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警惕!流感不是普通感冒

警惕!流感不是普通感冒
发表人:手护妈妈

随着最近温度又双叒一次下降,身边是不是突然出现很多感冒发烧、流鼻涕干咳的朋友,毕竟时间正在悄悄进入流感感染高峰期。但还是有很多朋友对于感冒和流感一直傻傻分不清,有些人把流感当感冒治,导致发烧、头晕、肌肉酸痛迟迟不好......流感不是普通感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有哪些呢?

 

病原体不同

 

普通感冒常见的病毒,例如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有时肠病毒也会客串一下(H1N1、H3N2亚型等);

 

流感的主要病原体为: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亚型等)、乙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季节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 (仅呈散发性感染),其中甲流病毒危害性最大,易变异,导致对其“下一代”束手无策、疫苗失效和人体对其没有抵抗力。

 

主要通过其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发生聚集性疫情。

 

 

症状的不同

 

普通感冒症状比较轻,主要集中在呼吸道;流感除了普通感冒症状外还有其它症状,且更复杂、更多、更严重。

 

流感的危害性更大

 

普通感冒和流感对于健康成人的危害都不大,顶多可能是流感引起的发热、全身症状更为严重、病程更长一些。但流感对婴幼儿、老年人以及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人来说,容易引起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流感的传染性更强

 

如果确诊或怀疑得了流感,需要进行隔离或请假在家休息,避免外出上班、上学。

 

 

怎么判断是否得了流感?

 

流感起病急,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流感的症状是临床常规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据,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咳嗽、咽痛、流涕、鼻塞、身体疼痛、寒颤、疲乏、腹泻、呕吐等症状。

 

流感的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易与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流感确诊有赖于实验室诊断,检测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培养、抗原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近期,全国将面临大规模降温,流行性感冒很可能会来侵犯。

     

    面对各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很多人选择在家里「吃吃药」、「睡一觉」。

     

    但是,你太小瞧流行性感冒了。流感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太容易传染。身边人咳嗽一声、打个喷嚏,你或者孩子就有可能中招。

     

     

    流感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后果非常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严重的会引起脑炎,不仅影响生活,甚至会危及生命。

     

    而且,很多人还把流感当成了感冒,耽误了病情。


    流感≠感冒

     

    • 普通感冒发热较轻或不发热。

    全身症状较轻,而流涕、打喷嚏、鼻塞、嗓子疼等上呼吸道症状明显,持续时间较短,很少出现并发症。

     

    • 流感主要表现为高热。

    伴有明显的头痛、疲倦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而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嗓子疼等上呼吸道症状轻微。


    少数流感患者可能表现出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


    流感病情较轻的患者病情一般持续5-7天,严重者可能会并发病毒性肺炎,表现为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和发绀,甚至出现呼吸衰竭。

     

    下图就会一目了然


     
    日常如何预防流感
     

    其实,生活中的一些好习惯,是可以有效预防流感的。

     

    1.保持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2.健康生活: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3.开窗通风:

    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做好防护:

    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必要时不得已时,最好戴口罩;


    5.其他:

    患流感时多吃蔬果多饮水,不要滥用抗生素;


    还有1项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接种流感疫苗」

     
    疫苗的6问6答

     

    1. 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接种吗?

     

    是的。流感病毒种类繁多且极易发生变异,每年都需要接种新的流感疫苗,才能有效地预防流感。


    2. 流感疫苗有灭活和减毒之分吗?如何选择?

     

    是的。流感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之分,一般灭活疫苗含有3种病毒株;减毒疫苗含有4种病毒株。对于儿童,建议选择接种灭活疫苗。


    3. 宝宝多大可以开始接种?


    6月龄以上的宝宝可以开始接种流感疫苗且应连续接种2次,第一次接种最好安排在9月份,第二次在第一次接种的4周以后。


    4. 过敏的宝宝可以接种流感疫苗吗?


    除了极少数鸡蛋严重过敏的宝宝,绝大多数过敏宝宝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但当宝宝湿疹、哮喘、鼻炎等过敏性疾病正在发作时,应暂缓接种。


    5. 已经得过流感,是不是就不用接种了?


    流感的流行时间一般可以延续到次年5月份,因此即使得过流感,仍然有接种的必要。


    6. 接种流感疫苗后就不会得流感吗?


