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儿科专家:何谓巨大儿

儿科专家:何谓巨大儿
发表人:药事通

足月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约为3000克,正常范围在2500至4000克之间,女婴普遍比男婴轻一些。在我国产科学中,将出生体重等于或大于4000克(8斤)的足月新生儿称为“巨大儿”。

美国演员杰西卡·辛普森在5月1日诞下了一个重9磅13盎司(约8.9斤)的女婴,在欧美等重视胎儿出生体重控制的国家,像辛普森这样生下巨大儿的明星十分罕见。

那么,何谓巨大儿?遭遇这种情况,准妈妈们该怎么办呢?我们特别采访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黄为民,为大家解答疑惑。

巨大儿判定标准

黄为民主任介绍,出生体重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第一小时内第一次称得的重量。在医学上,体重过大的足月新生儿被称为“巨大儿”。

足月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000克,正常范围在2500至4000克之间,女婴普遍比男婴轻一些。根据我国产科学的定义,新生儿的出生体重等于或大于4000克(8斤)即可称为巨大儿;若不足2500克,则称为低出生体重儿,两者均属于高危新生儿。

巨大儿的表现及应对措施

当孩子出生后,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家长需要引起重视:

1. 体重明显较重;

2. 颜面发干(即新生儿面色青紫);

3. 精神上有些抑制或过于兴奋,这不是新生儿正常的表现;

4. 孩子的尿有鼠尿味。

当孩子出现上述情况时,建议家长最好做一些相关检查,特别是如果产妇患有糖尿病,更要重视。

黄为民主任建议,首先检测血糖,因为巨大儿大多因母体或产妇患有糖尿病,导致孩子体内胰岛素过多,表现为低血糖等问题。如果一旦查出确实有低血糖的情况,接下来要严密监测孩子的血糖。

其次,也有极少数的新生儿是因为遗传代谢病而导致体重超标,一般孩子的尿会有鼠尿味,或胃口差等表现。

如果家长拿不准,觉得孩子有些不对劲,建议最好做一个生化检查,即肝功能、肾功能等方面的检查。虽然巨大儿主要是由于母体患有糖尿病、以及遗传代谢病导致,但仍然不能排除其他情况。

指导专家:

黄为民,男,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教授,主要从事新生儿危重症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擅长新生儿多脏器功能衰竭、呼吸管理、黄疸的早期救治、超极低体重儿的处理、小儿神经康复及小儿外科围手术期处理。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新生儿糖尿病疾病介绍: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内分泌-代谢障碍综合征,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缺乏和(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糖类代谢紊乱,对糖类的耐受性降低,患者出现血糖升高,并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出生后6个月内发生的糖尿病称为新生儿糖尿病,以Ⅰ型糖尿病为主,这类患儿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此外,新生儿暂时性糖尿病少见。治疗方式包括:液体管理、胰岛素替代治疗、积极控制感染等。尽管积极治疗,该病预后不佳。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不仅影响成年人,也威胁着儿童的身心健康。由于儿童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许多家长往往容易忽视。然而,了解儿童糖尿病的早期征兆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

    一、饭量猛增需警惕

    儿童糖尿病的一个常见症状是饭量突然增加。这并不是因为孩子突然变胖,而是因为糖尿病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导致孩子食欲大增。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饮食习惯,如发现饭量异常增加,应及时就医。

    二、小便频繁要重视

    儿童糖尿病的另一个常见症状是小便频繁。这主要是因为高血糖导致肾脏负担加重,从而增加排尿量。如果孩子突然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家长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三、反复感染需谨慎

    糖尿病会影响免疫系统,导致孩子容易感染。如果孩子出现反复感染,如皮肤疥肿、呼吸系统感染等,家长应考虑糖尿病的可能性,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血糖。

    四、皮肤变黑要警惕

    糖尿病还会导致皮肤变黑,尤其是在颈部、腋窝、大腿根等皮肤皱褶处。这种现象被称为“黑棘皮病”,是糖尿病的早期征兆之一。如果孩子出现皮肤变黑,家长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五、定期体检是关键

    为了及时发现儿童糖尿病,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特别是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孩子。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糖尿病的早期征兆,从而尽早进行干预和治疗。

    总之,了解儿童糖尿病的早期征兆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饮食、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孕期营养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孕期高热量饮食,容易导致孕妇出现糖耐量异常或妊娠期糖尿病,进而影响胎儿的发育,增加巨大儿出生的风险。

    一、什么是巨大儿?

