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眼底疾病是常见的眼科疾病,其中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等疾病对视力损害严重,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眼底检查方法存在操作复杂、耗时费力、医生资源不足等问题,导致许多早期眼底疾病未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为解决这一难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科研发出全球首个基于人工智能的超广域眼底病筛查系统。该系统能够在短短1分钟内,对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玻璃膜疣等多种眼底疾病进行筛查,并给出相应的医学指导,有效预防病变进展,挽救患者视功能。
该系统基于超广域眼底成像技术,可观察200°~240°的视网膜范围,有效弥补了传统眼底检查视野局限的不足。同时,系统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自动识别和分析眼底图像,准确判断眼底疾病类型,并给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与传统眼底检查相比,该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该系统的研发成功,将为我国眼底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目前,该系统已发表在《自然》杂志的子刊《生物通信》上,并正在与多家企业洽谈技术转化事宜,以期早日应用于临床实践。
未来,中山眼科中心将继续致力于人工智能眼科疾病筛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为我国眼科疾病防治事业贡献力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视网膜脱落是一种严重的眼科疾病,其早期症状包括飞蚊症和眼前漂浮物等。这些症状是由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的分离所引起的。视网膜脱落的主要原因是视网膜裂孔,其次是机械牵引和液体渗出。若不及时治疗,视网膜脱落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
当视网膜脱落初发时,患者可能会感到眼前有黑影或漂浮物,类似于飞蚊症。随着病情的发展,黑影或漂浮物会逐渐扩大,遮挡视线。此外,患者还可能会出现闪光感,类似于闪电划过天空。这些症状通常与视网膜脱落区域相对应。
当视网膜脱落累及黄斑时,患者的视力会明显下降。此时,患者可能会感到眼前有阴影遮挡,影响日常生活。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眼压降低的情况。
视网膜脱落可以通过眼底检查发现。检查时,医生会观察到视网膜脱离的部分呈现蓝灰色不透明,视网膜隆起呈波浪状起伏。此外,视网膜血管会呈现出暗红色。通过散瞳后使用间接检眼镜、巩膜压迫或三面镜仔细检查,医生可以找到视网膜裂孔,裂孔最多见于颞上象限。
对于视网膜脱落患者,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和日常保养建议:
1. 避免剧烈运动、飞行等导致眼压波动的活动。
2. 仰卧位洗头时,轻轻冲洗保护眼睛,避免头部剧烈运动。
3. 预防感冒和咳嗽,咳嗽或打喷嚏时,把舌头贴在上颚上。
4. 注意作息结合,避免过度用眼,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和频率。
5. 注意保护眼睛,防止外伤。
6. 日常生活中,避免因长期低头而导致眼压升高。
7. 均衡饮食,包括肉类和蔬菜,以保持营养均衡。
8. 在恢复期,按时使用医生指定的药物,并吃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促进恢复。
9. 多吃水果和蔬菜以防止便秘,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如粗粮和一些绿叶蔬菜。
2024年9月4日,19:50:56,威海市的一位患者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向一位眼科专家咨询了他的视网膜变性问题。患者表达了他对失明风险的担忧,并询问了是否存在治疗方法。医生首先确认了患者的病情,并解释了视网膜色素变性与视网膜变性的区别。虽然视网膜色素变性可能导致逐渐失明,但患者的病情是视网膜变性,可能会发生视网膜脱离。医生建议患者定期复查,并在有问题时可以采用冷冻或激光治疗。医生还强调了选择正规医院的重要性,避免到小医院进行治疗。患者表示感谢医生的建议,并决定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视网膜脱离,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发生在30岁以上的成年人。这种疾病的发生与高度近视和视网膜退行性变有很大关系。当视网膜脱离发生后,患者的视力会受到影响,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失明。因此,一旦发现视网膜脱离的征兆,应及时就医治疗。
目前,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激光手术、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和玻璃体切除术。这些手术方式各有特点,费用也有所不同。激光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操作简单,费用相对较低。而玻璃体切除术则相对复杂,费用较高。手术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除了手术方法外,视网膜脱离手术的费用还受到患者个人体质、医生和医院选择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体质较好的人群恢复较快,费用相对较低。而体质较差的患者,恢复时间较长,费用也会相应增加。此外,一线城市的医院和经验丰富的医生手术费用会更高。
除了手术治疗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做好眼部保养,预防视网膜脱离的发生。以下是一些眼部保养建议:
总之,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的眼科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治疗。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综合考虑手术方法、医生和医院等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疾病,主要影响中青年人群。本文将为您介绍ARN的一般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日常保养等方面。
