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现在高血压的发病率其实比较高的,特别是50岁以后,根据权威的数据统计,国内50岁以上的人群中至少有一半都有高血压的问题。我们都知道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病,目前是没有办法彻底治愈的,所以只有依靠长期口服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
在控制血压的过程中,自然是少不了监测血压,不少人会发现自己的血压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有波动的。大家在测量血压的时候,主要关注的是高压(收缩压)和低压(舒张压),却很少有人关注脉压差。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调控脉压差增大的高血压,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什么是脉压差?
虽然目前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都高,但是对高血压有真正了解的人却不多。我们平时说的高压就是指医学上的收缩压,低压就是指医学上的舒张压,而脉压差主要就是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由于大多数情况下收缩压是>舒张压的,所以脉压差多数是正数。举个例子吧,假如一个人测量血压,他的收缩压是150mmHg,舒张压是90mmHg,那这个人的脉压差就是(150-90)=60mmHg。
正常情况下脉压差的范围在20~60mmHg以内,如果脉压差>60mmHg就认为是脉压差增大,如果脉压差<20mmHg,就认为脉压差变小。
既然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所以脉压差的数值就跟收缩压和舒张压有关。收缩压顾名思义就是指心脏收缩时压力最高的数值,舒张压就是指心脏舒张时,在心脏舒张末期血压的最低值。当心脏收缩力增加的时候,收缩压增加的幅度高于舒张压增加的幅度,所以脉压差是增加的。当心率增快的时候,由于舒张压增加的幅度比收缩压增加的幅度大,所以脉压差是减少的。
可能大家对这个不太理解,这里我特地解释一下。当心率增快的时候,舒张期是缩短的,那么舒张期的时候心脏内的血液流经外周的时间就会缩短,所以留在心脏内的血液量就会增加,所以舒张压会增加。这就好比吹气球,在气球大小不变的前提下,气球内的气体越多,气球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
为什么老人的脉压差增大?
我们都知道衰老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不管是谁,无论他保养的多么好也只能做到延缓衰老的过程,但是无法使衰老停止。人的衰老是一个全面的过程,不仅仅器官或者组织功能减退,而且血管的弹性也会变差。对于老人来说,他们多存在一定的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这样的话也会进一步降低血管的弹性。当血管弹性减弱的时候,血管对于血压的缓冲作用自然也会减弱,自然收缩压就容易增高,这句话可能不太好理解。
举个例子吧,血管对于血压的缓冲就类似于有弹性的牛仔裤,虽然有些人可能胖一些,但是由于牛仔裤有弹性,所以即便腿粗一些也不会感觉到牛仔裤比较紧。心脏舒张的时候,血液回流到心脏内,但是由于血管弹性变差了,所以血管的回收血液的能力减弱,舒张压就会降低。对于老年人来说, 他们的血管弹性减弱,收缩压增高而舒张降低,自然脉压差也就会增加。
还有一些人老年人本身心脏的瓣膜出现了问题。在心脏里面有很多的门,这些门负责一些生命活动。老年人的心脏瓣膜使用了多年,所以功能有些退化了,很容易引起瓣膜关闭不全。就拿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来说吧,当心脏收缩的时候,它能维持正常的收缩压,但是当舒张的时候,由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了,所以留在主动脉内的血液会返流到左心室,这样的话主动脉内的血液量会减少,自然舒张压也会降低了。由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时候,收缩压基本不变而舒张压增加,所以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脉压差增加。
老年人和年轻人相比,高血压的发病率显著增加,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的负担,造成心脏扩大,心脏大了以后就会造成瓣膜关闭不全,自然也包括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这个可能不太好理解,举个例子吧,心脏就好比一个房子,如果房子变大以后,门还没有什么变化,那会不会造成门关闭不全呢?
另外,还有一些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脉压差增大,比如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贫血的时候,人体为了满足正常的生理需要,就不得不使心率增快、心脏收缩力增加,这样的话就会使收缩压增大的幅度大于舒张压,所以脉压增大。
脉压增大有什么危害?老年人应该如何应对?
脉压差增大会使心脑血管的负担增加,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比如增加脑梗死、脑卒中、心绞痛等的发病率。
降低脉压差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主要就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调整。如果有吸烟、喝酒的习惯,应该尽力去戒烟酒。吃饭的时候,注意清淡饮食,每天摄入的食盐量低于6g,每天摄入的总油脂量控制在25~30g,尽量不吃糖果或者甜食,与此同时也需要控制摄入的总能量,因为摄入的能量多的话自然会增加血脂异常的风险。可以适当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里面含有的维生素和抗氧化剂对于血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另外,还要坚持运动,老年人优先选择有氧运动,比如散步、快走、慢跑、太极等,具体的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每次运动的时间控制在30~45分钟,每周的运动次数不低于5次,如果处于某种疾病的急性期,应该暂停运动。现在的天气比较冷,应该尽量避免室外活动。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室外,会造成血管的收缩,这个时候血压会有明显的波动,血压忽高忽低也会增加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的风险,这个时候可以选择室内活动。
我们都知道情绪激动会造成心率增加,心率增快可使收缩压增加,所以应该尽量避免情绪激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在降压药的选择上,可以选择β受体阻断剂,这种药物能够降低心率。不过需要注意,β受体阻断剂也有禁忌症,像支气管哮喘、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等都是禁忌使用的。在选择降压药物的时候,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千万不要乱来。对于脉压差大的患者,可以选择联合用药,由于降压药的配伍内容多,这里就不再介绍了。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些人会认为高血压患者不能运动,不利于血压平稳。其实这是错误的,合理运动反而可以帮助维持血压稳定1。那么,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运动还有哪些好处呢?又该怎样进行合理的运动呢?
