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强迫性障碍(强迫症)

强迫性障碍(强迫症)
发表人:主任医师王万章

強迫性障礙又稱為強迫症,是指一種以反復出現的強迫觀念、強迫衝動或強迫行為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精神疾病。

強迫性障礙的核心表現為強迫觀念或者強迫行為,或兩者同時存在。

強迫觀念是指頭腦中反復出現的,不需要的闖入性的想法、懷疑、表象或衝動,患者通常認為這些傳入性思維是不可理喻或過分的,不僅與自己的價值觀相違背,也令患者感到痛苦,並試圖抵制他們。

強迫行為是重復的行為或者心理活動,繼發於強迫觀念,受其驅使而實施。大部分的強迫行為是非自願的,但很少受到抵抗。強迫行為既可以表現為某種可以被覺察的外顯性行為,比如反復檢查門窗是否鎖好關好,也可以表現為某種不被覺察的內隱性心理活動,比如在心裡重復某個特定的詞語或者句子。

強迫性障礙是較為常見精神障礙,一種終身患病率較高的精神障礙,可見於世界各地不同的種族與文化群體。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強迫性障礙列為十大致殘性疾病之一,它是一種不斷被研究和認識的疾病。多數患者認為這些觀念和行為沒有必要或不正常,違反了自己的意願,無法擺脫,為此感到焦慮和痛苦。男女患病率沒有差異,但在疾病表現形式上略有不同。女性患者中強迫性清潔和洗滌較多,而男性患者中與性、數字內容相關症狀,或者強迫遲緩症狀更為常見。強迫性障礙的症狀怪異和多變,病程遷延,容易慢性化,很多患者早期並不主動尋求醫治,致殘率較高,對婚姻、職業、情感、社會功能等都有嚴重影響。在患者第一次就診前,病史可能已經長達 10 年之久。目前強迫性障礙在 ICD-11 和 DSM-5 診斷標準中是新的獨立的疾病分類。強迫性障礙與其他精神障礙具有較高的共病率,比如抑鬱障礙、社交焦慮障礙、驚恐發作、進食障礙、抽動障礙、精神分裂症、雙向情感障礙、人格障礙等共病。共病不僅造成強迫性障礙的診斷和治療上的困難,也會影響患者的功能恢復。

目前强迫性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者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有时还可以采用物理治疗。

药物治疗是强迫性障碍的最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舍曲林、氟伏沙明、帕罗西汀、氟西汀等目前是一线治疗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氯米帕明对于强迫性障碍效果较好,但是其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使用。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以联合抗精神病药物,特别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阿立哌唑、喹硫平、奥氮平等,能够取得较好疗效。

强迫性障碍的发病与患者病前性格、婴幼儿期的生活经历、社会心理因素以及精神创伤等密切相关,单靠药物有时效果不够好,因而经常配合适当形式的心理治疗。目前强迫性障碍的主要心理治疗方法有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森田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其中暴露疗法和反应预防是治疗强迫性障碍常用有效的行为治疗方法。

目前可供选择的物理疗法有经颅磁刺激(TMS)、深部脑刺激(DBS)、改良电休克疗法(mECT )等,对于部分患者有独特效果。神经外科治疗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临床还没有推广。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强迫性障碍疾病介绍:
强迫症是一种难治性精神疾病,其特征是强迫观念和(或)强迫行为,这些观念和行为会耗费患者的时间和精力。患者能意识到不必要或不正常但是无法摆脱,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焦虑痛苦感,长此以往会造成其社会功能的严重损害。世界范围内强迫症终生患病率为0.8~3%,世界卫生组织将强迫症确定为全球非致命疾病的主要病因。强迫症一般以药物结合心理治疗为主,病程多迁延[1]。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他们习惯将东西码成直线、走路要顺着砖格走、不停地看手机、不断的洗手……他们往往被贴上“完美主义”标签。但事实上,如果一种行为或思想到了无法自控且不断重复,已经给身心造成负担、痛苦的程度,那就很有可能是疾病了!

     

     

    强迫症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精神障碍疾病,其实并不少见,但大众对他的认识还非常的有限,我们来一起看看强迫症有哪些特征吧:

     

    1、起病早。强迫症在青年群体中的患病率为老人的两倍,平均发病年龄为19-29岁,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有所降低。

     

    2、病程长。一项对普通人群特定精神障碍知晓率的调查发现,强迫障碍知晓率是最低的,为11.5%,而强迫症是逐渐发展严重的,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患者的症状会逐渐消退,但仍有大约10%病人会进一步恶化。由于未认识直到发病,他们往往忍受了7-10年的痛苦才走进强迫症诊室。

     

    3、患病率。根据2019年全国精神疾病流行病调查发现,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为2.4%左右,也就是说大约每4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强迫症,男女的患病比率相当。

     

    4、临床症状相似。强迫症主要分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而在临床研究中又可分为几个亚型,如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计数、强迫仪式动作等等。尽管不同的文化、社会差异会影响强迫症的表现方式,但在全球范围内,其症状依然有高度的一致性。

     

     

    强迫症的共病

     

    强迫症从来不会“单独作案”,不管到哪儿都要带上一两个“同伙”,也就是强迫症的共病。约56%-83%的强迫障碍至少共患一种其他精神障碍,包括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恐怖障碍、神经性厌食症和贪食症、抽动障碍和一系列的强迫谱系障碍等都是强迫障碍常见的共患病。其中强迫症合并抑郁障碍占总数的48.8%,居强迫症合并疾病之首,而强迫症患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8-10倍;强迫症的焦虑症状以精神焦虑为主,可以合并多种焦虑障碍,其中24%的强迫症患者合并有单纯恐怖症、社交恐怖症等;28%的强迫症患者合并有人格障碍,仅次于合并抑郁障碍,同时不少研究证实,强迫症与强迫型、回避型、偏执型等人格障碍有一定的关系,这些患者常常存在过分敏感、人际关系欠佳、情绪不稳、空虚感、过分追求完美、犹豫不决等特征[1]

     

     

    强迫症的疾病负担

     

    强迫症会使患者各个维度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损害,包括主观健康感受、社会关系、工作能力、享受生活的能力等等。他们会因为疾病而无法继续正常工作、生活,甚至可能因此致残。不仅如此,强迫症还会给家庭成员造成重大的负担。社会活动的减少容易导致隔离感、压抑感的增加,而男性强迫症患者更易长期失业、接受经济援助。所以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对于疾病千万不能讳疾忌医或有思想负担,早诊断,早治疗,对疾病会有一个较好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贾艳滨,张璐.除了强迫症,可能还伴有……——强迫症共病浅谈[J].心理与健康,2017(03):78.
  •  

    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下面这些场景?

