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楷祺基金会启动预防心脏性猝死患者援助

楷祺基金会启动预防心脏性猝死患者援助
发表人:全球医疗视野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中心脏性猝死(SCD)更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提高公众对心脏性猝死的认识,北京楷祺心血管公益基金会启动了“共筑中国心:预防心脏性猝死患者援助项目”,旨在通过心律失常知识普及活动、媒体宣传、患者教育与援助等多种形式,促进公众对心血管疾病的了解,进一步有效预防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

据悉,心脏性猝死(SCD)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从发病到死亡时间及其短暂,有些还常常发生于貌似健康的人群,甚至于很多是中青年患者,很多公众人物,甚至医学同道,都因为心脏性猝死离世。

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方法主要有加强公共急救措施和植入心脏除颤器(ICD)。其中,植入心脏除颤器(ICD)是目前预防高危患者心脏性猝死的唯一有效方法。然而,我国在心脏性猝死的防治工作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例如植入ICD的患者数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楷祺基金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合作,为适合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免费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并建立远程随访系统,加强患者管理。

此外,公众也需要提高对心脏性猝死的认识,了解预防措施,并积极参与到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中。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源性猝死疾病介绍:
心脏性猝死是指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无论是否有心脏病,死亡的时间和形式未能预料。心脏性猝死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长QT间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密切相关,常由过度劳累、情绪急剧变化、精神刺激等引发。在心脏性猝死前可有胸痛、呼吸急促、疲乏、心慌等症状,发作时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然后突然呼吸心跳停止。心脏性猝死的生存率很低,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和心脏复律可挽救生命。
推荐问诊记录
心源性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或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时,就会引发冠心病。冠心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心绞痛、胸闷、气短、乏力等。

    那么,冠心病应该如何治疗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之一。该手术的主要原理是使用患者自身的血管(如乳内动脉、桡动脉等)在主动脉和病变的冠状动脉之间建立旁路,从而绕过狭窄或堵塞的血管,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

    2.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另一种常用的冠心病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通过将导管插入冠状动脉,将球囊导管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血液流通。此外,还可以在血管内放置支架,以保持血管的通畅。

    3. 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方法。该治疗方法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溶解堵塞冠状动脉的血栓,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

    4.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硝酸甘油、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从而减轻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5.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冠心病注重调整患者的整体体质,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降低血脂、抗血栓形成等,从而缓解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总之,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 冠心病,作为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其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制定。

    首先,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常见的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缓解症状,稳定斑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通过导管技术将支架植入狭窄的血管,恢复血管通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对于病情较重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搭桥手术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将患者自身或人造血管连接到狭窄的血管处,恢复血流。

    中医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发生与气滞血瘀、痰湿内阻等因素有关。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拔罐等方法,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搭桥手术外,冠心病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冠心病的治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经济条件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

  • 猝死,这个看似离我们很远的词汇,却频繁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尤其是一些年轻人,由于工作压力、生活习惯等原因,猝死的案例越来越多。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猝死,保护自己的健康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为您解答。

    一、工作狂与猝死

    工作狂们,你们要小心了!长时间加班、熬夜、缺乏运动,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可能导致猝死。研究表明,工作压力过大、缺乏休息,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肥胖与猝死

    肥胖是导致猝死的重要因素之一。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预防猝死至关重要。

    三、情绪与猝死

    情绪波动过大,如过度紧张、焦虑、抑郁等,也会增加猝死的风险。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诱发心律失常等疾病。

    四、定期体检,预防猝死

    定期体检是预防猝死的重要措施。通过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等潜在风险,并进行早期干预。

    五、健康生活方式,远离猝死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猝死的关键。具体包括: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总之,预防猝死,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心态,定期体检,才能远离猝死,拥有健康的生活。

  •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性、致命性心脏病,了解其征兆对于预防意外发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源性猝死征兆:

    1. 胸闷:活动后胸闷,休息后缓解,可能是冠心病或心肌梗塞的早期表现。

    2. 心慌:心跳加快,常为心源性猝死的前兆。

    3. 心跳过缓:心跳过慢,可能导致心脏停搏,血压下降。

    4. 晕厥:由于心脏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部供血不足。

    5. 眼前发黑、肢体麻木:可能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导致。

    6. 嘴唇发紫:血液循环不良,血氧下降。

    7. 脚部疼痛:可能与血液循环不良有关。

    预防心源性猝死,建议定期体检,控制血压、血糖等慢性病,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杀手,而其中,心律失常更是让人闻之色变。据统计,心律失常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82%,其危害性可见一斑。

    那么,面对心律失常,我们该怎么办呢?有一种被称为‘小东西’的神奇设备——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或许能为我们提供解决方案。

    ICD是一种植入式设备,它能够自动检测和纠正心律失常,从而避免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当患者出现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时,ICD会立即发出电击,恢复正常心律。

    当然,ICD并非万能,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误放电等问题。因此,在使用ICD之前,患者需要充分了解其优缺点,并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

    除了ICD,药物治疗也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控制心律,减少发作频率。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等,以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总之,面对心律失常,我们需要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日常保养等,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健康。

  • 熬夜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难以避免的现象,长时间熬夜对身体的危害也是不言而喻。研究表明,连续熬夜、过度疲劳会使人体体质下降,降低免疫力,从而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病毒侵犯心脏传导系统,可能导致心脏紊乱,严重时甚至引发猝死。

