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全球心脏性猝死1.5 级预防研究在北京启动

全球心脏性猝死1.5 级预防研究在北京启动
发表人:疾病解码者

近年来,心脏性猝死(SCD)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提高SCD的防治水平,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家研究中心于4月15日同时启动了针对1.5级预防对SCD防治临床意义的研究——IMPROVE SCA全球临床试验。该研究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张澍教授领衔,旨在通过在符合1.5级预防标准的患者中选择有针对性者进行ICD植入预防,并跟踪对比研究4年,以积累更多经验,为SCD的防治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1.5级预防是在一级预防的基础上,增加四大高危因素之一,如EF(射血分数)<30%、频发室早、非持续性室速、晕厥及晕厥前兆等。此次研究将有助于科学识别SCD高危人群,加强防治工作,并推动我国一级预防的开展。

我国SCD的发生率较高,位居全球各国之首。由于ICD应用医保政策以及循证医学数据的缺失等原因,我国SCD的一级预防工作尚未完全开展。此次研究有望为我国SCD的防治提供有力支持。

美敦力公司将为IMPROVE SCA全球临床试验提供全力支持。专家们表示,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SCD的防治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专家简介:

张澍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心脏中心主任助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心律失常:

中心主任,自2000年就任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主任,致力于将该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建成亚洲第一,国际大型的心律失常诊疗中心。牵头完成国家“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目前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关于我国心律失常数据信息平台建设项目研究。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猝死疾病介绍:
猝死,是指外观健康的人突然发生非暴力的死亡,即猝然死亡。引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脏骤停,也就是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又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还有近2成的非心源性猝死与肺、脑的急性病变有关,比如肺栓塞、急性中毒、触电等。猝死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大部分猝死患者难以救回。
推荐问诊记录
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猝死是一种突发性死亡,其特点是发生时间不确定,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特别是冠心病患者。在猝死前,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部疼痛、呼吸困难、心跳过缓、心慌气短、晕厥等症状。预防猝死需要减压、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情。

    猝死前的症状包括:胸部疼痛、呼吸困难、心跳过缓、心慌气短、晕厥等。

    预防猝死的方法有:减压、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情。

  • 从12月1日到24日,医院急诊室有19位病人去世,其中12位病人是猝死。猝死的人群中,最年长的已经94岁,最年轻的,只有26岁;男性有11位,女性只有1位;40岁以下的有3位,全部是男性;80岁以上的有4位,其中一位是女性。

    急诊室护士说,猝死的病人中,年轻人反而难抢救回来。有个理科博士,被同事发现在宿舍里晕厥送到医院的。但到医院时,他已经全身发紫、呼吸心跳停止多时了。

    省立同德医院心理科徐方忠博士说,年轻人猝死,这可能与他们工作压力大,生活没有规律,休息少,身体透支严重有关。他说,不少人在感觉身体不适时,总觉得自己年轻、身体底子好,没有及时调节,一旦发病后,凶险程度就特别高,这就是业界所说的“职业压力导致的心力衰竭”。

    急诊科主任李海林则分析说,猝死的人这么多、这么年轻,一个可能和气温骤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肌缺血等一系列反应有关;另一个可能和冬天在一些相对密闭的环境中缺氧,心肌供氧差有关。

    “今天病房要准备收治7个脑血管意外病人……”医院神经内科一个病区护士长说,每年冬天,冷暖空气交替的时候,病房里的任务就重了起来,而年关越近,病人就有可能越多。

    浙医二院急诊室一周预检记录:从12月20日至28日,急诊室里的脑血管意外病人,少的一天5个,最多的一天14个,这还不包括一些被怀疑可能脑梗塞的病人。而脑血管意外病人最多的一天,是12月25日。

    “这病人,都是一批一批地来的,早前,鱼刺卡住喉咙的病人一堆一堆地来;上周五,外地来的救护车,一天送了30拨病人过来……”浙医二院急诊室门口的保安,昨天颇为感叹地说,上周某天,急诊室一口气送来了10多个脑血管意外病人,医生都要忙晕啦。

    杭州郊县的沈女士,就是22日夜间发现自己不对劲的。沈女士今年44岁。那天晚上,她喝了点酒后上床休息,可却翻来覆去觉得不舒服,老觉得恶心、想吐。凌晨2点,她起床上厕所,却发现自己的手抖得连腰带都无法解开,左侧身体一阵阵地发麻,赶紧叫来家人把自己送到医院,结果发现是脑梗塞。

    “温度!”浙医二院里,有一个全国规模最大的脑重症医学科,里头收治了不少重症的脑血管意外病人,这个科室的主任胡颖红告诉记者,寒冷气候,是个诱发因素,“不相信,你去查查,去年这个时间的温度,绝对比现在暖和。”胡颖红说,对老年人来说,脑出血、脑梗塞的为多,这大家都知道,冷空气一吹,血管收缩,老年人脆弱的血管承受不住压力,就容易出问题。但这几年,脑血管意外的病人,在变年轻:“也有许多40岁以下的病人,有些是先天性的,比如脑血管畸形,有些是动脉瘤,这些人,平常没啥症状,自我感觉身体蛮好,有点头晕、头痛也不在意,可是,天气骤冷,加上年终压力大、应酬多、休息不够,这些畸形的血管、动脉瘤,就有可能爆开……

