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注水结肠镜检查提高结肠腺瘤检出率

注水结肠镜检查提高结肠腺瘤检出率
发表人:老年健康守护者

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结肠镜检查已成为诊断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的结肠镜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视野模糊、操作难度大等问题,导致腺瘤检出率受限。为此,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检查方法,以期提高腺瘤检出率,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近期,在消化疾病周(DDW)年会上,一项前瞻性随机研究结果显示,注水结肠镜检查在腺瘤检出率方面优于传统注气法。该研究纳入368例患者,结果显示,注水组的总体和近端结肠腺瘤检出率比注气组高11%。

研究由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大洛杉矶医疗保健系统的Felix Leung博士及其合作者Francisco C. Ramirez博士进行。研究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注水法,另一组采用注气法。结果显示,注水组的腺瘤检出率显著高于注气组。此外,注水组进镜至盲肠的平均时间略长于注气组,但差异不大。值得注意的是,注水组的镇静药物用量和需要额外镇静的患者比例均低于注气组。

该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受试者主要为男性,且检查由单个内镜师进行。此外,基线腺瘤检出率较高。尽管如此,研究结果表明,注水结肠镜检查在提高腺瘤检出率方面具有潜力。

除了注水法,近年来,非镇静结肠镜检查也受到关注。一项纳入313例患者的随机研究比较了三种不同方案的非镇静结肠镜检查效果。结果显示,二氧化碳组、水-气组和全气组需要镇静或镇痛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5.5%、13.2%和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二氧化碳组、水-气组和全气组的视觉模拟量表中位疼痛评分分别为30分、28分和46分,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的腺瘤检出率相似。

目前,在美国临床上,仅有10%的结肠镜医师在进行检查时采用注水法。然而,一些医院已经开始推广注水法,并采用在进镜时注入大量水,随后在结肠镜到达横结肠和升结肠时联合注入空气和水的综合性方法。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结肠良性肿瘤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当人们在进食后立即出现胃痛和腹泻的症状时,这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首先,生理性因素可能是原因,比如进食了冷饮、不洁的食物等,这些都可能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胃痉挛和急性胃肠炎。其次,病理性因素也可能导致此类症状,如急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和结直肠肿瘤。对于急性胃肠炎,轻症患者通常只需休息和补充水分,而重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需要抑酸治疗,可能包括抗生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与精神压力有关,可以通过心理疗法来调节。结直肠肿瘤则需要通过手术和放化疗等方法治疗。

  • 结肠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肠道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然而,手术后的饮食调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那么,做了切结肠肿瘤手术可以吃什么食物有利于康复呢?

    首先,结肠肿瘤患者术后饮食要注重营养均衡。糖、脂肪和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矿物质和维生素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患者应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谷类食物、肉类、鱼、蛋、乳制品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

    在蔬菜方面,芦笋、芹菜、韭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帮助患者加快肠蠕动,增加排便量,有助于排出体内的致癌物质和有毒物质。此外,这些食物还能预防便秘和腹泻,对结肠肿瘤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患者术后可以适当补充钾元素,选择苹果、橘子等富含钾的水果。但需要注意的是,辣椒、胡椒等刺激性调味料容易刺激肠道,术后应避免食用。

    除了饮食调理,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2.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坚硬、煎炸及腌制食物。

    3. 形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4.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按时服药。

    5. 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做了切结肠肿瘤手术的患者在饮食上要注重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钾元素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并注意生活作息,才能更好地促进康复。

  • 大肠癌,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本文将围绕大肠癌的成因,从饮食、遗传、其他疾病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旨在提高公众对大肠癌的认识,并提醒大家积极做好预防措施。

    一、饮食因素

    研究表明,高脂肪饮食是导致大肠癌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容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增加肠道癌变风险。此外,缺乏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也可能导致大肠癌的发生。

    二、遗传因素

    家族史是大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患者发生大肠癌的风险远高于普通人。此外,遗传因素也可能导致某些基因突变,从而增加大肠癌的发病风险。

