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青少年心理问题,原生家庭之殇?

青少年心理问题,原生家庭之殇?
发表人:颜峰
很多青少年出现情绪障碍或心理问题时,都会把自己的症结理解为源于原生家庭父母的问题,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自我成长中出现心理问题就真的没有办法解脱吗?
 
 
 
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的确,遇到什么样的父母是我们最大的命运。父母,不仅是给予我们生命并守护它,同时也是我们未来人格的最重要的影响者之一。
 
 
 
不过不完美的父母之所以会让我们形成一定的心理问题或困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内心不愿意接受一个事实——我们的父母不够好,我们幻想自己应该有更好的父母,我们甚至会尝试改变我们的父母。而事实是世上没有任何一件事一个人是完美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的我们仍然一直在追求人格的自由。而结束已经发生的事实对我们心灵的羁绊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学会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承认它已不可改变。也就是说,童年与父母的关系模式的确为我们成年后的人格形成一定的基础特质,但这就像雕塑一样,也只是前期的雏形,我们的人格最后达到何种境界,仍需要我们在自己的人生长河中去体验,去经历。过往无法改变,只能接受,但未来的舵盘依然掌握在你自己手中,因此如何选择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关键。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一个人的人格就是这个人过去所有人生体验的总和。你的童年经历在历史长河中固然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它能够完全决定你全部的人生。
 
 
 
而真正的解脱,首先是真正做到对过去事实的接纳,只有真正做到这样一点,它虽然依然存在,并未消失,也未被遗忘,但你对它的纠结就结束了,而你也由此获得了自由。
 
 
 
其次,放下改变过去或是父母的执念,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学会接受之后,更重要的是在自身的内心寻找答案,接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同时开始尝试努力改变自己。
 
 
 
最后,解脱的途径就是用心去感受当下,所有的尝试精力投入到当下的行动,给自己时间,人生长河漫漫,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水滴石穿的道理你我都懂,所以努力当下的每一步,有一天终究会遇上那个更好的自己。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家庭破裂的问题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一些家长以为,抑郁症只是现代社会中大人们易患的疾病,自己的孩子还是个学生,怎么也得了这种病呢?其实抑郁症不分年长年幼,这些年更趋向低龄化,在大、中、小学生中都较为多见,而且又各有特征,与非病理情绪行为具有相似性,往往令人难以分辨。家长、老师及非专业人员,倘若发现孩子有下列情况,并持续了一定时间(3个月以上),脑子里就该多一个问号:他们是否患了抑郁症?

     

     

    1.儿童抑郁症:

     

    主要见于小学生,年龄范围在7-12岁之间。诱发因素有:在学校受到某些小挫折和委屈,听见父母吵架,有的女生发病在月经初潮阶段。

     

    特殊表现:(1)情绪悲伤。变得经常哭泣,产生一些奇怪的念头,如“妈妈不要我了”,“老师不喜欢我了”,“没选上班干部”,“没得到小红花”,“我以前做过某某错事”等,有时会突然说出“活着有什么意思,死了算了”这种不着边际、令人费解的话来。(2)行为退缩。较长时间不去上学,对学校有种说不清理由的回避。无论家长如何做工作,孩子就是举步维艰。有的孩子也为耽误了课程着急,答应明天一定去上学,但到时还是不能去。(3)抑郁躯体化。孩子变得体弱多病,经常诉说头痛、胸闷、腹痛,不愿进食等,做检查没发现什么问题,按躯体疾病治疗或吃些补养品也不管用。

     

    2.少年抑郁症。

     

     

    见于初中学生,年龄范围在12-16岁之间。诱发因素有:自尊心受挫,家庭教育方式不良,父母离异,痴迷上网等。

     

    特殊表现:(1)过分自责。当一两次考试成绩下降,别人超过自己时,就持续郁郁寡欢,脑子钻进“自己很差,以后周围的人会瞧不起我”的牛角尖中,任凭家人如何劝说,始终不能从痛苦中摆脱出来。(2)情绪偏激。经常发脾气,见什么都烦。吃喝拉撒睡等生活节奏变得缓慢和杂乱无章,无论家长指出的对否,总是以对抗的姿态加以反驳。(3)心理闭锁。变得孤僻,无言无语,一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与家人谈话交流,其内心想些什么,为何这样,说也说不清楚。(4)节食减肥。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原本体重正常却偏要减肥,每天三餐小心谨慎,斤斤计较,当减得面黄肌瘦、无法学习时也不思悔改,抑郁与厌食形成恶性循环。

  • 抑郁是心灵的感冒,每人都有抑郁情绪,不及时调节就会患抑郁症。抑郁症会成为病人沉重的负担,并带来严重的精神、情感和身体煎熬,对家庭、工作和社会都会带来损害。据统计,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抑郁症及自杀造成的负担之和已排在各种疾病的首位。尤其令人感到忧虑的是,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对此,家长、学校、社会应予以高度重视。

     

    一、儿童行为突变应警惕

     

    儿童还不具备和成人一样能全面用语言表达复杂情绪体验的能力,因此,行为的异常突变就成为儿童抑郁症的重要诊断标准。那么,儿童抑郁症有那些表现呢?

     

     

    性格突变。当一个外向乐观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自卑、内向、退缩时,或当一个文静、有礼貌的孩子突然变得急躁、容易激动、没礼貌,以及经常与家长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时,就应考虑患抑郁症的可能。

    学习突变。当一个一贯成绩优良,勤奋好学的学生突然出现学习困难,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上课不专心,作业完成困难,成绩急剧下降,以及自暴自弃时,一定要带他们去看心理医生,以便及时诊治。

    失眠。儿童一般很少失眠,若一个孩子失眠、夜惊、多恶梦、睡眠中经常辗转反侧,且持续时间长达数月,日间精神萎靡不振,这就应警惕患抑郁症的可能。

     

     

    二、及时治疗是关键

     

    儿童抑郁症和成年人有较大的不同,容易被家长和老师忽视,因此,重视儿童抑郁症的早期识别和防治,就显得非常重要。导致儿童抑郁症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我们仍可从儿童的生活经历中找出某些原因。根据患儿发病的有关因素和症状特征,可以采取心理治疗,包括行为疗法、游戏疗法、暗示疗法等。同时要对患儿进行耐心的引导,帮助患儿克服情绪上的障碍,逐步培养其坚强健全的性格。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改善情绪,增进与同学的交往,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同时,家长要学会正确地教育孩子,改善家庭环境,以减少对孩子心理上的不良刺激。

     

     

    必要的时候,须在医生指导下对患儿进行药物治疗,家长切勿随便给孩子乱用药物。同时,家庭治疗必须贯穿治疗全过程。孩子的进步,离不开父母的配合,父母对孩子不要总是抱怨、打骂,对患儿的进步要满怀期待,并充满信心。坚持不断给患儿加油,而且要能够耐心地看待患儿的“过错”,给予宽容与引导。虽然治疗的过程中难免有反复,但只要坚持“给孩子尊重,多鼓励孩子”这条原则,就能还孩子一片明朗的天空。      

  • 青少年的理想膳食

     

    青少年是指8-17岁的中、小学生。他们正处于成长高峰期,从事紧张的学习,活动量大,每日能量的消耗比开始发育前要增加2倍多,故对营养的需求也随之增多。

     

    合理营养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及学习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青春期人群新陈代谢快,对能量的摄取和吸收要求高,所以必须注重食物的合理选择,注意膳食的平衡和营养的合理性。

     

    构成膳食的食物品种要多种多样,使各种营养素均有足够的量,以保证人体的需要。

     

    同时要求各种营养素间要保持适合人体需要的合适比例。

     

    简单地说,人们的膳食既要多品种,质和量也要符合需要,这才是科学的合理的、平衡的膳食。

     

    古代人称之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五畜为益。”

     

    早餐的食物可安排面包、馒头、包子等,搭配牛奶、稀粥、豆浆等,加上鸡蛋、肉松、果酱、黄油、芝麻酱、火腿肠、小菜等食物,

     

    使早餐有干有稀、有荤有素,能促进早餐食欲。

     

    午餐既要补充上午的能量消耗,又要为下午储备能量,因此午餐食品要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

     

    晚餐则不宜食用过多的蛋白质和脂肪,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和影响睡眠。 晚餐以吃五谷类的食品和清淡的蔬菜为宜。

     

     

    青少年食谱


    小学生一日食谱

     

    早餐:牛奶250克(加糖10克),豆沙包2个(面75克、豆20克)

     

    午餐:米饭100克,胡萝卜柿子椒鸡丁(胡萝卜50克、柿子椒50克、鸡丁50克),番茄蛋汤(番茄25克、蛋25克)。

     

    加餐:小蛋糕2个(面50克,蛋30克)

     

    晚餐:虾仁肉菜混沌(面100克,肉末75克、虾仁20克、青菜5克),甜橙 75克

     

    中学生一日食谱

     

    早餐:豆浆250克,菜包子2个(面100克、肉20克、青菜50克)。

     

    加餐:蛋糕50克(面25克、蛋25克)

     

    午餐:米饭150克,茭白炒猪肝(茭白100克、猪肝50克)、番茄蛋花汤(番茄50克、蛋50克)

     

    加餐:绿豆粥(大米50克、绿豆25克、白糖10克),西瓜200克。

     

    晚餐:绿豆芽肉丝拌面(面条150克、肉100克、绿豆芽150克),橘子75克。

     

     