运动可以改善血压水平 2
运动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的防治高血压的自主疗法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与应用。1989 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就修订了高血压治疗指南, 首次推荐运动为非药物降压方法之一3。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 版》也指出,每周5~7次中等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可以获得收缩压下降4~9mmHg的效果1。
关于运动改善血压水平的研究也不少,一项关于有氧运动队血压影响的荟萃分析显示,有氧运动可平均降低收缩压3.84 mmHg,舒张压2.58 mmHg4。另一项在瑞典马尔默市进行的基于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规律进行体育锻炼可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5。
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相结合 2
建议非高血压人群(为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或高血压患者(为了降低血压),除日常生活的活动外,要进行每周4 ~7 天,每天累计30 ~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运动形式可采取有氧运动、阻抗运动和伸展运动等。以有氧运动为主,无氧运动作为补充。
运动强度须因人而异,通过运动时的最大心率来评估运动强度,中等强度运动为能达到最大心率[最大心率(次/分钟) = 220-年龄]的60% ~70%的运动。高危患者运动前需由专业医师进行评估。
锻炼方案推荐 6
一次运动锻炼的基本组成包括准备活动(也叫热身)、运动内容、整理放松和拉伸运动4部分。
(1)热身:至少5~10分钟低至中等强度的心肺和肌肉耐力活动。
(2)运动内容:20~60分钟的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神经动作练习。有氧运动指全身大肌肉群参与的、有节律性、持续一定时间的运动形式,包括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太极拳/剑、广场舞、乒羽运动等。
抗阻运动即无氧运动,也就是肌肉强化运动,能够保持或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以及肌肉体积的运动,同时也是增强骨骼强度的锻炼方式。一般不规定运动时间,但需要肌肉发力大于普通的日常生活(即超负荷),运动到不能完整、正确地完成动作为止。如俯卧撑、平板支撑、器械练习、弹力带练习等。
神经肌肉练习,也称为神经肌肉控制练习,包括平衡、协调、步态和本体感觉等控制技能的练习,如闭眼单脚站、太极拳、舞蹈等。
(3)整理放松:至少5~10分钟低至中等强度的心肺和肌肉耐力活动。
(4)拉伸:在热身和整理活动之后进行至少10分钟的拉伸活动,即柔韧练习。如压腿、运动健身器械上的牵拉等。
运动有益健康,但是要注意循序渐进,,以小至中等强度的运动开始,逐步过渡到中至大强度运动,持之以恒,一定会带来积极的效果。
如果说是喝什么可以预防高血压、高血脂,软化血管,那么可以明确先把答案告诉你,喝什么都不行,高血压、高血脂以及血管硬化,是由多因素引起的,包括我们年龄增长这个不可控的因素,所以,喝什么都无法阻止我们高血压、高血脂以及血管硬化的发生。
高血压、高血脂都属于慢性疾病,这些疾病很多情况下是原发性疾病,也无法有效的根除和治愈,往往需要通过长期的健康生活习惯的干预和合理用药来控制。而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就是造成血管硬化,狭窄,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
但是,喝什么对高血压、高血脂,软化血管的发展,还是有一定帮助的,可以减缓高血压、高血脂以及血管硬化的过早发生。
像那些喜欢喝酒,抽烟以及请客吃请来谈生意应酬的人来说,如果能把喝酒改为去小茶楼喝茶谈生意,那么这种肯定对预防高血压、高血脂,软化血管有一定的帮助,因为关于喝酒对高血压、高血脂等方面的影响,是有研究证据显示的。
但注意:把喝酒改为喝茶不是说喝茶对我们血压、血脂以及软化血管有很大的作用,甚至可以非常确定的说,目前没有任何研究证据可以显示告诉我们喝什么茶对我们高血脂有很好的降脂作用,因为本身我们高血脂就包括有高胆固醇血症、甘油三酯血脂、低密度脂蛋白以及混合型告知血脂,翻阅所有的医学指南,都没有发现喝茶对这些高血脂有很好的降脂功效,而之所以推荐把喝酒、请吃吃请改为喝茶,零食相伴,是因为喝酒本身对高血压、高血脂等影响很大,你要改为喝白开水,也是可以的,还可试着科学合理的控制好体重,做到低盐低脂低糖,营养均衡,不暴饮暴食;让自己动起来,坚持运动锻炼。这些方面都做到,比起单单服用某种保健品,或者多喝某种保健茶饮来,要靠谱的多,也要重要的多了。
所以对于已有高血压、高血脂问题的朋友,切莫想要通过多喝某种茶或某种饮料就能够改善和控制疾病,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问题,就可以停药,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用药是基础,保健茶如果一定要喝,也要当做辅助手段,而不能作为替代手段。
高血压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疾病,在生活中如果遇到我们应该做那些来保护自己呢?而且血压的升高会使我们经常感到头晕,肢体麻烦,是可以影响我们日常的生活,那如果是自己不慎得了高血压,我们是可以做那些来预防高血压的呢?
