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强迫症真的有必要到医院进行治疗吗?

强迫症真的有必要到医院进行治疗吗?
发表人:我是大医生

强迫症是一种精神障碍,在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第三版和第四版中,被归类于焦虑障碍谱系,命名为强迫性焦虑障碍。而DSM第五版中,强迫症从焦虑障碍中被分离出来,与躯体变形障碍、拔毛症、囤积障碍和抓痕障碍组成一个独立的疾病分类——“强迫及相关障碍”。

严重的强迫症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患者及家属的日常生活,所以强迫症患者非常有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千万不要一个人扛着。

治疗目标

强迫症的治疗目标是:强迫症状显著减轻,社会功能基本恢复,能够有效地应对压力和减少复发。

 

强迫症状减轻到对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较小可以这样来判断,如强迫症状中尤其是强迫动作,患者每天花费的时间少于1小时;强迫症状伴随的焦虑在可以耐受的范围或几乎没有焦虑;能够带着“不确定感”生活;强迫症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很小或几乎不造成痛苦;患者能够应对压力,防止症状有较大的波动。

对于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应最大限度减少症状的频率和程度,尽可能让患者接受带着症状生活,尽量减少疾病对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让患者愿意接受持续治疗。

 

治疗原则

强迫症需要长期治疗,而且需要医患联合,进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包括:建立有效的医患治疗联盟、定期评估、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多学科联合制订治疗方案、治疗环境的选择、药物治疗的选择与序贯性、关注治疗的依从性。

治疗方法

 

强迫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是否使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两者联合治疗,取决于患者症状的特点和严重程度、共病的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及治疗史、心理治疗的可获得性、患者当前的治疗、患者对治疗的意愿和经济承受能力。

有56%~83%的强迫症患者至少共患一种其他精神障碍,如情感障碍(包括有自杀倾向的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恐怖障碍)、神经性厌食症和贪食症、酒精或物质滥用或依赖、抽动障碍等。

 

及时治疗强迫症,可以尽可能的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减少焦虑情绪;不仅自己的生活质量能够获得大大的提升,更可以让家人的担忧缓和,精神和经济负担减轻,因此,千万不要独自隐忍,要相信医学的力量,越早发现,及时治疗,对于治愈的可能性就会越高,预后也会更加理想。同时,大家也一定放平和心态去看待强迫症。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编写组. 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2016(精编版)[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6, 49(6).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药物治疗是强迫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也是强迫症的最常用治疗手段。选择适宜的心理和(或)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序贯治疗,是《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2016》中写明的治疗原则之一。

     

    药物治疗的原则

    (1)系统评估:在系统评估的基础上,优化患者的起始剂量、滴定速度、治疗剂量、减药换药及增效治疗等治疗策略。

    (2)综合治疗:一系列的研究证据支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一的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

    (3)个体化治疗:根据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患者对不良反应的态度和接受度、药物潜在的相互作用、患者既往药物治疗的反应、是否伴有躯体疾病等情况,来选择治疗强迫症的药物。

     

    (4)全病程治疗:急性期治疗需要足量药物治疗10~12周;急性期治疗有效的患者,至少维持药物治疗1~2年,可以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5)提高治疗依从性:不服药或停药在强迫症患者中非常常见,导致疾病慢性化和迁延不愈。因此需要评估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因素,综合治疗,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

    (6)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及治疗特点,保持良好的医患治疗联盟,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药物治疗过程

    强迫症的药物治疗包括急性期和维持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的目标:防止和处理意外,降低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及相关症状;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同时监测病情变化和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调整治疗,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制定急性期和长期(预防复发)的治疗计划等。

    维持期治疗:急性期治疗有效的患者,建议至少维持治疗1~2年,以达到预防复发和使病情进一步得到的目的。

     

    药物选择

    选择药物应从推荐的一线药物足量足疗程开始,急性期治疗10~12周,维持期治疗1~2年。经12周急性期治疗疗效不佳者首先考虑增加药物至最大治疗剂量;仍无效者可考虑联合增效剂、换药治疗或者选用其他治疗方法。

    现有研究证据支持一线治疗药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药物,SSRIs)的总体疗效相似,没有证据支持某一种SSRIs的疗效优于其他的SSRIs,但不同的患者可能对药物的反应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感觉身体有异样,一定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求助专业医师,用药也要遵医嘱。毕竟在看病方面,医生才是专业的。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编写组. 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2016(精编版)[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6, 49(6).