    在大多数年份,流感疫苗与流感流行毒株的匹配较好,具有良好的保护力。但也存在流感疫苗与流行毒株不匹配的情况,进而影响效果。

  • 文章首发于 | 复旦儿科医院-黄剑峰医生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上图来自于儿童流感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5版)

     

    如何预防流感?不是难题,答案是现成的。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人体对感染流感病毒或接种流感疫苗后获得的免疫力会随时间衰减,抗体滴度会下降,另外流感疫苗组份也会更新,因此不管前一季节是否接种流感疫苗,仍建议在当年流感季节来临前接种流感疫苗。推荐6个月及以上的人接种每年流感疫苗。奥司他韦虽然是治疗和预防流感的重要药物,但不是流感疫苗的替代品。

     

    生活中防护

     

    勤洗手,医院回来别忘洗鼻孔。

     

    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冬天了。空调房也要早晚通风。没有科学依据说室内熏醋能防流感,相反空气中醋的味道会刺激呼吸道,所以就免了吧。

     

    咳嗽、打喷嚏要用手纸、手帕或者上臂掩住口鼻;出门戴口罩。

     

    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黄医森就遇到小病人因为打疫苗后发热就医,结果染上了轮状病毒腹泻,看完腹泻,又得了流感。非必要,医院少去。

     

     

    一旦家中有流感病人,需要及时就医,最好单独一室隔离。切勿滥用抗生素治疗,挂水也不能缩短病程。流感发高热了,去挂水仅仅是寻求心理安慰,没必要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流感是一种高传染性疾病,流感病毒可以通过进入呼吸道感染人类。任何年龄组都可能得流感,但当下儿童得流感的比例高于成人。流感的症状包括头痛、高烧、流鼻涕、鼻塞、打喷嚏等。父母尽早带孩子去看医生是有帮助的。

     

    儿童流感感染的三种传播途径:

    飞沫感染:飞沫感染是流感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流感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喷出的液滴中较小的液滴核会漂浮在空气中。如果流感患者的飞沫直接落在你的眼、口、鼻,就有可能被感染。

     

    直接接触:如果有人触摸婴儿的鼻子、嘴巴或手,流感可能会传播,然后婴儿把手放在嘴里或揉眼睛,就可能被感染。

     

    被污染的物体表面:部分病毒可能在物体或物体表面存活两小时以上,婴儿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玩具或表面可能被感染。

    预防儿童流感的五项措施。

    流感疫苗。

     

    然而,许多人担心接种疫苗后,婴儿会生病甚至死亡。确实有些孩子接种疫苗后会出现轻度流感症状或发热,但不会超过两天。如果一个孩子在接种疫苗后感染了流感,通常是因为疫苗还没有产生抗生素来对抗病毒。一般来说,疫苗需要两周才能完全生效,所以父母应该在流感季节开始前两周带孩子接种流感疫苗。

     

     

    2.保持干净。

     

    饭前、零食前或玩耍前用肥皂洗手。请选择抗菌皂。父母应该看着孩子洗手,确保他们真的很干净,没有细菌的威胁。洗涤时间约为20秒。如果当下没有肥皂和水,请用乙醇或酒精浓度60%以上的洗手液消毒。

     

    3.保持家里干净整洁。

     

    记得给家里和所有的玩具消毒,并且要经常整理厨房、浴室、家具,以及任何会经常接触到的表面,比如桌子、椅子、键盘。别忘了冰箱把手、微波炉把手等家电用品!

     

    4.多摄入维生素c。

     

    父母可以考虑给孩子准备维生素C。除了健康食品,水果和果汁如韩国卷心菜、橙子、柳丁和葡萄柚也富含维生素C.

     

    5.体温测量。

     

    家长可以选择适合孩子的体温计,经常给孩子量体温。如有发热、鼻塞、咳嗽、疲劳、畏寒、耳痛、食欲不振、喉咙痛、腺体肿大等。家长要提高警惕,迅速带孩子去看医生,这样病情才不会恶化。

  • 感冒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孩子与老人更是感冒多发对象。可是你关注过感冒引起的症状吗?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感冒出现时,伴随而来的不仅是发烧,而且还总是有咽喉痛,咳嗽等症状。大家了解这些症状的危害吗?

     

    那么,大家了解这些症状的危害吗?

