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1 .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1 ) 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态(SAS 和 SDS 评分) : 均采用 HAMD 和 HAMA 评估 ,分值越高 ,则患者的病症越严重 ;
2 ) 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自制满意调查表 ,非常满意 (超过 90 分) ,一般满意(80 ~ 90 分) ,不满意(少于 80 分)[3] 。 一般满意 + 非常满意 = 满意度 。
1 .4 统计学分析
研 究 数 据 选 择 S P S S 2 2 .0 软 件 处 理 ,计 量 资 料 以 ( x- ± s ) 表示,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χ2 检验,P<0.05 为 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
2 结果
2.1 两组 SAS、SDS 评分情况
干 预 后 ,研 究 组 S A S ( 3 2 .1 6 ± 3 .2 9 ) 分 、 S D S ( 3 1 .4 2 ± 2.47 )分比对照组少,差异比较具统计意义(P<0.05 )。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冬季是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每年这个时候,是医院呼吸科人最多的时候,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不得不往医院挤。
很多人一大早过来挂号,可能直到下午才能看上病,期间还要在各个环节排队等待。
这个时候去医院,是一场历劫。
但是,其实这其中有一部分人是打过流感疫苗的,怎么还会感冒呢?
为什么打了流感疫苗还是会感冒
预防流感的难点在于,病毒种类繁多且会不断发生变异。
流感病毒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分为很多种亚型,目前流行的主要是甲型和乙型。
而且流感病毒这家伙还会不断发生变异,以往身体中产生的抗体,就没法有效地对抗新的病毒。
所以我们年年都要打流感。
但是这个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的病毒,并不全面,主要还是预防当年主要流行的病毒。
所以打流感疫苗就像押题,不过是世界卫生组织需要押题。
每年的2月份,世界卫生组织会根据全球的流感疫情监测结果,来预测下一年的流感病毒流行亚型,提出生产用疫苗株建议。
此后,各国疫苗生产企业根据世卫组织的预测结果,生产当季的流感疫苗。
但是,预测并不一定准确。
比如,2018年的那场流感。当时根据WTO推荐,中国使用的是三价疫苗,应对的是甲型系流感病毒,但2018年最终占优势的反而是乙型系流感病毒, 并不在疫苗的预测范围之内, 所以去年流感发病率很高 。
不过流感疫苗依然是预防流感的最佳手段。
这就像是考试,复习了一点和一点都没复习的效果还是有区别的。
很多时候,流感和普通感冒的表现很像,不太让人能够注意到,但是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去医院:
1.接触过流感患者以后出现发热,精神状态不好。
2.确诊流感之后,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2天左右仍不见好转,甚至症状加重的情况下,也建议再去医院。
3.治疗期间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
普通感冒也很磨人
比流感更常见的是普通感冒,这段时间也有很多人中招。虽然说感冒属于自限性疾病,吃了药一周好,不吃药7天好。
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最难熬的恐怕还是流感带来的一系列不适反应,比如鼻塞、流涕、咳嗽等等症状,影响日常的学习和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你还是可以让自己舒服一点的。
对于普通感冒和流感出现的一些症状,我们可以自己学习用科学的方式护理。
发烧
应对发烧,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通过酒精或者冰敷的方式来降温,不少人觉得这个是安全又有效的办法。
但事实上,酒精擦浴并不安全,尤其是对孩子来说,酒精擦浴可能导致孩子酒精中毒。
其次,降温首选温水擦浴的方式也并不正确。
擦浴利用的是水和身体的温差以及水的蒸发来带走热量,这样就会有一个问题,温差小了效果不明显,温差大了又会觉得身体不适,而且关键问题在于,擦浴降温的效果并不明显。
其实发烧并不是什么坏事,发烧是由于炎症刺激自身免疫功能对抗产生的一种反应,一般情况下,建议体温达38.5℃时候进行药物降温对症治疗。
在其他情况下,如果没有明显的不舒服,也没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基础疾病,那么我们首要的目标是让患者感到舒适。