  • 强迫症患者病程多迁延,治愈率较低,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经治疗可遗留有性格改变、人格改变等后遗症。患者需定期前往精神专科医院行心理治疗,防止病情复发。疾病恢复期需1~2个月定期前往精神专科医院行心理治疗,以稳固疗效,防止病情复发。平素性格谨小慎微、刻板偏执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自我心理测查,及时纠正自己的性格问题,避免诱发强迫症状。

     

     

    一、强迫症患者的饮食调理

     

    强迫症患者宜食用海螯虾等海产品,宜应多吃含钙、磷的食物,同时饮食要注意清淡,节制甜食的同时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海螯虾等海产品是可为大脑提供营养的美味食品,海螯虾含有3种重要脂肪酸供应人体所需的养分,能使人长时间保持精力集中,对治疗轻度强迫症有比较好的效果。宜应多吃含钙、磷的食物,同时饮食要注意清淡,切忌口味太重,不要吃过咸的食物,以免加重焦虑强迫情绪。糖分摄取过多在能量转换时会消耗人体内大量矿物质而使血液呈现酸性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中的强迫症患者个性会变得更加消极、依赖性更强,所以应该节制甜食的同时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

     

    二、强迫症患者的日常护理有哪些?

     

    强迫症患者应用舍曲林等药物时,应注意其副作用的发生。进行心理治疗过程中,要时刻监测患者的心理症状的变化。坚定病人的治疗信心,让病人看到希望和光明。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家属要了解强迫症患者的内心体验、感受,了解病人的情绪反应类型。

     

     

    用药注意事项:强迫症患者应用舍曲林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时,应注意恶心、厌食、腹泻、失眠、性功能障碍、射精延迟等副作用;另外,对舍曲林高度敏感者、严重肝功能不良的禁用;肾功能不全、孕妇、哺乳期妇女最好不要应用,有癫痫史患者慎用。
    日常护理:日常生活中避免使用中伤性的语言和使用粗暴的行为去制止病人的强迫动作和行为,如强迫将病人保护起来而不做任何的解释或斥责病人等。

    病情监测:强迫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过程中,要时刻监测患者的心理症状的变化,依据患者治疗情况调整治疗方向,如有症状加重及时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心理护理:以支持心理治疗为主要内容,坚定病人的治疗信心。在病人的病情有所改善时,及时予以肯定,鼓励病人,让病人看到希望和光明,对病的康复抱乐观的态度而不是绝望。

     

    特殊注意事项:家属要真实了解强迫症患者的内心体验、感受,了解病人的情绪反应类型,有助于及时、准确地掌握病人的情绪变化,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预防不良问题的发生。

  • “医生,医生,我总是感觉心脏突突乱跳得厉害,心电图说是‘早搏’,我是得心脏了吗?这个病到底要怎么治疗呢?”

     

    临床上,经常有患者体检时被查出是室性早搏,一见到这几个字,很多患者都非常慌,甚至很多人把它跟心脏病划等号,今天这篇文章,我就跟大家来聊聊室性早搏这个疾病。

     

     

    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室性早搏到底是什么病呢?

     

    室性早搏的人,能感觉到某一刻自己的心脏偷停了,而这种感觉就是,本来应该搏动的心脏,这次突然没有搏动,这主要是因为搏动那次的心肌还没有完全充裕,而心脏就开始收缩,使得本次的血不足以引起足够的脉搏,因此感觉到好像心脏突然停了一下。

     

    出现室性早搏的人,会经常感觉心悸难受,或者失眠,还有人会感觉到心脏停跳感,胸闷,头昏、乏力等不舒服的症状,很多人担心出现什么意外,会非常着急的四处求医治疗。

     

     

    室性早搏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引起室性早搏的原因其实非常多,总结了一下,主要跟这三方面关系非常大:

     

    原因1:跟年龄有关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体内的器官其实也一直在衰退,此时,我们体内的免疫力下降,消化功能等也会显著减弱,此时,产生室性早搏的概率非常大。

     

    原因2:器质性疾病引起

     

    在临床上,发现很多疾病也会引起室性早搏,比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塞,或者心肌病都会引起室性早搏,这些患者由于心脏会遭受不一样的刺激,因此会引起心脏紊乱,起搏点太早,从而逐渐发展为室性早搏。

     

    原因3:药物导致早搏

     

    我们知道,是药三分毒,很多患者在用药的过程中不注意,乱服用一些抗生素类药物,或者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而很多药物中都有洋地黄、红霉素等,时间久了会导致药物中毒,就会出现这室性早搏的问题。

     

     

    室性早搏多少算严重呢?