1. 药物治疗
我们平时可以预备一些有助于降低血压的药物,合理的控制血压的水平,如果趋于正常可以适当的减少药物的使用,使用药物也可以防止一些高血压的并发症。
2. 运动
平时我们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运动,因为运动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因为除了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也可以降低胆固醇的形成,也可以增加和预防肌肉,骨骼,关节之间僵硬的发生,同时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食欲促进肠胃的蠕动,可以有效的预防便秘,也可改善睡眠。
3. 戒酒
我们应该有个合理的饮食习惯,但是除了有个健康的饮食我们也应该要学会戒烟戒酒。少量的饮酒可能会到来一些好处,但是大量或者过量的饮酒肯定是有害的,高浓度的酒精会导致我们动脉发生粥样的硬化,加重高血压。
4. 体重
控制和减轻体重也是预防高血压的一种措施。我们应该控制一些油炸,高蛋白食物,含热量高的食物摄入,时常的多吃一些水果蔬菜,高纤维等食物,不仅可以保持体重,而且也会补充人体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5. 心理
不管什么时候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一颗平常的心理,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选择合适的解压方式去释放自己的压力。因为情绪如果长时间处于紧张的状态会引起血压升高出现头晕目眩,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保持一颗积极放松的心态,平常心去对待每一件事物的发生,避免大起大落的情绪。
6. 饮食
在饮食方面我们要特别注意下,尽可能的减少钠盐的使用,比如腌制食品,零食等都可以减少摄入;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含有钾的食物,比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富含有纤维的杂粮等,要学会平衡膳食。
平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学习一些疾病的小知识,了解一下疾病的症状,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做好预防工作,尽量避免疾病的伤害。
高血压一直是老年人最担心的问题,血压一高,头晕、心慌是小事,各种并发症才是他们最畏惧的。然而,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加上血管老化,让老年人的血压居高不下,这种状态到了秋冬季节,表现得尤为明显!
天气渐渐凉了,如果大家有每天监测血压的习惯,就会发现这个季节血压水平比起以往,有了上涨的趋势。其实高血压的高发时节也就是秋冬季节,外界的低温也会给血管带来压力,导致血压升高。所以在降温的时候,老年人应该更加重视血压的异常波动,谨防血压飙升。
高血压为什么容易找上我们?
遗传因素
其实超过一半的高血压患者,都是因为遗传因素而陷入“困境”的,如果你家里有人患有高血压,那么你出现高血压的几率也会比普通人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你需要更加重视预防高血压,避免高血压找上门。
饮食因素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都好了,在“吃”的方面几乎不用发愁,很多人为了品尝美食,早已放弃了“减肥计划”,面对诱人的食物,多数人的选择都是饱餐一顿。“不辜负”美食的想法,确实没什么值得诟病的,但是,不控制热量摄入,经常吃一些高脂肪、高糖分、高盐分的食物,也是高血压频发的重要原因。
情绪因素
虽然大家的生活条件好了,但也意味着工作压力大了,很多朋友都需要长期加班、熬夜,为工作、生活烦恼,其实这些精神压力也是能“压垮”一个人的,长期处于这种生活状态下,人的神经也会过度紧张,心情压抑,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长期吸烟饮酒
可能大家觉得烟和酒都是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但你知道它们对我们的身体会造成多大的伤害吗?烟酒无度,我们的血管也会受到刺激,血管的压力大了,老化的速度加快了,心血管疾病说来就来。
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几种原因以外,体重超标、体脂过高,血糖偏高,胆固醇偏高等问题都可能诱发高血压,如果你有这些困扰,也需要注意一下。
血压升高在很多朋友心里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只有患者自己才知道,每一次血压波动,都让人胆战心惊。所以,稳定血压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如何稳定血压?
口服降压药
相信很多高血压患者身边都会随时准备这降压药,这种药物在关键时刻,就是“救命良药”。如果发生了紧急情况,降压药就是高血压患者最需要的。其实,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都是无法完全治愈的疾病,只能依靠药物和个人的良好习惯进行改善,稳定血压。
而高血压之所以在很多人眼里都不是事儿,就是因为在血压控制得很好的时候,高血压患者跟正常人无异。但是,一旦忘记服药,或者血压飙升,随时都可能出现脑梗、心梗等问题。所以大家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切不可盲目停药。
注意保暖
到了秋冬季节,早晚温差大,这个时候也是高血压的频发时期,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在这段时间做好保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血压的稳定以及身体的健康。在出门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添衣防寒,避免受冻。
饮食要清淡
可能我们在饮食上已经习惯了重口味食物,但为了预防高血压,这种习惯也是时候该改变了。高盐、高油、高脂是血压升高的“助力”,为了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无论面前的食物多么诱人,你需要考虑的只有稳定血压的问题。
定期复查,每日监测血压
除了日常饮食习惯的调整以外,每天监测血压和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也是高血压患者必须坚持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了解自己的血压波动情况,及时调整,与医生沟通。当然,即便是没有高血压的症状,为了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也建议大家养成监测血压的习惯,能帮我们更好地预防高血压。
总结: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随时备上降压药是最不能遗漏的一点,平时要注意饮食清淡,戒烟戒酒,避免熬夜,多出去散散心,不要长时间处于悲伤、抑郁、愤怒的情绪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抵御疾病的关键。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会引起其他疾病!