    春季是感冒多发季节,这是有一定原因的,春季天气多变,气候干燥,人们稍不注意就会着凉,进而出现感冒症状。这时候要做的就是及时治疗,千万不要等到症状严重时再去治疗,那样得不偿失。最近我的一个朋友就碰到这样一件烦心事,原来她三岁的儿子最近身体不好,让她十分烦恼。原来她的儿子,最近感冒之后,咳嗽不断,时不时还有咽痛症状出现,她不明白的事,为什么她儿子的感冒明明已经好了,为什么症状还会存在呢?

     

    去了医院检查后,医生才告诉她,原来她的孩子患上了扁桃体炎。原来因为孩子感冒治疗不彻底,导致咽部病变,诱发了扁桃体炎。而扁桃体炎症状与感冒症状又很相似,导致了病情的拖延,最终使得疾病加重,威胁到了孩子的身体健康。

     

    所以说春季感冒最好也不要忽视,及时的治疗,缓解咽喉痛等症状,可以减少其他危害出现的可能,保护自己以及家人的身体健康。那么可能有不少人会问,如何应对咽喉痛症状呢?医生推荐不如试试慢严舒柠青橄榄利咽含片,其中含有青果,麦冬,玄参等中药成分,在出现咽喉痛症状时,含上一片,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对于保护咽喉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春季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护理?

    而在春季日常生活中,做好身体护理也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避免感冒等疾病的发生,减少危害。首先注意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避免感冒着凉情况出现。其次还要注意休息,不要过于劳累,避免拖累身体。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有效的增强体质,减少感冒等疾病出现的可能。最后还是要注意饮食,清淡饮食最好,少吃一些辛辣食物,戒烟戒酒,对于我们的咽喉健康也有不小的帮助。

     

    春季感冒频发,我们要小心咽喉痛症状危害发生。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轻视,而为我们自己以及家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等到醒悟时,恐怕为时已晚。

  • 最近几天,气温下降的厉害,让人倍感凉意。而伴随着冷空气而来的,可能还有种种疾病威胁。

     

    妈妈们发现,家里宝宝出现了咳嗽、流涕等症状。在目前的情况下,大家不免有些担心害怕。

     

    可妈妈们别忘了,疾病盯上的可不仅仅只是孩子,家中老人同样也需特别关注。

     

    就拿流感来说,重症流感除了会发生在孩子身上,老人感染流感病毒后也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如果不给予重视预防,便容易让病毒或疾病乘虚而入,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

     

     

    带状疱疹,作为一种中老年人易发且可能易被忽略的疾病,尤其偏爱50岁以上的人群,给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扰。

     

    偏爱50岁以上人群的带状疱疹

     

    有些人不清楚,带状疱疹是什么?

     

    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蛇缠腰、生蛇等)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

     

    和流感一样,带状疱疹也有自己喜欢欺负的“对象”。
     

     

    带状疱疹会对生活可能有什么影响?

     

    得了带状疱疹后,患者常常会感到疼痛难忍。急性期疼痛如灼烧、电击、刀刺般,可能更甚于分娩阵痛、类风湿关节炎、慢性癌痛等。

     

    (图片来源于彩虹育儿公众号的读者留言,个别案例,症状因人而异)

     

    除此之外,约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30%~50%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持续超过1年,部分甚至达10年或更长。

     

    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仍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即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带状疱疹如何防治?注意预防才是良策!

     

    带状疱疹的治疗目标是缓解急性期疼痛,缩短皮损持续时间,防止皮损扩散,预防或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等并发症。

     

    临床上,带状疱疹存在着误诊的情况。特别是带状疱疹前驱期无皮损仅有疼痛时诊断较困难。

     

    发生在胸部——容易误诊为心绞痛;

    发生在腹部——容易误诊为胆结石、胆囊炎、阑尾炎

     

    患者皮损不典型时——可能被误诊为其他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虫咬性皮炎、脓疱疮等。

     

    带状疱疹患者可能因为误诊错过24-72小时的有效治疗时间。

     

    那得了带状疱疹后,如何治疗呢?

