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膜性肾病和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膜性肾病和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发表人:医咖会

2021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发布了肾小球疾病的管理指南,目的是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成人和儿童肾小球疾病患者的管理指导。指南内容涉及各种肾小球疾病,包括免疫球蛋白A肾病和免疫球蛋白A血管炎,膜性肾病,儿童肾病综合征等。下文主要介绍膜性肾病和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是导致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一个常见病因,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或无症状、非肾病范围的蛋白尿。 膜性肾病常见于40岁以上人群,起病往往较隐匿

 

与2012 KDIGO指南不同的是,新指南指出, 对于PLA2R抗体阳性且合并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可能不需要肾脏活检来确认膜性肾病诊断。然而对于这类患者,肾活检也可以提供重要的额外信息。无论PLA2R抗体和/或TSHD7A抗体是否阳性,都应对膜性肾病患者进行相关疾病评估。对于膜性肾病患者,应用临床和实验室标准评估肾功能丢失进展的风险。

 

所有存在蛋白尿的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均应接受优化支持治疗。蛋白尿<3.5g/d、溴甲酚紫(BCP)或免疫测定法测定的血清白蛋白>30g/L、且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的膜性肾病患者,不需要免疫抑制治疗。对于存在至少一项疾病进展危险因素或发生肾病综合征的严重并发症(如急性肾损伤、感染、血栓栓塞事件)的膜性肾病患者,可以考虑免疫抑制治疗。

 

对于存在至少一项疾病进展危险因素的膜性肾病患者,推荐使用利妥昔单抗或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或以他克莫司为基础的治疗至少6个月,根据风险评估选择治疗。治疗开始后连续监测PLA2R抗体水平可能有助于评估膜性肾病患者的治疗反应,并可用于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肾病综合征治疗后复发的膜性肾病患者,初始治疗采用利妥昔单抗的患者,后续治疗可以重复使用利妥昔单抗;初始治疗采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或环磷酰胺治疗的患者,后续治疗可以改用利妥昔单抗。

 

对于膜性肾病患者, 移植前评估应尽量确定膜性肾病是否与PLA2R相关。如果血液中持续存在PLA2R抗体,复发风险会增加。移植后,对于已知PLA2Rab相关性膜性肾病患者,根据移植前抗体水平,每1-3个月测量一次PLA2R抗体,并进行移植物的活检,以防抗体增加。 利妥昔单抗可用于治疗复发性膜性肾病患者

 

膜性肾病在儿童中非常罕见,尚没有证据指导儿童膜性肾病的治疗。 膜性肾病儿童患者应在专业中心接受治疗。对于膜性肾病和肾病综合征患者,预防性抗凝治疗方案应基于血栓栓塞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的风险来制定。

 

对于膜性肾病患者的预防性抗凝治疗,重要的注意事项如下:

1. 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与血清白蛋白水平有关。

2. 评估静脉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

3. 膜性肾病和肾病综合征患者也有发生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取决于年龄,既往病史,糖尿病,eGFR,吸烟和肾病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可以使用Framingham风险评分(包括既往史和蛋白尿)进行风险评估。

4. 使用阿司匹林不足以预防静脉血栓栓塞;使用华法林足以预防动脉血栓栓塞。

5. 类固醇会增加血栓栓塞风险;因此,开始泼尼松治疗的患者不应避免抗凝治疗。

 

儿童肾病综合征

儿童肾病综合征是常见的儿童泌尿系统疾病之一。 发病年龄多见于3~6岁的幼儿,因治疗过程中患儿机体免疫功能较低,很容易因劳累或其他儿童带病上课而感染上病毒或细菌,导致病情复发。

 

与成人肾病综合征的管理相反,通常不会在儿童就诊时进行诊断性肾活检来确定诊断。肾病综合征的儿童患者通常被认为患有对糖皮质激素敏感的微小病变(MCD),如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长期肾脏存活率较差,应进行更广泛的评估,包括肾脏活检和基因检测。

 

自2012年指南发布以来,多项试验表明,较短的初始糖皮质激素治疗与6个月治疗的疗效相当。因此,2021年指南进行了更新, 建议儿童接受总共8-12周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而不是24周。这将有助于降低治疗毒性,特别是考虑到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经常复发,患者后续可能接受多个疗程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指南还建议,对于频繁复发性和激素依赖性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期间接受0.5mg/kg/d泼尼松或泼尼松龙治疗一周,以降低复发的风险,重新开始治疗时需要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对于存在激素相关副作用且频繁复发的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以及对于所有具有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的患儿, 建议使用节制糖皮质激素使用的药物。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可以使用的节制糖皮质激素药物包括环磷酰胺、左旋咪唑、霉酚酸酯、利妥昔单抗或CNI。

