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人生最重要的两个“防癌阶段”:40岁以下和70岁以上

人生最重要的两个“防癌阶段”:40岁以下和70岁以上
发表人:京东健康

如今癌症变得越来越常见,我国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增长率还在不断上升。

 

在我们国家,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患癌?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年龄越大风险越高,但年轻群体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是什么原因让癌症发病年龄呈“两极化”?在防癌方面,老年人和青年人分别有哪些“弱点”?《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划出最需要防癌的年龄段,并给不同人群开出“防癌处方”。

 

受访专家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尤长宣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主任  陈军

 

癌症增长呈“两极化”

 

从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不难看出,近些年,我国癌症发病率呈现两个看似矛盾的特点。

 

 

老龄化,即老年癌症患者比例在增加,70岁的老人患癌风险是20岁年轻人的100倍以上,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年轻化,即年轻人中多种癌症的发病率都有所升高,无论男女,40岁以下人群整体发病率在持续增加。

 

癌症老龄化   与寿命增加有关

“癌症老龄化的现象并不新奇。”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尤长宣表示,癌症是一种基因变异导致的疾病,年龄越大,累积的基因突变越多,癌变的几率也就越高,因此年龄本身就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只是在过去,人均寿命短,有些人还没发生癌变就已经去世了;如今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自然也就高了。

 

癌症年轻化   与生活环境有关

与此不同的是,年轻人癌症发病率增加,是社会发展带来的新问题。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主任陈军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除了年龄,癌症危险因素还包括环境、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精神压力等。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现代人在这些方面可谓是问题重重,一些人年纪轻轻就患上了癌症。

 

这从年轻人所患的癌症类型上就能看出,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的消化系统癌症,如胃癌、结直肠癌,与生活环境、空气质量息息相关的肺癌,以及受情绪、压力影响较大的乳腺癌,都是年轻群体高发。

 

发病率增加   与筛查手段进步有关

“此外,发病率的升高可能还与人们的健康意识提升、筛查手段进步有关。”陈军说,如今年轻人定期体检,再加上早期癌症的筛查方式更加先进,比如过去胸部疾病的筛查大多都是拍胸片,难以检查出一些小的肺部结节,但现在借助CT,即便是几毫米的肺膜玻璃结节也能及时被发现。

 

癌症让大家都背上“包袱”

 

癌症最可怕的是不仅会带来病痛折磨,还会增加多方的负担,从个人到社会都会受影响。

 

 

1 加剧人口老龄化影响

陈军表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情况较为严峻,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包括劳动力减少、医疗保险支出增加等,社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年轻人的癌症发病率不断升高,许多年轻人要带癌生存,那么对于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只会是雪上加霜。

 

2 影响晚年生活质量

老年人患癌后,大多数都是带癌生存,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如今这一辈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如果家中有老人患癌,无论在经济上还是精力上,都会是不小的负担。若子女工作繁忙,无暇顾及,那么老人的生活可能会更加困难。

 

3 增加经济负担

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放化疗,癌症治疗所需的费用相对于其他疾病都要高一些。

 

《中国癌症的现状与疾病负担》上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癌症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为10777元,2011年上升至13322元,2013年增至15672元,2016年则达到17567元。考虑到癌症尤其是恶性肿瘤患者的住院次数较多,如果按照2016年的住院费用与平均5次计算,每位癌症患者的住院费用约8.8万元。很多患者一边接受治疗,一边要担心个人及家庭所承受的经济压力。

 

正因如此,国家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多,许多昂贵的抗癌药物进了医保,或是降价调整,但医保的负担随之增大。根据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的最新统计数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2015年的数据所得)来看,我国每年大约有392万人患癌。可想而知,这笔花销带来了不小的医疗负担。

 

4 影响国民健康寿命

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世界疾病负担研究课题组公布的数据,2017年中国因各种癌症导致的伤残调整寿命年占全部伤残调整寿命年的15.3%,几近全球平均水平(7.8%)的两倍。

 

细分来看,中国各种癌症导致的伤残调整寿命年占比普遍高于全球水平,在336种统计的死亡和伤残原因中排序也较为靠前。

 

“健康寿命的损失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强健,也与我们近些年提出的健康中国政策背道而驰。”尤长宣说。

 

老人和青年各有防癌重点

 

“我们不仅要强调现今的癌症负担是多么沉重,还要知道,早诊早治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癌症治疗费用。”陈军说,早期的癌症治疗投入少、疗效好,并不需要太多的花费就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如果拖到了晚期,有时候可能倾家荡产也没有起色。

 

 

因此有人说,癌症治疗中,80%的费用都花在了晚期。鉴于此,对癌症早防、早诊、早治十分重要。

 

1 老人更应该重视筛查

“受以往习惯和陈旧观念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很容易忽视定期体检,但他们才是最应该重视体检的人群。”陈军说,要知道,老年人如果身体健康,不仅能够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也会减轻子女的负担。

 

因此在癌症预防和早筛方面,不能怕麻烦,应多了解一些癌症相关知识,增强健康意识,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合理,心情愉悦,坚持适度锻炼。

 

2 老人患癌发展速度慢一些

老年人即便得了癌症也不要过于恐慌,老年人的癌症发展速度通常比年轻人要慢一些,如今在先进的医疗技术帮助下,很多老年癌症患者都能带癌生存,甚至不会影响生活质量,但应注意,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接受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治疗。

 

3 年轻人要改变生活习惯

年轻人如果长期工作压力大、焦虑、生活不规律,就要引起高度重视了,除了定期体检、及早筛查,平时要劳逸结合,学会调节心情、缓解压力。

 