也就是说,38.5℃是个参考值,如果体温没达到38.5℃,但是精神不济、乏力不适,烦躁不安,也可以不必死守38.5℃这条线。
鼻塞流涕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神器——洗鼻壶。
这个是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福音,感冒时的缓解鼻塞流涕的利器。
洗鼻壶的原理在于,能够冲掉鼻孔里的过敏物质,冲走分泌物,同时保持鼻腔湿润,轻柔抚慰受刺激的鼻粘膜。
洗过之后,清清爽爽、舒适通畅。
具体方法如下:
1. 去医院或药店,买来医用生理盐水备用
不太建议自配,因为普通的食用盐和自来水中,可能含有一些杂质,另外浓度配比不合适的话,反而会刺激鼻子。
而且,几袋生理盐水挺好买,也并不贵。
2. 具体洗鼻流程
如果你一开始接受不了洗鼻壶的话,可以先试试鼻腔喷雾,操作难度比洗鼻壶小一点,也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
如果鼻塞流涕的情况比较严重的话,可以使用一些药物缓解。
1. 含有伪麻黄碱的制剂
这类药物都是处方药,可以有效收缩鼻黏膜,缓解流鼻涕和鼻塞。
2. 鼻用减充血剂
常见的有低浓度的麻黄素和羟甲唑啉,一般使用疗程不建议超过7天。
咳嗽
应对咳嗽有一种非常简单粗暴又便宜的方法——喝蜂蜜。
这个是有依据的,目前已经有许多证据表明,直接空口喝蜂蜜(不兑水)有着不错的止咳作用,甚至不比真正的镇咳药差。
为何蜂蜜有着如此神奇的效果呢?
在一篇研究当中,实验人员用糖水/白水来对比受试者对于辣椒素刺激咳嗽的阈值,结果发现使用糖水的那一组咳嗽阈值被明显升高了。
这里千万要注意的是,蜂蜜只适合 1 岁以上的宝宝服用,因为小宝宝吃蜂蜜,肉毒杆菌中毒风险高。
在室内的环境也要多多注意,调整室内的空气湿度有利于湿润气道,缓解不适感。
感冒的时候可以用上加湿器,调整屋里的湿度在 55% 左右,最好不要超过 60%。
有痰
其实,只要鼻子的问题解决了,痰的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1. 增加屋内空气湿度
一般来说,家里的湿度控制在 55% 左右比较合适,最好不要超过 60%,因为湿度过高,可能会增加屋里长霉菌的几率。
另外,在家使用加湿器的时候,注意要用纯净水,而且加湿器每天都要记得清洗。
2. 多喝水
多喝点水、果汁、汤、粥等,这些都有利于痰液稀释,孩子更容易咳出来。
不建议自行服用化痰药,尤其是对于1 岁以下孩子身上,都是没有确切的安全性证据的。
审核医生 | 京东互联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 冯金栋
责任编辑 | 毛十三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小刚,男,今年15岁,初三级学生。笔者是在去年的3月与小刚接触的,那时小刚正躺在病床上。20天前,小刚因为踢足球不小心摔倒,造成椎间盘突出。
摔伤之初,小刚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疾病的严重性,住院一个星期后就吵着要下床,医生一再警告他才不敢下床住了15天后,他每天都吵着要出院,父母和医生无奈,只好找心理医生前来咨询。
心理医生首先了解到小刚吵着出院的原因是担心自己在医院躺得太久,学业会落后于其他同学。针对这一情况,心理医生让他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它是一个人幸福生活的保证,是从事事业的基础,没有健康的身体就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做事情,也很难有安康的生活。
在心理医生的劝说下,小刚安心治疗了一段时间,在治疗期间,小刚的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是焦虑,这种焦虑集中表现为担心自己的疾病不能完全康复。由担心学业的焦虑变为对健康的焦虑,这是一般病者对疾病有初步了解后的常见反应。
这段时间,心理医生和其主治医生一起向小刚介绍有关的医疗知识和相关的护理知识,通过知识的介绍使其对疾病有初步的认识,使小刚减少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治疗期间,在护士的帮助下,小刚慢慢恢复了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这使小刚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大大减少。
接下来,小刚休学了一段时间。在休学期间,小刚的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后悔,后悔自己打球太猛,以致弄伤了自己的身体。心理医生主要的办法是让小刚转移注意力,避免过多的无意义的后悔和自我谴责,并指导他适当地自学,以及引导他进行适当恢复身体功能的锻炼。
经过8个月的治疗和心理辅导,小刚摆脱了人生路上的一个危机,身体得到了初步的康复,心理机能也有了不小的提高,于是他重新开始了自己的学业。