    “最近一周,仅我们的脑科重症医学科,平均每天都有2个动脉瘤破裂的急诊病人转入。”她说,如果有人出现恶心、想吐、意识改变等状况,最好上医院确诊下,不要自行处理。

    -记者求证:

    天再冷,你也要记得开窗通风

    昨天我调阅了去年的气象预报。发现,今年的冬至前后,温度的确比去年低不少。

    2007年12月21日,最高温度10℃;22日,冬至,最低温度8℃,最高温度13℃。

    而今年,12月21日冬至当天,北方强冷空气加快步伐,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我省气温较低:12月22日,最低气温0℃,最高气温4℃,当天一早,杭州还下了今冬第一场雪。

    在刚过去的一周,天气反复多变,下雨更感湿冷,元旦冷空气又要来了,明天最低温度更是只有零下1℃,但天气再冷,你还要记得开窗通风哦。

  • 猝死前可能会有耳鸣的情况发生。这种耳鸣是由于心脏骤停导致血液无法正常流动,进而引起大脑缺氧和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当患者处于猝死状态时,耳部血管收缩,从而引发耳鸣。此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也可能导致耳鸣,但通常与猝死无直接关联。需要注意的是,耳鸣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信号,若持续存在或有其他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

  • 近年来,心肌梗死这一心血管疾病不再只是中老年人的专利,40-60岁,甚至更年轻的群体也成为了这一疾病的潜在受害者。以33岁的林旭为例,他是一名网络游戏公司的高管,由于长期熬夜加班,最终因突发心梗不幸离世。林旭的案例反映出,尽管年轻人普遍没有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但由于工作压力过大、缺乏锻炼等原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仍在上升。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医生提醒我们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学会放松精神,并关注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

  •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当心脏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时,心肌组织会缺血缺氧,导致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患者是否在心梗猝死前有意识,取决于个体差异。一些患者可能会感到胸痛,这会唤醒他们的意识;然而,对于无痛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他们可能不会感到疼痛,因此在心梗猝死前可能没有意识。此外,心梗猝死前还可能出现濒死感、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都是身体发出的生命危险警告。为了降低心梗猝死的风险,建议中老年人群和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定期体检,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近年来,猝死事件频发,年轻人也成为猝死的高发人群。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导致身体过度劳累,免疫功能下降。以下五大前兆,提醒大家警惕猝死的发生:

    1.近期出现或加重的胸闷:可能是心脏病的前兆,需及时就医。

    2.心跳异常:心律失常可能导致猝死,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

    3.晕厥:不明原因的晕厥可能是猝死的前兆,需尽快就医。

    4.极度疲乏:长期疲乏可能是身体超负荷运转的信号,需注意。

    5.肢体麻木:肢体麻木可能是中风的前兆,需及时就医。

  • 心脏,这个人体的重要器官,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然而,心脏的健康并非总是稳定的,心律失常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常常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心律失常,顾名思义,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出现异常,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或跳动不规律。这种异常的心跳可能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也可能出现心悸、胸闷、气促等不适感。然而,严重的心律失常却可能导致眼前发黑、头晕、四肢无力、晕厥甚至猝死。

    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酗酒、咖啡因摄入过多、心脏疾病、药物副作用等。事实上,几乎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当心脏无法正常收缩或“无效”收缩时,血液无法被有效地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导致全身重要器官缺血缺氧,最终引发猝死。其中,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当心房颤动时,心房无法正常收缩,导致心室输出血量减少,引发心悸、憋气、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能诱发心力衰竭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导致心脏骤停。

    针对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方面,β受体阻滞剂是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减少心脏性猝死的重要药物。手术治疗方面,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仪(ICD)可以有效地对恶性心律失常进行监测和除颤,预防猝死的发生。

    为了预防心律失常,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饮酒、咖啡因摄入过多、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也是预防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

  • 近年来,有关双下巴可能导致睡眠窒息猝死的说法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专家指出,双下巴可能是由肥胖、颌骨短小或皮肤松弛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当人平躺睡觉时,如果口腔空间有限或下颌部组织过厚,肌肉的移动可能会压迫呼吸道,导致呼吸暂停。长时间的呼吸暂停会导致缺氧,进而引发昏迷甚至猝死。因此,双下巴与睡眠窒息猝死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关联。

  • 晚上5点多睡觉,早上7-8点钟醒来,通常情况下并不会导致猝死,除非存在其他健康问题。如果只是偶尔出现这种情况,并且身体没有其他不适症状,通常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然而,如果经常熬夜,尤其是伴随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可能会增加猝死的风险。为了健康,建议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并注意饮食均衡。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猝死的因素:
    1. 偶尔熬夜:由于工作或应酬偶尔熬夜,并在白天进行午休,通常不会引发猝死。
    2. 长期熬夜:长期保持不健康的作息习惯,如黑白颠倒的工作方式,可能导致生物钟紊乱,增加疾病风险。
    3. 心脏病变:如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脏问题,会增加猝死的风险。
    4. 不良生活习惯:如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等,也会增加猝死的风险。

  • 长期失眠一夜,尤其是伴有心悸、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可能会增加猝死的风险。失眠可能是情志失调、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等原因导致的。针对不同病因,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并在必要时及时就医。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