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房颤,也称为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它会导致心脏跳动不规律,心房收缩功能减弱,从而引发心慌、胸闷、乏力等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房颤还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的风险。
为了控制房颤,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除了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治疗房颤的常用中成药和注意事项:
1. **常用中成药**
- **通脉养心丸**:该药具有补气养血、安神定志的功效,适用于心悸、气短、失眠等症状。
- **心肌通**:该药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胸闷、胸痛等症状。
- **复方丹参滴丸**:该药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
- **稳心颗粒**:该药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
- **参松养心胶囊**:该药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功效,适用于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
2. **治疗建议**
- **药物治疗**:根据房颤的类型、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
- **电生理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电生理治疗,如电除颤、射频消融等。
-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都有助于控制房颤。
3. **日常保养**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 **合理膳食**: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脂,减轻心脏负担。
-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房颤的风险。
- **适当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4. **医院和科室**
- 患者可以前往心脏内科就诊,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 心脏内科设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设备,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那天,我带着父亲走进了省人民医院的心血管内科。父亲今年61岁,患有病毒性乙肝多年,最近感觉走楼梯容易喘气,但并没有胸闷胸痛的症状。
1月18日,他在安徽淮南的医院做了CT检查,随后我和他回到武汉过年。在武汉期间,我给他量了体温和做了核酸检测,结果都正常。我还用血氧仪测了他的肺氧量,结果显示在96到98之间,脉搏在92到105之间。
后来,我带他去省人民医院挂了呼吸内科和心血管内科的号,并做了心电图、心脏彩超和血液检查。呼吸内科的医生建议他注意休息,安心过年,没什么问题。而心血管内科的医生则建议他回淮南住院治疗,因为存在血栓的风险,需要抗凝治疗。
今天,他去了淮南的医院门诊,医生给他开了脑心清片,并告诉他先将肝部转氨酶降下,才服此药。我担心他的情况,所以想咨询一下他现在的症状是否需要住院?应该如何治疗?用药方面有什么建议?
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父亲的病情,并认真查看了他的检查报告。他告诉我,心电图检查提示有房颤,心脏B超检查显示双房大,肺部有感染等问题。虽然父亲有乙肝,但目前肝功能正常,不存在相互影响的问题。医生建议父亲住院治疗,主要问题是房颤,需要控制心室率并抗凝治疗。
我感到有些担忧,但医生安慰我说,如果父亲复查心电图后不是房颤,可以不住院。他还告诉我,房颤的原因很多,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也有的原因不明。
我感谢医生详细的解答和专业的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决定让父亲再去淮南的医院做复查,并注意他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当活动,避免烟酒、劳累、熬夜,保持作息规律,保证休息,避免情绪波动,保持乐观心态。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房跳动无规律且速度快。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房颤患者人数高达260万,但知晓率却仅为40%,许多患者因对房颤认识不足而延误治疗,导致严重后果。
广州一家三兄弟都患有房颤,老大因房颤引发脑梗塞,老二因左下肢血栓栓塞被迫截肢,老三也刚刚被查出患有房颤。这一案例再次提醒我们,房颤的危害不容忽视。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房颤中心负责人杨平珍指出,目前我国房颤诊疗存在诸多问题,如早期诊断率低、抗凝比例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长期综合管理不规范等。为提高房颤知晓率,规范诊疗,珠江医院成为广东省首家“中国房颤中心示范基地”。
房颤的危害不仅体现在症状上,更可怕的是其并发症。房颤容易并发血栓和栓塞事件,严重的会导致中风、瘫痪、截肢等。因此,预防血栓栓塞是房颤治疗的重中之重。
目前,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的基础。然而,我国抗凝治疗率仅为30%,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此外,射频消融术是恢复窦性心律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目前技术水平仍有待提高。
为了提高房颤知晓率,规范诊疗,我们需要加强房颤知识的普及,提高医生对房颤的诊疗水平,并积极推广新型治疗技术。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并发症众多,其中心律不齐便是其中之一。近日,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办的第二届“健康心跳,健康心”活动指出,糖尿病引起的心律不齐往往预示着病情的严重性。
研究表明,糖尿病与心律失常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导致心脏病变,从而引发心律不齐。严重的心律不齐不仅会影响心脏功能,还可能导致心脏性猝死。
糖尿病引起的心律不齐常见症状包括头晕、胸闷、胸痛、气急等。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心电图等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程度。
针对糖尿病引起的心律不齐,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是预防和治疗心律不齐的基础。
2. 抗心律失常药物: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
3. 中医中药:中医中药在治疗心律不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改善心脏功能,调节阴阳平衡。
4.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情绪波动、过度劳累等诱因。
此外,对于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建议定期进行心电图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心律失常,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近年来,房颤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房颤,本文将从疾病成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手段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房颤的成因
房颤的成因复杂,主要包括心脏结构异常、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功能逐渐退化,也容易引发房颤。
二、房颤的临床表现
房颤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心悸、心慌、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头晕、晕厥、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三、房颤的诊断方法
房颤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手段。其中,心电图是诊断房颤最常用的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心脏的电活动情况。
四、房颤的治疗手段
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导管射频消融术、起搏治疗等。其中,导管射频消融术是目前治疗房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五、房颤的预防
为了预防房颤的发生,建议中老年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
