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男子打球时突发猝死,6名协和医生挺身施救

男子打球时突发猝死,6名协和医生挺身施救
发表人:健康百科

近日,一则关于北京协和医院医生在篮球场紧急救治猝死患者的新闻,再次引发了社会对猝死和急救知识的关注。

3月25日晚,一名5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在打篮球时突发心脏骤停,幸好6名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在隔壁羽毛球馆打球,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经过半小时的紧急救治,患者最终恢复自主心律,并被送往医院继续抢救。

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猝死离我们并不遥远,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猝死的受害者。那么,什么是猝死?如何预防猝死?如何在猝死发生时进行急救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什么是猝死?

猝死是指突然发生的、非创伤性的自然死亡,通常在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

猝死的预防:

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熬夜;戒烟限酒;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2. 定期体检:通过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风险。

3. 关注心脏疾病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猝死的急救:

1. 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2. 进行心肺复苏:按压胸部,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3. 如果有条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除颤。

4. 等待急救人员到来。

猝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预防猝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同时,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关键时刻可以挽救生命。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猝死疾病介绍:
猝死,是指外观健康的人突然发生非暴力的死亡,即猝然死亡。引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脏骤停,也就是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又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还有近2成的非心源性猝死与肺、脑的急性病变有关,比如肺栓塞、急性中毒、触电等。猝死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大部分猝死患者难以救回。
推荐问诊记录
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酷暑天气,气温攀升,人们容易放松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警惕。然而,夏季高温、空气湿度大等因素,反而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本文将介绍夏季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帮助大家度过一个健康的夏季。

    一、夏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

    1. 高温环境:高温会导致人体出汗增多,血容量减少,血液粘稠度升高,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 情绪波动: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焦虑,情绪波动大,这会刺激交感神经,导致血压升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3. 生活习惯:夏季人们喜欢熬夜、饮酒、进食油腻食物,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夏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措施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2. 调整饮食结构:夏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高脂肪食物。

    3. 适量运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增强体质,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4. 保持情绪稳定: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三、夏季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1.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降压药、降脂药等药物。

    2. 介入治疗:对于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塞等,可采取介入治疗。

    3.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脏瓣膜病、主动脉夹层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四、夏季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注意事项

    1.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夏季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6℃左右,避免过热或过冷。

    2. 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容易导致感冒、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3. 注意防晒:夏季阳光强烈,外出时要注意防晒,避免晒伤。

    4. 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

    5.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治疗过程中,用药安全至关重要。一些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甚至引发严重后果。

    一、常见心血管疾病用药风险

    1. 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过量使用或与其他能提高其血药浓度的药物合用,可能导致洋地黄中毒,严重者可引发心室纤颤,危及生命。

    2.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利多卡因等,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

    3. 平喘药物:如氨茶碱、异丙肾上腺素等,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室颤动等严重后果。

    4. 抗抑郁药物:如丙米嗪等,可能降低血压,诱发心律失常。

    5. 电解质补充药物:如钾、钙剂等,血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二、如何安全用药

    1. 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自行购药或随意调整剂量。

    2. 了解药物副作用:患者应了解所用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3. 定期复查:患者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

    4.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三、总结

    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药安全至关重要,患者应充分了解药物相关知识,在医生指导下安全用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 丁秀兰医生,一位令人尊敬的殉职医生,她的生平事迹激励着无数医疗工作者。她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医生,为患者解除病痛。在多年的医疗生涯中,丁秀兰医生凭借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广大患者的赞誉和尊敬。

    丁秀兰医生毕业于我国一所知名医学院校,毕业后分配到一所县级医院工作。她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医术,很快成为医院业务骨干。在工作中,她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丁秀兰医生擅长内科疾病诊疗,尤其对心血管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她曾成功救治过无数心脏病患者,为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然而,在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中,丁秀兰医生不幸以身殉职,永远离开了她热爱的医疗事业和患者。

    丁秀兰医生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的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成为全国医疗行业的楷模。她的无私奉献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为了纪念丁秀兰医生,医院为她树立了雕像,并设立了丁秀兰基金,用于奖励优秀医务工作者。丁秀兰医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 在繁忙的城市中,有一位50岁的环卫工李大哥,他的生活充满了辛勤和汗水。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他的生命陷入了危机。

    一天晚上,李大哥在垃圾站处理垃圾时,突然感到一阵眩晕,随后倒地不起,心跳呼吸全无。幸运的是,他的工友们及时发现并进行了心肺复苏,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李大哥的生命体征一度十分危殆。

    中山三院胸痛中心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启动了绿色通道,为李大哥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救治。通过冠脉造影检查发现,李大哥患有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堵塞严重。手术团队迅速进行了心脏介入治疗,成功开通了堵塞的血管,挽救了李大哥的生命。

    术后,李大哥在心脏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医护人员为他进行了脑保护、抗感染、营养心肌等治疗,并进行了康复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大哥终于逐渐恢复了意识,并逐渐康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源性猝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发现、及时救治。而胸痛中心、绿色通道等救治体系的建立,为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我们也要关注环卫工等高危职业人群的健康,加强预防保健,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 近年来,年轻人猝死的案例频发,令人震惊。据调查,我国每年有55万人因心脏性猝死离世,其中不乏年轻群体。

    24岁的杭州淘宝店主艾珺,因连续熬夜工作,最终不幸猝死。她的离世再次敲响了年轻人健康的警钟。

    那么,为何年轻人猝死高发?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过度劳累

    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导致身体长期处于过度疲劳状态,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疾病。

    2. 心理压力

    年轻人面临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心理负担重,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身体健康。

