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的执念?强迫症? 今天必须谈一谈
发表人:
陆小兵
阅读量:
1226人
”你是有强迫症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强迫”这个词慢慢成为了我们的口头调侃。生活中以下的常见操作最容易被理解为是否有强迫。
以上所说行为好多人都会出现的症状,
这算是有强迫吗?究竟什么情况才算强迫症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超详细!脑神经网络调控技术,治疗难治型抑郁症的新进展。
上一篇文章,详细为大家介绍了脑深部电刺激(DBS)的治疗。今天我们推出一篇详细的关于难治型精神疾病可使用的“脑神经网络调控技术”。 神经调控是指:利用植入性或非植入性技术,通过电或化学的作用方式,对大脑中枢、周围和自主神经系统的邻近或远隔部位的神经元或神经网络的信号传递起兴奋或抑制或调节的作用,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或提高机体功能的目的。 下边让我们一起深度学习新的治疗进展。 脑神经网络调控的前世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神经网络模型诞生开始,到今天已经历经70多年的发展。 在介绍神经网络的发展历史之前,首先介绍一下神经网络的概念。神经网络主要是指:一种仿造人脑设计的简化的计算模型,这种模型中包含了大量的用于计算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之间会通过一些带有权重的连边以一种层次化的方式组织在一起。每一层的神经元之间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并行计算,层与层之间进行消息的传递。 下图展示了整个神经网络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的神经元模型是验证型的,当时的设计者只是为了验证神经元模型可以进行计算,这种神经元模型既不能训练也没有学习能力,可以简单的把它看成是一个定义好的逻辑门电路,因为它的输入和输出都是二进制的,而中间层的权重都是提前定义好的。 神经网络的第二个发展时代是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以Rosenblatt提出的“感知器模型”和“赫伯特学习”原则等一些工作为代表。 进入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由于单层的感知器神经网络的表达能力非常有限,只能做一些线性分类器的任务,神经网络的发展进入了多层感知器时代。一个典型的多层神经网络就是前馈神经网络。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神经网络一度非常流行,但很不幸的是进入九十年代,神经网络的发展又陷入了第二次低谷。 到2006年,神经网络再一次回到了大众的视野,而这一次回归之后的热度远比之前的任何一次兴起时都要高。神经网络再次兴起的标志性事件就是Hinton等人在Salahudinov等地方发表的两篇关于多层次神经网络(现在称作“深度学习”)的论文。 在我国,2010年10月,世界神经调控学会中国分会暨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宣布成立。2012年4月,国家发改委批复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由清华大学牵头、北京品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和北京天坛医院共建,这是国内神经调控领域的首个国家级平台。 ✓目前神经调控有哪些手段 侵入式神经调控技术中的脑深部电刺激(DBS):这种方案不仅可以治疗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还可以治疗各种精神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等。尽管DBS手术有较小的脑出血和感染的风险,但它耐受性良好且总体上是安全的。 迷走神经电刺激 (VNS) :指在胸部皮肤下植入电脉冲发生器并将其连接到颈部的迷走神经,它是一种有效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并且无需进行脑部手术,有助于缓解焦虑和调节情绪。 那今天主要介绍非侵入式神经调控技术。 01 经颅磁刺激 经颅磁刺激基于电磁感应和电磁转换原理,经颅磁刺激的线圈通电后产生感应电场和磁场,作用于大脑皮层而产生动作电位,从而激活相应大脑区域。 根据脉冲给予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经颅磁刺激分为3类:单脉冲经颅磁刺激 (Single-pluse TMS, sTMS)、双脉冲经颅磁刺激 (Pair-pluse TMS, pTMS)和重复经颅磁刺激 (Repetitive TMS, rTMS)。 应用: 重复经颅磁刺激可用于神经性疼痛、抑郁症、帕金森病等病症的治疗,在改善运动、言语、吞咽、认知功能,促进神经再生上也有着良好的效果。 