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珍惜你身边的左撇子,他们是10%的“稀有物种”

珍惜你身边的左撇子,他们是10%的“稀有物种”
发表人:京东健康

如果你用左手写字、左手拿筷子、左手打球……所有的习惯都从左手开始,那今天就是属于你的节日。

 

许多左撇子在使用一些工具时极其不便,因为大部分工具在设计之初就是给右撇子准备的,比如:

 

写字=挑战手腕灵活度

 

每次进地铁站刷卡,“滴”的一声后,旁边的闸机开了

 

有商家为左撇子专门推出了左向键盘

 

左撇子用这样的汤勺盛汤,都得现场做出妖娆动作

 

削皮刀也是太危险了 

 

左撇子开个罐头,都比右撇子受伤概率高

 

左撇子开车,据说很烧脑

 

长久以来,“左撇子更聪明吗”“左撇子需不需要纠正”等问题常常被拿出来讨论。8月13日是国际左撇子日,《生命时报》综合多项研究采访专家,带你了解左撇子的世界。

 

受访专家

北京安定医院心理危机干预与压力管理中心主任  西英俊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治疗病房主任 郭蓄芳

 

左撇子在娘胎里就能判定

 

根据统计,左撇子占世界总人口的10%,也就是说,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1个左撇子

 

过去人们常常认为,要在幼儿期孩子自己吃饭、用手写字画画时才能看得出来孩子是否是左撇子。

 

其实,左撇子早在娘胎里就已经决定了。 

 

 

意大利高级国际研究生院和帕多瓦大学等机构,联合展开了一项研究。

 

科研人员在胎儿14周、18周和22周的时候以20分钟为一个时间段,观察胎儿实时运动的超声影像。

 

9年后,比照这些孩子长大后的动作习惯,一致率达到89%以上。

 

科研人员发现,从第18周起,胎儿开始更多地使用长大后的“惯用手”来执行对精准度要求更高的动作。

 

 

目前我们可以确定左撇子并不是疾病,也并不需要纠正。但是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让很多左撇子学会“左右开弓”。

 

专家表示:很多公共设施、规则和工具都是按照右撇子的习惯设计的,这让左撇子从小就显得行动笨拙,甚至会出现抑郁情绪。

 

科学证明强行矫正左撇子可能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很多人被纠正后会出现口吃,阅读障碍或小儿多动症等现象。

 

建议:一个孩子的智力有先天因素,但后天的开发和培养更重要。如果孩子是左撇子,请不要强行纠正他们。

 

左撇子盛产天才?

 

在刚刚落幕的东京奥运会上,有许多左撇子运动员大放异彩,孙一文、许昕、李盈莹、贾一凡等。提到体育界的“黄金左手”,你第一个想到谁?

 

从左往右:孙一文、许昕、李盈莹、贾一凡

 

网球运动员麦肯罗、纳达尔都是左撇子。

 

美国职业网球运动员 约翰·麦肯罗

 

 西班牙职业网球运动员 拉菲尔·纳达尔

 

据说许多科学家也是左撇子,比如大家熟知的居里夫人、牛顿。

 

左:玛丽·居里 、右:艾萨克·牛顿

 

左撇子真的比普通人更聪明吗?事实上,科学研究表明:左撇子与右撇子智商并无显著差异。虽然大脑存在左右脑分工,但二者并非对立关系,无论语言还是推理,都需要左右脑的相互配合。其实这个世界更多的是右撇子名人,只是右撇子的标签容易被大家惯性忽略而已。

 

 

左大脑是主管逻辑思维的“理性半球”,右大脑是主管形象思维的“艺术半球”。因此,左撇子往往会有以下优势:

 

  1. 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在写或画之前,脑中已想好成型的图像。
  2. 方向感很强。左撇子能凭直觉把握方位。
  3. 在体育运动中,左撇子反应速度相对较快,身体也更灵活。
  4. 具有绘画天分。从小在涂鸦、画图方面的能力就很高。
  5. 有更好的抗压适应能力。情商高。

 

牛津大学:左撇子帕金森风险更低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对近40万名志愿者的基因组信息和利手性,以及其中9000人的详细脑成像进行分析后发现,一些利手性基因和精神疾病基因也有重叠。

 

分析显示,左撇子基因与精神分裂症呈正相关,与帕金森病呈负相关

 

也就是说,拥有“左撇子”基因的人出现精神分裂的风险略高一些,但患帕金森病的概率却比惯用右手的人低。

 

 

相对于右撇子的直线思维,左撇子更擅长综合思维,大家平时可以锻炼左右开弓的能力,平衡发展。

 

左手写字要找到最舒服的写字姿势,坐在靠桌子右边的位置,让纸张的右上角高于左上角,台灯、文具放在右侧。

 

用鼠标时,可以对电脑“控制面板”里的“鼠标”一项进行设置,切换主要和次要的按钮,这样鼠标左键和右键功能就换过来了,用起来更顺手。

 

平时可以有意识地用右手刷牙、做家务,锻炼右手的灵活性。

 

用右手拿东西、使用一些简单工具、捡球训练,练习右手的功能。

 

测测你是否有左撇子基因

 

日本科学家整理出了一个界定左撇子的标准,对照以下测试内容,看看你有没有左撇子“基因”。

 

左撇子基因小测试

 

在执笔写字、拿筷子、扔东西、刷牙、用剪刀、擦火柴、穿针线、使用锤子等工具、握球拍、用毛巾洗脸这10项基本生活习惯中:

 

  • 如果全都使用左手,那么肯定是左撇子。
  • 如果前6项使用左手,后4项即便全部使用右手,也可以界定为左撇子。
  • 如果前6项中有1~5项使用右手,那么这个人的两只手没有固定的偏向。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用这种方法做个小测试,看看自己是不是左撇子,或者是一个潜在的、从小被纠正了的“隐形左撇子”。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帕金森综合征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青光眼分急、慢性两类。长期青光眼症状不明显,等症状出现时,视神经已经严重受损,需要对眼睛进行定期检查,以早期发现。发病突然的急性青光眼,如果不及时治疗,几天就会失明。

     

    理由:

    长期青光眼与家族遗传、近视和糖尿病有关,通常发生在40岁以后,因为年龄增长,虹膜前缘的排液角会阻塞或狭窄,导致眼球内液体(称为房水)不能顺畅流动,无法顺利排出,导致眼内压力升高,损害视神经,影响视野和视力,甚至失明。一般眼压在12~20mmHg(mmpm)左右。

    表现:

    急症性青光眼可出现突然视力模糊,眼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慢性青光眼患者大多没有症状,等到视力模糊,或看东西时,只能看到中间部分,失去了周围视野,视神经受到了严重的不可逆损伤。

     

    许多人说,只要眼压正常,就不能得青光眼?但是,最近发现,有些人的眼压在正常值,也可能有青光眼,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易发生于心血管疾病、高血脂、偏头痛和周围血管收缩疾病,或血压过低者,高度近视也可能是一个好的病因。

     

    50岁以上的眼科医生既没有近视也没有老花,所以,如果在一般的眼压检查正常的情况下,还需要眼科医生通过眼底镜检查和问诊来确定是否存在青光眼。

    长时间使用电脑或3C产品,小心青光眼找你。

    我国一家医院眼科,曾为一万多名平均年龄30岁的电子新贵做过视力检查。研究发现,长时间、近距离、耗费眼力的作业,对他们的眼睛危害极大。研究对象中,有4成(4000多人)近视超过600度的人,都是高度近视,平均3个成年人都有,多出1成左右。

