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乍暖还寒,胃闹别扭,几个小妙招棒你忙

乍暖还寒,胃闹别扭,几个小妙招棒你忙
发表人:营养医师一枚

腰腹受凉,全身都冷

 

今年春天来得格外早,你是不是急着减衣服了?岂不知,早春二月,乍暖还寒,着急减衣服可是要着凉的。林琳一下班就捂着肚子说胃疼,回到家一头倒在床上,盖上厚被,缩成一团,手脚冰凉,面色苍白。妈妈赶紧把电热宝放在她的肚子上,又烧了姜汤催林琳趁热喝下,折腾了好一会,林琳的手脚暖和了,脸色也缓和过来,胃痛也缓解了。

 

这时妈妈开始数落她:这才阳历二月,农历还是正月,春天刚露头,冬天还没过,急着穿低腰裤、短衫,一抬手一弯腰,肚肚就露出来了,能不受凉吗!

 

 

林琳妈妈说得有道理。常言道“春捂秋冻”,早春不要急着减衣服,这是因为冬春交替之际,气温变化无常,尽管气温在逐渐回升,但还可能出现倒春寒,如果你过早地减衣服,将体表腠理曝露在外,寒湿之气就会趁虚而入,轻者引起不适,重者招致疾病。

 

人体腹部和腰部 是最怕寒湿侵扰的部位,这是为什么呢?

 

祖国医学讲的很明白,人体腰腹部有很多非常重要的穴位。比如我们人人都有的肚脐眼,中医称神阙穴,是胎儿吸取母体营养的唯一途径,也称之为命蒂,就是生命结蒂之处,何等重要!可想而知,林琳出现的胃痛、胃胀就是因为常常把肚脐暴露在外,受凉之故。

 

在肚脐眼的下方有关元穴和气海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丹田,是人体真气、元气发生的地方。寒湿之气从神阙穴浸入,导致虚寒症,诸如五更泻、尿潴留、慢性腹泻等。在肚脐眼的上方有上、中、下脘穴,这里受凉,会引起脾胃相关的各种病症。

 

 

美眉们常常外露的后腰部位也有不少关系重要的穴位。在腰带部位有腰阳关,是阳气通行的关隘,现在女孩都喜欢穿矮腰裤,这个部位很容易受凉,年轻时不觉得怎样,上了年纪冷天一来就会感到后背发凉,原因是经络不通,阳气无法上行。在腰部正中线上两肾之间还有命门穴,是人体生命来源之所,是肾阳藏身的地方,此处如果受寒湿侵扰、肾水不能上行,滞留在那里,久之生疾,腰膝酸软、下肢浮肿、月经量少、有血块、面色灰暗等等。

 

如此说来您就明白了,在早春2月,一定不要急着减衣服,要格外注意腰腹保暖。如果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调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爱打盹的我们总有办法为自己的困意找理由。不过困意这个东西确实挺任性的,想出现时就出现,该睡觉的时候往往人又精神了,打游击的战术简直一等一。

     

    那么,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春困这回事儿!

     

    春天为什么容易犯困?肝脾不和春困多。

     

     

    中医学认为,春天属木应肝,春天树木生长舒展,肝气畅达而升发,若阳气不足或升发不利,则清窍失养,此外,春季肝气旺盛,肝木过剩,脾胃运化功能不健,湿气内困而造成春困。所以中医讲,春困多属肺脾气虚,尤其是阳气虚弱,而湿阻清窍所致。


    莫惊慌,春困其实不是病!


    “春困“是人体的生理机能不适应季节性的气候变化而发生的暂时性的生理反应。

     

    随着天气变暖,新陈代谢逐渐旺盛,体表的毛细血管因舒展而需要增加血流量,耗氧量不断地加大,脑组织的血流量就会相应减少,脑组织供氧不足,加上春天适宜的温暖和湿度的良性刺激,对大脑皮层产生了良好的镇静和催眠作用,于是产生了“春困”。

     

    第一招:早睡清神


     

    第二招:踏青悦神


     

    第三招:饮茶兴神


     

    第四招:运动爽神

     

     

    第五招:芳香提神

     

     

    第六招:吃花养神


     

    第七招:洗漱激神


     

    第八招:酸辣醒神

     

