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以前感染过新冠病毒的,还能打新冠疫苗吗?

以前感染过新冠病毒的,还能打新冠疫苗吗?
发表人:副主任医师李侗曾
 截​至2021年3月30日,全国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14亿剂次,再加上在国外接种的疫苗剂次,充分证明了我国新冠疫苗的安全性。
 那么既往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还能接种疫苗吗,在接种疫苗的紧急接种阶段,一般是不建议既往感染过新冠的人接种新冠疫苗的。3月29日国家卫健委官网上发布了中国疾控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上则做出了新的建议,原文如下:
既往新冠患者或感染者:现有研究数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6个月内罕见再次感染发病的情况。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
根据现有的文献,感染新冠病毒的人通常半年内有保护性抗体,部分人半年后抗体滴度下降,不排除再感染的可能,尤其是新冠病毒也在不断变异,既往感染者抗体滴度下降后,对新的变异株保护能力下降,如果能够再加强一针疫苗,可以获得更好的抗体保护。
与普通人相比,既往感染者不需要2剂(灭活疫苗)或者3剂次(重组亚单位疫苗)疫苗接种,加强一剂就可以,指南没说推荐接种哪种疫苗,理论上接种任何种类的疫苗都是可以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来源:世卫组织网站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是由一种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2019年12月31日,世卫组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武汉报告的一组病毒性肺炎病例中首次获悉这种新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有何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最常见的症状是:

    • 发烧
    • 干咳
    • 乏力

    其他不常见但可能影响某些患者的症状包括:

    • 味觉或嗅觉丧失,
    • 鼻塞,
    • 结膜炎(俗称红眼病),
    • 咽痛,
    • 头痛,
    • 肌肉或关节疼痛,
    • 各种皮疹,
    • 恶心或呕吐,
    • 腹泻,
    • 寒战或头晕。

    重型新型冠状病毒症状包括:

    • 呼吸困难,
    • 食欲不振,
    • 意识模糊,
    • 胸部持续疼痛或压迫感,
    • 高烧(摄氏38度以上)。

    其他不常见的症状包括:

    • 易怒,
    • 意识模糊,
    • 意识减退(有时与癫痫发作有关),
    • 焦虑,
    • 抑郁,
    • 睡眠障碍,
    • 更严重和罕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如卒中、脑部炎症、谵妄和神经损伤。

    所有年龄段的人,如出现发热和/或咳嗽,同时伴有呼吸困难或气短、胸部疼痛或压迫感、或者言语或行动功能丧失,应立即就医。如果可能,建议先给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打电话,这样患者就可被引导到正确的门诊。

     

    得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人会怎么样?
     

    在那些出现症状的人中,大多数(约80%)不需要住院治疗就能康复。大约15%的患者病情严重,需要吸氧,5%的患者病情危重,需要重症监护。

     

    导致死亡的并发症可能包括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和败血症性休克、血栓栓塞和/或多器官衰竭,包括心脏、肝脏或肾脏损伤。

     

    在少数情况下,儿童可能在感染后几周发展成严重的炎症综合征。

     

     

    谁最有可能因新型冠状病毒而患上严重疾病?
     

    60岁及以上人士,以及有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肺问题、糖尿病、肥胖症或癌症)的人士患上重型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较高。

     

    然而,任何年龄的任何人都可能因新型冠状病毒而生病、病重或者死亡。

     

    如果我们不知道谁被感染了,我们如何保护他人和我们自己?
     

    采取一些简单的预防措施来保证安全,比如保持身体距离,戴口罩(尤其是在无法保持距离的时候),保持房间通风良好,避开人群和近距离接触,定期清洁双手,咳嗽时用弯曲的手肘或纸巾遮挡。查询你居住和工作地方的建议。全力以赴!

     

    我应该什么时候做新型冠状病毒检测?
     

    只要有可能,任何有症状的人都应该接受检测。那些没有症状但与已经或可能感染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也可以考虑检测。请查阅当地卫生指南并遵循其指导。

     

    等待检测结果时,应保持与其他人隔离的状态。在检测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应首先对感染风险较高的人进行检测,如卫生工作者和老年人等患重症风险较高的人,特别是住在老年公寓或长期护理设施的人。

     

    什么是快速检测?
     