     

    那些高度近视的人,发现有5个(超过2000)伴有视网膜病变,4个(近1700)伴有高眼压或青光眼。据估计,大约有100多名新的科技贵如不及早预防和治疗,二三十年后可能会失明,人生陷入黑暗。更有甚者,这些眼科技术新贵患上眼病,只会让人觉得视力衰退,视力模糊,根本不知道自己正处于盲目性危机之中,研究指出。

     

    这里建议,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易得青光眼的高危人群),最好每年进行一次眼睛检查,其中包括视力、眼底(包括视神经)。若患上青光眼,青光眼的治疗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超过七成的患者可以用药物治疗。

     

     

    为了预防青光眼,平时保养一定要减少升高眼压的因素:不吸烟,睡眠充足,不熬夜。必要时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的水果蔬菜,每天可以补充500微克(mcg)的维生素B12,称为神经激活促进剂。

  • 在解剖学中,青筋是人体皮下可以看见的静脉血管。

     

    有些人需要仔细观察,才能隐约在皮下发现;有些人则根根隆起,十分明显。

     

     

    随着年龄增长,皮下脂肪减少,血管周围组织也萎缩,加之血管顺应性降低,静脉也就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揭秘这条青筋背后的健康秘密。

     

    受访专家

    西安交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 祁光裕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王小菊

     

    医学上,青筋指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所说的青筋,其实是皮肤下的静脉。

     

    人体循环系统是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共同组成的。其中静脉数量较多、口径较粗、管壁较薄、可扩张性较大。

     

    静脉有成对的半月形静脉瓣,游离缘朝向心,顺血流开放,逆血流关闭,如此能够保证血液向心流动和防止血液逆流。

     

     

    然而当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压力增高时,就会在人体表面出现凸起、曲张、扭曲、变色的“青筋”。

     

    虽然消瘦的人皮下脂肪浅薄,静脉也会显现些,或者看起来粗一点,但是其走向还是规律的,不会出现明显的扩张、迂曲。

     

    疾病引起的青筋除了扩张迂曲外,还会出现颜色紫暗的情况。

     

    不同部位青筋对应疾患

     

    看到身上有青筋,大家一般会认为是身体消瘦引起的,殊不知也可能是疾病的征兆。

     

    01头面部青筋

    头有青筋,提示工作压力大或精神压力大。

     

    当你发现太阳穴处有青筋时,可能会有头晕头痛等症状,若太阳穴青筋扭曲凸起,很可能有脑动脉硬化。

     

    鼻梁有青筋,常提示胃肠疾病,患者容易有腹痛腹胀、大便不调等症状。

     

    脖子一侧有青筋,45度半卧位时,血管突出严重,超过正常水平,可能因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包炎等引起,应及早诊治。

     

    02手部青筋

    手背青筋常提示腰背部疾患,患者容易有腰背酸痛,腰背肌肉紧张等情况。

     

    中指有青筋可能有脑血管疾病风险。

     

    脑血管疾病的手诊部位是“头区”,即中指近手掌一侧的整个指节

     

    头区的位置有3条血管,中间1条,两侧各1条,这3条血管都可以反映脑血管的病变。在正常光线下,这三条血管应该是看不到的。

     

    头区青筋手征示意图

     

    但并不是头区出现青筋,就一定意味着脑动脉硬化。

     

    如果头区青筋分布在一侧,又细又短,又是45岁以下的年轻女性,说明可能存在偏头痛的症状。

     

    如果中指的指掌连接处,出现长度超过下指节1/3的、相对较粗的,甚至凸起的青筋,而且患者年龄超过45岁,就要格外注意脑血管硬化的可能,建议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

     

    03腹部青筋

    腹部皮下静脉血管位置略深,同时又有较多脂肪组织遮盖,因此很少会出现青筋。

     

    若腹壁可见明显曲张凸起的青筋,则常为门静脉高压导致循环障碍或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肝硬化可出现此体征。

            

    04下肢青筋

    久坐久站的人可能会在腿上发现青筋,时间越长越明显,甚至会有胀痛不适,这就是下肢静脉曲张。

     

    站立时,患肢可见隆起、迂曲、扩张的静脉,重者呈团块状,用手可压平,躺下后恢复正常。

     

     

    预防静脉曲张应该避免长期站立、抬高患肢,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穿弹力袜。

     

    对于静脉曲张,早期防治是关键。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出现老烂腿、湿疹、脂皮硬化症、静脉炎、静脉血栓等。

     

    左图为静脉曲张患者的腿,右图为正常人的腿

     

    三类人青筋比其他人明显

     

    虽然机体各部位出现的青筋具有一定的疾病提示作用,但观筋知病也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有三类人,青筋凸起往往比较明显:

     

    +体型瘦、皮肤白的人

     体格偏瘦,意味着皮下脂肪较少,因此静脉血管更易凸显。而皮肤白的人,皮肤的透光性会更比较好,所以血管能够更清楚地看出来。

     

    +从事体力劳动者

     运动量较大的情况下,四肢需要更多的供血,因此动脉血流增加,同时静脉血流也会相应增加。

     

    长期的大血流量会把静脉壁撑得更粗、更胀,于是青筋就更为明显了。

     

    +老年人

     由于年龄较大,脂肪萎缩,皮肤也会偏薄,此外肌肉的萎缩降低了对静脉的支撑和限制作用,这就使得青筋明显隆起。

     

    此外,用力、发怒时,由于肌肉紧张、血压增高、血管突出更明显,故有“青筋暴起”之说。

     

    因此,应在平时留心自己身体各部分的青筋情况,若发现与往常略显不同时,就要加以关注,必要时就诊。

  • 作者 | 暗子
    文章首发于 | 健康界公众号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坦然面对死亡。

     

    更不是谁都能说出:

     

    “你要相信,在我们生命里安排的每一次挣扎都是有意义的。”

     

    挣扎的目的,当然是活下去。

     

    有一些人,

     

    跟随父母子女跑遍北上广的顶级医院,

     

    在“化疗、吃药、吐,再化疗,再吃药,再吐一遍”

     

    的挣扎性循环中记录下自己面临的一切。

     

    例如——癌症患者群体。

     

    人一生患癌几率高达22%。

     

    在中国,

     

    几乎每分钟都有7个人无声无息患上癌症,

     

    每10分钟就有55人死于癌症。

     

    在未来几十年,

     

    癌症患者数量也必将继续增多,

     

    人与癌症的战争注定长期而艰苦。

     

    但战争的目标是什么?