     

    第九招:温阳益神

     

     

    第十招:按摩助神


     

     

     

     

     

    1,按摩太阳穴: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眼外角连线中点,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按摩此穴位不仅提神还可缓解头痛。按摩此穴位适用于各种人群,但注意不可用力过度,感觉酸胀即可。

     

    穴位按摩方法:用双手拇指或食指分别置于两侧太阳穴,轻柔缓和地环形转动,持续30秒。一般按摩的次数可多可少,可视大脑疲劳的程度调整。

     

     

    2,按摩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的最高点,是手足三阳经及督脉阳气交会之处,按摩此穴位可以提神醒脑、升举阳气。

     

    穴位按摩方法:用双手拇指或食指叠按于穴位,缓缓用力,有酸胀感为宜,持续30秒;同时可做轻柔缓和的环形按揉,反复5次。

     

     

    3,按摩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项部,枕骨之下,与风府穴(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相平。这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按摩它除可提神外,还能缓解眼睛疲劳,特别对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或长时间伏案的人,效果更好。


    穴位按摩方法:保持身体正直,两手拇指分别置于两侧风池穴,头后仰,拇指环形转动按揉穴位1分钟,可感到此处有明显的酸胀感,反复5次。

     

     

    负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收到通知24小时内将相关内容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 暖胃食材

     

    中医讲甜入脾,酸入肝。红枣既可以健脾养胃,又可以补益肝脏。煮熟的红枣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适合脾胃虚弱胃寒的人群食用。取一些大枣,放在锅里煮,大火煮沸时用小火熬,3个小时左右,红枣的皮变黑,锅底只剩下从枣内渗出的像糖稀一样的少量液体,这时吃口感特别香甜,而且容易消化吸收,温暖你的胃红枣是个好帮手!

     

    水泡花生可以养胃。用清水将花生冲一下除去杂质,再清水泡约4个小时后,花生即泡开变大。随泡随吃,脆嫩香甜,十分爽口。如果你是因为胃寒着凉引起的泛酸、消化不良,也不妨吃点生花生,可以快速有效地止呕制酸,保准在20分钟之内消除不适症状!

     

     

    还可以多选择一些温性的食物来温暖胃部,从此摆脱“冰山”称号。

     

    羊肉、桂圆、韭菜、核桃、小米都有助温阳益气的作用,适量多吃,对温暖胃部有很好的帮助。此外,人体如果缺钙,血管也会受到影响,令血液运行不畅、四肢冰冷,腰腹也会感到寒冷,一杯温热的牛奶是不错的选择!

     

    暖胃药方

     

    如果你腰部受凉比较严重,或者由于年轻时在冬春季节穿得少而落下了胃寒、胃痛的毛病,再或者你需要缓解“急性”胃寒引起的胃痛,请尝试此方。高良姜10克,陈皮6克。上两味药水煎20分钝,取药汁200亳升,温热饮服,1次喝完,可祛寒止痛。另外,鼎鼎有名的四物汤,只要在原方上加减就很适合胃寒、胃痛的朋友们尝试。

     

    原料: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各15克,茯苓、红枣、白扁豆各10克,鸡肉50克。

     

    做法:在药材里先加入适量的白酒,再加水煎煮即可。煮的时候用中等大小的饭碗盛4碗水,煮到最后只剩一碗水的量就好了。早晚空腹饮用,任何温度都可以,但是药膳煮过之后最好不要放置隔夜。

     

    暖胃药膳

     

    砂仁、白胡椒: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可以增加食欲,帮助消化吸收。白胡椒气味芳香、性温热,具有散寒、健胃功能。如果在初春受凉,想要来杯热饮,可以在热饮里加入桂皮粉,饮完之后凉气一定会从内到外发散出来。

     

     

    生姜红糖水:姜切粒,量稍大些,煎煮后趁热服下,可祛除胃寒。

     

    糖渍鲜姜:鲜姜500克(细末),糖250克,腌在一起;每日3次,饭前吃,每次吃1勺(普通汤匙);坚持吃一周,胃寒的毛病一定会缓解的,如果还没有完全治好,就再坚持一段时间,如果您不喜欢糖渍鲜姜的味道,炒菜时当成调料,既可以消除不喜欢的味道又可以使菜肴增添新滋味。 