02 经颅直流电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利用低强度直流电调节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具体来说,通过改变神经元静息电位的极性,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 应用: 目前,经颅直流电刺激主要应用于精神类疾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类疾病(脑卒中、癫痫、阿尔兹海默症等)及神经康复(脑损伤、脑中风后认知、言语、吞咽障碍、运动障碍等)等领域。 03 经颅超声刺激 经颅超声刺激及利用经颅超声波对脑部神经进行调制,具体来说,将体外发射的超声波聚焦,使焦点作用于神经组织,可实现对脑部神经的高效调制。 应用: 经颅超声刺激在临床上的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如超声刺激额颞皮质可显著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及疼痛、超声预刺激可减轻脑缺血损害,近期还有关于该项技术在阿尔茨海默氏病及抑郁症治疗中的可能性的讨论。 04 经颅光生物调节 经颅光生物调节是一种使得光子和生物组织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技术手段,通过向大脑的特定部位发射近红外光,达到刺激细胞功能、调节大脑认知的效果。 应用: 经颅光生物调节或可作用于抑郁、焦虑、糖尿病等的治疗,对加快伤口愈合、减轻疼痛也有一定的效果 05 神经反馈技术 神经反馈技术通过采集与分析大脑信号来确定受试者的精神生理状态,并将这些信息以容易理解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形式展示出来。通过有选择性的增强或抑制某一种特征的神经信号,进而调节大脑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特定疾病的目的。 结语 哪种神经调控治疗效果最好呢? 神经调控技术并不是适合每个人做,主要还要看适应症,病人到底什么病,到哪个阶段,早期有些疾病可以通过传统的治疗手段就可以。 但有些经过治疗后效果不好,解决不了问题,这时候我们可以再采取神经调控的办法会更好一些,神经调控的副作用是不大的,因为它是一个微创手术。临床上还需要多种临床试验,才能确定不同的患者适应哪种神经网络调控治疗方案。由于脑神经网络调控技术的非药物干预特点,可根据每个患者本人的脑活动特点进行调整,预期不久的将来临床上可实现更精准地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让我们拭目以待神经调控领域更加精彩的未来!
陆小兵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100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吃抗抑郁药能不能打新冠疫苗?
3 月 29 日,卫健委发布《新冠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正式向大众开放新冠疫苗接种。新冠疫苗全面免费开打之后,近几天,为了让足够多的人注射疫苗,建立起“免疫屏障”。全国各地都在争相恐后的上演着励志的《接种疫苗大片》,一是为了保护自己,二是为了保卫国家。场面也是相当热情高涨。 那在门诊当中也有很多精神疾病患者会询问到我们:我在吃抗抑郁药可以打疫苗吗?会不会对我身体有影响?我吃药可以要宝宝吗?等等…的热门话题。 今天梳理了十个门诊当中常见患者们会常询问到的疑问,并回答解疑。请拿好小本本记录噢… 01、我在吃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可以去打新冠疫苗吗? 在《新冠疫苗接种必备手册》中没有明确规定抑郁症患者是否能接种新冠疫苗,查阅了相关资料,疫苗的说明书上没有把精神障碍列为禁忌症。结论如下:抑郁症焦虑症病情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生活工作如常,理论上来说可以接种疫苗的,也有小部分患者已经接种。请按照当地的政策去办。 如果抑郁焦虑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其病情不稳定,未得到有效控制。是不建议进行接种新冠疫苗的,因为药物中的某些成分都有可能会对新冠疫苗产生抗体造成影响,从而降低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持久性,或可能诱发恐慌/担心其不良反应等。具体情况请向接种医生咨询。 02、有三高、慢性胃炎等慢性疾病能否接种新冠疫苗? 常见的慢性疾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慢性胃炎、甲状腺疾病)如果通过治疗处于控制稳定的状态,如血糖、血压、血脂的指标控制稳定,慢性胃炎处于非发作期,可以接种;如相关指标控制不稳,或处于急性发作期,建议暂缓接种。 有时间的朋友,▲具体详细内容参考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 03、我在吃抗抑郁药可以要宝宝吗,万一怀上了宝宝能不能要? 吃着抗抑郁症的药能要孩子。 带药怀孕,不是完全禁止,但是需要在专业的医生指导用药和检测下进行。若是男性服用抗抑郁药,则主要是考虑对于精子的影响,一般女性在怀孕早期不主张服药,不管是哪种药物,都没有百分百的安全,特别是前三个月是胎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时间。