    温馨提示


    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期,食欲旺、食量大,不少青少年爱大嚼饱餐一顿。

     

    过饮过食不但有害身体,而且影响智力,吃得过多会加重大脑控制消化吸收的那些神经的负担,

     

    使其经常处于兴奋状态,这必然会造成大脑内的语言、记忆、思维等智カ活动的神经经常处于抑制状态。

     

    所以专家们普遍认为,一般应每餐进食到七八成饱为好,这样既可以有效地获取足够的营养又能减轻胃肠道负担,预防肥胖症的发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不知道各位父母有没有听说过南风效应?这是心理学中的一种效应,主要告诉我们在教育方面,有的时候略带“人情味”的赞扬和鼓励会比“恐吓”、“打骂”等“北风式”教育起到更好的效果。也就是说,相比于大声责骂你的孩子,适当地给予你的孩子积极的赞扬和鼓励会让他更好地成长。

     

     

    但事实是,现在的大部分父母因为养育孩子的艰辛加上工作方面的压力等原因,常常会在面对孩子时失去耐心、脾气暴躁,甚至会对自己的孩子大吼大叫。父母吼完之后自己便轻松了,却忽略了自己的行为对孩子可能造成的后果。大量事实证明,经常被吼的孩子容易出现以下几种心理问题,有些甚至会影响终身。

     

    1. 爸爸妈妈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在《妈妈是超人》第三季里,霍思燕因为要照顾多个小孩过于忙碌,对儿子嗯哼的语气不免有些急躁催促,在小孩看来甚至有点凶。这就引起了嗯哼的不开心,他觉得妈妈是不是不喜欢自己了,照顾别的小孩不照顾自己,还要“训”自己。


    孩子正是单纯活泼的年纪,做事的节奏和能力都和大人有着很大的差距。父母对孩子不耐烦的大吼,会让孩子认为父母不喜欢自己,甚至产生自我厌恶的情绪。有些孩子可能还会采取过激行为来引起父母注意,这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很不健康的影响。

     

    2. 孩子自尊心受损,变得自卑、胆小,能力弱

     

    大部分孩子在看到父母忙于家务或是工作时,会出于帮助父母的心理上前帮忙,但由于小孩能力有限,往往结果会适得其反。这时候父母不忙还好,越忙的父母便越有可能对自己的孩子大吼,认为他是来捣乱的。

     

     

     

    但在小孩看来并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他们会因为父母的大吼颤抖害怕,会认为自己做了错事,甚至开始否定自己的做事能力,否定自己。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卑和胆小,他们会害怕社交,缺乏安全感,他们会畏惧做事,否定自己。

     

    3. 孩子脾气暴躁,情绪管理能力差

    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罗森塔尔效应”,通俗点说就是:当你有意无意暗示某个人或某些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时,那么他们就有很大的可能成为那样的人。

     

    当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脾气暴躁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暗示”他们成为同样脾气暴躁的人。他们可能会在承受父母的吼叫之后,转而对自己的小宠物或是朋友又打又骂,渐渐失去对自己情绪的管理能力。

     

    4. 孩子长大后容易叛逆,可能会造成性格走极端

     

    孩子年纪小时,对于父母的大喊大叫无法反抗。但当它们长大时,长久以来被压制的反抗意图爆发,他们就会变得非常叛逆,做事不愿听父母的建议,一意孤行。更有甚者可能会形成极端性格,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举动。


    由此可见,在父母看来自己只是一时发泄情绪的举动,却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严重的心理影响,这说明父母应该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亲近信赖的人,父母的行为便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善于管理自己情绪的父母,也能帮助自己的孩子提高管理情绪的能力,建立更加健全的人格。反之情绪反复无常的父母,会让自己的孩子变得自卑胆小,能力低下。

     

    因此,父母要学会管控自己的情绪,在冲动发火之前要仔细分析自己生气的原因,冷静思考后再作出回应。同时也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将心比心体谅孩子的不容易,用爱和温暖去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相信很多宝贝妈,一定会跟孩子他爹争论,孩子到底更像谁的问题?眼睛像你,鼻子像他?身材像你,IQ像他?今天,就来跟大家一起看看,夫妻的哪些基因,决定了宝宝的智商和相貌吧!

     

    身高是谁的遗传大?——父母各占一半

     

    除去营养状况外,孩子的身高有70%的主动权掌握在父母的手里,父母的遗传是决定孩子身高的主要因素,因为决定身高的因素35%来自父亲,35%来自母亲。假若父母双方个头不高,那就要靠宝宝后天那30%的努力了。

     

    智力是谁的遗传大?——妈妈

     

    智力有一定的遗传性,同时受到环境、营养、教育等后天因素的影响。据科学家评估,遗传对智力的影响约占50%-60%,就遗传而言,妈妈聪明,生下的孩子大多聪明,如果是个男孩子,就会更聪明。

     

    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人类与智力有关的基因主要集中在X染色体上。女性有2个X染色体,男性只有1个,所以妈妈的智力在遗传中就占有了更重要的位置。

     

    为证明此点,我们首先来复习下高中生物知识:男宝宝和女宝宝是怎样来的?

     

    男生是XY,X (卵)是来自母亲,Y(精子)是来自父亲。

     

    女生是XX,X (卵)是来自母亲,X(精子)是来自父亲。

     

    所以生男生女都是先生的错,不要怪罪妈妈的肚皮不争气。

     

    请注意:

     

    男生是XY,所以男生的智商全部都是来自母亲的遗传,女生是XX,所以女生的智商是父亲跟母亲各有一半影响。

     

    因为女生的智商是父亲母亲都有影响,所以会有中和的效应。所以女生智商的分布会呈现自然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就是倒钟状,中间最多,两边较少。

     

    然后男生因为是完全只受一方影响,所以男生智商分布会呈现在偏向在两个极端。也就是说,男生天才比较多,但是同时,蠢材之中也是男生特别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1、你要判断一个男生聪不聪明,看他妈妈就知道了。

     

    2、然后我们用机率来算:

     

    生男孩的机率= 1/2;生女孩的机率=1/2。

     

    生男孩的时候,母亲对于男孩智商的影响力 = 1

     

     

    生女孩的时候,母亲对于女孩智商的影响力 = 1/2

     

    所以说,如果你是:

     

    1、男生,如果你觉得你很笨的话。你千万要娶一个聪明的女生来。这样你小孩翻盘的机率还有七成五,人生还是充满了希望。

     

    2、女生,如果你觉得你很笨的话,因为,你翻人家盘的机率有七成五....努力生个女娃吧。

     

    3、当你看到一个男生很聪明的时候,则他父亲很聪明的机率是0% (应该说,就算他父亲很聪明,也对他是没有影响的),可是他母亲很聪明的机率是100%。

     

    所以说,如果你在考虑要嫁给一个很聪明的男生的时候,你就要小心他妈妈,可能会是一个很会算计的婆婆。

     

    反之,当你看到一个男生很笨的时候,没错,他通常会很有钱,这是上帝的安排,上帝为了不让人类灭亡,所以他会让很笨的人很有钱,这样他才能娶到聪明的女生。

     

    性格是谁的遗传大?——爸爸

     

    性格是父亲的遗传大。性格的形成固然有先天的成分,但主要是后影响。比较而言,爸爸的影响力会大过妈妈。其中,父爱的作用对女儿的影响更大。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父亲在女儿的自尊感,身份感以及温柔个性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另有一位专家提出,父亲能传授给女儿生活上的许多重要的教训和经验,使女儿的性格更加丰富多彩。

     

     

    相貌是谁的遗传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肤色:总遵循“相乘后再平均”的自然法则,让人别无选择。若父母皮肤较黑,绝不会有白嫩肌肤的子女;若一方白一方黑,大部分会给子女一个“中性”肤色,也有更偏向一方的情况。

     

    眼形:孩子的眼形、大小遗传自父母,大眼睛相对小眼睛是显性遗传。父母有一人是大眼睛,生大眼睛孩子的可能就会大一些。

     

    双眼皮:双眼皮是显性遗传,单眼皮与双眼皮的人生宝宝极有可能是双眼皮。但父母都是单眼皮,一般孩子也是单眼皮。

     

    眼球颜色:黑色等深色相对于浅色而言是显性遗传。也就是说,黑眼球和蓝眼球的人,所生的孩子不会是蓝眼球。

     

    睫毛:长睫毛也是显性遗传的。父母只要一人有长睫毛,孩子遗传长睫毛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鼻子:一般来讲,鼻子大、高而鼻孔宽呈显性遗传。父母中一人是挺直的鼻梁,遗传给孩子的可能性就很大。鼻子的遗传基因会一直持续到成年,小时候矮鼻子,成年还可能变成高鼻子。

     

    耳朵:耳朵的形状是遗传的,大耳朵相对于小耳朵是显性遗传。父母双方只要一个人是大耳朵,那么孩子就极有可能也是一对大耳朵。

     

    下颚:是不容“商量”的显性遗传。父母任何一方有突出的大下巴,子女常毫无例外地长着酷似的下巴,“像”得有些离奇。

     

    肥胖:父母都很肥胖,会使子女们有53%的机会成为大胖子,如果父母有一方肥胖,孩子肥胖的概率便下降到40%。这说明,胖与不胖,大约有一半可以由人为因素决定,因此,父母完全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充分运动使自己体态匀称。

     

    秃头:造物主似乎偏袒女性,让秃头只传给男子。比如,父亲是秃头,遗传给儿子概率则有50%,就连母亲的父亲,也会将自己秃头的25%的概率留给外孙们。这种传男不传女的性别遗传倾向,让男士们无可奈何。

     

    青春痘:这个让少男少女耿耿于怀的容颜症,居然也与遗传有关。因为父母双方若患过青春痘,子女们的患病率将比无家庭史者高出20倍。

     

    腿型:酷似父母的那双脂肪堆积的腿,完全可以通过充分的锻炼而塑造为修长健壮的腿。倒是那双腿若因遗传而显得过长或太短时,就无法再塑,只有听任自然了。

     

    如何在宝宝降生前,优化你的基因?