    快速抗原检测(有时称为快速诊断检测)检测病毒蛋白(称为抗原)。用棉签从口鼻及/或咽喉采集样本。这种检测方法比聚合酶链反应法更便宜,而且能更快地提供结果,不过通常不太准确。当病毒在社区中传播更多和在其最具传染性的情况下从个人身上取样时,这种检测表现最好。

     

    我想知道自己是否得过新型冠状病毒,我应该做什么检测?
     

    抗体测试可以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否曾经感染,即使没有出现过症状。抗体检测也称血清学检测,通常在血液样本上进行。这种检测针对因为感染而产生的抗体。对大多数人来说,抗体会在感染几天到几周后开始出现,可以提示是否感染过。抗体检测不能用于在感染或发病早期阶段诊断新型冠状病毒,但可以提示是否得过这种病。

     

    隔离和检疫有什么区别?
     

    隔离和检疫都是防止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方法。

     

    检疫针对任何导致新型冠状病毒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接触者,无论该感染者是否出现症状。检疫意味着与其他人隔开,因为你接触过病毒,可能已经感染。检疫可在指定设施或家中进行。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来说,这意味着要在设施或者家里呆上14天。

     

    隔离针对有新型冠状病毒症状或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的人。隔离意味着与其他人分开,最好是在一个医疗机构里接受临床护理。如果不可能在医疗设施隔离,并且你不属于可能出现重症的高危人群,可以在家中隔离。如果有症状,你应该隔离至少10天,再加上3天无症状情况下的隔离。如果感染后并未出现任何症状,你应该在检测结果为阳性后的10天内保持隔离。

     

     

    如果我与一位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有过接触,该怎么办?
     

    如果您曾经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即使感觉良好,您也可能受到感染。

     

    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后,请按以下行事:

    • 打电话给您的医疗服务提供者或者新型冠状病毒热线,询问何时何地接受检测。
    • 配合接触者追踪程序,以阻止病毒传播。
    • 如果没有检测,请呆在家里,自我隔离14天。
    • 在检疫期间,不要去办公室、学校或其它公共场所。请别人帮忙购买日用品。
    • 与其他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包括自己的家人。
    • 佩戴医用口罩以保护他人,包括就医时。
    • 经常洗手。
    • 避开其他家庭成员,单独呆在房间里;如果不具备单间条件,戴上医用口罩。
    • 保持房间通风良好。
    • 如果跟人共用房间,床之间应间隔至少1米。
    • 观察自己14天内的任何症状。
    • 通过电话或网络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或者在家锻炼,保持积极心态。

    如果您生活在疟疾或登革热流行地区,发烧时请就医。往返医疗机构和接受治疗期间,戴上口罩,与其他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避免用手触摸表面。这些建议适用于成年人和儿童。

     

    出现症状需要多长时间?
     

    从接触新型冠状病毒病毒到症状开始出现的时间平均为5-6天,可能在1-14天之间。这就是为什么建议有过暴露的人避开他人居家14天,以防止病毒传播,特别是在不容易进行检测的地方。

     

    如果我有新型冠状病毒症状,我应该怎么做?
     

    如果有任何提示新型冠状病毒的症状,请联系您的医疗服务提供者或者新型冠状病毒热线寻求指导,了解何时何地进行检测,避开他人居家14天,并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

     

    如果您有呼吸困难或者胸部有痛感/压迫感,请立即到医疗机构就医。

     

    如果当地指导人员建议到医疗中心进行检测、评估或隔离,在往返医疗中心和接受医疗护理期间应戴上医用口罩。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避免用手接触物体表面。这适用于成年人和儿童。

     

     

    抗生素对预防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有效吗?
     

    抗生素对病毒不起作用,它们只对细菌感染起作用。新型冠状病毒由病毒引起,所以抗生素不起作用。抗生素不应作为预防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手段。

     

    在医院里,医生有时会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或治疗继发性细菌感染,这种感染可能是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并发症。抗生素只能在医生指导下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 2021年1月3日,《人民日报》官微发文“感谢中国”,墨西哥外长埃布拉德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对抗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给予墨西哥的大力支持;墨西哥总统洛佩斯日前称赞康希诺(新冠)疫苗的有效性和便携性将给墨西哥老年人和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居民带来希望。

     

    (墨西哥外长在社交媒体上发文)

     