经常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还可以有效改善心情,建议每周至少两次中高强度运动。

 

癌症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它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年轻人如果经常觉得疲倦、体重下降明显,就要警惕癌症的发生。

 

年轻时患癌病情发展较快,使得不少年轻患者担心恶性程度高,但实际上,由于体格相对强壮,年轻人对治疗方案的耐受程度更高,治疗效果也会更好。

 

尤长宣强调,现如今,得了癌症不等于被判了死刑。我国癌症治疗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即便是晚期癌症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以肺癌为例,以前晚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只有3%左右,现在提高到15%~20%。

 

很多晚期癌症就像慢性病一样,患者可以一边正常生活,一边与癌细胞抗争。因此,面对癌症时,思想和行动上要积极,配合治疗,改善生活习惯,就能与之和平共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60岁开始,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年轻的时候没有的疾病,60岁开始,全都来了,这些疾病对健康的影响很大,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甚至癌症,这些疾病不仅难以治愈,而且会对寿命造成影响。

     

    所以60岁,被人们称为寿命决定期,这个年龄开始,更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更应该注意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更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体检。

     

    60岁开始,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主要是身体受不了,建议选择一些比较舒缓的运动方式,比如走路,走路一方面能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另一方面,走路还可以判断身体是否健康,有助于提前发现疾病。无论男女,走路有六个表现,恭喜你很健康。

     

    第一,60岁开始,每天依然能坚持走五千步左右,而且没有任何不适,那么恭喜你很健康,五千步,既不会太累,又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

     

    第二,60岁开始,依然能迈开步子朝前走,步履矫健,没有异常的步态,所谓异常的步态,比如慌张步态,剪刀步态,偏瘫步态,跛行等,这些异常的步态往往提示着身体异常的疾病,特别是颅内疾病,如果没有,那么恭喜你。

     

     

    第三,60岁开始,走路时依然呼吸平稳,没有呼吸困难的表现,如果你罹患了某些肺部疾病,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等,容易出现肺功能下降,走路的时候则会出现气喘吁吁,发绀,呼吸困难等表现。

     

    第四,60岁开始,走路时依然精神抖擞,每天走五千步依然不觉得很累,而且坚持走路让自己的状态越来越好,相反,如果你走路的时候精神萎靡不振,总是感到疲惫,乏力,别说五千步了,走几百步就感到身体不堪重负了,那么你要重视了。

     

     

    第五,60岁开始,走路时没有胸痛,心悸的表现,这提示你的心脏功能良好,相反,如果心脏出现异常,走路时容易出现胸痛,心悸。

     

    第六,60岁开始,走路时没有腿痛,麻木,酸胀,抽筋的感觉,不仅提示着下肢血管良好,也提示着膝关节良好。

     

    走路有两个注意事项,选一双合脚的软底运动鞋。如是专门的跑鞋更好,这样可缓冲脚底的压力,以防止不太运动的关节受到伤害。二、穿一套舒适的运动装。这样能让自己的心情和身体放松,从繁忙的工作生活中走出来。

  • 王健林在一部视频中,向大家讲述了他曾经的目标,比如拿到一个亿。听完这节励志课,且慢激动,得先瞧瞧脚下,人家站在高高云端,在清爽的风中哲思,你和芸芸众生一样,汗流浃背地挤在灌木丛中,你们伸手碰到的东西,能一样么?

     

    所以,我们得先谈谈或许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40岁后远离大肠癌。其实一个亿也未必没有可能,人总是要有梦想的,关键是你要有足够的时间看风景。

     

    45岁是一个高危年龄

     

    长年累月为了生计索食,上有老下有小的重重大山,心中怨恨又难以拒绝的喝酒应酬,闲暇时光的日益窘迫,使得男人40岁后体重开始直线飙升,血压,血脂,血糖也随之水涨船高。女人呢,也和男人一样,随着年龄增高基础代谢率不断下降,肌肉等实体组织逐渐减少,脂肪组织增多,消化、循环系统功能减弱,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紊乱、骨质疏松开始缠身。

     

     

    更可怕的是,一个可怕的杀手,也开始频频在这个年龄段出没。它叫大肠癌。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它喜欢逛的地方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来人们也会在右半结肠遇见它。在中国,大肠癌患者发病的中位年龄为45岁左右,也就是说,跨过这个年龄,你越来越有可能与这魔鬼相遇。

     

    高危征兆

     

    大肠癌起病隐匿,很多人发现后已是晚期,但它前期并非没有蛛丝马迹。最开始的征兆是,排便习惯与大便形状的改变。例如大便带血,大便形状变细,频繁出现便秘,或便秘与腹泻轮流换岗。

     

    因为病变会使胃结肠反射加强,所以还会出现餐后腹痛,这痛不那么尖锐,闷闷的,我们称它钝痛。当然,如果大肠癌已引起了肠梗阻,随之而来的就是阵发性绞痛了!所以,一旦你出现了大便规律、形状改变,便血,腹痛,你得高度警惕,因为这可能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奏。你需立即就医,肛门指诊是最为便捷的发现直肠癌的手段,而其他部位则以纤维结肠镜检查最为精确。

     

    潘多拉魔盒是被谁打开的?