     

    从频率上来看,如果室性早搏超过5次/分钟,或者说1小时超过300次,出现这种情况,说明是比较严重的,这属于频发室性早搏。

     

    出现频发性室性早搏的患者,一般都属于有基础性心脏病的患者,对于这种类型的室性早搏还是应该引起重视。

     

    发现室性早搏,都需要治疗吗?医生:先别盲目

     

    对于这个疾病来说,到底要不要治疗,其实是要分情况去对待的:

     

    第一种:不需要治疗的情况

     

    其实,大多数的室性早搏都是不需要治疗的,这种人群往往是这样的:他们基本都没有基础性的心脏病,而发病的主要原因,跟情绪激动、劳累过度,或者经常熬夜有关。

     

    而且从发病的频率上来看,早搏的次数在几千次以下,此外,没有其他明显的症状,对于这类患者来说,其实完全不用治疗。

     

     

    第二种:需要治疗的情况

     

    需要治疗的室性早搏,一般需要满足频发性的早搏以及出现症状的室性早搏。

     

    如何判断是否为频发性的室性早搏呢?教给大家一个方法,可以根据“110标准”:

     

    每24小时的室性早搏的频率,要么超过1万次,要么超过心跳总次数的10%,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尽早进行治疗。

     

    而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可以考虑选择口服药物来治疗:

     

    目前,国内较常用的是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主要有胺碘酮,伊布利特等,但这些药物要么不能长期使用,要么会导致心律失常,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临床上,如果出现了频发室性早搏之后,除了服用药物解决外,我们在生活方式上也要做出对应的调整,不能熬夜,保持心情愉快,以及保证良好的饮食习惯,都对病情恢复很有帮助。

  • 东西必须摆放整齐、站在楼下不停的数楼层、出门时候反复检查锁门情况……这一系列不可理喻的想法或行为已经影响了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1。很不幸,如果出现了这些无法控制的情况,那么这可能真的患上了一种精神疾病——强迫症。

     

     

    有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的大脑前额叶在代谢率水平及脑功能成像上都与正常人存在一定差异2。而以灵活优化的方式控制多种认知加工过程协同操作的认知神经机制,正是由大脑前额叶所掌控的2

     

    那么这就提示,强迫症患者可能存在认知功能障碍2

     

    认知功能损害 3,4

     

     

    强迫症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涉及注意、记忆、抽象思维、听觉言语、视觉图形及空间记忆等各方面。

     

    包括注意的保持和转移、言语的接受和运用、短时记忆、信息编码能力、抽象概括、思维转换能力、视觉信息的接受能力和执行功能等,这些损害可能与大脑额叶、颞叶及顶叶有关。

     

    (1)智力是一种复杂的功能,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包括:语言表达、记忆、抽象、形成行为的计划能力,以及执行计划达到目的的能力等。智力活动主要依赖于大脑各叶的功能,特别是额叶和颞叶的功能。强迫症患者在数字符号、木块拼图测验、联想学习、情景记忆、视空间能力等方面,均不及普通人群。

     

     

    (2)注意是心理过程中伴随的一种状态,任何心理过程的完成都与注意水平的高低有着紧密联系。强迫症患者可能存在思维粘滞、注意保持和注意转换能力的缺陷,在完成有视觉干扰信息的任务时表现得更为突出。

     

    (3)执行功能是指通过意志、计划及对行为的自我监控以完成有目的活动的能力,是多种认知功能的综合。

     

    强迫症患者在行为的计划调整能力、空间知觉、工作记忆、认知弹性、干扰抑制、概念的形成和分类、色彩图形的知觉和选择性记忆等方面均存在障碍。这也提示了强迫症患者存在与执行功能相关的额叶功能障碍。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高复发、高致残性精神疾病。目前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存在执行功能的缺陷,但也存在不一致的结果,这可能与强迫症异质性、共病抑郁、药物治疗以及测验工具的选择等有关5