     

    抗病毒药物治疗能有效缩短病程,加速皮疹愈合,减少病毒播散到内脏。

     

    具体治疗应咨询专业医生。

     

    带状疱疹治疗方法有限,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手段,可以显著降低带状疱疹疾病负担。

     

    对于子女来说,父母晚年身体健康,便是面对生活最大的底气。

     

    最好不要等到父母患病才注意到他们的身体健康,父母等不起,我们也等不起。注意预防,及时行孝,善待自己的父母和家人,他们好了我们才能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 年版)[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8(1): 1-5.
    2.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带状疱疹专家共识工作组.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中华皮肤科杂志,2018,51(6):403-408.
    3. Dworkin RH, et al.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rpes zoster. Clin Infect Dis. 2007 Jan 1;44 Suppl 1: S1-26.
    4. Harpaz R, Ortega-Sanchez IR, Seward JF;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Prevention of herpes zoster: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MMWR Recomm Rep. 2008 Jun;57(RR-5):1-30.
    5. Katz, Joel & Melzack, R. (2011). The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Development,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and usefulness of the long form, short form, and short form-2. Handbook of Pain Assessment. 45-66.
    6.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共识编写专家组.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6; 22(3):161-167.
    7. 权娅茹, 李长贵. 水痘和带状疱疹及其疫苗.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19, 183(04):87-91.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 | 王宝增、刘志达

    文章首发于 |  北京天坛医院公众号

     

    感冒了该怎么办?发烧了要如何正确应对?带着这些问题,小编来到北京天坛医院发热门诊,听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Q1  严寒天气感冒了怎么办?

     

    医生说:首先要区分是流感还是普通感冒。

     

    流感表现为全身症状较重,突然畏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鼻塞、 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中毒型流感病人则表现为高热、说胡话、昏迷、抽搐,有时可以导致人死亡。

     

    与流感相比,普通感冒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全身症状较轻,不发热或仅有低热,一般3至5天痊愈。

     

     

     

    Q2 发烧了怎么办?

     

    医生说:如果发现发热(腋窝温大于37.3℃),患者须到发热门诊进行首诊筛查,医生会为患者进行血液等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判断发热原因并对症施治。

     

    感冒发热期间,患者一定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受凉,适时适量清淡进食。退热首选温水擦拭或冰袋裹毛巾后冷敷额部、腋下等物理降温,并适量饮用温热水;体温仍持续高于38.5℃的话,可以考虑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出汗较多时可口服补液盐溶液防止虚脱。

     

    一般情况下,流感患者服用抗流感药物奥司他韦后,发热症状一般会在48小时左右缓解,如果症状无改善或持续加重,需及时复诊。

     

    建议患者及家属到发热门诊就诊时配戴口罩。

     

    Q3 流感高峰期应如何保护自己?

     

    医生说: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应注意休息,充足睡眠;清淡饮食,忌暴饮暴食,戒除烟酒;避免在人群聚集地方活动,出行注意保暖,戴口罩,回家洗手及清洁口鼻。

     

    轻症流感患者可以居家隔离,应单间居住,适当开窗通风;即使在家里,患者和家庭成员最好都佩戴口罩、勤洗手,家庭成员之间避免亲密接触;患者还应注意咳嗽礼仪,在咳嗽、打喷嚏时用手、纸巾等遮挡口鼻,并及时洗手、及时清理用过的纸巾等。

     

    注意:在室内熏醋是起不到预防流感作用的!流感高危密切接触者可口服奥司他韦预防。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具有较强的流行性和传染性。流感全年都可能发病,多于冬春季高发,儿童抵抗力较弱,很容易“中招”。

     

    儿童流感的症状有哪些,如何及时诊断?

     

    儿童流感通常表现为突然起病,最主要症状是发热,体温高可达40℃,还可伴有畏寒、寒战,大龄儿童还会描述有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还常常伴有咳嗽、咽痛、流涕或鼻塞等呼吸道症状。儿童消化道症状多于成人,如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常见于乙型流感。

     

     

    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如新生儿护理人员得了流感,也会传染给孩子,但新生儿流感少见,但特别容易合并肺炎,常有脓毒症表现,表现通常没有特征性,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大多数症状比较轻,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流感患儿,症状在3~7d缓解,但咳嗽和体力恢复常需1~2周。

     

    儿童流感疫苗接种很有必要

     

    流感具有高传染性。每年流感流行季节,儿童流感感染率为20%~30%,某些高流行季节年(如2018年)感染率可高达50%左右。

     

    流感容易出现重症感染,5岁以下儿童感染流感后出现重症的风险更高。2018年,全球5岁以下儿童约有10950万感染流感病毒,其中,1010万患儿出现流感相关急性下呼吸道感染,3.48万流感相关病例死亡,所以流感的风险较高。

     

     

    此外,流感的发生还会带来高额的医疗费用。流感门诊病例医疗费用在195-804元之间,总经济支出在464-1320元之间,流感住院流感病例直接医疗费用在2625-20712元之间,总经济支出在9832-25768元之间。

     

    流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容易形成重症,而且医疗花费较高,因此,接种流感疫苗的重要性就尤为突出,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可以大大减少儿童患流感的风险。

     

    流感疫苗有哪些?如何接种?