     

    或许,

     

    不是消灭癌症,

     

    也不是治愈癌症,

     

    而是把癌症变成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

     

    由于医疗科技和药物研发的不断进步,

     

    某些癌症患者,

     

    特别是存在特定基因的患者,

     

    已经初步显现战胜癌症的曙光,

     

    可以长久生存。

     

    把癌症变成慢性病的前提,

     

    是你用科学的方式了解癌症——

     

    中国人得的最多的癌:肺癌

     

     

    中国是肺癌大国,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根据中国现有的数据和情况曾作出报告,在未来的30年,中国因肺癌致死的人数将高达1800万,这意味着每分钟会有1人死于肺癌。


    在 20 世纪以前,肺癌十分罕见,很少有人听说过这种病。


    但因为烟草,肺癌在今天成了“癌症之王”。


    仅 2018 年一年,肺癌就杀死了 176 万人,同时纳入了 209 万新患者,无论死亡率还是发病率,都是顶级的。


    奇怪的是:人类接触烟草已经上千年了。美洲土著很早就吸烟,欧洲人也吸食鼻烟、烟斗和雪茄几百年了。


    曾经罕见的肺癌,为何集中在近 100 年间爆发了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有人推动了烟草的生产和普及。

     

    但其实,肺癌是最可预防的癌症之一。


    远离烟草、在家常通风、出门戴口罩、少开车、少接触厨房油烟,使用环保的装修材料,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把肺癌拒之门外。之所以肺癌有这么高的死亡率,主要是因为临床上近八成病人到了晚期才能确诊。

     

    最难治疗的癌: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种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中,胰腺癌的发病率并不高,仅排在第六、七位,我国发病率仅为6.5/10万。但胰腺癌死亡率却排在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5年生存率仅为5%。胰腺癌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高于女性。

     

    近年来,我国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逐年上升,已成为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各大医院近年来收住院的胰腺癌患者比20世纪50年代增加了5~6倍。较10年前相比,年轻的胰腺癌患者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而且恶性度更高,预后更差。


    胰腺癌部位特殊,很难发现早期症状,病人就诊时大多已进入晚期,手术切除难度高、风险大、费用也相对较贵。而且胰腺周围血管丰富,地处交通要道,影响器官多达五六个,的确非常棘手。

     

    代谢综合征尤其是中央型肥胖人群患胰腺癌风险显著升高。无论男女,如果是严重超重,5年内他们患胰腺癌的风险比正常体重的成年人高45%,肥胖妇女患此病的风险更高。

     

    随着血糖水平的升高,胰腺癌的发病率也会升高。不仅在糖尿病人群中显著升高,在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中也显著升高。

     

    最有中国特色的癌:肝癌

     

     

    熬夜、喝酒,现在人的肝越来越不好了。可肝偏偏是个非常能“忍”的器官,即使出现了些小毛病,也不会让我们感觉到疼痛。等发展成肝癌再发现,可能就已经晚了……

     

    这首先是因为中国的乙肝病人位居世界第一,当然也直接造成了我国肝癌病人高居全球榜首。研究数据显示,原发性肝癌全球每年新增人数为85.4万,中国46.6万,占据全世界发病率的55%;每年因为肝癌死亡的人数为81万,占据全球肝癌死亡人数的45%-50%。

     

    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约85%的中国患者就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晚期肝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一年左右,5年生存率仅为12%。预防肝癌的发生最重要的是“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指出,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以下7类:

     

    具有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过度饮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

     

    有肝癌家族史人群;

     

    有以上风险因素,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孩子最容易得的癌:白血病

     

     

    提到白血病的治疗,恨不得上至 80 岁老太太,下至 3 岁小朋友,都知道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

     

    实际上,白血病的治疗是一个个体化、系统化的工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分型和病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和抗白血病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输血、抗感染、高白细胞血症处理等,主要是改善患者症状。而抗白血病治疗就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俗称骨髓移植,本质上就是把供体(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移植到病人体内,使它重建自身的造血系统。造血干细胞移植需要进行 HLA(人类白细胞抗原)的配型,兄弟姐妹之间配型成功的概率仅为 25%,而且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后续治疗费用比较高。

     

    常见的急性白血病非常凶险,如果不经治疗,平均生存期仅 3 个月,经过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缓解,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可以达到 90%,但整体生存率还是比较低,这也是人们谈「白血病」色变的原因。

     

    近亲结婚、装修污染都是让孩子过早患上“白血病”的主要诱因,此外,“小胖墩”、父母抽烟、常开车的,也更容易陷入白血病的泥沼。不过,白血病等儿童肿瘤绝对可防可治。

     

    北京儿童医院血液中心主任吴敏媛教授指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长期生存率可以达到80%以上。


    最有男人特色的癌:前列腺癌

     

     

    在盆腔的深部,有一个倒置的“栗子”,那就是前列腺,是男性独有的器官。平时,它守卫着尿道口、调节着内分泌,让精子更有活力。一旦出了问题,也会变成男性独有的困扰。

     

    曾经我国的前列腺癌是少见病,但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

     

    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自2008年起,前列腺癌已成为男性泌尿系统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不断升高;2015年,发病率达到10.23/10万,死亡率高达4.36/10万。

     

    目前,前列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已位居男性发病第6位,在未来肿瘤防控中应当重点关注。

     

    前列腺癌是个“慢性子”的癌症。前列腺癌起病比较隐匿,病程发展慢,开始可无任何典型症状,甚至很多老年男性患有前列腺癌直至生命结束,都没有症状。只有肿瘤增大压迫尿道时引起排尿困难,但和前列腺肥大引起的排尿困难从症状上鉴别困难。等前列腺癌发生转移引起骨痛时,病程又已发展到到晚期,耽误治疗。

     

    前列腺癌有种族和遗传性。如果一个一级亲属(兄弟和父亲)患有前列腺癌,其本人患有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会增加1倍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一级亲属患有前列腺癌,相对危险性会增加5倍~11倍。

     

    在欧美国家,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都是名列前茅的。而在我国,这些年也颇有“直追欧美”的架势。这主要是因为近20年来,人们生活改善,爱上了高脂饮食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造成的。不过,只要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治愈率能达到95%左右。因此建议,男人50岁后一定要定期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

     

    最有女人特色的癌:乳腺癌

     

     

    乳腺癌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高居榜首,也是全球女性健康的头号敌人。

     

    目前,全国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30万人左右。

     

    中国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超过80%,在部分权威的三甲医院,患者生存率同样能超过90%。

     

    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切乳手术是标准疗法之一。

     

    然而,乳房这个器官和胃、肾等极为不同,它如此外显,又被看作是女性的第二性征。在传统社会文化的标准下,失去乳房,就等于失去一个作为女人的特征。

     

    一个乳腺癌患者面对的困难是多重的,患癌后,她们以往的亲密关系会受到挑战,夫妻关系可能会破碎;性生活失调;以及要承担来自职场等方面的歧视。身体的残缺感及来自外界的压力会严重影响乳腺癌患者的自我认同,让她们产生自卑情绪,无法融入社会。

     

    胃切掉看不见,但乳房每天洗澡都能看见。到了恢复期,疼痛感消失,身体功能逐渐恢复,但消失的乳房和疤痕会不断提醒她们身体的残缺。

     

    想要远离乳腺癌其实不难,只是从婴儿期就应该有个计划。

     

    婴幼儿切忌过胖、儿童期不宜营养过剩、青少年时期增加户外体育活动、青春期适时婚嫁、中年时期定期检查、更年期慎用雌激素。

     

    建议18岁~39岁女性:3年1次临床体检。

     

    40岁以上女性:每年1次临床体检和乳腺X线检查。

     

    对于普查没有终止年龄的限制。

     

    最早可能被消灭的癌:宫颈癌

     

