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预防骨质疏松 义诊帮你忙

预防骨质疏松 义诊帮你忙
发表人:精准医疗探秘

骨质疏松症,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正悄然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健康。它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使得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其发病率已跃升至常见病的第七位。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钙质的吸收能力逐渐下降。从35岁开始,骨量开始逐渐流失。如果不注意饮食、缺乏锻炼,骨质疏松症就可能提前到来。研究表明,25至35岁的青年白领中,有超过50%的人的骨密度值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骨质疏松症呈现年轻化趋势。特别是职业女性,其骨质流失情况比男性更为严重。

骨质疏松症并不仅仅困扰老年人。许多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折,导致原本活跃的生活变得受限。为了避免这样的遗憾,珠江医院将于1月23日(星期六上午8:00-12:00)在门诊部一楼大厅举行“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义诊咨询活动,由核医学科欧阳伟副教授主诊。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咨询。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骨质疏松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均衡饮食,增加钙质的摄入,如牛奶、豆制品等。
  • 适量运动,增强骨骼的承重能力。
  • 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这些习惯会加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在保健品商店通过骨密度检测仪检测出骨质疏松症和缺钙,但这种方法并不准确。因为确诊骨质疏松症和缺钙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能仅凭一项检查结果。因此,建议患者到正规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缺钙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睡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有时,我们在睡眠中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例如突然的身体抖动,这就是所谓的睡觉惊厥。那么,睡觉惊厥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大脑在睡眠期间的工作状态。在睡眠过程中,大脑中的神经元会交替进入休眠和活跃状态。当部分脑细胞处于休眠状态时,如果受到外界刺激,如灯光或声音,就可能导致身体出现抖动。此外,一些宝宝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手指、眼睑、脚趾的不规则抖动,这种现象在进入深度睡眠后会自然消失。对于成人而言,睡觉惊厥通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对身体没有实质性影响。但若频繁出现,就需要引起重视,及时进行检查。

    其次,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也可能在浅睡眠期出现手脚、肘腕抖动现象,这被称为睡眠肌阵挛。这种现象在睡眠初期偶有发生,并非病态,无需治疗。通常情况下,偶尔的抽搐是宝宝正常生理表现之一,因为宝宝在出生后的生长发育迅速,而神经系统发育相对滞后,导致部分宝宝出现抽搐。

    然而,并非所有的抽搐都是正常的。以下两种情况属于病理性抽搐:1. 缺钙:缺钙会导致多汗和枕突,枕突是典型的缺钙表现。为了补充宝宝生长所需的钙,建议在宝宝出生一周后开始喂食鱼肝油,并注意补钙。2. 脑损伤:如果宝宝抽搐的同时伴有不自主的嘴眼歪斜,可能是由于脑损伤引起的。

    为了预防睡觉惊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睡前进行剧烈运动。2. 注意饮食平衡,保证营养全面。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   宝宝补钙,一直是家长们关心的话题。许多家长担心孩子缺钙,从而影响生长发育。那么,宝宝到底需不需要补钙?如何科学补钙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补钙的前提是缺钙。如果宝宝生长发育正常,没有出现明显的缺钙症状,那么就不需要额外补钙。

      那么,哪些宝宝容易缺钙呢?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注意:

    •   1. 生长发育迅速的宝宝,如两岁以内的孩子;
    •   2. 早产儿、双胞胎、冬季出生的孩子;
    •   3. 生长迟缓、父母身高较低的孩子;
    •   4. 挑食、厌食、消化不良的孩子;
    •   5. 营养条件过好,体重超常的儿童。

      如果宝宝出现以下症状,可能存在缺钙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   1. 易入睡、易惊醒、夜啼;
    •   2. 头发稀少,出现枕秃圈;
    •   3. 出牙晚或长出的牙齿排列不齐;
    •   4. 方颅、鸡胸、肋弓外翻、“X”、“O”型腿;
    •   5. 智力发育迟缓、学说话、学走路较晚;
    •   6. 身高生长迟缓;
    •   7. 易疲倦、健忘;
    •   8. 易烦躁、易激动、手足抽搐;
    •   9. 免疫力低下,易反复呼吸道感染。

      那么,如何科学补钙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   1. 补钙应以食补为主,保证宝宝摄入充足的奶制品、豆制品、鱼肉等富含钙的食物;
    •   2. 钙剂补充应按需补充,不宜过量;
    •   3. 饭后补钙吸收更好;
    •   4. 同时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最后,家长们在给孩子补钙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   1. 选择适合宝宝年龄段的钙剂;
    •   2. 注意钙剂的剂量和服用方法;
    •   3. 定期复查,监测宝宝钙营养状况。

      总之,宝宝补钙需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不能盲目补钙。家长们在给孩子补钙的过程中,要关注宝宝的生长发育,及时调整补钙方案,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 鸡胸,又称鸽胸,是一种常见的胸廓畸形。它表现为胸骨向前隆起,形似鸡或鸽子的胸脯。这种畸形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对呼吸和心肺功能产生影响。