    那么,熬夜到什么程度会猝死呢?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和耐受度不同,对熬夜的承受能力也有所差异。

    熬夜对心脏的伤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熬夜会导致心脏肌肉疲劳,从而引发心律失常,增加猝死风险。

    2. 熬夜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导致心脏搏动紊乱,甚至出现停跳现象。

    3. 熬夜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使心脏更容易受到病毒侵犯,引发心脏疾病。

    为了保护心脏健康,预防猝死,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尽量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

    3.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注意饮食,保持营养均衡。

    5. 如有心脏不适,及时就医。

  • 猝死往往没有痛苦,但后果严重。本文通过一位年轻剪辑师猝死的过程,揭示了猝死前的心脏疼痛症状,并分析了高血压、心源性猝死、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等四大风险因素。文章还提供了预防猝死的四招方法,包括了解猝死症状、适量运动、调节情绪和避免过度劳累,以降低猝死风险。

  • 猝死是一种突如其来的心脏骤停,其发生往往毫无征兆,且救治时间极为有限。据研究表明,猝死患者进行急救的最佳时间是在4~6分钟内。在这段时间内,如果能够及时进行有效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则患者生存的几率相对较高。然而,如果超过6分钟仍未得到及时救治,则脑死亡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猝死急救的关键在于迅速恢复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一旦发现有人发生猝死,首先应立即将患者平躺在地上,清除口腔内的异物,确保呼吸道通畅。随后,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即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的频率应保持在每分钟100次,按压深度至少达到5厘米。同时,每30次胸外按压配合2次人工呼吸,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氧气。

    值得注意的是,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成功救治猝死患者的关键。如果在6分钟内能够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则患者有较大的几率被救回。然而,一旦超过6分钟,患者死亡的风险将显著增加。

    专家提醒,猝死急救的黄金时间只有4~6分钟,一旦超过这个时间,患者发生脑死亡的风险将大大增加。因此,一旦发现有人发生猝死,应立即采取行动,争取在黄金时间内进行救治。

    为了提高公众对猝死的认识,普及急救知识,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积极开展猝死急救知识的普及工作。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技能,为挽救更多猝死患者的生命做出贡献。

  • 猝死是一种突然发生的、意外的死亡,其发生往往与心脏疾病有关。了解猝死的前兆,对于预防和避免猝死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猝死前兆:

    一、近期出现或加重的胸闷,可能是冠心病、心肌炎等心脏疾病的信号。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的,而心肌炎则是心肌炎症性疾病。如果出现胸闷症状,应及时就医。

    二、心慌,心慌往往是心率加快的主观感受,可能是心脏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等疾病的信号。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由于心脏神经调节功能异常导致的,而心律失常则是心脏跳动节律异常。如果出现心慌症状,应及时就医。

    三、心动过缓,起搏细胞功能变差会导致心脏跳动的速度减慢,严重时可能引发心脏停搏。心动过缓可能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疾病的信号。如果出现心动过缓症状,应及时就医。

    四、晕厥,是猝死最重要的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的。晕厥可能是心脏疾病、脑卒中等疾病的信号。如果出现晕厥症状,应及时就医。

    五、不明原因的疲乏,连续几天、几周甚至几月出现极度疲劳感,可能是心脏疾病、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的信号。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疲乏症状,应及时就医。

    六、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可能是脑卒中的风险信号。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的,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如果出现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症状,应及时就医。

    七、疼痛,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这个时候就要提高警惕。可能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信号。如果出现疼痛症状,应及时就医。

    八、反复胃肠道症状,很多心源性猝死患者在死亡前都反复出现有胃肠道症状。可能是心脏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疾病的信号。如果出现胃肠道症状,应及时就医。

  • 央视著名足球评论员陶伟在济南猝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猝死一词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坊间都认为,陶伟的猝死可能与他长期熬夜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导致猝死的“杀手锏”到底是什么?又该如何避免?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医生。

    厦门市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肖国胜告诉记者,猝死原因很多,主要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猝死两类。心源性猝死占八成,发生率挺高,心脏科每天都能接诊到猝死的患者,一个星期十个八个很常见。心源性猝死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病毒性感冒诱发的心肌炎,二是心源性昏厥,三是电解质紊乱造成的心律失常,最后导致急性心肌梗死。非心源性猝死则可由多种疾病引起,病因众多,常见的有脑梗塞、脑出血、肺栓塞、急性胰腺炎、药物中毒或过敏等。此外电解质紊乱,尤其是血钾过高或过低也可能引起猝死。

    肖国胜介绍,虽然不知道陶伟自身有没有隐性心脏疾病,但坊间的传言是有可能的。压力大,熬夜多可以是他猝死的原因之一。新闻里说,他从北京到青岛,可能还有饮酒。旅游看似放松,其实身体比平时更辛苦。长期处于紧绷的疲劳状态,熬夜加班等都会引起生理紊乱,诱发心率失常,从而导致猝死。肖国胜提醒,熬夜时切忌吸烟、饮酒。烟酒会让血管浓度变黏稠,加重心脏负担。熬夜会让大脑需氧量会增大,要适时做做深呼吸。患有心肌炎的患者切忌熬夜。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