    三、其他疾病

    大肠腺瘤、慢性大肠炎等疾病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大肠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但有一定癌变风险。慢性大肠炎,如溃疡性结肠炎,也可能导致大肠癌的发生。

    四、预防措施

    为了降低大肠癌的发病风险,以下预防措施值得大家关注:

    • 保持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 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 避免长期吸烟和饮酒。
    • 定期进行大肠癌筛查,如大便潜血检查、肠镜检查等。
    • 如有家族史,应咨询医生,评估自身风险。

    总之,大肠癌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了解其成因,积极做好预防措施,才能降低大肠癌的发病风险,保护身体健康。

  • 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人群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肠癌的年轻化呢?本文将为您揭示这4种行为习惯背后的‘祸根’。

    一、不良饮食习惯与大肠癌的关系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大肠癌年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饮食,会导致身体缺乏必要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硒元素、钙离子、胡萝卜素等。这些营养元素的缺乏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此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会加重肠道负担,产生大量代谢废物和毒素,损伤肠道黏膜,诱发癌变。

    二、化学致癌物质的危害

    长期摄入富含化学致癌物质的食物,如油煎、油炸、烧烤等,会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这些食物中含有甲基芳香胺和苯并芘等有毒、有害、致癌物质,长期摄入会诱发口腔癌、胃癌、肝癌、肠癌等疾病。此外,这些食物中的胆固醇成分会在肠道内过度堆积,在肠道厌氧菌群的作用下形成更多化学致癌物质,进一步损伤肠道黏膜,诱发癌变。

    三、慢性消化道疾病的隐患

    长期患有大肠腺瘤、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慢性消化道疾病,会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这些疾病属于良性疾病,只要及时治疗,一般不会发生恶变。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症状反复出现,肠道黏膜长期受到炎症或其他病因的刺激,患大肠癌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四、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

    除了长期吸烟、饮酒外,不良的生活方式也会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如体重超标、长时间处于负面情绪、运动量减少等,都会影响人体新陈代谢,导致肠道功能下降,损伤肠黏膜,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因此,为了预防大肠癌,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避免摄入过多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远离油炸、烧烤等致癌食物;积极治疗慢性消化道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适量运动,控制体重。

    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便意频繁、便中带血、黑便、反复的腹部隐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请及时就诊,及早治疗,保障自身健康。

  • 粪便失禁可能是由精神心理因素、肛门功能障碍等生理性原因,或者直肠或盆底肌疾病、结直肠肿瘤等病理性原因引起。生理性原因包括精神心理疾病和肛门功能障碍,病理性原因包括直肠或盆底肌疾病和结直肠肿瘤。治疗需根据病因进行,如心理治疗、手术矫正、调节肠道菌群、药物治疗等。

  • 直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早期直肠癌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便血、便中带黏液、排便习惯改变、肛门坠胀、里急后重、排大便不尽感等。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复杂,与高脂肪、低纤维饮食、肠道炎症、大肠腺瘤、遗传因素、血吸虫病、盆腔放射、土壤环境、吸烟等因素有关。

    为了早期发现和诊断直肠癌,建议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高风险人群。一旦确诊直肠癌,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目前,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其中,手术是根治直肠癌的主要方法。在手术前后,患者还需要进行辅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除了积极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首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其次,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转移的风险。

    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呼吁广大民众提高对直肠癌的认识,关注自身健康,及时发现并治疗直肠癌。

    在直肠癌的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药物和方法:

    • 化疗药物:如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等。
    • 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等。
    • 放疗:主要用于术前、术后或术后复发的患者。
    • 免疫治疗:如PD-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
    • 中药治疗:如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

