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饥饿痛会致消化道大出血

饥饿痛会致消化道大出血
发表人:潘林锋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胃肠疾病的高发期已来临。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尤其容易困扰年轻人。它常常在夜间或饥饿时发作,表现为“饥饿痛”或“夜间痛”,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消化道大出血,危及生命。

中南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王红玲提醒,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紧张、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刺激,以及饮食不规律、不吃早餐等。为了预防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特别是晚餐不要过晚,以免影响消化。

此外,近年来流行的“辟谷”养生法也值得警惕。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陈延指出,虽然“辟谷”在中医理论中有一定的依据,但盲目“辟谷”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引发肝脏饥饿等问题。因此,普通人应谨慎选择养生方法,避免过度追求“健康”而损害身体健康。

对于已经患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目前,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包括抗酸药、保护胃黏膜药、抗生素等,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病情较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总之,关注胃肠健康,预防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发生,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身体健康。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出血症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当您发现自己的大便中出现鲜红色血液时,请不要忽视,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大便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痔疮、肛裂、直肠息肉以及肠道肿瘤等。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大便出血的原因、症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法,帮助您了解如何应对这一症状。

    一、大便出血的原因

    1. 痔疮:痔疮是导致大便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痔疮发生在肛门和直肠交界处,当排便时,由于肛门压力增大,痔疮破裂导致出血。

    2. 肛裂:肛裂是指肛门皮肤或黏膜发生裂伤,排便时因疼痛而出血。

    3. 直肠息肉:直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当息肉表面破裂时,可引起大便出血。

    4. 肠道肿瘤: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当肿瘤表面破损时,可引起大便出血。

    二、大便出血的症状

    1. 大便中混有血液,血液颜色鲜红或暗红。

    2. 排便时伴有疼痛或不适感。

    3. 便后肛门有出血。

    4. 长期大便出血可能导致贫血。

    三、大便出血的诊断方法

    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排便习惯、饮食情况等。

    2. 体检:观察肛门、直肠等部位是否有异常。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粪便常规等。

    4. 影像学检查:如肛门指诊、肠镜、CT等。

    四、大便出血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对于轻度痔疮、肛裂等,可使用药物缓解症状,如痔疮膏、栓剂等。

    2.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痔疮、肛裂、直肠息肉等,可进行手术治疗。

    3. 肠道肿瘤治疗:对于肠道肿瘤,需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等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五、日常保养

    1.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2. 饮食清淡,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

    3.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4. 注意肛门卫生,保持肛门清洁干燥。

    5.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等肝脏疾病晚期常见的并发症,由于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和胃底静脉丛扩张,容易破裂出血,危及患者生命。了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破裂出血的检查方法,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一、临床表现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但多数为轻度贫血,白细胞减少。脾功能亢进者全血细胞减少,但网织红细胞增多,骨髓增生活跃。患者常有肝功能异常,血清白蛋白减少,血清球蛋白增加,常出现白/球蛋白倒置,转氨酶轻度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大出血后,白细胞暂时升高,血止后即恢复原有水平。6~24h(甚至72h)血液才被稀释,血红蛋白、红细胞和血细胞比容开始下降。血液中尿素氮升高,血氨增加,故出血后容易诱发昏迷。

    二、检查方法

    1. 纤维胃镜检查:是最简便而有效的检查方法。出血停止后检查虽然安全,但看不到活动的出血病灶;而正在出血时检查,则涌出的血液往往掩盖病灶,很难看清楚。目前主张在出血48h内进行胃镜检查以判断出血病灶的部位和性质。

    2. 血管造影与选择性血管造影:如果内镜检查失败,或因病情不能做内镜检查时,应考虑行血管造影。本法几乎完全取代了脾-门造影,可检查到的最小出血速度为0.5ml/min,超过这个出血速度,则可在一系列X线片上见到对比剂溢出血管的现象,并据此决定出血的部位。

    3. 门静脉造影:目前,门静脉造影方法有多种,都可显示门脉系统及其侧支的情况。肝硬化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的发展则可显示门静脉扩张、延长、迂曲、大量侧支血管充盈、迂曲,有的像风中之树。

    4. X线检查:胸、腹部X线平片仅可见肝、脾轮廓大小。左椎旁阴影增大,可能是主动脉和脊椎之间因半奇静脉扩张与胸膜反折向外转位引起。

    5. 放射性核素扫描:对于少量出血者,出血速度为0.1ml/min时,适宜核素扫描。

  • 月经期间出现血块是许多女性都会遇到的问题。血块的出现往往让女性感到担忧,那么,月经血块多到底好不好呢?

