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电子按摩器 老人要慎用

电子按摩器 老人要慎用
发表人:医疗之窗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按摩器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尤其受到中老年人的喜爱。许多人认为,按摩器可以帮助缓解疲劳、改善睡眠、预防疾病,但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使用按摩器,尤其是老年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子按摩器的工作原理。电子按摩器通过高频机械震动对人体进行按摩,从而起到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然而,这种震动对于一些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群来说,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老年人来说,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慎用或避免使用电子按摩器:

1. 患有脊椎疾病:电子按摩器的震动可能会加重脊椎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

2. 患有皮肤病:按摩器上的震动和摩擦可能会加重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等。

3. 患有心血管疾病:按摩器上的震动可能会加速血流,对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来说,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4. 患有骨折或关节脱位:按摩器上的震动可能会加剧骨折或关节脱位的症状。

5. 患有肿瘤:按摩器上的震动可能会加重肿瘤的生长。

此外,以下情况也需要注意:

1. 空腹、饱食、醉酒和剧烈运动后不宜使用按摩器。

2. 按摩器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初次使用最好控制在10-15分钟,逐渐增加到半小时。

总之,电子按摩器并非适合所有人,尤其是老年人。在使用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避免因不当使用而引发健康问题。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贫血疾病介绍:
贫血是一种因血红蛋白破坏过多或者血红蛋白生成不足,而导致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而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产生的综合征,最常见的全身症状为乏力。贫血的治疗应该强调“对症”及“对因”,但其预后取决于能否根治原发疾病。随着贫血程度的进展,可出现多系统损害,包含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眩晕、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皮肤黏膜(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循环系统(表现为心率加快、心悸等)、消化系统(表现为腹胀、食欲下降、大便规律和形状改变等)、泌尿系统(表现为少无尿、急性肾衰竭)等,循环系统受损严重可出现贫血性心脏病,出现严重心功能不全,危及生命安全。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许多人都开始出现怕冷畏寒的现象。这其实是由于人体气血不调所导致的非正常体征。除了药物治疗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饮食调养来达到气血平衡、缓解症状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黑枣、红枣和桑葚干都被认为是极好的补气补血食物。

    首先,黑枣富含铁质和维生素C,能够促进铁离子的吸收,有效改善贫血症状。其次,红枣性暖,具有养血保血的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红血球含量。最后,桑葚干含有天然铁质,被誉为“补血果”,能够有效补血美容。

    除了以上三种食物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改善怕冷畏寒的症状:

    1. 适当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免疫力。

    2.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3. 适当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

    4. 饮食上多吃一些富含铁质、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牛奶、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贫血、低血压等,应遵医嘱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 白血病,作为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常被忽视,导致诊断延误。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贫血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心悸、呼吸急促、胸闷、睡眠障碍和食欲不振。

    除了贫血,一些患者还会出现骨痛和关节痛,使用非甾体类止痛药无效。体格检查可发现胸骨压痛,部分患者伴有疲劳、消瘦和盗汗等高代谢症状。左上腹胀痛、脾脏区域疼痛以及淋巴结肿大也是常见表现。一些患者还可能出现髓外浸润症状,如阴茎异常勃起、睾丸增大、绿色肿瘤等。

    白血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有关。目前,白血病可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又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分为慢性髓系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方法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如果找到匹配的供体,且经济条件允许,患者可以考虑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然而,移植成功率并不高,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能够成功移植,且术后复发率较高。

    除了药物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还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加强营养等方式来提高生活质量。例如,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饮食、适当锻炼等。此外,患者还应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总之,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和家属应该了解白血病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就医。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白血病的认识,也是预防白血病的重要措施。

  • 孕期贫血是许多准妈妈们面临的一个问题,它不仅影响孕妇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孕妇贫血常见的症状包括头晕、乏力、耳鸣、脸色苍白等。那么,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孕期贫血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首先,补铁是治疗孕期贫血的关键。孕妇应该多吃一些富含铁质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红色肉类、动物的血等。这些食物的含铁量高,易于人体吸收。此外,蛋黄也是一个不错的补铁食物。

