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体表肿瘤物该不该切除?

体表肿瘤物该不该切除?
发表人:孙艺谋

体表肿物是指位于身体表面,发源于皮肤及附属器、皮下深部软组织而在体表可以触及的肿块。体表肿物的种类非常多,主要是根据其组织学来源分类的。本文会介绍最常见几种体表肿物,包含了良性的和恶性的肿瘤,从来源、部位、表现和治疗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尽量做到简单易懂。

 

01 脂肪瘤

 

1、来源:起源于脂肪组织的良性软组织肿瘤。

 

2、部位:可发生于身体的各处,肩、背、颈、乳房和臀部多见。

 

3、表现:质地柔软,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一般无疼痛。最初多为隐匿性缓慢生长,长大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极少恶变。多单发,也可多发。多发性脂肪瘤要考虑脂肪瘤病的可能,具有遗传倾向和家族性。

 

4、治疗:如果无自觉症状,无碍外观和功能,可以不治疗。对于位置较深的,有触痛的,或者较大的影响活动的脂肪瘤建议手术切除。手术治疗也是目前唯一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02 黑痣

 

1、来源:表皮、真皮层黑色素细胞巢状排列,是良性肿瘤。

 

2、部位:全身各处都可能生长。

 

3、表现:分为交界痣、皮内痣和混合痣,其中交界痣和混合痣的交界成分有恶变可能。可凸出或不凸出皮肤,颜色为黑色、褐色或皮色,皮内痣和混合痣可有毛发,交界痣不会有毛发,边界清楚。发生于手掌、足趾及外阴部的黑痣几乎均为交界痣。

 

4、治疗:痣为良性病变,每个人都长有黑痣,所以绝大部分都不需要治疗。手掌、足底、外生殖器处的黑痣易发生恶变,建议密切观察,及时手术切除。另外,如果痣出现不断增大、形状不规则、破溃出血、瘙痒刺痛、周围出现“卫星灶”等情况,都提示有恶变可能,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明确。

 

 

03 皮脂腺囊肿(粉瘤)

 

1、来源:由于皮脂腺导管阻塞,腺体内分泌物聚积而形成的囊肿,多见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年。

 

2、部位:好发于头皮和颜面部,躯干次之。

 

3、表现:呈圆形或卵圆形,质软或稍有张力,高出皮肤,表面光滑。中央可见黑色小孔,从小孔可挤出白色恶臭味内容物。常继发感染出现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破溃流脓。若处理不当,病情会有反复。少数会进展为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

 

4、治疗:手术完整切除囊壁及内容物,若囊壁有残留,会增加复发几率。彻底清创,精细缝合。急性感染期的皮脂腺囊肿,应先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考虑手术。

 

 

04 皮样囊肿

 

1、来源:由于胚胎发育异常,导致表皮细胞偏离原位,沿胚胎闭合线处形成的先天性囊肿。

 

2、部位:好发于眼眶、眉弓外侧、鼻中线及口底部。

 

3、表现:好发部位的皮下肿物要高度警惕皮样囊肿可能。半数患者出生时即已出现,表现为缓慢增大的皮下结节,质地可软可硬,肿物位置深,常与下方骨膜粘连,活动度差,不易推动,一般无瘙痒疼痛。

 

4、治疗:诊断明确或高度怀疑时建议积极手术治疗,皮样囊肿囊壁较薄,内包裹有毛囊、汗腺、皮脂腺、毛发、纤维组织等,且位置深,与骨膜粘连较重,手术难度较大,应彻底切除囊肿和粘连的骨膜,否则术后极易复发,二次手术难度明显增大。

 

 

05 神经纤维瘤

 

1、来源:神经系统来源的良性肿瘤。

 

2、部位:可分布在全身各处的真皮或皮下,严重者也可以累及深处组织。

 

3、表现:缓慢生长的无痛性结节或肿块,质地松软,面部的体积较大的神经纤维瘤会严重影响外观和功能,例如上睑部神经纤维瘤遮挡视线,面中部神经纤维瘤拉扯鼻和口唇移位。若同一患者有多个神经纤维瘤,周身有6个以上的咖啡牛奶斑,合并有骨骼的异常,有腋窝或腹股沟雀斑样色素斑,有家族遗传史,应考虑I型神经纤维瘤病。

 

4、治疗:单发的或数量较少的体积适当的神经纤维瘤,可以考虑手术完整切除。对于多发的或体积很大的神经纤维瘤,手术无法全部切除,应重点去除影响功能的瘤体。神经纤维瘤往往血供丰富,大的神经纤维瘤应备血,往往不能完整切除,术后复发可能性大。

 

 

06 黑色素瘤

 

1、来源: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

 

2、部位:好发于下肢和会阴部,其次于头、颈、上肢。

 

3、表现:早期为正常皮肤上出现黑色病损,或者原有黑痣突然扩大、色素加深。病变逐渐隆起,可呈结节状或菜花状,表面易破溃出血,病损周围可以有色素脱失,周围可以有卫星状病灶。可伴有淋巴结肿大。 