     

    癌症之所以可怕,主要是因为不知道其诱因。但宫颈癌在这方面却已取得了突破。

     

    宫颈癌的病因明确,它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有关。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宫颈癌的女性中,有九成的患者的宫颈癌是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HPV感染十分常见,约85-90%有性生活的男性和女性一生中曾感染过HPV,我国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育龄女性HPV感染率近20%,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约占15%。但90%以上的生殖道HPV感染在18个月左右内会被清除掉,仅有一小部分女性(5%-10%)会持续感染。即使持续感染了高危型HPV也仅有10%的人可能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

     

    因此,HPV阳性≠宫颈癌。

     

    不过,虽然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几乎所有的宫颈癌病例(约99%)都与高危型别的HPV(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有关,但并不意味着感染了HPV就一定会发生宫颈癌,这需要同时具备若干条件,如HPV持续感染、感染年龄、免疫状态、吸烟、其他伴随感染等。

     

    自从2006年第一种宫颈癌疫苗上市后,就让人们看到了攻克癌症的第一缕曙光。

     

    2020年11月,世卫组织最新发布了《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标志着全世界首次承诺消除一种癌症。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说明对女性健康的保护日益得到各国更高度的重视。

     

    和饮食最相关的癌:胃癌

     

     

    全国每5个癌症患者中就有一位胃癌患者,每死亡3个,就有一个是胃癌。

     

    临床发现,近65%的胃癌患者,发病前有4年以上的胃病史。

     

    最常见的胃病是胃炎和胃溃疡,但两者疼痛的部位有所区别。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公认的主要致病因子,我国目前Hp的感染率为40%~60%。

     

    胃癌常被称为“穷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胃癌的发生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有一定关系。

     

    剩饭菜、腌制食品吃太多,长期摄入大量亚硝酸盐以及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等都是诱发胃癌的“元凶”。

     

    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带来了大肠癌;维生素C缺乏、爱吃酸菜、吃得太烫,导致了食管癌的高发;吃得太咸、吃得太多,则是胃癌的“罪魁”。

     

    “吃饭七分饱”、食物多样化、多吃果蔬少吃肉永远都是防癌真理。

     

    最不会得癌的地方:指甲和头发

     

    除了指甲和头发之外,人体其他各器官都会和癌症扯上关系。

     

    也有一些灾难鲜少波及的区域。比如扁桃腺癌、唇癌、肛门癌、间皮瘤、外阴癌、阴道癌、肾上腺癌等疾病,其发病率也都在0.1/10万以下。

     

    癌症为什么一发现就是晚期?因为早期和中期很可能根本没有可以主观感知的症状,即使有症状也和很多良性疾病混淆,不易引起人们注意。

     

    所谓的「癌症征兆」算不上征兆,所谓的「早期症状」不早期,出现时,肿瘤往往已经比较严重了。等出现「癌症征兆」才去看病,可能会贻误病情。

     

    更令人担忧的,是忽视体检、不做早筛,觉得自己平时「身体挺好」,遇到小病「扛一扛就过去了」的心态。很多肿瘤直到中晚期,才会出现这些类似小病的症状。此时如果再扛,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体检,更重要的还是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健康饮食、保持健康体重、增加运动锻炼,避免增加患癌症风险的行为。

  • 每次说到衰老,很多人眼前浮现的就是爱美的女性往脸上涂涂抹抹的画面,难道男人从来都不怕衰老的吗?

      


    恰恰相反,男人也畏惧衰老,毕竟过了30岁以后,体力大不如从前,在进行夫妻生活的时候也力不从心,这对男人而言,实在是个“屈辱”。但与女性相比,男人更善于隐藏,因为他们不想被人看出自己的慌张,但本质上,没人能逃得过对衰老的抵触。

     

    其实男人身上的压力一直以来都比女性大,承担的责任越多,要想的事情也越多,这些压力都会加速男人的衰老。

     

    “下半身”若有这些变化,别再不当回事,要尽早保养

     

    1、腿毛开始稀少

     

    毛发向来是男性魅力的象征,年轻男性头发茂盛,腿毛也多,而随着年纪的增长,雄性荷尔蒙减少,男性体内的雄性激素分泌量也会减少,肾功能下降,毛发所受到的滋养也会不足,所以就出现了腿毛稀少的局面。当这种现象出现的时候,男人就该意识到,衰老正在来临。

     


    2、小便细而无力

     

    男性年轻的时候,前列腺健康,膀胱的储尿能力也比较强,这个时候周围的皮肤也很有弹性,在控制尿液方面远比中老年男性要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会像这些中老年男性一样,肌肉松弛,前列腺功能下降,出现小便细软无力、尿频、尿急等症状。

     

    3、长期便秘

     

    到了45岁左右,排便困难这个问题就会成为困扰大部分男性的最大难题,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的肠道已经开始退化了,在蠕动的时候开始“偷懒”,消化和吸收功能减弱,粪便难以顺利排出。出现便秘的问题之后,不能大意,还要警惕肠胃疾病的发生。

      
    4、夫妻生活后常有疲累感

     

    男人衰老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对夫妻生活不感兴趣,因为他们的体力已经无法支撑每周的夫妻生活了,尤其是在30岁以后,男性的性需求会直线下降,体力越来越差,欲望越来越小,身体很容易感到疲惫,且难以恢复。

     

    这些习惯,是男人衰老的“加速器”,看完趁早改正

     

    1、口味过重

     

    很多男性在饮食方面都偏爱重口味的食物,清淡的食物在他们眼里食之无味,但重口味的食物之所以诱人,是因为里面加入了大量的调味品,无论是辣椒、食盐还是白砂糖等,都会影响身体健康,加重肾脏、肝脏和血管的负担,让男性提前步入衰老。

      
    2、拼命熬夜

     

    现在很多男性的工作压力都很大,因为他们肩上负担着一整个家庭的重量,不努力工作,家人的生活质量就会下降。这就导致他们愿意主动加班,并且没有任何怨言。而长期熬夜,会让我们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影响机体的休息和调整,降低代谢水平,还会造成皮肤早衰。

     

    3、压力大

     

    生活在这个世上,没有人压力不大,很多男性会觉得生活把自己压弯了腰,每天都在考虑生计,为下一步的方向发愁。其实这些压力大可以找人分担,但男性却总是沉默寡言,一个人去面对所有的事情。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会让人看起来更颓废,免疫力也会下降,肝血会被损耗。

      
    4、喝水少

     

    女人是水做的,所以她们更重视喝水,喝水能加速排出体内毒素,但男性在这方面却比较粗心,经常一天下来,一口水都来不及喝。人体内的任何工作都离不开水,如果让身体长期处于缺水状态,各个脏器的工作就会停滞下来,排毒、代谢等工作都会受到影响。

  • 心脏是我们人类身体中最重要的一个器官,它为我们身体的血液流动提供压力,把血液“泵”至身体各个部分。其实,在我们身体中,还有一个“第二心脏”,同样至关重要,负责着我们的血液循环,那就是小腿肚。

    我们都知道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往低处流”,因此下肢的静脉血若想流回心脏,就得“逆流而上”克服地心引力,此时就得依靠小腿肌肉了。因为它收缩产生的压力是静脉血向上流的主要动力,因此说小腿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一点都不为过!

