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血压患者的用药误区

高血压患者的用药误区
发表人:远程医疗新视界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影响着近2亿人的健康。然而,由于对高血压的认知不足,许多患者存在用药误区,导致血压控制不佳,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本文将针对高血压患者常见的用药误区进行剖析,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科学用药。

误区一:血压高才吃药

许多患者认为只有血压升高时才需要服用降压药,实际上,高血压患者即使血压在正常范围内,也应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降压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突然停药或频繁换药会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

误区二:跟风吃药

一些患者盲目相信广告或偏方,跟风使用所谓的“特效药”或“绿色降压药”,结果反而加重病情。高血压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方案,患者应遵医嘱,切勿自行更换药物。

误区三:降压过快

一些患者期望降压药能迅速降低血压,但过快的降压可能会导致脑灌注不足,引发头晕、恶心等症状,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降压药需要逐渐调整剂量,以达到平稳降压的效果。

误区四:担心副作用

降压药说明书上的副作用可能会让患者产生恐惧心理,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副作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并在用药过程中进行监测,以确保用药安全。

误区五:用药时间不规律

血压在一天之中会有波动,因此,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规律用药。有些患者将降压药与晚餐一起服用,或者晨起后立即用药,这些做法都不利于血压控制。患者应了解自己的血压波动规律,选择合适的用药时间。

误区六:不监测血压

血压监测是评估降压药疗效的重要手段。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控制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高血压患者应正确认识疾病,科学用药,定期监测血压,才能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高血压疾病介绍:
肾动脉狭窄,是肾动脉主要分支或主干狭窄程度≥50%的肾血管疾病,发病率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10%,如果不早期干预,3年病死率达50%以上,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约18%和5%。其致病因素较多,比如先天性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高脂血症等。本病一般临床无特异性表现,主要表现为肾性高血压或缺血性肾病,可有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视力减退、恶心、呕吐等高血压症状。治疗方案随病因不同有差异,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对于患侧肾长径大于9cm且残留肾功能较好,狭窄的肾动脉已有侧支循环形成者,患者通过介入或外科手术后预后良好,重建血管后,残留肾功能可以稳定,甚至部分改善。对于患侧肾长径小于7.5cm或患者血清肌酐大于35.4umol/L者,则预后较差[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春节假期临近,许多人计划外出旅游放松身心。然而,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旅游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较多,以避免病情加重或突发心脑血管事件。本文将针对高血压患者在春节期间旅游的注意事项进行科普,帮助患者安全愉快地度过假期。

    一、选择合适的旅游方式

    高血压患者应避免参加行程密集的旅行团,因为长时间的行程安排和体力消耗容易打乱患者的作息时间,导致血压波动。建议选择自助游,灵活安排行程,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应避免前往高海拔地区,以免出现高原反应。长途旅行时,选择平稳的交通工具,并注意饮食和用药。

    二、调整饮食结构

    高血压患者在旅游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饮食,避免高盐、高脂、高糖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此外,注意饮水充足,避免脱水。

    三、保持良好心态

    旅游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有助于稳定血压。遇到纠纷或突发状况时,要保持冷静,理智应对。

    四、随身携带必备物品

    高血压患者在旅游时,应随身携带以下物品:

    • 血压计:方便随时监测血压,了解病情变化。
    • 降压药物:确保血压控制稳定。
    • 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以备不时之需。
    • 感冒药:预防感冒,以免加重病情。
    • 防晒用品:避免紫外线伤害。

    五、定期体检,关注病情变化

    高血压患者在旅游前应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旅游过程中,如出现头晕、头痛、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定期监测血压,关注病情变化,确保安全。

    总之,高血压患者在春节期间旅游,应做好充分准备,注意安全,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

  • 更年期是女性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很多女性都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的症状,如潮热、出汗、情绪波动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更年期综合征。近年来,研究发现,葛根这种药食同源植物,对缓解更年期综合征具有一定的帮助。

    葛根,又名葛根粉,是豆科植物葛的块根。它含有丰富的葛根素、葛根黄酮等成分,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葛根具有以下几大功效:

    • 1. 抗氧化:葛根中的葛根素、葛根黄酮等成分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衰老。
    • 2. 抗癌:葛根中的葛根素、葛根黄酮等成分具有抗癌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 3. 降血压:葛根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 4. 降血糖:葛根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 5. 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葛根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以缓解更年期女性的潮热、出汗、情绪波动等症状。