     

    1、我跟老公都长得挺黑的,可我不想生下来的宝宝也是个黑天使。

     

     

    ——黑夫妻想生白宝宝,孕妇可多吃富含维C的食物。维C对皮肤黑色素生成有干扰作用,减少黑色素沉淀,婴儿皮肤会白嫩细腻。

     

    推荐食品:番茄、葡萄、柑桔、菜花、冬瓜、洋葱、大蒜、苹果、刺梨、鲜枣等蔬菜和水果,其中以苹果为最佳。

     

    2、我跟老公都是干性皮肤,一到冬天就很容易皲裂,怎样才能让宝宝不受这份罪呢?

     

    ——夫妻皮肤粗糙,孕妇应常吃富含维A的食物,能保护皮肤上皮细胞,使日后孩子的皮肤细腻有光泽。

     

    推荐食品:动物的肝脏、蛋黄牛奶、胡箩卜、番茄以及绿色蔬菜、水果、干果和植物油等。

     

    3、我家有遗传黄头发的基因,姐姐家的孩子现在一岁头发还是黄黄的,我的宝宝会不会也会遗传啊?

     

    ——如果夫妻头发不好,孕妇可多吃含有维生素B族的食物,可以使孩子发质得到改善,不仅浓密、乌黑、而且光泽油亮。​​​​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案例分享

     

    小强,男,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在老师的眼里,小强是一个很不听话的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时常不按时完成作业,抱怨老师讲课呆板,指责学校和老师自私,为提高升学率、多拿奖学金而压迫学生。

     

    在同学的眼里,小强是一个招惹不得的野兽,曾有一次,邻座的同学无意把橡皮擦放到了他的座位上,他二话不说就把橡皮擦扔掉。他脾气很不好,常常没耐心听别人说话,一旦碰到他不想听或者不愿听的话,他就粗暴地把他人的话打断。

     

    当同学受到老师表扬时,他不是指责老师偏心就是讽刺同学巴结老师,对成绩好的同学就说是“死读书”。由于该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加上成绩较差,在母亲的说服下,特前来进行心理辅导。

     

    一、自我中心型人格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儿童早期的自我发展过程中,自我中心是一个必经阶段。自我中心型人格是幼儿期和儿童期的人格特性。可以说“自我中心”人人都有,只是在知识程度和发展速度上存在着个体差异。就人类初期的生存发展而论,童年期的自我中心是很自然的,也是必要的。

     

    但是,当一个人从童年进入青年和成年期后,他在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已趋于成熟,同时由于社会接触的扩大,迫使他从自我中心的小天地里走出来,成长为以客观情境为反应依据的成熟人格。

     

    并非每个人都能顺利地通过这一考验而达到心理成熟。如果自我倾向过于严重,到了初中,还停留在自我中心阶段,这就成了问题。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初中学生的自我中心即指此,这是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不充分的结果。

     

     

    自我中心型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心思完全被自我意识所占有,习惯于把“我”作为注意的中心,以至于其他的人、事、物,很难唤起他的兴趣,也无法转移他的注意力。他们往往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自己的需求和利益上,不能采纳不同意见。他和周围环境的一切关系,都建立在“我”的利害关系上,对于与他认识不一致的信息,决然不能接受。

     

    二、自我中心型人格的心理疏导策略

     

    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的思维导致了自我中心的逻辑结构,他们以自己为尺度,根据自己的看法来判断一切事物,不能把握逻辑关系。因为思维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注意图式,使他们不能同时处理一种情况的几个方面,如交谈中不能同时考虑他人的和自己的观点;

     

    认为游戏规则是神圣不可改变的,不能同时重视自己的兴趣和他人的需要等。

     

    皮亚杰又指出,社会互动是促使儿童去除自我中心的方法之一。社会互动能使儿童认识到自己思维的不足之处,并迫使他去理解或许和自己的观点相冲突的其他人的观点,这将使儿童的思维更连贯、更富有逻辑性。

     

    在正确认识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健康发展,防止自我中心型人格的形成:

     

    (1)转移家庭焦点、加强亲子交流

     

    帮助学生走出自我中心,首先家长需要学习,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家长对子女的爱要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不能变成溺爱。溺爱是一种不良的强化,会使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加重。

     

    在生活中注意多加引导,用实际的经验让孩子明白,只有“独立”的人格,才会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避免孩子的自我中心,家长应有意识地转移家庭注意的焦点,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一个人,与其他家庭成员平等的人。

     

    这样就会使孩子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也看到别人。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跟孩子沟通与交流,加强亲子直接的互动,让家长和孩子清楚地认识到对方的需求,从而能让孩子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让家长多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2)学习同理心,加强人际交往

     

    即加强社会互动,去除自我中心化,引导孩子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简单地说,同理心就是理解他人的感受,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来考虑问题,从而了解他人。

     

    因此,对自我中心的学生需要加强同理心方面的辅导。教师在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可以适当开展人际交往知识的学习和讨论。如对人生中最自我中心的时期——婴儿期行为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婴儿化的行为。

     

    把他们自己认为讨人厌烦的人格特征和别人对他们的批评罗列出来,看看有多少婴儿期的成分。还可以请一位和他或她较为亲近的人作为其监督者,一旦出现自我中心的行为,便给予警告和提示,督促其及时改正。通过这些努力,自我中心是会慢慢消除的。

     

    (3)让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

     

    过度保护、封闭孩子会使孩子失去与他人游戏的机会,也会使孩子失去认识他人价值的机会。在集体活动中,也能使孩子品尝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意义,从而走出自我的圈子。

     

    教育他们多为他人着想,要先人后己、克己奉公、团结互助,并把这些思想融入具体的活动中,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从而热爱集体,关心集体,让他们体验助人以后得到的快乐,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

     

     

    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参加竞技体育活动,让他们在竞技体育中学会竞争与合作,明白“一山更有一山高”的道理。

     

    (4)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

     

    对学生的成绩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对缺点、错误也要毫不留情地批评、指正。在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成绩或长处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准确的判断,让他们明白人人都有自身的特长,每个人的成功或长处都是值得尊重的。

     

    在教育疏导的过程中,切忌讽刺、挖苦他们,简单地骂他们是个“不可救药的人”,因为挖苦、打击只会使他们的对抗情绪更加激烈,给教育疏导带来更大的困难。

     

    (5)增强竞争意识,重视挫折教育

     

    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重视对他们进行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不仅对矫正“自我中心”这一不良个性有益,而且对他们以后顺利地走上社会,自立于社会意义重大。

     

    在教学、教育过程中,通过游戏、竞赛等活动,让他们尝尝失败的痛苦,明白自身的长处与短处,能更好地认识自身和他人。在这个基础上,挫折教育以及如何面对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可以通过班级讨论、征文等形式来进行。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对于那些家有患抑郁症的青少年子女的家庭来说,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挑战。这些家庭中的父母可能会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变得小心翼翼,有时孩子病情的波动也会令他们手足无措。

     

    对于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来说,家人可能是他们唯一的希冀,理应成为能够提供支持和温暖的港湾。本文为这些父母提供了详尽的指导和建议,或许能够帮助他们度过艰难的时刻。

     

     

    要区分青春期的成长烦恼和真正的抑郁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你可以从这里了解到如何识别抑郁症的迹象和症状,并最大程度地给予孩子帮助。

     

    了解青少年抑郁症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抑郁症对青少年的影响比我们认为的要更加严重。实际上,约有五分之一的青少年会在青春期的某些时刻被抑郁症状所困扰。虽然抑郁症是可以被治愈的,但大多数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从未得到帮助。

     

    青少年抑郁症不仅是简单的喜怒无常。它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会影响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幸运的是,它可以被治疗,并且父母的帮助能促进孩子康复。你的关爱、指导和支持可以极大地帮助孩子战胜抑郁,并让他们的生活重回正轨。

     

    如果你是一名感到抑郁的青少年······

    你可以寻求帮助,并且你对情绪的控制力比你想象的要强大。无论现在的生活看起来多么令人沮丧,你都可以做很多事情来改变自己的心情,让此刻的你感觉更好。

     

    我的孩子抑郁了吗?

     

    虽然青少年时期偶尔出现不良情绪或不当行为是正常现象,但抑郁症却与之不同。青少年抑郁症产生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了单纯的忧郁。抑郁症会根本上地破坏青少年人格,引起令人无法承受的悲伤、绝望或愤怒感。青少年群体中许多叛逆和不健康的行为或态度都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

     

    以下是青少年做出“不当行为”来应对其痛苦情绪的一些方式。

     

    出现学业问题

    抑郁症会导致精力不足和注意力集中困难。在学校里,这可能导致出勤率下降、成绩下滑或使以前的好学生面对学业产生挫败感。

     

    离家出走

    许多患抑郁症的青少年会离家出走,或说他们打算离家出走。这些行为通常是一种求救信号。

     

    滥用毒品和酒精

    青少年可能会用酒精或毒品来试图“自我治疗”抑郁症。不幸的是,这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低自尊感

    抑郁症会引发并加剧丑陋感、羞耻感、失败感和无价值感。

     

     

    手机成瘾

    青少年可能会通过上网来逃避他们的问题,但是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只会增加他们的孤独感,使他们更加抑郁。

     

    鲁莽行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参与高风险行为,例如鲁莽驾驶、狂喝滥饮和不安全性行为.