     

    (一)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三大表现

     

    小腿“盘龙” 浅静脉曲张

     

     

    静脉瓣是静脉里的“单向阀门”,只允许血液流向心脏方向,静脉血若“想”反流,静脉瓣就会关闭来阻止这一过程。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后天性因素,使瓣膜承受过度的压力,逐渐松弛,不能紧密关闭,使得血液在引力影响停留在下肢。过多的静脉血淤积在里,血管壁薄弱的地方被撑开,导致下肢浅静脉扩张,迂曲,通常呈蓝色或紫色突出于皮肤表面。

     

    下肢“灌铅” 踝部水肿

     

    当静脉里的血液回流不畅,静脉就会淤积比正常时更多的血液,这样的话静脉压力变高,就会像血管外“渗出”水分,于是处于较低部位的脚踝就很容易水肿,而你的腿就像“灌铅”了一般,沉重不适。

     

    脚变黑、皮肤变破

     

    静脉曲张发生于浅静脉,造成局部静脉高压,皮肤血供障碍,皮肤营养不良。可以发展成皮炎、湿疹、皮肤变硬、色素沉着等。继而造成皮肤破溃,经久不愈,局部顽固感染等继发损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尤其老年患者,一旦局部感染蔓延至全身,可能有生命危险。

     

    (二)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致命并发症——肺栓塞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相反曲张静脉内的血流缓慢、血液阻滞,这样很容易凝固成血栓。形成血栓后,轻者局部红肿热疼,形成血栓性静脉炎;重者血栓沿浅静脉发展至深静脉,范围增大;更甚者血栓脱落,顺血流进入肺动脉,造成可以危及生命的肺栓塞。

     

     

    我们要知道,肺静脉血栓非常可怕,致死率非常高,而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可以说几乎都是源自于下肢静脉。

     

    我们的“第二心脏”——小腿肚是个“静脉泵”,下肢静脉若出现问题,就像一个隐匿的“狙击手”藏在了我们体内,它悄悄地在回流不好的下肢静脉中zhizao“子弹”——静脉血栓。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时有哪些症状,爱护我们的“第二心脏”,保卫我们的生命健康!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上次我们说到发现宝宝头歪一定要先判断孩子是哪种原因引起的斜颈,这次有家长问了:我们宝宝出生时检查并没有发现颈部有肌纤维挛缩形成的包块,怎么三四个月时又发现有头歪的现象?其他检查做过都排除了其他原因,最后诊断下来怎么还是肌性斜颈?

     

    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基本上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我们最熟悉和常见的,也是最容易发现的,就是肿块型,表现为多数患儿出生一周左右颈部出现血肿,二周后变为梭形肿物,成条索状或圆柱状,通常肿块的质地坚硬,多为于胸锁乳突肌的中下段。

     

    第二类是非肿块型,这一类又分为两种,一种可能为起先有肿块,因其较小而未发现,而待发现患儿斜颈明显时肿块已消,仅留有胸锁乳突肌较健侧粗而紧张,另一种为开始患病时即无肿块,但患侧胸锁乳突肌明显小于另一侧。

     

    第二类非肿块型肌性斜颈由于没有明显包块,加之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只能平卧在床上,无法用颈部肌肉支撑头部直立,所以很难在早期发现,当孩子到三、四个月可以自己抬头时,由于支撑头的颈部肌肉力量不平衡,故而出现头歪向一侧的症状,做颈部胸锁乳突肌B超可发现患儿双侧胸锁乳突肌厚度有明显差异。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家长在宝宝三四个月左右才发现孩子有斜颈。这种情况也属于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治疗。

     

     

     

     

     

    家长们又问了:发现并确诊宝宝是先天性肌性斜颈了,应该怎么治,推拿一定能治好吗?

     

    我们可以很确定的告诉家长们,发现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后,首选推拿治疗,绿色安全并且临床治愈率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家长唯一需要忍耐的就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治疗期,以及在平时生活中的姿势纠正锻炼上多下功夫。

     

    这里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治愈率就是说有个别孩子经过推拿治疗还是不能恢复正常,那么这种情况就需要选择手术治疗,有的家长可能会想,我白白跑那么多次医院治疗那么久,最后还是得手术,那我不如就等着最后做手术算了,这就错了,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尤其是包块型,首先就是要通过手法改善胸锁乳突肌的肌纤维挛缩状态,然后通过拉伸等等纠正再进一步纠正患儿头部歪斜及运动受限的症状,即使是最后患儿胸锁乳突肌肌肉没有完全恢复正常,姿势也没有恢复正常,但是通过推拿治疗过一段时间的肌肉,弹性以及局部的血液循环状态和一直处于挛缩状态的肌肉是完全不同的,对最终的手术治疗有很大帮助。

     

    所以不论是推拿治疗后没有完全恢复正常的患儿,还是早期没有发现,错过最佳推拿治疗时间的患儿,都应该在可以做手术的时间(一般在2岁左右)之前坚持推拿治疗。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发现宝宝斜颈的家长经常会问道:大夫,这个会不会是遗传呀,孩子他爷爷(爸爸/妈妈…)就有点歪脖子,其实,斜颈宝宝来就诊时,我一般都会问一下孕产史,养育习惯等,因为大部分和宝妈孕期习惯、生产情况、哺乳习惯有关系,但都无明确的定论,目前研究认为小儿肌性斜颈的发病主要与六个因素相关:

     

    第一,和产伤有关系,例如在孕妇分娩时患儿胸锁乳突肌因产道或产钳的挤压受损出血,血肿机化,肌肉发生挛缩。 

     

    第二,与胎位有关系, 胎儿在孕妇子宫内头部常向单侧长期偏斜,局部的血液运行受阻,或者由于患儿的静脉受阻,导致局部的出现瘀血而使胸锁乳突肌发生缺血坏死,最终导致局部肌肉纤维化。

     

    第三,与遗传有关系,通过调查发现大约五分之一的患儿有相关家族病史,该疾患很可能有一定遗传倾向。

     

    第四,与婴儿的睡姿有关系,婴儿在其出生之后,很长时间内习惯睡向一侧,从而使两侧的胸锁乳突肌生长发育不全。

     

    第五,与孕妇的习惯有关系,孕妇在妊娠期间喜欢久坐,因此使胎儿的头常偏向一侧。

     

    第六,父母的年龄、孕期发热、病毒感染、用药等相关因素是先天性肌性斜颈发生的高危因素。

     

    这些因素也就提示了妈妈们在怀孕期和哺乳期,包括备孕时就应该注意以上问题。

     

     

    那么对于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除了推拿我们还可以做什么?推拿是治疗的重点方法,但是其他配合方法一样重要。

     

     

    1.注意宝宝颈部保暖:颈部受凉会引起局部肌肉紧张收缩,使原本就挛缩的肌肉更加紧张,所以建议家长给宝宝穿带领子的衣服,或者出门时围一个小围巾。

     

    2.注意抱宝宝的姿势: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歪”,我们这里要强调的是身正有助于头不歪,脊柱是支撑人体直立的关键,保证整体脊柱的直立才能保证头是正着的,抱娃抱的歪歪斜斜,怎么纠正孩子的头不歪?所以抱可以自己竖头的宝宝时,家长一定要一手揽着孩子的腰,一手拖着孩子的屁股,让孩子稍微靠着自己的身体,在此基础上纠正孩子的头歪症状。

     

    3.哺乳及玩耍时不忘纠正:我们提到过由于长期朝一侧哺乳引起的习惯姿势性斜颈,那么对于这种本身就属于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患儿,我们可以在哺乳时多让宝宝朝患侧转头吃奶,以锻炼其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及相关肌群,另外在逗宝宝玩耍时,也可以用玩具多吸引宝宝朝患侧偏后上方转头。

     

    4.热敷做起来:每天用温热的小毛巾(注意不要太热以防烫伤宝宝)热敷患儿颈部胸锁乳突肌处的肿块,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或者找专业医生开中药水煎,沾汤剂外敷效果更好。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有这么一种疾病,它不像癌症那样来势凶猛,动辄“威胁生命”;却又跟癌症一样会给患者带来持续的折磨。

     

    它就是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的——红斑狼疮。

     

    而其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在面部出现“蝶形红斑”,你身边有这样的“蝶友”吗?