    更年期女性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食用葛根:

    • 1. 煲汤:将葛根片与排骨、鸡肉、蘑菇等一起煲汤,可以由内而外的滋养身体。
    • 2. 粥:取葛粉200克、小米300克,用清水浸小米一晚,第二天早上与葛粉一起熬粥。
    • 3. 羹:取葛根粉50克用少量凉水搅匀成浆,再用沸水冲成透明状,加入5克糖桂花拌均匀,具有退热、生津、解表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葛根性凉,脾胃虚寒者慎服。在食用葛根时,最好结合其他食物,如姜糖茶等,以缓解其寒性。

    总之,葛根是一种很好的药食同源植物,对缓解更年期综合征具有一定的帮助。更年期女性可以通过食用葛根,改善自身的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升。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儿童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研究显示,过量摄入钠是导致儿童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

    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摄入会导致体内钠离子浓度升高,进而引起血压升高。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肾脏功能尚未完善,对钠的代谢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钠的负面影响。

    一项由美国心脏协会进行的调查发现,市面上75%的幼儿食品含钠量偏高。其中,1-3岁幼儿的食品含钠量甚至高达每日推荐摄入量的40%。长期过量摄入钠,不仅会增加幼儿患高血压的风险,还会影响其肾脏功能,甚至可能导致成年后的心血管疾病。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应对这一现象呢?首先,在选购幼儿食品时,要养成查阅包装上营养标签的习惯,尽量选择低钠、低盐的食品。其次,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油炸、腌制、加工食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降低幼儿的钠摄入量:

    • 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如方便面、薯片等。
    • 烹饪时少加盐,可以使用醋、酱油等调味品。
    • 鼓励孩子多喝水,促进钠的排泄。
    • 适量摄入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土豆等,有助于降低血压。

    总之,家长要重视幼儿的钠摄入量,从饮食入手,预防儿童高血压的发生。

  • 春节将至,许多高血压患者会陷入是否停药的纠结。部分人认为,新年伊始应停止用药,这种观念源于‘大年初一不吃药’的传统说法。然而,专家提醒,高血压患者切勿盲目停药,否则可能导致中风等严重后果。

    高血压患者需要明确,要想控制血压,必须坚持用药。以下是一些关于高血压患者用药的建议:

    1. 个体化用药: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需要长期用药。对于高血压初发、未出现动脉硬化和心脏肥大的患者,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若血压控制良好,可继续观察,不一定需要用药。

    2. 选择合适的药物:目前常用的高血压药物有四类,包括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利尿剂、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患者应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3. 联合用药:对于单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

    4. 定期复查:高血压患者需定期复查血压,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用药方案。

    5. 改变生活方式:除了坚持用药外,改变生活方式也是控制血压的重要措施。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总之,高血压患者切勿盲目停药,应遵医嘱,按时用药,并积极改善生活方式,以降低中风等并发症的风险。

  • 妊娠高血压疾病,俗称‘子痫前期’,是孕期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对母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李女士,23岁,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怀孕后血压控制不佳,出现了头晕、头痛、眼花等症状,最终不幸引产。

    妊娠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等,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遗传、环境、心理等因素有关。

    妊娠高血压疾病对母婴的影响十分严重,孕妇可能出现头痛、视力模糊、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早产等,甚至危及母婴生命。

    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首先要做好孕期保健,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血压异常。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等。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针对血压控制,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ACEI/ARB类等。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控制、体重管理、适度运动等。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孕期疾病,需要引起重视。孕妇应定期产检,做好孕期保健,及时发现并处理血压异常,确保母婴健康。

  •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微量元素在高血压的防治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将介绍几种与高血压相关的微量元素,并探讨它们在饮食中的重要性。

    一、钙:维持血压稳定的关键

    钙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不仅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还能维持血压稳定。钙能抑制甲状旁腺分泌一种致高血压因子,从而降低血压。富含钙的食物包括奶制品、豆制品、坚果、绿叶蔬菜等。

    二、钾:调节血压的能手

    钾是维持心脏健康的重要元素,能帮助调节血压。钾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还能减少钠的吸收。富含钾的食物包括香蕉、橙子、土豆、菠菜、南瓜等。

