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出生第一周喂奶次数不宜过多

出生第一周喂奶次数不宜过多
发表人:医疗新知速递

近年来,新生儿夜间睡眠障碍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据英国伦敦大学Thomas Coram研究所James-Roberts等人的研究发现,出生后第一周喂奶次数过多,会增加12周龄婴儿夜间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了预防这一问题,研究人员采取了一系列简单有效的措施。

James-Roberts指出,婴儿夜间睡眠障碍会导致婴儿哭闹不安,父母不得不带孩子就医。据统计,生后12周,至少有1/3的婴儿存在夜间睡眠问题。

为了探究出生后第一周喂奶次数与夜间睡眠障碍之间的关系,James-Roberts等人对316名新生儿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出生后第一周内,24小时喂奶次数超过11次的婴儿,12周龄时夜间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是对照组的2.7倍。

为了预防新生儿夜间睡眠障碍,研究人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他们建议扩大昼夜环境之间的差异,例如减少夜间光线对婴儿的干扰。其次,建议在夜间让婴儿睡在婴儿床内,尽量避免喂奶或抱抱。此外,从出生第3周开始,夜间婴儿醒来后喂奶时间逐渐往后推延,以培养婴儿自主入睡的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采取预防措施的婴儿在12周龄时,夜间睡眠良好的比例达到了82%,而对照组只有61%。

James-Roberts等人表示,婴儿夜间睡眠障碍并非疾病,但会对婴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预防新生儿夜间睡眠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哭闹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哭闹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孩子的哭闹总是让家长们感到头疼,尤其是面对不哭不闹就难以满足需求的宝宝,家长们常常感到束手无策。然而,我们需要认识到,哭闹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家长应该理性看待,并采取恰当的措施应对。

    孩子的哭闹原因多样

    孩子的哭闹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生理需求:饥饿、困倦、尿布湿、身体不适等都会引起孩子的哭闹。

    2. 情感需求:孩子想要吸引家长的注意、寻求关爱、表达不满等都会哭闹。

    3. 行为习惯:孩子可能因为受到不良刺激、模仿他人哭闹等。

    4. 疾病原因:感冒、发烧、消化不良等疾病也会导致孩子哭闹。

    应对孩子哭闹的技巧

    1. 保持冷静:面对孩子的哭闹,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失控。

    2. 观察原因:仔细观察孩子的哭闹原因,针对性地进行应对。

    3. 满足需求:尽快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如喂奶、换尿布等。

    4. 情感交流: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给予关爱和陪伴。

    5. 培养习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哭闹次数。

    6. 医疗干预:如果孩子哭闹频繁,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排除疾病原因。

    预防孩子哭闹的方法

    1. 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需求,避免孩子因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哭闹。

    2. 培养独立性:适当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减少哭闹次数。

    3. 培养兴趣:丰富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在快乐中度过每一天。

    4. 保持环境舒适: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减少哭闹的发生。

  •   眼泪,是情感的释放,是压力的宣泄!谁说哭泣只是软弱的表现,研究证明,想哭而强忍着不哭,容易导致忧郁症,并且危害生理健康。

      焦虑、悲伤、愤怒……各种负面情绪都会引发眼泪,但你知道吗?眼泪不仅能帮助人们宣泄情绪,还能起到排毒的作用,甚至与女性的长寿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哭泣是软弱的表现,尤其是对男性更是如此。这种观念让我们压抑了哭泣的本能,导致负面情绪无法得到有效释放,从而危害身体健康。

      其实,哭泣是人体的一种自然生理反应,有助于缓解压力、降低焦虑、改善情绪。研究发现,眼泪中含有一种名为儿茶酚胺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在情绪压力下会大量释放,过多积累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引发心肌梗塞。因此,哭泣可以帮助我们排出体内的“毒素”,保护心脏健康。

      此外,女性比男性更擅长哭泣,这也是女性普遍比男性长寿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女性在面对压力和负面情绪时,更容易通过哭泣来宣泄情绪,从而降低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眼泪的排毒作用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给自己一个宣泄情绪的空间,允许自己哭泣。

      2. 尝试进行情绪宣泄训练,如情绪释放疗法、情绪宣泄舞等。

      3. 与亲朋好友倾诉,寻求心理支持。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5.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学习情绪管理技巧。

      眼泪,是生命的礼物,也是健康的守护者。让我们勇敢地拥抱眼泪,让它在我们的生命中绽放光彩。

  • 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其症状与感冒相似,容易导致误诊。为了帮助家长们正确识别和处理小儿肺炎,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肺炎的病因、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一、小儿肺炎的病因