 

最近结果表明,左旋咪唑可能是一种有效、安全且廉价的治疗选择,尤其是对于频繁复发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对于频繁复发和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利妥昔单抗可能是较好的类固醇节制方案。

 

对于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失败后,推荐使用CNI作为初始治疗。如果无法获得CNI且利妥昔单抗的疗效有限时,推荐使用环磷酰胺。对CNI有反应的患者,应考虑改用霉酚酸酯用于维持缓解,从而避免CNI的长期毒性。此外,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指导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中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参考文献:

Kidney Int. 2021;100(4):753-779.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杨超,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现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工作,研究方向为慢性肾脏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李卉 主治医师 长治市中医医院 中医肾病内科

    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而言,其需要遭受的痛苦是极大的。面对这种疾病,患者在患病时,除了需要积极的了解具体的症状,自身患病的情况外,还需要多加注意了解具体的用药问题,从而在患病时,可以及时的选对药物来控制治疗疾病。那到底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用药有那些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而言,临床上的常见用药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抗凝剂的应用:肾病综合征患者在患病期间,时常会处于高凝状态,因此在最近几年以来,有许多人会自作主张的应加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剂,比较常见的药物如肝素,潘生丁,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丹参等药物。

    2、左旋咪唑:该药物属于免疫调节剂,临床上多是作为激素类药物的辅助治疗。尤其是对于时常出现疾病感染的复发患者或是激素依赖病例,剂量为2.5MG/KG,24小时之后用药。该药物的应用可减少并发的呼吸道感染出现的概率,并使激素依赖者在借助激素药物治疗疾病时可以逐渐降低用量。

    3、巯甲丙脯酸:该药物属于血管紧张素Ⅱ转换酶抑制剂,近几年来,有患者认为该药物能够有效的改善肾小球血液动力学状态,最终结果致使尿蛋白量的排出减少,也多用于激素药物的辅助治疗,尤其是对于同时患有高血压的患者适用。

    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用药有那些?对于肾病综合征这种疾病,当患者在患病期间,除了需要积极的应对治疗之外,对于肾病综合征疾病方面的相关常识也要多加了解。这是由于很多情况下,根据患者所遭受痛苦的不同,用药量以及用药是有所差异的,因此大家有必要多加详细的了解。

  •   生活中的大家对于肾病综合征肯定不陌生,也都知道它不但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问题和麻烦。并且它的并发症危害也是非常大的,因此,预防是显得是多么重要了。小儿肾病综合症多见于2-6岁儿童,是常见的儿童疾病。对于此病的危害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了,这里我们将常见小儿肾病综合症的并发症来为您详细介绍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并发感染:因小儿肾病综合症患儿病程迁延、抵抗力低下,极易得感冒和肺炎,也容易得腹膜炎、丹毒等病、而这疾病又常是使小儿肾病综合症病情反复发作的诱因。每当患儿有上述小儿肾病综合症的并发症时,浮肿、尿少则加剧,尿中蛋白含量也增加。

      2、低血钠症:小儿肾病综合症患儿可因长期忌盐或应用过多的利尿剂而得这样的肾病综合症的并发症,加之感染、呕吐、腹泻等原因,使血内钠盐减少,出现食欲减退、神萎嗜睡、口渴但不思饮、浮肿加重、血压降低,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惊厥。

      3、低血钾症:当浮肿消退时或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常有大量钾盐自尿中排出,造成血钾过低,小儿肾病综合症患儿可出现腹胀、全身肌肉软弱无力,心音低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时可因呼吸肌无力而出现呼吸困难、青紫。

      4、低血钙症:在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期间,肠道对钙的吸收不良,且在排出蛋白尿的同时,常可有大量钙盐排出,故小儿肾病综合症患儿常可因血钙过低而发生低钙惊厥或引起骨质疏松。

      了解小儿肾病综合症的并发症,对疾病的治疗很有帮助,做好提前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是对患儿健康的负责。愿您的孩子早日摆脱小儿肾病综合症的痛苦,过上一个快乐的童年。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