     

    大肠癌原来被我们人体牢牢封印在盒子中,这封印为何会被揭开,经过探索,人们发现下面四种因素会提高它诞生的概率:

     

    A、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大肠癌的死亡率与人口平均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量高度相关,高发地区每日进入人们口中的脂肪高达120克以上。

     

    B、大肠炎症及大肠腺瘤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及Crohn病发生大肠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很多,出血性溃疡性结肠恶变可能性更大,病程超过十年的,有接近一半的概率发展成癌。大肠腺瘤与大肠癌的基因变化相近,恶变率根据其病理形态的不同在0.7%~40%之间,其中绒毛状腺瘤的恶病率最高。

     

    C、遗传因素

     

    有时我们不得不承认,造化弄人,先天因素很大程度影响着我们的命运,有研究发现,有大肠癌家族史者死于大肠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四倍。

     

     

    D、胆囊切除术和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

     

    胆囊切除后,右半结肠癌发生率明显增加;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后,患者大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100~500倍,肿瘤多生长在手术吻合口附近,时间点常为术后二十年。所以接受过这两类手术的患者,需要定期体检,将大肠癌拒之门外。

     

    反其道而避之

     

    中国古人有一句话,叫常走夜路会见到污秽之物。既然上面四种原因会导致大肠癌,我们就要努力避开它们。命运我们无法选择,所以家族遗传等因素我们只能乐观面对,坦然接受。但是生活方式,我们是可以选择的。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大肠癌的高发病率首先出现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北美,北欧,然后是西欧和日本,近年来则开始在经济崛起的中国游弋。它与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如影随形。所以,我们就索性来一个低脂肪,高纤维饮食如何?轻度限制脂肪膳食,就每日脂肪总量不能超过50克,膳食中脂肪供能不超过总能量的25%。

     

    1、禁用油煎,油炸的做菜方式,多选择蒸、炖、熬、煮、烩、烘等烹饪方式。

     

    2、荤类食物,多买禽类,鱼类,脱脂乳制品,蛋类。

     

    3、素品呢,多采购燕麦,玉米,小米,黑米,黑面等粗粮;白菜,青菜,韭菜,芹菜等蔬菜;蘑菇、海带等菌藻类食物;多给家人准备各种鲜果。

     

    4、远离肥肉,烧烤,油酥点心,蛋糕,各种油炸食品;少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比如蛋黄、动物内脏、脑组织、动物油(海洋生物油脂除外)。

     

    赚一个亿很难,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索取;养生其实并不那么难,因为它的秘密在于节制。

  • 头发可以说是当代年轻人最珍惜的东西了,无论是洗头发的时候掉头发,还是照镜子的时候发现有白发,都会让年轻人惊慌不已。年轻人掉发多半和熬夜、压力大有关系,那么年纪轻轻头发就白了,一般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白头发的分类

     

    白头发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先天的白头发一般都是家族遗传的,而且一般都是白前面的头发。而后天的白头发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老年白头发,一种是年纪轻轻就白头发。

     

    老年白头发就是由于身体的衰老导致头发变白,而年轻时白头发的原因比较常见的有营养不良、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还有就是肾脏功能不好。中医学上认为肾脏功能不好,也就是肾阴虚因会导致出现白头发。

      
    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肾虚引起的白发呢?

     

    肾脏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维持着我们身体正常的代谢,还要帮助身体排出毒素,一般情况下,如果肾脏功能不好除了有白头发,身体还会有其他的表现,例如腰膝酸软,晚上睡觉的时候出现盗汗,偶尔还会出现心悸,记忆力减退的情况。

    如果你年纪轻轻的,头发就白了,并且还伴随着这些症状,那么你的白头发可能就是肾虚引起的,要引起重视,好好的进行调理。

      
    肾虚引起的白发如何进行调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

     

    很多人出现白头发之后,就会感觉很崩溃,整天闷闷不乐的。但养肾养发的第一步就是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因为心态关系着我们的内分泌健康与否,每天处在紧张的状态,内分泌可能会出现失调,这对养肾不仅没有帮助,而且可能会导致肾虚越来越严重,所以无论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都要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战胜疾病。

      


    保持充足的睡眠

     

    过度劳累熬夜,对于肾脏有很大的伤害,所以平时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尽量在晚上11点之前入睡。如果因为肾脏有问题睡眠质量较差,可以在睡前喝一杯牛奶或者是泡个热水澡进行助眠。

     

    饮食合理

     

    肾虚导致的白头发,在平时饮食中可以多吃一些对肾脏和头发有利的食物,以此来养护肾脏和头发。常见的对肾脏有好处的食物,有羊肉、鹿肉、黄鳝、虾、公鸡等等,对头发有好处的食物,则有核桃、花生、黑芝麻,日常饮食多吃这些食物,肾脏和头发都会得到很好的调养。

      
    适当的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从而延缓身体的衰老,而肾虚的人进行一定量的运动,可以达到强精健体的作用,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

    如果每天工作不太忙,建议在下班之后运动40分钟左右,如果工作比较忙,平时比较劳累,可以每周运动3到4次,每次40分钟左右,慢慢的调理肾脏就会一点点的恢复,白头发自然也会慢慢的减少。

      
    不做有损肾功能的事情

     

    由肾虚引起的白头发,归根结底还是肾脏出现了问题,如果肾脏一直处于健康的状态那么就不会出现白头发。所以我们可以防患于未然在一开始就保护好肾脏功能,不做有损肾脏的事情。日常生活中有损肾功能的事情,有以下几件: 首先,滥用药物。

     

    肾脏是给身体排毒的器官,而是药都有点毒性,所以在生病之后千万不要滥用药物,不要以为吃一粒小小的止痛药,小小的消炎药对身体没有坏处,其实一不小心你的肾脏器官就会被损伤到。

     

    其次,不要酒后喝浓茶。浓茶有利尿的作用,酒后喝浓茶会导致身体里面喝进去的酒精还没有来得及分解,便进入肾脏,这样对肾脏的损伤是很大的。

     