    巨大儿是指出生体重超过4000克的婴儿。根据出生时的胎龄和体重,巨大儿可以分为足月巨大儿和早产巨大儿。巨大儿出生后容易出现呼吸窘迫、低血糖、湿肺、低氧血症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二、孕期高热量饮食的危害

    孕期高热量饮食容易导致孕妇体重增长过快,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妊娠期糖尿病不仅会影响孕妇的身体健康,还会对胎儿造成严重影响,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过快,出生时体重过大,成为巨大儿。

    三、如何预防巨大儿?

    1. 均衡饮食:孕妇应该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避免过多摄入高热量食物。

    2. 适度运动:孕妇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控制体重,促进胎儿发育。

    3. 定期产检:孕妇应该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妊娠期糖尿病等问题。

    4. 咨询医生:孕妇在孕期遇到任何问题,应及时咨询医生,获取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四、巨大儿对成人健康的影响

    巨大儿出生后,由于体重过重,容易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因此,巨大儿成人后患慢性病的几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五、总结

    孕期营养问题关系到母婴健康,孕妇应该注意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定期产检,预防巨大儿出生。同时,也要关注巨大儿对成人健康的影响,做好预防措施。

  • 今天一大早,我发现了一个小家伙不小心吞了泡泡糖,着急的我只能赶紧上网找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

    医生很快接诊了我,他非常耐心地询问了孩子的情况,还提醒我要保持镇定。他详细询问了泡泡糖的情况,还提醒我要观察孩子的粪便,非常细心。

    医生建议我不用专门去医院看急诊,不需要过分担心。他还提醒我要关注孩子的肠梗阻情况,让我觉得医生真的很负责。

    问诊结束后,医生再次强调了他的回复仅为建议,还提醒我如需诊疗,应该前往医院就诊。我觉得医生非常专业,对孩子的健康非常关心。

  • 新生儿低血糖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虽然发病率较高,但许多家长对此了解不足。新生儿低血糖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先天因素、后天因素以及喂养方式等。

    一、新生儿低血糖的原因

    1. 先天因素:如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新生儿肝脏功能不全,无法正常调节血糖水平。

    2. 后天因素:如早产、窒息、缺氧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新生儿能量供应不足,从而引发低血糖。

    3. 喂养方式:如喂养不及时、喂养量不足、喂养方式不当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新生儿血糖水平下降。

    二、新生儿低血糖的症状

    新生儿低血糖的症状主要包括:面色苍白、哭声微弱、体温不升、反应迟钝、抽搐、昏迷等。

    三、新生儿低血糖的治疗

    1. 短暂性低血糖:可给予糖水、葡萄糖水或葡萄糖静脉注射等治疗。

    2. 慢性低血糖: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四、新生儿低血糖的预防

    1. 加强孕期保健,及时发现并治疗孕妇的疾病。

    2. 加强新生儿护理,确保新生儿喂养充足、及时。

    3. 提高家长对新生儿低血糖的认识,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 新生儿糖尿病,又称为新生儿暂时性糖尿病,是一种发生在新生儿期的代谢性疾病。这种疾病通常在出生后的几天到几周内自行消失,但需要家长们的关注和适当的家庭护理。在秋高气爽的香港,由于气候变化和季节性的饮食调整,家长们需要特别注意新生儿的饮食和健康状态。以下是关于新生儿糖尿病的介绍以及在香港秋季的家庭预防和治疗策略。

    新生儿糖尿病的症状通常包括多饮、多尿、体重减轻和喂养困难。这些症状可能与秋季天气干燥、温差变化大有关,家长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这些表现。