一般来说,大部分患病学生心理反应都会出现上述的心理表现,但具体到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病症、不同的学生家庭,他们的反应会不一样。
如有些学生患病后治疗状况良好,但仍然表现得恐惧、焦虑,有许多负性情绪等心理反应,而有些学生则坦然面对,积极地接受病痛的挑战。
莫斯(MossR,1982)提出的危机理论认为患病学生的心理反应主要与以下三个因素密切相关:
1.疾病的种类与严重程度
罹患急重病受到的心理应激是与不同的疾病种类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的。
一般来说,威胁生命的疾病、影响自我独立功能的疾病、影响自我形象如脸部颜面的疾病对患病学生的心理应激反应较大。
对于同一类疾病来说,疾病的严重程度越大,学生的心理应激反应越大。
2.个体的因素
罹患急重病后,患病学生处于一种持续的劣性心理应激状态之中,伴有焦虑、忧愁、抑郁等负性情绪,但是这种持续的心理应激和负性的情绪却因不同的个体而不同。
有些学生对疾病比较敏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因此,容易感受到疾病的冲击,容易表现为冲动、不安,对治疗有着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最后反而不利于治疗;
而有些学生比较坚强,充满活力,虽然身患重病,却能泰然处之,能很好地面对现实,适应患病带来的生活的改变,逐步去平衡自己的原有期望和现有期望,找到生命的意义和目的。
他们善于从不利的局面中看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在保持自尊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治疗。除了个性以外,对疾病的不同心理应激还跟患病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支持等有重要影响。
低年级的初中学生罹患急重病,容易因为不了解疾病的性质、后果、治疗方法,而关心疾病是否影响自己的活动方式与日常生活,因此出现害怕治疗,害怕由于治疗与老师、同学、家长分离;
而初二、初三或比较成熟的初中生,常常已经有了解自己疾病的基本能力,他们担心的是罹患急重病会不会影响到与同伴的交流和同伴的接纳。他们也可能会因为罹患急重病而影响了自己的求学、生活的成长计划而感到沮丧。
另外,如果罹患急重病学生在之前已经存在某种心理障碍或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那么,他们的应激反应也会比较明显,能否顺利渡过患病时期也是一个问题。
3.社会环境因素
患病学生周围提供的社会支持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适应罹患急重病,有效地应付患病应激。
一般来说,快速的、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支持能帮助患病学生更好地面对应激、调整心态,而家庭人际环境不良、同伴人际关系差、较少朋友的患病学生,对应激的适应能力较差。患病学生的父母、兄长等直系亲属是他们面对应激的最直接的动力来源。
如果他们提供的心理支持过度,也有可能会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而支持系统中由于自身的素质等因素,提出不利于学生身体康复的意见也会导致治疗的延误和消极作用。
患病学生家里的经济情况、家庭生活环境、医院的治疗环境也会影响学生的应激与应付。如同病房病人病重、死亡、他们亲属的反应等都会影响到患病学生的心理应激;
与罹患相同病症的病人的有效治疗、康复及正性交流则能给患病学生予以正性的影响作用。
对罹患急重病的学生进行必要、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是非常重要的。指导他们积极面对患病的处境,对于他们的疾病治疗与身体康复,以及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对应激的有效应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帮助患病学生获取疾病与有关治疗的信息
初中学生罹患急重病,一般情况下对疾病的了解不太多,因此,帮助其正确了解和对待疾病,正确评价与估计治疗中会出现的问题等就显得较为重要。
如果病情急重且时间比较仓促,预计学生不一定可以马上接受,在告知病情时不宜太过突然,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酌情逐步告知的办法,以免引起学生的恐惧和焦虑。
给学生提供病情的诊断、治疗等正确信息的同时,需要教育与训练学生增加自我照顾的能力,帮助学生及其家庭开始罹患重病后的适应,减少不确定感,逐步建立新的生活计划。
可以引导学生对罹患重病进行积极的思考,降低对生活的预期,通过各种方法提高自信心,学会表达需求和感受,重建或恢复同伴、朋友、家庭、老师、医务人员等固定的感情支持,获得自我有效控制疾病的感受。
(二)引导学生确定具体、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方面,引导学生实现处理症状、适应住院的环境和治疗过程;发展和保持与医生、护士的良好关系。