     

    但是,无论强迫症会不会损害认知功能,损害到哪种程度,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人存在强迫症的可能,及时就医一定没错。任何一种疾病都是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不要等到症状严重,错过最佳的治疗康复时期。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编写组. 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2016(精编版)[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6, 49(6).
    2. 周云飞, 等. 强迫症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13(3).
    3. 张丽霞, 等. 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特点的研究[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5, 38(1).
    4. 岳计辉, 等. 首次发病的强迫症患者的认知功能[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0, 36(9).
    5. 岳计辉, 等. 首发未经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及其与执行功能缺陷的关系[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2, 38(10).
  • 在医院血检查出hiv阳性,基本上95%以上抽血送疾控中心确诊也是阳性,因为目前关于艾滋病的检查手段已经非常成熟,出现假阳性的概率特别低,但是不代表没有,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医院并没有确诊艾滋病的权限,它只能做一些艾滋病的筛查。

     

    而且不管是谁住院,现在像艾滋病等这些传染病的检查都是必须要住的常规检查,尤其是未来需要手术暴露的病人,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筛查,一方面是为了了解病人的病情需要,以防发生意外,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医务工作者的需要,因为在手术中医生出现不慎割伤、弄破自己的现象是还存在的。

     

    一旦发现自己暴露在艾滋病感染状态下,72小时的应急措施对于预防艾滋病的感染是至关重要的,前段时间,我们普外科有一个医生就是不小心划伤了自己,通过服用应急药物,艾滋病72小时阻断药,幸运未被感染。

     

     

    正规的艾滋病确诊程序就是在医院初筛艾滋病抗体阳性后,必须要经过当地疾控中心才能确诊的,而疾控中心必须要有2人以上确诊为艾滋病抗体阳性后才可确诊,因为艾滋病的检查,目前还是会受到本身检测者身体状况以及其他不可控的因素影响而出现假阳性,但是特别低,一旦确诊后,基本上可以确诊为艾滋病阳性,需要登记备案。

     

    但是题目中涉及到的会被其他人知道,这个是可以放心的,哪怕是疾控中心备案,病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权,任何机构和医院及个人都必须对艾滋病病人的病情进行保密,未经允许不得擅自暴露病人的隐私。

     
    同时得了艾滋病不代表生命即将总结,大部分艾滋病病人的潜伏期可以达到10年以上,甚至有的30年以上,这跟病人本身体质以及是否接受正规治疗有关。

     

     

    目前艾滋病病人治疗我们国家是有“四免一关怀”政策

    “四免”


    1、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

     

    2、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

     

    3、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免费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

     

    4、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

     

    “一关怀”

     

    指的是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

     

    因此,一旦要做好你父亲工作,同时要跟你妈在内的家里人做好艾滋病的正确宣传,关爱父亲,艾滋病不是急症,是可控可治疗的,切勿太过于悲观,注意家庭防护!

     

  • 强迫症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患者深知这些观念、行为不合理、不必要,但无法控制或摆脱而焦虑痛苦。强迫症的病程一般是慢性进展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情绪、强迫冲动等,一般需要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病情多迁延,较难治愈。

     

     

    一、强迫症都有哪些原因呢?

     

    强迫症的主要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5-羟色胺缺乏或多巴胺系统异常有关。直系亲属患有强迫症人群、谨小慎微性格人群为强迫症的好发人群,心理动力学因素、认知因素为强迫症的常见诱因。

     

    1、遗传因素:强迫症同遗传关系密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强迫症患者一级亲属具有较高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4倍;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65%~85%,面异卯双生于则为15%~45%。

    2、神经生物学基础:强迫症有特定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是强迫症发生的神经解剖学结构基础,其病变引起了丘脑水平的门控功能缺陷,从面导致了即额皮质和前扣带回的高度激活,表现出强迫性思维和继发性焦虑。强追症的发生与脑内5-HT功能异常的联系也较为密切。

    3、心理社会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着强迫症状的产生和维持,主要包括心理素质因素、负性情绪、生活事件及家庭因素等。约2/3的强迫症患者病前即有强迫性人格,通常表现为做事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墨守成规,有条不素;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难以通融,固执而灵活性差;常有不安全感,为人处事唯恐发生疏忽或差错,经常检查或反思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拘泥细节,甚至生活顼事也要“程序化”。负性情绪与生活事件包括工作、生活环境的变迁,人际关系不佳,责任加重,家庭不和、亲人丧失和突然的惊吓等。

     

     

    二、强迫症容易由哪些因素诱发?