    预防措施
    1.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新生儿因干燥天气而出现脱水症状。
    2. 秋季饮食宜清淡,避免过多糖分摄入,以免加重糖尿病症状。
    3. 定期监测新生儿的血糖水平,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4. 加强新生儿的营养摄入,保证其健康成长。
    5. 保持室内外温差适宜,避免新生儿感冒。

    治疗策略
    1. 如果新生儿出现多饮、多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血糖检测。
    2. 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饮食,避免高糖食物,确保营养均衡。
    3.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治疗,但新生儿糖尿病通常不需要长期胰岛素治疗。
    4. 定期复查,监测血糖水平,确保病情稳定。
    5. 加强家庭护理,关注新生儿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家庭护理要点
    1.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期通风换气。
    2. 定期监测新生儿的体温,预防感冒。
    3. 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
    4. 加强新生儿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5.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活动,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 秋风起,秋燥至,许多人会感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这时,很多人会选择喝蜂蜜水来滋润身体。蜂蜜水确实有很好的润燥效果,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饮用。

    蜂蜜性平味甘,具有补益脾胃、润肠通便的作用,能够缓解口干、鼻干、皮肤干燥及大便干结等问题。适合阴虚火旺的人群,如鼻敏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症状的人。但对于体质寒湿的人,或者身体常出现水肿的人,食用蜂蜜反而会加重湿气,弊大于利。

    此外,糖尿病患者以及一岁以内的婴儿最好不要喝蜂蜜水。因为蜂蜜中含有葡萄糖和果糖,糖尿病患者摄入过多会影响血糖控制。

    选择蜂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闻味道:纯正蜂蜜会有本植物特有的花香味,假的蜂蜜一般是蔗糖味或者香料味。

    2. 看粘稠度:纯正的蜂蜜会相对粘稠,滴落成丝并且缩成蜜珠。

    3. 滴在报纸上:纯正的蜂蜜成团且不会湿透报纸,假的蜂蜜因为掺水较多,容易让报纸湿透。

    不同蜂蜜适合不同体质的人:

    1. 枸杞蜂蜜:补脾益胃、补中益气、补血安神,适合气虚畏寒、虚寒型胃脘疼痛、脾胃虚寒、腹胀便秘的人群。

    2. 槐花蜂蜜:润肺止咳,清除肺火,适合肺火重,便秘人群的保健食用。

    3. 玫瑰蜂蜜:美容养颜,滋润肌肤,适合内火烦躁、活血化瘀的女性。

    4. 桂圆蜂蜜: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养血安神、健脑益智,适合儿童及失眠、记忆力减退的人群。

