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生儿毒性红斑需要治疗吗?

新生儿毒性红斑需要治疗吗?
发表人:住院医师麦嘉艳

一、分布:首发皮疹主要见于 3 个部位,分别是颜面、大腿及躯干,最常见首发皮疹出现于颜面,其次是大腿以及躯部。  
二、特点:首发皮疹以红斑为主,为散在的细小斑点,边界不清,压之褪色,首发皮疹也可以斑片状疹为主,大多见于腹股沟褶皱处,个别患儿皮疹初期可见小脓疱,基底可有或无红晕,不易破,散在,无融合现象。
三、治疗:是不需要给予特殊治疗的,但居住环境要保持清洁、干燥,适当通风,不要盖过厚的棉被。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离心性环状红斑属于一种病因不明、反复发作的环形红斑性皮肤病,主要考虑和感染、药物、内脏疾病等因素有关。

    1.感染:如皮肤癣菌、白色念珠菌、马拉色菌等真菌感染以及食用被其污染的食物,其次 EB 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痘病毒等病毒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泌尿道埃希杆菌等细菌感染,都有可能会诱发离心性环状红斑。

    2.药物:患者在服用阿米替林、螺内酯、西咪替丁等药物的时候,容易出现药物过敏反应,进而导致离心性环状红斑的出现。

    3.内脏疾病:如果患者存在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念珠菌感染等,这些人群常合并有离心性环状红斑的现象。离心性环状红斑好发于臀部、股部和躯干,表现为淡红色扁平丘疹,一旦出现这些异常表现,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和治疗。

  • 新生儿红斑可能新生儿在生产时受产道挤压等生理性因素导致的,也有可能是过敏体质、鲜红斑痣、 皮疹和血管瘤等病理性因素造成:

    1.生理性因素:

    (1)新生儿在生产时受产道挤压:这种情况是正常现象,无需处理,随着新生儿的成长,红斑会逐渐淡化消失。

    2.病理性因素:

    (1)过敏体质:家长需要帮助新生儿找到过敏原,同时远离过敏原,进行局部清洁,保持皮肤干爽。

    (2)鲜红斑痣:可能与基因突变、神经因素、细胞因子、外伤等有关,以淡红色或暗红色的斑点或斑块为表现,形状不规则,部分或完全褪色。

    (3)皮疹:由致病菌感染、药物刺激、过敏等因素引起,使新生婴儿身上出现红斑,常伴有瘙痒,可反复发作。

    (4)血管瘤:病因尚不清楚,会引起新生婴儿身上出现红斑,皮损可为血丝、瘀青样或毛细血管扩张斑片。

    当新生儿出现红斑时,建议家长带新生儿去医院进行科学检查,确定病因后按医嘱治疗。

  • 手掌皮下长红斑的原因比较多,考虑为湿疹、荨麻疹、紫癜等因素导致。

    1.湿疹:手掌湿疹是一种非感染性的皮肤炎症,常表现为手掌皮肤红肿、糜烂、起疱或结痂。常见的诱因包括过度清洁、频繁接触化学物质、潮湿环境等。避免刺激物的接触、保持手部干爽、使用温和的皮肤护理产品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

    2.荨麻疹: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反应,可导致手掌出现红肿、瘙痒和红疹,常见的触发因素包括过敏原物质(如食物、药物、化妆品等)或其他刺激物。

    3.紫癜:如果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都可导致皮下毛细血管破裂,进而导致手掌皮肤下出现斑点。

    此外,药疹、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都可导致手掌皮下长红斑。要注意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 新生儿眼皮上红斑可能是胎记或血管瘤,也可能和过敏有关。

    1.胎记:胎记可能和大量的色素沉着以及血管聚集或血管畸形等原因有关,通常表现为红色、青色、紫色、黑色等,一般没有不良反应,有些胎记会随着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逐渐消退。

    2.血管瘤:血管瘤是比较常见的血管肿瘤性疾病,有良性肿瘤以及交界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病因目前并不明确,可能和胚胎发育时期血管异常增生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或皮下隆起,可呈现为浅蓝色、红色等。

    3.过敏:如果新生儿对食用的奶粉过敏,或者是对花粉以及粉尘等过敏,可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斑。

