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儿童食疗 | 秋季干燥上火,给孩子喝这2杯酸甜茶,生津、养肝、敛阳气!

儿童食疗 | 秋季干燥上火,给孩子喝这2杯酸甜茶,生津、养肝、敛阳气!
发表人:贺已知

入秋以后孩子的饮食要进行调整,要“增酸减辛”,减辛就是不让孩子吃辣,那增酸要怎么增呢?有没有食谱推荐呢?今天就来教教家长们秋季怎么给孩子吃酸。

说到秋季吃酸,跟这个时节的气候特点是分不开的。 燥是秋季的主气,燥邪清肃、干燥,容易耗伤津液。秋分以后,家长不难发现,孩子逐渐出现了咳嗽、喉咙痛、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等的症状,这些都是“秋燥”的表现。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以辛散之,以酸收之,以甘缓之”。意思是酸味食物可起到收敛阴液以生津的作用,甘味食物可起到滋补阳气、调和中气的作用,辛味食物可起到发散阳气,使阳气升浮的作用。秋季万物收敛,所以应该要多吃点酸味的食物,以顺应秋季的敛纳之气。

秋季给孩子吃“酸”有什么好处?

  • 吃酸可生津:秋季燥邪伤津,如果孩子抵抗力差发烧或者腹泻,那么体内的津液就会进一步地亏损,出现口干舌燥、口舌生疮、脾气暴躁、手脚心发热等症状。津液长期耗损,就会伤阴,长期得不到调补,孩子就会变成阴虚体质,特别容易上火,虚不受补,形体上会特别瘦小。酸可生津,给孩子吃点酸味食物能滋养、补充亏损的津液。
  • 吃酸可养肝:秋主肺,肺金克肝木,肺气过旺会加重对肝气的克制。肝主情志,负责疏泄气血,肝气不畅,人的情绪就不会太好,所以从古至今文人墨客“悲秋”情绪是常有的事。而表现在孩子身上更多的是烦躁不安,爱发脾气。
  • 吃酸收敛阳气:秋季主收,万物的阳气逐渐敛藏,使身体能积蓄能量。《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意思就是说,酸味食物有助于肺气肃降,收敛肺气,加强滋阴潜阳的作用,使阴阳的过渡顺利、平和。

秋季要吃酸,怎么吃? 最近家长可以给孩子吃点酸味的水果,如山楂、葡萄、柠檬、番茄、柚子、石榴,都有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进食欲的作用。吃完要刷牙,尽量不要晚上吃。

不妨给孩子吃点醋

醋,味酸、甘,性平,入肝,能行气活血。市场上醋的种类很多,如米醋、老陈醋、香醋、白醋、柿子醋、水果醋、姜汁醋等。陈醋和米醋是比较适合孩子的,家长可以在膳食中加点陈醋或米醋,能去腥解腻,增加食物鲜味。

孩子上火时,用乌梅冰糖饮

秋天燥气当令,孩子容易出现嘴唇红、喉咙红、口干舌燥、口舌生疮、低热等“上火”的症状。这时孩子上的是“虚火”,可以给孩子喝一杯乌梅冰糖饮,每天一杯,连续喝 2~3 天,缓解热气的症状。

乌梅性温,味酸,归肝、脾、肺、大肠经,能润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冰糖性凉,味甘,归脾、肺经,能补中益气,和胃润肺。平时也可以每周喝 1 次,用作日常保健。

推荐食疗:乌梅冰糖饮

  • 食材:乌梅 5 克,冰糖 5 克;
  • 制法:乌梅与冰糖共同加入 300ml 水,煮沸 15 分钟即可。

孩子喉咙不舒服时,喝橄榄酸梅汤

秋燥侵犯人体,呼吸道的反应是最为明显的。肺主管呼吸系统,但孩子天生肺常不足,娇嫩的肺脏最易受到燥邪的伤害,所以在秋季,孩子经常会出现呼吸道的疾病。

橄榄,性凉,味甘、酸、涩,归肺、胃经,能清肺利咽,开胃生津,清热解毒,对咽喉肿痛有一定的功效。乌梅,性温,味酸,归肝、脾、肺、大肠经,能润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孩子干咳无痰、喉咙干痒、喉咙红肿或者有异物感时,可以饭后喝一碗橄榄酸梅汤,清咽润燥、生津止渴。

推荐食疗:橄榄酸梅汤

  • 食材:新鲜橄榄 2~3 个、乌梅 10 克、蜂蜜或者冰糖适量。
  • 制法:加入 300ml 水,共同煮沸 15-20 分钟即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咳嗽疾病介绍:
咳嗽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性神经反射,具有清除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的保护性作用,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是正常现象。但频繁、剧烈的咳嗽会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影响。咳嗽可由多种致病因素诱发,剧烈咳嗽、慢性咳嗽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做针对性的处置。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尽管咳嗽是宝宝呼吸道不适很常见的一种反应了,但妈妈们在面对这种情况的反应还是很大的不同。我见过孩子腺样体堵塞90%了才到医院检查的,医生告诉她要做手术还觉得很突然的心大的妈妈;也有一听到孩子的咳嗽声就非常紧张的焦虑的妈妈。