    鸡胸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据统计,约20%至25%的鸡胸患者有家族史。此外,肋骨和肋软骨的过度生长也可能导致鸡胸的发生。

    鸡胸通常在五、六岁以后才被注意到,因为此时畸形更加明显。轻度的鸡胸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但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气促、乏力、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和哮喘等症状。此外,鸡胸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自卑感,影响心理健康。

    治疗鸡胸的方法包括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手术治疗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可以通过矫正胸骨和肋骨的畸形来改善症状。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则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除了治疗外,日常保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以免加重畸形。此外,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也有助于改善症状。

    鸡胸是一种常见的胸廓畸形,需要引起重视。如果您怀疑自己的宝宝患有鸡胸,请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的治疗。

  • 骨质疏松症,这个看似遥远的词汇,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为特征,最终导致骨折。那么,缺钙骨质疏松究竟有哪些症状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骨折是缺钙骨质疏松最明显的症状之一。很多人认为,只有老年人才会骨折,但实际上,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尤其是腰椎、髋部和腕部等部位,更容易受到骨折的侵袭。

    其次,驼背也是缺钙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逐渐减少,椎体压缩变形,导致脊柱弯曲,形成驼背。这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引起呼吸困难等问题。

    此外,呼吸功能下降也是缺钙骨质疏松的潜在风险。椎体压缩变形、胸廓畸形等,都会降低通气量和肺活量,导致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

    疼痛是缺钙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腰痛、背痛、骨痛等,都是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疼痛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可能影响日常生活。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复杂,包括原发性、继发性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年龄、性别、遗传等因素有关,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则与某些疾病、药物等因素有关。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缺钙骨质疏松呢?首先,要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可以通过饮食、阳光照射等方式补充。其次,要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以增强骨骼强度。此外,还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改善骨密度,缓解疼痛。

    总之,缺钙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了解其症状、病因和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产后腿酸痛无力是许多新妈妈都会遇到的问题。这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身体虚弱、贫血、缺钙、过度劳累等。

    首先,生产过程中女性会消耗大量体力,导致身体虚弱。如果产后没有及时补充营养,可能会引发贫血,从而出现腿酸软无力的症状。

    其次,产后缺钙也是一个常见原因。哺乳期体内钙流失较大,如果未能及时补充,会导致身体缺钙,进而引发腿酸痛无力。

    此外,怀孕期间体重增加,对盆骨的压力增大,可能压迫局部血管,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引起腿酸痛无力。

    产后过度劳累也是导致腿酸痛无力的原因之一。因此,产后新妈妈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为了缓解产后腿酸痛无力的症状,新妈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多吃富含钙、铁、蛋白质等营养元素的食物。

    3. 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促进血液循环。

    4.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如果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孕期是女性生命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时期,对营养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尤其是钙,作为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孕期对钙的需求量更是大大增加。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孕妇容易出现缺钙的情况,这将对母婴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那么,孕妇缺钙有哪些表现呢?以下三种情况,可能是缺钙的信号:

    1. 睡眠质量下降

    缺钙会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从而影响睡眠质量。孕妇可能会出现睡眠不安、易醒、夜间惊厥等症状。

    2. 腿抽筋

    腿抽筋是缺钙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孕妇在夜间或活动后出现腿部肌肉痉挛,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你缺钙了。

    3. 手脚浮肿

    缺钙会导致肌肉兴奋性增强,引起手脚浮肿。此外,孕期子宫压迫血管,也可能导致手脚浮肿。但若浮肿程度明显,且伴有其他缺钙症状,应考虑补钙。

    如何预防孕期缺钙?

    1. 增加钙的摄入:孕期应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钙,如牛奶、奶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等。

    2. 避免高磷食物:高磷食物会干扰钙的吸收,如咖啡、茶叶、巧克力等。

    3. 保持适当的运动:运动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4. 定期检查:孕期应定期进行血钙、骨密度等检查,及时了解自己的钙营养状况。

    5. 适量补充钙剂: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钙剂,以满足孕期对钙的需求。

  • 儿童指甲出现白斑是常见的现象,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活动量较大,容易受到外伤,导致指甲局部受损,形成白斑。此外,儿童的营养摄入不均衡,缺乏必要的微量元素,如钙、锌等,也可能导致指甲出现白斑。此外,病毒感染、先天遗传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儿童指甲出现白斑。

    当儿童指甲出现白斑时,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大多数情况下,白斑会自行恢复。但若白斑逐渐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为了预防儿童指甲出现白斑,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证儿童营养均衡,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2. 鼓励儿童进行户外活动,晒太阳,有助于钙的吸收。

    3. 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避免指甲受到外伤。

    4. 如发现指甲出现白斑,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指导。

    在治疗方面,如果白斑是由于外伤引起的,可以采取局部消毒、包扎等措施。如果白斑是由于营养缺乏引起的,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素等方式进行改善。如果白斑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则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治疗。