     

     

    红斑狼疮是什么?

     

    说起红斑狼疮,许多人都只闻其名,对于它的病因、诱因和它具体的临床表现可能并不了解。

     

    下面,小编就来科普一下,让更多人正确认识和关注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的、反复发作的、与自身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好发于15-40岁女性,发病原因与遗传、性激素、环境、药物、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临床上,又根据不同症状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有:

     

    ● 盘状红斑狼疮:

    是红斑狼疮中最轻的类型。典型症状为皮肤出现红斑,通常发生在日光照射过的皮肤上。

     

     

    ●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类型。皮肤上会出现环形红斑、丘疹鳞屑这两种损害。

     

    ● 系统性红斑狼疮:

    是症状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发病时还会伴随全身多器官和系统的损害,少数可由其他类型的红斑狼疮发展而来。

     

     

    如果任由其发展,可能会危及生命。

     

    ● 深部红斑狼疮:

    又叫作“狼疮性脂膜炎”。损害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即使治愈了,也会导致皮肤萎缩和凹陷。

     

    ● 新生儿红斑狼疮:

    确诊的新生儿的皮肤上会出现环形红斑,往往还会伴随先天性的心脏传导阻滞,环形红斑会在4-6个月后自行消退,但心脏问题一般会持续存在。

     

    建议各位家长一旦发现,及时带宝宝就医。

     

    ● 药物性红斑狼疮:

    药物导致的红斑狼疮,停药后会逐渐好转,如果病情非常严重,可以给予适量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自我识别狼疮小测试?

     

    通过前文介绍,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表现也不同。除此之外,该病多数患者起病较为隐匿,发病初期往往较难发现,待症状出现时疾病多已进一步发展,经常“打得”我们措手不及。

     

     

    但这种病不是无迹可寻的,当出现下面这些症状时,我们要警惕红斑狼疮的可能性。

     

    发热:红斑狼疮发生时,免疫系统是异常的,从而导致炎症,引起发热。如果你并非因为感冒引起的发热,也找不到其他明显的原因,要怀疑是不是红斑狼疮。

     

     

    红斑:当皮肤出现红斑时,尤其是脸颊出现蝶形红斑。有的患者对光比较敏感,被太阳晒过后,皮肤会出现红斑,可能就是红斑狼疮在“作祟”。

     

    关节疼痛:有些患者的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关节部位会疼痛,要注意不要和风寒所致的关节疼痛混淆。

     

    脱发:除了压力过大、遗传因素会导致脱发,红斑狼疮也会使人脱发,它会隐藏在头皮里,从而导致突然大面积的脱发。

     

     

    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相应的症状,不要惊慌,及时去医院找医生鉴别诊断,然后对症治疗,千万不要给“狼”钻了空子,给我们的身体造成更大的损伤。

     

    狼疮患者的饮食要注意什么?

     

    说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对红斑狼疮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如果一旦确诊了红斑狼疮,在饮食上又要注意些什么呢?

     

    最重要的一点,狼疮患者要避免光敏性食物。

     

    这是因为光敏性食物消化之后,相关因子会进入皮肤,遇到阳光照射,容易使狼疮患者出现皮肤红肿、起疹等情况。

     

    而常见的光敏性食物有:苋菜、菠菜、荠菜、芹菜、莴苣、无花果、芒果、柠檬、菠萝、虾类、蟹类等。

     

     

    当然,这些食物也不是绝对不能吃;

     

    如果实在馋得厉害,可以在晚上吃,吃完避免光照,一般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但还是建议各位狼疮患者,不要图一时“口舌之欲”,毕竟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功在平时。

     

    相对应的,既然有光敏性食物的存在,那么抗光敏性食物就不得不提一提了。

     

    像四季豆、西红柿、苹果等食物,狼疮患者们都是可以正常食用的;

     

    其他的诸如肉、蛋、奶、蔬菜、水果等食物要合理搭配,注意做到饮食均衡;

     

    而烟、酒和辛辣油腻的食物,最好就不要碰了。

     

    世界狼疮日

    呼吁关爱狼疮患者

     

    我们身边难免会碰到一些患有红斑狼疮的“蝶友”,很多人看到他们身上的斑点都很害怕,怕他们把“红斑”传给自己。

     

    尽管很多传染病都会起红斑,但红斑狼疮属于免疫系统疾病,是没有传染性的。

     

    所以,在5月10日“世界狼疮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主动了解红斑狼疮这个疾病,一起关注和爱护红斑狼疮患者,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让碟友不再不住哭泣,让碟友的未来越来越好。

     

    与蝶为友,关爱狼疮患者,关注狼疮疾病,从你我做起!

     

  • 相信不少爱心人士都有献血的经历,一般是200毫升,400毫升这样子的,但是今儿说的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就是一位通过了献血身体检查的男生,献血10毫升以后就晕倒了,除了让人惊讶之余,也有点担心,现在的孩子,身体怎么了?这是个案,还是整体身体素质下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献血帮人是好事,但是也要量力而行


    这位男生也是觉得献血能够帮助到别人非常好,所以选择了献血,经过检查以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大概,身体状况良好,很开心的上了献血车,他是自己走上去的,但是却是被抬下来的。

     

     

    刚刚抽血没多久,这位男生就倒了,随着护士停止了自己正在进行的抽血行为,然后男生已经没有办法像进来时候那样自己走下献血车了,只能请几位同学帮忙,把这位男生抬回去,后来,这位男生做了一天的“土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好不容易,才恢复正常。
     

    看了视频的网友们,留言以及评论


    哇,孕妇怀孕的时候,一抽就抽好几管血,还怀着孩子呢,这个孩子还好不是女的,不然怎么生孩子?产妇生产的时候,哪怕是顺产,非常顺利,也远远超过10毫升的血,10毫升血就晕倒了,现在的男生怎么了?哎呀,白白嫩嫩的小伙子,身子怎么这么虚弱,要锻炼锻炼自己才行,平常要多做运动。

     

    当然,还有很多风趣幽默的留言,这里就不一一说了,我们除了担忧未来孩子的身体素质以外,还有点焦虑孩子的情况,还好,现在这位男孩已经基本上恢复正常了,我们也希望他在未来能够多多锻炼自己,增强体质。
     

    献血晕倒是个案,还是孩子们的身体差?