    据此前报道,2020年10月,一款来自中国的新冠疫苗已获得墨西哥药监机构临床试验批准;2020年11月,该疫苗于墨西哥开展III期临床试验,第一组受试者全部入组并接种疫苗。那么,这款疫苗背后的研发团队是谁?采用的是哪种技术路线?有效性和便捷性是如何体现的?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据悉,这款新冠疫苗由军事科学院陈薇院士团队和康希诺生物联合开发,全称是重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Ad5-nCoV),于2020年1月22日正式启动,并于3月16日启动临床试验,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也是国内唯一一家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第三代疫苗。

     

    重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Ad5-nCoV)采用的是腺病毒载体技术,凭借这个技术,康希诺生物与军事科学院陈薇院士团队曾于2017年成功研发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Ad5-EBOV),因此,腺病毒载体技术是一种已被验证过的安全有效的技术平台。

     

    作为一款基因工程疫苗,除上述安全性之外,这款疫苗的优势是它能够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如果把免疫应答的过程比喻成免疫系统与外来敌人的战争,那么,这款疫苗所诱发的免疫应答,相当于海陆空联合作战彻底消灭敌人,免疫原性自然更好。而基于不同技术路线的新冠候选疫苗的免疫学原理,并不是所有的疫苗都能够激发细胞免疫。

     

    那这款疫苗是如何工作的呢?

     

    简言之,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Ad5-nCoV)是把新冠病毒S蛋白的基因构建到腺病毒基因组。外壳仍然是腺病毒的正常外壳蛋白,但里面的基因却含有编码新冠病毒S蛋白的基因。因此,腺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时候,把编码新冠病毒S蛋白的基因都释放到宿主细胞,在细胞质中合成S蛋白,由S蛋白激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

     

    该疫苗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单次接种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28天后,97%的受试者产生特异性抗体,88%的受试者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这表明,该疫苗可给受试者提供双重保护,一针接种即可起到保护作用。

     

     

    这款疫苗只需接种1针,不仅为接种者提供了方便,还大大减轻了医疗机构的负担和成本。此外,该疫苗在2~8℃保存即可,普通的冷链运输即可满足。这些也正是墨西哥总统所提及的疫苗便捷性的原因所在。

     

    目前,该疫苗正在墨西哥、俄罗斯、巴基斯坦、阿根廷、智利等国进行国际多中心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值得期待!

  • 疫情尚未结束,出游是否安全?

     

     

    现阶段仍有偶发的新冠病毒病例出现,很多人担心,新冠病毒是否会常态化?五一出游是否安全?

     

    那么关于新冠病毒是否会像流感病毒一样常态化流行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表示,有专家认为,新冠病毒疫情常态化有可能、但概率低。常态化流行的流感病毒具有高变异性、高传染性的特点,例如今年人群对流感免疫,但明年流感病毒可能发生变异,产生新的毒株,导致再流行。

     

    目前没有发现新冠病毒具有流感病毒这么高的变异性,因此常态化的可能性不太大。也有专家认为新冠病毒传播能力高,已有四种冠状病毒为季节性流行。无论发展趋势如何,随着疾病防治技术的发展、有效药物的发现,新冠疫苗的成功研发,必将帮助人类取得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

     

    目前,疫情控制尚可,只要做好防护,“五一”出游还是安全的,可以不必过于焦虑,给自己放松一下。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不建议五一出游

     

    针对五一期间可不可以出游的问题,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表示,大部分近期没有病例报告的地区,出去旅行较安全,但仍要意识到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

     

    对一些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这些高危人群不建议出行旅游。建议就近错峰出游,尽量避开热门景点或者景点的高峰时段,避免在密闭空间内开展一些娱乐项目,如果准备跨地区出游的话,应该选择近期没有病例报告的地区,并且要提前去联系景区,了解当地的防控政策,按要求做好准备,也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口罩、手消毒剂物品,通过积极预防以降低感染风险。

     

     

    有专家强调强调,旅行途中要做好防护,乘坐飞机或者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要全程佩戴口罩,要做好手卫生,并且妥善保存票据以备查询,在游玩过程中在景区有序排队,保持人际距离,当然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咳嗽礼仪,随时做好手卫生,尽量减少饮食的次数,在景区内建议首选外带的食品。

     

    出去住宿的话,应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宾馆,入住后要开窗通风,旅途中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该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 来源:新华社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我们处于全球第一方阵,但不为第一而抢跑。”

      --“我国目前已有5个新冠病毒疫苗进行Ⅲ期临床试验。”

      --“评价一个疫苗需要多项综合指标,其中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可负担性是最重要的。”

      --“我们正做好大规模生产准备。”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