    最后,不要憋尿。尿液里面是有垃圾和毒素的,一直憋尿的话,垃圾和毒素就会堆积在肾脏里面,从而导致肾脏受损。除此之外,暴饮暴食、过度喝饮料、吃太咸的食物等等,对肾脏都不好,所以以后为了肾脏的健康,这些事情都不要做。

      
    保护肾脏,就是保护美丽的头发,以上说的这些东西,一定要注意啊。

  • 一直以来,主食都是国人餐桌上的主角。

     

    但近年来,对于主食的口诛笔伐不绝于耳:晚餐少吃主食、减肥少吃主食、糖尿病少吃主食……主食似乎成了“万恶之源”。

     

     

    数据显示,近20年来,我国居民的主食消费量明显下降,2002年谷类摄入比1982年和1992年分别下降21%和10%,且仍在持续下降。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证实,主食摄入量与不同年龄的死亡率息息相关。尤其步入50岁后,主食摄入量适当增加,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

     

    《生命时报》结合研究并采访权威专家,揭秘碳水化合物与身体之间的神奇联系。

     

    受访专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老年与临床营养室主任  张坚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  左小霞

     

    本文作者 | 生命时报记者 高阳

    本文编辑 | 任琳贤  刘云瑽

     

    主食摄入与死亡率紧密相关

     

    悉尼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学者分析了1961~201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及103个国家和地区的1879份死亡率情况,证实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供能比例是不同年龄死亡率的有力预测指标。

     

    研究发现:

     

    20岁以下,蛋白质供能占比16%,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能各占约42%,可使死亡率最低。

     

    20岁以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缓慢增加,脂肪供能比逐渐下降,蛋白质供能比变化不大。

     

    到了晚年时期(男性约60岁,女性约70岁),供能比迎来巨变:蛋白质供能占比下降至11%,脂肪占比下降至22%,而碳水化合物占比高达67%,此时死亡率最低。

     

     

    也就是说,随着年龄增加,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应逐渐提高。

     

    既往观点认为,步入65岁后,人体新陈代谢和消化功能减弱,不应摄入过多主食和限制蛋白质,但此次研究结论猛烈冲击着旧有的观点。

     

    研究人员建议中老年人采取高碳水、低脂肪饮食模式,并适当减少蛋白质,更利于延长寿命;而以高脂肪低碳水为特征的“生酮饮食”,对健康中老年人有害无益。

     

    主食吃太多或太少都不好

     

    过去人们多从事重体力劳动,食物种类单一,主食是果腹的生存食物。

     

    但近三四十年来,粮食产量提高,加工工艺进步,主食更精细化,而吃太多精米白面不利健康,才有了低碳的健康饮食理念,但现在看来有些矫枉过正。

     

     

    比如,很多餐馆都是先上菜后上饭,每人只有小小一碗米或者多人分食一盘,超过一半的人根本不吃主食。减肥者更甚,不吃肉和主食,只用水煮菜或水果替代。慢病患者也将主食视为升糖祸首,导致很多老人不敢吃主食。

     
    2011年,《中国白领膳食健康白皮书》针对国内5个大城市白领的调查显示,近四成人每天主食摄入不足250克,未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每天谷薯类推荐摄入量达250~400克的建议。

     

    老人的主食摄入情况更不乐观,2002~2012年,60~74岁的城市老人每天主食摄入量为231克,75岁以上者只有206克。农村虽整体摄入量好于城市,但也低于全国平均值(300.8克)。
     

    近年来,关于主食的新研究不断推出:

     

    《柳叶刀·公共卫生》2018年刊登的研究结果显示出相似趋势:从50岁开始,摄入中等量碳水化合物的人,平均预期生存期为33年;而碳水化合物吃得太少的人,会减寿4年;吃得太多则减寿1年。

     

    2019年《欧洲心脏杂志》刊载的研究发现,低碳水饮食与死亡风险增加显著相关,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最低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2%,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50%。

     

    主食的益处超出你想象

     

    一直以来,人们对主食有很多误区:吃饭要七八分饱,因此故意减掉主食摄入量;主食吃多会升糖发胖等等。

     

    其实自古以来,《黄帝内经》认为“五谷为养”,膳食指南更是将主食视为膳食金字塔的基石。

     

    1.张坚:少吃精米白面,多吃全谷物
     
    学界一直都保持清醒,对公众提倡“均衡饮食”,从未让大家减少甚至不吃主食。更多的是建议大家少吃精米白面,多吃全谷物,也就是未经精细化加工或经碾磨、粉碎、压片等处理,仍保留完整谷粒所具备的胚乳、胚芽、麸皮及其天然营养成分的谷物。

     

    2.左小霞:蛋白质、脂肪不能替代主食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左小霞表示,谷物富含淀粉,是大部分食物中碳水的主要来源,经人们咀嚼、吞咽后,在肠道中水解成可被人体吸收利用的葡萄糖,提供每日所需能量,对维持机体组织活动和神经系统运转有重要意义。因此,蛋白质、脂肪等,都不能替代主食发挥作用。

     

    促进肠胃蠕动

     

    主食中的粗粮薯类、杂豆类富含膳食纤维,足量的膳食纤维会大大增加肠道内的菌群数量,利于预防便秘、促进肠道蠕动。

     

    膳食纤维有很强饱腹感,从而会减少食物摄入量,更利于控制体重,有助减肥。

     

    增强人体免疫力

     

    主食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B族维生素、镁、钙等。经常不吃主食的人,容易出现微量营养素缺乏。

     

    长期不吃主食的人,轻则注意力不集中、疲劳、嗜睡,严重者可出现记忆力减退、便秘口臭、月经紊乱、肌肉无力、贫血、 发抖等症状。

     