     

    我国目前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分以下3种,分别是三价灭活流感疫苗、四价灭活流感疫苗和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

     

     

    按照疫苗所含组份不同,流感疫苗包括三价和四价两种,三价疫苗含有A(H3N2)亚型、A(H1N1)亚型和B型毒株的一个系,共3个组分;四价疫苗含有A(H3N2)亚型、A(H1N1)亚型和B型Victoria系和Yamagata系,共4个组分。

     

    根据生产工艺不同,又可分为基于鸡胚、基于细胞培养和重组流感疫苗等。尽管组分不一样,但四价流感疫苗与三价流感疫苗在相同疫苗株的血清保护率和抗体阳转率这2个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性,因为四价流感疫苗含有2个B型流感毒株,所以针对B型流感系的抗体保护率要明显高于三价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接种次数:6月龄—8岁儿童:首次接种或既往接种2次以下流感疫苗的儿童应接种2 剂次,接种间隔≥4 周;2019-2020 年度或以前一共接种过2次或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则建议当年接种 1次就可以达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 秋冬季节本就是流感的高发季,再加上目前新冠疫情的叠加,更要警惕。

     

    武汉同济医院的统计显示,在2020年1月~2月期间,在93名新冠肺炎感染者当中合并感染流感的高达46名(占比 49%)。

     

    眼看马上就是10月了,如何在换季的关键时期做好预防?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接种流感疫苗。

     

     

    《生命时报》结合疾控中心最新发布的流感疫苗接种指南,采访专家提醒已经/要接种新冠疫苗的人,如何安全接种流感疫苗。

     

    受访专家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疾病预防控制科主任 刘 丁

    航空总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 古艳婷

     

    流感、新冠疫苗要间隔多久?

     

    2021季节性流感学术交流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彭质斌副研究员指出,新冠疫情期间长期采取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非药物干预导致流感在上一年的低水平流行,或会使人群中对流感的预存免疫力下降,这意味着今年秋冬接种流感疫苗尤为重要。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目前尚缺乏流感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同时接种对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影响的研究证据,参照中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的建议,流感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间隔应大于14天。

     

    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 可在接种流感疫苗14天以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2. 在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程序14天后接种流感疫苗;

    3. 在两剂新冠病毒疫苗之间接种流感疫苗时,需在接种第1剂次新冠病毒疫苗14天后接种流感疫苗,再间隔14天后接种第2剂次新冠病毒疫苗。

     

    提醒:选择两剂新冠病毒疫苗之间接种流感疫苗时,需遵循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剂次和间隔的要求。

     

    新指南划出5类优先接种人群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建议按照优先顺序对重点和高风险人群进行接种:

     

    01 医务人员

    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的流感疫苗使用,应优先考虑保护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接种流感疫苗既可预防个人因感染流感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或缺勤影医疗机构运转,又可有效避免传染流感给同事或患者,保障和维持医疗机构的正常接诊和救治能力。

     

     

    02 大型活动参加人员和保障人员

    全国和地方两会等重大活动、冬奥会等体育赛事人员密度高,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建议所有的活动参加人员,包括代表、委员、参赛人员、列席人员、工作人员、服务人员、保障人员等至少提前两周接种流感疫苗。其中活动保障人员,无禁忌证者建议全员接种。

     

    03 养老、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对以上人员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此类集体场所聚集性疫情发生的风险, 减少新冠疫情排查难度和工作量,同时降低老年人群罹患流感及感染后发生严重临床结局的风险。

     

    04 重点场所人群

    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是容易发生流感和新冠暴发疫情的重点场所。

     

    对此类场所人群接种流感疫苗, 可降低人群罹患流感风险和流感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减少新冠疫情排查难度和工作量。

     

    05 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

    包括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特定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降低此类高危人群罹患流感及感染后发生严重临床结局的风险。

     

     

    不同流感疫苗怎么选择?