     

    白酒烧鸡蛋:二锅头白酒50毫升,倒在茶盅里,打入1个鸡蛋,把酒点燃,酒烧干了鸡蛋也熟了,早晨空腹吃。轻者吃一两次可愈,注意鸡蛋不加任何调料,治胃寒。

     

    桂皮红糖饮:桂皮15克,水煎去渣取汁,加入红糖10克,调匀热饮。

  •  

    七月盛夏,烈日当头,小暑节气也到来了。俗语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非常形象地概括了这一节气高温、闷热难耐的特点。

     

    在小暑节气,如何进行中医养生,如何才能在酷暑中安然度过呢?

     

    小暑节气有特点

     

    从中医理论来说,“暑”即夏日之“热”,但是此时天气虽然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作“小暑”。我们可以理解小暑为小热。

     

     

    古代中小暑又可分为三候(五日为一候)。

     

    “一候温风至”,意思就是说风中带着热浪,不再有一丝凉气;

    “二候蟋蟀居宇”说的是蟋蟀都因为炎热离开了田地转入庭院;

    “三候鹰始鸷(zhì)”,老鹰都因为气温太高不断往高处飞翔。

     

    除了温度不断升高,雨水也同样增多,尤其是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所以铺面而来的是热度与湿气交杂的潮湿感与闷热感。“热”与“湿”是小暑节气最主要的特征,同时也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暑湿致病多缠绵 健脾祛湿是关键

     

    中医认为“壮火食气”,而湿又重浊而黏腻,小暑的湿热环境中,热会伤津耗气,湿又会遏制机体功能,使脾胃变弱,这就是夏季脾胃病丛生的根本原因,虽说夏季宜清心,但长夏更应健脾胃。

     

    在中医当中脾胃主运化,除了消化饮食之外,还要运化水湿,一旦脾胃功能减弱,水湿就会停滞在身体当中,这时就会出现浑身无力、头身困重、食欲不振等症状。

     

    如果水湿聚集在皮下就会引起水疱、湿疹等问题,很多人会在此时会出现手、脚上长“小水泡”的问题,瘙痒难耐。

     

     

    更有甚者会出现一定的水肿,通常多表现为手、足部有轻度凹陷,同时伴有乏力、厌食等症状,等夏天一过,水肿有时候会自动消退。

     

    这都是轻微的功能性水肿,也是身体对环境无法适应的表现。

     

    由于湿的黏腻性,所以也有“千寒易除、一湿难去”的说法,如果不能及时去掉,那么由它所导致的疾病也会缠绵难愈,所以强调夏季养生的饮食里要多吃祛湿、健脾胃的食物。

     

    小暑养生妙方

     

    饮食调节

    • 薏苡仁(薏米),性味甘、淡,能健脾祛湿;
    • 冬瓜,性味甘、淡,能利水消肿,消暑解毒;
    • 芡实(鸡头米),味甘、涩,性平,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

     

    这些食物属于药食同源,既可入药也可作为日常饮食,比如常见的食疗方芡实莲子薏苡汤。

     

     

    ● 食用方法

     

    芡实、莲子、薏米用清水浸泡30分钟以上,这样能更快的激发出它们的营养物质;

    起锅烧水,排骨冷水下锅并放入10克生姜片,大火烧开,然后温火再煮2分钟即可捞出,用清水冲干净表面的血泡沫,沥干水分;煲汤。

    准备一个大点的砂锅,放入排骨、芡实、莲子、薏米和适量的水,大火烧开,转小火再煲30分钟。

     

    注:夏季宜清心降火,莲子心苦寒清心火,可不取出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法可取丰隆穴与承山穴。

     

    丰隆穴可治痰湿,按摩丰隆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位于人体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处。每天可用大拇指点按此穴1~3分钟即可。

     

     

    承山穴可将水液气化,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在腓肠肌肌腹下,伸小腿时,当肌腹下交角处。用指按压此穴1~2分钟,或揉此穴5分钟亦可。

     

     

    夏季也要养肺气

     

    有的人会问了,夏季养心、长夏养脾,夏季为什么还要养肺气呢?