 

4、治疗:手术治疗仍为首选方法。手术需要扩大切除,保证切除范围,继发创面需要皮瓣或植皮。肢端的病变需要性截指(趾)手术,若淋巴结有转移需要行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助以放、化疗和免疫治疗。

 


 
07 皮肤基底细胞癌

 

1、来源:来源于表皮基底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

 

2、部位:好发于头、面、颈等处,与日光照射相关。

 

3、表现:早期可表现为边缘隆起的圆形斑片,伴有暗褐色浸润的小结节;或表现为淡红色苔藓样丘疹,伴有浅表糜烂、结痂或溃疡。后期逐渐扩大,进展为中央凹陷溃疡,呈大片状侵袭性坏死,可以深达软组织和骨组织,边缘为珍珠状隆起。

 

4、治疗:发现后应尽早手术,扩大切除,术中通过冰冻病理检查明确性质以及切缘是否切净,修复创面,必要时放射治疗。

 

 

08 皮肤鳞状细胞癌

 

1、来源:来源于表皮或附属器细胞的恶性肿瘤。

 

2、部位:好发于头、面、颈等部位,与日光照射相关。

 

3、表现:早期为红色硬结,逐渐进展为斑块或结节,表面形成溃疡;或者进展成菜花状,基底有浸润,边界不清。易出血。癌组织发生坏死,脓性渗出,产生恶性臭味。

 

4、治疗:发现后应尽早手术,扩大切除,术中通过冰冻病理检查明确性质以及切缘是否切净,修复创面,必要时放射治疗。

 

 

写在最后的话:

 

对于大多数体表肿物,都是良性病变,可以密切观察,而不是着急手术切除。

 

符合手术指征的肿物,才会考虑手术切除。孙医生总结了几条手术切除的指征,能覆盖大部分体表肿物的规律,但一定是不全面的,需要大家辩证着使用:

①肿物性质为恶性或者有恶变倾向;

②肿物严重影响生理功能,例如张口、闭眼、听力等,且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

③肿物伴有疼痛、瘙痒,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

④面、颈部肿物,特别介意影响外观和形象;

⑤激光治疗后再次复发的肿物。

 

很多人会有疑惑,如何判断肿物是否为恶性。其实专业医生也没法保证自己能准确判断每一个肿物的性质,诊断性质的金标准是行病理检查。

 

孙医生提供一个简易版的判断标准,适用于大部分体表肿物,共各位参考,符合以下症状的时候,需要警惕肿物为恶性的可能:①肿物进行性增大;②肿物形态变得不规则;③肿物与正常组织边界不清;④经常性的破溃。

 

当然,如果怀疑有恶性的可能,一定要尽早来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最后,祝每位朋友健康快乐。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不管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在肿瘤确诊之前都需要做很多检查才能确定是不是肿瘤,常见的检查如各种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的生化检查。

     

    若仅仅根据某种检查结果来决定是否有肿瘤以及是否进行肿瘤切除手术,这显然不是一个医生常规正常的思考思路。

     


    常见的这些检查项目都有:血、尿、粪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如碱性磷酸酶(AKP)、肿瘤标记物用化学或免疫学方法,当然影像学检查除了彩超还有诸如CT、MRI等。

     

    以上各种检查检验结果结合病理检查是确诊肿瘤最准确的方法之一,算是金标准。其中包括脱落细胞检查、组织印片染色检查、病理切片检查(包括冰冻切片和快速切片法)。

     

    一般一个肿瘤的确诊肯定不是随便就能下诊断的,需要结合各种检查的综合结论,最后得出定论,患者手术途中才发现之前怀疑的肿瘤并不存在,这可能就是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肿瘤手术做一半却发现体内没有肿瘤,这算是医疗失误中的诊断失误,医院需要承担的责任就是属于医疗责任事故,其中的第三种情形——“手术治疗中开错部位、摘错器官、遗留异物在病员体内的;麻醉方式、部位、药品剂量错误,麻醉过程中不认真观察病情变化”;若按严重的医疗事故分类来看的话,算是四级医疗事故,医疗卫生管理法律中规定的四级医疗事故是“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诊断失误以及是否该进行手术其实算是一项技术问题,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方才规定,凡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即举证责任倒置。

     

    而且从另外两家医院对同一彩超检查判定的结论来看,当事医院医务人员已涉嫌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诊疗义务的过错。

     


    在这个医疗事故出现的诊断失误中,医疗事故调查委员会的意见从法律上说是合理的。肿瘤切除手术是否进行以及是确诊是否有肿瘤的存在,都是能够借助当下的医疗条件去做到的,而医院医生在这种问题上出现失误造成事故,就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个责任包括对患者的人身健康及心理上的损害,以及进行手术所承担的手术费用及住院期间的治疗费用。

     

    当然,最终结果还是要等医疗鉴定后才能确定!