    1、心理动力学因素:统的精神分析认为强迫症的核心心理冲突与攻击性有关,自我功能不足以解决超我与本我的矛盾冲突,且往往采用隔离、抵消、反向形成和置换等防御机制,最后形成相应的强迫症状。
    2、认知因素:强迫症的强迫性思维往往是持续的、侵入性的、引发焦虑的。大部分健康的人都偶然体验过短暂的侵入性想法,多数只是转念一想的工夫,并无特别令人痛苦的感受。强迫症患者对这些想法的解释方式是病理性的,会导致强迫症患者的特征性焦虑、抑郁和内疚感,甚至导致强迫性焦虑和仪式动作。

  • 中医理论并非源自于哲学,而是长期临床实践的结果!

     

    疫情爆发后,中医的连花清瘟和刮痧在国际上“大放异彩”,这之后,中国乃至世界对于“中医”又有了全新的认识[1]!

     

     

    自2019年12月末以来,在中国政府在强有力的政策和指挥下,新冠肺炎的疫情基本控制在国门之内,也为世界争取了2个多月的“缓冲期”。

     

    中药为何会发挥作用?

     

    目前,国内外通过大量研究,发现了一些对“疫毒”相关的现代多种病毒具有广谱性抑制作用的中草药。

     

    如有报道指出:广陈皮、桑寄生、藿香、紫苏叶、佩兰等对肠道病毒有抑制作用;黄芩、黄连、黄柏、银花、柴胡、贯众、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含羞草等对呼吸道病毒有抑制作用;多花水仙、接骨木等对乙型脑炎病毒有抑制作用;板蓝根、荆芥、薄荷等对腮腺炎病毒有抑制作用;蒲公英、鸭脚木等对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等。在抗病毒患者的治疗中也常用苦参等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多数中药的抗病毒作用,往往不是特异性抑制病毒,而是通过调节机体的整体状态,起到阻止病毒侵害人体的作用。

     

    由此不难看出,中医对“疫毒”认识系统全面,从“疫毒”的成因、感染途径,到“疫病”的证候特点及治法、方药齐备,再到历代医家不计其数的成功治疗案例,均彰显中医辨证论治、局部与整体并重的优势。

     

    而中药复方的“多兵种、全方位”协同作战,更是战胜包括目前新冠肺炎在内的各种新疫病的关键所在,值得重视和推广运用[2]。

     

    以前,“刮痧”备受争议

     

    还记得很多年前的一个电影——刮痧。

     

    电影讲的是留居美国的一家人,因为孩子发烧使用刮痧退热,而被美国政府误会“虐童”,最终险些失去孩子抚养权的故事。

     

    但近些年“老外”也开始逐渐接受了“刮痧”这种常见的中医疗法!

     

     

    除了中药方剂之外,中医还有砭、针、灸、按跷、导引等治疗方法。

     

    其中,中医砭法刮痧也是可以治疗瘟疫的。参考中国历史,刮痧则是中医临床治疗瘟疫的重要方法之一。

     

    从中医角度,顾植山教授认为本次新型冠状病毒“COⅥD-19”疫情的发生,燥、湿、火、寒都有,六淫杂陈,错综复杂。

     

    “伏燥”和“木疬”之气是贯穿始终的病机之本,随时变化的火、湿、寒等是病机标。尤其新冠肺炎的重症,都是内燥较甚者。因此,把新冠病毒感染一概称为“肺炎”值得商榷。

     

    在治疗上,除了中药之法外,中医六术之首的刮痧,具疏通经络,驱邪外出之功,还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效。且刮痧方便易学,取材亦相当容易,易于推广[3]。

     

    刮痧也能提高免疫力?是真的!