高血压治疗的基础是口服药物,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石,但是不是仅仅只进行药物治疗高血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答案当时不是。还要其他的一些注意事项!
1.按时服药是基础
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都是需要终身服药的,有许多人认为口服药物后血压变得正常,就可以停用药物,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口服药物后,除非血压变得很低或者不能耐受降压药物或者其他需要,否则药物是不能停用的,必须坚持服药。
2.合理膳食是必须
高血压病人要清淡饮食,要低盐饮食,要低脂饮食,这些都可以改善高血压病病人的血压控制达标率,因为高盐高脂及高胆固醇饮食,会增加肥胖、高血脂的可能,而这些都不利于控制血压,所以要想控制血压,一定要合理膳食。
3.心情舒畅是关键
高血压病受情绪影响较大,需要合理的工作生活压力,适当的愉悦和放松心情,有利于血压控制于正常水平。
4.健康习惯是必要
健康的生活习惯,拒绝烟酒、拒绝熬夜、拒绝长期持续的精神刺激,合理的作息生活习惯,可减少高血压相关并发症,有利于将血压控制在达标范围。
5.适量运动不能少
运动不仅不会增加血压,还会更有利于控制血压,所以,一旦罹患高血压,合理的运动计划和强度,有利于控制血压于正常水平。
当然,合理膳食也好,适量运动也好,健康习惯也好,这些都是作为高血压病治疗的辅助,最为重要的还是口服药物降压治疗。一定要按时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血压!
以上针对的是原发性高血压病,对于继发性高血压病,我们还需要找到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针对病因对症治疗,比如垂体瘤、肾上腺腺瘤手术,以及针对其他原发病的对症治疗等等。
由于现在生活越来越好,生活当中有不少老年人会患有高血压,那么老年人患有高血压会有哪些危害呢?如何预防老年人高血压呢?
老年人患高血压有什么危害?
1、与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冠心病、一过性脑缺血、脑梗塞、肾动脉狭窄、周围血管病。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明显高于成年人(20.4%)。收缩压升高10~12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升高5~6毫米汞柱,脑卒中的危险就增加35%~40%,冠心病增加20%~25%。
2、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
老年人动脉硬化及其扩张能力降低,往往产生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而舒张压不变或下降,由此导致脉压增大,这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一个重要特征。脉压增大意味着大动脉弹性降低,是反映动脉损害程度的重要指标。它比收缩压或舒张压更能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3、心衰发生率高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衰发生率比正常血压高2倍、冠心病比正常血压高3倍、心血管事件高8倍。
4、致残致死率高
高血压严重的时候是会致残致死的,所以患上高血压一定要注意,千万不可以大意,平时要注意调理。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致死致残率明显高于成年人。老年患者病死率为13%,而成年6.9%。从死因来看,西方国家是心衰占首位,脑卒中次之。我国则以脑卒中最多,其次是心衰和肾衰。我国每年脑卒中有75%以上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
老年人高血压的预防方法
戒烟限酒
吸烟会导致高血压。研究证明,吸一支烟后心率每分钟增加5-20次/分,收缩压增加10-25mmhg。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烟叶内含有尼古丁(烟碱)会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同时也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尼古丁还会刺激血管内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压升高。
适当的运动量
运动对高血压的重要性:有句话说:“年轻时,用健康换取金钱,年老时,用运动换取健康。”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强肌肉、骨骼与关节僵硬的发生。运动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
平衡心态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是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这些又都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预防高血压有什么方法,患者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要冷静、沉着;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向朋友、亲人倾吐或鼓励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将精神倾注于音乐或寄情于花卉之中,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
老年人高血压的饮食原则
1、控制能量
发生高血压之后,您就要注意自己的健康饮食了,尤其是要有针对性的选择降压的食物。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在日常的饮食生活中一定要特别的注意,那就是适量的控制能量的摄取。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食用一些复合糖类食物,比如像淀粉、玉米等食物,但对于用葡萄糖、果糖及蔗糖等食物则要少摄取。因为这类食物属于单糖,患者如果经常食用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血脂升高,同时还会导致血压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2、适量摄取蛋白质
对于身体异常的发生,一些合理的饮食也是很有必要的,您在生活中就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适当的饮食护理。高血压患者每天对蛋白质的摄取量应该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g左右,并且还应该坚持每周食用2-3次鱼类蛋白质,适量的摄取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从而增加尿钠排出。并且还能够有效的降低血压,但是在摄取蛋白质的时候也要特别的注意,如果出现有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对蛋白质的摄取量应该尽量多减少。
3、多食用含钾
适当的进行一些健康的饮食,也是一种有效控制疾病的方法,您就要注意自己身体的变化情况。高血压人群要想更好的控制血压,首先在日常的饮食中应该尽量的多摄取一些含钙的食物,在这些食物中通常钠的含量都非常的低。生活中还有很多低钠的食物,比如像土豆、茄子、海带、莴笋等,而含钙的食物有牛奶、酸牛奶、虾皮等,这些食物患者在平时都可以适量的多吃。
病例分享:
诊室里来一位80岁的老大爷。高血压已经三十多年了。平时规律服用药物,血压控制的还算平稳。最近几个月,却经常在吃饱饭之后,就出现头晕、眼前发花。老人没有太在意。直到几天前,饭后因为头晕而摔倒在地上,头磕青了一块,万幸没有造成骨折。家人给他一测血压,发现高压才83mmHg。经检查,这位老大爷是发生了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容易出现饭后晕厥、跌倒,是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老年患者往往多病共存,且餐后低血压临床表现不典型,隐匿性高,漏诊率高。我们要予以充分的重视。
什么叫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指餐后2小时内收缩压下降20mmHg以上,或餐前收缩≥100 mmHg合并餐后收缩压<90 mmHg,或餐后血压下降水平超过脑血管自身调节阈值而引起相应症状。
如何诊断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的常规诊断方法包括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测定餐前及餐后2小时血压,前者需要调整餐后血压测量时间间隔,后者需要在2小时内测量8次血压。
为什么会发生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饮食可刺激肠肽的释放,进一步引起肠道血管的扩张,由于胃肠道中的血液淤滞导致循环血量减少。在健康的成年人中,循环血量的减少可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外周血管收缩以及增加心率和心排血量来补偿。然而,在老年人中,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减低,导致餐后血压降低。
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老年人餐后低血压?