  • 2024年9月5日,18时07分,在上海浦东新区的一家互联网医院,患者小李(化名)向医生小王(化名)反映了他的困扰。小李去年4月份因结肠肿瘤接受了手术,并进行了八次化疗。然而,最近他发现自己的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每天早上四五次,下午四五次,晚上二三次,且每次大便量很少,只有一点点,像小手指那么大。小李担心这是否是肿瘤复发的迹象,于是他决定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医生小王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消化内科专家。他详细询问了小李的病史和当前症状,并要求小李提供出院小结和治疗记录。小王还问小李是否有复查过增强CT和肠镜检查,以及最后一次化疗的时间和用药记录。小李表示肠镜还未做过,但已经做了增强CT,化疗也已经结束了八个月。小王认为,术后排便习惯改变是正常的现象,尤其是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然而,他也提醒小李,定期复查肠镜非常重要,以确保肿瘤没有复发或转移。同时,小王建议小李可以适当服用益生菌来调理肠道,改善排便习惯。小李表示从未服用过益生菌,于是小王推荐了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等产品,并告知小李如何正确使用这些产品。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医生小王始终保持着专业和耐心的态度,认真听取小李的主诉,详细解释每一个问题,并给出合理的建议。小李感激地表示,通过这次在线问诊,他不仅得到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学到了很多关于肠道健康的知识。小李对京东互联网医院的服务非常满意,认为这种线上问诊模式非常方便和实用,特别适合像他这样忙碌的人群。

  • 近年来,结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结肠腺瘤作为其癌前病变,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结肠癌至关重要。一项由美国胃肠病学会年会上报告的研究显示,在内镜医师采用注水方法进行结肠镜筛查时,加入靛蓝胭脂红染料可以显著提高结肠腺瘤的检出率。

    该研究由加州萨克拉门托退伍军人医疗中心的Joseph W. Leung医生团队进行。研究人员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将0.8%浓度的靛蓝胭脂红稀释至0.008%的染液,并加入注水系统中。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将168名接受结肠镜筛查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单纯注水法,另一组加入靛蓝胭脂红染料。结果显示,加入染料组的腺瘤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纯注水组。

    研究认为,加入靛蓝胭脂红染料可以提高腺瘤检出率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染料可以增强病灶与周围黏膜的对比度,有助于发现腺瘤;其次,注水法可以提供更佳的能见度,温水可能有助于减少结肠痉挛;最后,水交换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残余水,确保撤镜时可以专心致志地检查。

    这项研究为结肠镜筛查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提高结肠腺瘤的检出率,从而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该研究显示加入靛蓝胭脂红染料可以提高腺瘤检出率,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 大肠癌,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那么,大肠癌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呢?以下将从遗传、慢性大肠炎症、环境因素等方面为您详细解析。

    一、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大肠癌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家族中如有大肠癌病史,尤其是直系亲属患有大肠癌,那么本人患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此外,一些遗传性疾病,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也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病风险。

    二、慢性大肠炎症

    慢性大肠炎症是导致大肠癌的重要诱因之一。常见的慢性大肠炎症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这些炎症性疾病会导致大肠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从而增加癌变的风险。

    三、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在大肠癌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其中,饮食因素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饮食结构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病风险。此外,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病风险。

    四、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大肠癌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少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

    2.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导致大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尽量避免。

    3. 适量运动:保持规律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大肠癌筛查,如大便潜血试验、肠镜检查等。

    5. 积极治疗慢性大肠炎症:对于患有慢性大肠炎症的患者,应及时治疗,控制病情。

  • 大肠横结肠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肠道良性肿瘤,其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以下将详细探讨其可能的原因。

    一、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器官功能逐渐下降,肠道黏膜的修复能力减弱,容易发生病变。据统计,40岁以后,大肠腺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50岁以后,风险显著增加,75岁达到峰值。

    二、遗传因素

    家族性腺瘤病、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神经胶质瘤息肉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会增加大肠横结肠腺瘤的风险。当家族中有成员患病时,其他成员的患病风险也会增加。

    三、饮食因素

    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的饮食模式,容易导致肠道黏膜细胞增殖加速,增加大肠腺瘤的风险。此外,缺乏膳食纤维的饮食也会影响肠道健康。

    四、生活方式

    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会增加大肠横结肠腺瘤的风险。

    五、其他因素

    环境污染、毒素暴露、空气污染、便秘等因素,也可能与大肠横结肠腺瘤的发生有关。

    预防大肠横结肠腺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的食物摄入。

    2. 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

    3.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4. 遗传咨询: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应进行遗传咨询,了解自身患病风险。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