     

    大量临床实验证明,李氏虎符铜砭刮痧发现,刮拭胸腺可有效激活机体T淋巴细胞输出量增加,提升自愈力、免疫力。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费景兰在临床通过刮拭胸腺对T细胞亚群影响进行初步研究,在刮痧前、刮痧后30min、24h、72h分别留取血标本检査T淋巴细胞。

     

    结果显示:

    1)刮痧前CD4/CD8、T细胞CD3(+)降低,提示机体免疫力低下;

    2)刮痧后30 min CD4/CD8、T细胞CD3(+)升至正常;

    3)刮痧后24h、72h后CD4/CD8、T细胞CD3(+)均处于正常范围,提示机体免疫力恢复正常。

     

    因此,刮痧可调动人体气血运动,达到强肺补气之功,在治未病及既病防变方面优势突出,可有效阻挡或减轻新型冠状病毒对人体的伤害。

     

    希望居家隔离群众或一线抗疫的医务工作者和老百姓都能够采取刮痧等方法,提高自身免疫能力,阻击疫情蔓延[3]。

     

    温馨提示:

    我们在这里郑重的提示您,如果发生了疑似症状,还是不要自己在家中坚持或者拒绝治疗,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就诊,医院会根据您的情况采取正确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周东浩,中医整体观不同于西医整体观[A].医学争鸣,2019,06:45-48;

    [2]李济仁,李艳,新冠病毒来袭 中医为何可以发挥作用?[N].健康报,2020-3-18(005);

    [3] 王雷,费景兰,温媛媛,李道政.中医刮痧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实用中医内科杂志.https://doi.org/10.13729/j.issn.1671-7813.Z20200182

     

    审稿人 | 京东互联网医院 中医内科 主治医师 袁玉琴

    责任编辑 | 黑凤梨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有病了执意不去医院,也不吃药,这样的情况有很多,但要去探求病人为什么不去医院,无非以下几种心态!陈大夫带领大家一起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去看看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态……

     

    一、自信这点病无所谓

     

    其实所有的心态中,这一点估计是最为重要的,有人说他觉得病小无所谓,不管病大还是病小,大多数不去医院不吃药的人,都是自信他所得的病对自己影响不大的疾病,所以才如此自信的不去医院不吃药!如果他能感觉到疾病是会危急他生命的,我觉得大多数都会去医院,除非他真的不想活了……

     

    二、讳疾忌医型

     

    这种人群,也占据了不去看病不吃药人群的一部分,他们害怕去面对到医院后可能要面对的现实,怕怕查出来以后可能要面对的恐惧!所以迟迟不敢去医院,但这类人群,只需假以时日,能够面对问题以后,都是会去医院的!

     

     

    三、条件限制型

     

    这里的条件,主要是就医条件,比如经济原因,因为经济困难,害怕花钱,才拒绝就医的,多数都是一些老者,艰苦了一辈子,谈到花钱,就害怕的不得了!其他还有一些条件限制的,比如不能独自去医院,不能独自买药,无人照料,等等等,因为条件限制,使得就医成为一种负担,从而使得不想去看病,不想去吃药!

     

    四、真的不怕死型

     

    这样的类型,大多数抱有多活一天是一天的心态,甚至有些压根就不想活的心态,使得他们不去就诊或者吃药!这个就不属于需要我解释的类型了!

     

     

    有好多人会说,还有其他类型啊,比如医生太黑,不敢去看病,害怕被过度医疗等等,这样的其实都可以归结到第一种类型,还是这类人群认为自己的疾病还不至于危急到生命,真的他们要认为自己的病会危急生命,他们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去医院的!

     

    不管怎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所以,不管怎么样想,最起码在他的理解和认知中,不去医院看病肯定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大于去医院看病的获益的时候,他们就会拒绝去看病和吃药了!

     

    亲,你有这样的想法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强迫症患者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需要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临床常用的药物包括氟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等,常用的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动力性治疗、家庭治疗等。

     

     

    一、强迫症的药物治疗有哪些?