     

    「家里的煤气是不是没关好,煤气泄漏会爆炸的啊……」第三次返回家确认煤气阀门,结果出门后你仍然忧心忡忡。

     

    「手都洗脱皮了,可是好脏啊……」明明今天已经用肥皂洗了十几次手,你还是控制不住地走向了洗手间。

     

     

    大家可能常常会听到「强迫症」这个词:


    有时会把它等同于习惯,比如「我可能有点强迫症,听书才睡得好」;

     

    有时会把它等同于爱整洁,比如「看到干净的书房,强迫症都舒服了」。

     

    但事实上,真正的「强迫症」并不是单纯的生活习惯或者小癖好,而是一种精神疾病,今天是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强迫症」。

     

    强迫症——不受控制的身体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根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强迫症的年患病率为1.3%~2%,终身患病率为2%~2.9%,且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致残性疾病之一。

     

    这种疾病的临床特征是反复出现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

     

    强迫思维是指反复、持久地体验到非自愿的侵入式思维(例如,无法控制的想法、冲动或画面);

     

    强迫行为则是指重复的外在行为(例如,检查、清洗、排序)或头脑中的精神活动(例如祈祷、计数、默默地重复字词)。

     

     

    这些特点都会给患者带来极其强烈的痛苦体验,而且更糟糕的是,你越努力想摆脱、反抗这种思维,这些冲动或者想法就会在你的脑海中变得越发强烈,并促使你重复做出强迫性的行为。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接下来就举几个小栗子——

     

    生活中常见的强迫思维:

     

    细菌太脏了,一定要把手洗得很干净,否则会得传染病;

     

    鞋子没摆对称,要赶紧纠正过来,否则会有不幸的事发生;

     

    每次开车过桥的时候,一定要在心里唱那首歌,不然会出车祸。

     

     

    生活中常见的强迫行为:

     

    反复确认自己是否锁门、关火;

     

    爱把东西收拾得整齐且必须按照顺序摆放;

     

    对清洁有近乎病态的执念,对自己或物品进行重复刷洗。

     

    别小看强迫症

     

    强迫症的病因很复杂,目前已知的学说包括遗传、神经生物学因素、家庭因素、环境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更加专业有效的治疗办法也仍在继续探索中。

     

    也正因此,作为一种病因和症状都复杂且极难根治的精神疾病,强迫症给患者生活带来的困扰罄竹难书。

     

    强迫症的平均发病年龄为19~20岁,约80%的患者症状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患病率为3.4%。约四分之一的男性在10岁之前发病,而女性则在青春期发病率最高。

     

     

    随时间的推移,这种疾病可能自行好转也可能逐渐加重,多数会迁延成慢性疾病,一个糟糕的消息是,强迫症本身已经够痛苦了,它与其它精神类疾病的共病率也极高。

     

    有研究表明,约有86%~90%的强迫症患者一生中至少会患有其它一种精神疾病,比如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神经性厌食或者贪食障碍、物质依赖等。

     

    这都将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如何诊断强迫症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著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曾明确统一了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满足了这4点的,才可能会被诊断为强迫症,而我们生活中大多数人挂在嘴边的「强迫症」大概率只是一种「强迫倾向」,基本上人人都有,程度较轻,不会太影响生活,也远远达不到疾病范畴。

     

    比如你就是喜欢家里干净整洁所以整天洗洗刷刷,只要做这件事不会让你感到焦虑或痛苦,甚至把家里收拾干净还让你满是成就感,那就一点问题都没有,完全不需要担心。

     

    强迫症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CBT)是目前治疗强迫症状最常使用的干预方式。但都有其局限性,药物治疗最大的不足是停药后复发率较高,认知行为疗法也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强迫症状,更方便有效的治疗办法仍要等待科学家们继续研发。

     

     

    但就目前来看,「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再加上自己也试着调整心态,多多锻炼自己应对焦虑的能力,接纳自己的想法和偶然发生的小错误,和自己的情绪和平共处,相信很快就能康复啦!

     

    最后仍要提醒大家,如果发现自己近期的心理状态出了问题,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哦,心理生病也要看医生才能快点好呀!

     

  • 随着强迫症人群的普遍增多,治疗方法也在不断的研究和改进,认知行为疗法就是目前国外治疗强迫症的主流方法之一,而在国内,认知行为疗法与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也远高于单用药物的治疗成效,下面我们就来走近认识一下这种强迫症的治疗方法吧。

     

     

    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改变强迫症患者对己、对人、对事的不正确的看法和态度来达到消除患者的强迫症状、中断习惯性过程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又被称为暴露和仪式阻止,它是为弱化两种类型的习惯而设计的,第一种是对特殊的环境、事物、困扰患者的想法而感到痛苦的习惯,所以这里的“暴露”就是指鼓励患者将自己暴露在导致他们强迫行为的情景环境、想法或焦虑情绪中,教会患者如何面对自己的恐惧;第二种就是当患者对困扰的事物感到痛苦时所进行的仪式化的行为,而“仪式阻止”就是引导患者学习如何正确处理强迫行为。一项分析20余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60%-85%的患者经暴露-反应预防疗法5年治疗后停药,症状得到改善且稳定[1]

     

    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的治疗

     

    一、心理辅导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任何疾病治疗的前提,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同时让患者了解相关疾病知识,重点解释各种不合理的信念以及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之间的关系,能够有助于帮助患者建立治愈的信心。

     