     

    暴力

    有些患抑郁症的青少年(通常是受到欺凌的男孩)会变得好斗和暴力。

     

    青少年抑郁症还与许多其他精神健康问题有关,包括进食障碍和自我伤害。尽管抑郁症会给你的孩子带来巨大的痛苦,并干扰家庭生活,你可以采取许多措施来帮助孩子感觉好受一点。第一步是要知道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以及当发现了这些征兆时你该如何去做。

     

    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和迹象

     

    与有能力自行寻求帮助的成年人不同,青少年需要父母、老师或其他照料者来识别他们的痛苦且提供帮助。但做到这些并不是那么容易。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来说,他们不一定会表现出悲伤。相反,易怒和激越会是最显著的症状。

     

    青少年抑郁症的迹象和症状:

     

    - 感到悲伤或绝望

    - 易怒且充满敌意

    - 频繁流泪、哭泣

    - 不愿与朋友家人交流

    - 对活动失去兴趣

    - 学校表现不佳

    - 饮食和睡眠习惯发生改变

    - 坐立不安和激越

    - 无价值感和负罪感

    - 缺乏热情和动力

    - 疲劳或精力缺乏

    - 难以集中注意力

    - 感到莫名的躯体疼痛

    - 出现死亡或自杀的念头

     

    青少年抑郁症与成人抑郁症的比较

     

    青少年抑郁症与成人抑郁症的表现差别很大。与成人相比,以下症状在青少年中更为常见:

     

    易激惹或愤怒情绪。如前文所述,对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来说,其情绪通常以易怒,而不是悲伤为主。患抑郁症的青少年可能会脾气暴躁、充满敌意,容易沮丧或暴怒。

     

    难以解释的躯体疼痛。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经常抱怨身体不适,如头痛或胃痛。如果全面体检不能揭示其医学原因,则这些躯体疼痛可能指向抑郁症。

     

    对批评极其敏感。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饱受无价值感的困扰,这使他们极易受到批评、拒绝和失败的影响,尤其是那些自我要求很高的青少年。

     

    不与某些人交流,但不是所有人。成年人在抑郁时往往会自我孤立,但青少年通常会至少维持一些友谊。但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可能比以前更少参加社交活动,疏远父母,或者开始和一群不同的朋友交往。

     

    是抑郁症还是青春期“成长的烦恼”?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孩子是患上了抑郁症还是只是在经历青春期,请考虑症状的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孩子的行为方式与平时有何不同。激素和压力能导致青少年偶尔的焦虑发作,但不能解释持续的、无休止的悲伤、疲惫感或易怒。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征兆

     

    抑郁严重的青少年,尤其是那些同时滥用酒精或毒品的青少年,经常会想到、谈到自杀或试图自杀,而且实施成功的人数越来越惊人。因此,有必要十分认真地对待任何自杀意念或行为。这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

     

    应密切关注的自杀征兆:

     

    - 谈及打算自杀或拿自杀开玩笑

    - 说些类似“我死了会更好”、“我希望自己永远消失”、“我已经走投无路了”之类的话

    - 喜欢正面地谈论死亡,把死亡浪漫化(“如果我死了,人们可能会更喜欢我”)

    - 撰写有关死亡、垂死或自杀的故事和诗歌

    - 行为鲁莽或多次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 将贵重财物送人

    - 像永别一样地与朋友和家人道别

    - 寻找武器、药品或其他方式用以自杀

     

    如果不进行治疗,抑郁症会带来很大危害,因此请不要坐等这些令人担忧的症状自行消失。如果你怀疑自己的孩子患上了抑郁症,请以一种充满关爱的、非评判性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担忧。即使你不确定孩子是否患上抑郁症,他们棘手的行为和情绪都意味着有些问题亟需解决。

     

     

    如何帮助青少年抑郁症患者?

     

    告诉孩子你已经注意到了哪些抑郁症状和你对ta的担忧,并以此开启沟通。然后,让孩子分享他们正在经历的事,并做好认真倾听的意愿和准备。不要总是质问ta(大多数青少年不喜欢高人一等的姿态或者被当作懦夫),但要明确表示你已准备好并愿意提供他们所需的帮助。

     

    如何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沟通

     

    专注于倾听,而不是说教。一旦孩子开口,就要控制批评或说教的冲动。重点在于孩子正在和你沟通。最好的做法是让孩子知道你会无条件地支持他们。

     

    既要温和也要保持执着。 如果他们一开始将你拒之门外,请不要放弃。对青少年来说,谈论抑郁症这一话题可能非常困难。即使他们愿意,可能也很难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尊重你的孩子、让他们不会感觉不舒服的同时,还要强调自己愿意去关心和倾听。

     

    理解他们的感受。 即使他们的感受或担忧对你来说似乎很愚蠢或不合理,也不要试图和他们掰扯明白。哪怕是善意地试着解释“事情还没有那么糟”也会让你看起来好像没有认真对待他们的情绪。仅仅承认他们正在经历的痛苦和悲伤就能大大帮助他们感受到理解和支持。

     

    相信自己的直觉。当孩子嘴上声称一切如常,但对导致抑郁行为的原因没有作出解释时,你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如果孩子不愿对你敞开心扉,可以让孩子与值得信赖的第三方交流:学校咨询师、他们最喜欢的老师或精神健康专业人士。重要的是让孩子能向他人倾诉。

     

    帮助青少年抑郁症患者

     

    建议1:促进社会交往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倾向于远离他们的朋友和过去喜欢的活动。但是,孤独只会让抑郁恶化,所以请尽你所能帮助青少年重新建立社交关系。

     

    优先考虑面对面交流的时间。每天都留出交流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孩子身上,不要走神或分心。面对面交流这一简单的举动能为缓解青少年抑郁症发挥重要作用。还有,请记住:谈论抑郁症或孩子的感受不会使情况变得更糟,而你的支持可以大大促进他们的康复进程。

     

    避免社会孤立。尽你所能让孩子与他人保持接触。鼓励他们与朋友出去玩或邀请朋友过来。参加有其他家庭一同参与的活动,让孩子有机会和其他孩子见面并建立良好关系。

     

    让孩子融入集体。提议孩子参加一些活动(例如运动,课余社团,或艺术、舞蹈及音乐课),这些活动可以发挥孩子的兴趣和才能。虽然孩子起初可能缺乏动力和兴趣,但当他们重新投入生活时,他们会感觉更好并重拾热情。

     

    鼓励参与志愿服务。 为他人做事是一种强大的解郁良方和自尊助推器。帮助孩子找到他们感兴趣的目标,这会给予他们目的感。如果你与孩子一起参加志愿活动,这也会成为一种增进感情的宝贵经历。

     

    建议2:将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身体和心理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缺乏运动、睡眠不足和营养不良会加重抑郁的程度。不幸的是,青少年群体以不良的健康习惯而著称:熬夜,吃垃圾食品,以及花很多时间玩手机和电子设备。但作为父母,你可以通过建设健康、支持性的家庭环境来控制这些行为。

     

    让孩子运动起来!运动对促进心理健康无疑至关重要,因此,尽可能让孩子活动起来。理想情况下,青少年每天应该至少进行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但这些锻炼不该是无聊或痛苦的。发挥你的想象力:遛狗、跳舞、打篮球、远足、骑自行车、滑板运动——只要能动起来,都是有益的。

     

    限制电子设备使用时间。青少年经常通过上网来逃避问题,但是当面对屏幕的时间增加时,体育锻炼和与朋友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就会减少。这两者都会使症状恶化。

     

    提供营养均衡的饭菜。保障孩子能获得他们所需的营养,食用富含健康脂肪、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以及新鲜的瓜果蔬菜,以此让大脑进入最佳健康状态,帮助情绪改善。摄入太多含糖或淀粉的食物(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偏爱的“肥宅快乐食品”)只会对他们的情绪和精力产生负面影响。

     

    鼓励充足睡眠。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才能达到最佳机能状态——长达每晚9-10小时。确保你的孩子不要熬夜,直到能够满足必要的、能够改善情绪的休息时间。

     

    建议3:知道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他人的支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对患者的病情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善,但这还不够。当抑郁严重时,请毫不犹豫地求助在青少年治疗方面受过专业培训的精神健康专业人士。

     

    让孩子参与治疗选择。当选择专科医生或寻求治疗方案时,请务必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你希望孩子有意向参与治疗,请不要忽视他们的偏好并自行作出决定。没有一个治疗师能包治百病,也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适合所有人。如果孩子感到不舒服或者只是与某个心理学家或精神科医生“不来电”,请寻找更适合的专业人士。

     

    探讨治疗选择。与你选择的专业人士就治疗方案进行讨论。对于轻度至中度抑郁症患者来说,谈话治疗通常是一种良好的初始选择。随着治疗进程的推进,孩子的抑郁症可能会得到缓解。如果没有,则可能有必要进行药物治疗。不幸的是,一些父母会力图选择抗抑郁药,而放弃其他昂贵或费时的疗法。但是,除非你的孩子做出危险举动或有自杀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必要服药和/或持续观察),你可以花时间仔细权衡这些治疗选项。总体而言,在更普遍的治疗计划中,抗抑郁药是最有效的。