女性万一真的正在服药期间怀上宝宝,不要恐慌和过分担心,需在妇产科及精神科医生双重监护指导下,检测孕妇情绪变化,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处理。 要注意的是女性怀孕期间,因激素分泌的改变以及孕期诸多问题的困扰,容易陷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过分担忧等情绪当中,可能会患上孕期抑郁症以及分娩后易患上产后抑郁症等等,尽量避免沉浸于繁琐的育儿过程,如原有精神障碍的患者更加需要注意避免加重病情复发! 04、我吃抗抑郁药都好长时间了,到底要吃多久药? 首先要说的是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药物的起效时间长短不一,大多数抑郁类药物的起效时间约1-3周,对一些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患者来说,起效时间会更长一点。 用抑郁症患者举例,简单说精神医学的界定标准: ①抑郁急性期服药一般是1-3个月,目的是尽快控制症状,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 ②抑郁巩固期治疗服药一般是6-9个月,目的是控制症状,恢复患者功能! ③抑郁症维持治疗期治疗,这个阶段,临床上对于发病次数不同、病程时间伴发的症状不同等等…的患者都有不同的标准说明; 对于首次发病抑郁症患者,建议服药时间1-2年;对于再次发作抑郁症患者,建议服药时间延长到3-5年;对于抑郁症发作次数3次或多次以上的患者,则建议长期服药,低剂量维持治疗。 ▲在此期间,需要定期找专科医生检查复诊! 05、我长期服药抗抑郁药会不会上瘾吗? 这个问题几乎每天都会有患者询问的热门话题。 首先,抗抑郁药不存在上瘾这一说法,个别药物会存在一些撤药综合征,骤然停用的确可能会造成一系列停药反应。 常见停药症状包括(头晕、平衡感受损、头痛、恶心、失眠、生动的梦境等,个别患者还可能出现感觉麻木、过电感、人格解体及易激惹,甚至幻视及幻听)等。 停药反应分为六大类,即感觉症状、平衡失调、一般躯体症状、情感症状、胃肠道症状及睡眠紊乱。通常程度轻微,但也有对患者构成严重困扰的情形出现。 所以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合理停药,避免出现停药反应。 ▲以上停药副作用只会短暂存在,并不意味着是对该药的依赖。 06、我在服药期间可以喝酒吗? 好家伙,你说呢? 不听医生言,吃亏在眼前。莫贪一时之快乐!首先, 酒精本身属于活性物质,对患者精神有影响,可抑制大脑皮层的功能,并且可能会与部分药物产生协同的作用,若喝酒会可能会产生双重抑制作用,导致呼吸抑制或镇静功能加强。同时酒会干扰脑细胞功能,影响治疗;对肝脏也有影响,会影响其他精神类药物的代谢。 ▲服药期间禁止饮酒,少吸烟,少喝咖啡,浓茶等兴奋性饮料,少吃燥性大易上火的食物,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和影响疗效。 07、为什么吃了药还是睡眠质量差? 这个问题需要多维度找原因。排除因药物本身问题、身体本身器质性疾病问题等等多方面的排除。若因为前者问题请找专业的医生复诊,调整药物并继续观察。 后者生活习惯也是相当重要,自己是否是月亮不睡我不睡的熬夜族? 晚上睡前尽量要放松,不熬夜晚睡,睡前不喝刺激性饮料;不带手机等电子产品上床睡觉;不看刺激视频;不把忧虑压力带上床,睡觉环境尽量保持环境安静、体位舒适。 ▲建议夜间睡眠时间23:00点前入睡,中午可以午休30分钟。 08、吃抗抑郁药会不会影响我的性功能? 这个问题常见于男性患者提问,也有很多患者在门诊当中很少去谈及,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个问题也越来越困扰着家庭和患者本身。 首先我们要理解的是抑郁症的本身就会对性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抑郁症常见表现性欲减退,言语动作减少与迟缓,对生活乐趣丧失,精力减退、疲乏等等等等表现… 在使用不同的抗抑郁药,其作用机制、疗效、对性功能的影响也存在个体差异。 长期服用抗抑郁药,如常用的SSRI类药物就会引起部分患者性功能障碍的不良反应。像帕罗西汀,会引起射精延迟,发病率是最高的。三环类抗抑郁药里,对女性的身体和性功能性唤醒也有影响。 ▲抗抑郁药引起的性功能问题,这种情况一旦康复停药以后是会恢复的,不必过度担忧。若出现这样的问题不用难以启齿,请告知你的医生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帮助恢复身心健康! 09、为什么吃药后我长胖了好多? 这个问题多见于女性患者提问:反应容易饿,总想吃东西,体重不断增加等等… 体重增加有三方面原因,简单的说: ①所有抗抑郁药都能有效提高情绪,从而让心情比较好,也促进了食欲,改变糖代谢。如果这个时候吃的比较多,同时又不运动,就有可能在服药期间出现体重增加的问题; ②有一些镇静作用比较明显的药物,会导致出现懒散,不愿意动,也有可能出现体重增加和发胖的问题; ③有可能服用了例如:奥氮平等等药物,这些药物引起体重增加的副作用发生率比较高,也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如果觉得副作用较大,可告知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或换药治疗! ▲注意饮食结构,要合理少吃多运动合理睡眠。