    二、打破原有的错误认知结构,重建认知

     

    可以使用如“你的怀疑有根据吗?”、“最坏的结果有可能发生吗?”之类的“苏格拉底式对话”来帮助患者明白他的不合理信念,而正是这部分思维导致了仪式行为。使患者领悟焦虑不安情绪与强迫之间的关系,从而发展新的、有适应性的认知,打破恶性循环。

     

     

    三、行为改变

     

    通过疏泄、领悟、面对、再教育、作业、训练等技术引导产生有建设性的行为变化并进行巩固,在认知行为疗法中包括三个元素:真实暴露、想象暴露、仪式阻止。在真实暴露中,患者需要面对激起其强迫性痛苦的环境,在经过足够的暴露后,其焦虑情绪会降低,这就是所谓的习惯化;而有些人不用特定情境的激发,强迫痛苦就会自然发生,那么想象暴露是有帮助的。例如一个人担心家里会失火,而为了暴露练习,肯定不会点燃房子,但可以持续地想象房子着火了,直到痛苦减轻;而在这个治疗计划中,患者需要克制自己经常做的仪式行为,直到这种仪式化的欲望降低,痛苦缓解,这就是所谓的仪式阻止。

     

     

    四、重新评价

     

    强化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重新评价自我效能。

     

    此外,对于儿童青少年强迫症患者,除了对患者进行个体的认知行为治疗外,家庭治疗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父母婚姻有问题、家庭关系不和谐、成员之间存在特殊问题等的患者,更应做家庭治疗。只有让家庭中所有的行为问题都暴露出来,才能更好的了解是如何对患者产生影响,从而重新组织家庭关系,以减轻对患者的强迫性行为,构建良性行为。

     

    参考文献
    [1]Ponniah K,Magiati I,Hollon SD.An update on the efficacy of psychological therapies in the treatment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in adults[J].JObsessive Compuls Relat Disord,2013,2(2):207-218.DOI:10.1016/j.jocrd.2013.02.05.
  • 强迫症患者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需要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临床常用的药物包括氟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等,常用的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动力性治疗、家庭治疗等。

     

     

    一、强迫症的药物治疗有哪些?


    1、氟西汀:大多数患者对氟西汀的耐受性较好。常见的副作用有口干、头晕、性欲降低、嗜睡、颤抖、打哈欠、出汗;偶尔有食欲缺乏,体重下降。约40%~60%的强迫症患者使用氟西汀治疗有效。持续用药8~12周,之后根据病情缓解情况,逐渐减量,每次剂量调整至少间隔两周。
    2、氟伏沙明: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常见的副反应包括恶心、困倦、无力、头疼、口干和失眠,与其他药物合用时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作用。老年人使用氟伏沙明时剂量与年轻人并无显著差异,但滴定时剂量增加要更缓慢,如果症状稳定一段时间后,可以减低剂量。
    3、舍曲林:舍曲林是一种治疗强迫症有效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是头疼、失眠、恶心、腹泻、性欲下降和食欲下降。性功能障碍也是舍曲林的副作用之一。

     

    二、关于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有哪些?

     


    1、认知行为治疗:想象暴露可在脑海中想象自己处在害怕的环境中及其后果。真实暴露则是将患者置身于引起其焦虑、痛苦的环境之中或是与其极力回避的物体共处一段时间,特别是对于那些害怕灾难性后果发生的患者。让其想象整个过程,在想象中不采取任何仪式化动作,也不回避,直至其痛苦程度从高峰回落。在实际操作中,更多患者愿意接受循序渐进的方式。主要依据患者的主观痛苦程度和回避程度分级设置。
    2、心理动力性治疗:强迫症患者不宜进行经典的精神分析治疗,因后者需要患者有较好的内省力,否则有加重患者强迫性心理冲突的危险性。但这并不妨碍医生或治疗师对患者有深入的心理动力学理解,特别是对患者核心心理冲突和心理防御机制的类型的了解,不仅有利于深入了解患者症状形成的心理机制,也可以指导认知治疗和家庭治疗的顺利进行,并促进远期疗效更好。
    3、家庭治疗:对强迫症患者的家庭系统治疗需按阶段进行。治疗师采取中立的、客观的态度以避免自己卷人家庭的三角关系中。在对家庭进行干预之前,首先通过一系列的会谈评估和测量技术,试图评估家庭和过去的情绪系统。

  • 强迫症是一种精神障碍,在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第三版和第四版中,被归类于焦虑障碍谱系,命名为强迫性焦虑障碍。而DSM第五版中,强迫症从焦虑障碍中被分离出来,与躯体变形障碍、拔毛症、囤积障碍和抓痕障碍组成一个独立的疾病分类——“强迫及相关障碍”。

    严重的强迫症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患者及家属的日常生活,所以强迫症患者非常有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千万不要一个人扛着。

    治疗目标

    强迫症的治疗目标是:强迫症状显著减轻,社会功能基本恢复,能够有效地应对压力和减少复发。

     

    强迫症状减轻到对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较小可以这样来判断,如强迫症状中尤其是强迫动作,患者每天花费的时间少于1小时;强迫症状伴随的焦虑在可以耐受的范围或几乎没有焦虑;能够带着“不确定感”生活;强迫症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很小或几乎不造成痛苦;患者能够应对压力,防止症状有较大的波动。

    对于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应最大限度减少症状的频率和程度,尽可能让患者接受带着症状生活,尽量减少疾病对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让患者愿意接受持续治疗。

     

    治疗原则

    强迫症需要长期治疗,而且需要医患联合,进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包括:建立有效的医患治疗联盟、定期评估、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多学科联合制订治疗方案、治疗环境的选择、药物治疗的选择与序贯性、关注治疗的依从性。

    治疗方法

     

    强迫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是否使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两者联合治疗,取决于患者症状的特点和严重程度、共病的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及治疗史、心理治疗的可获得性、患者当前的治疗、患者对治疗的意愿和经济承受能力。

    有56%~83%的强迫症患者至少共患一种其他精神障碍,如情感障碍(包括有自杀倾向的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恐怖障碍)、神经性厌食症和贪食症、酒精或物质滥用或依赖、抽动障碍等。