     

    药物治疗存在风险。抗抑郁药是针对成人研发和试验的,因此它们对青少年大脑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一些研究人员担心,百忧解之类的药物可能会干扰大脑的正常发育——尤其是大脑处理压力和调节情绪的方式。

     

    抗抑郁药本身也存在风险和副作用,包括许多针对儿童和成年早期患者的安全顾虑。并且我们已经得知它们会增加某些患者的自杀意念和行为风险。患有双相障碍、有双相障碍家族史或曾自杀未遂的青少年尤其容易受到伤害。

     

    服用抗抑郁药治疗的前两个月自杀风险最高。应密切监测服用抗抑郁药的青少年的病情是否出现恶化的迹象。

     

     

    青少年抗抑郁药治疗:要警惕的信号

     

    如果注意到以下问题,请致电医生:

     

    - 出现或产生更多的自杀念头/言论

    - 自杀的示意或企图

    - 开始或更加抑郁

    - 开始或更加焦虑

    -  激越或坐立不安

    -  惊恐发作

    -  睡眠困难(失眠)

    -  出现或更加易怒

    -  出现攻击性,愤怒或暴力行为

    -  冲动行事

    -  多动的言语或行为(躁狂)

    -  其他异常行为变化

     

    建议4: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孩子支持

     

    当患抑郁症的孩子接受治疗时,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让他们知道你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并提供支持。现在的孩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知道他们是有价值的、被接纳和关爱着的。

     

    要理解他们。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一起生活会是艰难和令人心力交瘁的。有时,你可能会体会到精疲力尽,被拒绝、绝望、心烦意乱或其他多种负面情绪。在这段艰难的时期,重要的是要记住,孩子并非故意变得难缠。他们正在遭受痛苦,因此请尽力保持耐心和理解。

     

    参与治疗。无论是参加心理治疗还是正确服用任何处方药,请确保孩子遵照所有的医嘱。追踪青少年病情的变化,如果抑郁症状似乎变得更严重,请致电医生。

     

    保持耐心。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康复之路可能崎岖不平,请保持耐心。为微小的胜利感到欣慰,并为偶尔的挫折做好准备。最重要的是,不要评判自己,也不要拿自己的家庭与其他家庭比较。只要竭尽全力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就已经是尽职尽责了。

     

    建议5:照顾好自己(和其他家人)

     

    作为父母,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把所有精力和注意都放在了患抑郁症的孩子身上,而忽略了自己和其他家庭成员的需求。但是,在这段艰难时期里,继续照顾好自己非常重要。

     

    首先,这意味着在急需支持时向他人求助。你无法一个人包揽所有事情,所以可以请家人和朋友来帮忙。拥有支持自己的一群人能让你在帮助孩子时保持健康和积极心态。

     

    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感到不知所措、沮丧、无助或愤怒是可以理解的。可以尝试融入朋友们,加入支持小组,或咨询自己的心理治疗师。谈论自己的感受有助于减轻情绪强度。

     

    照顾好自己的健康。孩子患抑郁症的压力会影响你自己的情绪情感,因此,合理饮食、充足睡眠和腾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健康和幸福。

     

    向家人坦白。不要为试图“保护”其他孩子而回避其患抑郁症的话题。孩子们能感受到异常情况的出现。如果不告诉他们,他们往往会想象出更坏的结果。坦言正在发生的事情,让孩子们提出问题并分享他们的感受。

     

    同时关注其他孩子。一个孩子患上抑郁症会导致其他家庭成员产生压力或焦虑,因此请确保不要忽视“健康”的孩子。其他孩子可能需要特别关注或专业帮助来处理他们对这一情况的感受。

     

    避免相互怪罪。父母可能容易将孩子的抑郁症归咎于自己或其他家庭成员,但这只会让原本充满压力的现状变得更糟。此外,抑郁症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因此,除了孩子被虐待或被忽视的情况以外,家人可能不需为此“负全责”。

  •  

    家暴对儿童心理的危害是无法估量的。长期受到家暴威胁的孩子,无法像正常孩子那样拥有温馨健康的成长环境。就像一颗树苗,它根基所在的土壤遭到了破坏,影响树苗的健康茁壮成长是必然的事。

     

    那么究竟家暴会对儿童心理方面造成哪些不良的影响呢?一起来看看。

     

    遭受家庭暴力儿童受到的影响:

     

    1. 自卑

     

    一些家长打了孩子后,还硬要孩子“认错”,来表明孩子接受教育了。实际上,这样做只能加剧孩子的委屈和不满。表面上,孩子是照着家长的要求去做了,实际上,他的抵触情绪很大。

     

    被打之后,孩子会不知所措、惶惶不安,时间长了,会变得越来越自卑。每个孩子都有自尊,经常挨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极容易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

     

     

    2. 孤独无助

     

    有些家长打过孩子后,又觉得懊悔心疼,转而又去抚摸孩子挨打的痛处,甚至抱着孩子痛哭认错,又加倍给孩子以物质上的补偿。这种情况,在开始时孩子会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时间一久,他就习以为常了。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

     

    3. 人格缺陷

     

    面对家长的虐待,儿童缺乏能力、意识去主动向医院或有关机构寻求帮助。不少孩子等到上了初中、高中以后,心理问题才被发现。他们成年后出现婚姻、育儿、交友等心理问题去医院咨询,追根溯源才发现问题来自童年的被虐待。

     

    这样的后果在于,孩子错过了及时的干预,心理和精神问题日积月累得不到解决和疏导,逐渐发展为其人格的一部分,到成年后很难彻底根治,终其一生都将受到影响。

     

    4. 人际困难

     

    大量研究发现,遭受家暴的儿童存在多方面的情绪、心理等问题,自我防范和敌对意识强。

     

    遭受家暴的儿童常常显得过分警觉,对环境中任何有关伤害性刺激的些微痕迹保持高度警惕,并作出迅速攻击;遭受躯体虐待或忽视的儿童还表现出较多的品行障碍问题、注意问题、多动、破坏行为、反社会行为等。他们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也存在严重困难。

     

     

    目击家庭暴力儿童受到的影响:

     

    无论孩子是否受到身体虐待,他们往往因父亲虐待母亲的家庭而遭受情感和心理创伤。母亲遭受虐待的儿童,如果是男孩,长大后在亲密关系中常使用恐吓和暴力来对付女伴,不尊重女性伴侣;如果是女孩,长大后多会相信威胁和暴力是关系中的常态,她们的伴侣更可能对她们施暴。

     

    ​来自暴力家庭的儿童患有酒精/药物滥用、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青少年犯罪的风险较高。目睹家庭暴力是青少年犯罪和成人犯罪的唯一最佳预测指标。

     

    亲历和目睹家庭暴力的孩子,成年以后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心理阴影,走向更为快乐的生活呢?这里提供一些方法供参考:

     

    1、重构一个故事。

     

    ​回看自己的童年,其实有两种方式。第一种,从一个被遗弃、缺少爱甚至被父母亲抛弃的孩子的眼光看;第二种,告诉自己:我一定会过得比这更好!收拾行囊,我们走吧。

     

    按照第一种看法,你是个受害者;按照第二种看法,你就掌控了自己的命运,成为了自己的主人。

     

    2、认识到“指责不能改变任何事”。

     

    ​家庭暴力应该被指责。但如果我们一直停留在指责中,说明我们还在回味过去,还看不到现在和将来发生改变的可能性和力量,甚至还并不是真的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有点自我虐待,是一种家庭暴力的变相延续。

     

    3、善待记忆的偶然造访。

     

    有时候,我们会触景生情回忆起童年的痛苦经历,会哭会愤怒会抱怨,让它自然地流露出来,不去压制和排斥。之后,该干嘛干嘛,比如忙手头的工作或者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4、接受一个事实:并非所有人都愿意你强大。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冷,但却真实。你的身边人可能不停地在你耳边絮叨:你现在的一切很不错了,别再让自己劳累下去;或者不停地指责你,说你这不行那不对,让你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他们觉得,如果你强大了,会发生两件事,一是你会离开他们;二是他们要被你远远地甩在后面。他们实在是太爱你了,如果你能呆在现在的位置原地不动的话,他们会比较安心。

     

    5、存钱。

     

    让你走出童年阴影的好方法之一是存钱。不把手里的钱都花掉,留着一些钱在手里。金钱是你的力量。每存一分钱,就告诉自己:我在远离那些讨厌的人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步!