     

     

    而这两种反应,都是妈妈对宝宝咳嗽不太了解造成的。

     

    很多时候,根据咳嗽的声音就可以判断疾病发生的部分。孩子喉咙不舒服,会发出一种类似犬类或者海豹叫的咳嗽声。大气道不适,则会发出一种比较深沉。刺耳的咳嗽声。

     

    过敏和鼻窦感染,会引起慢性咳嗽,黏液有可能向下进入咽喉部位,引起一种常在晚上躺下后发作的干燥的、难以停止的咳嗽。如果孩子只在晚上咳嗽,则有可能患了哮喘或者胃食管反流。

     

    其他有关咳嗽的问题


    任何一种有别于平时偶发性的咳嗽都应该引起妈妈们的警觉(特别是夜间)。也包括虽然不咳嗽,但是胸骨和肋骨之间及周围的皮肤随着呼吸向内塌陷。

     

    患有哮喘的孩子一般会同时出现咳嗽和喘鸣,咳嗽能够直接听见,但喘鸣只能用听诊器才能听见。

     

    突发的咳嗽,也可能是孩子被呛到了。这个时候不要试图把手伸进孩子嘴里抠出呛到孩子的食物,这样容易把食物推到下方,引起气管阻塞。

     

    咳嗽如果伴有发热,可能身体里有炎症。

     

     

    那什么时候应该找医生?

     

    • 孩子咳嗽时呼吸困难
    • 疼痛,持续时间长,伴有喘鸣、呕吐或皮肤青紫
    • 影响进食和睡眠
    • 咳嗽是突然出现了,并且伴有发热
    • 孩子被食物或者其他东西呛到后几小时或几天后发生咳嗽。


     

    对咳嗽越了解,在宝宝发生情况的时候,爸妈们越能稳住,不会过于惊慌,也不会忽视孩子的问题。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宝宝一直咳嗽不停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等,通常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缓解症状。

    1.病毒感染:这是最常见的原因,病毒感染导致喉咙炎症、支气管炎和肺炎等,使得宝宝持续咳嗽,可遵医嘱服用抗病毒合剂进行抗病毒治疗。

    2.细菌感染:有些细菌感染也会导致宝宝持续咳嗽,特别是一些肺炎链球菌等病菌的感染,可遵医嘱口服头孢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感染治疗。

    3.过敏:如果宝宝对某些物质(如花粉、冷空气等)过敏,也可能导致咳嗽不止,可以使用开瑞坦糖浆进行抗过敏治疗。另外,上气道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哮喘等疾病也会导致宝宝咳嗽不止。如果宝宝反复咳嗽伴有咳痰、发热、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对症治疗。比如发热时可在医生建议或指导下服用布洛芬混悬液,咳嗽可遵医嘱服用鲜竹沥止咳。

  • 一岁宝宝遵医嘱吃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可以化痰。

    1.氨溴索:用于伴有痰液分泌不正常及排痰功能不良的急慢性疾病,可以帮助一岁宝宝化痰。偶尔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也可出现皮肤红斑、瘙痒、肿胀、呼吸困难、发热等不适症状。对氨溴索及其任何其他成分过敏者禁用。

    2.乙酰半胱氨酸:粘痰溶解剂,具有较强的粘液溶解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浓痰、粘液分泌过多的呼吸道疾病。对乙酰半胱氨酸过敏的一岁宝宝禁用,苯丙酮尿症患者、哮喘患者禁用。用药之后可能会出现呛咳、恶心、呕吐、口臭等不良反应。

    此外,还可以吃羧甲司坦等药物化痰。建议一岁宝宝如果出现咳嗽、咳痰,需要家长及时带去就医,积极治疗。

  • 胃食管反流咳嗽主要是由于胃内物反流至咽喉,导致咽喉黏膜出现刺激所引起的,可以遵医嘱通过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组胺H2受体拮抗剂以及促动力药来治疗。

    1.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的产生来达到治疗效果,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有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兰索拉唑肠溶片等。

    2.组胺H2受体拮抗剂:也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来达到治疗的效果,但是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叫栀子泵抑制剂弱。比较常用的有西咪替丁片、雷尼替丁胶囊等。

    3.促动力药:促进胃和食管的蠕动,加速胃的排空,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有莫沙必利片、多潘立酮片等。

    应注意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最好不要私自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 秋天给孩子养肺有多重要?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肺主气

     