    三、镁:预防高血压的良药

    镁是一种重要的矿物质,对心脏健康至关重要。研究表明,镁缺乏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镁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还能改善心脏功能。富含镁的食物包括绿叶蔬菜、坚果、全谷类、豆类等。

    四、减少钠摄入,降低血压

    钠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因素之一。过多的钠摄入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压。因此,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钠的摄入量,减少腌制食品、加工食品、快餐等高钠食物的摄入。

    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除了关注微量元素的摄入外,高血压患者还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规律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以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 随着季节更替,天气变化无常,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加剧,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眼花等症状。这些症状常常被忽视,尤其是年轻人群,认为年龄增长带来的不适是正常现象。然而,这些症状可能是高血压发出的危险信号,需要引起重视。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如果不及时控制血压,可能导致脑卒中和冠心病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了解高血压的早期信号,对于及早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高血压患者要警惕以下六大危险信号:

    • 头痛: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感。若经常感到头痛,且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
    • 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发作。
    • 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
    • 心悸气短: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等,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
    • 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 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

    头痛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症状,其诱发原因多种多样。有时是高血压本身引起的,有时是精神过度紧张引起的,更为严重的是,它还可能是中风的前兆。高血压患者应密切关注头痛症状,及时就医。

    除了头痛,高血压患者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
    •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 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药。
    • 如出现头痛、眩晕、耳鸣、心悸、眼花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监测。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

  •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其中饮食因素是其中之一。研究表明,多吃蔬菜水果有助于降低血压,尤其是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效果更为显著。

    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钾、钙等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可以帮助调节血压,降低心脏负担。此外,蔬菜水果中的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医生常常建议高血压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如菠菜、西红柿、黄瓜等。

    除了蔬菜水果,低脂肪饮食也是高血压患者的重要饮食原则。高脂肪饮食会导致血脂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应该选择低脂肪、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如鱼、瘦肉、豆制品等。

    除了饮食调理,高血压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 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 戒烟限酒。
    • 定期复查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饮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合理的饮食,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据统计,我国心衰患者近500万,约占全球患者总数的四分之一。令人担忧的是,心衰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仅为25%,男性患者更低,仅为3%。心衰不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痛苦,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心衰的发生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如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当心脏的泵功能出现障碍,无法有效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器官时,就会发生心衰。患者会表现出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胸闷喘促、尿少浮肿、疲劳乏力等症状。

    现代医学认为,心衰的治疗需要标本兼治。一方面,通过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方法缓解症状;另一方面,通过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改善心室重构等方法,从根本上治疗心衰。

    近年来,中药芪苈强心胶囊在治疗心衰方面展现出良好的疗效。该药由人参、黄芪、附子等成分组成,能够增强心脏舒缩功能,利水消肿,扩张血管,改善心脏血液供应。临床研究表明,芪苈强心胶囊在改善心衰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为了进一步验证芪苈强心胶囊的疗效,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润霖、张伯礼等专家联合开展了循证医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芪苈强心胶囊能够显著降低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心衰加重再住院和死亡的发生率。

    心衰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做好日常保养。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同时,注意饮食,低盐低脂,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

    总之,慢性心衰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通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和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后依然保持着积极的生活态度,甚至展现出不服老的精神。然而,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动作放慢一些,尤其是变换体位时,尽量做到‘慢三拍’是非常必要的。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体位性低血压,即在血压由卧位或蹲位突然转为坐位或站立位时,血压会急剧下降,可能导致头晕、视力模糊、恶心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晕厥、心绞痛、抽搐等严重并发症。

    造成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衰老引起的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逐渐硬化,血管内壁弹性下降,导致血管调节能力减弱,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2. 药物因素:许多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硝酸甘油、利尿剂等,都可能引起血压调节反射减弱,增加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风险。

    3. 并发疾病: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贫血等,这些疾病也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

    因此,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体位性低血压的测量非常重要。具体方法为:患者在坐位测量血压后,站立3分钟内再次测量血压,若收缩压下降大于2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下降大于10毫米汞柱,则可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1. 动作放慢:在变换体位时,尽量做到‘慢三拍’,例如起床时,先安静30秒再坐起,坐30秒无头晕不适再站起来,站起来停30秒后再走。

    2. 注意安全:在剧烈咳嗽、用力解大便等情况下,避免突然站立,以免发生晕厥。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之,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特别注意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和处理,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