管住你的嘴迈开你的腿,心身动起来! 10、为什么吃药之后觉得脑子反应迟钝了? 这也是精神科医生门诊患者中问得最多的问题,也是坚持治疗患者最大的疑虑。 吃药会把脑子变笨?答案是:不会。 事实思想迟钝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是药物所致。相反若不吃药恰恰会把脑子变坏。因为抑郁症不仅是心理疾病,其实存在大脑器质性的改变,长期抑郁焦虑状态中的患者,疾病本身也会导致神经细胞会加速死亡,会导致思维迟钝,思考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可能会引起脑功能的损害。 如果抑郁症不经过系统治疗,会出现特定脑区萎缩,神经纤维数量减少,而有效药物治疗可以逆转这些变化。 且部分药物具有镇静催眠作用会导致出现懒散,不愿意动,嗜睡等症状出现。这些不良反应是可逆的,随着药物减量或停药可逐渐恢复。 ▲药物+心理治疗是治疗精神障碍疾病的最佳方式! 术有专攻,对于疾病,专科医生是专业的,药物调整一定要遵循医生意见,医生与患者是一个战场的战友,需要共同与疾病做抗争,需要相互信任和理解! 我们今天分享到此结束,欢迎下方留言说出你想问的问题噢。
陆小兵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136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必看!关于新冠疫情下的心理调控措施
近日,随着我市疫情防控进入了特殊部分区域封闭式防控管理阶段,不同的人群对于疫情期间的应急、压力、隔离、经济生活都造成极大的影响。特别是高考临近,部分家庭和同学们在这段时间出现了身心反应,面对突然爆发的疫情,我们常见的心理反应有哪些?又该如何调节我们的负面情绪呢?下边我们详细的聊一聊。 一、疫情下常见的心理反应有哪些? ① 明显的情绪反应 ② 明显的躯体反应 ③ 睡眠差 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多梦且做噩梦,睡眠不持久等睡眠问题。白天精神差,日常生活能力受损。 ④ 认知功能受影响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不清晰,脑子反应慢,决策困难。 ⑤ 人际关系的负向改变 容易变得敏感多疑,过度防范他人,神经质。 ⑥ 行为改变反应 逃避或回避一些信息、场景。反复查看疫情的进展,反复测量体温,反复洗手,不敢脱口罩吃饭,内心痛苦,社交减少,变得懒惰,极端的甚至出现攻击行为等等。 二、如何科学的调节管理情绪呢? 1、合理关注疫情信息,避免造成替代性创伤。 在关注社会新闻和疫情发展情况同时,确定信息来源可靠。建议从政府部门,权威机构和专业平台了解疫情进展,做好科学防护,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由于现在传达信息的媒体多,我们通过不同媒介其实看到的是同样信息,这样会给我们造成一个事态严重的假象,最后增加我们的负面情绪。 所以关注疫情,尽量选择一个官方渠道并控制浏览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 2、接纳情绪 情绪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适度的负面情绪有助于我们提高对疫情的警惕,所以不必刻意压抑或者完全否定这些负面情绪。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听音乐;多看一些轻松愉快的节目转移注意力,释放紧张,排忧解郁。 3、表达和倾诉自己的感受 当痛苦焦虑,愤怒等情绪来临时,通过倾诉宣泄把它们清理掉,是让你身心健康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在疫情期间,我们不能随意外出,但是可以通过微信电话等线上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互相鼓励支持,向亲朋好友说出你的担忧和感受,这个阶段最需要的就是”陪伴”。 4、动一动,让身体动起来 通过适当的运动比如:瑜伽;仰卧起坐;俯卧撑;冥想放松等室内运动改善情绪,还可以锻炼身体放松肌肉,避免整天葛优躺。 5、保持作息规律 疫情来袭,日常生活与以往发生明显改变,不能每天长时间熬夜刷剧或玩游戏等陋习来打发时间。需要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并经常进行室内通风。 6、积极寻求专业的帮助 若以上方法不能自行缓解心身问题,请及时拨打 "心理咨询热线"。或有基础心理疾病患者,既往有抑郁、焦虑、躁狂等精神障碍病史的人,应按照之前的医嘱服药,如果感到情绪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或及时线上联系自己的主治医生听从指导,说明病情,调整用药。 目 前应广州市荔湾区新冠疫情防控的要求,我院芳村门诊已停诊,如需咨询就诊或用药问题,请关注下方的公众号在线进行联系就医。
陆小兵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129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本文作者
向陆小兵医生咨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