    《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中讲:“诸气者,皆属于肺。” 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① 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吸进清气,排出浊气,吐故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②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

     

    在《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说:“肺者,气之本。”

     

    体现了肺对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肺有节律地呼吸,则各脏腑经络之气升降出入运动通畅协调。

     

    肺的呼吸失常,不仅影响宗气的生成及一身之气的生成,导致一身之气不足,即所谓“气虚”,

     

    出现少气不足以息、声低气怯、肢倦乏力等症,并且影响一身之气的运行,导致各脏腑经络之气升降出入运动失调。

     

     

    肺主行水

     

    凡是行医的人都听说过“开鬼门”和“提壶揭盖”的方法。

     

    要说明这个问题就要涉及肺主行水的功能了。肺以其气的宣发与肃降作用输布水液,故说“肺主行水”。

     

    又因为肺为华盖,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参与调节全身的水液代谢,故清汪昂《医方集解》称“肺为水之上源”。

     

    当外邪袭肺,肺失宣发,可致水液向上向外输布失常,出现无汗、全身水肿等症。

     

    内伤及肺,肺失肃降,可致水液不能下输其他脏腑,浊液不能下行至肾或膀胱,出现咳逆上气、小便不利或水肿。

     

    所以临床上多用宣肺利水法来治疗一些水液代失请的疾病,这就是所请的“开鬼门之法,也提壶揭盖”之法,重在“开上源以利下流”。

     

    这个方法在临床治病当中经常使用。

     

     

    肺朝百脉

    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适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宣降作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肺气充沛,宗气旺盛,气机调畅,则血运正常。若肺气虚弱或壅塞,不能助心行血,则可导致心血运行不畅,甚至血脉淤滞,出现心悸胸闷,唇青舌紫等症状;

     

    反之,心气虚衰或心阳不振,心血运行不新,也能影响肺气的宣通,出现咳嗽、气虚等症状。

     

    所以养好肺就能保证肺及体内的正气不虚,避免湿热等诸邪侵犯人体。

     

    下一期告诉你如何养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通常情况下,肺气虚寒是由于肺气受损所致,临床上常表现为乏力、气喘、咳嗽、胃寒等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玉屏风颗粒、参苓白术散、补肺丸等中成药。

    1.玉屏风颗粒:主要成份为黄芪、炒白术、防风等药物。具有益气、固表、止汗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㿠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等病症的治疗,可缓解患者肺气虚寒的现象。不良反应及禁忌尚不明确。

    2.参苓白术散:主要成份为人参、茯苓、炒白术、山药等药物。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可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的治疗,可缓解患者肺气虚寒的现象。不良反应及禁忌尚不明确。

    3.补肺丸:主要成份为熟地黄、党参、蜜炙黄芪等药物。具有补肺益气、止咳平喘的功效,用于肺气不足、气短喘咳、咳声低弱、干咳痰粘的治疗,可缓解患者肺气虚寒的现象。一般外感咳嗽者忌服,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肺气虚寒的患者如果服用中成药物治疗时,建议经中医师辩证后,根据身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同时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 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一些药食同源的中药陆陆续续地走入了人们的视野。比如,在一些止咳化痰、祛湿的的养生方中,都会发现一味十分常见的中药——陈皮。为什么陈皮会成为健康养生的药食同源之品呢?它到底有着怎样的奥秘呢?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

     

    陈皮其实很多人对它并不陌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看见,它是橘科植物的干燥成熟果皮,在中药命名上分为“陈皮”和“广陈皮”,也常被称为橘皮、新会皮等,在我国的很多地区均有生产,不过以广东的茶枝柑为最佳,也被称为广陈皮,因为橘皮的储存时间越久效果越好,所以才有“陈皮”这个名字。

     

     

    陈皮的药用价值很悠久,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药食同源药物,也是天然的养生佳品,向来就有“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的说法,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将其列入为上品中药,有着利水谷、去臭、下气的功效。后来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它有着这样的评价,和补药配伍能补,同泻药相配能泻,同升则升,同降则降。

     

    陈皮具有辛、苦、温的药性,归入体内的脾经和肺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经常被用于治疗脘腹部的胀痛、咳嗽痰多、胸闷气滞、食欲减少等病症。尤其是在这3类病症的治疗和缓解上,陈皮可以发挥较好的作用。

     

     

    陈皮的辛温药性,具有辛行温通的效果,能够行气止痛、健脾和中,因为陈皮略有苦味,苦温而燥,在治疗寒邪闭阻中焦引起的气滞病证,最为适宜。

     

    陈皮的这一功效,被很多的医家使用,因此也流传了很多的经典药方,比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平胃散,将陈皮和苍术、厚朴等中药同用,以治疗中焦的寒湿,诱发的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等病症。还有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藿香正气散,里面就有陈皮这味中药,和藿香、苏叶相配,外治风寒,内治湿邪,缓解腹部疼痛和呕吐腹泻。