在生活目标方面,帮助患病学生以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应付疾病,逐步恢复到日常生活中来。
如生活自理、散步、参加集体活动,保持日常生活规律等,用积极主动的活动来占满整体的时间,从而减少患病学生对自身身体状况的关注,提高自信心,实现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目标。
但是在树立生活目标的同时,应该注意到这些活动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否则容易使学生感到灰心和失望。在心理成长目标上,引导学生努力控制负性情绪,保持或促进正性情感;
努力保持一个满意的自我评价和能力感,保持自尊;努力与身边的亲人、同伴、朋友保持良好关系;有充分的准备,积极面对不确定的未来,逐步建立起新的现实生活中的目标,接受现实生活的考验。
(三)积极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
在罹患重病学生对心理应激的整个应付过程中,除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员给予积极的专业医疗外,也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来进行积极的心理支持。
如通过几个医生集体治疗的形式,或者通过病友自助团体的形式来教育、训练患病学生接受疾病治疗、增加对康复的信心等。他们相互之间可以通过提供情感支持,交流信息,产生同感和亲和力,交流处理问题的方法与经验等。
家庭成员、老师、同学也可以对病人的需求作出及时的、适当的反应,以积极的状态来帮助患病学生实现心理成长的每一个目标,鼓励他充分发挥自主性。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如果您是患者,医生告诉你得了糖尿病,你知道这个时候医生是怎么想的吗?可以看看下面医生的自勉文章。
如果医生拿着化验单告诉你,你被诊断为糖尿病了,你会有什么感觉,什么心理,什么表现,什么行为,可能没得病的人根本就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但做为医生会每天面对这样的问题,针对不同患者要怎么做,应该有个相应的预案。
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有糖尿病患者1.16亿,糖尿病前期近5亿,其中糖尿病伴有焦虑的统计数据显示为40%,可见心理问题在糖尿病发病和治疗过程中始终相伴,尤以早期比重更为偏多。
做为医生如何应对身体疾病的同时解决心理问题,医生需要多方面知识储备。要解决问题就要先分析问题,先来看看可能出现的情况,当知道自己患病后,患者有的茫然无措,有的怀疑不信,有的无所畏惧,有的黯然神伤,有的激动暴躁。
此类最多见于年轻男性,平时不注意饮食控制和运动保持,平时聚会和应酬较多,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医生要及早发现酮症酸中毒和肾功能受损情况,要进行的最多的是糖尿病教育,耐心指出糖尿病的危害和远期并发症带来的损害和生命危险。仔细找到患者尚未发现的身体不适,让其接受已经患病必须治疗的理念。
多见于中年男女,本来生活的压力对中年人来说就非常沉重,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工作艰难,突然发现患病,会觉得不堪重负,会自动想法认为前途无望,压力陡增。这样的患者虽然可能配合治疗非常积极认真,但也最容易出现矫枉过正。医生在这些患者处理上要始终抱有同情心,尽量指出糖尿病虽然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但只要控制好,标准化治疗,对寿命和生活质量影响有限,要坚定患者战胜疾病的决心和信心。
多见于老年人。年龄大的患者患病后往往对医学知识认识和掌握不足,对医生的讲解也是一知半解,很难快速掌握治疗方法和用药原则,针对这样的患者需要的是耐心,同时尽量简单化治疗方法和服药方式,依从性对这些患者至关重要,同时尽量避免可以导致低血糖的药物使用,告诉患者生活中出现血糖变化时的应对方法,同时教育子女对老人多关心,配合掌握治疗和生活帮助。
见于低龄儿童,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胰岛功能缺失决定了这些患者只能胰岛素注射治疗,这样的治疗方法繁琐,对注射环境技能要求比较高,患儿往往糖尿病认识无法达成人水平,且1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早,要对患儿父母进行反复知识教学,反复申明重要性,反复指导用药,并强调预防低血糖等,家属的作用在这样的患者中至关重要。
糖尿病人群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逐渐增加上必然趋势,糖尿病治疗任重道远,糖尿病教育应该贯穿糖尿病诊断治疗全过程,糖尿病患者心理帮助是医生的另一个战场,医者仁心,同情心,同理心,共情心是医生本分。综合施治才能最大化医疗行为本身。看了医生要做的,患者朋友也对号入座一下,看看自己是那个类型,看看医生是怎么处理的,会有帮助哦!