     

    我们愿意选择相信没有任何医生愿意出现这样的失误,而这样的问题能鼓出现也绝不是故意为之,所以这不管是给医护人员本身,还是给普通民众都敲响了警钟。

     

    医护人员要清楚明白自己的职责是为病人减除病苦,并尽可能减少可能造成的伤害,若一旦造成了某种伤害,不管结果如何、自己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都应该诚实的承担,而不是找其他借口进行搪塞。

     

    而病人及家属也需要明白,医生不是神仙,有诊断以及治疗的失误的时候,没有医生愿意故意去伤害自己的病人,病人及家属应在合理要求自己的正当法律权益之时,积极配合医院及医护人员进行诊疗。

  • 营养状况良好对肿瘤患者来说尤为重要,肿瘤患者应遵循多样化、均衡饮食的原则,像健康人一样,谷类、蔬菜、水果、大豆制品、奶类、蛋类、肉类、鱼虾等都应纳入食谱当中,以摄入全面而充足的营养。

     

    一、谷类为主,推荐全谷类。

     

    谷类食物每天250~400克,推荐全麦、燕麦、绿豆、红小豆、糙米、玉米、小米、黑米等全谷杂豆占主食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全谷杂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非常有利于体内激素特别是胰岛素的稳定。要尽量避免或少吃精细加工和过度加工的白米、白面等精制谷物。

     

    二、蔬菜每天500克,水果200~350克,选择新鲜的、深色的

     

    蔬菜主推深色菜及十字花科蔬菜,深色菜包括深绿色、深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如大白菜、小白菜、菜心、油菜、萝卜、西兰花、菜花、卷心菜、紫甘蓝、芥菜、红菜薹等,另外菌菇类也是不错的选择,香菇、蘑菇等。水果推荐猕猴桃、橙子、苹果、梨及浆果类(草莓、蓝莓等),它们含有丰富的植物化学物,能对抗自由基对人体的伤害,同时稳定机体的激素水平。

     

     

    三、限制红肉的摄入,鱼类以深海鱼为主

     

    红肉每周不超过3~4次,避免腌制、油炸、烟熏、盐泡的食物。推荐每周三顿鱼,以深海鱼为主,如三文鱼、沙丁鱼、金枪鱼等。采用清炖、清蒸或煮汤的方法。

     

    四、植物油25~40克,品种多样化

     

    注意到这个可能比一般人要多一点。推荐用橄榄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它们富含抗氧化物质,对维持正常的细胞膜功能、维持炎症平衡、促进健康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每天一个鸡蛋,300毫升牛奶或其他奶制品。

     

    六、每天15克大豆或等量其制品,10克坚果。大豆、坚果都含有很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等,对肿瘤病人的健康很重要。

     

    七、营养素补充剂谨慎使用,肿瘤患者应尽量从饮食中获取必要的营养素;在临床表现或生化指标提示营养素缺乏时,才需要考虑服用营养素补充剂;当患者无法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营养素,摄入量仅为推荐量的2/3时,可以考虑服用营养素补充剂;此类诊断应由营养师进行。

     

    八、避免酒精摄入。限制烧烤、腌制和煎炸的动物性食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现在很多人会体检,拿到报告单后,有的人发现B超报告有肝囊肿,或大或小,数量不一,就很担心。

     

    肝囊肿这是不是肝病?是不是肿瘤?会不会癌变?需不需要手术切除?

     

    我们来了解一下肝囊肿

     

    肝囊肿通俗的说就是肝脏里面的“水泡”,肝囊肿的危害在于“水泡”在肝脏里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压迫了周边的正常肝组织,从而使该部位的正常肝组织变少。

     

     

    通常来说,大多数的肝囊肿是先天形成的,不属于肿瘤范畴,更不存在恶性一说,一般情况下体积也不会改变。当然我们也不要掉以轻心,要注意定期复查,监测囊肿大小和数量的变化。

     

    一般来说单个囊肿小于5cm并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囊肿过大,就要考虑积极的外科治疗。

     

    还有一些患者肝脏内囊肿的数量非常多,或是合并脾脏或肾脏内也有多发的囊肿,就需要警惕先天性多囊肝、多囊肾、多囊脾的情况。

     

     

    这类囊肿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但进展非常缓慢,可能后期才会出现肝功能、肾功能的异常。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据中美两国2019年发布的数据来看,美国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能达到65.1%,早期术后五年生存率更高达90.0%,相比而言,中国的整体生存率却只有56.9%。

     

    究其原因,竟是因为我们没有及早发现这一癌症的“种子”——肠息肉!

     

     

    人体内的各种管腔表面覆盖着一层“保护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黏膜,而息肉就是黏膜上的异常隆起。长在肠黏膜上的肠息肉容易诱发肠癌,我们要注意及时切除;可是息肉也分类型,真正有癌变风险的是腺瘤性息肉,其他类型的息肉则没有必要切除。

     

    一、哪些人易患息肉?