    第一:我们看奥运会的健儿,不少90后,00后都表现得特别出色,各种奖牌也不少拿,就这一点我们可以放心,孩子们得身体素质并不差。


    第二:献血晕倒多数得情况是有的人会见血晕,也就是看到红色得血液就会眩晕,这种晕血是有的。

     

     

    第三:基本上献血车上的人都是走着上去,走着下来的,如果经常有人走着上去,躺着下来,那就不可能还有那么多热心人敢上去献血。


    所以,这只是个案,实际上,我们祖国未来的花朵,中华的儿女们,身体还是没有到让人如此担忧的状况。
     

    献血的好处?


    第一:减低血液的粘稠度,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营养物质的运送,也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作用。


    第二:献血还可以加强我们自身的造血功能,加强我们自身的造血能力。


    第三:献血因为可以帮助他人,从我们心理方面,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有利于身体健康,心随善行而变善。


    第四:献血可以降低我们血液当中铁元素对于内脏的损害,改变铁元素的浓度。


    总体而言,如果我们身体允许,适当的献血是有助于身体健康的,但是,如果本来自身已经是贫血的状态,或者有血液疾病,是非常不建议献血的,我们献血一定要量力而行,以免爱心成了家人的负担。

  • 现代社会,很多人越来越重视健康,网络上各种食疗养生话题因此非常受欢迎,各种食疗“养生秘诀”,人们总是乐此不疲地分享、探讨并尝试。不过很遗憾的是,有很多食疗“养生秘诀”却给满心期待的人们带来了不少麻烦,甚至损害了身体健康!下面列举的常见十大食疗“养生秘诀”,个个都是坑,误导了很多人。

     
    “食疗养生秘诀”(误区)一:喝药酒有养生滋补的功效,可以多喝

     

    真相是:我们知道,药酒是在酒中混合药材浸制而成的,包含了酒和药物的双重功效,主要作为药用。不过很多人过于相信药酒的保健效果,误以为这药酒可养生滋补,多喝点对身体有好处。其实,这种观念是不对的。药酒含有药材,大量喝药酒的后果相当于过量服用药物,也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

     

     

    “食疗养生秘诀”(误区)二:蜂蜜水可润肠,可以大量饮用

     

    真相是:蜂蜜本身是没有什么副作用,但使用不当会导致身体不适,如肠胃不好的人应该从小剂量开始,如果大量饮用易导致腹泻。

     
    “食疗养生秘诀”(误区)三:喝蜂王浆可以美容养颜,女性可以多喝

     

    真相是:蜂王浆则是工蜂头部腺体的分泌物,含有少量的雌激素。四十岁以上有更年期症状的女性体内激素水平降低,可适当补充雌激素。不过,雌激素若补充太多,易导致子宫肌瘤、乳腺肿瘤等体内肿瘤的生成。因此,女性喝蜂王浆得悠着点。

     

    “食疗养生秘诀”(误区)四:膳食纤维摄入可以多多益善

     

    真相是:虽然膳食纤维对人体有很多的好处,如可预防便秘、可辅助控制血糖和体重等,但是,如果长期大量摄入膳食纤维会导致矿物元素(如钙、铁、锌、铜等)的吸收受到阻碍。另外,膳食纤维中的果胶容易导致饱腹感,吃得太多,其他食物相对就吃得少,容易导致热量摄入不足,或蛋白质、脂肪及其他重要营养成分摄入不良。

     

     

    “食疗养生秘诀”(误区)五:多喝肉骨头汤可以补钙

     

    真相是:很多人认为肉骨头汤是补钙最好的食物。但研究表明,肉骨头汤的含钙量其实并不高。单纯只用肉骨头汤补钙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人体需要的。

     
    “食疗养生秘诀”(误区)六:只要上火就可以喝凉茶降火

     

    真相是:凉茶确实可去火,不过限于实火,比如舌质红、舌苔黄。如果熬夜而引起的虚火(如舌质红干、无舌苔),喝凉茶就没有效果了。此外,长期喝凉茶,还会造成胃寒。因此,凉茶不要天天喝。

     

    “食疗养生秘诀”(误区)七:素食可以长寿

     

    真相是:许多人担心发胖,也怕出现心脑血管疾病,于是每天吃素食。虽然长期摄入高脂肪食物确实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但长时间吃素食并不能让我们健康长寿。动物脂肪中的胆固醇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若人体内缺乏胆固醇,就会造成免疫力低下,还会加速细胞老化,从而导致早衰。

     
    “食疗养生秘诀”(误区)八:喝醋可以软化血管

     

    真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进入体内后首先会被碱性的肠液所中和,只有少部分被吸收,而且人体的血液系统有非常强大的缓冲作用,并能自我调节血液酸碱度,保持酸碱平衡,这部分醋酸即使进血液中,也很快被血液的酸碱调节而中和,最终被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根本起不到软化血管的作用。

     

    “食疗养生秘诀”(误区)九:吃猪血可以排毒

     

    真相是:肝脏是人体最主要的解毒器官,人体的代谢物如药物、酒精甚至有害物质,经过肝脏的转换,可以生成无毒物质进入血液循环,最终经过肾脏泌尿系统排泄出体外。只要肝肾功能正常,人体并不需要吃特别的食物或采取特别的手段来“排毒”。而猪血吃进肚子,经过代谢消化并不存在所谓的排毒功能。

     

     
    “食疗养生秘诀”(误区)十:吃大蒜可以抗病毒

     

    真相是:但据最新的文献研究,大蒜油的药理作用基本停留在动物模型或体外实验,目前还缺乏体内实验及临床实验的证据。因此,对于真正的临床治疗抗病毒来说,根本不可能用大蒜来替代。

     

    结语

     

    总之,在养生保健中,健康饮食确实很重要,特别是一些慢性疾病或难治性疾病,康复期间通过食疗甚至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康复辅助效果,但是不过对于一些道听途说的食疗“养生秘诀”,我们还是不要轻信,免得陷入饮食误区,反而有害健康。

  • 帕金森病,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年龄等多种因素有关。那么,帕金森病是否会遗传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帕金森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多见于上肢,表现为手指屈曲和拇指对掌运动。肌强直则表现为屈肌和伸肌张力同时增高,查体时可出现铅管样肌僵直或齿轮样肌强直。运动迟缓则表现为动作缓慢、随意运动减少。

    研究表明,帕金森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如有帕金森病患者,其子女患病风险比正常人高出数倍。此外,帕金森病的发病还与年龄、环境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风险也随之增加。

    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左旋多巴、多巴丝肼、金刚烷胺等。这些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如震颤、肌强直等。手术治疗则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如脑深部电刺激术等。

    帕金森病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注意饮食:多进食高纤维素、高维生素的食物,避免便秘。

    2. 进行功能锻炼:适当的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

    3. 注意安全:帕金森病患者由于肌张力升高和姿势障碍,容易出现跌跤的情况。因此,患者家属应多陪护,注意患者的安全。

    4. 遵医嘱用药:帕金森病患者应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调整药物剂量。

  •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该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会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帕金森病患者常常伴随着抑郁等精神症状。这主要是因为帕金森病患者大脑内某些化学物质分泌异常,导致情绪失调,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烦躁、失望、沮丧等情绪波动。