    调控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对主食深恶痛绝,但主食本身并不升糖。相反,如果糖尿病患者一天吃的主食少于三两,体内升糖激素将很快升高,不仅使血糖升高,还会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加重肝肾负担,还会导致低血糖。

     

    维持脑、骨、肌肉正常运转

     

    老年人的主食更不能轻易减掉。因为碳水化合物是维持脑功能、骨骼、肌肉运转的重要来源,一旦主食吃得少,就要“浪费”更多蛋白质来为机体供能,长期下来,体重、肌肉量会严重丢失。

     

    老人还可能会缺乏微量营养素,不利健康。因此,健康的老人,千万不要因为年纪增长,消化能力下降,就大量减少主食摄入,甚至用蛋白质替代主食,这可能适得其反。

     

    碳水化合物的“最佳摄入量”

     

    正常人要遵循“碳水化合物50%~65%、脂肪20%~30%、蛋白质10%~15%”的科学膳食模式。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谷薯类摄入量是250~400克,约等于两三碗米饭的重量(一碗二两米饭在150克左右)。

     

    每餐建议不要都是精米白面,粗粮占主食比例的20%~30%。老人要保持每日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不小于50%,蛋白质不超过20%,脂肪不超过30%。

     

     

    日常生活中,吃好主食要注意以下几点:

     
    搭配至少一种粗粮

    大家在蒸白米饭时,可加入高粱米、藜麦、糙米等杂粮,熬粥时可以加点小米、紫米、燕麦、坚果等。

     

    烙饼或做馒头时,掺点玉米面、黑米面,不仅能增加矿物质、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还可以丰富口感。

     

    红豆、芸豆、绿豆、鹰嘴豆、蚕豆等杂豆,与谷类食物搭配食用,可以起到很好的蛋白质互补作用。

     

    薯类适当替代

    除了精米白面,薯类可以起到替代部分主食的作用,土豆、红薯、芋头、山药等薯类每天可摄入50~100克,其中富含膳食纤维及维生素C,可促进肠道蠕动。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一项研究表明,与吃精制谷物相比,每天吃土豆,饮食质量、血液指标和整体健康指数会更好。土豆中钾含量较高,适合血压高人群。

     

    换种烹调方式

    炒饭、油饼、油条、年糕、炸酱面等主食可能油、盐、糖都超标。

     

    除了尽量少吃这些,也可以改变烹调方法,炒饭、炒面可以只放一次油,用不粘锅来炒;做油饼、酥饼等时,不用油煎,可尝试蒸烤;带馅儿的主食,要少放肥肉,多放蔬菜、豆制品等配料。

     

    特殊人群主食的食用方法

     

    一日三餐,可根据个人习惯来分配主食摄入量。

     
    年轻人早餐经常因通勤延迟或耽误,但无论如何都要吃早餐,早餐中一定要有主食,这是一天工作学习的能量来源。

     

    中年人有晚餐时间应酬多、喝酒多、不吃主食的情况,应有意识地“加个餐”,避免不吃主食带来的健康风险。

     

    老人时间较充裕,早餐尽量做得丰富一些,主食量多一点,杂粮、薯类搭配起来,再加一些肉、蛋、奶、坚果、小菜等。

     

    高龄、衰弱、消化能力差的老人,可减少粗粮摄入,多吃一些粥、米糊、米浆等,也可以粗粮细做。例如,借助压力锅烹调、煮粥、混合面做发面食品等。

     

    有糖尿病的老人,每天主食的推荐摄入量为250~400克,食物不要做得太软烂,搭配肉、蛋、水产品、大豆、蔬菜一起吃,可抑制血糖快速上升;如果血糖控制得不好,主食可以少吃一点,但在每两餐之间要适当加餐,定时定量,保持血糖平稳。▲

  • 衰老一直都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人在不同的年龄段身体素质也会是不同的。比如说人在婴幼儿和中老年时期身体比较脆弱,而在青壮年的时候身体一般都比较“硬朗”。另外,宝宝刚生下来的时候,脸上的皮肤看起来比较粗糙,过几天后会发现很光滑,之后慢慢长大,过了身体的鼎盛期后,开始慢慢衰老。那么,大家都知道人一般是从多大年纪开始衰老的吗?

      


    一般情况下是从45岁以后才开始真正的衰老

     

    通常人的身体在达到顶峰之后,持续不多长时间就开始慢慢的在向下坡路的方向走了。其实相关研究表明人在25~30岁左右的时候无论是皮肤状态还是力气等方面,都比较的“强盛”,在30岁之后,人的某些器官就会有小程度的老化了。但是通常在30~45岁之间无论是人的面部状况,还是人身体的其他方面老化的都不太明显,有时候看起来好像没多大变化。但是大约到了45岁以后,人的衰老状况就算是非常的明显了。但是这种衰老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步的,它还和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有关。

      
    衰老和个人实际情况有很大关系

     

    有的人生活比较抑郁,每天生活的也比较没有自我,或者是每天饮食和休息时间也不规律,那么他就可能会衰老得更快一点,有可能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就会有明显的衰老现象。而相对来讲,有的人大部分时间都很开心,大笑的频率也比较多,也经常外出锻炼,并且和他人有着良好的关系,平时又很注意保养的话,那么他就很有可能会比别人的衰老来的更晚一些,有的甚至四十多岁的时候看起来还是比较的年轻。

     

     

    如何延缓衰老状况

     

    虽然衰老每个人都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却可以利用一些方法来延缓它。比如说每天饮食均衡,做好三餐的营养搭配;比如说每周坚持适度的锻炼,保证自己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比如说经常学一些新东西,保持一颗豁达的心态。这些都有可能会帮我们延缓衰老的到来。