    1、氟西汀:大多数患者对氟西汀的耐受性较好。常见的副作用有口干、头晕、性欲降低、嗜睡、颤抖、打哈欠、出汗;偶尔有食欲缺乏,体重下降。约40%~60%的强迫症患者使用氟西汀治疗有效。持续用药8~12周,之后根据病情缓解情况,逐渐减量,每次剂量调整至少间隔两周。
    2、氟伏沙明: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常见的副反应包括恶心、困倦、无力、头疼、口干和失眠,与其他药物合用时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作用。老年人使用氟伏沙明时剂量与年轻人并无显著差异,但滴定时剂量增加要更缓慢,如果症状稳定一段时间后,可以减低剂量。
    3、舍曲林:舍曲林是一种治疗强迫症有效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是头疼、失眠、恶心、腹泻、性欲下降和食欲下降。性功能障碍也是舍曲林的副作用之一。

     

    二、关于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有哪些?

     


    1、认知行为治疗:想象暴露可在脑海中想象自己处在害怕的环境中及其后果。真实暴露则是将患者置身于引起其焦虑、痛苦的环境之中或是与其极力回避的物体共处一段时间,特别是对于那些害怕灾难性后果发生的患者。让其想象整个过程,在想象中不采取任何仪式化动作,也不回避,直至其痛苦程度从高峰回落。在实际操作中,更多患者愿意接受循序渐进的方式。主要依据患者的主观痛苦程度和回避程度分级设置。
    2、心理动力性治疗:强迫症患者不宜进行经典的精神分析治疗,因后者需要患者有较好的内省力,否则有加重患者强迫性心理冲突的危险性。但这并不妨碍医生或治疗师对患者有深入的心理动力学理解,特别是对患者核心心理冲突和心理防御机制的类型的了解,不仅有利于深入了解患者症状形成的心理机制,也可以指导认知治疗和家庭治疗的顺利进行,并促进远期疗效更好。
    3、家庭治疗:对强迫症患者的家庭系统治疗需按阶段进行。治疗师采取中立的、客观的态度以避免自己卷人家庭的三角关系中。在对家庭进行干预之前,首先通过一系列的会谈评估和测量技术,试图评估家庭和过去的情绪系统。

  • 强迫症多好发于直系亲属患有强迫症人群,如父母或者兄弟姐妹中患有强迫症的人群,本人同样为强迫症的高危人群。以及谨小慎微性格人群,平素性格过分追求完美、多疑、谨慎、刻板的人群,为强迫症的高危人群。

     

     

    一、出现强迫性思维需及时就医

     

    强迫症患者反复出现强迫性思维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优先考虑去精神心理科,需要行体格检查、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辅助检查以协助确诊。反复出现强迫性思维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出现强迫性行为及时就医。出现合并焦虑、抑郁症状应立即就医。

     

    1、关于强迫症的相关检查有哪些?


    体格检查:医生需要仔细检查强迫症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心、肺、腹的检查、神经反射、有无脑外伤等,此方面检查是为了除外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所导致的精神心理疾患,一般无特异的阳性体征。
    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国际通用的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是临床上使用的评定强迫症的主要量表之一,可以对强迫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是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应用最为普遍的量表。评定方法简便,标准明确,便于掌握,可用于抑郁症、躁郁症、神经症等多种疾病的抑郁症状之评定,尤其适用于抑郁症,可对强迫症患者并发的抑郁症状进行初步的测评。


    2、如何确诊强迫症?

     

    症状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或二者皆有。强迫症状须占据一定时间,如每天出现1小时或以上。强迫症状引起愚者明显的痛苦或导致患者生活、家庭、社交、教育、职业等方面的损害。

     

    二、强迫症、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惧症你可以分清不?

     

     

    广泛性焦虑障碍和强迫症鉴别的最大困难在于焦虑与强迫思维的区别。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关注多是日常生活的现实问题,忧虑源于感知到外界有威胁存在,但内容多是一种含糊不清,令人烦恼的不祥预兆,患者不认为自己的忧虑是不合适的,不会导致强迫性仪式行为。强迫思维的内容多是一些非同寻常的事情,如怕脏。害怕被污染、攻击、储藏或一些宗教思想等,难以令人接受。恐惧症与强迫症具有许多相似性,如对某种物品或场景的恐惧反应和回避行为。强迫症患者在缺乏明确恐惧场所、事件、对象的情况下,仍然表现出特久的,反复出现的强迫性思维;恐怖症患者如无明确恐惧对象存在,通常不会出现焦虑或沮丧情绪。恐怖症患者没有强迫性行为,回避行为只针对某一或某些明确的恐惧对象,而强追症患者并不仅限于此。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