    新生儿眼皮上红斑还可能和其他原因有关,建议积极到医院就医,明确诊断,如果是异常情况,要积极遵医嘱治疗。

  • 感冒后手脚出现红斑的原因比较多,可能是因为药物过敏、荨麻疹、手足口病等因素导致。

    1.药物过敏:部分患者在感冒的时候,可能会服用一些药物,如布洛芬混悬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头孢呋辛酯片等,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过敏的现象,进而导致药物疹的出现,所以也会导致感冒后手脚出现红斑,且伴随着瘙痒感。

    2.荨麻疹:患者在感冒期间,身体抵抗力比较差,特别是属于易过敏体质患者,在接触到动物毛发、尘螨等过敏原后,就有可能引发过敏,导致荨麻疹的出现。皮肤也可出现红斑、水肿、瘙痒等。

    3.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可导致患者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出现红斑丘疹,同时也可引起发热、乏力、流鼻涕等类似于感冒的症状。所以容易将手足口病误认为是普通的感冒。

    导致感冒后手脚出现红斑的原因较多,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后进行合理治疗。

  • 持久隆起性红斑主要表现为患处有持续存在的紫红色或棕红色丘疹、结节以及斑块等。

    持久隆起性红斑是一种罕见的皮肤小血管炎,病因目前并不明确,通常与很多系统性疾病伴发,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等。典型皮损好发于手以及膝伸内侧,呈对称性分布,表现为紫红色以及红棕色的丘疹、结节或者是斑块等,也可出现在臀部、手臂以及头皮和胸部等位置。皮损初期通常是水肿性的,之后会由于纤维化逐渐变得坚实,一般没有自觉症状,也可出现疼痛或瘙痒的现象,可伴有邻近关节的疼痛,一般不伴有全身症状。

    这种疾病病程属于慢性的,皮损会持续存在,可周期性好转以及恶化,大多患者5~10年左右病情会自发缓解。

    如果出现持久隆起性红斑相关症状,建议积极到医院就医,明确诊断,遵医嘱进行正规的治疗。

  • 边缘性红斑是一种皮肤病变,一般与风湿热相关,风湿热是一种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心脏、关节、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边缘性红斑的特征是在皮肤上出现红色斑块,呈不规则的边缘,边缘清晰,中央逐渐变浅,形成典型的环状或半环状。

    这些红斑一般不痛不痒,可以在不同部位出现,比如躯干、四肢、面部等,红斑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再逐渐消退。边缘性红斑是风湿热的一个典型表现,但并非所有风湿热患者都会出现这种皮肤病变,除了边缘性红斑,风湿热还常伴随其他症状,比如关节痛、发热、心脏炎症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

    边缘性红斑的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血管扩张和皮肤血流增加,这种反应与风湿热中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和炎症反应有关。身体出现边缘性红斑或其他与风湿热相关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与治疗。

  •  

    宝宝消化不良有什么表现?

     

    1、腹泻

     

    单纯性消化不良的表现是一天腹泻10次以下,大便黄色或带绿色,水分不多,腹部胀气,偶有呕吐,有时发热,但不太高,食欲不振,但是精神尚可。

     

    2、大便恶臭

     

    吃进去的食物消化不良,不同成分产生不同气味和性状便便。

     

    如果是泡沫多,有灰白色的呈奶油状,表示脂肪消化不良,应减少油脂类食物;如果便便带腐败性酸味,泡沫多,说明糖类或淀粉类过多导致消化不良;便便臭味明显不成形,表示蛋白质过多导致消化不良。这个时候就需要减少奶量了。

     

    3、腹胀、厌食、有口气

     

    摄入过多会导致宝宝胃酸增多,食物在宝宝肠胃内不断发酵,产生气体,造成腹胀,有嗳气往上返,恶心厌食。

     

     

    4、夜晚哭闹出汗多

     

    晚上吃太多容易积滞在肠胃产生内热,翻来翻去睡不安稳,胃不和而卧不宁,入睡时出汗多。

     

    不易消化的食物常见黑榜:包子、饺子、粽子、卷饼、汤圆等等,都是常见的“积食制造犯。

     

    孩子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饮食结构应该符合科学的营养配比,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是不可或缺的,只要喂养得当、排便正常,通常并不会发生积食。

     

    消化不良和积食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3个方面:

     

    1、食物的烹调方式

     

    选择合适的烹调方式对食物的吸收难易程度影响会很大,举个例子:同样是土豆,蒸土豆泥,炸土豆条和红烧土豆块,你选哪个?