    一、月经血块与身体健康

    正常的月经血量应该是鲜红色,质地较为粘稠。如果月经期间出现大量血块,可能预示着以下几种情况:

    1. 宫寒:宫寒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容易导致月经血块增多。宫寒的女性往往伴有痛经、腰痛等症状。

    2. 子宫内膜脱落:月经期间,子宫内膜会脱落,与血液混合形成经血。如果子宫内膜脱落较多,可能会导致月经血块增多。

    3. 气滞血瘀:气滞血瘀是中医理论中的概念,认为气滞血瘀会导致月经血块增多。这类女性可能伴有情绪低落、乳房胀痛等症状。

    二、应对月经血块的方法

    1. 注意饮食:月经期间,女性应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宫寒症状。

    2. 保持温暖:月经期间,女性应避免受凉,特别是腹部和腰部。可以适当使用暖宝宝或热水袋进行保暖。

    3. 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波动会影响内分泌,进而影响月经。女性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4. 及时就医:如果月经血块增多伴随其他症状,如痛经、腰痛等,应及时就医,以便查明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三、中医治疗月经血块

    中医认为,月经血块与肝肾不足、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治疗月经血块,中医常用以下方法:

    1. 中药调理:通过中药调理肝肾、活血化瘀,缓解月经血块症状。

    2. 针灸治疗:针灸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改善月经血块问题。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痛经和月经血块症状。

    总之,月经血块多可能预示着一些妇科疾病,女性应引起重视。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中医调理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月经血块问题,维护女性身体健康。

  • 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由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形成。虽然血管瘤多数情况下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但如果不及时治疗,仍有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首先,血管瘤容易发生破裂出血。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瘤的瘤体变得脆弱,容易受到外界撞击或摩擦而破裂出血。特别是位于皮肤表面或黏膜下的血管瘤,一旦破裂,出血量可能较大,甚至需要输血治疗。

    其次,血管瘤可能引发视力障碍。位于眼睛周围的血管瘤可能压迫眼球,导致视力下降。此外,血管瘤还可能引起眼睑下垂、眼球突出等症状。

    此外,血管瘤还可能引发溃疡。位于皮肤表面或黏膜下的血管瘤,在受到摩擦或感染后,容易形成溃疡。溃疡可能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为了预防血管瘤及其并发症,建议患者采取以下措施:

    1.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血管瘤并采取治疗措施。

    2.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光或高温环境下,以免血管瘤受到刺激。

    3.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血管瘤破裂出血。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

    5. 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 排卵期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许多女性在排卵期会出现少量阴道出血。那么,排卵期出血能否彻底治愈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排卵期出血的成因。排卵期出血通常是由于排卵过程中雌激素水平的短暂下降所引起的。当卵泡成熟并排卵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子宫内膜失去支撑而脱落,从而出现少量出血。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多数情况下可以自愈。

    对于轻微的排卵期出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注意饮食: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如红枣、桂圆、枸杞等,有助于调理身体。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部清洁,避免感染。

    4. 避免过度运动:在排卵期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出血。

    然而,如果排卵期出血量较多,或者频繁出现,就需要引起重视。这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妇科专科检查、B超检查、宫腔镜检查等,以排除其他疾病,如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等。

    对于排卵期出血较多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采取以下治疗方法:

    1. 补充雌激素:通过补充雌激素,可以调节内分泌,减少出血量。

    2. 中药调理:中医认为排卵期出血与肝肾不足有关,可以通过中药调理肝肾,达到止血的效果。

    总之,排卵期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多数情况下可以自愈。但若出现出血量较多、频繁出现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手术只是肝癌治疗的第一步,术后康复同样重要。以下是一些关于肝癌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

    首先,肝癌患者术后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术后患者可能会因为疼痛、不适等因素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对康复非常不利。家属应该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其次,术后饮食要清淡、易消化。肝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可能有所减弱,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建议患者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黄瓜、胡萝卜等,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豆腐、豆浆等,以补充营养,促进康复。

    此外,肝癌患者术后要定期复查。术后定期复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复查内容包括肝功能、血常规、腹部CT等。

    在日常生活中,肝癌患者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

    2. 适当进行锻炼,增强体质。

    3.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烟草、酒精等。

    4.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5.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其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要想治愈消化道出血,关键在于找到出血的根源。许多消化道出血是由良性疾病引起的,如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糜烂性胃炎等,这些疾病经过规范治疗,多数患者是可以得到治愈的。