     

    息肉的发病和年龄相关,其发病率在25岁后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到80~84岁,则达到顶峰。具体而言,以肠镜检查的结果来看,大于50岁的人群的腺瘤性息肉的总检出率高达31.7%,也就是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人长有腺瘤!可见,人入中年,息肉“危机”也不容小觑!

     

    二、息肉的两大类型

     

    1.  非肿瘤性息肉

     

    肠镜检查中最常见到的其实是结肠息肉,它占所有肠道息肉的80%[1]。以结肠息肉为例,常见的非肿瘤性息肉包括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2]

     

    在长期、慢性的炎症刺激下,肠黏膜如果遭到破坏,其中的纤维结缔组织就会增生,“长入”并替代坏死的组织中,最终形成一个像肉芽一样的肿包,这一肉芽组织就是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则和腺体细胞的过多堆积有关,可以在黏膜上皮的周期性更新过程中自行消退,不会引起癌变[3]

     

    2.  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肿瘤性息肉,它是一种由异型增生上皮构成的良性肿瘤[4],但是也有一定的恶变风险,我们如果检查发现就要及时切除。内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是我们常用的癌症“放大镜”,能帮助我们精准定为腺瘤。镜下可见腺瘤性息肉为1~2cm大,表面光滑或呈乳头状、杨梅状,颜色暗红,易出血[3]

     

    腺瘤进一步发展,表现为个头较大,表面糜烂,接触易出血,或者扁平生长,中间出现凹陷性改变,就要考虑局部癌变!

     

     

    3. 腺瘤性息肉的危害

     

    腺瘤性息肉是肠癌的癌前病变,其癌变过程较为复杂,可迁延达15年之久,这给了我们预防的机会,如果我们能在息肉阶段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就能将癌症扼杀在摇篮之中。反之,息肉一旦发展到晚期转移的癌变阶段,往往治疗效果不佳、预后较差,严重威胁着我们性命!

     

    进入50岁,三个人就会有1个人长有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是肠癌的“种子”,一旦突破黏膜“发芽”,转移到别的组织器官,会造成癌症的发生!预防的关键就是及时切除,但是并不是所有息肉都有必要切除,我们应该结合内镜检查、病理学活检等手段,根据医生的判断进行手术。

     

    【参考文献】
    [1]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7,第12版,1934-1936.
    [2]李鹃,岳文杰,刘懿,董乐,张志军,王磊,刘杰.结肠息肉1239例内镜及病理分析[J].上海医学,2010,33(06):585-588.
    [3]郭先科编著,消化道息肉诊防治[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0.
    [4]来茂德.结直肠息肉腺瘤的分类及其诊断中的问题[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8(05):515-517.
  • 纤维瘤不建议手术吗,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乳腺纤维瘤是现代女性常见的一种乳房腺体赘生物,单一性较大的巨型纤维瘤(直径大于3.5cm)临床上主张在瘤体稳定静止期进行微创手术。但多发性以及术后会导致易复发的患者不主张,应从内外兼顾,调节内分泌,平衡体内激素,未生育的更需慎用手术。对于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是随访观察还是手术治疗,这是大家认识最不一致的,也是困惑很多患者和医生的问题。

     

     

    乳腺纤维瘤误区


    1.“不切没事,越切越多”,认为乳腺纤维瘤手术后易复发。确实存在着一些术后复发的病例,但并非因手术刺激所致。术后肿瘤复发实际上有两种情况:一是新发生的肿瘤,二是术前存在的一些不能触及小病灶逐渐增大变得可触及。当然,术后应定期复查,发现肿瘤复发还应及时处理。

     


    2.乳腺纤维瘤是良性肿瘤,认为治不治疗无所谓。未经手术病理证实,并不能确定所患肿瘤肯定是良性纤维瘤,并且乳腺纤维瘤在妊娠期会迅速长大,可能发生肉瘤变、恶变等。因此,应在妊娠前切除乳腺肿瘤,尤其当肿瘤大于2cm时。乳腺纤维瘤有一定的恶变危险率,特别是40岁以上或患有乳腺囊性增生的妇女发生纤维瘤者。


    如何选择是否手术?


    1.对任何有疑问的结节,如不穿刺,则需手术来明确性质。


    2.短期增长较快的,比如半年内倍增的,可以考虑手术。


    3.多少大小的肿块需要手术?其实纤维瘤手术指征上没有具体多少大小可以手术的标准。大小是相对的,如果一个A杯的小乳房里有个2cm的纤维腺瘤,可能就比较明显,甚至突出到乳腺表面,就倾向于开掉。但是如果D杯的大乳房里躲着一个2cm的纤维腺瘤,连摸都摸不到,就可以选择不开。


    4.单发和多发结节的选择。单发结节做手术的价值更大,做了以后再发的机会可能就比较小,而多发结节的手术价值就明显降低,因为一般无法清除所有的结节,如果做了几个大的,还是有很多小的,试问这手术价值在哪里?消除癌变风险了吗?小的就不会增大了吗?常有患者多发结节,来问:有医生建议把大的手术切除掉,我就说,除非大的长得非常快非常大或者现在就有癌变倾向,多发结节也不建议手术。


    5.尚处于发育期的女孩子不要轻易手术。我们说了,纤维腺瘤一般是在发育期形成的,15岁发现结节2cm,着急慌忙的做了手术,结果第二年又出来一个,是不是还得做,更有甚者,多发结节,其中大的2cm,结果把大的做了,那些小的其实还在生长期,慢慢都会大起来,那还做不做了?当然也不是说一定不做,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肿瘤增长的速度综合来取舍手术。


    6.孕前是否需要手术?