淋球菌的学名为淋病奈瑟菌( Neisseria gonorrhoeae) ,是一种需氧、革兰阴性的双球菌,以人为唯一宿主。它通过直接的黏膜接触传播,通常是通过性行为发生的。淋球菌感染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 估计,2020年全球15 ~ 49岁成年人中有8240万例新发淋球菌感染 。
淋球菌是淋病的病原体,淋病是一种性传播疾病。淋球菌感染可以影响男女的生殖器官,以及直肠、咽喉和眼睛等。
一、如何致病?
淋球菌的致病能力主要来自于其表面结构和分泌的毒素。它能够附着在宿主的黏膜上,并通过分泌的蛋白质和其他因子,如外膜蛋白和脂多糖,破坏宿主细胞,引起炎症。淋球菌还能抵抗宿主的免疫系统,使得感染持续存在。
二、常见症状有哪些
淋球菌感染的症状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完全没有症状。通常,症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三、如何预防感染?
目前尚无特定的淋病预防疫苗。预防淋球菌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是避免未受保护的性行为。使用避孕套可以大大减少感染的风险。此外,定期进行性病检测,尤其是在换伴侣后,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若确诊为淋球菌感染,应立即接受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并通知性伴侣进行检测和治疗。
四、哪些人容易感染?
任何性活跃的人都有感染淋球菌的风险,尤其是那些有多个性伴侣、不使用避孕套或有性病史的人。此外,年轻人、尤其是15~24岁的青少年和年轻人感染率较高。
五、感染后的发病过程
淋球菌感染后,通常在2~14天内出现症状。感染者可能会经历上述症状的任何组合。如果不治疗,淋球菌感染可以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不孕症、宫外孕、盆腔炎症性疾病、以及可能的系统性感染。淋球菌感染还增加了获得和传播艾滋病毒的风险。
六、检测出阳性怎么办?
细菌培养分子检测是诊断淋球菌感染的金标准,不能细菌培养时可用分子检测。 2022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艾滋病毒、病毒性肝炎和性传播感染2022-2030年全球卫生部门战略》指出:分子检测淋球菌是诊断“金标准”。如果淋球菌检测结果为阳性,这意味着可能存在活跃的淋球菌感染。应及时就诊,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临床可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感染者妈妈分娩的新生儿可使用抗生素眼药膏,以预防淋球菌眼部感染。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患者应避免性行为,直到医生确认感染已被彻底清除。
本文由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检验医学科 刘小平 主任技师审核。
说到淋病和梅毒,相信大家都是非常了解的,淋病和梅毒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性病,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着巨大的危害,淋病是由于患者感染了淋病奈瑟菌导致的,会导致患者的身上出现尿痛以及尿道口流脓的现象,而梅毒则是由于患者感染了梅毒螺旋体导致的,会导致患者的生殖器发出恶臭,同时导致患者的生殖器上面出现疱疹,如果患上了梅毒和淋病,一定要立刻进行药物治疗。
酒精确实有一定的杀菌功效,我们常常用酒精来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杀菌消毒,但是酒精能够杀死的只是普通细菌,针对淋病奈瑟菌和梅毒螺旋体这样的病毒,用酒精治疗是没有效果的,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患者的病情变得更加严重,因为酒精会刺激到患者的患处,所以说大家千万不要胡乱治疗。