    3.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年轻人生活习惯不规律,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

    4. 先天性疾病

    部分年轻人存在先天性疾病,如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容易导致猝死。

    如何预防年轻人猝死?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2. 注意饮食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3. 适当运动

    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4. 保持乐观心态

    学会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5. 定期体检

    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总之,年轻人要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猝死的发生。

  •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熬夜现象越来越普遍,尤其以00后群体最为严重。据国内某社交平台分析,00后熬夜人群占比高达45.7%,超过了90后和60后。那么,年轻人真的有资本熬夜吗?答案或许出乎你的意料。

    熬夜,看似是现代生活方式的无奈选择,实则对健康危害极大。长期熬夜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患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同时,熬夜还会影响细胞代谢,导致细胞分裂异常,增加患癌风险。此外,熬夜还会导致精神疲劳、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失眠、健忘、易怒、焦虑等神经精神症状。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熬夜的困扰,拥有健康的作息呢?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做到早睡早起,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其次,要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噪音、光线等干扰。此外,适当的运动和健康的饮食也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对于学生群体来说,保证充足的睡眠尤为重要。建议学生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同时,中午可以适当午睡,以补充睡眠不足。对于工作繁忙的人群,可以尝试使用助眠药物或咨询医生寻求帮助。

    总之,熬夜并不是年轻人的特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让我们共同努力,摆脱熬夜的困扰,拥有健康的生活。

  •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亚健康人群日益增多,各种急症也不断出现。近日,一名49岁的公交车司机在驾驶过程中突发心源性猝死,令人惋惜。

    据了解,这位司机平时身体状况良好,3月份的体检也未发现异常。然而,在一天等红灯的过程中,司机突然感到胸闷,随即拨打120求助。遗憾的是,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司机不幸去世。

    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亚健康状态可能导致急病的发生,而体检并不能完全保证我们的健康。那么,什么是亚健康?如何预防和保健呢?

    一、什么是亚健康?

    亚健康是指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表现为体力下降、精神不振、睡眠障碍、消化不良等症状。亚健康状态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如果不及时调整,就可能发展为慢性病或急性病。

    二、亚健康状态可能导致哪些疾病?

    亚健康状态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抑郁症、焦虑症等。这些疾病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三、如何预防和保健?

    1.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2.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整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3.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身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预防性用药:针对高风险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用药。

    5. 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寻求心理支持。

    总之,关注亚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尤其好发于老年人。本文将详细介绍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治疗措施,帮助老年朋友们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

    一、症状

    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多数患者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劳力性呼吸困难、心悸、乏力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

    1. 劳力性呼吸困难:这是肥厚型心肌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在运动或劳累后加重。

    2. 心悸:患者可能会感到心跳过快、过慢或心跳不规则。

    3. 乏力:患者可能会感到身体疲惫,精力不足。

    4. 胸痛: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尤其是心绞痛。

    5. 晕厥:部分患者可能会在运动或站立时出现晕厥。

    6. 心力衰竭:晚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如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

    二、体征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体征包括:

    1. 心前区杂音: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前区粗糙的收缩中晚期喷射性杂音。

    2. 心脏增大:部分患者的心脏可能会增大。

    3. 心音变化:患者可能会出现第3、第4心音。

    4. 其他体征:如肝脏肿大、下肢水肿等。

    三、治疗

    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1. 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2.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四、日常保养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需要注重日常保养,包括:

    1. 保持良好的心态。

    2. 避免过度劳累。

    3. 避免情绪激动。

    4. 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5. 定期复查。

    总之,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需要引起老年朋友们的重视。了解疾病的症状、体征以及治疗方法,有助于及早发现和治疗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 中年人在事业与家庭的双重压力下,往往忽视了身体健康。他们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导致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免疫力减弱,容易患上各种疾病。然而,许多中年人为了追求健康,会选择爬山等户外运动。然而,爬山并非适合所有人,尤其是那些身体素质较差、缺乏锻炼的人群。

    爬山是一项高强度、耗氧量大的运动,对于心脏功能不佳、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中老年人来说,突然进行爬山运动,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甚至可能导致猝死。此外,肺栓塞也是爬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

    为了避免爬山运动带来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建议:

    1. 评估自身健康状况:在开始爬山运动前,应先评估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有必要,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2. 逐渐增加运动量:对于缺乏锻炼的中老年人来说,应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

    3. 注意运动强度:在爬山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4. 注意安全:选择合适的登山路线,注意安全措施,如佩戴登山杖、使用登山绳等。

    5.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

    总之,爬山运动并非适合所有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避免运动风险。

  • 若想呵护心脏健康,避免猝死,最好少碰这3类食物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大,猝死现象日益普遍,且呈现年轻化趋势。造成心脏骤停猝死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长期工作压力大、熬夜、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尤其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断增加,导致猝死率持续攀升。因此,关注心脏健康,预防猝死,成为每个年龄段人群都需要重视的问题。

    那么,如何呵护心脏健康,预防猝死呢?医生提醒,以下三类食物应尽量少吃:


    1.高盐食物

    盐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但过量摄入食盐会增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风险。此外,钠元素超标还会刺激毛细血管,导致血压升高,增加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进而引发猝死。


    2.高糖食物

    高糖食物含有大量热量,容易导致肥胖和血糖升高。长期摄入高糖食物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进而引发猝死。


    3.高脂肪食物

    高脂肪食物是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大量摄入高脂肪食物会导致血液粘稠,增加心血管堵塞风险,进而影响血液循环系统,增加心脏患病和猝死的可能性。


    因此,为了呵护心脏健康,预防猝死,建议尽量避免食用以上三类食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