     

    我们从中医五行上来看就非常明白了,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火克金而土生金。

     

    心火亢盛或脾不健运都会影响肺的功能,中医非常讲究“治未病”,所以在清心健脾祛湿的同时,也应该兼顾肺气的升提。

     

    中医认为肺主宣发,适当吃一些辛味的食物就有助于发汗祛湿,也就能够升提肺气,比如川渝地区环境湿热,当地人最爱吃的也是辣,不过对于北方人来说,这样的辣就有些过重了,葱蒜的程度刚刚好。

     

    此外香菜、生姜、洋葱等也均具有发汗行水的作用。

     

     

    本就脾肺不足的人,经常咳嗽气短,而且还经常咯出清稀的痰液,还有大便不成形或者常因感冒而使咳嗽加重的情况,观察舌象有舌淡胖边有齿痕的情况,这时更应该注意夏季的调养,也可以使用健脾利湿、益肺气的参苓白术散作为日常用药。

     

    总之,进入小暑这样湿热的环境中,一定要注意脾胃的健运与肺气的升提,保证自身能有足够的力量抵御环境的变化。 

  • 作者:杜雨锡

    胃痉挛属于胃部常见的疾病,此病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比较大,腹痛让患者难以忍受,严重的患者可影响生活,面对胃痉挛的出现,多半患者会服用止痛药缓解,这种方法副作用比较大,患者不妨尝试改变生活习惯,合理饮食等等。那么,胃痉挛如何缓解?

    胃痉挛表现为突然发作的上腹部剧烈疼痛,严重时患者还会出现脸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冷、中上腹出现硬块且不能触摸等症状,常可在1~2小时后自行缓解。

    1、穴位刺激

    胃痉挛的穴位及刺激方法,梁丘穴在膝盖骨附近。脚用力伸直,膝盖骨的外侧(小脚趾方向)会出现细长肌肉的凹陷。朝着大腿用力压这个凹陷的上方看看,应会有震动感,这就是梁丘穴。以指压刺激此穴,朝大腿方向加压时,震动较强,可用大拇指用力地压。微弱的刺激无法止住突然发生的心窝疼痛。这种状况的要诀是,用会痛的力量用力加压。每次压20秒,休息5秒再继续。如此重复几次,胃痉挛出现的疼痛便会渐渐消退,这效果确实是不可思议。

    2、平静平躺

    当出现胃痉挛的时候,要紧的是让人平静下来——当然,能喝进一些热水是一件理想的事。最好在床上平躺着,再用一点热水捂在胃部。平躺的目的是放松,利用生物机体的自身作用,让痉挛慢慢消逝,临床上叫做解痉挛。这时患者如果一直保持着站立活动,又东跑西跑的去求医问药,胃痉挛非但解不了,还会更加难受。

    3、刮痧治疗

    胃痉挛与急性胃炎均是祖国医学胃脘痛中的常见病。其病因相近,均为寒邪客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素体阴虚,又复感外寒而致病。气机郁滞、失于和降是其共同病机,因此可用同一刮痧方法治疗。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宜通而不宜滞。气机郁滞,失于和降,则胃痛频作。应用刮痧疗法治疗胃痉挛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使胃部痛疼缓解。

  • 转眼国庆假期已过,上班第一天正巧碰上寒露节气,食神赶紧为大家奉上寒露食疗方。

    主题:酸辣萝卜丁

    食材:胡萝卜1个、醋、生抽、香油、花椒油、白砂糖、食盐、花椒、干红椒适量

    做法:

    1.胡萝卜切成小丁,装入无水无油容器,加少量盐腌制1个小时,倒出腌制出的水分;

    2.冷锅里加入适量香油、花椒油,放入适量干辣椒碎、花椒,小火爆香,将炸香的料倒入萝卜上,将陈醋、白砂糖、生抽调成味汁也淋在萝卜上拌匀;

    3.装入密封保鲜袋,排出多余的空气放入冰箱冷藏,过夜后即可食用。

    39食神提醒:

    一、寒露吃胡萝卜养阴防燥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讲,这节气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在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会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现象,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寒露后应多吃根菜,如胡萝卜、红薯、土豆、芋头等,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二、胡萝卜吃法多样 加香油效果更好