     

    及时治疗强迫症,可以尽可能的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减少焦虑情绪;不仅自己的生活质量能够获得大大的提升,更可以让家人的担忧缓和,精神和经济负担减轻,因此,千万不要独自隐忍,要相信医学的力量,越早发现,及时治疗,对于治愈的可能性就会越高,预后也会更加理想。同时,大家也一定放平和心态去看待强迫症。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编写组. 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2016(精编版)[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6, 49(6).
  • 药物治疗是强迫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也是强迫症的最常用治疗手段。选择适宜的心理和(或)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序贯治疗,是《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2016》中写明的治疗原则之一。

     

    药物治疗的原则

    (1)系统评估:在系统评估的基础上,优化患者的起始剂量、滴定速度、治疗剂量、减药换药及增效治疗等治疗策略。

    (2)综合治疗:一系列的研究证据支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一的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

    (3)个体化治疗:根据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患者对不良反应的态度和接受度、药物潜在的相互作用、患者既往药物治疗的反应、是否伴有躯体疾病等情况,来选择治疗强迫症的药物。

     

    (4)全病程治疗:急性期治疗需要足量药物治疗10~12周;急性期治疗有效的患者,至少维持药物治疗1~2年,可以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5)提高治疗依从性:不服药或停药在强迫症患者中非常常见,导致疾病慢性化和迁延不愈。因此需要评估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因素,综合治疗,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

    (6)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及治疗特点,保持良好的医患治疗联盟,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药物治疗过程

    强迫症的药物治疗包括急性期和维持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的目标:防止和处理意外,降低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及相关症状;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同时监测病情变化和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调整治疗,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制定急性期和长期(预防复发)的治疗计划等。

    维持期治疗:急性期治疗有效的患者,建议至少维持治疗1~2年,以达到预防复发和使病情进一步得到的目的。

     

    药物选择

    选择药物应从推荐的一线药物足量足疗程开始,急性期治疗10~12周,维持期治疗1~2年。经12周急性期治疗疗效不佳者首先考虑增加药物至最大治疗剂量;仍无效者可考虑联合增效剂、换药治疗或者选用其他治疗方法。

    现有研究证据支持一线治疗药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药物,SSRIs)的总体疗效相似,没有证据支持某一种SSRIs的疗效优于其他的SSRIs,但不同的患者可能对药物的反应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感觉身体有异样,一定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求助专业医师,用药也要遵医嘱。毕竟在看病方面,医生才是专业的。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编写组. 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2016(精编版)[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6, 49(6).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一、咨询个案

     

    许风,现在是一所重点中学初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优异,是班上的尖子生,但是为人比较严肃,做事很认真负责,所以,老师让他担任了班上的纪律委员。

     

    作为一名纪律委员,免不了会和班上的同学有矛盾,而许风每次处理违纪的同学都是铁面无私,毫不留情,因而得罪了班上的不少同学,和同学们的关系很紧张。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还差点和班上的同学打起来,为此,许风觉得很苦恼,他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但是却从来没有人理解他。

     

    有一回家里被盗了,最后出门的是许风,于是妈妈就随便问了许风一句“有没有锁好门?”许风虽然知道妈妈只是随便问的,可是心里却忍不住在埋怨自己,后来每次出门他都会反复检查门锁好没有。

     

     

    谁知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许风出门时锁好门下楼,走不了多远,心里就开始紧张起来,脑子里反复在想:“我把门锁好了吗?要是没锁好又会丢东西的,要是锁了,返回去又挺麻烦,锁了,没锁,没锁,锁了……”许风心强迫的原因造成强迫障碍的原因有生物学上的因素、家庭社会因素、个体本身的因素,等等。

     

    归结起来大概有这几方面:

     

    第一,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强迫障碍的人中,他们的父母和同胞有21%~37%显示强迫性格特征。至于强迫障碍的发生是否与遗传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有个别研究发现,强迫障碍患者与双亲的同病率为5%~7%,远远超过普通人群。

     

    国外有人进行双生子的强迫状态一致率的研究,发现大约40%的单卵双生子和0%的双卵双生子一致出现某种强迫障碍。

     

    也有一些家系研究发现,强迫障碍患者的亲属中,焦虑障碍、强迫性人格等明显高于正常人。以上发现说明,强迫障碍的发生与遗传可能有一定关系,尤其是强迫性格的关系。

     

    第二,强迫性人格是强迫障碍的内在原因

     

    有人统计,约有2/3的强迫障碍患者具有强迫个性特点。例如,拘谨、犹豫、深思熟虑;富有思想,爱钻牛角尖,做事认真仔细,力求准确,缺乏灵活性。有很高的道德标准,过分严格要求自己,事事要求十全十美。喜爱整齐、清洁、有条理和有秩序,但总觉得不完善、不安全、不确定。

     

    第三,外在的环境因素也是原因之一,尤其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

     

    强迫障碍患者的父母常对子女的教育严格、古板甚至有些冷酷,要求子女遵守较高的伦理道德标准,在生活上过分要求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一切要求井井有条,如有违背常会受到责难。

     

    长期生活在这种只准规规矩矩、不许乱说乱动的严谨的环境中,他们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这种特殊的性格,从而容易促使强迫障碍的产生。另外还有一些生活事件,如童年经历、一些创伤性事件都会成为强迫障碍的导火线,引发强迫障碍。

     

    二、强迫的心理疏导策略

     

    强迫障碍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精神障碍,在处理的时候也颇为棘手,因此,当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个案时,应转入相关的专业心理咨询治疗机构进行治疗。在这里,介绍一些治疗强迫障碍常用的具体方法,以供参考。

     

    (1)脱敏疗法

     

    是行为疗法的一种,主要治疗恐惧症,也治疗强迫症。本疗法的简单原理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按照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逐渐训练心理的承受力,增强适应力,最后达到对真实体验不产生“过敏”反应。

     