     

    我国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包括三价灭活疫苗(IIV3)、三价减毒活疫苗(LAIV3)和四价灭活疫苗(IIV4)。具体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接种推荐:

     

     

    6月龄~8岁儿童:首次接种或既往接种2剂次以下流感疫苗的6月龄~8岁儿童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对IIV或LAIV均建议上述原则;2020~2021年度或以前接种过2剂或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则建议接种1剂。

     

    9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仅需接种1剂。

     

     

    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6~8月后抗体滴度开始衰减。

     

    • 我国各地每年流感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不同,为保证受种者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建议各地在疫苗可及后尽快安排接种工作,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
    • 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流感疫苗,建议只要本年度的流感疫苗开始供应,可尽早接种。

     

    接种后,建议大家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接种后,现场观察30分钟再离开。这是为了防止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尤其是对鸡蛋、牛奶等过敏的人群更要注意。

    2.接种部位会有针眼,接种后应避免摩擦和抓挠,防止破溃感染。

    3.接种24小时内别淋雨、不要洗澡。

    4.饮食方面,按正常饮食即可,以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葱姜蒜是可以食用的。

    5.接种疫苗后,至少需15天的时间才能产生有效的保护性抗体,此间仍可感染流感或一般性感冒,如果出现感冒症状,要及时治疗。

    6.接种疫苗后,局部可能会发生红肿痛痒,建议用毛巾对注射部位进行热敷,但要避开针眼处,每天敷4~5次,每次15分钟,可有效缓解红肿痛痒症状。

    7.有些不良反应属正常。流感疫苗是减毒的活疫苗,接种后可能会有短暂的发热、头痛、乏力等不适症状,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一般会在24小时之内消失。如果出现持续的发热等现象,可就近就医。

     

    最后提醒:对疫苗中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甲醛、裂解剂及抗生素)过敏者禁止接种;患伴或不伴发热症状的轻中度急性疾病者,建议症状消退后再接种。

     

    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方法,提倡接种,但也要听从医生指导,因人而异。

     

    参考资料: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
    http://www.cpma.org.cn/zhyfyxh/xhdt/202108/6d12a017aa7a43cba9d40d91b0ab8052.shtml
  • 春天来了,又到了……传染病多发的季节。

     

    因为气候开始回暖,万物复苏,压抑了一个冬天的各类细菌病毒们自然也坐不住了。再加上这个时段天气多变,防不胜防,很容易会让病毒钻空子。特别是现在 已经开学,孩子们免疫力本就不比大人,又在学校集体学习,更是很容易成为病毒的目标,作为家长,要特别注意帮助孩子防范疾病。

     

    下面,Dr.京就为大家盘点几种常见的冬春季传染病,以及预防方法~

     

    流感

     

    流感,多发于每年10月到第二年4月之间。它传播快、发病快,患者感染后会出现乏力、全身酸痛、发热咳嗽等, 通常会持续3~5天,之后自行痊愈。

     

     

    通常流感无需特别治疗。如果症状比较严重的话,可以考虑吃一些感冒药、退烧药。另外,在发病期间,饮食上要注意清淡一些。

     

    为预防流感,要注意保暖、戴口罩。平时要注意均衡饮食、勤锻炼、多喝水、保证充足睡眠、居室内多通风。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通常爆发于 学校、托儿所、餐厅等地,感染后会出现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时也被称为“冬季呕吐病”。它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与病人或其用过的东西的接触。

     

     

    诺如病毒属于自限性疾病,无需专门治疗(虽然目前也没有专门针对它的疫苗或特效药)。不慎染病的话,主要还是要好好休息、合理饮食,也可以通过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在我们生活中,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分开等。最后要谨记: 诺如病毒痊愈后3天内都仍然有传染性,所以一定要等3天之后,再恢复正常活动。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病对象是学龄前的孩子,发病的主要表现是 “手、足、口腔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它也是因此而得名。

     

     

    与患者的接触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所以家长要注意:该病流行期间, 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公共空间,或是空气流通差的场所。

     

    手足口病是自限性疾病,如果没有并发症的话,通常一周之内都能够痊愈,因此通常不必住院治疗(目前其实也没有特效药),居家休息即可。这期间,家长要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常通风,另外注意对孩子的衣物进行晾晒、消毒。

     

    麻疹

     

    麻疹是由 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 全身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病群体是儿童。

     

    麻疹的初期和感冒、发烧类似,体温升高、咳嗽、流鼻涕,4到5天后便开始出疹, 通常先见于耳后,然后是前额、面部、胸背、四肢。几天后会消退,整个病程约为10天左右,痊愈之后,则可获得终身免疫。

     

     