针对梅毒和淋病,我们也知道,这两种疾病的治疗难度是非常大的,去医院进行治疗的话,也需要治疗很长时间才能够恢复健康,酒精肯定是不能用来治疗淋病和梅毒的,针对淋病和梅毒,必须要进行药物治疗才可以,否则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不恰当的治疗方法,也是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巨大的危害的。
淋病和梅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非常大,并且治疗难度也很大,很多人患上梅毒和淋病好几年了,都没有恢复健康,可见淋病和梅毒的治疗不是那么简单的,显然酒精对于治疗淋病和梅毒没有任何效果,甚至酒精会刺激到患者的患处伤口,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甚至还有可能会引起感染,所以说针对淋病和梅毒大家最好是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不要自己胡乱治疗。
肛裂反复复发可能是肛管结构特殊、病因未去除等原因。
1.肛管结构特殊:肛管的后方部位属于肛裂的好发部位,形成的肛尾韧带伸缩性比较差,较坚硬且局部血液循环欠佳,这是解剖因素无法改变,排便时局部撑开,形成裂口就有肛裂反复复发现象。平时要补充水分,多吃蔬菜水果,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尽量减少便秘。
2.病因未去除:肛裂的病因包括机械性因素、肛管狭窄等,比如长期便秘或腹泻使肛管皮肤在外力作用下受损,损伤反复发生,会造成肛裂反复复发。有先天性肛管狭窄的患者,排便时粪便干结可使肛管皮肤撕裂,诱发肛裂反复复发,这类患者要针对病因去治疗,才能减少肛裂复发。日常饮食和生活对肛裂的预防、治疗、减少复发较重要,平时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异常及时就医。
日常保护腰部很重要,否则很容易出现腰肌劳损的问题,扰乱我们正常的生活规划。出现腰肌劳损前身体会有这些表现。
1、弯腰困难
腰肌劳损的一些表现很容易被忽视,最终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比如我们在日常中做家务想要弯腰时,如果感觉腰部坚硬很难完成这个动作,很可能是出现了腰肌劳损,要及时去医院骨科接受检查。
2、腰部疼痛乏力
腰肌劳损的患者还会出现腰部疼痛的现象,时常会伴随腰部僵硬,并且还会出现腰部无力的情况。另外,还有一些患者腰部活动正常,没有明显的疼痛感,但是在久坐,或者久站之后会感觉直腰困难,也是其中一个征兆。
3、频繁出现腰背部酸痛
如果腰部损伤不及时医治,患者会出现频繁腰背部酸痛的情况,尤其是在搬重物之后,这种酸痛感会加剧。所以,如果经常感觉腰部不适,要及时去医院检查,不要耽误治疗。
3个原因,容易造成腰肌劳损,在日常中要多留心。
气候环境
环境因素是引起腰肌劳损的主要原因,比如长时间生活在气温过低,过于潮湿的环境中,会加快腰肌劳损的发作,并且还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我们需要重视腰部的保暖,在较潮湿时,要及时通风,保持室内干燥,这些可以降低腰肌劳损出现的机率。
腰部常扭伤
如果腰部经常扭伤,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会出现后遗症腰肌劳损。很多人都认为没有疼痛感就表示完全康复,没必要去医院复诊,仍然继续搬重物,使腰部过度劳累,很容易使腰肌劳损发作或者加重。
久坐
长时间坐着,会使肌肉处于紧张的状态,而有些人坐在座位上时还喜欢弯腰,这会加重腰部肌肉的紧张度,长此以往使腰部肌肉感到疲惫,很容易出现酸痛的现象,诱发腰肌劳损。所以对于久坐的人,要注意多活动一下,不要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
那么,日常中有 哪些方法可以缓解腰肌劳损的症状呢?