    小儿肺炎主要由细菌、病毒或支原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二、小儿肺炎的症状

    小儿肺炎的症状主要包括:

    • 发热:多为高热,持续时间较长,可达3-5天以上。
    • 咳嗽:咳嗽频繁,呈干咳或湿咳,有时伴有喘息。
    • 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口唇发紫等。
    • 精神状态不佳:烦躁不安、嗜睡、食欲下降、呕吐等。
    • 肺部体征:听诊时可闻及粗糙的呼吸音、湿啰音或干啰音。

    三、小儿肺炎的诊断方法

    小儿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

    • 临床表现:医生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进行初步判断。
    •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有助于判断感染程度。
    • 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光片或CT,可观察肺部炎症范围和程度。

    四、小儿肺炎的治疗方法

    小儿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

    •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 对症治疗:如退热、止咳、平喘等。
    • 支持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营养和水分摄入。

    五、小儿肺炎的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小儿肺炎,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 加强婴幼儿的体质锻炼,提高免疫力。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粉尘等污染物。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 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提高抵抗力。

    总之,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家长需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并处理。若怀疑孩子患有肺炎,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 哄睡宝宝常见7大误区,你知道吗?

    宝宝哭闹、睡眠不安是许多新手父母面临的难题。为了安抚宝宝,一些家长会采取不同的哄睡方法。然而,有些常见的哄睡方法却可能对宝宝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以下列举了哄睡宝宝时常见的7大误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误区一:摇晃哄睡

    一些家长认为摇晃可以安抚宝宝的情绪,使其快速入睡。然而,频繁的摇晃动作可能导致宝宝的大脑受到撞击,引发脑震荡、颅内出血等严重后果。

    误区二:俯睡

    俯睡时,宝宝的头部压迫在柔软的床上,容易导致呼吸道受阻,引发窒息。此外,俯睡还可能增加婴儿猝死综合症的风险。

    误区三:开灯哄睡

    开灯哄睡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导致睡眠时间缩短,生长发育受阻。此外,长期开灯睡觉还可能导致近视。

    误区四:搂睡

    搂睡时,宝宝容易吸入被子的污秽空气,引发呼吸道感染。此外,搂睡还可能影响宝宝的呼吸,导致窒息。

    误区五:蒙睡

    将宝宝的头部蒙在被子下,容易导致宝宝出汗过多,引发“闷热综合症”。此外,蒙睡还可能影响宝宝的呼吸,导致窒息。

    误区六:热睡

    使用电热毯等保暖设备时,要注意控制温度,避免宝宝过热。长期使用电热毯可能导致宝宝脱水、发热。

    误区七:裸睡

    宝宝体温调节功能较差,裸睡容易导致宝宝受凉,引发感冒、腹泻等疾病。

    总之,哄睡宝宝时,家长要避免以上误区,选择安全、健康的哄睡方法,让宝宝健康成长。

  • 宝宝从出生开始,便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恐惧。一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如黑暗、陌生人、动物等,都可能成为宝宝的噩梦。那么,宝宝为什么会恐惧这些看似安全的事物呢?本文将探讨宝宝常见的六种恐惧,并提供相应的应对方法。

    恐惧事件一:怕黑暗

    宝宝害怕黑暗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他们的泛灵心理,即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他们很难区分现实与虚构,因此往往会把黑暗中出现的鬼怪、怪物等形象与现实生活混淆。

    恐惧事件二:怕陌生人

    宝宝害怕陌生人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安全感,以及对未知的恐惧。他们担心陌生人会伤害自己,或者把自己带走。

    恐惧事件三:怕动物

    宝宝对动物的恐惧可能来自于成长经历中的负面经历,或者父母对动物的恐吓。

    恐惧事件四:怕打针

    宝宝害怕打针主要是因为疼痛和陌生感。他们担心针头会刺痛自己,以及医生和护士的陌生面孔。

    恐惧事件五:分离焦虑

    宝宝分离焦虑主要表现为对母亲的依恋,以及害怕母亲离开自己。

    恐惧事件六:怕较大的噪音

    宝宝害怕较大的噪音主要是因为他们听力敏感,以及对未知声音的恐惧。

    针对宝宝的这些恐惧,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

    2. 多与宝宝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3. 帮助宝宝建立自信心,让他们勇敢面对恐惧。