    A.一般来说医生都会建议在孕前开刀切除纤维腺瘤。乳腺纤维腺瘤本身就是在发育期受到激素的刺激而发生和增大,怀孕时,女性体内雌激素、孕激素和泌乳素都比平时要明显增高,某些激素水平甚至高于发育期,纤维腺瘤完全有可能再次受到刺激而迅速增大,极端情况下会出现恶变的可能。


    B.如果在孕前发现的单发的个头又比较大的纤维瘤还是手术切除为妥;对于多发的,就像前面说的,无法清除完全,如果有些实在个头比较大,就只能切除大的,小的观察,而如果都是1cm以下很小的,那么就不手术,严密观察也是无奈之选。
    C.至于手术会不会影响哺乳,回答是不会,除非是把乳晕周围所有主导管全离断了,局部区域的导管损伤不影响整体的哺乳能力,并不增加堵奶的风险。对于孕前已知有纤维腺瘤,又没有处理的,孕期和哺乳期就必须每三月超声检查来监测,如有变化如何应对见下条。


    7.孕期或者哺乳期出现的结节怎么办?


    我们首先建议在孕前一定要做一个乳腺的严格检查,排除乳腺的问题。那么如果孕前是好的,孕期发现了结节,一定要引起重视,孕期由于各种激素的作用,乳腺再次发育,腺泡肿大,腺管增粗,组织水肿,这些都会影响医生和检查仪器对腺体内肿物判断的准确度,如果模糊不清,无法判断的,还是建议穿刺明确性质,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孕期和哺乳期把癌肿当积乳的例子不胜枚举。前面说的孕期就有结节在观察的,如变化明显,也要穿刺明确。孕期和哺乳期能不做手术当然不做,孕早期怕动“胎气”,孕后期及哺乳期乳腺有泌乳,手术可能造成乳漏和增加感染的风险,除非肿块实在增长迅猛,穿刺还是无法定性且临床很有怀疑的肿块,还是需要手术来明确。


    8.中老年女性的新发肿块,特别是单发肿块,还是倾向于穿刺或者手术,因为中老年女性已经没有新发纤维腺瘤的条件,新长的结节都需要严格鉴别排除恶性可能。当然很多妇女以前都没有做过检查,现在条件好了去做个体检,结果就找到乳腺内的结节,那到底是新发的还是原来就有的呢?在检查判断基本良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严密观察,如果增长较快或者形态变化明显,还是需要穿刺或者手术。


    9.无需立刻手术的患者,建议采取保守治疗方法,采用中医穴位磁疚疗以及中药食疗方,来抑制病情发展,治疗的同时也不会带来副作用,是安全有效、缓解病情的最佳方案。


    总的来说,虽然乳腺纤维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但我们不应盲目乐观或因种种顾虑而贻误病情,一经发现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手术是解除纤维腺瘤的唯一方法,但不是必须的方法,在病情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除手术以外还有其他的治疗方法。

  • 之前有一个朋友,他常会突然开始咳嗽且咳得很厉害,总感觉嗓子有痰,但是怎么都咳不出来。后来实在扛不住了,到医院一检查就被医生告知他肺部长了一颗良性肿瘤。然后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了手术切除。但是朋友一直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说是良性的肿瘤还要切除,如果他不切除会造成什么后果?

     

     

    其实肺部良性肿瘤的发病率要比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低得多,且绝大多数的良性肿瘤没有临床症状和特征,所以相对诊断难度就会高得多。据统计,大约有一半的良性肿瘤在手术前是没有办法被确诊的。所以,就算是良性肿瘤,也要在发现之后就及时切除,否则就为自身健康带来极高的风险。除此之外,良性肿瘤如果不切除,也会有癌变的可能,会压迫你的肺部,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发现肿瘤不切除,一直采用保守的治疗方式,很可能会导致疾病快速恶化,损伤肺部组织。肿瘤的切除手术一般是局部切除或是微创手术,如果你的肿瘤还很小,那还可以采用激光切除的办法,手术难度不高,但是在最好要注意术前术后的病情护理工作。

     

    那么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该如何区别呢?其实想要区别肿瘤的性质还是很容易的。

     

    按生长方式来区分的话,良性肿瘤的生长并不会影响到周边的组织,它会与周边组织划清界限,但是恶性肿瘤就不会了,它会浸润周边的组织,破坏周边组织的生长,并且会把自己镶嵌进正常的组织。

     