适度运动
很多人认为出现了腰肌劳损就应该躺着不动,这样会恢复的更快,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虽然躺着会减少腰部的压力,但是不利于病情的缓解。所以,患者要进行适度的运动,比如快走,慢跑等,有助于减轻疼痛,也可以尝试倒着走路,对颈椎和腰部都有一定的好处。
切记不要运动强度过大,很容易损伤腰椎。
不要睡软床
软床虽然睡着舒服,但是很容易让腰部出现变形的情况,腰肌劳损的患者尽量睡硬板床。虽然刚开始的时候会感觉不舒服,很难受,但是慢慢就会适应,并且也能够缓解腰肌劳损的症状,避免反复发作。
注意腰部保暖
腰肌劳损患者注意不要让腰部受凉,如果受凉会使疼痛加重,甚至会影响正常活动。在平时多穿一些衣服,在夏季不要长时间待下空调屋中,避免冷风直接吹到身上。如果出汗或者淋雨,要及时更换衣服或者擦干身体。
可以选择穿厚底鞋
如果腰部感到不适,尽量穿厚底,轻便,质感较软的鞋子,可以减少对腰部的冲击,能帮助减轻疼痛。如果穿的鞋子过硬,会加重对腰部的冲击,会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适当坐下休息
腰部压力过大,会引起腰部疼痛,比如长时间站立,要抽出时间坐下休息,否则会使腰部肌肉变得僵硬,紧张,最终会引起剧烈疼痛,切记每天坐下休息5分钟,对保护腰部是有很大帮助的。
希望这些保护腰部的小妙招可以对你们有所帮助。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于头发都有着特殊的情感。
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杜甫的「白头搔更短」,无不表达了对年华易逝的感慨。
不过白发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特征,白发现象在年轻人群中也愈演愈烈。年轻人群中,学生、医生、IT工作者、白领是最为常见的「早生华发」的群体。
不少年轻人看着自己扎眼的白头发,对着镜子刚想下手,耳边就响起来那句俗语「白头发拔一根长七根」,便又迟疑了。
白头发真的会越拔越多吗?那得从头发本身开始讲起……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学习一下头发的解剖结构吧。
整根头发长在头皮外面的部分,叫做毛干;而隐藏在头皮之下、呈口袋状包围在毛根周围的部分,则是毛囊。
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头发只是毛干,而在完整拔下一根头发时,在发根部位可见的小白点就是毛囊。
毛囊虽小,但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是毛发生长的必需「基地」。
毛囊内有两种重要的细胞——毛囊干细胞及色素干细胞,它们分别决定毛发的生长和颜色。
色素干细胞在毛发生长期时被激活,分化出能产生黑色素的黑素细胞。黑色素被周围的角质细胞吞噬,进而被其传送到发干,我们的头发就因此变成了黑色。
那么,黑头发又是怎么变白的呢?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毛囊色素干细胞耗竭、黑素细胞分泌黑色素活力逐渐减弱,最终停止供应黑色素给相邻的角质细胞,此时长出的毛发就是白色的了。
我们根据白发是否来源于遗传,将其分为先天性白发、后天性白发两类。
● 先天性白发
遗传是导致白发的最主要因素。
某些家族遗传基因或者正常基因发生突变,可能导致黑色素的原料合成链中断,或是毛囊中的黑素细胞直接死亡,使头发提早变白。
通常父母出现白头发的年龄越小,子女出现白头发的时间也会越早。
而一些特殊遗传病,如白化病,由于合成黑色素的酶缺陷,患者从一出生开始所有的毛发都是白色的。
● 后天性白发
假的!
头发不可能越拔越多,不然全世界的「头等大事」——脱发问题靠拔头发就能轻松解决了,毕竟对多数脱发人来说,头发白着也比秃着好。
头发的数量由毛囊决定,头发的颜色由毛囊里的黑色素决定。拔白头发既不会让毛囊变多,也不会影响其它毛囊里黑色素的产生。因此,并不会有「拔一根,长七根」的现象发生。
拔头发对头皮和毛囊有伤害,可能导致感染和脱发。
尽管拔发不会导致白发越来越多,但拔发可能会伤到我们的头皮和毛囊,引发毛囊炎;万一毛囊被连根拔起后,这个部位就不会再长头发了。
如果见到白头发就拔,可能在更多的白头发还没长出来之前,你就已经秃了!