    4. 给宝宝提供正确的引导,让他们了解世界。

    5. 避免过度恐吓宝宝,以免加剧他们的恐惧。

  • 宝宝哭泣是新手爸妈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其实,宝宝哭闹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饥饿、困倦、尿布湿、身体不适等等。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安抚方法,帮助爸妈们应对宝宝哭闹,并探讨一些常见的疾病和护理方法。

    一、宝宝哭闹的常见原因

    1. 饥饿:宝宝饥饿时会出现哭闹,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饥饿信号来判断是否需要喂奶。

    2. 困倦:宝宝困倦时会出现揉眼睛、打哈欠、哭闹等症状,应及时哄宝宝睡觉。

    3. 尿布湿:尿布湿会刺激宝宝的皮肤,导致宝宝哭闹,应及时更换尿布。

    4. 身体不适:宝宝生病时会出现发热、咳嗽、呕吐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5. 环境不适:宝宝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如噪音、强光等都会导致宝宝哭闹。

    二、安抚宝宝哭闹的方法

    1. 使用包巾:将宝宝包裹在包巾里,让宝宝感受到安全感。

    2. 腹部朝向大人:抱起宝宝时,尽量让宝宝的腹部朝向大人,模仿子宫内的姿势。

    3. 声音安抚:吹口哨、嘘声或使用吹风机等方式,模仿子宫内的声音。

    4. 摇晃宝宝:轻轻摇晃宝宝,模仿子宫内的运动。

    5. 按摩宝宝:轻轻按摩宝宝的脸蛋、背部、腹部和脚,缓解宝宝的紧张情绪。

    6. 与宝宝互动:轻声和宝宝说话或唱歌,与宝宝建立情感联系。

    7. 开车带宝宝:开车带宝宝绕一圈,感受车内的震动和声音。

    8. 洗澡:给宝宝洗个温水澡,感受水流和妈妈的皮肤接触。

    9. 新玩具:用新玩具或婴儿床上的摆饰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10. 保持冷静:妈妈保持冷静,不良情绪会影响宝宝的情绪。

    三、常见疾病和护理

    1. 感冒:宝宝感冒时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 腹泻:宝宝腹泻时需要及时就医,并注意饮食卫生。

    3. 发烧:宝宝发烧时需要及时就医,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

    4. 疱疹:宝宝患疱疹时需要及时就医,并注意隔离。

    5. 湿疹:宝宝患湿疹时需要及时就医,并注意保湿和清洁。

    以上就是关于宝宝哭闹的常见原因、安抚方法以及常见疾病和护理的相关知识,希望对新手爸妈有所帮助。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如何对孩子说“不”是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一、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父母首先要冷静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寻求关注、还是想要试探父母的底线?了解原因后,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沟通。

      二、明确表达拒绝的态度

      在拒绝孩子时,父母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态度,让孩子知道不合理的要求是不被接受的。同时,要注意语气和措辞,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三、提供合理的解释

      在拒绝孩子时,要提供合理的解释,让孩子理解为什么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例如,可以告诉孩子家里经济条件有限,或者某些行为对他们的健康有害。

      四、引导孩子自我反思

      在拒绝孩子后,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思,思考为什么自己的要求不合理,以及应该如何改正。

      五、建立规则和界限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父母的立场,父母需要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并让孩子参与到制定过程中,增强他们的认同感。

      六、以身作则

      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当孩子看到父母也能遵守规则时,他们会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教导。

      总之,对孩子说“不”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父母付出耐心和智慧。通过有效沟通和引导,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康成长。

  • 宝宝在哭闹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暂停,面色苍白,这种现象让许多新手父母感到担忧。事实上,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屏气发作,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心理行为障碍。

    屏气发作通常发生在孩子受到情绪刺激后,如悲伤、恐惧、发怒或疼痛等。在情绪激动时,孩子会大声哭闹,然后突然停止哭声,呼吸暂停,面色青紫,眼球上翻,意识丧失。有些孩子还会因脑缺氧而发生抽搐。幸运的是,屏气发作通常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十几秒到1分钟左右,少数情况下会持续2-3分钟。

    屏气发作的原因可能与儿童的心理素质有关。一些孩子由于性格较为任性、爱发脾气,容易在情绪激动时出现屏气发作。此外,屏气发作也与孩子的惊厥阈有关。当孩子情绪激动时,静脉血回流受阻,导致短时间内大脑缺血缺氧,从而引发屏气发作。