     

    食物烹饪原则:少油少盐不爆炒不油炸,食物切碎剁细小口吃。

     

     

    2、食物搭配

     

    给孩子的食物里,肉类应尽量避免和面饼、糯米等混杂在一起,以免引起消化不良与积食。

     

    3、食物不耐受或过敏

     

    很多孩子对麦麸蛋白、河海鲜等食物不耐受,家长在喂养孩子过程中需要细心观察,特别是开始喂养辅食的阶段,孩子在吃了哪些食物后会出现熊爱华不良的症状,这种食物就不能再出现在宝宝的食谱中。

     

    促进消化的方法

     

    1、适用积食的儿童推拿与无痕刮痧手法:

     

    补脾经,清大肠,捏脊,摩腹,揉按足三里,运内八卦,退六腑,拿肚角

     

    2、还有日常饮食控制

     

    “三分治七分养”,想要避免孩子出现积食和消化不良,日常饮食控制是根本手段:

     

    • 控制进食量,选择易消化食物,不能只吃肉,还要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和粗纤维多的食物,像地瓜,也可以将粗粮与大米一起煮杂粮饭。
    • 进食时间要固定,尤其是晚上,给孩子养成在七点前吃完晚饭,之后就不能再进食了。
    • 注意运动量,饭后要带孩子散步,每天要有运动量。
    • 专心吃饭不说话,少喝水。边吃饭边喝水会稀释胃酸,消化能力会下降。
    • 少吃冰饮和零食。冰饮会刺激胃液的正常分泌,零食会打乱摄食规律,偶尔解馋可以,但千万不要给孩子养成吃零食的习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所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爱之心,可见一般,母爱伴随着每一个宝宝的发育,成长,成才!

     

    一旦出现有助于宝宝发育的相关食物,很多母亲,就想把最好的给自己宝宝。

     

    如:DHA。提起它,很多人即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名字,陌生的是它有什么用?怎么补呢?今天就咱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DHA是什么?

     

    DHA,其实是一种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全称是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称脑黄金。

     

    说白了,就是组成脂肪的一种成分。

     

    脂肪又叫甘油三脂,是一个甘油拉着三个脂肪酸,就形成脂肪。DHA就是脂肪酸的一种。

     

    甘油只有一个,但是脂肪酸由于结构的不同,有多种。

     

    二,DHA有什么用?

     

    DHA对于人体来说,是很重要的,它是人的大脑发育、成长的重要物质之一。

     

     

    DHA是神经系统细胞生长及维持的一种主要营养物质,是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构成成分,

     

    研究表明,在人体大脑皮层中含量高达20%,在眼睛视网膜中所占比例最大,约占50%,因此,对胎婴儿智力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就是宝宝有没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大脑和眼睛就取决于它。

     

    三,DHA要不要补?

     

    肯定是要补的,特别是孕妇和0-3岁的宝宝,这段时间,属于宝宝的大脑生长发育期,非常关键。

     

    具体怎么补,这个要根据情况来定,不一定所有的宝宝都需要额外补充!

     

     

    四,怎么补DHA?

     

    研究显示,DHA存在于母乳中,存在于深海鱼类中,同时,现在很多奶粉中都有DHA,只是比例高低的问题。

     

    怎么知道自己够不够,宝宝需不需要补,看下面!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DHA推荐摄入量(最低摄入量):

     

    1. 一般成人:200mg/天

     

    2. 孕妇及哺乳妈妈:300mg/天

     

    3. 婴幼儿及儿童:100mg/天

     

    4. 美国儿科学会DHA推荐摄入量(最低摄入量)

     

    5. 体重不足1kg的早产儿:每千克体重每日DHA摄入量≥21mg

     

    6. 体重不足1.5kg的早产儿:每千克体重每日DHA摄入量≥18mg

     

    7. 母乳宝宝的妈妈:300mg/天

     

    9.奶粉宝宝:计算奶粉DHA含量判断是否达到100mg/天的需求

     

    不过,以调查来说,大多数都是需要补充的,

     

    2004年我国的调查提示,孕妈妈们每日摄入的DHA含量在11.83mg-55.30mg之间,沿海地区吃鱼较多的妈妈DHA摄入才在55.30mg每天,远远小于200mg每天。

     

    所以,建议各位家长,在宝宝发育期间,建议可以根据上述的补充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保证每日摄入量。

     

    除此之后,如果不方便,也可以选择一些DHA剂型补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