    例如,强迫洗涤是与怕脏、怕细菌等的恐惧心理有关的,通过脱敏方法可使患者逐渐减少强迫行为的次数和时间。先规定严重的强迫性洗手患者在第一周内,每次洗手时间不超过20分钟,每天不超过5次;

     

     

     

    第二周内每次不超过15分钟,每天不超过3次,以后再依次递减。若有焦虑不安时,教给全身放松法。这样经过一个阶段的坚持,强迫性洗手会逐渐减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的决心和毅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患者不能坚持那就会前功尽弃。

     

    (2)暴露疗法

     

    主要也是治疗恐惧症和强迫症的,治疗原理是让患者暴露在使其恐惧的某事实面前,且不允许回避,从而使患者对此事实的恐惧反应逐渐适应而取得效果。进行这种治疗的时候,患者的痛苦程度较大。

     

    (3)厌恶治疗

     

    也是行为疗法的一种,利用回避学习的原理,把令人厌恶的刺激与患者的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消除这种不良行为。

     

    自行治疗可采取物理方法,如出现强迫性观念或行为时,就立即给予物理性刺激,常用的方法有:电刺激法,当出现强迫现象时,给予电刺激。橡圈弹痛法,先把橡皮圈套在患者的手腕上,当出现强迫症状时,令其立即用力自行拉弹橡皮圈,使之产生疼痛刺激,以抑制强迫症状,同时计算拉弹次数,直到强迫症状消失为止。

     

    以后再次出现时再次拉弹,如果拉弹次数逐渐减少,表明已取得治疗效果。操作要求:拉弹必须用来使腕部有疼痛感;拉弹时必须集中注意力,并计算拉弹次数;每天写治疗日记,记录拉弹次数。

     

    (4)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就是让患者顺其自然,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强迫症状上,因为当存在某种疾病时,患者往往会对此过分关注,并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症状”上,而且对这些感觉越集中,感觉“症状”也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而所谓的顺其自然就是承认“症状”的存在,把一切思想、情感变化都看作是自然的东西,接受并肯定其存在,对“症状”采取不排斥的态度,任其自然,不当一回事。

     

    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是不会强化对“症状”的主观感觉,另一方面,由于不再排斥这种感觉,而逐渐使自己的注意力不再集中在“症状”上,从而使恶性循环不复存在。

     

    接受自己的“病症”后,带着自己的“病症”去积极生活,努力去做该做的事,把所有的注意力都倾注在实际行动中。实践证明,如果强迫症病人能真正做到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事务上,其治疗效果会很不错。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东西必须摆放整齐、站在楼下不停的数楼层、出门时候反复检查锁门情况……这一系列不可理喻的想法或行为已经影响了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1。很不幸,如果出现了这些无法控制的情况,那么这可能真的患上了一种精神疾病——强迫症。

     

     

    有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的大脑前额叶在代谢率水平及脑功能成像上都与正常人存在一定差异2。而以灵活优化的方式控制多种认知加工过程协同操作的认知神经机制,正是由大脑前额叶所掌控的2

     

    那么这就提示,强迫症患者可能存在认知功能障碍2

     

    认知功能损害 3,4

     

     

    强迫症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涉及注意、记忆、抽象思维、听觉言语、视觉图形及空间记忆等各方面。

     

    包括注意的保持和转移、言语的接受和运用、短时记忆、信息编码能力、抽象概括、思维转换能力、视觉信息的接受能力和执行功能等,这些损害可能与大脑额叶、颞叶及顶叶有关。

     

    (1)智力是一种复杂的功能,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包括:语言表达、记忆、抽象、形成行为的计划能力,以及执行计划达到目的的能力等。智力活动主要依赖于大脑各叶的功能,特别是额叶和颞叶的功能。强迫症患者在数字符号、木块拼图测验、联想学习、情景记忆、视空间能力等方面,均不及普通人群。

     

     

    (2)注意是心理过程中伴随的一种状态,任何心理过程的完成都与注意水平的高低有着紧密联系。强迫症患者可能存在思维粘滞、注意保持和注意转换能力的缺陷,在完成有视觉干扰信息的任务时表现得更为突出。

     

    (3)执行功能是指通过意志、计划及对行为的自我监控以完成有目的活动的能力,是多种认知功能的综合。

     

    强迫症患者在行为的计划调整能力、空间知觉、工作记忆、认知弹性、干扰抑制、概念的形成和分类、色彩图形的知觉和选择性记忆等方面均存在障碍。这也提示了强迫症患者存在与执行功能相关的额叶功能障碍。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高复发、高致残性精神疾病。目前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存在执行功能的缺陷,但也存在不一致的结果,这可能与强迫症异质性、共病抑郁、药物治疗以及测验工具的选择等有关5

     

    但是,无论强迫症会不会损害认知功能,损害到哪种程度,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人存在强迫症的可能,及时就医一定没错。任何一种疾病都是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不要等到症状严重,错过最佳的治疗康复时期。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编写组. 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2016(精编版)[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6, 49(6).
    2. 周云飞, 等. 强迫症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13(3).
    3. 张丽霞, 等. 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特点的研究[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5, 38(1).
    4. 岳计辉, 等. 首次发病的强迫症患者的认知功能[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0, 36(9).
    5. 岳计辉, 等. 首发未经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及其与执行功能缺陷的关系[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2, 38(10).
  • 强迫症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患者深知这些观念、行为不合理、不必要,但无法控制或摆脱而焦虑痛苦。强迫症的病程一般是慢性进展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情绪、强迫冲动等,一般需要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病情多迁延,较难治愈。

     

     

    一、强迫症都有哪些原因呢?