随着时间推移,白发必然是越来越多的,这是每个人随着年龄增长必须要接受的事。
虽然医学上目前还没有治疗白发的「特效药」,但对于白发的出现,我们不用焦虑,更不要轻信坊间各种声称能「根治」白发的宣传产品。
对于先天性白发以及衰老引起的白头发,通过治疗改善的效果并不明显;
而对于其它原因导致的白发,可以通过一些手段进行改善:
面对白发,我们需要拥有平和的心态,不用过分在意~日常做好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它的顺其自然就好~
纵隔占位病变有可能是纵隔肿瘤引起,也有可能是纵隔炎症、纵隔囊肿、纵隔结节等因素导致。
1.纵隔肿瘤:纵隔肿瘤是最常见的纵隔占位病变之一,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如纵隔囊肿、甲状腺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等;恶性肿瘤如纵隔淋巴瘤、胸腺瘤和肺癌的纵隔转移等。
2.纵隔炎症:纵隔炎症可能由感染、结核、真菌感染或自身免疫疾病引起。可导致纵隔内脓肿、纵隔炎性假瘤等。
3.纵隔囊肿:纵隔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纵隔占位病变,通常是先天性的,可以是液体或半固体物质充满的囊袋。
4.纵隔结节:纵隔结节可以是良性的,如纵隔神经纤维瘤、血管瘤等;也可以是恶性的,如肺癌的纵隔淋巴结转移。
此外,纵隔脂肪肿瘤、纵隔血管异常等,都可导致纵隔占位病变。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谁是前列腺增生的罪魁祸首?
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性腺器官。前列腺如栗子,底朝上,与膀胱相贴,尖朝下,抵泌尿生殖膈,前面贴耻骨联合,后面紧邻直肠,因此可以通过直肠指诊,触知前列腺的背面。
人的前列腺自出生后到青春期前,前列腺的发育、生长缓慢;青春期后,生长速度加快,约至24岁左右发育至顶峰,30~45岁间其体积较衡定,以后一部分人可趋向于增生,腺体体积逐渐增大,若明显压迫前列腺部尿道,可造成膀胱出口部梗阻而出现排尿困难的相关症状,即前列腺增生症。由于此种增生属良性病变,故其全称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简称BPH),旧称为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一般在40岁后开始发生增生的病理改变,50岁后出现相关症状。
目前,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仍不十分明了,但有四种理论颇值得重视:
1、性激素的作用:功能性睾丸的存在为前列腺增生发生的必要条件,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睾酮是男性体内的性激素,在前列腺内睾酮通过5α-还原酶作用,转化成具有更强作用能力的双氢睾酮,双氢睾酮能促进前列腺细胞的增多,使得前列腺体积逐渐增加。抑制体内5α-还原酶作用,使得双氢睾酮的产生减少,前列腺细胞数量就会减少,从而使得前列腺体积缩小。也有人认为,前列腺增生发生发展变化中存在着雌、雄激素的相互协同作用,雌、雄激素的平衡改变是前列腺增生发生的原因。
2、前列腺细胞为胚胎再唤醒:有研究发现,前列腺增生最初的病理改变即增生结节的形成只发生于占前列腺腺体5%~10%的区域内,即接近前列腺括约肌的移行区和位于此括约肌内侧的尿道周围区,前列腺增生结节的最初改变是腺组织的增生,即以原有腺管形成新的分支,长入附近间质内,经过复杂的再分支后形成新的构架结构(即结节),McNeal根据胚胎发育的基本特征就是形成新的结构提出了前列腺增生的胚胎再唤醒学说,认为前列腺增生结节的形成是某个前列腺间质细胞在生长过程中自发地转为胚胎发育状态的结果。
3、多肽类生长因子:多肽类生长因子为一类调节细胞分化,生长的多肽类物质,有研究表明多肽类生长因子可直接调节前列腺细胞的生长,而性激素只起间接的作用。目前发现在前列腺增生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多肽类生长因子,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 (EGF)、转化生长因子α和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等,其中碱性成纤细胞生长因子(bFGF)被证实具有促人类前列腺匀浆中几乎所有细胞的有丝分裂作用,在前列腺增生发病中的地位正日益受到重视。
4. 生活方式:肥胖与前列腺体积呈正相关,即脂肪越多,前列腺体积越大。尽管结论不太一致,现有的一些研究表明营养元素可以影响BPH和LUTS的风险。总能量、总蛋白摄入的增加,以及脂肪、牛奶及奶制品、红肉、谷物、禽类、淀粉类摄入的增加均可潜在增加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手术的风险;而蔬菜,水果、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维生素D则有潜在的减少前列腺增生风险的作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合并SLE会带来诸多挑战。了解SLE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保障母婴健康至关重要。
SLE的症状多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SLE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妊娠合并SLE的孕妇需要更加注重以下几点:
总之,妊娠合并SLE的孕妇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才能保障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