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缩胃手术并非人人能用

缩胃手术并非人人能用
发表人:运动与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针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减重手术成为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然而,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适合进行减重手术。

减重手术的原理是通过改变胃的形态,减少食物摄入量,从而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目前,常见的减重手术方法有胃束带手术、胃旁路手术和袖状胃手术等。

减重手术的适应症较为严格,主要针对以下情况:

1. 体重指数超过35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

2. 年龄小于60岁,体重指数大于30,且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

3. 明显的心、肝、肾损害者;

4. 1型糖尿病患者;

5. 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

专家提醒,减重手术并非万能,其远期疗效和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术后,患者需要长期配合医生进行营养治疗,才能保证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尿糖阳性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尿糖阳性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运动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表明,规律的运动可以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防治专家提出了一种新的运动方案——每分钟快步走120步。经过多年的实践,这一方案在降低血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专家指出,参加适当的文体活动、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保持饮食、运动和胰岛素生物作用的平衡,是控制血糖的关键。

    如何才能达到每分钟快步走120步的标准呢?专家建议,可以通过练习一秒走两步的方法来提高步伐频率。可以先将时间控制在2分钟内,逐渐延长练习时间,最终掌握迈步的频率。

    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在原有药物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进行运动。
    • 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
    • 运动前后要有充分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 最好每天坚持运动,每周休息1~2天。
    • 避开胰岛素或降糖药物血药浓度达到高峰的时间进行运动。
    • 运动前后可适当调整胰岛素剂量和饮食,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定期检查血糖,观察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反应,及时调节和掌握运动量,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饮食管理是控制血糖的关键。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何平衡饮食中的营养,既要满足身体所需,又要避免血糖波动,确实是一门大学问。

    首先,糖尿病患者需要保证饮食的均衡全面。这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身体组织,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脂肪则是必需脂肪酸的来源。维生素和矿物质则参与身体的各种代谢过程。

    其次,糖尿病患者需要学会控制总热量摄入。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性别和活动量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每日热量摄入目标。通过合理搭配食物,控制每餐的热量摄入,可以有效控制血糖。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食物的烹饪方法。尽量采用蒸、煮、炖、烤等低油低盐的烹饪方式,减少油炸、烧烤等高油脂、高盐分的食物摄入。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饮食建议:

    1.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选择低GI(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物、燕麦、糙米等。

    2. 适量摄入蛋白质: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如瘦肉、鱼、鸡蛋、豆制品等。

    3. 控制脂肪摄入: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花生油等。

    4. 适量摄入蔬菜和水果:选择新鲜、低糖分的蔬菜和水果。

    5. 适量饮水:每天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最后,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饮食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参与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

  •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持续攀升,已达9420万。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患者接受积极治疗。更令人遗憾的是,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超过70%的人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目标。这一数据来自第六届联合国糖尿病日暨糖尿病同伴支持项目媒体发布会。

    2012年11月14日,由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糖尿病教育合作中心等机构主办的“第6届联合国糖尿病日暨糖尿病同伴支持项目媒体发布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会上,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糖尿病的防治问题。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委纪立农教授等专家指出,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且患者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钱荣立强调,糖尿病的防治关键在于预防,而预防的关键在于宣传教育。目前,我国糖尿病教育尚不能满足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强。

    据悉,糖尿病患者中,约有一半的时间需要自我管理。同伴支持教育作为糖尿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预防糖尿病、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糖尿病同伴支持”项目(“Peers for Progress”)中国网络美方协调员陈沐洁介绍了同伴支持的关键作用。

    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长陈伟教授表示,北京协和医院等四家医院成为该项目的首批试点合作医院,将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多帮助。

  • 糖尿病患者常常被提醒要控制饮食,减少血糖波动。然而,除了食物的种类和分量,吃饭的速度也值得特别注意。吃饭过快,不仅会影响消化系统的负担,还会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造成不利影响。

    首先,吃饭过快会增加胃的负担。食物在口腔内没有得到充分的咀嚼,淀粉等营养物质就无法被充分消化吸收,导致胃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消化食物。这会增加胃酸分泌,可能导致胃胀、胃痛等问题。

    其次,吃饭过快会影响血糖的稳定。食物在口腔内没有得到充分的咀嚼,淀粉酶等消化酶就无法发挥作用,导致淀粉在胃中快速分解为葡萄糖,导致血糖迅速上升。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会加重胰岛素的负担,增加血糖波动风险。

    此外,吃饭过快还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在口腔内没有得到充分的咀嚼,消化酶就无法发挥作用,导致营养物质无法被充分吸收。这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加营养不良的风险。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控制吃饭的速度。建议每口食物咀嚼30次以上,让食物在口腔内得到充分的咀嚼和消化。此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饮食习惯:

    1. 减少进食速度,细嚼慢咽,让食物在口腔内得到充分的咀嚼。

    2. 避免边吃边做其他事情,如看电视、玩手机等,以免分散注意力,导致吃饭过快。

    3. 注意饮食搭配,选择低糖、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控制血糖。

    4. 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及时发现并调整饮食。

    5. 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 我怀孕19周了,最近去做了血液和尿液检查,结果显示有多个异常指标。看到这些结果,我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担忧。之前我就有过甲状腺激素低的经历,所以这次也测了甲功。医生告诉我,基本上这些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但我还是很担心。尿糖、尿维生素C和红细胞都高了,医生建议我可能是最近有些感染,需要复查。同时,医生也提醒我要多喝开水,多排尿,注意卫生,勤洗勤换,适当休息,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优质蛋白。虽然医生说这些指标不算太严重,但我还是决定在五一期间再去抽血检查一下血糖,以确保自己的健康和宝宝的安全。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和运动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然而,许多糖尿病患者往往更加关注饮食,而忽略了运动的重要性。