    按生长的速度来划分的话,良性肿瘤可能几年十几年都不会长大一点,但是恶性肿瘤刚好相反,它的生长速度极快,短短几个月就能看出明显的变化,而生长过快就会导致其营养吸收不足,导致自身坏死、溃烂,危害周边组织的健康。

     

    按对人体造成的影响来划分的话,良性的肿瘤通常不会对周边的健康组织造成病理伤害,若是良性肿瘤过大,也只会为周边组织带来压迫的感觉,除非长在一些极度敏感的地方,否则都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但是恶性肿瘤可不会这样,它有极强的游走性,会不断的侵入周边的健康组织向远处传播,造成肿瘤转移,还会引起健康组织的病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极大的危害。

     

     

    所以说,肿瘤的性质还是很好区分的,但是不管肿瘤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都不能大意,要及时的咨询医生,按照医生的建议采取治疗。

  • 我国有一句俗语,即存在即为合理,虽然这话不完全正确,但是确实存在一定的道理。对于人体来说,我们身上存在的器官或者组织都有一定的作用,它们相互作用在一起,人体能够正常运转。


    就拿胆囊来说吧,虽然它的重要性虽然比不上脑部、心脏、肾脏等脏器,但是它对人体来说也是有重要的作用的,因此胆囊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既然胆囊对人来说不是多余的,那胆囊被切除以后,对人体有哪些坏处呢?

     


    1.对于人体来说,胆囊有何作用?


    从本质上来说,胆囊属于消化系统的一个脏器,从“囊”字来看,胆囊就相当于储存物资的一个仓库。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胆汁是胆囊分泌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分泌胆汁的最主要的脏器是肝脏,胆囊只是负责储存胆汁而已。当人体需要胆汁的时候,它就会被排出胆囊来帮助消化。


    胆囊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浓缩胆汁。我们的肝脏每天大约能分泌1000ml左右的胆汁,一部分胆汁会被直接排入胆道,剩余的胆汁主要进入到胆囊被储存起来。每天进入到胆囊的胆汁大约有500ml,但是胆囊的容积只有几十毫升,这么小的容积肯定是没办法装下500ml的胆汁的。


    但是胆囊有着自己的特点,它能浓缩胆汁,这样的话容积只有几十毫升的的胆囊就能装下500ml的胆汁了。可能大家对“浓缩”二字不太理解,通俗地说就是胆囊把500ml的胆汁变成了几十毫升。


    大家可不要小看胆囊的储存功能,肝脏每天分泌这么多的胆汁,如果没有胆囊的话,那胆汁就会直接被排入胆道内,这无疑会增加胆道的压力,胆道的压力增高以后,就会增加胰腺炎、胆管炎等的风险。


    我们可以把胆囊和胆道看做是大海的两个分支,胆囊储存一部分胆汁可以降低胆道内的压力。


    另外,胆囊还具有一定的分泌功能,只不过它的分泌功能相对来说比较弱,它每天分泌的液体可能对保护胆囊内壁有一定的作用。

     


    2.切除了胆囊以后,对人体有何影响?


    上面之所以介绍胆囊的功能,其实就是为了写切除胆囊以后对人体的影响做铺垫的。


    胆囊对人体来说,主要的作用就是储存和浓缩胆汁,不管我们是否吃饭,胆汁都在源源不断地产生,会有一部分胆汁储存在胆囊内。


    当人在吃饭的时候,食物进入到肠道以后,会刺激肠道分泌一种名为胆囊收缩素的物质。单纯从这个名字来看,胆囊收缩素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胆囊收缩的,胆囊收缩以后就会促进胆汁排出胆囊,进而帮助人体消化食物。


    如果胆囊被切除以后,人体就失去了储存胆汁的仓库,胆汁也不会被浓缩了。不管你是否吃饭,胆汁都会不断地被排入消化道内,虽然肝脏分泌的胆汁的量不会减少,但是这会降低胆汁的消化能力,所以会有一些人在胆囊被切除后出现腹泻的症状。


    可能大家会有疑惑,既然胆囊切除不会影响肝脏分泌胆汁,那为何切除胆囊后会出现腹泻的症状呢?其实这个很好理解,正常情况下胆囊是能够浓缩胆汁的,但是现在胆囊被切除了,虽然胆汁的分泌量几乎不变,但是当你吃饭的时候,排入肠道内的胆汁浓度是低的,这无疑会降低人体的消化能力。所以做了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在吃高脂肪食物的时候,会出现腹泻的症状也就不足为怪了。


    不过大家也并没有必要而担心,因为大多数胆囊切除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腹泻、消化不良的症状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这个主要是因为切除胆囊以后,排出胆道的胆汁增加,这会增加胆道的压力,引起胆总管管壶腹代偿性扩张,增大的胆总管壶腹就代替了胆囊的部分功能。


    胆囊切除以后,可能会增加肠癌的风险。有人对肠癌患者进行过调查,发现他们之中有很多人曾经做过胆囊切除手术,而且后来的调查还发现胆囊切除以后得肠癌的风险也比正常人高数倍。