      
    总的来说,衰老规律势不可挡,但是确是可以采取一些得当的方法来延缓衰老,通常情况下人是在45岁以后会有明显的衰老迹象,除了前文提到的注意饮食、锻炼、心态外,其实不熬夜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并且很是有效的延缓衰老的方法。熬夜不仅会使表面皮肤看起来更差,有时候还会损害人体内部器官的正常运转。一般情况下我们身边经常熬夜的小伙伴不仅会有黑圆圈,皮肤还会变粗糙,看起来还会比较暗沉,有的人还会有掉发现象,长此以往的话,还比较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所以要想老得更慢,就不能经常熬夜。

  • 对人类而言,衰老是一个缓慢出现、必然发生的生物学过程,可表现为皮肤皱纹、头发花白、行动迟缓、记忆功能减退等。有人问,60岁以后,如何延缓衰老,提升生命质量?首先我们需要清楚一点,衰老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不存在一种药物或治疗方法能够一下子延缓衰老,让人逆龄生长,所谓的抗氧化药物、抗衰老药物只是一个传说,我们能做的,只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延缓衰老,提升生活质量,以下4方面很重要!

     

     

    一、60岁以后,要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1)控制糖类和热量的摄入

    摄入糖的种类与衰老有关,应该以淀粉为主,老年人最好不要吃如葡萄糖、蔗糖和果糖等精制糖。

     

    (2)注意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鱼、奶、豆类等优质蛋白质对老年人十分重要,可以延缓衰老。

     

    (3)控制脂类的摄入总量,注意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成年人每天胆固醇摄入不宜超过300毫克,日常膳食中应控制动物内脏和蛋类的摄入,以防血清中胆固醇升高,宜选用植物油和鱼油,适量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

     

    (4)注意微量元素的摄入

    微量元素也是抗衰老的重要物质,补充足量的微量元素,必须增加鱼类、瘦肉、海产品、豆类蔬菜、粗粮和骨头汤的摄入。

     
    (5)保证维生素的摄入

    维生素E可预防心脏病发作,具有抗癌作用且能延缓衰老。富含维生素E的食品有:麦胚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等。维生素 C 可以延缓衰老,预防与衰老有关的疾病。富含有维生素 C的蔬菜有:辣椒、芥菜头、青蒜、菜花、金花菜、苦瓜、雪里红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猕猴桃、鲜枣、山楂、柚子、草莓、柑橘等。此外,还应多吃富含B6、B12 和叶酸的水果和蔬菜。

     

    (6)多吃可以抗氧化的食物

    常见的抗衰老食物有黑芝麻、核桃、 木耳、枸杞、绞股蓝、沙棘、白果、莲米、红枣、 山药、紫菜、萝卜、紫薯等,这些食物能够清除自由基,从而延缓衰老。

     

    二、60岁以后,要注意保证良好的睡眠

     

    良好的睡眠会让我们的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有益于老年的身心健康,从而有助于延缓衰老。何为良好的睡眠?答案很明确,千百年来,我们都一直会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的生活习惯,这其实已经刻入我们的基因,即所谓的昼夜节律,又称生物钟,这种节律调节着我们体内的各种激素和神经递质,从而影响我们的情绪、动力、代谢和能量水平等,能否遵守昼夜节律按时睡眠,也是决定我们是否健康、是否容易患病、体型是胖是瘦以及是容易疲惫还是活力四射的关键一环。

     
    三、60岁以后,应该保持好奇心和良好的心态

     

    好奇心可以促使老年人去探索新事物,在完成认知或身体挑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延缓衰老。良好的心态可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有益于身体健康。

     

     

    四、60岁以后,应该坚持有规律地运动

     

    很多研究表明,坚持有规律的运动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还能延缓衰老的速度。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教授推荐老年人多做三种运动:走路、游泳、太极拳,坚持这三种运动,既然能延缓衰老,提高寿命,还能预防疾病。

     
    结语

     

    延缓衰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衰老的发生和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内外环境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如何延缓衰老的这个永恒课题上,还没有最完美的答案,值得人类继续探讨,但上述4点如果能够做到,相信一定会对老年人健康大有裨益!

  • 上星期医院组织下乡义诊,碰到了两位很有意思的患者,一位80岁,一位50岁,但他们骨骼的年龄好像刚好相反一样。80岁的那位老人走起路来健步如飞,腿脚利索得一点都不像80岁,内分泌科的吴主任调侃说他是80岁的年龄,50岁的骨骼。

     

    而另一位50岁的中年人,已经因为骨折住过2次医院,平时经常有双下肢疼痛,现在连走路都需要借助拐杖,他自述医生说他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可以说是50岁的年龄,80岁的骨骼。随着我国进入到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据统计,2016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36%,许多患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甚至只能长期卧床。但其实骨质疏松并非老年人都会有,只要做好预防,骨质疏松就不会发生,像上面那位80岁的老年人一样。内分泌主任医生说:这位80岁老年人之所以仍健步如飞,他的这4个日常生活习惯值得大家借鉴。

     

     
    老人保持骨骼年轻的4个好习惯

     

    1. 爱喝牛奶

    这位老人第一个日常生活习惯就是爱喝牛奶,每天都要喝一瓶250ml的纯牛奶或者高钙奶,几十年来几乎从不间断。牛奶中的钙和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这两种营养素都是预防骨质疏松必不可少的,因为研究已经证明,缺钙和低蛋白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而牛奶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廉价,也是最容易获得和补充这两种营养素的食物,所以牛奶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2. 少喝咖啡,从不喝碳酸饮料

