1%甲紫;

    (5)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若伴有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2.手足口病可能结合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病症,应及时进行治疗。

    (1)并发脑膜炎者按照脑膜炎治疗

    (2)并发心肌炎者按照心肌炎治疗。

    治疗手足口病有很多的治疗方法,希望大家在认真阅读之后能有所收获,在治疗期间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也要怀有积极的心态,因为心态对治疗疾病也是起着很关键的作用的。同时小编传递医生的建议,我们成年人应及时的给小孩子灌输预防手足口疾病的知识。同时也要担当起小孩的预防责任。

  • 日常生活中,脚气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得了脚气病之后,应该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首先,要积极的进行治疗之外,然后,还应该注意饮食护理,平时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均衡的补充营养,这对于加快病情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我们最好不要吃不利于病情恢复的食物,否则那样会造成症状的加重,这样就会对疾病的治疗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如果患者有脚气病,应该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并且还要注意相关的护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这样才能让病情尽快的痊愈。而且我们还要多吃有利于病情恢复的水果,这样既可以均衡的补充营养,又可以加快病情的恢复速度。

     

    那么脚气病应该吃什么水果呢?我们都知道,脚气病主要是由于真菌感染而引起的,它和维生素b1缺乏也有很大的联系,所以患者得了这种疾病之后,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b1的水果,比如橘子、香蕉、葡萄、核桃、猕猴桃等,这样可以均衡的补充营养,并且还能够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对于改善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帮助。而且我们还要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平时应该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均衡的补充营养,但是要尽量少吃油腻生冷难以消化的食物,否则那样会造成症状的加重。

     

     

    对于脚气病的患者来说,所以要多吃富含维生素b1的蔬菜和水果之外,还应该注意营养的均衡补充,平时要以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食物为主,多吃花生,黄豆,火腿,鸡肝,牛肝,鸡蛋,瘦肉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并且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要早睡早起,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等,这样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不但有利于加快脚气的恢复,而且还可以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脚气病应该吃什么水果都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这种疾病,我们应该多吃富含维生素b1的水果,并且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之下适当的服用维生素b1补剂,这对于改善患者的病情有很大的帮助。并且我们还要注意生活中的护理,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这样才能得到最好的疗效。

     

  • 脚气用什么药好?这个问题问的十分笼统。为什么呢?因为脚气有不同的类型。但是脚气无论是哪种类型,都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

     

    所以抗真菌药的应用也是贯穿脚气治疗始终的。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提出了脚气的治疗观念是“防”和“杀”,防是预防脚气,杀是杀灭真菌。观念很好,但是就治疗方面,单单讲了抗真菌药的治疗。

     

    有点以偏概全了。其实出了抗真菌用药外,不同的类型选用抗真菌药物再配合对症治疗的药物肯定是能事半功倍的。

     

    脚气的分型用药

     

    1、水泡型

     

    这种类型一般是以水疱为主,自觉瘙痒,有些水泡破溃,脱皮,但是没有皮肤糜烂。这种类型属于较轻的类型,一般天气连凉一些,脚气也会减轻。

     

     

    治疗可以用足光散泡一次(请记住仅仅是一次哦,用多了皮肤会干燥的。)一般水泡消失后,可以用激素和抗真菌药物的复合药膏(如曲咪新乳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这样止痒快,炎症消退也快一些。

     

    但是这种药物只能用两周,两周后再用纯抗真菌的药膏(2%克霉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环吡酮胺乳膏、利拉萘酯乳膏、萘替芬乳膏)等(任选一种)外涂治疗。涂抹,连用4-6周,这样才能彻底治愈。

     

    2、浸渍型

     

    也叫做趾间型 这种脚气一般在脚趾头之间,有白颜色的皮肤浸渍,有的浸渍比较严重者,皮肤可以形成很深的裂口,而且疼痛,这种情况皮肤的屏障作用受损,容易伴有细菌感染。

     

    所以处理起来比较麻烦。可以先用高锰酸钾溶液泡脚,泡完了以后,可以再用曲咪新乳膏、或是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和氧化锌软膏混匀外用,两周后再用纯抗真菌的药膏(2%克霉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环吡酮胺乳膏、利拉萘酯乳膏、萘替芬乳膏)等(任选一种)外涂治疗。涂抹,连用4-6周,这样才能彻底治愈。