    至于为何胆囊切除增加肠癌的风险也并非没有科学依据,胆囊被切除以后,就会生成更多的次级胆酸,这些次级胆酸进入到结肠以后就会损害结肠,结肠长期受到刺激以后就会增加癌变的风险。虽然胆囊切除后会增加肠癌的风险,但是其概率还是比较低的。


    胆囊切除以后,还会增加胆总管结石的风险。这个主要是因为胆囊切除以后,胆管的压力就会增加,进而引起胆总管扩张,这使得胆总管内物质的流动速度变慢,而且还会形成涡流。


    胆汁本身可以溶解胆固醇,但是切除了胆囊以后,胆汁的浓度下降,胆汁溶解胆固醇的能力就会下降,胆总管内的胆固醇溶解的减少以后,也会增加胆总管结石的风险。


    3.既然切除胆囊有这么多的不好之处,那能否选择不切胆囊呢?


    胆囊对人体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一般来说医生是不会建议患者切除胆囊的。医生在做出决定之前,肯定会权衡胆囊切除后的利弊的。


    试想如果胆囊结石症状比较明显,通过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那不手术肯定是不行的。


    胆囊结石数量比较多,而且直径在3cm以下,这也是胆囊切除的并发症。因为胆囊结石小,它可能会随着胆囊的收缩进入到胆道,这肯定会增加胰腺炎、胆管结石的风险。胰腺炎可是一种比较危重的疾病,它不仅花费高,而且死亡率也很高。


    虽然有的胆囊结石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是如果胆囊结石的病史超过了10年,那还是有胆囊切除的并发症的。这个主要是因为结石长期反复刺激胆囊会增加胆囊癌变的风险。

  • 在颈前的甲状腺,可以从血液中吸收碘,产生并分泌甲状腺素,对人体细胞的代谢,生长和发育具有调节作用。一般甲状腺在正常状态下是摸不到也看不出,所以当甲状腺肿大时,要留意是否为甲状腺病变。甲状腺肿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约占颈部肿瘤疾病的一半左右。

     

     

    甲状肿瘤主要是手术切除,医生诊断为甲状肿瘤后,会根据肿瘤大小,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细针穿刺检查及后续手术,一般穿刺病理检查发现问题或肿瘤大于3~4公分时,建议手术切除。

    甲状腺手术现在不影响美观

    在甲状腺手术中,早期最担心的风险是术后出血,以及术中损伤靠近甲状腺的喉返神经,从而导致声音沙哑。伴随着医学的进步,手术方式和技术不断发展,变得纯熟,风险相对降低,“兼顾美观”成为另一项评价手术方式的项目。

    现在,常见的甲状腺切除术有3种

    常规甲状腺手术:从早期到现在,它是一种典型的甲状腺切除手术,直接从颈部切开进入甲状腺,切口约4至6公分,如果配合内视镜,切口可缩小至1至2公分左右。

     

    腋内视镜甲状腺手术:典型的传统术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为了满足患者的需要,开始考虑美观的问题。因此日本外科医界发展了一种从腋下或胸壁及乳晕上切开的方法,可将伤口隐藏在衣服中。配上内视镜,切口只有三个1-2公分的孔,一个让内视镜进入,另外两个就可以操作器械了。

     

    经口内视甲状腺手术:最近几年,医学家们一直在研究,无论是从腋下还是胸壁或是乳晕部位来开孔进行手术,也绕不开留疤这一难题,于是“经口内视甲状腺手术”应运而生。此术式是由口内,即经口进入甲状腺部位,借助于内视镜辅助,仅需三个0.5至1公分的孔,但孔在嘴内,只要保持清洁,几乎不需要特殊护理,从外观上完全没有伤痕。

     

    常规外科切口大小,与患者肥胖、肿瘤大小、执刀医生的习惯及技术有关;而内视镜手术,如手持筷子操作,因管子和器械都是直的,操作困难;而经口内视镜甲状腺切除术,因前口三孔集中,可操作范围小,技术门槛高。

     

     

    每种术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当诊断为甲状腺肿瘤时,医生建议手术切除时,一定要和医生讨论评估,确定适合自己的手术方式。

  • 先说一个病例吧。男,28岁。脂肪瘤已有五六年之久,一开始就是手臂上有几个,没有什么反应不痛不痒,去医院检查说是脂肪瘤长得不大不影响生活就没有处理,最近两年身体各部位长了很多,手臂大腿,腹部跟背部尤其最多,有两个肋骨处有很大,直径有两厘米大,睡觉时有压痛,经常腰酸背痛,想要手术切除,但是有很多大的,我想都切除掉,就是不知道手术好不好做,做完对日常生活工作有没有影响! 