     

    6、尝试兼职一份苦工。

     

    强迫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找一份令你讨厌的正当工作,一直做下去,熬到不再讨厌为止。以后就再也没有能够压垮你的困难,你那糟糕的童年回忆也就结束了。也就是尝过黄连,以前吃的苦瓜就不算苦了。

     

    7、寻找专业帮助。

     

    ​在自我调节家庭暴力给自己带来的心理阴影的过程中,如果感觉不奏效或者实施困难,建议及时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来专业辅导解决。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社交恐惧的咨询案例

     

    小惠是初中二年级学生,从小性格内向,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经常灌输比较传统的思想。

     

    初一年级开始,由于自己对好朋友的好出风头很反感,很排斥,尤其是好友在上课时常常左顾右盼使得某些同学的回头率增加,便觉得那些同学也在关注自己,因此心里很烦,很排斥,常常避开那些也许存在的关注目光。

     

    即使在那位同桌好友换了位置后,该同学在上课时偶尔理头发也会吸引自己的目光,因此感到很烦恼。到了初二,仍然与那位女同学同班,但她开始发现自己对于周围的声响很在意,也很容易烦恼排斥。

     

    渐渐发展为觉得自己的目光有问题,会伤害别人,于是不敢看人,也看不进书,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之后泛化到怕在人前讲话,怕见人,强迫自己见人时,也会脸红耳赤,不敢抬头,更不敢说话,去检查身体并无异常。分析与诊断:小惠有怕见人、见到别人脸红耳赤、不敢说话等症状,很明显是社交恐惧症。

     

    引起社交恐惧的原因是,小惠已经到了青春期,渴望受到别人的关注,尤其是异性的关注,但是,由于小惠从小比较内向,受的教育就是“枪打出头鸟”和“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思想,因此一再压抑自己的渴望。

     

    针对小惠的情况和表现,咨询师采用了暴露疗法。第一周时,要求小惠每天到人多的地方去,站在那里看行人的脸至少20分钟。最初每天一次,以后增至每天两次。

     

     

    开始时,她会感到内心慌张,浑身发热出汗,不敢抬头。但咨询师鼓励其坚持,并让其反复默想:这没什么可怕的!并用深呼吸的办法使其放松,以克服恐惧的情绪。

     

    从第二周开始,症状有所减轻,咨询师让其逐渐增多到人群中去的次数,并延长看人脸的时间,同时训练小惠朗诵预先准备好的诗文或小说。

     

    最初一个人读,以后到人群中去朗读。从第四周开始,要求她在看陌生人的脸的同时,尝试和陌生人有表情上的交流。并开始主动和同学打招呼,紧张时深呼吸放松自己。

     

    经过近5周的训练,恐惧症状基本消失。

     

    一、社交恐惧的表现

     

    (一)社交恐惧的具体表现

     

    1.害怕与异性交往

     

    有些学生在与异性接触时,紧张、面红耳赤、手足无措。初中学生在身体、心理方面开始发生急剧的变化,自我意识正在从朦胧逐步走向清晰。他们渴望受人欢迎,被人接受,而且越来越渴望受到异性的欢迎。

     

    但是,有些学生却在与异性交往时过分害怕、紧张,甚至恐惧。“我很想像×××那样受女生欢迎,可是我一再努力就是不行。

     

    我一面对女生就紧张,浑身冒冷汗,说话也口吃起来,不知道说什么好。还有就是脸红,我尽量克制让自己不要脸红,但是越害怕脸红,就越是克制不住……我现在基本上都不敢直接和女生打交道。”

     

    2.害怕与陌生人视线接触

     

    “我不喜欢人多,害怕和陌生人对视,尤其是有许多人注意我时,我表现更糟糕。”“我和别人视线相对时很紧张,尤其是许多人注视我的时候我更不自然,总感觉别人能看透我的内心,所以我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睛,尤其对陌生人和异性,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为此我总希望任何人都不要看到我,别人越不注意我,我的情况越好,表情越接近自然。”为班级风气不良,受到同学的孤立、漠视甚至敌对,造成学生在人际方面的退缩。

     

    二、社交恐惧的心理疏导策略

     

    虽然有人际恐惧的一些症状,但还能正常地学习和生活的同学,可以采用一些方法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社交困境。

     

    (一)了解个体生理发展的状况

     

    如果有异常现象如口吃、体态异常等情况,应正确对待,并及时加以矫治,减少心理异常反应。学习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知识,接受自己生理、心理上的急剧变化,消除内心的困扰。

     

    (二)消除自卑,增强自信

     

    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可以写下自己的优缺点进行分析,肯定优点,对于可以改变的缺点如不会打篮球则努力改变,而对于不能改变的缺点如眼睛太小则接受。

     

    如果觉得自己没有优点,也可以叫老师和同学来说说自己的优点。

     

    另外,不时提醒自己,可以要求自己事事处处得体,不过求全责备是没有必要的。

     

    可以暗示自己:我只不过是集体中的一分子,谁也不会专门盯住我,注意我一个人。摆脱那种过多考虑别人评价的思维方式。要记住:我并不比别人差,别人也不过如此,以此来增强自信。

     

    (三)改善自己的性格缺陷

     

    害怕社交的人一般比较内向,可以多参加体育、文艺等集体活动,尝试主动与同伴和陌生人交往,在交往的实际过程中,逐渐去掉羞怯、恐惧感,使自己成为开朗、乐观、豁达的人。

     

    (四)掌握交往技巧和知识

     

    尽管都懂得开展社交的重要意义,但是有关社交的知识、技巧和艺术,以及相关的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知识却掌握得不够,所以应全面掌握有关知识,真正明白道理,这对消除心病是大有裨益的。

     

    社交恐惧比较严重的同学,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系统治疗方法。

     

    具体说来有如下方法:

     

    1.暴露疗法

     

    反复接触使自己感到恐惧的情景或对象,直至恐惧与焦虑消失为止。在治疗开始时,当事人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情绪,但随着治疗的进行,恐惧会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倾向于趋利避害,所以人们一般会回避那些令其感到恐惧的情境,并以此减轻恐惧带来的焦虑。

     

     

     

    但这种做法在减轻恐惧与焦虑的同时又会使得人们的回避行为得到强化,即人们会尽量避免到相似的情境中去,如此反复,从而产生更大的恐惧。其实,真正去接触这些情景时,恐惧反而会逐步降低。

     

    2.系统脱敏法

     

    一般做法是:写下自己惧怕的一些场景,并把这些场景按惧怕的程度从弱到强依次排列。

     

    先从惧怕程度弱的场景开始,独自对着镜子练习在这种情况下的反应,没有不适感觉了,就到实地场景操作。

     

    只要自己害怕的程度比原来弱就鼓励自己,奖励自己,当紧张、恐惧得厉害的时候就用深呼吸放松自己,待到完全没有恐惧感时,再挑惧怕程度高的场景演练,最后达到消除社交恐惧的目的。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一、人际敏感的表现

     

    (1)由于过度封闭,他们容易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虽然他们希望拥有“知心人”,但是又难以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所以也就缺少知心朋友。

     

    (2)敏感多虑,和别人相处谨小慎微。与人相处很不自在,不自然,经常小心翼翼,害怕带给人麻烦,害怕别人嫌弃自己。有时候表现得特别有礼貌,实则给人距离和拘谨。

     

    (3)多疑焦虑,“小心眼”,对小事情容易耿耿于怀,且久久难以释怀,爱钻牛角尖。

     

    (4)自我意识强烈,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很关注自己的言行是否得当。

     

    (5)特别害怕与异性交往。

     

    二、人际敏感产生的原因

     

    (1)身心发展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在生理、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生理机体的形态、功能都产生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生殖系统迅速发育,性意识已经萌芽,自我意识迅速觉醒,独立意识也明显增强。

     

    由于生理、心理的巨变,他们越来越注意他人给予的评价,情绪波动较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常常有莫名其妙的烦恼或欣喜。“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他人的一些无关痛痒的举止或言语,有可能让初中生感到愤怒、忧郁或悲伤。

     

     

    特别是有些学生的神经系统活动多是弱而灵活型,天生感情脆弱,疑虑重重,多忧思,经不起强烈刺激和猛烈打击,微小的刺激就会引起紧张反应。

     

    (2)对他人的消极期待和强烈的尊重需求之间的矛盾

     

    初中阶段,正是探索自我的关键期,他们对“我是谁?”感到好奇,力图对自我进行全面清晰的认识。

     

    在他们的脑海里,常常盘桓着这些对自我的疑虑:“我究竟是谁?”“我有什么优缺点?”“别人会怎样看待我?”而解决这些问题和疑虑,就需要积极地和身边人——父母、教师、同学、朋友、邻里等进行交流,通过身边人的积极评价来得到尊重和满足,愉悦自我;

     

    通过他人的负面评价来不断修正、完善自我;通过积极的交流,青少年渐渐形成了对自我稳定的全面的认识,不会再轻易改变。而具有人际敏感心理问题的学生,往往“脸皮很薄”,他们的自我认识十分不稳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人的评价,他们比普通学生更渴望得到他人尊重,一旦受到批评或嘲讽就会“很受伤”。

     

    为了让自我不再受到打击,他们采取“鸵鸟政策”——做好最坏打算,同时尽量避免和人交往。一旦不得已要和他人交往,他们就会事前作出以下假设:“我很有可能做错事情”、“他很可能看不起我”、“他可能会故意打击我”,即对他人的消极期待。

     

    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越是对人际交往没信心,越容易交往受挫,受挫的经验往往又更加肯定了消极期待:“我就知道我肯定说错话了”、“我就知道他肯定会嘲笑我”……因此就更不愿意展开新的交往,更缺乏人际交往经验。

     

    三、人际敏感的心理疏导策略

     

    (一)正视自己的缺点

     

    如果你在路上一不小心摔倒了,你会有什么反应呢?也许你会立刻跑掉,不敢看那个令你摔倒的坑;也许你会喃喃自语,拍拍自己身上的泥土,做个自我安慰;

     

    也许你会破口大骂,嘲笑政府的形象工程;也许自己很开心欣赏那个坑,回头还把自己的事情当笑话告诉你的朋友。无论你的反应是什么,你都再也不敢走那条路了。

     