    然而,也有一些消化道出血是由恶性疾病引起的,例如晚期胃癌。这种情况下,虽然无法治愈出血本身,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针对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病因。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胃镜、血常规、粪便潜血试验等。一旦确诊病因,医生会根据病情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良性疾病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 药物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胃黏膜保护剂等。
    • 饮食调整: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清淡。
    • 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

    对于恶性疾病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 药物治疗:如止血药物、抗感染药物等。
    • 内镜治疗:如内镜下止血、内镜下套扎等。
    •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晚期胃癌患者,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总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需要根据病因和病情程度进行个体化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日常保养,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 月经是女性正常的生理周期,它不仅关系到女性的生育能力,也反映着女性生殖系统的健康状况。本文将介绍六种特殊的经期现象,并分析它们可能预示的妇科疾病。

    1. 初潮

    初潮是女性青春期到来的重要标志,通常发生在13-14岁。初潮后,月经周期可能不太规则,这是由于月经周期调节功能尚未完全稳定,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因此,家长需要关注女孩的心理疏导和卫生保健。

    2. 激经

    激经是指怀孕早期,由于孕激素水平较低,子宫蜕膜形成不完善,导致少量阴道出血,易被误认为是月经。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怀孕后4个月内,对母亲和胎儿没有不良影响。

    3. 闭经

    闭经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原发性闭经是指18岁后仍未来月经,而继发性闭经是指曾经有月经,但停止超过3个月。闭经可能是由于全身性疾病、环境改变、精神刺激或生殖器官病变等原因引起的。对于闭经,应及时检查并治疗,以免影响生育。

    4. 倒经

    倒经是指月经期间出现口鼻出血、眼结膜出血或便血等症状。倒经的原因可能包括鼻腔出血、鼻黏膜对雌激素敏感等。出现倒经时,应及时就医。

    5. 痛经

    痛经是指月经期间出现的下腹部疼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可能与遗传、体质等因素有关,而继发性痛经可能与生殖器官病变有关。治疗痛经的方法包括口服止痛药、避孕药等。

    6. 绝经

    绝经是指女性最后一次月经,通常发生在44-54岁之间。绝经前,女性可能会出现经前期综合征,如头痛、低烧、眼睑水肿、乳房胀痛等症状。

  • 刮宫手术,作为妇产科常见手术之一,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妇女终止妊娠,还能用于诊断妇科疾病,如宫颈病变等。然而,刮宫手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阴道出血的情况。那么,刮宫手术后多久可以停止出血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刮宫手术。刮宫手术分为两种,一种是人流手术,另一种是诊断性刮宫。人流手术是通过刮取子宫内膜来终止妊娠,而诊断性刮宫则是通过刮取宫腔内容物进行病理检查,以诊断妇科疾病。无论是人流手术还是诊断性刮宫,术后都可能出现阴道出血的情况。

    那么,刮宫手术后多久可以停止出血呢?一般来说,人流手术后,阴道出血会持续一周左右,而诊断性刮宫手术后,阴道出血也会持续一周左右。如果出血时间较短,说明子宫恢复良好;如果出血时间较长,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其他妇科疾病。

    除了出血时间,出血量也是需要关注的。如果出血量较大,可能需要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并发症。此外,术后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术后需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 术后一个月内禁止性生活。

    3. 术后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感染。

    4. 术后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瘦肉、蛋类等,以促进身体恢复。

    总之,刮宫手术后,患者需要关注出血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情况。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 在夫妻生活中,除了享受激情,我们也应该关注女性健康,了解可能发生的妇科急症,并学会预防。

    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常见表现。这种息肉通常由宫颈黏膜在炎症刺激下局部增生,向外突起形成。根据息肉的位置和形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附着于宫颈口或宫颈管内,表面覆盖柱状上皮,质地柔软易出血;另一种位于宫颈阴道部,表面覆盖鳞状上皮,质地较韧不易出血。

    宫颈息肉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有时会出现白带增多、白带带血或性生活后出血。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息肉体积较大或位置特殊,可能会出现阴道大出血等严重情况。

    案例:一位年约三十岁的妇女,在性生活后出现阴道大出血,并伴有休克症状。经检查,发现宫颈处有数粒息肉,并伴有明显出血。最终通过急诊手术切除息肉,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医生建议:对于宫颈息肉,应尽早发现、尽早治疗。除了手术治疗外,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3. 避免性生活过频或过激烈。

    4.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宫颈息肉。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