常见的诱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非饮食相关因素,包括血容量不足、利尿剂过量、降压药过量、体位性改变等。另一方面是饮食相关因素,包括高糖饮食、进餐过多、进餐过热、久卧位坐起进食。常见的病因包括,糖尿病、帕金森氏病、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如何预防餐后低血压的发生?
应在积极的纠正诱因和治疗基础疾病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综合防治。非药物治疗尤为重要。
非药物治疗措施主要包括:
(1)每天进食前增加饮水量或少食多餐。
(2)对接受造口管饲的老年患者,减少肠道营养物输注速度,在输注前避免使用抗高血压药物。
(3)避免在餐前服用降压药,宜在两餐之间服用。
(4)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
(5)适当的心理干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
有症状的患者可考虑加用药物治疗,包括减少内脏血流量、抑制葡萄糖吸收和增加外周血管阻力的药物。
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病,目前是无法被根治的,只能通过服用药物+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这两点说起来是比较容易的,但是真正执行起来很多人还是疑惑颇多的。为了让高血压患者更好地控制好血压,我来分享一下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方面需要注意什么呢?
在临床上高血压事实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的,前者由于病因不明,所以无法被治愈,而继发性高血压本身病因是明确的,一般来说在去除病因的时候,血压也多能恢复正常。日常生活中,如果不特殊说明,那高血压就是指原发性高血压,它是最常见的高血压类型。
很多人确诊高血压以后,由于对高血压的了解比较少,所以并不按时服用药物,反而觉得一旦吃了降压药以后就戒不掉了,殊不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高血压本身目前就无法被治愈,无论吃不吃降压药,这种疾病还是一直存在的,吃药的目的是为了使血压达标,进而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风险。不按时服用降压药,就会造成血压的忽高忽低,这样无疑会增加脑梗死、脑出血、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风险。所以高血压患者必须长期坚持治疗,在没有专业人员的建议下,不要擅作主张停用药物或者减量以及减少或者增加服药频率等。
可能大家不太理解为什么血压忽高忽低会增加心脑血管的风险,举个例子吧,大家估计都有折铁丝的经验吧,如果反复折曲铁丝到一定的次数,铁丝就会断裂,而血压忽高忽低本身就相当于折铁丝,即便血管不破裂,也会对血管造成一定的损伤。血管受损以后就会加速血管的老化,老化的血管弹性会降低,血压如果忽然升高的时候,血管就容易破,可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降压药也比较重要,尽量选择长效降压药。长效降压药和普通降压药相比,工艺更先进,可以持续稳定地控制血压,一天只需要服用一次就可以,特别适合记忆力不好的中老年人。那些短效降压药虽然效果也可以,但是因为一天服用多次,所以很多人容易漏服,而且这也不利于平稳地控制血压。如果降压药能控制血压达标,而且也没有什么不良反应,那就不要随便更换治疗方案。在使用降压药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不良反应,比如干咳、下肢水肿、心慌等,就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选择停药或者换药。
2.高血压患者在生活方面需要注意什么呢?
都说民以食为天,这句话道出了饮食的重要性,如果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控制好饮食,那在控制血压这一块已经成功了一半。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应该注意清淡饮食,做到低盐、高钾饮食,每天摄入的食盐应该控制在6g以内,在做饭的时候减少食盐以及含盐高的调味品的用量,尽量不要吃太咸的加工食品(比如腌制品、各类炒货等),在烹饪的时候尽量使用定量盐勺,这样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
适当增加摄入的钾也有利于降低血压,但是要注意不能直接口服补钾制剂,否则容易导致中毒。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食物中摄取,这样不仅安全性高,而且效果也可以。一般来说,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等食物中都含有比较多的钾。建议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以蔬菜、水果、低脂乳制品、富含膳食纤维的杂粮、植物来源的优质蛋白为主,健身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尽量不要吃零食和垃圾食品。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戒烟、戒酒、控制好体重也是比较重要的。吸烟和喝酒对身体不好,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是吸烟、喝酒还不利于控制血压,而且它们还具有一定的致癌风险,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尽量去除这两大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果真的不能做到完全戒酒,那就尽量减少摄入的量,男性喝的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每周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140g,女性不超过80 g。吸烟和喝酒对身体不好,这里不接受反驳,不要再拿身边特殊的例子去说事,马云一年能挣几个亿,你怎么一个亿都挣不了?