    其实麻疹如果没有并发症的话,就不必住院治疗,在家看护即可。但这期间要警惕并发性的肺炎、咽喉炎,所以如果注意到孩子高烧不退,或是声音嘶哑,最好尽快就医。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5~15岁的孩子是主要感染对象。感染之后,首先会出现浑身酸痛、发热流涕等,之后便会出现腮腺肿胀,而且通常还不是同时开始——一侧肿胀一两天后,另一侧再肿。病情持续1~2周后会消退,在患病一次后可以获得终身免疫。

     

    通常,如果没有并发症的话就不必住院治疗,在家里隔离静养即可。家长可以用毛巾沾水拧干后轻贴在肿胀处,来帮助孩子减轻疼痛感。这期间可以给孩子吃一些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注意不要给他吃酸的(像橘子、橙子、醋等),以免加剧疼痛。

     

    同时,家长要留意“并发性脑膜炎”,一旦发现孩子高烧不退、或是呕吐不止,就要提高警惕,最好尽快就医。

     

    总体说来, 虽然冬春季传染病种类比较多,但只要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还是能够有效阻断这些疾病的传播的。

     

    参考文献:
    [1]曹清.冬春季节:警惕这些传染病偷袭孩子[J].大众医学.2016
    [2]黎淑贞.春季需警惕的季节性传染病[J].家庭医学(下).2017

     

  • 流感其实只是一种俗称,它的全称是流行性感冒,从名字我们就能看出来,流感有两种特点,一,具有广泛流行性;二,其实也是一种感冒。

     

    感冒与细菌感染不同,前者不是细菌,而是病毒,所以流感,其实是流感病毒导致的。

     

    流感病毒最早是在1933年由英国人威尔逊·史密斯(Wilson Smith)发现的,他称为H1N1。

     

    所谓H的意思,其实是血凝素(hemagglutinin)英文缩写的第一个字母,而N则是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英文缩写的第一个字母,至于阿拉伯数字,则代表病毒抗原的类型。

     

    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可以将病毒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过去人们认为动物感染的流感是不会传播给人类的,但是近几年在人类体内发现的禽流感病毒,则推翻了这样的概念。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动物携带的流感病毒,有可能传给人类,但总的来说,几率较小。

     

    而现在,全国所流行的,其实还是人类流感病毒,它又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甲1型(H1N1)、甲3型(H3N2)和乙型BY。

     

    流感病毒的潜伏期是1~3天,感染后最常出现的症状是发热,发热前多有畏寒的症状,还伴有头痛,乏力和食欲减退的现象,少数患者可有鼻塞、流涕及畏光、流泪等眼部症状。

     

    事实上,上述症状算是流感病毒相对较轻的症状,除此之外,流感还有可能引起病毒性肺炎,还可以侵入神经系统,引起病毒性脑膜炎,侵入心血管系统,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甚至侵入胃肠道,引起病毒性急性胃肠炎,不同的部位,表现也有所不同。

     

    但总的来说,侵入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可能性较小,但一旦出现,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致死率非常高,现有的医学手段也无法做到更好地治疗。

     

     

    流感病毒具有自限性,病程一般为3~4天。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体质不错,即便感染了,3-4天也往往能够痊愈,一方面是身体免疫力作用,一方面是流感病毒的自行崩溃。

     

    但如果是婴幼儿、孕妇、老年人,那情况就比较糟糕了,因为这三大人群,免疫力普遍较低,而且老年人多合并心肺疾病,所以一旦感染流感病毒,有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因为流感可以在短时间内侵犯大脑、心脏、肺部甚至胃肠道,免疫力的持续下降还可能合并严重的细菌甚至真菌感染,不适症状还会引起严重的脱水,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多器官衰竭,所以对于这些特殊群体,也需要给予特殊重视。

     

    现在各大医院都人满为患,但普遍以老人和儿童为主。

     

    很多儿科医生都累倒了,但是心血管科,呼吸内科的医生同样是心力憔悴。

     

    虽然医院也有抗病毒药物,但病毒的特性大家都知道,它本身就是个异型,变异速度特别快,所以,到目前为止,人类尚未研究出一种特别有效的方式来治疗病毒。

     

    别说流感病毒了,就是艾滋病毒,冠状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等,也都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因为它们的变异速度太快了。

     

    因为变异速度太快,所以科学家也无法研究出特效的疫苗进行预防,这个冬天你生产出的疫苗也许有效,下一个冬天,变异的病毒已经可以完全忽视它了。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