    运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具体原因如下:

    1. 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和受体的亲和力,从而降低血糖。

    2. 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改善糖代谢,达到降糖目的。

    3. 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然而,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空腹运动不可取,饭后是运动最佳时间。空腹运动容易导致低血糖,甚至昏迷。

    2. 运动量需因人而异,适合自己最好。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两种锻炼可以互补。

    3. 可以使用血糖仪记录血糖数据,作为衡量运动量的参考。

    总之,运动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有效手段。只要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中口渴是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那么,糖友总是觉得口渴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机制。当血糖升高时,肾脏会过滤出多余的葡萄糖,形成尿糖。这些尿糖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导致尿量增加。随着尿量的增加,身体会失去大量的水分,进而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引起口渴感。

    此外,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功能也可能受损,导致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多尿和多饮的症状。

    除了口渴,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出现其他症状,如多尿、多饮、体重减轻、疲劳、视力模糊等。这些症状的出现与血糖水平升高、糖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合理饮食、规律运动、监测血糖、控制体重等措施对于改善症状、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在饮食方面,建议患者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和健康脂肪。在运动方面,建议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眼科、心血管、神经等部位的检查,以早期发现和干预并发症。

    总之,糖尿病患者口渴的原因与血糖升高、尿糖增多、水分丢失等因素有关。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监测血糖等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降低并发症风险。

  • 我的线上问诊之旅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末,我像往常一样忙碌地生活着,直到突然发现体重下降了10斤。这让我不禁担忧,于是决定去做一次全身体检,以了解身体的情况。

    我选择了当地的互联网医院,通过线上平台预约了医生。医生非常热情,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病史,并让我上传了体检报告。医生很快就回复了,告诉我体检报告显示我有一些轻微的健康问题。

    医生首先提到了尿酸增高的问题,建议我通过饮食来控制,比如减少豆制品、动物内脏、海鲜等食物的摄入,并多喝水。接着,医生又提到了血脂的问题,建议我通过饮食和运动来控制。最后,医生关注到了我的血糖问题,建议我进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检查,并建议我去内分泌科进一步检查。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细心。他们不仅给出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耐心地解答了我的疑问。虽然我有一些担忧,但是通过与医生的交流,我感到安心和放心。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专业。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互联网医院都给了我极大的便利。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还会继续利用互联网医院来维护我的健康。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然而,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运动量以及运动频率需要因人而异,同时还要考虑年龄、并发症等因素。

    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好处包括:

    1. 控制血糖:运动可以促进肌肉对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2. 减轻体重:运动有助于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对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有益。

    3. 改善心血管健康:运动可以增加血管弹性,降低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的风险。

    4. 提高生活质量:长期坚持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以下运动项目:

    1. 散步、快走、慢跑:适合大多数糖尿病患者。

    2. 骑自行车: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

    3. 健身操:适合喜欢集体运动的患者。

    4. 太极拳、游泳、划船:有助于放松身心,提高平衡能力。

    5. 跳舞:有助于提高生活乐趣。

    在进行运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运动前进行热身运动,运动后进行放松运动。

    2. 运动时间控制在20-40分钟,每周运动4-5次。

    3. 运动强度以身体能耐受、无不良反应为度。

    4. 运动时保持心率在适宜范围内。

  • 夏季来临,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的控制尤为重要。餐后血糖居高不下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餐后血糖的升高呢?本文将为您一一揭晓。

    首先,糖尿病本身就是一个导致餐后血糖升高的原因。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受损,导致餐后血糖高峰延迟,从而使得餐后血糖升高明显。此外,如果患者合并有严重的胰岛素抵抗,那么餐后高血糖会持续很长时间。

    其次,饮食也是导致餐后血糖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早餐和午餐后血糖升高明显,这与早晨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肝脏产生大量葡萄糖有关。此外,早餐的质、量、烹调方法也会影响餐后血糖。例如,早餐吃稀饭比吃干饭更容易升高餐后血糖,因为稀饭加热时间较长,淀粉容易在水中溶解,进食后能广泛与消化液接触而易吸收。

    此外,用药不当也是导致餐后血糖升高的原因之一。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长期使用长效的胰岛素促泌剂,如优降糖等药物。这类药物由于起效时间较长,不能很好地改善糖尿病的早相胰岛素分泌,减轻胰岛素抵抗,因此很难控制餐后血糖。此外,部分病人在使用胰岛素时,主要使用中、长效的胰岛素,而没有结合使用起效快的短效或超短效的胰岛素,导致餐后血糖也容易偏高。

    最后,糖尿病患者对餐后血糖的忽视也是导致餐后血糖升高的原因之一。许多糖尿病患者只重视空腹血糖,很少监测餐后血糖。只要空腹血糖达标,就认为万事大吉,无需调整药物用量。由于缺乏对餐后血糖的监控,也就很少有针对餐后高血糖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控制饮食、运动或使用降低餐后血糖的药物等,从而导致一旦医生要求检查餐后血糖,往往发现自己的血糖高得惊人,糖化血红蛋白也明显升高。

    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重视餐后血糖的控制,采取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正确的用药等措施,以降低餐后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