一般来说中老年人普遍存在超重或者肥胖的情况,而体重超标不仅仅不利于血压的控制,还会增加别的疾病的风险,比如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建议高血压患者把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3.9,男性的腰围控制在90cm以内、女性的控制在85cm以内。对于体重指数超过24的患者,可以采取一些减重的措施了,制定好一个科学的计划,然后坚持下来,一年内能瘦5%~10%就可以。
运动和保持乐观的心态对于控制好血压也有好处,大量的研究发现坚持锻炼身体和保持良好的心态不仅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而且还能降低其死亡率。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除了日常生活的活动以外,可以每周至少运动5次,每次运动的时间可以控制在30~60分钟,优先选择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快走等,具体的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对于那些病情不平稳的患者,可以暂停运动,待病情稳定的时候再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运动前也需要注意做热身运动,在运动的时候身边最好有人陪同,而且恶劣天气最好不要进行室外运动,在运动期间注意预防跌倒。
心血管疾病已经是影响我国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最严重的和最多见的疾病之一。而心血管堵塞所导致的冠心病更是其中的常见疾病。随着身边心血管堵塞的病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对心血管堵塞已经有了了解,但更为深入的相关方面仍然需要我们继续普及。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老年人心血管堵塞以后该怎么办?
一、心血管为什么会堵塞?
导致患者心血管,也就是冠状动脉堵塞的原因,有很多但几乎绝大多数的心血管堵塞原因,都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所以咱们姑且不谈其他原因,只谈一下心血管堵塞的常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指血管中的脂质逐渐沉积于血管内皮以后,导致管腔变得狭窄,进一步发展便会出现心血管的堵塞。其实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动脉血管堵塞一样,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为什么会堵塞的主要原因。
二、血管堵塞以后如何治疗?
冠状动脉一旦出现堵塞,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患者都有可能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和并发症,但是否会出现并发症和症状,仍然取决于患者堵塞的血管的部位、大小、供血面积等诸多因素有关。但无论是大血管还是小血管,冠状动脉一旦出现堵塞,就会出现相应心肌的缺血缺氧,而且缺血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就会出现心肌的坏死。所以冠状动脉堵塞以后的治疗,主要是改善和缓解患者冠状动脉的供血减少和消失。无论是药物还是介入,还是手术的方法,其实质都是为了改善症状和预后。
三、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刚才已经讲到,治疗冠状动脉堵塞以后,最主要的就是缓解和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和消失,所以使用药物治疗,或者是使用介入的方法或者是外科手术的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减轻心肌缺血,减少心肌坏死,改善患者预后。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就是内科药物治疗;第2种是内科介入的方法缓解冠状动脉狭窄或者是闭塞。第3种则是使用外科的方法,进行冠状动脉搭桥,以改善患者心肌供血。
但无论是哪一种方法,一旦出现冠状动脉狭窄,能够治愈的可能性几乎是0,所以预防就是最好的治疗。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怎样控制高血压?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近年来,人们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的作用以及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几乎每天每周都有人在线上或者线下问同样的问题,陈大夫也不止一次的科普过这个问题!但对于这个问题的科普,依然任重而道远!咱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控制好高血压?
一、把药吃好!
降压治疗,靠的不仅仅是养生和保健,养生也好,保健也罢!都只能是降压的辅助治疗,最为关键的降压治疗,仍然是把药吃好!良好的服药依从性,是血压控制好的基础!也是降压最关键的所在!
二、把嘴管好!
管住嘴,也就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方式,有助于血压更好的控制!常见的需要控制的主要是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以及规律饮食等!
三、把腿迈开!
管住嘴还不行,还要迈开腿,合理的运动不仅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控制体重,改善血压控制状态!所以,迈开腿,同样重要!
四、把心放平!
良好的心态,也是控制好高血压的关键!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都会增加高血压的控制难度!所以,平和的心态,有助于血压管控!