    胡萝卜素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由于最早在胡萝卜中被发现,故名胡萝卜素。而胡萝卜营养是否好吸收,主要是指其中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是脂溶性的,因此需要油脂帮助其吸收。如果喜欢生吃胡萝卜,比如凉拌萝卜丝时,放的油越多,胡萝卜素吸收越多,但是油太多了不利健康。如果喜欢熟吃胡萝卜,哪怕只是煮熟后,用一点点香油凉拌,也能获得很多的胡萝卜素,效果和用很多油时差不多。甚至不用油,靠摄入别的菜中的脂肪,一样能让胡萝卜素好吸收。因此为了吃得健康,还是熟吃好。

    对于今天所教的酸辣萝卜丁,其中放的香油就起到吸收胡萝卜素的效果,因此可适当添加。

    食疗只是日常辅助调理,别过分依赖;若感身体不适,请尽快就医。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系“料‘食’如神”系列,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 每到三伏天来袭,天气变得越来越热,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夏季究竟吃什么食物比较合适。尤其对于那些需要补气养血的人而言,在夏季吃一些易上火的食物,很容易导致口腔溃疡和皮肤方面的疾病。那么,在夏天,如果我们想要补气养血,究竟选择什么食物比较合适呢?

    第一种:红枣

    若说比较适合用于补气养血的食物,那么红枣必然算得上其中最出名的一种食物,因为红枣被誉为补气养血的营养品。红枣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而且非常适合和肉类、蔬菜类一起煲汤,是一种吃法多样的食物。

     

     

    推荐理由:红枣的营养价值高,且适合用于补气养血,通常选择红枣作为辅料最为合适,这种做法不仅能够补气养血,而且还能够很好地避免上火问题。

    第二种:南瓜

    南瓜,同样也是一种适合用于补气养血的食物,而且它的功效还曾被清代名医夸赞,可见南瓜在补气养血方面的确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南瓜不仅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还富含氨基酸,这些成分对于补血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铁元素更是有良好的造血功能。

     

    推荐理由:南瓜价格便宜,口味大众化,非常适合各类人群用于补血。此外,经常食用南瓜不会使人发胖,还有减肥的效果,可见南瓜是夏日补血减肥的必备营养品。

    第三种:鸡蛋

    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元素,不仅能够促进人的骨骼发育,而且还有补气养元之效,经常食用鸡蛋能够有效改善人的面部气色。因此,孩子们如果每天吃一个鸡蛋,不仅能够促进生长,而且还能够补充气血,对学习也有帮。

     

    推荐理由:鸡蛋是一种较为日常的食物,尤其适合作为早餐,因为在早晨吃一个鸡蛋有助于人体恢复体力,无论对青少年还是工作人群而言,鸡蛋无疑一种良好的营养早餐选择。

    第四种:菠菜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食物,我们还可以选择食用一些绿色蔬菜,比如菠菜。因为菠菜是一种能够补气养血的绿色蔬菜,非常适合贫血患者食用。此外,菠菜的维生素含量也比较丰富,因此常吃菠菜还能够有效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

     

     

    推荐理由:菠菜作为比较常见的蔬菜之一,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而且价格便宜。更重要的是绿色蔬菜是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食物之一,因此适当食用绿色蔬菜对身体也有好处,所以吃菠菜补血也未尝不可。

     
    以上这些食物都非常适合在三伏天吃,而且只要烹饪方法合适,都不会出现上火的情况。一般来说,针对这几种食物,如果我们选择比较清淡的饮食方法,不仅能够补气养胃,部分食物还能清热去火,不失为一种健康美味的选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炎炎夏日,闷热的天气使本来不必出门的文莉,更喜欢躲在办公室里吹凉气,即便是中午吃个饭,或是去银行办点私事,短途旅行结束后,也一定要找一个开着凉气的餐厅或商店吹凉气纳凉。可不幸的是,当她下班回到18层楼高的住家时,刚进门就还是先开了空调,一整天都呆在冷气房里,渐渐地,她发现自己几乎无法忍受酷热。

     

    很奇怪,最近文莉只要进了冷气室,就开始出现偏头痛,肌肉酸痛,眼睛干涩等各种症状,全身都不舒服。一直到医院检查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得了“空调不适应症”。

     

    空调不适应(冷气病)是什么?