     

    强迫症的主要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5-羟色胺缺乏或多巴胺系统异常有关。直系亲属患有强迫症人群、谨小慎微性格人群为强迫症的好发人群,心理动力学因素、认知因素为强迫症的常见诱因。

     

    1、遗传因素:强迫症同遗传关系密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强迫症患者一级亲属具有较高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4倍;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65%~85%,面异卯双生于则为15%~45%。

    2、神经生物学基础:强迫症有特定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是强迫症发生的神经解剖学结构基础,其病变引起了丘脑水平的门控功能缺陷,从面导致了即额皮质和前扣带回的高度激活,表现出强迫性思维和继发性焦虑。强追症的发生与脑内5-HT功能异常的联系也较为密切。

    3、心理社会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着强迫症状的产生和维持,主要包括心理素质因素、负性情绪、生活事件及家庭因素等。约2/3的强迫症患者病前即有强迫性人格,通常表现为做事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墨守成规,有条不素;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难以通融,固执而灵活性差;常有不安全感,为人处事唯恐发生疏忽或差错,经常检查或反思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拘泥细节,甚至生活顼事也要“程序化”。负性情绪与生活事件包括工作、生活环境的变迁,人际关系不佳,责任加重,家庭不和、亲人丧失和突然的惊吓等。

     

     

    二、强迫症容易由哪些因素诱发?


    1、心理动力学因素:统的精神分析认为强迫症的核心心理冲突与攻击性有关,自我功能不足以解决超我与本我的矛盾冲突,且往往采用隔离、抵消、反向形成和置换等防御机制,最后形成相应的强迫症状。
    2、认知因素:强迫症的强迫性思维往往是持续的、侵入性的、引发焦虑的。大部分健康的人都偶然体验过短暂的侵入性想法,多数只是转念一想的工夫,并无特别令人痛苦的感受。强迫症患者对这些想法的解释方式是病理性的,会导致强迫症患者的特征性焦虑、抑郁和内疚感,甚至导致强迫性焦虑和仪式动作。

  • 你出门之后会不会怀疑门没有锁好、煤气没有关?你的东西使用完毕之后是不是必须要放回固定的位置?你是不是总是感觉自己的手机在响?

     

    还有这些:

     

     

    如果你的回答是Yes,你可能被划分到“强迫”的范畴中了,不管是强迫行为还是强迫症,多少都和心理有关系。

     

     

    强迫症(OCD,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是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患者会出现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即使患者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毫无必要的,但仍然无法控制  [1]

     

    那些口口声声说自己有强迫症,可能只是级别比较低的强迫行为 [1]或强迫意念罢了,真正的强迫症比你想象的更超乎我们的想象,看看下面这些行为你有没有中招?

     

    强迫症,你中招了吗?

     

    01 强迫怀疑

     

    出门之后明明检查好几遍确认门已锁好,却总是会不自觉怀疑门窗有没有关好,煤气有没有关好,并且伴有明显的焦虑。你有吗?

     

     

    02 强迫回忆

     

    夜晚躺在床上,总是想要回忆白天和老师打招呼措辞恰不恰当,和朋友聊天时的语气妥不妥当,无意之中说出的某句话会不会冒犯到别人。你有吗?

     

    03 强迫联想

     

    当听到、看到或者想到某一事物,脑中出现一个观念后却会不由自主想到另一种相反的观念。你有吗?

     

    04 强迫意向

     

    在心理正常的情况下会出现一些违反内心意愿的想法,并且这种想法十分强烈,但是不会付诸行动,比如在海边游玩时却想要跳进去。你有吗?

     

    05 强迫情绪

     

    在生活中总是很担心某些没有必要的问题,虽然明知没有必要,但还是控制不了。比如担心自己说错话、担心自己伤害到别人。你有吗?

     

    06 强迫洗涤

     

    有些人会出现强迫洗手、洗衣的行为,比如去医院看病回家之后会觉得浑身上下都不干净,里里外外的衣服全部都要换,要一直洗很多遍手。你有吗?

     

     

    07 强迫检查

     

    有人会为了减轻强迫怀疑所引起的焦虑不安而采取一些措施,比如给上司或者客户发送短信,明明很简单的一句话,会反复检查有没有什么错别字或者语句不通顺的地方。你有吗?

     

    08 强迫计数

     

    见到台阶、路灯等事物时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开始进行计数,并且无法克制,如果控制自己不进行计数则会感到焦虑不安。你有吗?

     

    来治治你的强迫症

     

    如果有了上述轻微症状,也不要担心,如果这种强迫行为严重干扰了正常生活,那么就要警惕可能真是强迫症[3],对症下药。

     

    01 心理治疗 [4]

     

    强迫症的心理治疗的疗效与病情的特点以及心理治疗师的水平有关,并且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取得效果,心理治疗手段适合病情较轻的患者。

     

     

    近年来由于相关药物的不断改进,药物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好,不良反应越来越少,起效越来越快,因此病情偏重的患者可以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02 药物治疗 [4]

     

    药物是治疗强迫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可到医院进行咨询,具体请根据处方购买药物,可以降低强迫思维和行为及其相关症状。

     

    关于强迫症的预防都在这里

     

    强迫症频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强迫症的相关症状,症状较轻时尚不会影响日常生活。

     

    如果不加控制随之发展,很有可能会给正常生活带来诸多困扰,于是预防强迫症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5]。

     

    策略一: 不要过分在乎自我形象

     

    过于追求完美 

     

    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事实确实是这样。

     

    混迹娱乐圈的人都干过一件事,那就是斗黑粉,不论是哪个明星,不论他有多么优秀,众多粉丝之外肯定还会有一大批黑粉,似乎没有人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欢。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过分在意自己的形象,过分追求完美呢,反正再好的人都有人挑刺儿,所以活出自我,活的幸福就够了。

     

     

    策略二: 学会顺其自然 

     

    我们在追求梦想实现价值的时候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会羡慕身边某些人的机遇,会渴望一些自己没有拥有的东西。

     

    但是生命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们不会因为强迫自己或者焦虑的内心就得到想要的东西,所以很多情况下学会顺其自然,生活更加轻松。

     

     

    策略三: 享受过程, 不过分看重结果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想要得到的东西或者想要达到的目的,但是有些时候过分看重结果反而会给自己增加很多负担。

     

    过分看重结果会错过中途很多美丽的风景,所以不要过多看重结果,好好享受生活吧!

     

     

    策略四: 及时自我调节, 及时寻求帮助

     

    如果遇见很难解决的问题,很难消化的情绪,不要硬撑,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及时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摆脱坏情绪,享受美好生活!