  • 孕期腿肚子疼是许多准妈妈都会遇到的问题,这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因和应对方法,希望能为孕妈妈们提供一些帮助。

    一、孕期腿肚子疼的常见病因

    1. 缺钙:孕期孕妇对钙的需求量增加,若钙摄入不足,容易出现腿肚子疼、抽筋等症状。

    2. 腰痛:孕期子宫增大,对腰部造成压力,容易导致腰痛,进而引起腿肚子疼。

    3. 卧床时间过长:长时间卧床,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导致腿部肌肉酸痛,引发腿肚子疼。

    4. 腿部肌肉疲劳:孕期孕妇体重增加,腿部肌肉承受压力增大,容易出现疲劳,引发疼痛。

    二、孕期腿肚子疼的应对方法

    1. 补钙: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剂,如葡萄糖酸钙口服液、葡萄糖酸钙片等。

    2. 腰部保暖:使用腰围或热水袋进行腰部保暖,缓解腰痛。

    3. 适度运动:适当进行散步、孕妇瑜伽等运动,增强腿部肌肉力量,缓解疼痛。

    4.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5. 调整饮食:多吃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类等。

    6. 热敷:使用热水袋或暖宝宝进行腿部热敷,缓解肌肉酸痛。

    三、孕期腿肚子疼的预防措施

    1. 适量补充钙剂:孕期孕妇应保证充足的钙摄入,预防腿肚子疼。

    2. 适度运动:孕期孕妇应适当进行运动,增强腿部肌肉力量,预防疼痛。

    3. 保持良好睡姿:孕期孕妇应保持良好的睡姿,避免长时间压迫腰部。

    4. 注意休息:孕期孕妇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5. 定期产检: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孕期腿肚子疼等问题。

  • 儿童生长痛是一种常见的生长发育期疾病,通常发生在3-6岁儿童身上。

    生长痛的主要原因是骨骼生长速度加快,导致骨骼疼痛。为了缓解生长痛,家长可以为孩子选择合适的钙片。

    碳酸钙是一种常见的钙补充剂,可以帮助儿童补充钙质,缓解生长痛。碳酸钙片中的钙离子可以促进骨骼的形成和修复,同时参与肌肉收缩、神经传递等生理活动。此外,碳酸钙还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

    醋酸钙也是一种常用的钙补充剂,它可以帮助儿童预防缺钙,促进骨骼生长。醋酸钙片中的钙离子可以促进骨骼的形成和修复,同时增强骨骼的硬度。此外,醋酸钙还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

    除了钙片,家长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儿童缓解生长痛:

    1. 增加户外活动:适当的户外活动可以促进骨骼生长,缓解生长痛。

    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儿童摄入足够的营养,特别是钙和蛋白质,有助于缓解生长痛。

    3. 注意休息: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缓解生长痛。

    4.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助于缓解生长痛。

  •   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速度非常快,因此新陈代谢旺盛,出汗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然而,有些家长会发现,宝宝总是爱出汗,甚至在睡觉时也会满头大汗。那么,宝宝出汗多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广州和睦家医院儿科医生张亚停指出,宝宝出汗多并不一定意味着缺钙或生病。这是因为宝宝的基础代谢率较高,平时活动量大,汗腺调节功能尚未完善,皮肤含水量多,毛细血管分布密集,因此皮肤蒸发的水分也较多。所以,家长们觉得宝宝出汗多,其实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医师柯海劲表示,以下几种情况属于正常的生理性多汗,家长不必过于担忧:

      1. 婴幼儿期新陈代谢旺盛,加上活泼好动,即使晚上上床后也难以安静,因此入睡后头部也会出汗。

      2. 家长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决定小儿的最佳环境温度,喜欢给宝宝多盖被,捂得严严实实。孩子因为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而且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代谢非常旺盛,再加上过热的刺激,只有通过出汗,以蒸发体内的热量,来调节正常的体温。

      3. 有些活泼好动的孩子,白天运动量大,产生的热量多,机体没有能力将多余的热量通过出汗散发出去,热量积聚在宝宝体内,宝宝晚间体温可达38℃左右。宝宝入睡后,产生的热量减少,交感神经敏感性减弱,身体便通过出汗散发多余热量,以维持机体正常体温。

      4. 此外,小儿在入睡前喝牛奶、麦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会引起出汗。有的家长在孩子入睡前给其喝牛奶、麦乳精等,小儿入睡后机体大量产热,主要通过皮肤出汗来散热。

      5. 夏天天气闷热,卧室通风不良,宝宝更容易出汗。

      对于生理性出汗,家长不必过于担心,这只是宝宝生长过程中一种生理现象,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逐渐减少。

      然而,如果宝宝出汗多并伴随其他症状,如低热、疲乏无力、食欲减退、面颊潮红等,则可能是病理性出汗,家长应带宝宝到医院检查、治疗。

      39育儿提醒家长,对于疑似病理性出汗的宝宝,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伴随症状,及时到医院检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疾病治愈后,“出汗”现象自然会消失。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