    其次,注意荤素搭配。除了动物性食物,孕妇还可以多吃一些植物性食物,如红枣、赤豆、血糯米、黑木耳、黑芝麻、大豆等。这些食物也含有丰富的铁质,可以帮助改善贫血症状。

    此外,补充维生素C可以加快补血过程。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如葡萄、苹果、橙汁、金针菇、桂圆肉、黑豆、胡萝卜、菠菜等。这些食物可以促进铁质的吸收,提高补血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单纯依靠食补可能无法完全改善孕期贫血。如果血红蛋白水平持续下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如铁之缘片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孕妇补充铁质,改善贫血症状。

    总之,孕期贫血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预防和治疗的。孕妇们应该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铁质和维生素C的食物,并在必要时补充铁剂,以确保自己和胎儿的健康。

  • 贫血,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其根本原因是红细胞数量或质量的下降,导致机体组织器官供氧不足。导致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红细胞生成减少:这是最常见的贫血原因之一,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造血干细胞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原料不足(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缺铁等)以及某些药物、毒素等。

    2. 红细胞破坏过多: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多。

    3. 失血:包括慢性失血(如消化性溃疡、痔疮、月经过多等)、急性失血(如外伤、手术等)等。

    了解贫血的原因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贫血患者,建议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熬夜等,也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

    此外,以下是一些与贫血相关的医疗知识拓展:

    1. 贫血的诊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液检查结果(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等)以及相关检查(如骨髓穿刺等)来确诊贫血。

    2. 贫血的治疗:治疗贫血的方法主要包括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以及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3. 贫血的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有助于预防贫血的发生。

  •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指的是人体外周血红细胞的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根据贫血进展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贫血;根据血红蛋白浓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贫血。贫血的病因多样,包括红细胞生成减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等。

    贫血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疲乏、软弱无力、困倦、皮肤和粘膜苍白等。当患者出现上不来气、气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外周血涂片、网积红细胞计数等。

    治疗贫血的原则是采取适当措施消除病因。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输血治疗,如输注浓缩红细胞等。此外,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缓解贫血症状,例如多吃红枣、鱼肉、含维生素C高的蔬菜和水果、含铁丰富的食物等。

    贫血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贫血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建议患者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如医院血液科或内科就诊,以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 红细胞偏低,即贫血,是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缺铁、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等。那么,如何通过饮食改善红细胞偏低的情况呢?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猪肝、瘦肉、猪血、黑芝麻等。这些食物中的铁质容易被人体吸收,有助于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此外,奶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除了铁质,我们还应该关注维生素C的摄入。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帮助改善贫血症状。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包括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橙子、柠檬、草莓、西红柿、青椒等。

    除了饮食调整,患者还可以适当补充大枣、枸杞、桂圆等具有补血功效的食物。此外,党参、当归、何首乌、阿胶等中药材也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贫血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如果通过饮食和食疗效果不明显,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除了饮食调整,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运动,都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

    总之,红细胞偏低并非不可治愈,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和积极的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恢复正常。

  • 遗传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Hereditary Sideroblastic Anemia,HS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血液病,其特点是骨髓中红细胞过度增生,铁粒幼细胞增多。为了确诊HSA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检查项目:

    1. 外周血检查:HSA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通常较低,且呈低色素性贫血。血涂片检查可见红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异常,如异形、靶形、椭圆形和点彩红细胞增多。此外,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通常正常。

    2. 骨髓象检查:骨髓象检查是确诊HSA的重要手段。在HSA患者的骨髓中,红系细胞过度增生,铁粒幼细胞比例显著增加,甚至可达80%以上。此外,还可见到环形铁粒幼细胞。有时还可见巨幼样红细胞,可能与叶酸缺乏有关。

    3. 铁代谢检查:HSA患者的血清铁水平通常较高,铁饱和度显著增加。铁动力学研究显示,血浆铁清除率加快,铁利用率降低。肝活检可见铁质沉积,常伴有无症状的细小结节状肝硬化,与遗传性血色病的肝脏病变相似。

    4. 红细胞内铁检查:HSA患者的红细胞内铁蛋白(FEP)水平降低,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C)水平正常。对吡哆醇治疗无效的病例,FEC可很高,而FEP显著减少。

    5. 红细胞寿命检查:51Cr测定的红细胞生存时间正常或稍缩短。

    6. 尿酸排泄检查:HSA患者的尿酸排泄增加,表示色氨酸代谢异常。

  •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它指的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为了明确诊断贫血,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那么,进行血常规检查时,是否需要空腹呢?