    这位老人从不喝碳酸饮料,偶尔喝点咖啡,经常喝茶。碳酸饮料含糖量高,常喝会影响人体钙磷代谢,而最主要的,就是咖啡和碳酸饮料都含有咖啡因,摄入过多的咖啡因也会导致骨密度下降,诱发骨质疏松。如果每天只喝1-2杯咖啡的话,这种影响并不明显,但有些人可能每天都要喝十几杯咖啡,长期下去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了。相反,有研究发现多喝绿茶可以防治骨质疏松,绿茶中的生物碱和多酚类物质,可防止骨钙的丢失,对骨骼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 户外运动,多晒太阳

    老人性格乐观,经常外出进行户外活动。引起老年性骨质疏松除了钙的缺乏以外,另一大原因就是维生素D合成不足。维生素D除了药物补充外,多进行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是最好的方法。老年人坚持户外运动,适当晒太阳,有助于促进体内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又会促进钙的吸收,延缓骨钙丢失,防止骨矿化。

     
    4. 戒烟限酒

    吸烟和酗酒都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有研究发现,吸烟与骨密度呈负相关,吸烟者比不吸烟者骨密度下降约9.7%。香烟中的尼古丁会改变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阻碍钙和蛋白质的吸收,同时烟碱又会刺激破骨细胞的活性,引起骨骼破坏速度增加。长期酗酒也会影响人体的性腺功能,导致性激素分泌减少,使骨质生成减少,丢失增加。

     
    养护骨骼,预防骨质疏松,生活方式是关键。如果大家都想如上面的老人家一样,80岁的年龄拥有50岁的骨骼,不妨试试养成上面这4个良好习惯!

  • 其实很多人到了中年,都“丧失”了年轻时的冲劲,觉得一辈子已经“定了型”了,再怎么折腾也没用了。其实,“知天命”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但如果因为自己的年纪到了,就不想做出改变,只想着“信命”,也是非常消极的。尤其是在身体健康这方面,我们得自己占主导地位,不能跟着“命运”走。

      


    虽然说上了年纪以后,身体素质会不如从前,但也有很多保养得不错的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比许多年轻人还要好,这也说明,我们只要肯努力,好好保养身体,健康状况是可以得到提升的。

     

    对于中年人来说,想要身体健康,最关键的是要护好一处,这一处就是心脏。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心,我们身上源源不断流淌着的血液,都是是靠心脏的运行而得以继续的,心脏的跳动是我们生命活动的基石,如果心脏出了问题,血液流通就会受到影响,各个器官得到的血液减少了,就会加速老化或衰亡。

      
    尤其是大脑,大脑如果供血不足,所产生的后果可能是致命的。但总体而言,人体的任何器官都需要充足的血液滋养,所以,一旦心脏受损,身体健康将离你越来越远!

     

    想要保护好心脏,就要避开二物

     

    避开盐

     

    相信每户人家的厨房里,最不会少的就是盐,没有盐,什么菜都没有味道,即便是再新鲜、昂贵的食物,味道都大打折扣。但你知道吗?食盐可是心脏的“死对头”,如果平时不注意忌口的话,摄入过量的食盐,血液变得浓稠,血管压力增加,很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危害心脏的健康。所以,少盐,才是健康生活之举。

      
    避开糖

     

    虽然现在很多女性都比较注意糖分的摄入,但她们可能只是担心吃多了糖会发胖,并不了解糖分摄入过量的其他危害。糖是脂肪的“化身”,很多朋友觉得糖吃多了只会得糖尿病,其实过量的糖分在体内代谢不掉,是会转化为脂肪的,而这些脂肪,将会随着血液的流动,吸附在血管壁上,堵塞血管,增加心脏的负担。

     

    想要护好心脏,还要坚持三件事

     

     

    坚持睡午觉

     

    可能很多朋友中午都没有睡午觉的习惯,或是时间来不及,或是精神饱满不困倦,但无论如何,中午休息一下,不仅对下午的工作效率有提升,还能养护我们的心脏。因为心脏一整天都在不断“工作”,没有休息时间,午休15分钟左右,其实也是在给心脏放个假,能让心脏更好地进行调整,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坚持戒烟戒酒

     

    对于中国人来说,社交上必不可少的两样东西,就是烟和酒了,无论是跟朋友一起聚会,还是公司聚餐、跟领导吃饭,都少不了烟酒的加持。而这两样东西,对心脏的损害巨大,酒精会刺激脾胃、血管,影响心脏健康,长期饮酒的人,要谨防心血管疾病。而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五脏六腑,增加我们患心脏病的风险。

      
    坚持泡脚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其实很多疾病都是始于足下的,经常双脚冰凉的人,往往更容易生病,体质虚弱。在我们的脚上,遍布许多穴位和经络,没事泡泡脚,不仅是一种让身体回温,抵御寒湿的方法,也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免疫力的方式。

      

    总结:心脏病离我们每个人都不远,但做好防御措施,保养好心脏,是可以很大程度预防心脏病的,希望你能重视起来,把自己的健康放到享乐的前面。

  • 大部分人年龄过了45岁以后身体状况会比以前变差了一些,毕竟随着年龄的增加一些器官的功能不再那么强大。过了45岁之后各种患病的风险也就高了许多,所以这个年龄段要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饮食搭配。很多人到了45岁身体仍然很健康,这样的人都有几种特质,一起来了解一下你是否属于这类人群。

      

     

    特质一,血管软

     