     

    3、糜烂型  

     

    这种脚气会有皮肤流脓,有渗出,这种情况更要控制感染。

     

    可以先用高锰酸钾溶液或是利凡诺溶液泡脚,泡完了以后,可以再用曲咪新乳膏、或是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和氧化锌软膏混匀,两周后再用纯抗真菌的药膏(2%克霉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环吡酮胺乳膏、利拉萘酯乳膏、萘替芬乳膏)等(任选一种)外涂治疗。

     

    涂抹,连用4-6周,这样才能彻底治愈。

     

    4、角化型

     

    这种脚气以红斑,脱屑,皮肤硬为主。皮肤干燥。开始采用抗真菌作用和剥脱作用较强的酊剂如复方土槿皮酊或复方苯甲酸酊,也可用10%~30%醋酸浸泡双足,每次20~30min。

     

    待角化过度明显减轻后,改用作用相对较弱的软膏外搽,如半量的复方苯甲酸软膏或10%~20%的尿素软膏等,以巩固疗效和恢复正常的皮肤屏障功能。最后再用抗真菌的药膏维持治疗。疗程大约两个月左右。

     

    中医有个方子叫做醋泡方,是朱仁康老先生的方子。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脚气,效果也不错。

     

    附方:荆芥18g,防风18g,红花18g,地骨皮18g,皂角刺30g,大枫子30g,明矾18g。

     

     

    上药用米醋1500ml,放盆中泡3-5天备用。每天晚上将手或脚浸泡半小时,每剂药连续泡2周为1疗程,有效继续泡2-3个疗程。

     

    注意药膏涂抹一定要多揉几分钟,促进吸收,还有一点,就是涂抹面积要比原先皮损大2-3厘米,因为真菌是向外扩散。因为真菌是吃角质层的,所以会逐渐向外扩散。涂抹面积大,才可以阻止其发展。

     

    如果局部外用治疗效果不好,可以考虑系统用药,就是口服抗真菌药治疗。

     

    如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片、特比奈芬片等配合治疗,一般1~2周即可。 

  • EV71及其所致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感染性疾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多发于学龄前儿童,三岁以下婴幼儿普遍易感。其中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之一 。除EV71外,柯萨奇A组16型(CA16)、埃可病毒等均可引起手足口病。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但有些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致死亡,其中以EV71感染引起的病例尤为严重 。近年来,EV71引起手足口病,特别是其所致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社会和卫生部门的高度关注 。由于该病在儿童中普遍易感,且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接种安全、有效的针对性疫苗成为防控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

     

    手足口疫苗可以完全预防手足口病么?

     

    EV71 型手足口病疫苗是我国领先研发的创新型疫苗,根据Ⅰ、Ⅱ、Ⅲ期共计 3 万余名婴幼儿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力 。两剂次EV71疫苗接种后28天,血清抗体阳转率为88.1%-91.7%,对于EV71感染相关HFMD的保护效力在90%以上。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打上疫苗之后就不会再长手足口了,因为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有二十多种,现在注射的疫苗是EV71疫苗,EV71病毒是近年导致重症手足口病和手足口患儿死亡的主要病毒之一,注射EV71疫苗之后,可以有效地预防EV71所导致的手足口病,和减轻该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症状,但是不能够预防其他的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因此,注射完手足口病疫苗之后,还是要注意给小孩洗手,并且注意与其他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隔离。

     

     

    手足口病疫苗会引发手足口病吗?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而手足口病疫苗是一种灭活病毒,不具有传染性和感染性,不会引起手足口病。所以手足口病疫苗并不会引发手足口病,儿童接种手足口病疫苗能够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不止不会引起手足口病,对于儿童感染手足口病疫苗还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接种手足口病疫苗,一定要到正规的防疫机构进行接种。但是一定要去正规的防疫机构给孩子接种疫苗,接种疫苗的时候,应当提前做好准备,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存在感冒,发烧,腹泻的症状,以免疫苗注射后发生不良反应。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