     

    其实强迫情绪十分常见,人人都可能出现强迫现象,只要我们积极预防和治疗,不要放任其发展,摆脱这种情绪不成问题!

     

    参考文献:
    [1] 罗佳, 李占江. 强迫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0, 43(002):123-125.
    [2] 叶珊.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J]. 心理世界,2002(07):49.
    [3] 冯斌. 强迫症 妨碍正常生活就得治[J]. 江苏卫生保健, 2016(5):49-49.
    [4] 季建林. 强迫症的治疗现状[J]. 世界临床药物, 2010(04):199-201.
    [5] 韩丽娟. 保持好心态预防强迫症[J]. 保健与生活, 2016(5):9-9.
  • 我的线上问诊经历

    那天,我接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精神科医生的电话,他声音温和,让我感到一丝安慰。我向他讲述了我近两年的困扰,每当想起前年那段主播工作经历中运营的朋友圈,那个“恐怖的字”就会不断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让我无法集中精力工作,甚至影响到我的日常生活。

    医生耐心地听我讲述,不时地提出问题,让我感到他非常关心我的情况。他告诉我,我的症状属于强迫症,并且指出双相情感障碍与强迫症的共病现象比较常见。

    随后,医生为我制定了治疗方案,建议我将奥氮平的剂量调整为1.5粒,并逐渐增加氟伏沙明的剂量。听到这里,我有些紧张,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但医生告诉我,氟伏沙明是逐渐加量到150-200mg/天,以达到抗强迫作用,让我放心。

    在治疗过程中,我时常感到焦虑和不安,担心病情会加重。每当这时,医生都会耐心地安慰我,告诉我病情是会逐渐好转的。他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病情确实有所好转,那个“恐怖的字”也不再频繁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开始尝试着与医生分享我的感受,他总是给予我积极的反馈,让我更加有信心面对生活。

    如今,我已经逐渐走出了那段阴影,重新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这一切都离不开京东互联网医院精神科医生的专业治疗和关心。我相信,只要我继续坚持治疗,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 您好,我是一名大三的女学生,今年20岁。最近半年,我的生活被一种强迫行为困扰着。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咽口水,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在和朋友交流或上课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充满了各种念头,我明白这些想法是强迫症在作祟,但就是无法控制。

    在我尝试过很多方法,包括阅读相关书籍和自我调整后,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我感到非常困扰,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得了某种疾病。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决定尝试线上问诊,希望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互联网医院,我找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医生。医生在详细询问了我的情况后,给出了专业的诊断和建议。他告诉我,我的症状很可能是强迫症,并为我开了一些药物。在服药的同时,医生还建议我尝试行为疗法,帮助我改善强迫行为。

    虽然刚开始服药时,我感到有些不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症状逐渐得到了控制。我开始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这些强迫念头,并尝试转移注意力。在医生的帮助下,我的生活逐渐恢复了正常。我非常感激这位医生,他的专业和耐心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利性。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很难抽出时间去线下医院就诊。而互联网医院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我相信,随着互联网医疗的不断发展,它将会为更多人带来健康和希望。

  • 那天,我如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手捧一杯热茶,等待着与医生的线上会面。屏幕对面,是那位温和的医生,他总是用那慈祥的眼神,倾听着我的诉说。

    “医生,我最近感觉还好,一直在吃帕罗西汀,感觉还可以。”我小心翼翼地汇报着我的病情。

    医生微笑着,轻声说:“很好,继续按照之前的处方服用,如果有任何不适,记得及时联系我。”

    时间过得飞快,很快,我就收到了医生的回复:“处方详情”,接着是“处方创建”,我心中一暖,知道我的病情又有了新的进展。

    不久后,我又收到了“处方已送达药师审核”的消息,我的心终于落下了。几天后,“处方已使用”的消息让我松了一口气,我知道我的治疗正在顺利进行。

    用药期间,我偶尔会有一些不适,但每当这时,我都会收到医生的温馨提醒:“用药前请您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中禁忌,注意事项,如无禁忌可以使用我为您开具的药品,如您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请您及时线上咨询或去线下就医。建议您定期复诊,病情严重或者病情明显波动加重,建议您线下公立医院就诊治疗!”

    就这样,我与医生在互联网的海洋中相遇,相知,相守。医生的专业、耐心和关爱,让我倍感温暖。虽然只是线上问诊,但那份关怀却如同阳光,照亮了我的生活。

  • 那天,阳光明媚,我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心中却有些忐忑。我已经很久没有出门,因为家里卫生的强迫症让我无法正常生活。每当看到家里有一点脏乱,我就会控制不住地打扫,从早到晚,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我打开网页,找到了一家可靠的互联网医院,上面有专业的医生可以在线问诊。我鼓起勇气,填好了问诊信息,等待着医生的回复。

    不久,一位温柔耐心的医生与我进行了沟通。他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包括卫生打扫、关门、关灯等方面的困扰。我如实相告,他并没有嫌弃,反而给予了我很多安慰和建议。

    医生告诉我,这种症状很可能是强迫症,建议我尽快去医院就诊。他还告诉我,现在很多医院都提供了线上问诊服务,这样我就可以在家就能得到专业的帮助。

    我听从了医生的建议,第二天就去了医院。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医生为我制定了治疗方案。在医生的帮助下,我逐渐摆脱了强迫症的困扰,重新找回了正常的生活。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便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也会向身边的朋友推荐这种便捷的服务。

  • 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如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处理着日常的工作。突然,一个陌生的来电打破了我的宁静。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您好,我是来自***医院的精神科医生,您之前在网上咨询过关于强迫症的问题,是吗?”我愣了一下,随即回答:“是的,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我的吗?”就这样,我们的线上问诊之旅开始了。

    医生询问了我的症状,并详细地询问了我的生活状态。我告诉她,近一段时间,我总是静下来的时候,就会想一些以前的不愉快的事情,一想到就生气,浑身不舒服,自己控制不住。医生耐心地听我说完,然后告诉我,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强迫症的表现。