    敏感的人会非常在意自己的形象,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在遇到让自己感到难堪的时刻,会退缩,不敢面对。因此,需要一些对自己的嘲笑,让自己的缺点变得更加可爱。

     

    (二)建立自己的积极形象

     

    过于敏感的人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消极期待。

     

    由于对自己有消极期待,人际敏感的人在别人没有说话之前,就已经“肯定”了别人的任何议论都是针对自己缺点的。听不到别人的话,就“猜测”别人话语的消极成分。

     

     

     

    这样,不是别人为难自己,而是自己为难自己。因此,需要学会给自己建立一个积极的形象。其实,自信就是对自己积极的态度。

     

    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内心世界给自己一个肯定的声音,在她面临对自己的形象威胁的时候,就会支持自己。简单地,可以利用想象的方法,帮助自己设计一个自我形象。找一个比较舒适、安静的环境,在比较祥和的音乐中,想象自己希望成为的那个样子,包括自己的外表、个性、行为特点等,而且可以反复多次想象。

     

    (三)提高人际的“敏感度”

     

    这里的“敏感度”是正确分辨别人话语的意思,即了解别人背后的含义,理解别人的立场。

     

    同一句话根据不同的语气和环境,会有不同的含义。例如,“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这一句话,当强调的语气落在不同的词上,含义完全不一样。如果别人在开玩笑,你会不会以为他在嘲笑你呢?

     

    对方在跟你闹着玩,你会不会和别人较真呢?这就是一个“敏感度”的问题。

     

    因此,人际过于敏感的人,需要培养更多的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是不是别人就一定是那样想的?”“他会不会还有其他不一样的意思呢?”“是不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呢?”多问几个这样的问题,可以加强自己对情况的把握,而不至于把问题都想偏了

  • 我曾经是一位全职妈妈,为了家庭放弃了工作。每天照顾两个孩子,做家务,煮饭,忙碌得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我的丈夫总是埋怨我不够关心他,性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少。这种情况持续了很久,直到有一天我实在无法承受,决定寻求帮助。

    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找到了一个医生,向他倾诉了我的困扰。医生耐心地听完了我的问题,告诉我这是一种常见的家庭矛盾,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解决。他建议我和丈夫多沟通,互相理解对方的需求和压力,避免因误解而产生的矛盾。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和丈夫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发现我们之间的沟通确实存在问题。我们开始尝试分担家务,共同照顾孩子,增加彼此的理解和支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关系逐渐改善,性生活也变得更加和谐。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家庭是需要经营的,夫妻之间的感情也需要不断的维护和更新。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和理解,才能建立一个健康、稳定的家庭环境。

    家庭矛盾的调解与治疗 常见症状 夫妻关系紧张、沟通不畅、性生活减少等都是家庭矛盾的常见症状。这些问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工作压力、育儿压力、个人需求等。 推荐科室 心理咨询科 调理要点 1.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定期交流彼此的需求和感受。 2. 分担家务和育儿责任,减轻单方面的压力。 3. 增加共同的兴趣爱好和活动,增强夫妻之间的互动和理解。 4. 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避免因外界压力而影响夫妻关系。

  • 我还记得那天,儿子小明突然跑到我面前,满脸惊恐地告诉我他听到了“恐怖的声音”。起初,我以为是他在开玩笑,毕竟他才7岁大,总爱编些稀奇古怪的故事来逗我们笑。可当我看到他眼中的真实恐惧时,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小明的幻觉越来越频繁。他说有时候能听到他娘娘来了,尽管她根本不在家;有时候他还能看到我变小了,大概5分钟。这些描述让我感到非常不安,尤其是当他开始抱怨记忆力减退时,我知道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孩子幻想了。

    我带小明去看了医生,医生问了很多问题,包括小明是否有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小明承认他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没用处,不能胜任自己做的事,甚至有过自残的想法。听到这些,我心如刀绞,恨不得自己能代替他承受所有的痛苦。

    医生告诉我们,小明可能患有精神分裂症,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治疗。这个诊断让我和丈夫都感到震惊和无助。我们从未想过我们的孩子会遭受这样的折磨。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小明接受了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我们也开始学习如何更好地照顾他,如何帮助他管理情绪和应对幻觉。虽然过程很艰辛,但我们都坚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小明一定能战胜这个病魔。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真是我们一家人最黑暗的时期。然而,正是因为经历了这次考验,我们更加珍惜彼此,更加理解和包容。小明也在逐渐恢复中,他的笑容重新回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都知道,路还很长,但我们已经准备好面对任何挑战了。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不要害怕,不要孤单。记住,京东互联网医院总是可以提供帮助和支持。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我们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儿童精神分裂症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包括幻听、幻视、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能力,需要及时就医。 推荐科室 儿童精神科 调理要点 1.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及时就医。 2. 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等,来控制症状。 3. 家庭支持和心理治疗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孩子和家人更好地应对疾病。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改善孩子的整体健康状况。 5. 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我总是控制不住情绪,想找个方法测试自己心理是否正常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压力和焦虑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我这种经常在重要场合感到失落,总是往坏处想的人来说,心理健康问题更是需要引起重视。每当我和婆婆发生矛盾,我的情绪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甚至有时候会怀疑自己的心理是否正常。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两三年,影响了我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于是决定寻求专业的帮助。

    我在网上搜索了“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测试网”,并找到了一家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医生很耐心地听我描述了自己的情况,并初步判断我可能有心境障碍的倾向。虽然我没有抑郁症那么严重,但是长期情绪差、悲观的状态需要引起注意。医生建议我平时可以适当运动,多沟通,做些放松心情的事情来调整自己的状态。如果没有改善,需要去医院就诊详细检查。

    我问医生有没有可以治疗的药物,医生告诉我必须去医院才能开到处方药。外面买不到。听到这个消息,我有些失落。但是医生也安慰我说,先调整自己的状态,自己状态稳定再考虑怎么处理。不要在情绪激动时做出不理智的选择。同时,医生也提醒我,遇到问题需要解决,不能一边倒的偏向谁。要坐下来大家一起解开心结,都是为了这个家。肯定希望以后越来越好的。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医生的关心和专业性。虽然我没有看过心理医生,但是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治疗方案。我决定按照医生的建议,积极调整自己的状态,多运动,多沟通,尽量放松心情。同时,也会减少和婆婆的接触,以免矛盾激化。希望我的故事能够帮助到更多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勇敢地寻求专业的帮助。

  • 我曾经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高中生,但随着高考的临近和家庭问题的加剧,我开始感到压力山大,生活失去了色彩。每天都像行尸走肉一样,无法找到生活的意义。我的父亲有精神病史,对我有很强的控制欲,周末回家要跪着听他的思想传递和否定,否则就会被打。母亲也很悲惨,任劳任怨却得不到任何好处。这种家庭环境让我感到窒息,心态上也出现了问题,开始颓废,刷视频成瘾,晚上失眠。直到有一天,我在网上找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决定尝试线上问诊。

    医生听完我的情况后,首先安慰我说我并不是孤单的,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然后,他建议我先把高考这关过了,不管成绩如何,眼下先解决高考。目标是培养自己的能力,考上好大学只是其中的一步。医生还开了一些调整睡眠的药物给我,帮助我改善睡眠质量。最重要的是,医生告诉我要相信只要朝着目标去努力,未来一定会好起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自我调理,我逐渐恢复了信心和动力。高考也顺利通过了,虽然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我已经很满意了。现在我在一所不错的大学读书,虽然仍然会有压力和困难,但我已经学会了如何应对和调节自己的心态。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和那位医生,帮我走出了困境。

    高考压力加上家庭问题,如何应对? 常见症状 情绪低落、压力大、失眠等,多见于青少年和成年人,尤其是面临高考、工作压力等情况的人群。 推荐科室 心理科 调理要点 1.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 2.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 3. 学会放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例如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 4. 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5. 如果需要,可以服用医生开具的调整睡眠的药物。

  • 在婚姻生活中,夫妻双方需要相互理解和支持,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然而,生活中总有一些问题,会让已婚男人感到难以忍受。本文将探讨已婚男人最难忍老婆的六个方面,希望能为夫妻双方提供一些启示。

    一、女人对男人的讽刺挖苦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女人可能会对男人进行讽刺挖苦,例如:“没有我,就没有你的今天!”这种言论会让男人感到不被尊重,从而影响彼此的感情。在这种情况下,夫妻双方需要学会尊重对方,避免用尖酸刻薄的语言伤害对方。

    二、女人对男人缺乏安全感

    女人总是希望自己的男人能给自己一种安全感,但有时候却会对男人的行为产生怀疑。这种缺乏安全感的心态会让男人感到压力,从而影响两人的感情。夫妻双方需要建立信任,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

    三、女人对男人的怀疑

    婚姻中,诚实和信任至关重要。如果女人开始怀疑自己的男人,会让男人感到痛苦和无奈。夫妻双方需要坦诚相待,避免猜忌和误会。

    四、女人否定男人的性能力

    否定男人的性能力是对他最大的侮辱。夫妻双方需要相互尊重,避免在性生活方面互相指责和抱怨。

    五、女人问:“我和你妈,你更爱谁?”