    “空调不适应症”是指由于空调装置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其中除了经常出现肌肉酸痛、下肢无力、头痛、口干舌燥、咳嗽或类似感冒的症状外,最常见的症状。这类由空调引起的疾病,许多人都将其统称为“冷气病”,虽然医学上并没有真正定义冷气病,但只要与空调有关,由于冷气吹过多而引起的不适现象,也可归为“冷气病”。

    引起寒湿的三大因素。

    若对冷气病的病因进行分类,可大致分为体质、环境内温湿度和室内空气流通三个因素。

     

    一、就体质而言,空调中隐藏的尘螨容易诱发过敏气喘,如果温度再低,就会产生冷过敏,出现与感冒相似的症状,如鼻塞、头痛等,“特别是对于本身就有过敏体质的人来说,这些症状更明显”。

     

     

    二、因为楼里的空调冷气大多不流通,此时只要有一个人出现感冒症状,就很容易传染给身边的同事。就连曾经有研究发现,空调主机本身由于储水、温度的原因,又适合细菌滋生,因而常成为细菌、霉菌的温床,而这些细菌传染病又以绿脓杆菌、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主。另外,前一阵子甚嚣尘上的“老兵症候群”,也是因为冷气冷却塔。

     

    三、上班族若经常感觉眼睛干涩时,建议不要长时间戴隐形眼镜,而且在使用电脑时,还必须适当休息,让眼睛稍微眨一下眼。但是最好的预防“冷感冒”的方法,仍然是调整吹冷的时间,最合适的室内湿度保持在60度左右,同时也要控制冷气的温度在25~26度之间。

    每天只需用半小时到一小时来锻炼身体,出点汗,就能使体温调节中心恢复正常。

    当有类似感冒的冷气病相关症状时,可先喝热饮并配以热敷肩颈,如果坐位不能调整,可戴上面罩,或将温度调低,让风口稍微转向,不能吹风。即使进冷气室试一试,先去茶水间喝口水或上个厕所,即先到没有冷气的地方缓冲一下,让身体稍微适应温差,再进办公室,这样也能避免因血管收缩引起的头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浅谈厥阴证

     

    我不是很喜欢谈理论,在中医中,理论本身是对临床现象本身的阐述,黄元御,胡希恕每一个名医对厥阴证的阐述都不同,如果你用尽心思也可以自己提出一套理论框架出来。

     

    但是口渴、心中疼热,与手足厥冷并见;时静时烦,得食则呕并见——这样的临床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我不想纠结于名词解释,我只想直面临床现象。

     

    我试着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释这种临床现象,下焦脾肾阳虚,患者会出脉微而肌肤、四肢厥冷的现象;上焦有热,特别是肝、心下有热,患者就会出现口渴,心中烦热的现象;由于患者整体上比较虚弱,体内的邪正斗争处于错综复杂的阶段,阴阳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当阳气相对虚衰时,患者就会“安静”,当阳气来复,占了上风时,患者就会“烦”,所以“时静时烦”是厥阴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这儿需要区分一下“烦”和“躁”,“烦”是指患者内心的苦闷、急躁之感,但是患者尚且能够自我克制;但是到了“躁”,患者内心的苦闷,急躁已经无法克制,呼之欲出,表现为了外相,例如扭动手足等等,“躁”比“烦”更加严重,也更加难以治疗。

     

    这个时候需要和“少阳证”进行鉴别诊断,在临床实践中,厥阴证非常容易和少阳证混淆,因为两者都有可能出现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但是两者的病性是不同的,在厥阴证中,患者已经很虚弱,阳气虚衰是主要矛盾,而在少阳证中,患者阳气尚足,所以厥阴证常见脉微弱、脉沉迟,少阳证常见脉弦实或脉沉紧,而且厥阴证中,患者经常会出现手足厥冷,少阳证不会。

     

    一般来说,在临床上,手足厥冷,时静时烦(躁),这种极端的情形是不常见的,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口干舌燥与手足冰冷并见,心中烦热与不欲饮食并见,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厥阴证中比较轻的一种,分析下来,依然是肝、“心下”有热,与脾肾阳虚并存导致的。既然有脾肾阳虚,轻一点就“饥不欲食”,重一点就会“食入则吐”。