    医生并没有立即给出治疗方案,而是先让我做了一份量表评估。我按照指示,认真地填写了每一项。几天后,医生告诉我评估结果:轻微抑郁、中度强迫症、阈下失眠症。我有些惊讶,但更多的是对医生的感激。因为,医生不仅诊断了我的病情,还为我提供了专业的建议。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医生通过线上问诊的方式,为我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她告诉我,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来治疗。虽然治疗过程可能比较漫长,但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战胜疾病。

    如今,我已经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了一段时间。虽然症状有所缓解,但我深知,战胜强迫症的路还很长。在这个过程中,医生的专业、耐心和关心,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我相信,在医生的帮助下,我一定能战胜病魔,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

  • 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安静的房间里,我坐在电脑前,手握鼠标,心中充满了期待。这是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第一次线上问诊,面对的是一位精神科医生,我因强迫症而感到焦虑。

    医生您好,我主诉是强迫症,上次找您开的处方在网上买药,现在还需要找您开药方继续在线买药。

    医生回复得很快,语气温和,‘您好,稳定的,还是开八盒左洛复舍曲林。’

    我点了点头,‘好的,’然后医生给我发送了处方详情。我仔细阅读了处方,心中有了底。

    很快,我就收到了医生的回复,‘处方创建=’,我心中一喜,知道药方已经准备好了。

    ‘处方已送达药师审核,’医生继续说,‘点击卡片后您可直接预约药品,用药期间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诊。’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点击卡片预约了药品,心中感到一丝安慰。用药期间,虽然有时还是会有不适,但我知道,有医生的指导,我并不孤单。

    ‘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您对该医生的服务满意,可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医生的这句话让我感到温暖,我知道,无论何时,医生都是我最坚实的后盾。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高效,也让我更加信任医生的专业。我相信,在医生的陪伴下,我会战胜强迫症,过上更加健康、快乐的生活。

  • 时间:2024年8月4日 人物:我,医生 事件:线上问诊经历
    那天,我正在家中,因为强迫症的症状让我难以忍受,心情烦躁。在犹豫了很久后,我决定尝试线上问诊,希望能找到一些缓解的方法。
    医生在了解了我的症状后,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的情况,并提醒我需要提供一些线下病例资料。我按照医生的要求,上传了门诊的病历资料。
    医生在仔细查看了我的病例后,给我开了一些药物。在询问我需要多少盒时,医生的态度非常温和,让我感到很安心。
    在用药期间,我感到症状有所缓解,心情也好了很多。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深感敬佩。
    总的来说,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对互联网医疗有了新的认识。医生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耐心,让我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医生在结束时提醒我,他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有需要,请及时线下就诊。这让我感到非常负责和安心。

  • 我的线上问诊经历

    那天,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坐在电脑前,打开了我的互联网医院账号,向***医生述说了我的困扰。自从五六年前的家庭变故后,我的大脑似乎被某种力量控制,总是不受控制地胡思乱想,导致我整夜无法入睡,白天工作时分心,甚至自言自语。

    ***医生耐心地倾听我的诉说,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询问了我更多的细节,包括幻觉、思维控制、日常生活中的不安感等。我感受到了他的关心和理解,仿佛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倾诉的港湾。

    ***医生建议我到附近的专科门诊进一步就诊,并告诉我一些关于强迫症的知识。他还告诉我,舍曲林虽然对我有一定的帮助,但需要调整治疗方案。虽然我有些犹豫,但考虑到他的专业和真诚,我决定按照他的建议去做。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按照***医生的指导,完成了量表评估,并在他的指导下调整了治疗方案。虽然过程艰辛,但每当想起他温暖的笑容和耐心的指导,我便有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如今,我已经走出了那段黑暗的日子,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我想对***医生说一声谢谢,感谢他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我帮助和鼓励。

  • 那天,我独自坐在沈阳的家中,焦虑和不安如影随形。我的强迫症已经困扰了我很长时间,尽管我已经在服用劳拉西泮和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但药效似乎不再像以前那样显著。突然,我想起了京东互联网医院,那是家人推荐给我的一个在线问诊平台。

    我注册了账号,并迅速填写了基本的健康信息。随后,我向一位精神科医生咨询,详细描述了我的症状和困扰。医生非常耐心,他让我详细说明了我的困扰和问题,然后一一给予解答。尽管他不能直接为我开药,但他给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议,让我感到一丝安慰。

    然而,当我提到忘记带药时,医生告诉我劳拉西泮属于特殊管制药品,无法在网上购买。他建议我上传病历资料,以便他能为我开具氢溴酸西酞普兰的处方。我感到有些沮丧,因为我的病历资料都在家里,无法及时上传。

    医生再次提醒我,平台购药流程需要上传病历资料,这是为了保障用药安全。我虽然理解,但心里仍然有些无奈。医生最后告诉我,如果我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他可以为我提供进一步的指导。虽然如此,我还是决定等待家人将病历资料邮寄过来。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他们不仅能够为我们提供医学建议,更能在我们感到无助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我相信,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将能够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 那天,我接到了来自杭州互联网医院的电话,对方告诉我,有一位神经内科的专家愿意为我提供远程咨询服务。虽然我住在绍兴,但我知道,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专家医生的声音温和而坚定,他耐心地听我讲述了我的病情:强迫症,已经七年了。他说,他了解我的症状,并建议我调整目前的用药方案,并增加一些新的治疗手段。

    接下来的几天,我按照医生的指导调整了药物,并开始了新的治疗。虽然过程并不容易,但我明显感觉到了症状的改善。我开始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被那些反复出现的场景和物品所困扰。

    那天,我再次与医生进行了线上咨询。医生告诉我,我的病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他鼓励我要有信心,继续坚持治疗。他的话语让我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力量。

    现在,我已经能够回到工作岗位,与家人朋友正常交流。我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医生的专业治疗和鼓励。虽然我们从未见过面,但他的帮助让我感受到了来自远方的关爱。

    互联网医院,让我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也让我感受到了医者的仁心。在这里,我找到了希望,也找到了治愈的力量。

  •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