    婆媳关系是婚姻生活中的一大挑战。夫妻双方需要学会处理婆媳关系,避免将婆婆视为情敌,共同维护家庭的和谐。

    六、女人否定男人的发展前途

    夫妻双方需要相互支持,共同为家庭奋斗。如果女人否定男人的发展前途,会让男人失去奋斗的动力。夫妻双方需要相互鼓励,共同成长。

  • 我妈妈是癌症病人,出不来气费劲,使用哪款氧气机器比较好?

    这是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医生时提出的问题。我的心情很复杂,既焦虑又无助。看着妈妈日渐消瘦的身体和疲惫的眼神,我感到深深的痛苦和无奈。每次看到她因为呼吸困难而痛苦挣扎,我都想尽一切办法来帮助她。

    医生**的回应让我稍微放心了一些。他问我妈妈是否有心肺基础疾病,或者是作为家庭保健使用。我告诉他,妈妈是乳腺癌转移骨和肺部的患者,最近全身水肿,基本上不怎么下地了。医生建议我们需要一台5升制氧机,并推荐了鱼跃的品牌机。

    我对这个建议感到有些犹豫。虽然我知道制氧机可以帮助妈妈缓解呼吸困难,但我也担心她是否能适应这种设备。医生解释说,呼吸机有些人佩戴之后容易发生人机抵抗,但简单吸点氧气应该是没问题的。他的话让我安心了一些,但我仍然感到忐忑不安。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研究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制氧机。价格从几千到上万元不等,功能也各不相同。我想给妈妈买一台最好的机器,但同时也要考虑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最终,我选择了一台中端的鱼跃制氧机,希望它能帮助妈妈缓解痛苦。

    当我把制氧机带回家时,妈妈的眼神中充满了感激和期待。我们一起学习如何使用这台机器,调整流量和浓度。起初,妈妈对这个新设备有些不适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习惯了吸氧的感觉。她的呼吸变得更加顺畅,脸色也开始好转起来。

    虽然制氧机不能治愈妈妈的癌症,但它确实让她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每次看到她安静地吸氧,我都感到一丝安慰和满足。这个小小的设备,成为了我们家庭中的一部分,陪伴着我们度过了许多难关。

    我想对所有正在经历类似困境的家庭说,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大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癌症晚期呼吸困难的家庭护理指南 常见症状 癌症晚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全身水肿、行走不便等症状,特别是当癌症转移到肺部或骨骼时,呼吸系统受损,导致氧气供应不足,引起呼吸急促和乏力等问题。 推荐科室 肿瘤科、呼吸内科 调理要点 1. 使用5升制氧机,根据患者情况调节氧气流量,通常从2-3升起步。 2. 饮食上注意清淡易消化,避免过饱或过饿,保持水分摄入。 3. 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维持一定的活动能力,减轻水肿和呼吸困难的症状。 4. 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止痛药和其他支持性治疗药物,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5. 家庭成员应提供充分的精神支持和照顾,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质量。

  • 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我的母亲,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家庭主妇,竟然在我眼皮底下偷情了8年。起初,我只是觉得她最近总是神神秘秘的,经常晚归,甚至有时候不回家过夜。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发现了她的手机,里面全是与其他男人的暧昧短信和照片。我震惊了,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更令我难以置信的是,她的情人竟然都是大学生,甚至有和我同龄的。我的世界被彻底颠覆了。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帮助。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我找到了一个在线医生进行心理咨询。医生建议我首先和母亲进行沟通,了解她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虽然我很不情愿,但我还是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做了。结果,母亲坦白了她和父亲的感情不和,导致她在性生活上得不到满足。听到这里,我感到非常尴尬和无助。

    医生告诉我,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沟通。我们不能用道德标准来评判别人的行为,而是应该尝试去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同时,医生也提醒我,如果不及时处理这种问题,可能会引发更多的家庭矛盾和心理问题。最后,医生建议我和父母一起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家庭成员不忠行为的处理指南 常见症状 家庭成员的不忠行为可能会导致其他家庭成员出现焦虑、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甚至可能引发家庭暴力或离婚等严重后果。 推荐科室 心理咨询科 调理要点 1. 尽早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 2. 学会有效沟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3. 尝试理解和同情家庭成员的行为和感受; 4. 如果必要,可以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 5.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运动和睡眠习惯。

  • 我还记得那天,我的儿子小明突然开始发烧,身上也冒出了红色的小疹子。作为一个母亲,看到孩子生病总是心如刀绞。我们一家人都很担心,赶紧带他去看医生。医生诊断后告诉我们,小明得了水痘,需要注意休息和保持皮肤清洁。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小明的水痘开始破裂,形成了结壳。每次给他擦药时,我都小心翼翼,生怕弄破了结壳引起感染。有一天,我在给他擦药时,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小明的水痘破了还能不能洗澡?我决定去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一下专业的医生。

    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图文问诊中,我向医生描述了小明的病情,并提出了我的疑问。医生告诉我,最好不要让小明洗澡,以防感染。等到结壳完全脱落后再洗澡比较安全。我听了医生的建议,决定暂时不给小明洗澡,直到他的水痘完全好了。

    在这段时间里,我和小明都很不习惯。小明总是说自己很脏,想洗澡;而我也担心他会因为不洗澡而感染。但是,为了他的健康,我们都忍耐了下来。每天,我都会用温水和肥皂轻轻擦拭他的皮肤,保持清洁。同时,我也会给他讲故事、唱歌,分散他的注意力,让他不那么在意不能洗澡的事实。

    终于,在一个星期后,小明的水痘完全好了。我们一家人都松了一口气。小明也可以重新洗澡了,他高兴得像个小鸟一样蹦跳着。看着他开心的样子,我也感到非常欣慰。虽然这段时间很艰难,但我们一家人都坚持了下来,战胜了水痘。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健康是最重要的财富。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不便而忽视了健康问题。同时,我也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们,他们的专业建议帮助我们度过了难关。如果你也有类似的问题,记得去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专业的医生,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水痘护理指南 常见症状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性皮疹、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易感人群包括儿童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推荐科室 皮肤科或儿科 调理要点 1. 避免抓挠水痘,以防感染和留下疤痕。 2. 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水和无香料的肥皂清洗受影响的区域。 3. 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Acyclovir)来缩短病程和减轻症状。 4. 使用止痒药物如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来缓解瘙痒感。 5. 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退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来控制发热。

  • 我曾经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梦想的高中生,但在高二那年,我的生活开始变得一团糟。跟父母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高三的压力也让我喘不过气来。为了缓解内心的痛苦,我养了一只可爱的猫咪。然而,父母并不支持我的决定,并且在高考结束后,坚持要把猫咪送走。

    我感到非常绝望和无助,情绪低落,无法排解。幸运的是,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在线医生平台,决定寻求帮助。通过视频通话,我向医生描述了我的情况。医生非常耐心地听我倾诉,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医生首先指出,我的问题可能源于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障碍。他们建议我尝试与父母进行深入的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时,医生也提醒我,异地上学后,离开父母身边可能会减轻一些压力。

    我决定采纳医生的建议,并与父母进行了一次长谈。虽然一开始很难,但最终我们达成了共识:我可以把猫咪托付给妹妹照顾,直到我毕业后再接回来。这个解决方案让我感到非常宽慰,也让我意识到,通过有效的沟通和理解,我们可以解决很多看似无法逾越的问题。

    情绪低落和家庭矛盾的处理指南 常见症状 长期情绪低落、无法排解、易怒且无法释怀、影响正常生活、无朋友等。 推荐科室 心理咨询科或精神科。 调理要点 1. 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2. 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3. 建立支持系统,如朋友、家人或支持小组;4.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5. 尝试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瑜伽等。

  • 我记得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整个房间。老人家正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本书,脸上带着一丝疲惫的笑容。她的肺炎已经痊愈了,但我仍然担心她的健康状况。于是,我决定向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寻求帮助,了解如何选择一台适合她的制氧机。

    我打开电脑,登录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网站,开始与医生进行在线咨询。医生问我老人家是否有心肺基础疾病,或者只是作为家庭保健使用。我告诉他,老人家之前的肺炎让她有些心衰,虽然现在已经好了,但我还是想给她买一台制氧机,希望能让她吸氧更舒服一些。

    医生听完我的描述后,问我老人家是否有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我说有时候她会憋气,但其他都还好。医生建议我选择三升的制氧机,并推荐了一款他认为适合老人家的产品。我问他两升的和三升的有什么区别,医生解释说,两升的主要是用作家庭保健,没有心肺基础疾病的人可以使用,而三升的则更适合有心肺疾病的人使用。

    我感谢医生的建议,并决定购买他推荐的那款制氧机。看着老人家用上新买的制氧机,呼吸变得更加顺畅,我不禁松了一口气。这个小小的设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安慰和帮助。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便利和专业。有了它,我们不再需要为了看病而奔波于各个医院之间。只要有网络连接,就可以随时随地得到医生的帮助和指导。这种方式不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也让我们在面对健康问题时更加从容和自信。

    我想问问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如果有,是否也尝试过使用京东互联网医院?我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普及,这种在线医疗服务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信赖。毕竟,健康没有小事,我们都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老年肺炎恢复后制氧机选择指南 常见症状 老年肺炎恢复后,可能会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尤其是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更为明显。这些症状可能与心肺功能不全有关,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适当的治疗和调理。 推荐科室 呼吸内科或心血管内科 调理要点 1. 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制氧机,三升的制氧机可能更适合老年人使用。 2. 定期进行心肺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3.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4. 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5. 如果有其他症状出现,如咳嗽、咳痰等,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不要自行服用药物。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