    实际上,血常规检查与饮食或空腹没有直接的关系,对结果的影响不大。但如果患者已经被确诊为贫血,需要进一步查找贫血的原因,比如检查血清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指标,这时就必须空腹。因为进食后,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影响这些指标的结果,尤其是血清铁蛋白的检测。

    那么,贫血患者应该如何进行饮食调整呢?首先,饮食要营养均衡,多样化,避免偏食。其次,饮食要易于消化,规律适度,严禁暴饮暴食。此外,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猪肝、猪血、瘦肉、豆类、大米、苹果和绿叶蔬菜等。对于巨细胞贫血患者,多喝茶可以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但缺铁性贫血患者不宜喝茶,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会抑制铁的吸收。适当补充酸性食物也有利于铁的吸收。同时,要避免辛辣、寒冷和难以消化的食物。

    除了饮食调整,贫血患者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对于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可以通过口服或肌注叶酸和维生素B12来治疗。对于缺铁性贫血,可以通过口服铁剂、补充维生素C等方式来治疗。

    总之,贫血患者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如果需要进一步查找贫血原因,就需要空腹。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以改善贫血症状。

  • 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常见的营养性疾病,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食物和补充剂。本文将介绍一些富含铁的食物和促进铁吸收的方法,帮助家长预防和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

    一、富含铁的食物

    1. 动物性食品:动物肝脏、瘦肉、鸡蛋黄、动物血液等动物性食品富含铁,且铁的吸收率较高。其中,猪肝、猪血等食物的铁含量尤为丰富。

    2. 植物性食品:黄豆、芝麻酱、黑木耳、海带等植物性食品也含有一定量的铁。虽然植物性食品中铁的吸收率较低,但仍然可以作为补充铁的来源。

    3. 绿色蔬菜:菠菜、油菜、芹菜等绿色蔬菜富含铁和维生素C,有助于提高铁的吸收率。

    二、促进铁吸收的方法

    1. 与维生素C同食: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因此建议在食用含铁食物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猕猴桃、草莓等。

    2. 避免与牛奶同食:牛奶中的钙质会与铁形成难以吸收的复合物,因此建议在食用含铁食物时,避免同时饮用牛奶。

    3. 适量补充维生素C:对于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

    三、食疗食谱

    1. 猪肝瘦肉粥:将猪肝、瘦肉切碎,与大米一起煮成粥,适合婴幼儿食用。

    2. 菠菜猪肝汤:将菠菜和猪肝煮成汤,适合缺铁性贫血的儿童食用。

    3. 麻花糊:将芝麻、花生仁炒熟磨成粉,加入开水调成糊状,适合缺铁性贫血的儿童食用。

    4. 参枣莲子粥:将党参、红枣、莲子、大米一起煮成粥,适合缺铁性贫血的儿童食用。

    5. 黑枣桂圆糖水:将黑枣、桂圆肉、红糖煮成糖水,适合缺铁性贫血的儿童食用。

  • 重度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其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和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本文将从病因、治疗、日常保养等方面为您详细解析重度贫血的恢复过程。

    一、病因解析

    1. 缺铁性贫血:由于体内缺乏铁元素,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从而引发贫血。常见于女性月经量过多、长期营养不良、消化系统疾病等。

    2. 叶酸缺乏性贫血:叶酸是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缺乏叶酸会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引发贫血。常见于孕妇、营养不良者等。

    3. 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维生素B12参与红细胞生成,缺乏维生素B12会导致贫血。常见于长期素食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等。

    4.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减退的疾病,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引发贫血。

    5. 慢性病性贫血:慢性肾病、癌症等慢性疾病可导致贫血。

    二、治疗方法

    1. 补充缺乏的造血原料:针对缺铁性贫血、叶酸缺乏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等,可通过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药物进行治疗。

    2. 骨髓移植: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可通过骨髓移植进行治疗。

    3. 支持性治疗:针对慢性病性贫血等疾病,可通过输血、免疫抑制剂等支持性治疗缓解症状。

    三、日常保养

    1. 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2. 避免劳累:过度劳累会加重贫血症状。

    3.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病情恢复。

    4. 饮食调理: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丰富的食物。

    四、医院与科室

    重度贫血患者应到血液科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