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药注射剂,作为我国传统中药与现代制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逐渐凸显,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问题
1. 不良反应频发: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事件屡见不鲜,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例如,2006年“鱼腥草注射液”事件,导致258人出现不良反应,44人死亡。
2. 质量参差不齐:由于中药注射剂的原材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隐患较大。
3. 临床研究不足:部分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研究不充分,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支持其疗效和安全性。
二、中药注射剂的发展现状
为解决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
1. 严格审评审批:对中药注射剂实施严格的审评审批制度,提高准入门槛。
2. 加强监管: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3. 完善标准:制定和完善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提高产品质量。
三、中药注射剂的未来展望
中药注射剂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研究和开发:
1. 加强基础研究:深入研究中药注射剂的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等,为中药注射剂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2. 优化生产工艺: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3. 加强临床研究:开展大规模、严格的临床试验,验证中药注射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4. 完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中药注射剂的标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我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生活平淡无奇。然而,最近我开始感到双手和脸部经常麻木,甚至有时候连看东西都感觉在抖动。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但我一直没有太在意,直到它开始影响我的日常生活。
我决定寻求医生的帮助,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我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了交流。医生问了我很多问题,包括症状的持续时间、是否做过检查、既往疾病等等。我告诉他我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精神分裂的病史,并且一直在服用帕利哌酮、碳酸锂、阿戈美拉丁和奥氮平等药物。
医生分析说,我的症状可能与既往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有关。他建议我去精神门诊进行检查,并顺便做个头部核磁共振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我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并在几天后得到了检查结果。幸运的是,结果显示我没有其他严重的疾病,只是需要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和加强日常调理。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它不仅节省了我的时间和精力,还让我能够及时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治疗方案。我非常感谢医生和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帮助,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利用这项服务。
我还记得那天,我的儿子小明因为抽动症的症状加重,医生建议我们做核磁共振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我们来到了当地的医院,医生给小明喝了水合氯醛作为镇静剂。检查结束后,我们回家了。但是,没过多久,小明就开始发烧,体温升高到38.9度,脸上也出现了皮疹。我们非常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立即联系了儿科医生,但由于是周末,医生不在医院。于是我决定尝试使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通过视频通话,我向医生描述了小明的症状。医生告诉我们,皮疹可能是对水合氯醛的过敏反应,建议我们给小明服用仙特明滴剂来缓解症状。同时,医生也建议我们带小明去发热门诊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们给小明服用了仙特明滴剂,并带他去了发热门诊。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治疗,小明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也消退了。我们非常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及时的帮助让我们度过了这个难关。
黄芪,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其性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等功效,广泛应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肺气虚、浮肿、气血不足、便血、崩漏、痹痛、麻木等多种疾病。
然而,近年来,关于黄芪及其制剂引起不良反应/事件的报道逐渐增多。本文将对26例黄芪不良反应/事件进行综述,分析患者情况,以期引起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关注。
26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20~65岁之间。这些患者在使用黄芪及其制剂后,出现了皮疹、瘙痒、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心悸、血压下降等多种不良反应。
导致黄芪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本身因素:黄芪及其制剂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部分患者可能对其过敏,导致不良反应。
2. 个体差异:不同患者体质、病情、用药剂量等因素存在差异,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3. 配伍不当:黄芪与其他药物配伍时,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4. 服用时间过长或剂量过大:长期大量服用黄芪及其制剂,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为了确保黄芪及其制剂的安全使用,临床医生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避免过敏患者使用。
2. 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合理选择用药剂量和疗程。
3. 观察患者用药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
4. 严格掌握黄芪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禁忌。
板蓝根,一种常见的清热解毒中药,源自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它性味苦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等功效,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急性传染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
然而,近年来,随着板蓝根及其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关于其不良反应/事件的报道也逐渐增多。据检索CNKI数据库1950年至2015年3月的相关文献,共收集到11篇计23例不良反应/事件报道。
这些不良反应/事件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损害、变态反应、血液系统损害等。其中,消化系统损害最为常见,表现为腹泻、腹胀纳差、胃痛、呕吐等。变态反应表现为全身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等。血液系统损害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反应等。
针对板蓝根及其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停药、对症治疗等。对于消化系统损害,可使用黄连素止泻、喂服葡萄糖淡盐水、淡茶水等;对于变态反应,可使用抗过敏药物、激素等;对于血液系统损害,可使用输血、输血小板等。
为了避免板蓝根及其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建议如下:
1. 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指导用药,避免超量用药。
2. 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3. 对于有板蓝根过敏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板蓝根及其制剂。
4. 对于脾胃虚寒者,应谨慎使用板蓝根。
5. 医生在处方板蓝根及其制剂时,应注意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