     

    陈皮具有辛香而行的特点,善于疏理气机、调畅中焦,维持体内的气机升降的有序进行,医圣张仲景的橘皮竹茹汤,就是用到了陈皮的这一特性,缓解恶心、呕逆等病症,还有《活幼心书》中的姜橘汤,也是将陈皮和升降、甘草同用,可以调理脾胃寒冷、呕吐不止的病症。

     

     

    陈皮在治疗和缓解咳嗽病症上,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良药,既可以燥湿化痰,又能够温化寒痰,并且辛行苦泄而宣肺止咳,是治疗痰证的必备良药,尤其是寒痰和湿痰的调治,效果会更好。

     

    关于用陈皮治疗咳嗽的药方有很多,数不胜数,比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二陈汤,医圣张仲景收录在《伤寒论》中的苓甘五味姜辛汤,还有《医学正传》中记载的六君子汤,均可以起到止咳化痰的作用。

  • 出现突然喉咙痒咳嗽不止的现象可能是理化因素刺激,也有可能是过敏性咽炎或急性咽炎等因素导致的。

    1.理化因素刺激:由于机体受到香烟气味、油漆等刺鼻的理化因素,均可能会出现突然喉咙痒咳嗽不止的现象。

    2.过敏性咽炎:由于机体接触到了过敏原刺激而导致出现突然咳嗽痒咳嗽不止的现象,如粉尘、花粉等。

    3.急性咽炎:是人体咽部黏膜及周围组织发生的急性炎症,常有喉咙干燥发痒、咽痛等症状,也可表现出突然喉咙痒咳嗽不止的现象。

    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等疾病所致,建议及时查明病因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 支饮是中医痰饮中的一种,其外象主要表现为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

     

    有很多原因会引起支饮:寒饮停留在肺,咳嗽气喘不得平卧,此为一种原因;水饮凌心,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这又是一种原因。

     

    今天重点讲述的是后一种,此时,水饮之邪聚积于胸膈,置于心下,用手去触诊,会感觉胸窝部痞塞鞕满,患者喘鸣不已,面色晦暗,手足指端呈现紫绀状,脉沉紧。严重者还可能伴有身体浮肿,尿量减少。这种脉象是水饮停留于胸膈之心下导致,经过数十日,用吐法,下法均不愈,这就是木防己汤主治的病证了。

     

     

     

    一般来说,现代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哮喘,胸腔积液等疾病,出现“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等外象时,即可使用此方。有部分患者,虽然会一时好转,但几日后即可能复发,这可能是胸膈心下水毒太盛的缘故,此时宜使用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木防己汤其方如:木防己三两、 石膏十二枚、鸡子大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用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次温服。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方如:木防己三两 、桂枝二两、 芒硝三合、 人参、茯苓各四两。用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再纳芒硝,再稍煎煮,分二次温服。稍微腹泻后,患者病情即会好转。


    膈间支饮,水停心下,上迫于肺,遂闻喘满;寒饮久留心下,结聚不散,遂见心下痞坚;饮阻于膈,营卫运行不利,遂见面色黧黑;用吐法,下法均不解,此乃支饮的重症,并且病情虚实夹杂,水饮停于心下,溢于四肢,此为实,久病损及心、肺、肾,此为虚。

     

    此时当用温阳行水,扶正散结之大法。

     

    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木防己,行水饮而散结气;两者一辛,一苦,可使心下痞坚得消。再用大剂量的人参,以扶正补气,石膏清解郁热。

     

    这个方子中最关键的药物是木防己,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马兜铃科植物木防己因为含有马兜铃酸,会导致近端肾小管功能受损,已经被国家禁用,所以实际使用时,只能使用防己科植物粉防己。一般认为“木防己长于祛风止痛,汉防己长于利水消肿”,所以膈间支饮,水停心下使用汉防己是合适的。

     

    汉防己(粉防己),主要功效是利水消肿,次要功效是祛风止痛,特别擅长祛除皮部,肌部,肉部,膈,心下之水,又有一定的下气作用。可惜,汉防己,也有一定的肝肾毒性,久用,大剂量使用,均需慎重。

     

    皮肤科医师罗传峰老师,提醒我若需祛风止痛,可用菊科植物豨莶草代替防己。

     

     

    豨莶草味辛,苦,寒,可祛风湿,利关节,解毒,可治四肢麻痹,筋骨疼痛,腰膝无力,中风半身不遂,还有一定的降血压之力。此物祛风止痛长久之力胜于防己,耗伤精血的弊端则弱于防己。当然,豨莶草亦会耗伤精血,所以,治疗上与人参,白术等具有守胃气,补胃气的药物同用,方为万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