    45岁是脑血管病出现频率较高的年纪,很多人会出现动脉管壁的弹性减退、管壁僵硬、斑块形成。斑块的形成与饮食类型和生活习惯是密切相关的。经常吃油炸类的食物或者烧烤类的食物能够让血管内的油脂猛增,油脂会使血管壁的细胞发生缺氧坏死,还会增加其它物质的聚集。

     

    血管壁弹性减退之后血压值相应的也就升高了。血压值长期处在高水平会使我们出现头晕头痛的表现,还会使脑内的小血管发生瘤样扩张和破裂。

      
    有些人45岁以后血管仍然处在比较软的状态,他们有什么秘诀呢?一些食物能够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但是说起到软化血管的作用是不太科学的。这些食物并不能够真正使血管变软而是使血管的环境变得好一些,发生硬化的速度降低一些。

     

     

    血液中危害大的是饱和的脂肪酸,如果我们多吃一些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就能够减少饱和脂肪酸的存在。玉米中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比较多,一些坚果中同样也是,比如核桃、开心果。

      
    特质二,肝脏软

     

    那些45岁身体健康的朋友肝脏的质地比较软。年轻状态下的肝脏质地是比较软的,当肝脏出现病变的时候质地就会变硬、体积也会变小。

     

    很多朋友在45岁之间经常晚睡、经常上夜班使肝脏无法得到充分修整的时间,长期下去肝脏的功能会下降的厉害,质地也会变硬。经常喝酒的朋友肝脏的质地早期没有明显的变化,晚一些时候肝脏会变得比较硬。

      
    过多的酒精积聚在肝脏内的细胞中会使细胞缺血的同时也缺氧,肝细胞早期发生的是水肿样变性,这种变性程度比较轻微。再进一步发展就是细胞的脂肪样变性,细胞发生坏死。

     

    肝细胞大面积的坏死会使肝脏的硬度变高,体积变小,肝脏的功能也就下降的更加厉害。那些45岁身体仍然健康的朋友不会经常喝酒,也不会经常晚睡,而是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的肝脏。

      
    特质三,颈椎软

     

    那些45岁身体健康的朋友通常会拥有比较软的颈椎。现在的很多朋友都是直接坐在办公室里工作,一坐就是一天,活动的次数数的过来。长时间坐着会使我们的颈椎弯曲度发生变化,容易使我们的颈椎受损伤。

     

    颈椎的损伤变得越来越常见了,很多儿童用手机用电脑玩游戏时间过长都会出现颈椎的问题。颈椎病变会影响到我们大脑的血液供应,大脑血液供应不足时会使我们出现头晕头痛的表现。

      
    特质四,皮肤软

     

    这里所说的皮肤软并不是说皮肤松松垮垮,而是指的皮肤柔软有弹性。很多女性朋友到了45岁以后皮肤水分丢失的比较厉害,胶原蛋白成分也会越来越少。然而一些健康的女性朋友到了45岁仍然拥有柔软的皮肤,不单单是护肤品的功劳跟平时的饮食习惯也有关系。

     

    到了45岁以后女性朋友要注意对皮肤的补水,补水面膜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太忙没有时间很好地护肤,每周使用补水面膜两到三次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人过了45岁之后如果身体仍然处在健康的状态通常会具备以上介绍的几个特质。过了45岁我们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血管、保护自己的肝脏和颈椎,科学的饮食、健康的生活方式能让我们享受健康的人生。

  •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的好处众所皆知。而对于年逾古稀的老人家,运动却要多加注意,不能像年轻人一样追求有挑战和高强度的运动,也不必因为年纪大担心运动损伤身体。老年人应该如何运动才能保证健康长寿呢?

     

     

    老年人应该如何运动?

     

    研究表明,与久坐不动的人相比,坚持运动或活跃的老年人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对于老年朋友,运动的强度和运动的时限还是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来调整。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老年人运动的方式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氧运动,一般建议选择运动强度小而持续时间长的锻炼方法。比如步行、慢跑、太极拳、五禽戏、门球、老年健身操、气功、瑜珈、高尔夫球、游泳等。而对于一些年老体弱或者因为疾病或创伤导致肌肉功能受损的老年人可能需要设备和旁人的协助进行运动,但是尽量以主动运动为主,助动运动为辅。除了有氧运动之外,生活方式改变,比如坐电梯改成爬楼梯,在家做做家务,看1小时电视起身活动活动也是健康的方式。

     

    (2)控制好运动的时间和强度

    刚开始运动的老年人时间不宜过长,缓慢有规律的增加运动时长。每次锻炼的时间随着强度不同而不同,如果感觉到稍有费力,可以休息,一般建议调整到中等强度运动,每次20-30分钟,每周进行3-4次,但是根据自身特质和耐受程度来决定。

     

    美国心脏学会推荐70岁以上老年人运动的靶心率范围是75-113次/分,极限心率是150次/分。一般在靶心率范围做运动是最理想和安全的,刚开始运动可以更可以控制在极限心率的50%。这个心率测定可以通过运动停止后10s的脉搏来测定。

     

    而且对于患有一些疾病的人,运动的方式、强度以及注意事项可能不同,比如糖尿病患者高强度运动可能引起急性高血糖反应,就算是一般运动后也可能会发生低血糖反应。

     

    高血压患者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采取合适的呼吸方式,不要憋气,且运动过后慢慢让自己平静下来,以防出现低血压。有关节炎的患者则尽量选择在受损关节无痛的范围中做柔韧性的训练,比如瑜伽、伸展运动等。最好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和强度。

     

     

    结语

     

    坚持运动是一个健康的习惯,老年朋友在运动的同时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不要急于求成、争强好胜,才能让自己更加健康和长寿。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