     

    应对之策

     

    面对这类临床现象,首选的是乌梅丸、乌梅汤。

     

     

    乌梅丸、乌梅汤是著名的治疗蛔厥证,也就是胆道蛔虫病的方子,又是一个治疗久泻久痢的方子,不过它并不止步于治疗胆道蛔虫病或者久泻久痢,也是一个化解寒热错杂,上热下寒,烦躁不安的基本方。

     

    轻症可以用乌梅丸,对于重症则需要汤、丸并用。

     

    我们先看看这个丸怎么制作(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制作方法,剂量也与伤寒论原方剂量非常接近):乌梅肉120g、 花 椒 12g、细 辛 18g 、黄 连 48g、黄 柏 18g、 干 姜 30g、附子(制)18g、 桂 枝 18g、 人 参 18g、 当 归 12g。

     

    先用苦酒(醋)渍乌梅一夜,去核打烂,然后与其他药物混匀,烘干,研成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服用1-3次,每次一丸,温水送服。;或者粉碎成细粉,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后制成水丸。

     

    若为汤剂,一般而言乌梅取上面剂量的三分之一,其余的药物取二分之一,根据患者病情进退酌情加减,煎水服用。

     

    蜀椒

     

    这个方子中,黄连,黄柏寒凉,可去上焦之热;附子,桂枝,温肾,鼓舞肾气;干姜,蜀椒温中祛寒,鼓舞胃气;人参、当归健脾益气、补血;更用桂枝,温通经脉,使胃气外达于肌部,温煦肌表;最妙是乌梅,酸,涩,平,可以酸敛生津止渴安蛔,这个酸可以抑制附子,细辛,干姜,蜀椒的大辛大热,在这儿起着调和寒药和热药的作用,是一个交通阴阳之品。

     

    这就是经方医学面对寒热错杂,上热下寒这类临床症状的处理办法了。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作者:许金云

    有些人在肚子着凉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拉肚子的不适症状,有时还会发生比较严重的腹泻,引起电解质紊乱和发热等全身症状表现,会严重损伤肠道的功能,甚至有可能会导致肠道黏膜出现慢性炎症。对于这种情况一般要及时进行这四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常能够及时好转,使患者的身体情况恢复正常。

    1、服用解痉止痛和止泻药物

    对于着凉引起的拉肚子,首先需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对症处理,缓解不适症状。可以服用硫酸阿托品、颠茄片等消除平滑肌痉挛的药物,能够有效缓解腹部疼痛,如果腹泻严重还可以服用蒙脱石散,这样可以及时减轻患者的痛苦。

    2、服用一些温里健脾的中成药

    着凉引起拉肚子在中医上一般认为是脾胃虚寒的表现,因此可以服用小建中颗粒、附子理中丸等具有温热作用的中成药,这样能够改善患者的体质,逐渐缓解不适症状。

    3、服用益生菌制剂

    肠道的菌群失调也会导致腹泻的症状出现,当着凉出现拉肚子症状时,可以积极服用一些益生菌制剂,这样可以维持肠道的酸性环境,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改善,可以有效减轻拉肚子的症状。

    4、适当饮用生理盐水

    在着凉导致拉肚子以后,很可能会导致体液的大量丢失,有可能会出现电解质紊乱。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多喝生理盐水,也可以服用口服补液盐。

    对于肚子着凉引起拉肚子的情况一般可以采用这四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常可以有效缓解病情。平时需要注意避免腹部受凉,一些生冷饮食需要尽量避免,要注意积极调节饮食的结构,促进肠道消化功能的改善,这样才能防止着凉引起拉肚子,保持身体的健康。

  • 夏末秋初,天气渐渐转凉。白天气温依旧很高,入夜后气温渐渐凉爽。“秋老虎”来了,这时你是否有以下的症状:

     

    A晚上睡不着,白天不清醒,头脑昏沉沉

     

    B脾气不好乱发火,胡思乱想难入睡,口中有痰吐不出

     

    C眼袋统统冒出来,身体虚胖,腹胀气

     

    D头发、皮肤油亮亮,浑身无力常疲乏

     

     