    5. 黄芪蜂蜜:补中益气,利水退肿,适合气虚多汗,小便不畅的人群。

    6. 荔枝蜂蜜:甘甜爽口,营养丰富,适合气血双虚、虚火旺盛、心悸失眠的人群及追求健康靓丽的中青年。

    7. 酸枣蜂蜜:镇静催眠,调节血压,适合气躁失眠,血压高的人群。

    8. 枇杷蜂蜜:治痰疗咳,清热利尿,适合久咳不止、肝、肾功能弱的人群。

    9. 荆花蜂蜜:清热润燥,解毒去痛,适合饮食不规律,肠胃不适的人群食用。

    10. 益母草蜂蜜:活血化瘀,调经、美容,适合月经不调、经血过多、产前产后增强体质的中青年女性群体。

    11. 枸杞蜂蜜:滋肾润肺、长于补气,适合记忆力减退、用脑过度的学生及脑力工作者。

    12. 紫云英蜂蜜:清热解毒、清肝明目,适合气血双虚引起的虚火旺盛、失眠、头晕、等症状的人群。

    13. 党参蜂蜜:名贵药源植物蜜,补中益气,适合体虚、胃寒、心悸失眠及贫血人群。

    14. 椴树蜂蜜:益气补肾、养胃补虚、清热、补中、润燥,适合有医治和减轻高血压、心脏病、便秘、失眠等多种疾病的人群。

  • 小儿糖尿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在南京秋季,由于气候干燥,儿童更容易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因此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下是一些针对南京秋季小儿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策略:
    一、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应确保孩子摄入均衡的营养,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高脂肪的食物。
    2. 定期监测血糖:家长应定期为孩子监测血糖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3. 保持适当运动: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
    4.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孩子的生活环境整洁,预防感染。
    5. 避免过度劳累:秋季气温变化大,孩子容易感冒,家长要确保孩子充分休息。
    二、治疗策略
    1. 饮食治疗: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和血糖水平,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2.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
    3. 运动治疗:鼓励孩子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跑步等。
    4. 心理支持: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
    5. 定期复查:定期带孩子去医院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 近年来,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肥胖作为儿童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引起了广泛关注。

    省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数据显示,近年来,新生儿糖尿病的病例逐渐增多,这与新生儿肥胖密切相关。新生儿糖尿病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而肥胖作为儿童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除了新生儿糖尿病,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肥胖、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都会增加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据研究,中度以上的肥胖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高达1.4%,创下近十年之最。

    肥胖不仅会导致血糖升高,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高血压、脂肪肝、肾脏功能下降等。长期控制不良的儿童,还会出现生长滞后、身材矮小、肝脾肿大、智力低下等并发症状,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儿童糖尿病,关键在于控制体重、改善生活方式。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饮食和运动,避免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鼓励孩子多运动。此外,定期体检、监测血糖也是预防儿童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儿童,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家长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我是小明的妈妈,我的儿子今年快六岁了,去年被诊断出一型糖尿病。最近几天,他的血糖一直在升高,吃过饭后也降不下来。我们使用的是胰岛素泵,基础率已经调整了好几次,但似乎并没有起到作用。小明的体重是38.6斤,按照医生的建议,我们每天给他注射不超过12单位的胰岛素。然而,血糖控制依然不理想。

    我非常担心小明的健康,于是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我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了在线咨询。医生告诉我,一型糖尿病本身血糖波动比较大,蜜月期过后血糖波动会有一个周期,通常为2到4周。小孩子的饮食和作息需要严格控制,否则会影响血糖的稳定性。

    医生还提醒我,胰岛素泵的使用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避免管路堵塞等问题。同时,建议我们密切关注小明的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和注射时间。医生的建议让我感到安心,我会认真遵循他的指导,帮助小明更好地管理他的疾病。

    一型糖尿病就医指南 一型糖尿病就医指南 一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胰腺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导致血糖升高。常见症状包括口渴、多尿、疲劳等。易感人群主要是儿童和青少年。 推荐科室 内分泌科 调理要点 1.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和注射时间。 2. 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饮食和作息,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3. 定期检查和维护胰岛素泵,避免管路堵塞等问题。 4. 注意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 5.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和胰岛素敏感性。

  • 新生儿糖尿病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发生在出生后不久的新生儿身上。该疾病通常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血糖升高。在合肥春季,由于气候变化和饮食习惯的影响,新生儿糖尿病的发病率可能有所增加。以下是一些针对合肥春季新生儿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策略。
    一、预防措施
    1. 注意新生儿的饮食营养均衡,避免过量摄入糖分。
    2. 在春季,注意室内外温差变化,防止新生儿感冒,因为感冒可能会加重糖尿病的症状。
    3. 定期带新生儿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的糖尿病症状。
    4.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
    5. 注意新生儿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二、治疗策略
    1. 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新生儿的饮食,控制糖分的摄入。
    2. 定期监测新生儿的血糖水平,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胰岛素注射。
    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预防新生儿感冒。
    4. 加强新生儿的基础护理,如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换尿布等。
    5. 如有需要,可考虑中医治疗,如针灸、拔罐等。
    三、家庭护理
    1. 家长应学会监测新生儿的血糖水平,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2. 保持与医生的良好沟通,及时了解新生儿的病情变化。
    3. 为新生儿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4. 注意新生儿的情绪变化,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