    屏气发作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孩子预防和减少屏气发作:

    1. 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避免让孩子受到情绪刺激。

    2. 教育孩子学会情绪管理,遇到问题时要冷静处理。

    3. 避免过度溺爱孩子,让孩子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4. 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情绪激动,要及时安抚。

    5. 如孩子出现屏气发作,家长要保持冷静,及时呼救并采取急救措施。

  • 新手父母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令人困惑的现象。比如,宝宝在小便前突然大哭,让父母感到措手不及。本文将探讨婴儿尿前哭闹的原因,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理解宝宝的行为。

    一、生理原因

    1. 语言表达:婴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哭声是宝宝表达需求的一种方式。尿前哭闹可能是宝宝想要告诉父母自己的需求,比如饿了、尿布湿了或者感到不适。

    2. 尿道口不适:新生儿男婴普遍存在包茎现象,长期穿纸尿裤可能导致尿道口摩擦、红肿甚至发炎,引起排尿时的疼痛,从而引发哭闹。

    3. 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可能导致宝宝排尿时疼痛,表现为尿前哭闹。家长应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及时就医。

    二、心理原因

    1. 紧张:宝宝可能因为紧张、害怕排尿而哭闹。这可能与宝宝的心理发育水平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宝宝会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 抗拒把尿:部分宝宝可能不适应把尿方式,表现为排尿前哭闹。家长可以尝试调整把尿方法,如选择合适的时机、环境等。

    三、预防与护理

    1. 注意宝宝私处卫生:保持宝宝私处清洁干燥,预防尿路感染。

    2. 定期检查:定期带宝宝去医院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泌尿系统问题。

    3. 调整把尿方式:根据宝宝的需求和习惯,选择合适的把尿方式。

    4. 增强沟通:与宝宝建立良好的沟通,关注宝宝的情绪变化,及时满足宝宝的需求。

  • 许多新手妈妈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婴儿肠绞痛的情况,宝宝会因为腹痛而哭闹不止,这让家长们十分焦虑。婴儿的肠胃功能尚未完善,很容易出现肠绞痛。那么,面对婴儿肠绞痛,究竟要不要吃药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对于婴儿肠绞痛,不建议立即使用药物治疗。当宝宝出现腹痛时,可以尝试按摩腹部,从脐中心开始,顺时针按摩,有助于缓解腹痛。此外,如果宝宝没有及时补充维生素D,应及时补充。肠绞痛的特点是傍晚或夜间反复发作,哭闹,但排便或排气后症状会减轻,宝宝的其它方面并无异常。

    其次,婴儿肠绞痛可能由受凉引起的肠痉挛所致,此时可以采用毛巾热敷或口服解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怀疑是肠梗阻,如肠套叠、肠穿孔等严重情况,应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肠绞痛的严重程度不同,有的宝宝几个星期后自然缓解,有的则可能持续到六个月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给宝宝揉揉肚子,有助于排气和排便,喂奶时也要注意避免宝宝吸入过多空气。

    当新生儿因肠绞痛哭闹不安时,可以尝试将宝宝抱直或让其俯卧在热水袋上,以缓解疼痛。为消除胀气,可以进行腹部按摩,或在肚脐周围涂抹婴儿用薄荷油,使用温毛巾敷盖,以及改变宝宝的姿势来促进腹部空气排出。每次喂奶后要注意轻拍排气,并给予宝宝稳定的情绪环境,这些都有助于减少肠绞痛的发作频率。如果情况严重,建议去医院进行检查。

    总的来说,婴儿肠绞痛最好不要立即使用药物治疗,通过一些外在的治疗方法可能就能减轻症状。家长们需要多了解宝宝的体质,采取正确的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以下是一些与婴儿肠绞痛相关的医疗知识:

    1. 婴儿肠绞痛的原因:婴儿肠绞痛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肠道发育不完善、腹部肌肉发育不成熟、肠道菌群失衡等因素有关。

    2. 婴儿肠绞痛的症状:宝宝会出现腹痛、哭闹、双腿蜷缩、腹部隆起等症状。

    3. 婴儿肠绞痛的治疗:除了按摩、热敷等方法外,还可以尝试调整饮食结构、补充益生菌等。

    4. 婴儿肠绞痛的预防: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避免宝宝受凉,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等。

    5. 婴儿肠绞痛的护理:观察宝宝的症状,及时给予关爱和安慰,保持宝宝的情绪稳定。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