怎样控制好高血压,不仅仅只有吃药,也不仅仅只有管住嘴迈开腿,只有这些情况都注意,才会有更好的结果!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陈医生,心健康是一个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的科普平台,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高血压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为了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诱发高血压的因素:
1.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那么个人患高血压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2. 不良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会导致血压升高。
3.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血压也会逐渐升高。研究发现,40岁以上的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显著增加。
4. 疾病因素: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慢性疾病都可能导致高血压。
5.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避孕药、非甾体抗炎药等,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6. 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精神因素也会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压的症状表现: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乏力、失眠等。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焦点。许多高血压患者都希望通过运动来改善病情,其中跑步作为一种常见的运动方式,备受关注。
然而,关于跑步能否治愈高血压这一问题,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高血压的成因复杂多样,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同,所以跑步是否能治愈高血压因人而异。
对于一些由于短时间精神压力、心理负担过重、熬夜等原因引起的血压偏高,通过跑步等运动可以帮助身心放松,使身体恢复正常状态,从而起到一定的降血压作用。
但对于由于慢性器质性病变诱发的继发高血压,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仅仅依靠跑步是无法治愈的。这类患者需要尽早配合医生使用控制血压的药物进行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还需要定期到医院测量血压、血糖和血脂,并做好记录。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调节,多吃富含钾和钙的食物,如土豆、茄子、海带和生菜等。同时,要限制盐的摄入,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内,少吃高钠食物,如牛奶、酸奶、酱油、泡菜等。
此外,高血压患者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的睡眠、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等。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跑步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是一种有益的运动方式,但并不能保证治愈高血压。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药物治疗、饮食调节、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控制病情。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治疗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服药。那么,服用降压药后多久见效呢?一般来说,降压药在服用后一小时内即可起效。
然而,不同降压药物的起效时间存在差异。例如,卡托普利片作为一种起效较快的口服制剂,在服用约15分钟后即可起效,1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到峰值,药物半衰期为4小时,药物作用维持6至8小时。增加药物剂量可以延长作用时间,但并不会增强降压作用。这类药物起效快,维持时间短,适用于需要迅速降低血压的情况。
而长效药物,如缬沙坦胶囊,其起效时间相对较慢,尤其是胶囊药物,因为胶囊壳在胃内不易溶解,需要到达肠道才能发挥作用。但这类药物的优势在于长效平稳的降压作用,每次服药的作用时间可超过24小时,为患者提供全天候的血压控制。
除了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保养。首先,患者应关注天气变化,尤其在降温时做好保暖工作,避免血压升高。其次,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生气、焦虑等情绪对血压的影响。此外,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减肥、控制饮食等也是控制血压的有效方法。
在饮食方面,高血压患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入,避免暴饮暴食。同时,可以多吃一些具有降压作用的食物,如木耳、芹菜等。此外,戒烟戒酒也是控制血压的重要措施。
总之,高血压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并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同时,注重日常生活中的保养,才能有效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血压,是衡量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儿童到老人,每个人都应关注自己的血压,定期测量血压。
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十亿人的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0亿人患有高血压,每年约有900万人死于高血压并发症,如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
高血压是一种“沉默的杀手”,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因此,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对于预防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测量血压呢?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血压计。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血压计有电子血压计和水银血压计。其中,电子血压计操作简便,准确度高,是家庭测量血压的理想选择。
测量血压时,应保持安静,放松心情,取坐位,将袖带绑在上臂,袖带下缘与肘窝处平齐。测量时,保持呼吸均匀,等待血压计显示数值稳定后,即可读取血压值。
对于高血压患者,除了定期测量血压外,还应积极采取以下措施:
1. 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钙等矿物质摄入;
2. 增加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3. 戒烟限酒;
4.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5.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按时服药。
王继光教授强调,高血压是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台湾著名影星甄珍近日因突发疾病入院,经检查确诊为脑血管瘤。这位曾经的玉女明星,尽管身患重病,仍坚持忙碌于家庭和事业,令人敬佩。
脑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部疾病,它是指脑内血管壁异常扩张形成的肿块。这种肿块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也可能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癫痫等神经系统症状。甄珍的病情较为严重,可能存在中风等风险。
对于脑血管瘤的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等。手术是目前治疗脑血管瘤的首选方法,可以切除肿瘤,降低中风等并发症的风险。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症状,如降低血压、预防癫痫发作等。放射治疗可以用于无法手术的病例,或者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除了积极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血压、避免剧烈运动等。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甄珍的病例提醒我们,脑部疾病不容忽视。我们应该提高对脑部疾病的认识,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服用药物来治疗疾病或维持健康。然而,你是否知道,食物与药物的搭配对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正确的食物搭配可以增强药物的吸收,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而错误的搭配则可能导致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药物与食物的搭配建议,帮助您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
1. 酸性食物:如食醋、柠檬、酸奶等,可以增强胃酶合剂、呋喃坦啶、四环素类等药物的疗效,但不宜与磺胺类药物、碳酸氢钠等合用。
2. 含钙食物:如牛奶、乳制品、豆制品等,不宜与甲状腺素、维生素D等合用,以免影响吸收。
3. 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土豆、南瓜等,不宜与抗高血压药和排钾利尿药合用。
4. 富含钠盐的食物:如腌制品、方便面等,不宜与排钾利尿药和抗高血压药合用。