一、药物治疗
1. **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是治疗ARN的首选药物。治疗初期,通常采用静脉途径给药,成人用量为每次15mg/kg,每日3次,连续使用10-3周。随后,可改为口服,每次400-800mg,每日5次,持续用药4-6周。
2. **丙氧鸟苷**:对于阿昔洛韦治疗无效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丙氧鸟苷。成人用量为每次5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使用14-21天。之后,可改为维持剂量5mg/(kg·d),每周5次。
3. **糖皮质激素**:ARN的发生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因此可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全身治疗。常用泼尼松口服,剂量为1-1.2mg/(kg·d),使用1周后逐渐减量,治疗时间为2-6周。对于有前房炎症反应的患者,应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消炎药和睫状肌麻痹剂点眼。
4. **抗凝剂**:可使用少量抗凝剂治疗,如阿司匹林50-200mg,每日1-2次,可能有助于减轻视网膜血管炎。
5. **手术治疗**:对于坏死病灶与健康视网膜间,可进行激光光凝治疗,预防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对于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患者,可给予激光光凝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可用于孔源性和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可联合眼内光凝、玻璃体内长效气体或硅油填充、巩膜扣带术等。
二、手术治疗
1. **激光光凝治疗**:对于坏死病灶与健康视网膜间,可进行激光光凝治疗,预防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2. **玻璃体切割术**:对于出现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可进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光凝、玻璃体内长效气体或硅油填充、巩膜扣带术等。
三、日常保养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 **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猕猴桃等。
3. **避免长时间用眼**: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
4.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眼部疾病。
黄斑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疾病,它会对患者的视力造成严重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黄斑病变症状及其相关疾病:
1、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这种疾病多见于20~45岁男性,表现为眼前有暗影、视物变形、视力下降等症状。眼底检查可见黄斑部有一圆形反光轮,中心凹暗红,光反射消失。荧光血管造影可协助诊断。
2、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这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眼病,可分为干性和湿性两型。干性病变表现为黄斑区出现黄色斑点,湿性病变则会出现黄斑下新生血管,导致视力严重下降。
3、黄斑囊样水肿:这种疾病多由其他眼底病变引起,表现为黄斑部出现囊样改变,导致视力减退或视物变形。眼底检查可见黄斑部视网膜反光增强呈毛玻璃状。
4、黄斑和色素上皮营养不良:这种疾病表现为黄斑区和色素上皮出现黄色物质沉着,导致视力下降。
5、黄斑裂孔:这种疾病可由外伤、变性、高度近视等原因引起,表现为黄斑部出现暗红色孔,导致中心视力明显下降。
6、黄斑视网膜前膜:这种疾病是由于视网膜胶质细胞、RPE的移行、增生而形成的纤维化膜,可导致视力下降和视物变形。
高度近视作为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对人们的视力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其中,视网膜脱离作为高度近视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更是不容忽视。那么,究竟什么是视网膜脱离?它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视网膜脱离,顾名思义,是指眼球内部的视网膜与脉络膜之间发生分离,导致视网膜无法正常感知光线,从而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严重后果。这种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高度近视是最主要的诱因之一。
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球轴长度的增加,导致眼球壁逐渐扩张,视网膜也因承受过大的张力而变得薄弱。此外,高度近视患者还容易发生玻璃体变性、出血等问题,进一步增加了视网膜脱离的风险。
除了高度近视,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导致视网膜脱离,如眼部外伤、眼部炎症、老年性黄斑变性等。这些因素都会破坏视网膜的完整性,使其与脉络膜发生分离,从而引发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的症状主要包括视力下降、眼前出现黑影、闪光感、视野缺损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目前,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方法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封闭视网膜裂孔、解除玻璃体增殖物对视网膜的牵拉,使脱离的视网膜重新附着。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巩膜扣带术、眼内注气术、玻璃体切割术等。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视网膜脱离的并发症,如抗感染药物、抗炎药物等。此外,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如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等,以降低视网膜脱离的风险。