    这时你很可能脾湿了!中医认为,在炎炎夏日身体很容易受到湿热的影响,产生脾湿的症状。脾湿可分为寒湿和湿热。其中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表现为胃口不佳、吃饭没有口味、腹痛腹泻,头身困重,身体虚胖;湿热则是指湿热在体内,以腹胀、身体疲乏、口中黏腻为主要症状,排完便后依旧想要再排便的感觉。不论是哪种脾湿的症状都说明脾虚了,运化水谷的功能就会收到影响,而产生痰多的症状。一旦身体健康受到阻碍后,湿气就越发排不出去。脾的运化不好,消化吸收就不好,容易出现厌食、腹胀等症状,还会引发头昏头重、失眠、四肢酸懒、关节,屈伸不利,易腹泻等症状,如果湿气在皮下,就产生虚胖。

     

    那么在初秋这个适合补脾的季节里应该食补些什么把湿气排出体外呢?可以用中药里药食同源的山药、莲子、薏苡仁来补脾气。可以用薏米、燕麦、糙米、红豆一起熬煮至软烂煮好后放适量的冰糖调味即可。

     

     

    这里还要给年轻的朋友们推荐一道大餐,就是咖喱。

     

    咖喱是什么?

     

    咖喱是由多种香料调配而成的酱料,常见于印度菜、泰国菜和日本菜等,一般伴随肉类和饭一起吃。咖喱是一种多样变作特殊地调过味的菜肴,最有名的是印度和泰国烹调法,然而咖喱已经在亚太地区成为主流菜肴之一,除了茶以外,咖喱是少数的真正泛亚的菜肴或饮料,它的来源是印度。咖喱分泌一般是由十多种至数十种天然草本植物、香料熬制而成的。

     

    营养价值有哪些?

     

    咖喱的主要成分是姜黄粉、川花椒、八角、胡椒、桂皮、丁香和芫荽籽等含有辣味的香料。咖喱其中具有的辛辣香辛料增进食欲、令胃液分泌、促进唾液产生,从而加快胃肠蠕动增进食欲的作用。辛辣的香辛料可促进血液循环,驱散湿寒,消除脾湿引起的腹痛、腹泻的症状。在炎热的地区,人们特别喜欢吃咖喱菜肴,是因为可以帮助其发汗,起到身体排湿的作用,湿气祛除了身体就不会懒懒的,头昏头痛的症状就会消失了。除了有调味的作用外,咖喱内富含粗纤维、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并含有钙、铁、磷、镁、钾等多种微量元素。咖喱的主料是姜黄,姜黄是一种酚类抗氧化剂,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研究指出,姜黄还有启动肝细胞并抑制癌细胞的功能,对于肝病和癌症的预防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有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此外,姜黄素还可以加速伤口愈合、减少疤痕形成的功效。重点来了,在夏末秋初的季节里用咖喱来补脾是最适合不过的了。姜黄是一种中药药材,具有温身、健脾、和胃、驱寒祛湿、增强新陈代谢的作用。针对脾湿的症状姜黄可以说是十分对症。据加拿大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咖喱中所含的姜黄素具有保护心脏、防治心力衰竭的作用,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姜黄素能够防止病逆转心脏肥大,从而恢复心脏功能。

     

    怎么吃?

     

    在烹饪中咖喱具有提高食材的香味、去腥,用咖喱搭配海鲜可以很好的祛除海鲜的腥味,咖喱鱼、咖喱虾还可以综合食材中的凉性,使其味道更佳浓郁。适量的土豆、胡萝卜也是养脾的好食材,加上适量的鸡肉或牛肉类来一道美味浓郁的咖喱饭,让身体里的湿气排光光。建议一周吃两次左右咖喱即可,吃多也可是也容易“上火”的!

     

    如何选购?

     

    咖喱主要有法国牛肉咖喱、泰国绿咖喱、马来西亚牛肉咖喱、印度鸡肉咖喱、斯里兰卡海鲜咖喱、尼泊尔豆子咖喱,可以根据不同的口味和需要选择,当然这些都是进口货,要说当地的应景的直接超市里的咖喱块那是相当方便快捷,口味浓郁。咖喱味道不浓香的不宜选购,食疗效果亦不好。

     

    咖喱的存储

     

    咖喱应密封保存,以免香气挥发散失。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