5. 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6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豆类、坚果等,可以增强避孕药的疗效。
6. 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菠菜、韭菜、动物肝脏等,不宜与抗凝剂合用。
7. 富含组氨酸的食物:如奶酪、鱼、肉等,不宜与异烟肼、抗过敏药等合用。
8. 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韭菜、豆类等,可以增强驱虫药的疗效。
9. 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如鸡肉、鱼肉、豆制品等,可以增强激素类药物的疗效。
10. 动物肝脏:不宜与消化酶类药物合用。
此外,还有一些药物对食物有特殊要求,如:
1. 抗生素类药物: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等,一般建议空腹服用。
2. 心血管系统药物: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钙通道拮抗剂等,一般建议饭前或饭后服用。
3. 泌尿系统药物:呋噻米、留钾利尿剂等,一般建议饭前服用。
4. 血液及造血器官药物:华法林等,不宜与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合用。
5. 抗炎和抗风湿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一般建议与食物同时摄入。
6. 影响神经系统的药物: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不宜与富含酪胺的食物合用。
7. 抗寄生虫病药: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一般建议空腹或清肠服用。
脑供血不足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大脑无法获得充足的血液供应,导致大脑组织受损。了解脑供血不足的注意事项,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疾病至关重要。
一、生活方式调整
1. 饮食:脑供血不足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清淡的饮食习惯,减少高脂肪、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适当摄入鱼类和鱼油,有助于改善脑供血不足症状。
2. 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中。
3. 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受伤。
二、药物治疗
脑供血不足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扩血管药物、神经保护药物等。具体药物选择需遵医嘱。
三、定期检查
脑供血不足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检查,以及脑部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以监测病情变化。
四、就医与咨询
脑供血不足患者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
五、预防措施
1.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避免病情加重。
2. 戒烟限酒,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3.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4.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5.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尿毒症是一种严重的肾脏疾病,其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以及肾移植。当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无法正常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时,就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酸中毒、水肿、胸闷、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尿毒症的治疗不仅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来清除代谢产物,还需要规律的药物治疗来预防并发症,如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肾性骨病等。
尿毒症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肾脏本身的疾病和损伤,如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此外,高血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尿毒症。有些患者可能由于急性肾衰竭未得到及时治疗而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最终导致尿毒症。
尿毒症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低盐、低蛋白饮食是基本要求。此外,还需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保持大便通畅,以减轻肾脏负担。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病情;而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则需要通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来维持生命。
血液透析是通过体外循环将血液引出体外,通过透析器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然后再将血液回输体内。腹膜透析则是通过腹腔内的腹膜作为透析膜,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肾移植是尿毒症治疗中最理想的选择,但需要考虑患者自身条件以及供体来源。
尿毒症患者还需要定期复查,监测肾功能、电解质、血压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怕冷想吐头晕,这些症状可能让人感到十分困扰。它们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例如流行性感冒、高血压、肠胃问题等。若不及时查明病因,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以下将针对这些可能的原因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大家了解如何应对这些症状。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其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怕冷、乏力、流涕、咽痛等。有时还会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若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隔离治疗,避免传染给他人。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等,如奥司他韦、复方氨酚烷胺颗粒等。
二、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治疗高血压需要综合管理,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限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规律运动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ACEI、ARB等。
三、肠胃问题
肠胃问题也可能导致怕冷、想吐、头晕等症状。常见的肠胃问题包括胃炎、胃溃疡、肠炎等。若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肠镜等,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四、其他原因
除了以上原因外,颈椎病、贫血、低血糖等也可能导致怕冷、想吐、头晕等症状。针对这些原因,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五、日常保养
为了预防怕冷、想吐、头晕等症状的发生,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2.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3.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健康与五脏六腑的和谐密切相关。而食疗养生正是通过食物的调养作用,来达到调和五脏、平衡阴阳的目的。本文将围绕五脏养生展开,介绍不同脏腑对应的食材,帮助大家了解食疗养生的原理和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看养心的食物。桂圆、红枣、金橘、葡萄和黑木耳都是养心的佳品。桂圆肉泡茶或煮粥,可以补气血、安心神;红枣含有丰富的铁和磷,是天然的补血剂;金橘可以理气解郁、化痰;葡萄则能补气血、强心利尿;黑木耳则具有滋阴、养胃、活血、润燥的作用,是心血管疾病的良药。
接下来是养肝的食物。韭菜、葡萄、绿豆、大豆、动物肝脏、西红柿和蘑菇都是养肝的好选择。韭菜可以祛阴散寒、养阳护肝;葡萄可以提高血浆白蛋白、预防乙肝;绿豆可以清热解毒、去暑消水肿;大豆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有助于肝脏再生和修复;动物肝脏营养丰富,可以保护肝脏;西红柿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蘑菇则有助于滋养肝脏。
养脾的食物包括糯米、红薯、粳米、薏苡仁和白扁豆。糯米可以补脾益气;红薯可以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粳米可以补脾益气;薏苡仁可以补脾健胃;白扁豆可以补脾胃虚弱。
养肺的食物有银耳、萝卜、柿子、百合和荸荠。银耳可以润肺化痰、养阴生津;萝卜可以清热化痰、生津止咳;柿子可以润肺止咳、清热生津;百合可以治疗肺痨久咳、干咳咽痛;荸荠可以清热生津、化湿祛痰、凉血解毒。
最后是养肾的食物。干贝、鲈鱼、栗子、山药、枸杞子、黑芝麻、核桃、何首乌、黑豆和黑米都是养肾的佳品。干贝可以补肾滋阴;鲈鱼可以补脾胃、肝肾、益筋骨;栗子可以补肾壮腰;山药可以益肾填精;枸杞子可以补肾养肝、益精明目;黑芝麻可以补肝肾、润五脏;核桃可以补肾固精、利尿消石;何首乌可以补肝肾、益精血;黑豆可以补肾强身、活血利水;黑米可以滋阴补肾、健脾暖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