    脑起搏器手术是帕金森病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植入脑起搏器,可以调节大脑中的神经信号,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包括震颤、强直等。研究表明,脑起搏器手术不仅可以改善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等精神症状。

    除了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日常护理也非常重要。患者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并在房间和卫生间设置扶手等辅助设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应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此外,患者饮食也应注意,应以高蛋白、高热量、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帕金森病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医生指导下,患者可以尝试使用一些辅助药物,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COMT抑制剂等,以帮助改善症状。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患者和家属共同努力,积极面对。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帕金森病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帕金森病,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它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会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在帕金森病的治疗过程中,维生素B族的使用一直备受关注。以往研究表明,维生素B6会干扰左旋多巴的吸收,从而降低其疗效。因此,在服用左旋多巴药物时,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限制维生素B6的摄入。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许多帕金森病药物都采用了复合配方,如美多芭、息宁等,其中的甲基多巴肼或丝肼成分可以抑制维生素B6对左旋多巴吸收的干扰作用。因此,在服用这些药物时,患者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

    帕金森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药物治疗的目标是缓解症状,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进行适当的锻炼和康复训练,以维持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此外,家属也需要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的日常保养同样重要。患者应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
    • 适当进行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
    •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 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帕金森病的治疗和护理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的共同努力。通过综合治疗,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紧张时出现发抖的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紧张时发抖的原因:

    1. 神经高度敏感

    神经高度敏感多由神经衰弱引起,可能由精神、心理因素引起,如长期紧张、焦虑、强迫、疑病症等。也可能与长期睡眠剥夺、睡眠障碍等有关。当这些情况存在时,可能会出现高度的神经敏感性,从而在紧张时出现身体发抖的现象。

    针对神经高度敏感,患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调节:

    • 调整心态,保持心情平静,避免过度焦虑。
    • 进行适当的放松训练,如深呼吸、瑜伽等。
    • 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2.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会出现身体颤抖、肌肉僵硬等症状。在紧张时,帕金森病患者的身体颤抖可能会加剧。

    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有抗胆碱能药物和多巴胺激动剂等。手术治疗方面,深部脑刺激手术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

    3. 其他原因

    除了神经高度敏感和帕金森病,以下原因也可能导致紧张时出现发抖的现象:

    • 低血糖
    • 甲状腺功能亢进
    • 电解质紊乱
    • 酒精戒断综合征

    对于紧张时出现发抖的现象,如果症状轻微,可以通过调整心态和生活方式进行缓解。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 帕金森病,这一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近年来也逐渐引起了年轻人的关注。虽然相比中老年人,年轻人患帕金森病的几率较低,但并非完全不可能。

    帕金森病,也被称为震颤麻痹,主要病变部位为黑质和纹状体。其症状通常表现为震颤、肢体僵硬、运动功能障碍和步态异常,严重时还可能伴随认知和行为问题。除了运动症状外,帕金森病患者还可能出现知觉、睡眠和情绪等方面的问题。

    虽然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但导致帕金森病的因素却多种多样。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和脑动脉硬化等都可能是诱发帕金森病的因素。此外,长期接触工业毒物,如汞、锰等重金属,也可能诱发帕金森病。据统计,大约有10%-15%的帕金森病病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

    帕金森病的起病较为隐匿,进展速度较慢,常以少动、迟钝或姿势改变为首发症状。随着病情逐渐加重,患者会出现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或缓慢、肌张力增高、自主神经障碍等症状。

    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其中,左旋多巴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然而,患者在使用左旋多巴时需要注意,由于左旋多巴属于芳香族氨基酸,会受到食物中蛋白质的影响,因此需要与饮食分开服用。一般建议饭前一小时或胃肠排空后两小时空腹服用左旋多巴。

    此外,帕金森病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首先,应尽量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粗粮、蔬菜等,以预防便秘。其次,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此外,适当的锻炼也有助于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虽然年轻人患帕金森病的几率较低,但仍需引起重视。对于有帕金森病家族史或长期接触工业毒物的人群,更应加强预防措施,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早发现病情。

  •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顾名思义,是指在帕金森病的基础上,伴随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的复杂病症。除了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如动作迟缓、肌肉僵硬、震颤和姿势平衡障碍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其他系统症状,如吞咽困难、呼吸困难、认知障碍等。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免疫等。该病症的病情进展较为迅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在治疗方面,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临床治疗主要针对症状进行对症处理,如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等。此外,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在日常生活中,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充足的营养,增强体质。
    • 适当进行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以改善症状。
    • 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减轻心理负担。
    • 定期到医院复查,遵医嘱进行治疗。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患者常出现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静止性震颤等症状。针对帕金森病的治疗,目前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

    在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抗胆碱能药物包括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复方左旋多巴制剂、金刚烷胺等。这些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映病情变化。长期定期服用抗帕金森药物至关重要,不可随意停止或减少用药。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多摄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草莓、苹果、菠菜等,有助于补充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适当的运动,如太极、瑜伽、散步等,也有助于改善症状。

    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年龄等多种因素有关。研究表明,长期接触农药化学品等有毒物质可能会增加帕金森病的患病风险。

    如果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在我国的医院中,神经内科是专门负责帕金森病诊断和治疗的科室。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医院和科室进行治疗。

  • 帕金森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许多患者和家属都非常关心一个问题:帕金森病是否具有遗传性?

    帕金森病确实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中有一部分存在家族史,且发病年龄较早,症状也较为相似。这表明遗传因素在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家族遗传并不是帕金森病的主要病因,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仍然呈现散发性。这意味着,即使家族中有多位帕金森病患者,也不能确定下一代一定会患上此病。

    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的方法。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旨在缓解患者的症状。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脑深部电刺激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我管理。例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毒物质,适当进行锻炼等。此外,患者家属也需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改善症状,延缓病情发展。

    帕金森病虽然无法根治,但通过综合治疗和科学管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如农药、重金属等。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3. 适当进行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

    4. 注意饮食,保持营养均衡。

    5. 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总之,帕金森病虽然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非无法预防和治疗。患者和家属应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努力提高生活质量。

  •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其典型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会逐渐失去自理能力。

    帕金森病的饮食调理对于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应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的蔬菜和水果,如蓝莓、草莓、西红柿等。此外,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鱼油、坚果等,也有助于减缓病情进展。

    除了饮食调理,适当的康复锻炼也是帕金森病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太极拳作为一种柔和的武术,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平衡能力、改善肢体协调,同时缓解肌肉僵硬和震颤症状。患者还可以进行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以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多巴胺脱羧酶抑制剂等。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帕金森病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家属也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 帕金森病,俗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平衡障碍等。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会逐渐丧失自理能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针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在药物治疗方面,早期患者可以尝试使用受体激动剂药物,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对于发病年龄较大的患者,则更倾向于使用美多巴等经典药物,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随着病情的发展,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药物疗效下降的情况。此时,可以考虑采用DBS(脑深部电刺激)等手术治疗,以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

    在非药物治疗方面,帕金森病患者可以通过一些康复训练,如快走、跑步等,来改善运动功能。此外,家属的关爱和陪伴也对患者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定期到医院复诊,调整用药方案。

    帕金森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饮食方面,应保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

    2.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

    4. 定期检查,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