总之,了解房颤的成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手段,对于预防和治疗房颤具有重要意义。
6月5日,‘治愈房颤,健康相伴’中国房颤日公益全国宣传活动在广州正式启动。此次活动由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分会房颤学组主办,强生医疗提供支持。多位知名心脏专家就房颤的现状、认知度、治疗方法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呼吁公众关注心脏健康,早诊早治,预防房颤。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据数据显示,我国房颤知晓率仅为40%,且高危人群较多,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房颤不仅会导致心悸、胸闷等症状,还可能引发脑卒中、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近年来,导管射频消融术已成为治疗房颤的有效手段。该手术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等优点,对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成功率可达到90%。此外,药物治疗也是房颤治疗的重要手段,包括抗凝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预防房颤,首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饮食等。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也是预防房颤的重要措施。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薛玉梅教授表示,公众对房颤的认知度还有待提高,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房颤的危害和防治方法,提高房颤的早期诊断率,降低房颤的发病率。
心脏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征是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导致心房功能受损。
房颤的危害不容忽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诱发心衰:房颤导致心房收缩功能减弱,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滞留,形成血栓,进而引发心衰。
2. 诱发心绞痛:房颤时,心脏需要额外用力泵血,导致心肌耗氧增加,容易诱发心绞痛。
3. 导致脑卒中:房颤时,心房内形成的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大脑,阻塞脑血管,引发脑卒中。
4. 肾动脉、脾动脉栓塞:血栓脱落还可引起肾动脉、脾动脉栓塞,导致相应器官缺血、坏死。
5. 心功能下降:长期房颤会导致心脏扩大、心肌肥厚,最终导致心功能下降。
治疗房颤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心房颤动本身,如抗凝治疗、控制心率等。电生理治疗包括射频消融术、冷冻球囊消融术等,旨在消除心房颤动。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迷宫手术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此外,患者还需注意日常保养,如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心态、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等。
对于房颤患者,及时就医、定期复查、遵循医嘱至关重要。
阵发性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作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眩晕和心绞痛等症状。针对这类疾病,目前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药物及其作用:
1.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急性发作期,患者需要及时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常见的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等。
2. 受体阻滞剂:对于部分对钙通道阻滞剂不敏感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逐渐恢复正常。常见的药物包括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和索他洛尔等。
3. 钠通道阻滞剂:部分房颤患者可能需要使用钠通道阻滞剂,这类药物可以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常见的药物包括奎尼丁和普鲁卡因胺等。
4. 抗凝药物:在病情稳定后,患者需要继续服用抗凝药物,如波立维。波立维可以有效抑制ADP的合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或抗心律失常药物。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控制病情。
此外,患者应定期到医院的心内科就诊,接受专业的检查和评估。心内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今天是个晴朗的周末,我像往常一样,在手机上点开了京东互联网医院。自从15年体检查出有心律不齐和房颤后,我就成了这里的常客。这次的咨询,是因为我准备回福建过年,担心带药不方便。
接诊的是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他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当我提到之前有过处方单,现在却需要重新开处方时,医生耐心地解释说,这是出于对患者用药安全的考虑。
医生的态度非常专业,他仔细查看了我的病例,然后为我开了华法林和倍他乐克。虽然不能一次性开足两个月的药量,但医生建议我可以提前预约复诊,以便在春节期间也能用药。
在与医生的沟通中,我感受到了他的细心和关怀。他不仅关心我的病情,还提醒我注意生活作息,保持良好的心态。这让我对医生充满了信任。
虽然这次的问诊过程有些繁琐,但为了自己的健康,我愿意耐心等待。我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我的病情会得到更好的控制。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不仅面临着糖尿病并发症的困扰,还容易患上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节律、频率或起源部位发生异常的一种情况。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心脏疾病是引起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原因。然而,糖尿病患者的患病时间越长,发生房颤的风险也越高。研究表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其房颤风险会进一步加剧。
肥胖是糖尿病和房颤共同的危险因素。肥胖不仅会引发糖尿病,还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从而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为了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房颤风险,控制体重、改善血糖控制至关重要。
除了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合理的饮食结构、规律的作息时间、适量的运动等都有助于降低心律失常的风险。例如,每餐不宜过饱,要少吃多餐,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和脂肪。同时,要避免饮用浓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多吃富含钾、钙、镁的食物,如乳制品、坚果等。
在药物治疗方面,稳心颗粒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中药。稳心颗粒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等作用。适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头晕心烦、胸闷胸痛等症状。
总之,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改善生活方式,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降低心律失常的风险,保障自身健康。
那天,阳光明媚,我像往常一样在手机上预约了线上问诊,因为最近身体有些不适。一位来自心血管内科的医生耐心地为我解答了我的疑问。他说,我目前的症状很可能是持续性心房颤动,需要调整药物并来医院做进一步评估。
他询问了我的详细病史,包括房颤多久了、有没有其他症状等。我告诉他,最近因为血糖高、血压低、头晕,才发现原来只有心律不齐的情况。他还了解到我有鼻窦炎,但并未因此忽略我的主要症状。
医生告诉我,房颤需要及时治疗,因为它最大的风险是栓塞血栓,脑血栓的风险会比较高。他建议我到门诊评估一下,并根据我的情况调整用药。
我询问房颤能否根治,医生告诉我,可以通过做消融手术,成功率大约80%。但考虑到我目前血糖较高,他建议我在医院控制血糖,暂时不检查会有危险。
在咨询过程中,医生始终耐心倾听,给予了我专业的建议和安慰。他让我感受到了医者的温暖和关怀。最后,他提醒我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