总之,高度近视患者应高度重视视网膜脱离这一严重并发症,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我奶奶今年八十岁了,身体一直很硬朗。直到那天早上,她突然发现自己看不清东西了。起初我们都以为是老花眼加重了,没太在意。但是第二天情况并没有好转,反而更糟了。我们赶紧带她去看眼科医生。
医生检查后告诉我们,奶奶的视网膜脱离了,需要立即手术。我们一家人都很着急,毕竟奶奶年纪大了,手术风险也大。医生解释说,如果不手术,奶奶可能会失明。我们只能咬牙同意手术。
手术的过程很顺利,医生采用了视网膜复位的方法。虽然手术后奶奶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期,但我们都松了一口气。现在,奶奶的视力已经基本恢复了,虽然还需要定期复查,但我们都很感激医生和护士们的精心治疗。
高度近视眼,作为我国第六大致盲因素,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一般来说,近视眼在成年后会趋于稳定,但部分患者在25岁以后仍会继续发展,这类近视被称为进行性近视眼。从屈光度来看,超过600度的近视被称为高度近视眼。
高度近视眼患者常常伴有眼轴增长和眼球后极部巩膜的变薄,导致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萎缩和变薄。这种病理变化容易引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大部分并发症都可能致盲。
其中,黄斑出血和黄斑变性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近视眼眼部血液供应差,视网膜缺血,容易产生新生血管生长因子,导致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生长。这些新生血管管壁极薄,容易破裂出血,形成黄斑出血。黄斑出血吸收后,新生血管可能再次破裂,导致黄斑变性,从而永久性损害视力。
此外,玻璃体液化变性也是高度近视眼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近视眼眼球增大,玻璃体无法充填眼内全部空间,导致液化,活动度增加,混浊,引发眼前黑影,诱发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是近视眼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70%是高度近视眼。
高度近视眼患者还容易并发白内障。由于近视眼眼内营养代谢不正常,晶状体的囊膜通透性改变,晶状体营养障碍和代谢失常,导致晶状体逐渐发生混浊,产生并发性白内障。
针对高度近视眼的并发症,建议患者定期到专科医院检查眼底、眼压等,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保护视力。
脉络膜骨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良性肿瘤,主要生长在眼球的脉络膜上。由于肿瘤主要由成熟的骨组织构成,因此其外观呈现为黄白色或橙色的扁平隆起,有时伴有色素沉着。
脉络膜骨瘤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前有黑影飘动和眼前有红色。其中,黑影飘动是由于肿瘤导致的视网膜脱离或出血所致,视力下降则可能与肿瘤压迫视神经有关。眼前有红色则可能是因为肿瘤出血或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形成。
对于脉络膜骨瘤的治疗,主要方法包括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注射、光动力疗法和经瞳孔热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在日常生活中,脉络膜骨瘤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如果出现眼前黑影飘动、视力下降或眼前有红色等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以排除脉络膜骨瘤的可能。
视网膜脱落是一种严重的眼科疾病,患者常常会感到眼部疼痛。那么,视网膜脱落疼痛感会持续多久呢?一般来说,疼痛感会持续1-2周的时间。
视网膜脱落是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发生分离。两层之间有一潜在间隙,分离后间隙内潴留的液体称为视网膜下液。由于脱离部分的视网膜无法感知光刺激,患者会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失等症状。
视网膜脱落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感。常见的原因是术后发炎,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使用抗炎药物进行治疗,一般几天就可以恢复。如果手术复杂,术中注入硅油或充气可能会导致术后眼压升高,引起明显的眼睛疼痛,甚至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时需要及时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通常经过治疗可以恢复。
视网膜脱落手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保持特殊的体位,按时使用常规用药,定期到医院复查。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进行剧烈活动。
如果确诊为视网膜脱落,必须尽快到医院眼科门诊就诊。对于原发性的视网膜脱落,通常能够找到视网膜裂孔,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及早手术可以有效降低视网膜脱落手术的复发率。对于牵拉性的视网膜脱落,通常需要治疗原发疾病,然后及时手术减轻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减少并发症。
视网膜脱落手术后,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眼药水,定期到医院检查。在家平时要保持一定的体位,如俯卧位或侧位,注意休息。如果发现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