     

     

    这是一个网友的提问。他是一位多发性脂肪瘤患者,刚开始是在四肢发现有脂肪瘤,慢慢的全身大部分地方都有了。之前脂肪瘤并不影响生活,现在有了感觉想知道怎么治疗为好。我在门诊上也经常能见到脂肪瘤患者,很多都是自己发现身上长了一个疙瘩,软软的,也不疼不痒,就来看,我抚摸之后就告诉患者这是脂肪瘤,回去观察就行了。

     

    脂肪瘤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外科和皮肤科都能见到。脂肪瘤大多表现为单个隆起的肿块,大小可以从几毫米至几十厘米不等,也就是说有的脂肪瘤长得绿豆大小,有的可以长到鹅蛋大小。一般来说,脂肪瘤表面皮肤颜色是正常皮肤颜色。如果触摸下,脂肪瘤的质地很柔软,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无压痛,活动度好,呈分叶状,有些分叶很浅几乎不易触摸到。一句话总结,脂肪瘤是软软的肿瘤,通常单发。 

     

    也有一些患者身上可以长好多脂肪瘤,摸上去到处都是,一个一个的疙疙瘩瘩的。这就是多发性脂肪瘤,先开始很少,慢慢的发现全身都是,就像最开始这位患者一样。脂肪瘤本身没有任何症状,但一些患者老想着触摸瘤子,慢慢的就出现疼痛等感觉。多发性脂肪瘤常见于三类人,肥胖、高脂血症和有遗传史的人中。

     

     

     

    脂肪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发展缓慢,一般来说长着这着就不长了,只要不刺激一般不会有什么症状。但是脂肪瘤的发病原因不明确,很难预防。通常好发于颈、肩、背、大腿及臀部等部位。还有一种对称性脂肪瘤,形成弥漫性或局限性脂肪增生,好发于颈部,呈马鞍形,造成颈部形态变化,甚至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这种情况又称为“曼德龙病”。 

    脂肪瘤的治疗很简单,坚持一个原则就好。如果脂肪瘤不影响到生活或者工作,没有任何症状,就不要去管他。如果脂肪瘤长的部位不好,或者疼痛,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服用药物,无论中药西药,效果都不明确。如果瘤子一直生长,那就需要做病理切片,防止脂肪的一种恶性肿瘤脂肪肉瘤。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脂肪瘤患者最好别刺激瘤体,避免出现感染等情况。脂肪瘤肉、曼德龙病等需要治疗,以后会写文章介绍。

     

    总结下:脂肪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通常不需要治疗。如果出现疼痛或者影响生活,需要手术治疗,术后需要做活检,排除脂肪肉瘤等恶性肿瘤。平常最好别刺激肿瘤,诱发肿瘤的加重。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80%的宝宝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情况,大部分的宝爸宝妈纠结的并不在选择中医还是西医,而是要不要带孩子去做手术的问题?

     

     

    关于手术,他们的顾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孩子年纪小,动手术的风险有哪些?

     

    在手术之前,宝爸宝妈们需要知道以下几点:

     

    1. 手术需要全身麻醉:腺样体肥大的孩子通常在6岁以下,年龄太小,不能主动配合手术,必须进行全身麻醉。
    2. 术后咽喉不适:术后宝宝可能咽流食都会引起咽喉不适,时间短的5-7天,长的半个月,进食困难。
    3. 切除后可能复发:扁桃体腺样体部位特殊,手术摘除不易彻底,有残留就极易复发。年龄越小手术后复发的可能性也就越高。而且,切除不等于消灭了炎症。
    4. 增加上呼吸道感染和炎症发生率:过敏性鼻炎和腺扁体肥大常互为因果,扁桃体切除术有可能增加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比如中耳炎、鼻窦炎等等。

     

     

    2.扁桃体和腺样体摘除后对免疫力会不会产生影响?

     

    在孩子8岁以前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腺样体和扁桃体是身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而腺样体扁桃体病理性肥大的高峰期通常在6岁左右,切除了孩子体内这一道重要的健康防线,遭遇病毒或者细菌可能更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增加肺部感染的威胁。

     

    有过敏体质的宝宝,在切除扁桃体腺样体后会变得更容易生病,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复发的概率更高。

     

    这些孩子的父母无一例外都愁眉苦脸:“黄医师,孩子手术后就一直生病,看看怎么调理,把免疫力再调回来。”

     

    家里的铁门坏了,你就把铁门给拆了,结果家里没有了铁门,以后小偷强盗闯进来,请问你让孩子拿什么来抵抗这些外来的病毒跟细菌?

     

    对于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态度,我不鼓励但也不排斥,这是一项造福人类健康的医疗技术,尽管成熟却也不应被滥用。

     

    现在很多接受手术的孩子其实并没有达到符合手术指征的程度,就这样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让我不禁感到惋惜和难过,因为这本是可以避免的。

     

    当发现宝宝有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甚至有打呼噜、张嘴呼吸、感冒发烧反反复复,在你犹豫要不要做手术的时候,或许你可以花点时间了解一下这个:

     

    从根源找原因,找到解决孩子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方法,不滥用抗生素/激素,不手术保留儿童免疫腺体,调理体质避免复发 ,纠正家长错误的喂养方式等等.....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